数学新课标学习的点滴感受

时间:2019-05-13 09:0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新课标学习的点滴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新课标学习的点滴感受》。

第一篇:数学新课标学习的点滴感受

数学新课标学习的点滴感受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就自己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谈点感悟:

一、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

二、善于引导学生观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挖掘教材中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第二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感受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田丽

通过积极的新课标培训,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和主要脉络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有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试图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在调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在继承教材已有特色的基础上,新课标力求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更为有效的内容设计,力求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实现统一。

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对重要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儿童在亲身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分享、讨论、质疑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了多角度思考,学会了数学的思考。

“问题串”还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数学学习活动。同时它的设计、选择与呈现直接服务于课程的学习目标,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

二、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对于抽象,体现从数量到数、从物体到图形的抽象,以及从数到字母的抽象;对于推理,既体现归纳、类比等合力推理,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多种方式说明道理;对于模型思想,将体现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2、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如,对于多角度理解,教材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鼓励学生举例、解释、描述、联系,通过提供学具操作、图形直观等形式为学生理解提供适当脚手架。

3、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新世纪的不懈追求。所以要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注重了农村情境与城市情境的平衡,尽可能使用通用情境,适当增加农村情境。第一学段的情境主要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第二学段增加了社会生活情境的比例及适当的来源于数学内部的情境。力求改变过往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数学史作为点缀的现象,从而增进教材的文化意蕴和数学内涵。

四、重新梳理和设计练习题,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

力求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避免“跳跃性”较大的问题。通常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题量分配比例大致为6:3:1或7:2:1,题目的呈现顺序与正文内容顺序和问题串的顺序尽可能一致。此外,在习题维度上有了进一步创新,每一个练习特别是每一个单元后的独立练习必须呈现数学理解、技能巩固、解决问题、联系拓展等4个维度的练习设计,体现对学习内容不同方面的要求。

五、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进一步探索如何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化、丰富性和差异性,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八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感受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感受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最近,学习了200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第四篇: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很强,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科,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数学课堂总有些呆板,且过于严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年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已被今天各种各样的教具、学具和集图、文、声、形、色、动、静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所渐渐替代。计算机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到学校的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给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且实现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使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中尽可能的得到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知识性强,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科,在长期应试教育的作用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数学与生活有严重地分离现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必须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提倡

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教育者,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的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要较好地达到这个目的,除了留一些课外的实践作业外,我们普遍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应用情境以及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真切地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记得在2002年春季汉中市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中,一名女老师在教学低年级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她将《狼和小羊》的故事引入了整个课堂,特别是在最后的巩固练习时,动画出现狼步步紧逼小羊的场景时,学生都特别紧张,为小羊捏着一把汗。眼看就要逼近时,聪明的小羊灵机一动,说:“狼先生,您看,我马上就是您的午餐了,您也不急这一时啊!可以和我玩个游戏吗?”骄傲的狼答应了这一要求,这时,小羊转向同学们,说:“朋友们,就让狼先生给我们出10道我们一起学过的数学题目吧,你们做对一题,狼先生就后退一步,我就可以和大家多呆一会儿,如果错一题,它就向我靠近一步……加油啊!”这时,孩子们善良的天性被激发,个个都想帮帮小羊。老师不失时机的补充到:“同学们,我们可要细心啊,不能让可怜的小羊被我们送入狼嘴呀!”接下来就是10道题的练习了,对一题,狼后退一步,学生欣喜异常,错一题,狼进一步,学生沮丧难过。在老师的引导下,结果大灰狼掉进了河里淹死了,小羊得救了。本节课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同时还懂得了细心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这是我第一次为多媒体教学所折服,虽然过去了近十年,但依然记忆犹新。后来,在媒体运用方面我也不断尝试,在教学《奥运会》这一课时,我明白山区的孩子对奥运方面的知识了解并不多,于是利用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奥运赛场上的拼搏场景,从而引出我国运动健儿的金牌统

计表,再过渡到要教学的统计图,整个过程因为情境的设置,所以较好地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有效整合。在数学课堂中,将枯燥的应用题转化为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编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变“要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无论是从能力还是情感上,学生都向前进了一大步。另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插入对学生鼓励性或提示性的语言、声音,如练习时,做对题后的掌声,让人心情愉悦的风铃声等,也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自觉学习。总的说来,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有兴趣地高效学习。

二、巧用动画,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我们磨破嘴皮也难以让学生明白,自己一时又做不出可以直观演示的教具,这时,多媒体动画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教学 “线的认识”这节课的 “ 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这一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在一个网络视频上看到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老师让学生观看动画,一条原本画在教室黑板上的直线向两旁延长,慢慢地伸出了黑板、教室、学校……然后要求学生闭眼继续想象“无限延长”。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一条闪亮的线,直直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到哪儿结束?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知道难点突破了。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节课时,如何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小数点的移动这一知识点时,我利用动态让小数点由黑变红同时闪烁着移动,学生通过动态过程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就轻而易举了。学习《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整数末尾和小数末尾添“0”对数的影响,我出示了数位顺序表,并写了一个小数和一

个整数,分别在小数末尾和整数末尾添“0”,运用不同颜色的数字及动态变化,学生清楚地看到,在整数个位添“0”,原先的个位就变成十位,十位变成百位,现在的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小数的大小却不变,用时较少,学生理解也容易。在教学角时,在屏幕上出示学生熟悉的画面,对“手中的剪刀、操场的健身器材、家中的各类家具、树木的枝丫”等的角度部分及类似角度部分用鲜艳的红色不断闪烁,看到红色通过一个点向不同的方向在两条直线上的闪烁,使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角度所在,感受到角的特征,并能清楚地辨别角。借助动态演示,使那些静止的、孤立的事物动起来,刺激了学生的知觉,使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更简捷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三、高效练习,拓展视野。

数学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的目的。特别是在练习课,复习课中,利用媒体出示分层次的练习、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变枯燥为兴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运算律的复习》一课时,由于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四年级进行的,所以复习时,从高斯的数学问题引入,让学生充分回顾运算定律;接着,根据学生的回顾系统的出示严谨的文字叙述及字母表示法;然后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选择运算定律进行解决,课堂中安排了两次安静的时间,一是在中途要求学生看出示的题目用手势进行判断,通过提示音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既缓解大量练习后的疲劳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二是在拓展练习前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应的内容,既让学生从练习中的活跃转向了阅读时的宁静,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本的重要性,养成看数学书的好习

惯。最后再以拓展题目结束本课。一节大容量的练习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轻松的达到了好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本的角落,还有许多小知识,有知识方面的,有情感方面的。如果一一讲解,时间不够,如果不讲,学生就会忽视。利用媒体将这些小知识以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但可以激发学有余力的同学的未知欲,还会让学生明白各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从而有效地促进数学探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不可阻挡的,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真的落伍、过时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今,一说上公开课、示范课、赛教课,就非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好像少了它,就不会有优质课了。我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老师来操作的,老师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它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老师们更高效地教学服务的。在现在的运用中,我个人认为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重视媒体,忽视学生。

过分的重视多媒体演示的精美,分散了对学生的关注。有时,为了求得好的课堂氛围,太多花哨的演示只能喧宾夺主。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在课件的一角放上不断变化的小动物图案,虽然课件设计非常好,可一节课中,总是有同学指着小动物窃窃私语,还有的学着做鬼脸,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有一部分老师为了能将课件适时地播放出来,心思总是放在课件的出示上,对学生的行为、环节间的过渡都忽略了。

二、以看代练,忽视动手。

数学是要多练,但更要细练,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不难发现,运用媒体时,课堂的容量总是很大的,但同时,学生手中的笔好像也很少用

到了,学生只是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说,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学生动手练习。课后常常听到老师说:课堂上掌握的很好,作业怎么这样啊!那是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手脑并用的作用。

三、迷信媒体,不加选择。

任何事物见得多了也会失去新奇感,多媒体应用也不例外,用得好则事半功倍,用得不当就会事与愿违。从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个目的出发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一定要用的恰当,用的巧妙。在可用可不用时,主张不用。不加选择,迷信多媒体的功效,在学习一年级的《拼组图形》时,一位老师选择很多精美的图形展示,学生兴奋的看完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动手,另一位老师却现场拼组,激发兴趣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学生的作品让人大加赞赏。大量美图是会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但出于自己手中的图形更能让学生享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媒体有它的优势,但不是万能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教学中感受到了多媒体课件的魅力,同时也在运用中失败过。在资源共享的今天,充分利用网络,选择合适的资源恰当地进行运用,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整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路上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总结。业精于勤,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五篇:学习“语文新课标”的点滴体会

学习“语文新课标”的点滴体会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稍加留心,可以发现这段话里四次出现了“语言文字运用”。它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反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主要任务和功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集中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更加准确。语文课程性质的共性是“综合性、实践性”;独特个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具体要求:交流沟通(工具性、信息性),优秀文化(人文性),思想文化修养(思想性),精神成长(人格品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能够准确的明白(听或读)对方的意图,同时还能够恰当、充分的表达(说或者写)出自己的意图。文章所呈现的内容、思想、情感,不需要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涵泳,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不要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下载数学新课标学习的点滴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新课标学习的点滴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亲子活动点滴感受

    文档仅供参考 亲子活动点滴感受[论文]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一种互动,信任、交流的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班还未进行过这样的活动,为了使我们的家园联系取得更好......

    新课标学习感受《浅谈数感(模版)

    浅谈数感 正月十七应学校安排我们去了盐化中学聆听曹培英教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尤其对于数感,我很有触感。联系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数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在......

    数学点滴

    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八五四农场子弟校小学部——安翠霞 开篇语: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

    数学学习的点滴 读后感

    数学学习的点滴 ------- 读后感 晚上闲来看今年在杭州买的数学书---《当代数学史》,猛然发现自己的疑问全然在书的序中,真有相见恨晚,真有看此书一席话,胜读十年他书的感受,由此,......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1版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我对新课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际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认真学习,我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进入教师远程学习的平台已经有一段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研究,观看视频,阅读文字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得我对数学新课标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又能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