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体会:文学的责任与我们自己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体会:文学的责任与我们自己
田 林
如果认真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中国文学走过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当下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已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话语权的自由与活跃,艺术形式探索的多样化,对于个人文学理想的宽容,均令我们切实看见了“百花齐放”的蔚为大观。
我省第八次党代会和中国作协第八次作代会,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的召开,不仅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立国”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意味着作家所应担当的责任与义务。文学发展与社会的同步性也告诉我们,作家在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创作实践中,个人世界观的认知与提升,以及对生活观察的敏锐程度、超前性和引领性,都将使我们面临新时代的再次检验。
文化体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的进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新的时期。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文化的意义的精神需要,势必将从边缘走向中心位置,而一个国家或民族,也只有充分尊重社会文明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时,那个强国的梦才是真正的开始。
当前世界正处在发展、变革、调整、融合的关键时期,国家的综合实力愈发显出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作为社会的综合反映,文化软实力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和今后发展的长期任务,而这种提升,也是作家需要走在前列的必然。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虽然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我们还不够强,国际话语权远远不够,我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依然不可否认地存在诸多的不甚完善与脆弱。因此如何成为强国,如何以文化立国,不仅关系到今后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了民族的生死存亡。
文化是异常宽泛的概念,既是社会现象,也是历史现象的积淀,同时包括了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学艺术、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首先是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建立起来,并带有极大可塑性、实践性、发展性的模式,从这个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解,我们就该知道文化不是虚的,而是实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我省第八次党代会和中国作协第八次作代会的召开,不仅使我们看见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看见了一个民族自身反思能力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体现了我们既不会固步自封地敝帚自珍,也不会盲目地崇洋媚外,而是冷静客观地,对自身东方传统文化的再次认知。我相信真正意义的文化发展概念,也正是从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开始的,在走过三十年艰辛的改革历程之后,它必将以崭新的重建与扬弃,载入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文化立国是根本。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包括文化的竞争。文化立国至少要包括,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能够发挥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只有把文化建设融入强国的战略,并且实现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多种政策并用,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当下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时期,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网络文化,不仅为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带来诸如道德滑坡、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等等一系列社会深层矛盾。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成为立国的重要支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作家们既需兼收并蓄,以发展的眼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亦需率先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也只有以这样开放包容的心态,更为广阔的人文视野,面对眼前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才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体现作家个人的价值存在。
任何一个民族与自己的文化都是共生的,忽视了文化的意义,就等于忽视了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在政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愈发显出了它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提出了2020年将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目标,它的实现,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文化的质量。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个精神质量,我们才能在巩固改革开放各项成果的同时,有资格有能力,在全面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与竞争中,发挥大国强国的作用。而作家们对先进文化的引领,不仅需要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中做出艰苦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摈除垃圾,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人,以先进的理念启发人,以优秀的作品塑造人,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充分体现人的真、善、美的价值意义。也只有以这样的艺术情怀,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占有自己庄严的位置。
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先进文化与科技,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蕴含着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核心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文化产业的提升,绝不仅是单纯的科技提升,也并非仅仅依靠市场经济来完成,而是如何使先进文化更好地为建设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独具的优势,因此在这个进程中,作家只有创作出符合人民大众需求的精品文化,才能为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保证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扩大。也只有依靠这个精品“质量”的基础,文化才会成为经济与社会良性运行的最终价值保障,作家,才会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思考中,得到新的认知与提升。
现代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追求,可贵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始终存在于我们传统的血脉。历史发展的现实也早已告知我们,谁占据了先进文化的制高点,谁便能够走在前列,谁便能够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待我们以全新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整体格局时,那个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便再也不是梦。
第二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学习体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学习体会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实践
最近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召开了一次特殊的民主生活会,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集体学习讨论,我了解到关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些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亮点之一就是突出了文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包括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化改革;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专家的解读分析,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许多感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上学年我们党支部已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讨论。但是,体系只能是理论领域的表述,如果普通大众记不住,如果照着念都容易念乱,怎么可能将理论变成举手投足的自觉行动。理论要想进入实践领域就必须要有实践的形态。我觉得,与其坐而论道,喋喋不休,不如脚踏实地从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做起来,身体力行才是我们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最好的学习与贯彻。这就不仅需要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而且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从身边事情做起,从我做起,重在实际行动建设,贵在持之以恒践行。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人民群众熟悉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人们所接受、所认同。
社区是人民群众的集合地,社区文化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决定》指出:要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繁荣社区文化,促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河北省邯郸市开展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群众性文化建设、以文化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邯郸市复兴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多个兴趣协会,“这些兴趣协会成为当地道德建设进社区的一个有效载体。居民兴趣协会是邯郸市复兴区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而创建的一种居民自愿参与,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自娱自乐的社区综合活动形式。由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项目。”该社区剪纸协会会长闫飞说,“居民反映很好,在社区,和谐居民文化活动、邻里沟通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正是在政府主导下成立的这种兴趣协会为居民们提供了一种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的平台,促进了居民的互助和谐,公民道德建设也正是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逐步得到了完善,“我们每周举办两次剪纸活动,使大家身心愉悦,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比如,过去邻里之间有不说话的,通过协会活动促进了和谐,由原来的不说话,变成了现在的好邻居。”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在实践中深化人们对理论的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更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做好表率,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贡献一丝力量。
第三篇: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资料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的“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吴玉韶: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来源:作者:时间:2011-10-13点击:249 次【字号大中小】【背景色】【打印】【关闭】
10月9日上午,中信银行信福年华卡全国发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吴玉韶指出,中信银行积极参与全国敬老宣传活动,在全国银行系统率先为老年人量身定做了信福年华卡,这是在“敬老月”期间为全国老年人送上的一份特殊礼物,是中信银行拓宽客户群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创新为老服务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吴玉韶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老龄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十二五”时期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也是老龄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吴玉韶说,老龄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国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为老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这将直接推动老龄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老年群体对老龄产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变化,预示着老龄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新一代老年群体经济实力较强,消费理念较新,服务和保健需求较高。
吴玉韶指出,当前老龄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产品和服务规模较小,结构失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二是大部分老龄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低、服务质量较差。三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缺乏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骗老坑老害老事件时有发生,损害老年人权益。
吴玉韶强调,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期望。发展老龄产业,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老年群体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形成合力,要正确认识和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关于老年群体,要解决收与支的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消费。二是关于市场,要解决增与减的问题。增加对老年群体真实消费需求的调查和研究,在老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后期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提高质量。减就是要减少技术难度、过度包装和操作程序,方便老年人使用。三是关于政府,要解决进与退的问题。进就是政府要加大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力度,退就是政府要减少直接参与市场性服务活动。
第四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同志所作的报告,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我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文化力量,增强软实力。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战略。
二、文化建设要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三、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建设和谐文化。要调动新闻媒体、文学艺术等传媒界人士的积极性,坚持正确导向,制作、生产弘扬社会正气的精品力作。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围绕文化建设积极调查研究,为建设和谐文化建言献策。
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赣南文化发展。赣南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理学文化、堪舆文化等优势,打好共和国摇篮、客家摇篮、宋城博物馆、理学渊源之乡品牌。
五、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立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的艺术创新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深受人民欢迎的艺术精品
第五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百里杜鹃发改局刘天龙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发起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运动,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勇敢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这里,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三点体会。
一、兴起新高潮需要增强新认识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兴起新高潮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不相适
略支点。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在“硬”字上下功夫,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重视维护社会稳定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做到工作部署有硬要求、硬举措,加快发展有硬手段、硬办法,检查考核有硬杠杠、硬标准,组织领导有硬班子、硬队伍。
总之,在工作中,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