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趣的数学课堂》读书笔记
《有趣的数学课堂》读书笔记
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少年数学论坛开幕式上,中国93岁高龄的数学家陈省身老先生挥毫题词“数学好玩”,简单而朴实的四个字,表达了陈老先生一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对中国未来数学的期望。作为一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不禁深思,如何让学生从小喜爱数学,在不断地数学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真谛,我想,应该从让学生喜爱数学课堂生活开始。
1、使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活中学会思考,体验成功。
例如:在教学《比长短》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将两枝长度不同的铅笔笔尖朝上(短的那枝反而高出一点),另一端握在手中,然后问学生“这两枝铅笔长度怎样?”大部分学生都坚定地认为高出的那枝铅笔长,还有个别学生眼光里充满疑惑,可能在猜测老师的用意。当我的手松开,两枝铅笔的另一端露出时,学生恍然大悟。我笑着问学生“怎么会上当的?”孩子们争着说“两枝铅笔的另一头没有对齐。”于是我追问“那你们认为两样东西比长短时应该怎样?”孩子们已经很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将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才能比出长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表述。接下来学生运用自己获得的比较长短的方法进行练习,不断地取得成功,并且因为体验到成功,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使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活中得到尊重,成为主人。
记得在一节教学分类的数学课上,我让学生把一群小动物按照能不能在水里生活分成两类,还没等大家都分完,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青蛙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应该怎样分?”我肯定了他的提问,并指出把青蛙分在能在水里生活的那一类。等学生都分好,我又问学生“根据刚才那个同学的发现,如果让你们自己来分类,你们认为这些小动物应该分成几类?”孩子们很快又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了三类,当时,那个提问的学生非常得意。接下来再教学给一些蔬菜和水果进行分类时,学生再也不需要我给出分类的标准了,他们按照
颜色、形状、味道、数量、大小等不同的标准分出了不同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时,都得到了肯定和称赞。
3、挖掘数学教学中的形象因素,使数学课堂生动鲜活。
万物皆有形,形象性是艺术的外显特征,数学课堂同样需要形象性。教师只有善于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才能使数学课堂生动鲜活。
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类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和探索中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化抽象的结论性知识为形象的动态性知识。例如:在教学"体积"一课时,我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里面放同样多的水,先往一个杯子中放一个石块,让学生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想想为什么?很容易得出:因为石块占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我又往另一个杯子中放一个大点儿的橡皮,又得出:水面升得更高,是因为橡皮占的空间更大了。从而领悟到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物体不同,占有的空间大小也不同。这时,老师适时点拨: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深刻理解了体积的含义,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我们还要经常选择一些发散性强的典型习题,进行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激发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始终充满新鲜感;要有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问题,从而使能力得到提高,价值得以体现。让数学课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思想得到交流、思维碰激火花,使数学教学更具生命力。
第二篇:如何构建有趣的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有趣的数学课堂
合浦县山口中心小学
郑常杰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学课堂,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去唤起学生的乐学情趣,把教学的激情带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成为一个人人可以尽情表演、展示自己的舞台。惟有这样,学生才能满腔热情地参与数学课堂中。
【关键词】 构建 有趣 生活化 展现自我 数学课堂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数学真没味道”,“数学课真繁”,“数学课真讨厌”„„诸如此类的埋怨声、诉苦声。是的,许多数学知识学起来是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多点调料、多点浪漫色彩,那结果可能就会出乎我们的意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共同拥有有趣的数学课堂。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饱满的热情,良好平和的心态和真诚的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才能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我在学生产生困惑或回答问题有困难的时候,耐心引导、细心启发,用“别急,慢慢来”等温柔体贴的话语安慰他,排除紧张尴尬的局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兴奋、沉思、惊讶等表情,做出相应的赞许、鼓励的微笑,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民主、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因此,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这就要求我们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学生有疑就问,让学生个性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例如:在上“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不是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什么样的图形就是角,而是让学生先从主体图上去感知角的存在,在让学生自由讨论:你心目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不能根据自己对角的初步认知用学具设计出一个角吗?你还能用纸折叠一个角吗?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学生不拘一格的动作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参与了动手实践,接着在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做的角,紧接着让学生试着画角,再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归纳角的画法。整个一课堂,同学们都是在民主求真的情境中去获取知识的养分的。同时其间的小游戏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课堂的乐趣无穷,从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也大大加强了。
实践证明,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对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培养创造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和现象都和一定的数学知识联系着,选择和贴近学生生活,极其平常的生活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学生就乐此不疲,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著名数学家话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
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解放数学课堂,创造一个学生自我“表演”的舞台
解放数学课堂,创造一个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的教学突出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按照数学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竭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表演,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采取鼓励手段,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
老师应在课堂上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每遇到问题,要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这样既保证了一解,又惊喜地呈现了多解,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 “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阶段,应该灵活应用延迟评价原则,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展开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的目的。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中,都有渴望求知的火把,我们应想方设法去点燃它,让课堂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2、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学生啊,学生!学生是什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是一个有智慧、有追求、有创造的人。我们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等相处。这样做至少有如下三个优点:(1)学生讲教师听与教师举例学生听,在学生心理状态上完全不一样,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不是主宰、不是权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2)学生对教材理解更深刻,否则讲不出道理来;(3)学生要讲出道理,也要搜肠刮肚,灵活运用旧知识,永远比教师指出所用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这当然是较高水平的主体发现。
3、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
在我的数学课堂中,我总是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动脑、动手、动嘴巴。许许多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而来的。然后再留一定的时空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展示成果的机会。他们这样轮流登场亮相,尽管开始做得很幼稚,说得很生涩,但经过几次的锻炼后,同学们的思想就日趋成熟了,最后达到了闪亮登场的最佳效果。这样教学舞台俨然不再是我的专利了,而成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舞台,学生也在参与“演”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同时也因汲取了知识的养分而健康茁壮地成长了。
总之,愉悦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身心健康也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方法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
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构建有趣的数学课堂》
合浦县山口中心小学 郑常杰
第三篇:创设有趣有效的数学课堂
浅谈创设有趣、有效的数学课堂
由于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学校的各种压力,我们的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而学习兴趣则越来越低。而数学课就数学知识本身而言,内容又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同学对学好数学没有什么信心,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努力突破各种不利因素,寻求一种解放学生,也解放老师的做法,让学生爱上数学,愿意学好数学呢?那就是创设有趣、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属于数学课的这四十分钟里去数学王国高效的学习。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在这种氛围下,人的心理才能快乐,而快乐才会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一定会以亲切的语言介绍自己,并告诉他们,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好朋友。只要有困难都可以找我倾诉。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气氛马上就和谐起来。在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她的胆子特别小,平时,也不大爱说话。在课上,想举手又不敢举,即使叫到她,声音也极其轻微。为此我找到她,象好朋友一样交谈。告诉她:“你行的,胆子再大点,不要怕说错,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老师会帮助你的,只要你练习、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果然,此后,在课上,她也能举手了,回答问题的次数慢慢多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在期中考试中,她获得了96分的好成绩,看着她在不断进步我心中感到无比的宽慰。平时,我也经常告诫自己,在教学中,要持容忍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学生提出不合理的问题或做出”怪异"的回答。此时,就要采取容忍的态度,不要马上否定,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
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教师教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一开始,教师先出示一个拟人化的太阳,赋予其生命,让这个拟人化的太阳带领学生去辨别“东南西北”,学生对此非常新奇,不但产生了学习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自主探究、互相合作。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善于合作、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表现,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讲了图形的认识和七巧板后,先让学生试着摆出一些基本图案,然后,让各小组合作设计一幅画,他们群策群力,把大家的七巧板在一起,设计出了一幅幅极有创意的画。而且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四、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民治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世界之窗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世界之窗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民治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世界之窗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五、放飞 “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让他们不断的体验成功,不断的收获惊喜,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请小朋友们每2人准备好一副扑克牌,要求拿掉“J、Q、K和大小王”,开始上课了,我宣布: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教你们一种新式打牌法,名字叫“冠军争夺赛”。方法是:两人平分扑克牌,同时拿出一张,快速报出两数相加的和,或两数相减的差,谁说得快,说得对,谁就赢得对方的一张牌,如此反复进行,一直到有一方没牌为止,有牌的这一方就成了冠军。在游戏时,我允许他们去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玩,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快乐。而且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赢得小朋友还想赢,输得小朋友心里不服,下课了还要求再来,这样,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们牢牢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玩到最后,有个小朋友还建议:根据两个数,快速说出所有的加减算式。如:一人出8,另一人出9,则可以说8+9=17 9+8=1717-8=917-9=8。这样更具挑战性。多么合理的建议,在快乐的同时,他们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竞争的快乐,放飞自己的心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活动中。
早就有专家呼吁过:要让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学生
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达到有趣有效,应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第四篇:《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近日,拜读了《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名师们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引领和示范。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名师视点”、“精彩课堂”、和“深度对话”三大板块。其中“名师视点”主要阐述了编者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精彩课堂”选择的是名师们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个案展示;“深度对话”则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就名师的课堂设计,站在专业理论的高度,与这些教师所进行的推心置腹的专业对话,是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读完这本书,我对估算教学的价值有了深度的认识。
估算,作为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增内容,确实有它的价值。以前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没有意义,有时让学生随便说一说,没有方法和技巧的点拨。有时还干脆不估,直接用笔算,让估算失去了价值。
李玲老师在“数与代数”的名师视点部分对如何进一步认识并搞好估算教学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教师要把握好《课标》对估算的要求。《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估算,并对估算作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等等。第二学段要“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
行估算,让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估算,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应该尽量结合具体情境或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因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这样更能训练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估算教学时,要尽量避免为训练估算而出的单纯估算题目。尽量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和开放性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估算题目,赋予估算以实际价值。例如,小明要拿100元钱为妈妈买生日礼物,一盒化妆品69元,一个发夹33元。他能同时买上这两件礼物吗?一般情况,学生会把69元看作70元,把33元看作30元。70元+30元=100元这样估出来的结果应该是“能买上这两件礼物”,事实上买这两件礼物需要102元,这就告诉学生有的问题需要往大里估,有的问题需要往小里估,具体问题应灵活处理。这样的题目,其间既有估算的训练,同时更有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3、估算教学,应加强方法、策略的指导。在估算教学时,应注意“放手”之后及时地“收”。“收”学生的新方法,“收”学生的新思路,“收”学生的新技巧。然后引导他们展开评价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掌握更多的估算方法和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估算教学的目的,才能带给学生“估算”之外的更多“收获”。
我要感谢《走进名师课堂》,它指导了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的数学教学水平。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使数学课堂更有趣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使数学课堂更有趣
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感觉自己很负责任,把书上的题一道一道给学生讲了,学生听的很累,可是学生依旧没学会。事实上,这是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的灌,一味的硬塞,致使学生很难从中找到趣味,别说乐学了,甚或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弃学。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更有趣,这样学生才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运用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
于漪曾说: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创设问题情景。用形象化的语言、先声夺人;富有 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融入到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各种特定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能精神振奋、兴趣昂然的进行思考,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7的认识时”,是这样开头的:“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猫妈妈让小猫到商店买东西,猫妈妈给小猫了7元钱,让小猫买7条鱼,这下小猫可吹起了胡子、瞪起了眼,原来它不知道7个是多少个?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样就很巧妙地
导入了新课,学生学习的很有兴趣。
二、精心设计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有趣的、巧妙的数学游戏,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恰当的数学游戏来激起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兴趣。如:我在教《长度单位》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我时常将小游戏运用到课堂,课堂中我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多次重复看谁反应快。学生们人人参与,兴趣高昂,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既收获了知识,又获得了快乐。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动脑思考的兴趣。
首先,要用富有情趣,引人入胜的方式、手段、方法,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其次,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能随心所欲,朝朝暮暮,使学生无所适从。其三,是多与学生接触,培养亲近感,消除心理障碍,学生主动配合,从而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其四,鼓励和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即使回答不上来,也应该鼓励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以便解决疑难。例如:在教学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时我设计了邮信的游戏:我在黑板上写出了5组长方体的长、宽、高。在讲桌上放了5个盒子当邮箱,每个盒子上面都有一个答案。让全班每个学生自由选择一组数据,算出长方体的体积。答案与哪个盒子上面的答案相同,就把信投到哪个盒子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长中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人人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困生一般学习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常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向他们提出一些他们能够达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常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改变原有的认知,树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喜悦,一改消极被动的局面,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逐渐被调动起来。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房,去点燃兴趣之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乐中学,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质量,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阶段一切都是从兴趣入门,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使数学课堂更有趣
薛店镇常刘小学 二O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