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9:4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第一篇: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鲁发[2004]15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山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原则要求。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导权。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鼓励多种形式的探索和试验。三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四是坚持把发展作为改革的立足点,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支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六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文化管理体制等主要任务,努力在试点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文化单位活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文化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创造更多更好适应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切实提高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

落实这一目标任务,确定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山东出版集团、省博物馆、省艺术馆及省直艺术院团为省直改革试点单位,济南、青岛、莱芜、临沂、滨州为改革综合试点市。各综合试点市和试点单位全面推开改革试点工作,其他市和省直其他文化单位根据实际,积极进行改革探索。有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的统一部署进行。重点推进六个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按照中央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界定和划分,积极稳妥、科学规范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省直一般艺术院团。按照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以大型演艺项目为平台,组建山东演艺集团。政府通过项目委托、招标采购、奖励补助等方式进行重点扶持,推动集团发展壮大。山东演艺集团运用市场手段,整合现有省直艺术院团及演出场所等资源,采用部分剥离、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推动省直一般艺术院团转企改制。

山东出版集团。除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他图书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期刊社,逐步转制为企业。转制为企业的出版单位,坚持国有独资。

·1·

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媒体中的经营业务部分,已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转制为企业的,坚持国有绝对控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吸收社会资本,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加强企业监管。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整体转企改制,由总台独资或绝对控股,组建山东影视剧制作发行有限公司。整合《山东广播电视报》、《时代影视》、《视周刊》、《音乐大观》等平面媒体,组建山东广电报刊出版发行有限公司。电台、电视台的文艺、科技、体育类节目,可有选择地逐步探索实行制播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节目招标采购。

(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政府投入为主,以项目投入为手段,采用政府招标、集中采购等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类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的用途。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任务的出版单位,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是转换内部机制。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降低运行成本。制定服务规范,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省博物馆,以齐鲁文博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实行全新机制。规划、设计和建设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标准,实行国际招标、政府采购、项目管理。运行管理实行现代管理模式,突出公益性、开放性和科技性,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手段,深化服务内涵,不断提高文博中心的综合使用效率。

省艺术馆,重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以省艺术馆为龙头,带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服务对象社会化、文化设施规范化、活动设备现代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指导中心和示范基地。

(三)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省文化厅,理顺与省直艺术院团、省演出公司等单位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省广播电视局,逐步建立完善山东广播电视总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全省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全省性广播电视总台。省新闻出版局与泰山出版社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泰山出版社转制为企业。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下放、取消、合并、转移等措施,依法核减行政审批权限,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加强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发挥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优势,建立健全全社会、全行业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发布年度统计资料。同时,相关部门要结合发展数字广播电视业等十大文化产业,建立专项统计制度。

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综合试点市,按照中央《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中办发[2004]24号),调整归并市、县(市、区)原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以及“扫黄打非”等相关行政执法队伍,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实行属地管理,统一执法。

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国有文化资产暂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宣传部门负责重大资产变动的前置性审批。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要求,研究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

(四)培育发展文化市场主体

壮大文化产业集团。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

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山东出版集团等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共同投资、相互参股,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支持济南日报、青岛日报、烟台日报、临沂日报等集团化建设。

创办新兴文化企业。组建山东文化产业集团,用市场手段运作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发经营文化娱乐、影视放映、旅游休闲、艺术产品及广告策划等产业项目。组建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推动资本向演艺、娱乐、影视、动漫、创意、会展、旅游、票务、道具租赁等领域流动,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群。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非国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培植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支持有一定发展基础、有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参与文化市场竞争,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

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加强海外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建设,支持与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资信可靠的国外知名文化企业合作,大打孔子牌和齐鲁文化名牌,培育一批有资金实力、社会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着力将我省的文化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五)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完善现代流通体制。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为重点,建立辐射全省城乡的图书报刊、影视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艺术品、演出剧目的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对省新华书店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山东省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山东出版集团绝对控股的子公司。尽快完成对省、市、县三级新华书店经营主体的资产、经营、管理关系的重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建设山东出版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用1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连锁经营和统一物流配送。以城乡电影院线建设推动电影发行放映改革,在全省创建1至2条适合中低收入人群的低票价电影院线。在邹平魏桥棉纺集团、龙口南山集团、淄博万杰集团等大型企业驻地,以及工商企业相对发达、人口密集的城乡结合部,建设一批高档次、多厅、多功能综合电影院和电影城。推动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发展农村数字电影院线。采取“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办法,在全省农村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

繁荣发展文化市场。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扶持济南古玩书画市场,济南、青岛演艺市场,淄博陶瓷琉璃市场,潍坊民间工艺品市场等特色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资本、产权、信息、管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培育和规范网上阅读、在线娱乐、互动游戏、手机短信、数字广播电视、流媒体等新兴文化市场。

推进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成立山东省文化产业联合会,制定行业规范,依法履行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发挥连接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展和完善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

(六)调整优化文化领域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我省“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和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报刊和广播电视资源,解决国有文化资源结构失衡、效益不高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报纸期刊重点是优化存量资源,调整报刊结构,推进报刊业由数量型向规模型、特色型、品牌型、效益型转变。广播电视重点是加快网络整合步伐,提高网络运营的规模和水平。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以鲁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滨海文化、运河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东、中、西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带。

优化行业结构。发展数字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剧创作业、印刷发行业、演艺业、动漫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广告会展业、古玩书画与工艺品产业等十大文化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拓展服务内容。大力发展文化博览、创意策划、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把文化创新产业纳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

优化产品结构。利用我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精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加强品牌经营,以原创作品为龙头,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扩大我省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齐鲁文化的知名度。图书出版重点是优化结构、创新品牌,提高一般书在图书总量中的比重,品牌书在一般书中的比重,鲁版书在全国图书市场中的比重,改变过分依赖教材教辅的局面。广播电视重点是打造一批名牌频道、名牌栏目及影响广泛、效益明显的精品电视剧。演出娱乐重点是整合市场资源,实施品牌战略,创作一批特色剧目和名牌剧目,策划编排能够代表山东形象的原创性大型歌舞,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保证国有文化资本在总量上占明显优势,质量上有显著提高。编制发布《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放宽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鼓励和扶持庄户剧团、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等,探索“公司+业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企业。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参照中央的做法,领导小组组长由王敏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张昭福、姜铁军同志担任,成员由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试点市和试点单位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研究制定支持和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办法,建立健全政府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地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立农村文化专项补助资金,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在过渡期内,原有财政拨款保持不变,为培育市场,政府可给予一定补贴。引导社会力量以民建公管,冠名权出让,政府出地、企业出资,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投资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建文化事业的格局。

(三)以发展促进改革。把改革、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先修渠,后放水”,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实际问题。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搞好齐鲁文博中心、山东书城和山东广电中心等省城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孔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海疆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动漫产业研发基地”、“工艺品产业研发基地”等,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每两年举办一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打造大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四)落实相关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105号)的有关政策规定,适用于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的地区和单位。继续执行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好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制定文化人才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引进、激励、培养优秀文化人才。

各综合试点市和省直试点单位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认真开展调研,抓紧提出改革工作方案,报省文化体制

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公布和宣传改革工作情况。严肃工作纪律,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鲁发[2004]15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山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原则要求。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导权。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鼓励多种形式的探索和试验。三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四是坚持把发展作为改革的立足点,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支持参

·1· 与改革的积极性。六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文化管理体制等主要任务,努力在试点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文化单位活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文化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创造更多更好适应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切实提高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

落实这一目标任务,确定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山东出版集团、省博物馆、省艺术馆及省直艺术院团为省直改革试点单位,济南、青岛、莱芜、临沂、滨州为改革综合试点市。各综合试点市和试点单位全面推开改革试点工作,其他市和省直其他文化单位根据实际,积极进行改革探索。有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的统一部署进行。重点推进六个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按照中央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界定和划分,积极稳妥、科学规范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省直一般艺术院团。按照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以大型演艺项目为平台,组建山东演艺集团。政府通过项目委托、招标采购、奖励补助等方式进行重点扶持,推动集团发展壮大。山东演艺集团运用市场手段,整合现有省直艺术院团及演出场所等资源,采用部分剥离、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推动省直一般艺术院团转企改制。

·2·

山东出版集团。除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他图书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期刊社,逐步转制为企业。转制为企业的出版单位,坚持国有独资。

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媒体中的经营业务部分,已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转制为企业的,坚持国有绝对控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吸收社会资本,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加强企业监管。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整体转企改制,由总台独资或绝对控股,组建山东影视剧制作发行有限公司。整合《山东广播电视报》、《时代影视》、《视周刊》、《音乐大观》等平面媒体,组建山东广电报刊出版发行有限公司。电台、电视台的文艺、科技、体育类节目,可有选择地逐步探索实行制播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节目招标采购。

(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政府投入为主,以项目投入为手段,采用政府招标、集中采购等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类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的用途。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任务的出版单位,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是转换内部机制。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降低运行成本。制定服务规范,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3·

省博物馆,以齐鲁文博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实行全新机制。规划、设计和建设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标准,实行国际招标、政府采购、项目管理。运行管理实行现代管理模式,突出公益性、开放性和科技性,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手段,深化服务内涵,不断提高文博中心的综合使用效率。

省艺术馆,重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以省艺术馆为龙头,带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服务对象社会化、文化设施规范化、活动设备现代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指导中心和示范基地。

(三)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省文化厅,理顺与省直艺术院团、省演出公司等单位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省广播电视局,逐步建立完善山东广播电视总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全省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全省性广播电视总台。省新闻出版局与泰山出版社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泰山出版社转制为企业。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下放、取消、合并、转移等措施,依法核减行政审批权限,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加强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发挥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优势,建立健全全社会、全行业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发布统计资料。同时,相关部门要结合发展数字广播电视业等十大文化产业,建立专项统计制度。

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综合试点市,按照中央《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中办发[2004]24号),调整归并市、县(市、区)

·4· 原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以及“扫黄打非”等相关行政执法队伍,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实行属地管理,统一执法。

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国有文化资产暂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宣传部门负责重大资产变动的前置性审批。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要求,研究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

(四)培育发展文化市场主体

壮大文化产业集团。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山东出版集团等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共同投资、相互参股,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支持济南日报、青岛日报、烟台日报、临沂日报等集团化建设。

创办新兴文化企业。组建山东文化产业集团,用市场手段运作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发经营文化娱乐、影视放映、旅游休闲、艺术产品及广告策划等产业项目。组建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推动资本向演艺、娱乐、影视、动漫、创意、会展、旅游、票务、道具租赁等领域流动,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群。

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非国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培植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支持有一定发展基础、有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参与文化市场竞争,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5· 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

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加强海外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建设,支持与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资信可靠的国外知名文化企业合作,大打孔子牌和齐鲁文化名牌,培育一批有资金实力、社会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着力将我省的文化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五)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完善现代流通体制。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为重点,建立辐射全省城乡的图书报刊、影视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艺术品、演出剧目的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对省新华书店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山东省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山东出版集团绝对控股的子公司。尽快完成对省、市、县三级新华书店经营主体的资产、经营、管理关系的重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建设山东出版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用1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连锁经营和统一物流配送。以城乡电影院线建设推动电影发行放映改革,在全省创建1至2条适合中低收入人群的低票价电影院线。在邹平魏桥棉纺集团、龙口南山集团、淄博万杰集团等大型企业驻地,以及工商企业相对发达、人口密集的城乡结合部,建设一批高档次、多厅、多功能综合电影院和电影城。推动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发展农村数字电影院线。采取“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办法,在全省农村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

繁荣发展文化市场。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扶持济南古玩书画市场,济南、青岛演艺市场,淄博陶瓷琉璃市场,潍坊民间工艺品市场等特色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资本、产权、信息、管

·6· 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培育和规范网上阅读、在线娱乐、互动游戏、手机短信、数字广播电视、流媒体等新兴文化市场。

推进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成立山东省文化产业联合会,制定行业规范,依法履行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发挥连接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展和完善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

(六)调整优化文化领域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我省“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和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报刊和广播电视资源,解决国有文化资源结构失衡、效益不高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报纸期刊重点是优化存量资源,调整报刊结构,推进报刊业由数量型向规模型、特色型、品牌型、效益型转变。广播电视重点是加快网络整合步伐,提高网络运营的规模和水平。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以鲁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滨海文化、运河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东、中、西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带。

优化行业结构。发展数字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剧创作业、印刷发行业、演艺业、动漫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广告会展业、古玩书画与工艺品产业等十大文化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拓展服务内容。大力发展文化博览、创意策划、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把文化创新产业纳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

·7·

优化产品结构。利用我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精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加强品牌经营,以原创作品为龙头,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扩大我省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齐鲁文化的知名度。图书出版重点是优化结构、创新品牌,提高一般书在图书总量中的比重,品牌书在一般书中的比重,鲁版书在全国图书市场中的比重,改变过分依赖教材教辅的局面。广播电视重点是打造一批名牌频道、名牌栏目及影响广泛、效益明显的精品电视剧。演出娱乐重点是整合市场资源,实施品牌战略,创作一批特色剧目和名牌剧目,策划编排能够代表山东形象的原创性大型歌舞,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保证国有文化资本在总量上占明显优势,质量上有显著提高。编制发布《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放宽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鼓励和扶持庄户剧团、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等,探索“公司+业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企业。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参照中央的做法,领导小组

·8· 组长由王敏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张昭福、姜铁军同志担任,成员由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试点市和试点单位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研究制定支持和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办法,建立健全政府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地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立农村文化专项补助资金,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在过渡期内,原有财政拨款保持不变,为培育市场,政府可给予一定补贴。引导社会力量以民建公管,冠名权出让,政府出地、企业出资,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投资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建文化事业的格局。

(三)以发展促进改革。把改革、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先修渠,后放水”,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实际问题。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搞好齐鲁文博中心、山东书城和山东广电中心等省城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孔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海疆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动漫产业研发基地”、“工艺品产业研发基地”等,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每两年举办一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打造大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四)落实相关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105号)的有关政策规定,适用于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的地区和单位。继续执行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关

·9· 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好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制定文化人才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引进、激励、培养优秀文化人才。

各综合试点市和省直试点单位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认真开展调研,抓紧提出改革工作方案,报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公布和宣传改革工作情况。严肃工作纪律,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10·

第三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大公益事业投入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共大东区委员会

大东区是沈阳市五城区之一,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对全区文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深刻认识文化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用加强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促进全区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几年来,在文化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而强化区域大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建设的力度,通过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区上下呈现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2005年大东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下面,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们的体会和主要做法:

一、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2003年起,我国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就开始结合大东区的特点,调整全区的文化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认为,大东区是沈阳市的工业城区,历史上是沈阳的民族工业发祥地,大东区的工业发展步伐可以概括为起源于清末,崛起于民国,成熟于新中国的“一五”时期建设,在工业主导全区经济的模式下,计划经济的影子始终影响着文化建设,如何让工业城区增加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推动力来促进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区委、区政府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区的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要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下,大东区拉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塑造城区文化形象,促进全区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委、区政府根据大东区的实际,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从构筑大文化建设形象识别系统入手,不断对公益事业加大投入,使全区的文化品位、文化形象、文化氛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重视CIS成果运用,塑造城区文化形象品牌 区委、区政府认识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竞争已从经济形态转化到文化形态。加强文化建设,是凝聚振兴力量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区域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为此,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大东区大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大东区大文化建设形象识别系统推广工作领导机构”,将企业文化形象识别系统(CIS)引入城区,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大文化形象识别系统。这个文化建设形象识别系统(CIS)由理念识别系统(MIS)、视觉识别系统(VIS)和行为识别系统(BIS)组成。通过制定具有约束力的推行规范,要求全面导入CIS,强化理念、视觉、行为识别系统的宣传灌输,循序渐进地引导全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把大文化建设形象识别系统纳入对外宣传、员工教育、行为规范、公务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之中,同时,组织CIS理论与实践学习研讨、举办报告会和党校专 题辅导讲座、编写市民教育手册、开展知识竞赛等,使大文化建设形象识别系统在全区得到有效推行。

在城区建立大文化建设形象识别系统,是区委、区政府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城区文化建设的一次全新探索和有益尝试,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城区形象,凝聚城区力量,增强城区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构筑区域特色文化,带动了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

(二)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

在积极推进大文化建设的同时,区委、区政府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构筑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区级文化设施建设上,继区文化馆2002年投入使用后,2005年又开始筹划区图书馆的改造,经过多次选址论证,最后确定修复占地面积519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的一处民国时期建筑,目前,已投入900多万,预计在十月份竣工交付使用,将极大地改善图书馆的办馆条件,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览、借阅环境。

为加强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今年,区委、区政府还对区少年宫投入资金,从内到外进行全面整修,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

在加强区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区委、区政府站在保 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的高度,共计投入1000多万元,对大东区内的民国时期一些奉系政要公馆进行了全面维修,从而使大东区的公益性设施不断增加,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一定的“硬件”基础。

区级文化设施的不断改善和增加,促进了街道文化工作的不断进步,全区各街道在加强原有文化站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与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协调沟通,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来扩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不断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此外,区委、区政府在着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和扩大社区文化活动室的面积,到目前,全区164个社区80%有了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广场,这些文化阵地成为全区公益性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街道办事处为辐射,连接社区的三级文化活动阵地网络。

(三)重视活动的创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全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为提高大东区的文化品位,跳出区级文化活动老框子,创新区级文化工作内容,2005年,大东区组织全省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走进大东,通过参观、访谈,参加大东的相关活动,看大东的历史和现在,感受大东的厚重与变化,创作了一批散文作品,区里将这些作品汇集成书,出版了《文化眼睛看大东》散文集。同时,区里还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开展了“东城群众文艺创作奖”创作活动。首届“东城群众文艺创作奖”收到征稿700多篇,今年,我们在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举行了“东城群众文艺创作奖”颁奖典礼,30位获奖作者分别得到1000、800、500元的奖励。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也丰富了全区群众文化活动。

2005年10月,我们在全市五城区中率先成立了“大东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目前,共成立了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7个文艺家协会,共有会员600余人。著名作家冰心弟子冰人的《冰人文集》首发式的成功举办;以东北大马路和汽车工业崛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东北大马路》创作完成;“诗情画意迎世园,激情澎湃颂大东”文艺创作系列活动的开展;“知荣辱、迎世园、颂大东”百名小作家征文大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精品层出不穷。我区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和文化形象已经日益凸显并逐步形成。

为了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今年5月,区委、区政府结合大东区工业城区的特点,发挥企业文化对区域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组织策划了“五月的鲜花”大东区工业文化巡礼活动,并在沈阳电视台录播了“五月的鲜花”大东区工业文化展示电视晚会。企业文化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大东区文化活动内容,也为企业重视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重视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 能力

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摈弃旧体制,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我们区级层面上的文化事业单位,分为两类,一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我们有四家;二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我们也有四家。2005年,我们在文化系统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区文化馆和图书馆进行了内部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首先是在馆长的配备上,采取公开报名、竞聘演讲、群众投票等程序,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两位馆长都是在群众的监督下产生的;其次是副馆长的产生,过去,副馆长由馆长提名,这次,我们同样采取公开报名、竞聘演讲、群众投票等程序,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地产生副馆长。两馆的在岗馆员则采取考核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的方式,决定是否胜任;对文化馆新进的3名业务干部,经人事局批准,专门到沈阳音乐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择优录用。通过用人制度的改革,在岗的人员更加勤奋,新进的人员珍惜难得的机会,使得两馆的活力增强,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去那种懒散和出工不出力等问题迎刃而解。第三是在两馆内部建立岗位管理体系,实行岗位分类,严格考勤制度和奖励分配制度。在改革的促进下,文化馆的组织、辅导能力得到强化;图书馆简化办证、借阅手续,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等受到读者好评。在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按照市委和市文改办的要求,年初以来,我们对全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被侵占、挪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纠,并在6月中旬前全部恢复了文化服务功能,保障了群众的文化权益。

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我们有四家影剧院,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资产存量、人员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以便先确立试点单位,为事业单位转制或破产或分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三、文化体制改革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就大东区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来看,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无法按岗定酬,优劳优酬。因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统一的,助理馆员的工资是一样的标准,馆员的工资也是一样的标准,各单位不太可能自己另起炉灶,只能是在年终奖上奖优罚劣。

第二、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由于市里没有对区级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或破产有明确的操作政策和标准,使区里的改革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为此,我们建议市里能够对区一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分别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导我们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而全面落实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第四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文化发展目标任务,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需要从战略上研究和部署文化改革和发展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第五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需要把握的重点

1、把握正确方向,把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的正确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革的方向不能变,正确的导向不能变,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不动摇。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当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2、把握关键环节,把加强宏观管理与增强微观活力结合起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仅仅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破解难点问题,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实现加强宏观管理与增强微观活力的有机结合。加强宏观管理,形成职责分明、反映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文化宏观调控体系,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要按照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着力从调整管理权限、改进管理方式和创新管理载体三方面进行改革。曾强微观活力,打造适应市场、满足需求、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主体,是提高文化单位的质量和效益的客观需要。要坚持用市场的思路和办法,激发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活力。用市场手段搞活文化生产;用市场手段盘活文化资产;用市场手段搞活文化融资;用市场手段激活文化人才。

下载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 ④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

    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最终版)

    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3、着力培育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题)

    一、判断题 (10 道) 1. 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正确错误 2.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正确错误 3.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学习心得.doc

    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传达了党的十七界六中全会精神,从中深刻领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 (节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演讲稿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的思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我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地区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9年6月要基本上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为确保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山东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山东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http://www.jiaodong.net 2009-02-05 16:19 【大 中 小】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