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进文化引领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需要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需要强大的思想文化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1.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具有本质上的先进性
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人类既创造了日益雄厚、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又创造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思想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文化不仅呈现出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而且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纵观人类发展史,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就拥有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思想文化。同时,由于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的复杂性,性质和形态各异的思想文化也会在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并存共处,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状态。
先进思想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今中国,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和主流,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居于核心地位,代表和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其他思想文化无可比拟的先进性。那么,它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呢?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引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民大众提供了新的世界观、新的理想、新的道德和新的精神。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精神,为全社会提供着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本质区别,也是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不是只为少数人垄断的精神奢侈品,而是来自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由人民共建共享的思想文化。着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内蕴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自己的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融入人民群众开拓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继承与创新统一,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绝不抛弃以往时代的成就,而是吸收和借鉴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又以博大的胸怀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综合创造、推陈出新,熔铸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2.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要川流不息,奔腾向前,既不能塞其源,也不能断其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
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了众多泽及人类、深刻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创造。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独步一时。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充满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也应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创造性转化、实现新的升华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我们继承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当做主体、把人当做目的,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坚韧刚毅,强调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在应对各种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中焕发出来的伟大力量,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强调社会和谐。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和合”的思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便是对注重社会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今天,我们继承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就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团结统一,强调独立自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团结统一的意识深深积淀、内化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之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近代历经屈辱的中华民族经过全民族百年抗争重新站立起来。今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概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同时,应当看到,作为历史产物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既包含有许多优
秀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某些糟粕成分。特别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根深蒂固。这种糟粕成分,集中表现为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比如,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迷信活动等。在当今社会,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腐蚀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和阻碍社会发展。“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必须坚决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关键是要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梳理,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对于传统文化,一定要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进行分析,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反对食古不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剔除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成分,同时结合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努力在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中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都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站在世界文化发展进步的潮头。要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具体分析,立足国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大胆吸收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不平等现象。在全球信息流动中,90%以上的媒体资讯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在全球互联网服务器的存储中,美国提供的一般信息占80%,服务信息占9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借助经济、科技和传播上的优势迅速扩张。作为当代西方思想文化重要形式的西方社会思潮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西方思想文化?西方思想文化来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产生了几何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成为近代科学的起源。近代的天体运行论、万有引力定律、进化论,现代的量子论、相对论等学说都形成并发展于西方,对人类历史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主张个体自由,形成了权利本位观念,派生出西方的人权观念、民主观念等等。应当承认,西方思想文化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的主体是资本主义思想文化。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是在长期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在人类以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进步的理论和观念,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同时,也应当看到,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围绕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统治秩序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它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服务于资本增殖和资本统治,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文化危机。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有其消极或腐朽的一面,存在着错误、落后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集中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在拜金主义看来,金钱是万能的,追求金钱是人生最高目的,为了获取金钱可以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拜金主义的盛行,会导致道德沦丧、诚信缺失,失去社会的精神支柱、精神家园。享乐主义
关注的是物质享受和感性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有西方学者直言不讳地说,“在文化上证明资本主义正当的是享乐主义”,而这种享乐是一种“世界末日来临般的享乐”。享乐主义的泛滥,会导致个体精神空虚、政治腐败黑暗、经济畸形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极端个人主义把追求个人利益当做唯一目的,把他人当做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极端个人主义是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每个人都必然力图抓紧良机进行买卖,每个人都必然会成为投机家,就是说,都企图不劳而获,损人利己,乘人之危,趁机发财。”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势必会造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对立,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西方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文化体系,其中既有精华,又含糟粕。那种主张西方思想文化全盘皆好,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对其应照单全收的观点;那种认为西方思想文化皆为腐朽,对其应根本拒斥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吸收借鉴西方思想文化的有益成果,要进行科学辨析。要分清哪些是体现人类社会进步本质要求的、有益的文明成果,哪些是仅仅与资本主义世界观相联系的、腐朽落后的东西。即使是某些有益的、合理的成分,也要看其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有些思想文化在西方是适合的,但简单照搬到中国就不一定合适。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只有不模仿其他民族而从其自己的精髓和一般的需要出来的东西是于国民有益的。因为对于在某种时代阶段的国民可作滋养的东西对别的国民或许是毒物。”因此,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辨析。吸收西方有益文化成果,必须经过消化、转化、融合和创新的过程,既要摆脱封闭保守思想观念的束缚,又要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择善而从,使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服务。
对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要充分认识它的危害性,予以坚决抵制和严密防范。在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一些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乘机涌入,并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相互胶着,腐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威胁着我国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严峻挑战。中国有句古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对此,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它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决定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纭激荡。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在贯穿、融入上下功夫,在践行、示范上下功夫,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以科学的理论指引航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种灵魂作用在于,马克思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解决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承与创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唱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时代主旋律,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必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远大理想和现实努力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以崇高的精神鼓舞斗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十分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同时,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深刻变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汲取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以优秀的道德培育社会风尚。“风俗,天下之大事。”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坚持“八荣八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主义文明风尚。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对当今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迎着新中国的曙光,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启了新纪元。“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等一系列方针原则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重大成果,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新中国的高昂热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就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展开,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显著增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企业活力大大增强,文化产品琳琅满目,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文化“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我国正迎来一个文化发展“黄金时期”。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可以说,通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探索,我们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旗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速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样多元多变,迫切需要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凝聚社会共识,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唱响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正确认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正确认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正确处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大力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正确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通过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正确处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正确处理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培养造就大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等新型人才的关系,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第二篇: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江淮电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 晓 光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已不在是单纯赚钱的商业机器,而是一个完整地融于世界文化交流的有机生命体。它,有思想,有感情,有愿望,有目标,有管理风格,有生命活力。企业文化就是在这样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和企业广大员工积极创造,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培育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同与实践的整体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企业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事业为追求,以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和国家政策法令为导向,潜移默化地融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舞着员工士气,培育着员工技能,凝聚着企业精神,塑造着企业形象。
“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应成为我们江淮集团未来的管理宗旨。公司应始终以员工为主体,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广泛开展“走向市场与转变思想观念大讨论”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爱我企业,兴我江淮”为主题的宣传动员活动,转变一切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陈旧观念,确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精神境界,导入“素质决定实力”的企业精神;“质量是我们的立业之本,服务根植内
心”的经营理念;“诚以立信,质以建业”的企业品质;“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共同价值观以及“建官惟贤,位事惟能”用人机制。
十多年来,我们江淮集团始终以员工为主体,大力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把建设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任务。把搞好生产经营,提高企业效益作为服务社会的基本出发点,以创造效益和奉献为使命。
企业在发展用人上从不放弃每一个人,首先是激励员工岗位成才,敬业奉献,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人生的理想与自我的价值。利用橱窗、局域网络等宣传载体,讲厂情、公开企务,晓明政策,使员工在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的同时,与企业所倡导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达成共识,关心企业,爱护企业,与企业休戚与共,风雨同舟,上下同欲,互动发展,为实现企业目标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强化思想教育,实施以德治企方略,不断加强员工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从加强员工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入手,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不适时机地开展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全体员工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生产标兵、与文明班组建设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员工的敬业理念、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把员工自身的发展融于企业的发展之中,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三是兴企育人,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制定了以岗位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与函授教育为辅的中长期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与考评激励机制,并与上海电缆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长期保持协作关系,与西安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保持合作关系。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公司
经常派人走出厂门,进入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培训和交流,从而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后劲。根据专业特点,公司每年都联合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举办有关挤塑、拉丝、成缆、检测等各种专业培训,帮助员工学文化、学技术,增强素质,岗位成才。四是实施以法治企战略,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法治意识和企业法制水平。市场经济既是效益的经济,也是法制的经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管理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公司法》、《劳动法》和《电力法》,严格执行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程》和《电力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条规守则,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使企业行为合法化、制度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公司还投入资金建起了娱乐活动室、宣传橱窗等宣传文化阵地,极大的改善了员工的文化生活环境。公司还成立工会组织,利用节假日和各种重大庆典之日,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与其他活动,开展车间、班组文化建设,以文化心,寓教于乐,极大的陶冶了员工情操。公司每年还拿出一定金额表彰那些销售精英和岗位操作能手,并且大力宣传先进典范。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着力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团结友善的企业发展环境。
江淮的今天是与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也与全体江淮员工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所以江淮人时刻铭记要回报社会的厚爱,先后多次帮助家庭困难职工,多次捐资慈善事业、支援灾区。
江淮的工作是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同时江淮人又是谦虚和求实的。素质,实力和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在尊重指挥,自强不息,为
了江淮的发展,我们正在做积极的努力。江淮在人才使用上不会简单地告诉你该做什么,而是传授做事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地发挥你的才智。德才兼备,这是江淮的择人标准,也是江淮人的道德准则。江淮给员工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岗位上升华,员工的卓越贡献是江淮发展的关键,在集团领导的正确战略指引下,个人奋斗与企业奋斗要始终相结合,为共创百年江淮而奋斗。
第三篇:让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让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蕲州镇中学 陈军
校园本应是学习知识的圣地、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殿堂,然而,近年来一些不良文化开始在校园占据一席之地。中小学校园里各种顺口溜、恐怖贺卡,网络论坛、微博、手机短信等传播的文化垃圾流传甚广,这些不良文化正在侵袭着校园,占领着同学们课余的精神空间。要想把不良文化挤出校园,我们即必须让优秀文化占领校园主阵地。让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成长!近年来,我们蕲州镇中学在“先进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说:“爱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的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大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主题教育。在推进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我们蕲州镇中始终抓住“爱国主义”主旋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㈠抓住重要节日(如“五四”青年节),重要事件(“一二·九”运动)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知历史,明使命,激发爱国斗志;
㈡广泛开展“爱国爱校歌曲大家唱”师生歌咏活动,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爱国爱校力量;
㈢大量搜集爱国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开展朗读和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㈣举办“爱国主义”书画展、图书展、图片展,丰富爱国情感(如我校文化墙上“感动中国”的“钱伟长”图文------科学泰斗 赤子之心: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要为祖国和人民的忧而忧,为祖国和人民的乐而乐。我是爱国的,对国家好才行。我没别的要求。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
㈤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如《钱学森》、《爱我中华》等,具体感知爱国形象;
㈥参观烈士陵园、李时珍纪念馆等,真切缅怀先贤的爱国情怀„„
二、大力推行理想教育
当今社会,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理想危机”。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受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什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万能”,成为社会上一些人的时尚;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在世,吃穿二事”、“ 60 分万岁”等消极自私的思想,也不时的侵蚀和影响着学校这块乐土,使许多学生纯洁的心灵受到了伤害。那么在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们该如何开展理想教育呢?在我们蕲州镇中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成功做好了这几个方面:
1、把理想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在所有学科教学中都渗透进理想教育的内容,以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学习的热情,从而消除为教学而教学的片面倾向。蔡元培先生说得好“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2、教师当好表率,注重言传身教。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有理想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激情,表现出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要通过自己对工作的努力,表现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在理想追求上,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也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理想才能化为学生的实在行动。
3、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教育活动。①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营造理想教育氛围,如我们打出的标语“不比阔气,只比志气;不比聪明,只比勤奋;不比家境,只比明天”,就给了学生们一个正确的导向;②充分利用教室布置,让学生展示理想。我们每个班级的教室布置里都有一棵茂盛的“理想树”,学生的理想也是百花齐放,有的学生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幼师——我喜欢孩子”;有的学生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板”;有的学生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有的学生说“我基础不好,我想当一名技工”,③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演讲会、辩论会等,让学生明辨理想,从而拨正航向,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勇往直前;④建立理想档案,为每一位学生记录下实现理想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奋斗的充实和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学校的理想教育也是一样,务必要在不知不觉中去“渗透”,而不能简单地予以“灌输”。所以,我们务必要把理想教育化成学校的文化行为,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弘扬传统美德
法国长篇小说《核混乱》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花最小的力气挣最多的钱的时候,人的道德就变得不可救药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道德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小悦悦”、“范跑跑”、“药家鑫”、“扶
不起”等不良现象让人们呼唤道德回归;“网络游戏”、“低俗文化”、“留守孩子”、“单亲家庭”等教育难题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如何立足本职,因地制宜,抓好传统美德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课题。
在校园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之大,我们建立“师德档案”,评选十佳“师德标兵”,要求教师要以高尚的精神和人格力量去塑造学生,激励学生,展现出良好的师表风范。同时要加强职业理想塑造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加强诚信教育。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作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将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等,通过诵读、演讲、宣誓等形式,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同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会学生做人。
3、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我们通过“感动校园”和“美丽校园”的评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并从中挖掘出“李菲”、“吴灏润”等感人事迹。
4、传播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的美德,“父母乃人之本,人乃以孝为先,孝为德行之门,德为成事之本”。“百善孝为先”,今天孝道文化在修身养性,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传播孝道文化方面,我们结合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结合“弟子规”、“二十四孝”等传统经典和传统美德故事,结合胡锦涛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精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接受孝道教育。
四、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进文化传播离不开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带给学生美好的人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学生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完美人格的基础,也是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最基本保障。习惯养成教育
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两方面:
1、从点滴开始抓养成教育。我们抓养成教育,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唤起他们的习惯养成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在工作过程中,我校坚持细化原则,把教育落实到一点一滴,乃至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坚持一月一个主题,一周一个重点,把习惯养成分阶段分层次落实:首先抓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继而抓学习习惯,再抓品德习惯。注重选准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从最简单的不乱丢乱扔开始,广泛开展“学校不见废纸片,干干净净每一天”活动。我们把学校的规章制度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口号和行动。如:我们提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带给你美好的人生”的宣传口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第一周开展的就是“班级角角卫生,校园处处干净”活动„„通过“大处着眼重素质,小处着手抓养成”,强化行为习惯教育,营造文明校园。
2、借助活动强化行为习惯教育。①开展习惯宣传教育活动。我们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墙等方式广泛宣传,让全体学生明白习惯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②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活动。我们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弟子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通安全知识》和“我身边的安全隐患”,对照规范,反省自己,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并以“学雷锋月”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学生”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思想教育,更多的是行为教育与塑造,真正使学生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五、注重创新,与时俱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泽民)推动文化创新,促进先进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任。多年来,我们在吸收与借鉴的基础上,本着做就做好的原则,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精心构建文化长廊——历史与文化的熏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群策群力,从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摘取最耀眼的星星,照耀学生的心灵。我们借助“二十四孝”,让学生弘扬传统美德,学会感恩;我们运用“弟子规”、“中学生十二种良好习惯”,让学生注重习惯养成;我们还独具匠心,按照历史的顺序,绘制了“国学文化”长廊,带给学
生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沐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让中华文明在这里传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悉心营造校园环境——青春与个性的展示
我们的教室、寝室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更是他们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每个教室,不仅有精彩的“教师寄语”,还有响亮的班级“口号”、美丽的“班名”,如“雄鹰班”、“三明书屋”;更有学生青春的风采——“理想树”、“才艺展示”、“我进步啦”、“我能行”等。每个寝室既有温馨的室名,又有个性化的“青春誓言”,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和谐寝室是我家,干净整洁靠大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突出特色,显扬个性,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悟得到”,学生欢喜,家长高兴,社会赞誉。
3、用心推出感动校园——名人与榜样的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特别注重榜样引领,精益求精,一方面把同学们崇拜的明星、偶像树起来,用他们的名言来激励学生,用他们的事迹来感动学生。比如,成吉思汗的壮语——“天下最美的女人是母亲”,比尔·盖茨的教诲——“人生最不能等待的是孝敬父母”,另一方面我们从众多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中选取最符合学校教育的典型进行弘扬,(一、钱伟长------科学泰斗 赤子之心,他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二、刘伟------隐形的翅膀;
三、孟佩杰------孝女当家;
四、洪战辉------铁肩重担,带着养妹上大学;
五、雷锋------为人民服务)让学生向英雄学习,向榜样看齐!
在开展“让先进的文化占领我们的校园”课题研究中,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把握爱国主义主旋律,大力开展理想前途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元互补、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进的文化占领校园阵地,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推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第四篇: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
特变电工新疆新缆厂
王品山
先进文化是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引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塑造企业文化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能概括本企业特色、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文化,使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一种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文化。近年来,特变电工新缆厂牢固树立“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巨大工程,取得了实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一、以质量文化建设赢得市场主动权
质量是产品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主题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就是建设以人为本、诚信创新的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理念。
特变电工新缆厂近几年在产品质量提升和跟踪检验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严格落实“不合格原材料不进场,不合格半产品不转序,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加强原材料入厂检测,对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供应商剔除合格供方名单,购进金属原子光谱分析仪,空气老化箱等检测设备,提高了新缆厂原材料检测能力。结合精益化生产管理,编写了《低压力缆检验标准化手册》等4部检验手册,提高检验精度和工作效率,开展质量红黑榜,收集改善车间质量改善建议,重点项目制定检测方案等。2010年新缆厂售后服务26起,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以反应迅速,服务到位来赢得客户的满意,及时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现场提供服务。对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总结,制定整改方案,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99.5%。
新缆厂以“提质量、降成本”为中心,全面实施产品优化工作。在保证产品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对巴基斯坦电网公司出口导线,出口工装进行优化,降低成本84万元;昌吉市电业局平行集束电缆BS3-JKLV 2×10 650km订单,交货期紧,新缆厂召集生产、科技、销售人员共同想办法,经过充分论证,对模具进行了多次改进,带上样品与客户去沟通,最终将2×10的产品导体结构从绞合型7/1.33结构更改为实芯1/3.5结构,通过这个措施,使生产成本下降5.2万元,导体生产效率提高了50%,生产周期缩短了50天。2010年工艺优化累计降低成本425.38万元。同时开展了客户质量万里行活动,共计走访28家重点客户,使客户加深了对企业发展的了解,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工厂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客户的不同需求及客户对企业的建议,为双方后期更好地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以管理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管理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将先进管理模式与管理标准和管理的制度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构建起很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松下公司员工对于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高效、海尔公司的真诚到永远等鲜明的企业管理文化,都是成功的管理文化范例。构建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就是要构建公平竞争的文化观念、构建民主管理的文化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在企业发展的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首要因素,人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和经营运作中认识到:对内,管理文化首先应当注重关心员工与尊重员工,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外,管理文化应当注重关心客户,树立起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其次是积极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企业管理文化理论把重点转移到了群体行为上,只有做到员工之间的协调一致,才能让企业取得成功,这就需要依赖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最后是要将硬管理和软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硬管理主要指依赖于规章制度,进行直接的外部监督,并运用行政命令开展刚性管理,同时它也包涵了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物质手段。而软管理则是指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以培育良好的价值观,从而树立起较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缆厂在过去的两年中,积极推进精益化生产管理,完善外协机制,使设备产能发挥率进一步提升。2010年在生产系统重点推进了“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短交期、低成本”的丰田精益生产管理。以重点设备、瓶颈工序为切入点,围绕准时交货开展生产管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生产能力进行科学分析,大大提升了设备产能发挥率。根据公司内控体系要求,完善了新缆厂外协生产流程、制度,对外协厂家资质进行严格评审,并对付款方式进行了优化,保障了新缆厂订单准时交货率。
企业以信息化为手段,完善营销基础管理,打造坚实的项目信息、投标、中标、签约、履约、回款、售后一体化链条。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加强渠道建设,重点项目精耕细作,确保完成签约任务。2010年,新缆厂启动了ERP项目,按照规划,客户关系系统(CRM);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系统(DRP)在2011年年内实现了运行。新缆厂借助信息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营销基础管理,实现企业与业务员、客户的无缝连接,保证信息及时传递。信息化就是精益生产,新缆厂结合信息化技改,实现了丰田精益生产的可视化、警示化、精确化。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盘活资产,提高新缆厂的系统保障能力,实现两化融合。2011年1月1日系统主干模块计划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系统(C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财务管理系统(FM)如期实现了上线运行;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系统(BI)也在稍后实现了上线运行,系统所有模块稳定运行。
新缆厂不断完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工资+奖金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整了生产一线员工工时值,提高了员工的收入水平。实施《职业资格津贴办法》及《技术工人等级晋升制度》,对核心员工予以补贴,给技术类研究生800元/月,管理类研究生500元/月的岗位津贴,增加各车间主机手岗位津贴,留住车间骨干员工。通过这些举措,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和敬业度。通过绩效考核岗位竞聘淘汰、转岗等方式优化了员工,激励鞭策了员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良好个人业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为了充分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广泛开展员工参与管理、监督管理活动,2010年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618条,组织实施322条。企业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分析,重点解决了工时值提高、冬季保暖服装发放、休息日轮休、员工餐费补助等问题。基层工会坚持每年为员工办6件以上实事、好事,全年共帮扶困难员工24人次;为特困和生病员工及员工家属共组织了3次爱心捐款,捐款5万余元。看望生病住院员工、病丧家属及员工145人次。人均发放福利4700元。组织3次青年联谊活动,为青年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缆厂“十一五”期间产销规模累计实现50亿,年均增长21%,累计实现经济效益两亿元,总资产周转率由1.18次提高到1.64次,年均增长率达到8.52%;员工增加230名。
三、以“四特”精神唱响企业文化主旋律
“特色”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它要有高瞻远瞩的设计者,还要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要具有制定的合理性、理解的广泛性并结合现实才能实现。而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一直以来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我们特变电工集团公司在企业中提出“诚则立、变则通、康则荣、简则明、和则兴”的“五则”文化理念,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核心的具体体现,正是这样的实践,使得我们各单位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效益实现了快速增长。
2011年,新缆厂党工团组织在围绕生产经营抢抓市场、防范风险、质量安全、降低成本、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弘扬“四特”精神,宣传表彰先进人物事迹,深化三大主题活动、落实文化品牌推广、关爱员工生活和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团队。公司党委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最终做到了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实现了人才主力军发挥效能最大化,广大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形成了凝聚人心、集聚人才的文化环境。企业在用人方面,不论资排辈,通过公开竞聘机制,重学历更重能力,重过程更重结果,把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让他们在企业的实践中不断成长。
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实践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新缆厂党委注重把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落实制度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及时调整和成立基层党组织。指导基层各单位进行了党组织改选,为顺利开展工作、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健全了7个党支部、7个基层工会组织、7个团支部,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工团组织建设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党委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针对市场、生产、技改等基层问题,现场指导,协调解决;机关部室全年共组织264人次深入生产、技改现场劳动;厂长带队,各分管厂领导长期深入国内外市场调查研究,抢抓订单,树立了领导班子勤政务实的良好形象。企业一大批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技改一线,身先士卒,攻坚克难,发扬“吃三,睡五,干十六”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在员工中树立“劳动光荣”、“创优争先”的自觉意识。2010年全年组织各类先进评选共5次,根据工作性质和双百亿表彰奖励要求分别设立了营销类、生产类、科技类、管理类等个性化的奖励项目,共表彰奖励各类先进集体56个、先进个人235人次;从中选拔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团队和典型员工,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和优秀做法,编辑《争先创优先进人物故事集》,组织了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在各部门开展争创前50%优秀绩效者活动,每月公示等营造氛围,激励建功立业。在工厂内部进行宣传;使员工学有榜样,在全厂营造了“人人争当先进 人人赶超先进”的工作氛围。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按照“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原则,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架起员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保障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几年来,厂工会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通过活动予以表现和渲染,取得了很好效果。各级工会充分利用重大节日这些有效载体,在生产间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动以团队形式为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实现了劳逸结合。
加强宣传报道,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在全体干部员工中弘扬“四特” 先进文化,以员工文化生活协会为平台,结合新缆厂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好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的同时,对老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理念再培训;定期开展通讯员培训,提升基层通讯员文字撰写水平;每月及时出版《新缆快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成立新缆厂员工文学社、自行车户外运动协会等5个文化体育协会。实现月月有文体、拓展和沟通培训等活动,提高了员工凝聚力。我们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做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从而营造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和内部环境,使“四特”精神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第五篇: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
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
阜康市第一小学马秀珍
党的十七大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复兴崛起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更是教育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活力之基和动力之源。树立先进的文化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全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构建和谐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学校师生素养,实现高端文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阜康市一小始建于1907年,是一所百年老校。百年的奋斗,百年的积淀,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打造优质学校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着力培植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学校价值观体系,积极探索和践行新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有效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及师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使学校有了一个令人惊喜的跨越。
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引领学校文化发展方向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种理念和思想,更是一种引领和精神。紧握学校精神之根,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共筑市一小和谐校园之魂。
(一)引领发展方向,培育核心文化
学校精神,是学校品格的凝炼和神韵,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和培育。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管理的本质是思想。面对“打造学校优质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这个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第一内驱力,紧紧把握理念先行的精神文化建设思路,总结办学历史,结合发展实际,挖掘和提炼学校百年文化底蕴,树立了“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学会求知,善于创新”的育人目标,确立了“教学优化、活动优效、环境 1
优美、服务优质”的办学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凝炼出“以人为本,促进市一小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爱心托起希望,文化奠基未来。在“促进一小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和办学实践中,我校紧紧围绕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凸显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和统帅下,精心确立并全力实施“以人为本、文化塑魂、人文管理、多元课程、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用学校核心价值观这条红线贯穿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师生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各个层面,使学校文化内化于心,渗透于制,固化于物,外化于形,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生命的精神和血脉,成为一种濡养、陶铸、自觉、习惯,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气质,为学校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和鲜活生机。
精神培育队伍,队伍体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校发展中,在先进精神文化引领下,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力量,为我们“促进市一小和谐全面发展”扬起了成功的风帆。价值取向——人文精神——行为方式,良好有序的有机融合,升华成一种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凝聚力、推动力。广泛的心理认同,共同的精神追求,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改革创新的工作激情,爱心奉献的优良品质,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驶入科学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二)确立“三风一训”,培育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是教育内涵的诠释和解读,是学校的“精、气、神”。学校“三风一训”,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
“三风”传递文化,凝聚学校精神。为此学校确立并形成了“求真、求实、求美、求新”的校训,“文明、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博学、严谨、敬业、爱生”的教风,“乐学、勤学、活学、会学”的学风。学校自己创作的校歌深受大家的喜爱,全校师生在演唱中更是感受到一种力量的呼唤,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进取的激励。在“三风一训”的引领下,通过师德建设、爱心工程、文明校园等阵地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深入人心,有力地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三)科学定位规划,挖掘百年老校文化底蕴
文化引领发展,文化成就名校。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学校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挖掘百年老校文化底
蕴,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2007年我校借百年校庆之际,布置出了校史展厅,撰写了八万多字的《阜康市第一小学校志》。我校的校史展厅和校志引起了阜康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校史展室和校志已经作为我校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校本教材受到学校的重视,并被确立为阜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以规为范,人文管理,构建学校文化管理模式
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刚性规范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人文关怀和良好习惯。打造制度文化,实施人文管理,实现学校文化“张弛有度,和谐有序”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民主公平认同,完善制度体系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对师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倡导率先垂范、服务师生的精神,真心依靠教师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各种岗位职责、考评办法及教学规程,学校各种大事、重要制度都经学校人事领导小组和财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并经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使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成为一个民主参与探索践行的过程,并力求使制度充分体现教师意志,形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主动邀请教师参与学校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充满激情、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良性运行。
(二)改革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机制
学校以人性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入手,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健全师生评价体系。实行月考核,突出了过程管理,有效增强了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执行效力。同时,加强学生常规管理,重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建立《文明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卫生评比制度》,制定《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等,并按照要求每天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有效的规范了学生管理,发挥了制度管理的效能。
(三)推行人文管理,凝聚发展合力
学校以人文管理为抓手,始终贯彻人本管理这条主线,引领师生认同熟知并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转变管理理念,改革单一陈旧刚性传统管理模式,通过专题讲座、教师论坛、教育活动、督查
评价、榜样示范、表彰激励等多种办法,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予以理解、关爱、帮助,以规为范,刚柔并济,变管理为服务,变制度为引导,变规范为习惯,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极大的调动师生遵章守纪积极性,促进师生良好品质、习惯的养成,形成了师生认同、行为自觉、执行力良好的文化生态,保证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实现了人本管理的最优化和最大效益。
三、改革创新,多元课程,搭建学校文化建设平台
学校课程文化,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是一种本领的锻造和能力的形成。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多元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石。
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围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校本研究水平,搭建起多元课程的新平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分年级段开设校本课:
一、二年级是《巧手你我他》,三、四年级是《童心小剧场》,五、六年级是《走进美诗文》。目前学校教务处正在编写以爱家乡、爱阜康、爱学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四、求真固本,师生互动,筑强学校文化发展之本
学校师生文化,是一种品质和素养,是一种风景和魅力,是学校人文素质和教育氛围的折射和体现。搭建师生文化平台,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构建“两园”学校,打造优秀团队
一是构建“学习型校园”。学校建立校园网站,开展校本教研,举办“教育教学论坛”、“班主任管理论坛”,有效的提升了教师教学素养。学校搭建新课程教育理论交流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学校选派骨干教师70多人次参加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各类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育人教学的本领。二是构建“科研型校园”。学校开展教学创新活动, 设立“课题研究论坛”,组织“校本研修论坛”、“课题研究报告会”、“网络资源应用培训”等专题交流活动。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学校围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课题研究,打造出校本科研“个人主题、学校课题”的新格局。在全国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学校每年都有几十名教师获一二等奖。
(二)播种成功希望,营造爱心乐园
学校在“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坚持结合学生实际,重视学生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为学生搭建培养信心、挖掘潜能、锻炼能力、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舞台,让学生享受希望和成功的喜悦。我校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常规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二是组织教育活动,张扬学生个性;三是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一技之长;四是实施激励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近年来,学校继续加强“三团一队”(少儿合唱团、舞蹈团、书画艺术团、小乐队)建设,充分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艺术教育呈现新的亮点。2010年5月,学校合唱团赴奇台参加了昌吉州举办的“爱我中华”歌咏比赛并取得了优秀组织奖。2010年6月和8月我校舞蹈队受邀请参加了阜康市庆六一表彰文艺汇演和慰问部队官兵文艺汇演,在市“小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我校有6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2010年8月,在阜康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有8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田径队连续3年荣获阜康市田径运动会比赛第一名。
五、惟馨求和,景观彰显,凸显学校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物质文化,是一种景观和吸引,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题中要义。
(一)设计识别系统,打造文化形象
我校的校标,寓学校发展蒸蒸日上,教师用爱心抚育孩子成长,学生在学校快乐生活为一体,诠释了我们的教育理想。
(二)建设人文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全力建设“人文校园”。学校精心策划教室、功能室、办公室文化,建立精美宣传栏、宣传牌,突出人文理念和育人特色,让每一面墙壁都闪动着人性的光辉,让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动人的温馨,让每一个景象都透射出启智的元素,打造出一个师生精神交融的温馨家园。
(三)真心关爱学生,构建温馨家园
据统计,1999年以来,阜康市党委、政府先后为学校共投入1000多万元,使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今的市一小,设施先进、设备一流,让师生享受四季如春的关怀;综合楼内,宽敞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七万多册图书,汇成了知识的海洋;远程教育网络、互联网、校园局域网、计算机室、教室联为一体,使学校和外界社会紧紧相连。实验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电教中心、书画室、舞蹈室、一应俱全,先进的设施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200米跑道的塑胶运动场营造了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空间。整个学校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校园绿化率达到43%,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摇篮和温馨的家园。
灿烂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兴教荣校之果。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少儿平安示范学校、和谐中国.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和青少年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小学德育实验学校、全国校园法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荣获自治区级的奖项有区级新课改先进学校、卫生红旗单位、德育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少先队红旗大队、口腔健康学校;荣获州级的奖项有昌吉州先进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军警检阅示范校、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先进教工之家、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八”红旗集体、少先队优秀示范阵地;连续5年荣获市级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连续14年荣获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荣获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市“一流班子、一流业绩”称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校、平安单位、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教研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实现了品牌发展,受到领导、社会的广泛赞誉。
打造学校优质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是阜康市一小的不懈追求。我们深知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提炼、创造、发展的过程。今后,我们要在强化、深化、细化、优化学校文化建设上苦下功夫,为打造更加富有教育教学特色和魅力的品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