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学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措施
内容摘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手工操作阶段,人们已经找到并建立了完整的安全保障措施和防范办法,而会计电算...关键词: 会计 操作 输入 系统 数据 校验 管理员 设置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手工操作阶段,人们已经找到并建立了完整的安全保障措施和防范办法,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存贮载体的变化、处理方式的变更,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
1.电脑黑客。电脑黑客是指非法侵入计算机的用户或程序(尤以网络环境为甚)。在会计工作中的电脑黑客指竞争对手和专门进行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或组织。通过捕获、查卡、消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业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2.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当操作人员将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后,就在软件的控制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各种结果。因此,会计软件本身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数据的真实、安全、完整、可靠。
3.人为的舞弊行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窃取或泄露商业秘密、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等非法目的。有意协助竞争对手获取和破坏会计数据,从而对会计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篡改、删除,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4.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由于电算化系统内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录入错误、操作步骤失误、监控力度不够等,使会计数据录入或处理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完整和不真实。
5.计算机病毒。电脑病毒是一个不为人所陌生的名词,除了可以通过软盘、光盘等途径进行传播外,现在又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在网络环境下隐蔽性更强、破坏力更大、传播速度更快。计算机病毒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还可以对正确的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删除、修改、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应引起更高的重视。
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措施
1.保证会计信息输入的准确。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是关键。为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首先,应对进入系统的数据设置相应的审批制度;其次,应对系统的每一功能模块设置操作权限和口令密码,对特别敏感的数据还应设置多级密码控制输入;第三,应建立输入操作日志,以便随时监督和检查;第四,会计电算化软件中的输入程序中应设置对输入数据进行校验的功能,如平衡关系检验、凭证类型及连续凭证号检验、科目对应关系校验、科目窜户检验等手段。当操作员由于疏忽出现错误时,系统能自动检测出错误并拒绝接受错误数据。
2.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因此,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必要的。(1)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业务要求,设立各个电脑操作岗位,如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等,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权限,使每个操作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常顺利的工作,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2)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更新。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而具有了新的内容。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控制的要求也更
为严格、规范。因此要求必须建立和健全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规范会计软件市场,增加软件的限制功能。我国的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会计软件市场,避免由于行业垄断等原因造成的重复开发、强制购买等行为。会计软件本身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在软件的选择上应选择安全系数高、投资少、见效快、维护便捷、易于应用的软件。
会计软件的修改功能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系统数据的不安全性。因此,必须增加软件的修改限制功能。一是对没有记账的凭证,一经修改必须进行复核,正确后予以确认;二是对已记账的凭证系统必须提供不能直接修改账目的功能,对修改过的凭证,保留修改痕迹;三是输出的财务报表的数据由系统按照用户定义的格式和数据来源格式自动生成,不提供对数据修改的功能。
4.建立数据的保密备份制度。备份就是对计算机系统内的相关数据进行备用拷贝,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随时用备份恢复系统,一般情况下不予使用,因此良好的备份制度是充分保证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有效保障。但也有一些不确定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失窃等可能会造成备份的丢失,这时已难以利用备份来恢复系统,因此对特别敏感、重要的数据应采取双备份或多备份的制度,且将每一备份存放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的密码,从而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可靠。
5.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保障措施。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从对软件本身的破坏直至损坏硬件。而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会计数据是会计工作中的宝贵财富。一旦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必须提高到议事日程上来。姜玉泉
第二篇:会计学论文
浅谈财产清查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企业财产清查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必须进行财产清查。本论文主要分析企业财产清查的作用,企业货物资金、企业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财务处理。
关键词:企业财产清查 财务处理 财产物资
通过对《基础会计》的学习,会计老师系统理论教学,我逐步掌握了一些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也使我对会计的基本工作的全过程有个完整的了解。我的论文围绕财产清查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企业财产清查的概念
1、企业财产清查是指企业对内部账目、资金等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往来账项进行查询核对,确定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账项的实有数,并查明企业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合的一种专门方法。
2、造成企业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
(1)、企业在收、发物资时,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造成数量、质量、品种上的差错。
(2)、在财产增减变动时,由于没有填制凭证而登记入账;或者在办理凭证手续过程中,在填制凭证、登账时,发生计算上或其他登记上的差错。
(3)、在企业内部人员财产的保管过程中,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4)、由于企业内部负责管理的人员保管不善或失职发生的财产残损、变质与短缺,以及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差错。
(5)、由于企业内部个人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而造成的财产物资损失。
(6)、企业因未达账项或拒付而引起单位之间账目不符等。
二、企业财产清查的作用
1、为了确保企业资料的真实性。企业财产物资的实存数与账面实存数很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差异,如果这些差异不进行调整,会照成企业内部账实
不符,为了确保企业资料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财产物资清查、货币资金、往来账目核对,查明各种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并与账存数核对,以便在账实不符时及时找出发生财产物资的实存数与账面实存数产生差异的原因,合理调整账面数字,做到账实相符合,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真实性。
2、对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完整与安全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查明企业财产物资有无短缺、亏损、贪污盗窃的情况;检查企业财产物资增减,货币的收支问题,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财产物资的完整与安全。
3、确保企业监督法规和财经纪律的顺利执行。对企业内部财产清查,可以帮助企业具体检查单位对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
4、能够加速企业单位之间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
5、促进企业单位改善管理工作。
例如:中石化广西贺州石油分公司为了摸清企业资产“家底”,掌握企业现有资产权属、权证、现状以及管理情况,顺利完成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等,该公司查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此次贺州石油分公司资产清查工作,以“实物盘点与账务核查”、“实物与权属、权证核查”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物对证、以证对物、以物对账、以账查物”的基本方式,清查以2013年8月31日的账面数为清查基准日;清查范围为权属资产公司、股份公司的全部实物资产;清查内容包括核实实物资产基本状况、权属情况、账实相符状况、质量和使用情况、等。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了中石化广西贺州石油分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保证了实物资产安全完整,防范经营风险,从而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这次的中石化广西贺州石油分公司财产清查,不仅对公司财产物资管理乃至整个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而且不断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法。
三、企业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
(1)、企业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是对财产清查所确定的实有数量与账存数量之间差异的处置。针对企业财产清查结果,首先要分析企业账实不符的原因,比如财产盘盈、盘亏和多余积压,或者逾期债务等,之后明确其责任,并针对其原因深入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2)、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积极处理多余不配套物资设备和长期拖欠款项,提出处理意见,督促各单位更加完善管理。
(3)、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针对企业财产清查的结果,要善于发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加强财产管理责任制,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
(4)、企业要通过账簿的调整做到账实相符。面对的清查结果,核对好数字、查明原因、调整账簿,严格进行财务处理,并追回由于责任者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
2、企业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企业在固定财产清理过程中发现的盘盈固定资产,查明属企业所有,为其开立固定资产卡片。
(2)、企业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企业发生存货盘盈后,应及时查明发生原因,办理盘盈存货的入账手续,调整账面记录,借记有关存货账务,经有关部门处理批准,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企业发生存货盘亏和毁损后,要分情况详细处理。
3、企业资金清查结果的处理。企业的银行存款清查主要是通过企业的银行记账与银行送来的对账进行逐笔核对。当发现企业日记账有错账、漏账等应及时纠正;当银行有错账或者漏账,应通知银行尽快查明调整。
例: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2013 年末资产清查结果的公告,该公司于2013 年末资产清查结果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司 2013 年末资产清理工作的安排,财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对公司存货、债权、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根据清理结果,2013年公司计提坏账准备 6,534,206.26 元,处理盘亏 CPE 1,652,232.67元,处理盘盈 PE 6,097,642.17 元,提存货跌价准备 4,959,239.71元,报废固定产4,253,825.12 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371,449.86 元。财产清查具体情况如下:
1、计提坏账准备。
2、处理存货。
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监事会意见:监事会认为,公司监事有义务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认真的审核,本次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并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合理规定。该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次财产清查对公司各项财产物资的完整与安全起到保护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现代教育出版社
《公司财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会计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会计学论文范本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引言 公司治理一词于1984年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公司治理之于国内也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尤其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已成为其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国内出现的一些“财务丑闻”,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的大讨论,大反思,公司治理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任何事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相联系,公司治理的好坏也与公司的理财环境密切相关,影响并制约着公司的理财环境。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由此而导致的我国理财环境的不健全,并就如何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净化公司理财环境进行了探讨。1公司治理理论 1.1公司治理问题的由来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这一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在英文文献中。20多年来,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要,而且还成为了实物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学者、企业家,还是监管机构、新闻媒介,都对公司治理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热情。„„„„„„„„„„„„6.2建立健全外部治理机制、净化公司外部理财环境 6.2.1 完善证券市场的监控作用 6.2.1.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的收购兼并功能 首先,要按照国家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统一部署,逐步减少国有股比例,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性。根据有关学者对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具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较之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总体而言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法规政策等手段引导上市公司朝着这个方向建立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股权结构;其次,积极稳妥的逐步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全部流通,以及A、B股并轨,消除证券市场的分割状态;最后,尽快公布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实施细则,对上市公司收购活动规定更严格的豁免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降低市场收购的体制性成本,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要约收购活动,使通过市场进行收购充分成为一种主要的方式,从而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收购兼并功能。
6.2.1.2 建立市场化制度化的市场退出机制,完善证券市场的约束功能
建立市场化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其前提是实现上市公司市场进入机制的市场化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规范化,否则,不仅上市公司市场退出制度的实施会受到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强烈干扰,而且还可能导致市场退出制度的被滥用,并产生一种错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误的市场信号。因此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第一,要在树立证券市场不是一种宏观调控工具的观念的前提下,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核准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市场化,真正实现上市公司的市场进入和退出与否完全依赖于其是否具备上市条件所要求的改制要求和业绩要求,不因其在所有制、社会背景、地区倾斜政策上的差别而受到不同的待遇,从而建立依靠市场来决定上市公司进入和退出的运行机制;第二,要尽快出台与目前已发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配套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并进一步指定对严重违反法规和长期失去流动性的上市公司的市场退出办法,实现退出机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三,推进市场退出机制的国际化,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退出制度,包括市场退出标准、市场退出程序和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等。6.2.1.3 建立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完善证券市场的激励约束功能 建立股票期权制度是发挥证券市场的激励约束功能来促进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否则不仅对公司治理无效反而有损。6.2.2 建立健全经理市场 市场机制不完善是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我国还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竞争性的经理市场,经理市场发展滞后,经理人员缺乏人才竞争的压力。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为解决我国经理市场问题的关键就是在经理层的人事制度安排上引入市场机制。通过透明化、公开化的经理人市场,将公司的经营权与经理个人业绩、薪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市场机制确保在位的经理人具备最优的企业家才干。在引入市场机制的经理层人事制度时,我们应在董事会下属的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中设立独立董事负责制,以提高经理层人事安排及薪酬制度上的公正性。6.2.3 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法律环境 中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要有一些基础条件,相关的法律建设就属于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之所以要强调法律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第一,中国公司治理的市场发展和文化发展几乎是与公司治理的法制建设同时进行的,在公司治理的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法律环境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公司治理的完善往往要靠法律手段来强行推动,如《公司法》是和我国的公司制改革试点同步进行的,而公司制企业设立董事会就是在这部法律中通过立法形式明确下来的。第二,公司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形成理性投资理念。因为完善的法律减少了公司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有益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预期,树立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心。再者,严格的法律加大了违约成本,有助于减少公司治理参与各方的道德风险,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正是因为法律环境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为健全法律环境,我们
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真正纳入到法律框架内,严格依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运作,认真纠正那些违反《公司法》的做法。另一方面,现实中正在进行的公司制改革又要求对相关法律中有关公司运营的具体规则进行完善和修订,要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使相关法律更臻完善。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健全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提高对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行为的监管力度;修订和完善《公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司法》等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有关的法律,要制定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法规;保障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和全面性,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规违法者。6.2.4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诚信问题的实质是一个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道德规范问题。面对安然事件以及国内的会计丑闻,加强会计师事物所等中介机构的诚信建设,培育信誉优良的中介机构变得非常迫切。因为中介机构是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中介机构的健康是证券市场系统稳定的关键。所以要鼓励中介机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采取的手段有: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风险教育。再次,加强信用教育。第四,严格进行业务筛选。第五,加强职业教育,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水平。最后,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相关立法,严惩不讲诚信的行为,加大违约失信成本。另外,要吸取美国的教训,同一会计师事务不得承接同一公司的外部审计和内部咨询服务。6.2.5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尽量减少经营者与所有者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外部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是通过发挥证券市场功能来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的基础条件,也是证券监管部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核心任务。然而,我国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均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为真正使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质量,建立全方位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支持系统。目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信息披露应扩大范围、缩短时间。第二,调整信息披露标准。第三,信息披露要尽可能采用现代手段。第四,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纳入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最后,还应尽快改革审计制度。6.2.6培育经理市场 经理是现代公司的重要人力资源,所以必须改变公司经营者由行政部门委派的办法,建立一个调节功能强,覆盖面广,高层次的经理市场。第一,需要建立经理市场的有关法规,规范经理的行为。第二,以市场竞争筛选经理,通过公开市场、公平竞争和市场检验,直接沟通人才供需双方,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第三,健全经理市场中的中介组织,促使企业专门管理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同时健全经理评价系统。6.2.7 改革银行体制 中国现有的银行体系在公司治理中难以发挥作用,必须要进行改革,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现有专业银行商业化。将现有银行变成商业银行的关键步骤是实行公司化。(2)、建立新的商业银行,使其有效的监督企业业绩,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解决的是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产生的代理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制企业建立的一种比较规范的企业领导制度。„„„„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致谢 „„„„学生:李婷2005年6月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版 „„„„
第四篇:基础会计学论文
浅谈会计监督职能
摘 要:会计监督,就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可以定义为“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监督的主体应该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而不是会计机构。监督是一种权力机制,会计监督的客体即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人员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手段全面反映企业活动,监督的依据是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对企业和会计人员的外部约束力量,监督的直接目的是为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服务,最终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会计监督的特点
1.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同时进行,因此具有基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不但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还审查它们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和计划,从而全面完整地监督每一项经济活动,它是外部监督的基础,其它监督形式都是在会计监督之后借助会计已监督过的资料进行再监督。
2.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会计主要使用货币度量,并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可以利用这些指标总体监督经济活动。
3.以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为约束,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会计监督是借助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所赋予的权力,因此,这种监督具有强制性。《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人员实行监督的权力,而且规定了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其它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如有拒绝、隐慝、谎报等情况,则属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三、对会计监督存在的误解
1.把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为一谈。建国后,我国长期没有审计机构,会计人员被赋予了监督的权责,兼代审计职能。1983年重建审计机构至今,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对企业全面进行合法性审计,使得客观上仍是让会计发挥审计作用,以至于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混淆。而实际上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完成。
2.把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混为一谈。我们知道,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是本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的筹集、投入和分配进行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会计管理则是以价值信息为主要形式服务并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职能。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1.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
2.实现会计职业管理社会化。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指会计人员从业前必须通过财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证书。由于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受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不具备条件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并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成绩、执业执行情况做出完整记录并定期进行考核。
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容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内容。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在我国还刚刚开始,实践不多,经验也有待积累,因此,有必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监督和检查,主要是监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同时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逐步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这样才能维护好会计职业的社会形象,增加会计监督的力量,保证会计工作秩序不乱。
第五篇:会计学论文题目
附件四:
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选题注意事项:
下面的题目仅供参考,只是列举了选题的方向,论文题目应该在此基础上具体化。
(一)会计学部分
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发展问题
[提示] 加入WTO对我国会计的影响(挑战与机遇); 会计目标的涵义; 中 国会计国际化的策略。加入WTO对我国会计的影响(挑战与机遇); 对策:加快会计准则建设的国际化步伐; 加速会计信息化进程;加强行业指导;加强我国会计教育体系的改革,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2、WTO下中国CPA执业环境与执业操守审视 [提示] 加入WTO中国CPA行业受到的挑战; CPA行业面临的良好机遇; CPA职业操守现状; 提高CPA职业操守的有效途径。
3、中国特色与国际化:中国会计发展的矛盾、困惑与对策
[提示]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会计发展现状;中国会计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4、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提示] 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分析现状产生原因;解决现 状对策。
5、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在具体应用中的疑点、难点剖析
[提示] 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 二者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固定资产减值中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与税收筹划等)。
6、是谁在造假——从XX案例引发的深层思考
[提示] 介绍案例;分析造假原因;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会计 职业道德。
7、税收筹划在我国企业的具体应用及相关财务、会计问题
[提示] 税收筹划的内涵;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税收筹划实现的前提条 件;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8、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
[提示] 会计计量的概念;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 会计的发展。
9、企业合并中会计方法探讨
[提示] 企业合并;购买日的确定;商誉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并购的会计 处理方法(权益结合发、购买法);方法的区别与适用方法。
10、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框架
[提示] 互联网对经济的冲击;网络经济对税收体系的挑战;网络财务 会计的业务流程; 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变化;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
11、司法会计研究
[提示] 司法会计的概念;司法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司法会计的基
本职能;司法会计原则;司法会计的属性;司法会计鉴定体制。
12、资产减值会计探索
[提示] 资产减值产生的原因;我国目前对资产评估减值的规定及会计
处理(以前未评估资产的评估减值、以前已重估资产现估减值);资产评估减值会计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13、会计政策与理财目标的关系研究
[提示] 理财目标;会计政策制定考虑的因素;会计政策对财务信息的
影响;会计政策与理财目标的关系。
14、对企业集团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
[提示] 企业成本管理采取的战略;企业采取不同战略的原因;采取不
同战略对企业影响。
15、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提示] 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涵义;实施全过程管理的财务管理;设置
合理操作规范的会计管理;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内部审计。
16、无形资产会计核算
[提示] 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的分类;无形资产的计价;无形资
产的摊销;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折旧;递延收益的摊销;无形资产的维护;无形资产的披露。
17、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提示] 会计政策的本质特征;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会计政
策选择的必然性;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8、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有关问题探讨
[提示]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使
用者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新需求;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19、会计信息有关问题探讨
[提示] 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会计信息的披露;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防治。
20、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制订过程中有关问题探讨
[提示] 关于会计准则制定地权威机构;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中国特色问
题;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问题;制定会计准则的程序;基本准则与具体业务准则关系;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具体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21、合并会计报表有关问题探讨
[提示] 合并会计报表的涵义;会计报表合并的条件; 编制合并会计报
表的理论基础;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规定;购买法与商誉处理问题;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22、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关问题探讨
[提示] 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原因;公司治 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23、稳健原则及对其发展
[提示] 稳健性原则的涵义;稳健性原则存在的理论基础;稳健性原则
产生的原因;稳健性原则存在的缺陷;稳健性原则使用的必要性;稳健性原则的使用现状。
24、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分析
[提示] 人力资源会计的涵义;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意义;人力资源会
计模式;人力资源会计价值计量;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效益和成本;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与报告。
25、企业盈余管理有关问题探讨
[提示] 盈余管理的含义;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盈
余管理的途径; 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治理对策;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及影响。
26、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探讨
[提示] 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内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际中的
应用情况;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局限性。
27、绿色会计探讨
[提示 ] 绿色会计的涵义;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 绿色会计与财务会
计的区别与联系;绿色会计与西部大开发;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现实局限性。
28、关联交易会计研究
[提示] 关联交易的涵义;关联方的涵义;关联交易的认定;关联交易 的分类;关联交易的特点;关联交易的定价;关联交易审计的原则、程序;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披露。
29、非货币性交易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提示] 非货币性交易的定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判定;非
货币性交易收益的确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非货币性交易的信息披露。
30、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研究
[提示]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
会计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发展。
31、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提示]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对象和原则;信息披露的途径和内容;会
计信息披露的特征;会计信息披露中有待规范的问题;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
32、安然事件与会计市场
[提示] 安然事件的概况;安然事件中引发的会计问题;会计诚信;安
然事件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会计监督;会计准则模式;会计理论研究。
33、知识经济与我国会计改革
[提示] 知识经济的本质;传统会计下的无形资产与知识经济中的人力 资本;知识经济与会计改革;对会计衡等式的修整。
34、会计目标与中国会计市场的发展思考
[提示] 会计目标的客观基础;会计目标的实现;会计市场要有开放发
展战略;会计市场要有规范化发展战略;会计市场要有规模化发展战略;会计市场要有多元化发展战略。
35、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提示] 网络经济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会计基本前提;网络经
济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原理;网络经济促使会计悼念与处理由集中化转为分散化、动态化、实时化;网络经济形成会计信息无纸化与结算支付手段电子化。
36、税收筹划与会计政策的选择
[提示] 税收筹划的本质及实现意义;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选择
空间;税收筹划中会计政策选择的作用;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37、我国所得税会计研究
[提示] 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建立所得税会计的必要性;所得税会
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的确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所得税会计体系
38、市场经济与谨慎性原则
[提示] 不确定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对市
场经济不确定性的一种反映态度;财务会计通过一定的确认与计量方法实现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39、会计委派制研究
提示] 会计委派的含义;会计委派的积极意义;实行会计委派制,必须
明确会计的职责与权限;实行会计委派制,必须建立对委派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会计委派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40、会计诚信研究
[提示] 会计诚信的含义;如何加强会计诚信的建设;会计诚信的内容:
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会计主管部门诚信、社会诚信、会计人员诚信、制度建设、诚信教育。
41、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提示] 会计职业道德及其影响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
影响,社会制度因素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社会教育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会计职业理想、态度、责任、技能、纪律、良心、荣誉、作风;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带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表达形式具体、灵活、多样,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灌输性”,调节范围限于会计职业办和会计从事人员,一般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与个人道德“成熟化”相结合,规范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我国会计行业出现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预防。
42、商誉会计研究
[提示] 商誉性质的研究;传统的商誉会计处理的研究;建立商誉会计 应解决的问题;自创商誉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将成为商誉会计的发展方向。
43、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提示] 会计的内部控制的含义;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
制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44、论会计规范
[提示] 会计规范的含义及特征;会计规范体系中各规范的相互关系;
会计规范体系的框架结构。
4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提示] 实质重于形式的涵义;在经济事项确认方面的具体应用;会计
计量方面的具体应用;财务报告方面的具体应用。
46、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缺陷及改进
[提示] 财务报告模式的种类;缺陷:重法律形式而轻经济实质,重成
本而轻价值,侧重企业历史而忽视未来,侧重利润的核算,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财务报表基础上的不确定性;改进:针对各种缺陷,应用相关经济手段,对其进行改革。
47、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提示](1)成本信息失真的现象。(2)成本信息失真的危害。(3)
成本信息失真的企业内部原因。(4)成本信息失真的企业外部原因。(5)(5)成本信息失真的整治对策。
48、制造成本法研究
[提示](1)制造成本法的理论依据。(2)制造成本法的方法体系。(3)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研究。(4)实施制造成本法需解决的问题。
49、关于成本计算方法的研究
[提示](1)成本计算方法的涵义。(2)成本计算方法分类。(3)企业如何选择成本计算方法。(4)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50、关于目标成本的研究
[提示](1)目标成本的涵义和分类。(2)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3)目标成本的制定。(4)目标成本控制。(5)目标成本考核。
51、关于标准成本的研究
[提示](1)标准成本的概念。(2)标准成本的类型。(3)标准成本的作用。(4)标准成本的种类与选择。(5)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6)价格标准;用量标准。(7)标准成本单。
52、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提示](1)成本控制目标分析。(2)现代企业控制下的成本控制度体系的内容与结构。(3)成本控制原则。(4)定额成本控制制度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分析。(5)质量成本控制制度。(6)即时成本控制系统的理论意义与运用条件。
53、试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提示](1)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形成与发展。(2)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系统理论、信息理论、控制理论、组织理论、行为理论、决策理论 和效益理论。(3)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4)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
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提示](1)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2)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探讨。(3)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问题。(4)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核算。(5)无形资产的评估与摊销。(6)无形资产的价值管理。
55、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研究
[提示](1)资产重组的形式。(2)资产重组的动因。(3)目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资产重组评价体系的构建。(5)资产重组的发展趋势。
56、企业清算会计问题研究
[提示](1)破产清算的会计业务特点。(2)破产清算的会计核算。(3)清算股利的会计问题。(4)破产清算中无形资产的会计问题,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的特征。
57、债务重组有关问题研究
[提示](1)债务重组的方式。(2)债务重组的现状。(3)目前我国企业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4)规范债务重组的对策。(5)债务重组准则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58、通货膨胀会计问题研究
[提示](1)物价变动及其对会计的影响。(2)通货膨胀会计的理论基础。(3)通货膨胀会计的主要模式。
59、外币会计问题研究
提示](1)外币交易会计观念比较研究。(2)汇兑损益及其会计处理问题。(3)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及其会计处理问题。(4)外币会计计量特性分析。
60、现金流量表有关问题研究
[提示](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2)合并现金流量表问题。(3)现金流量表信息质量问题。(4)现金流量表分析。
61、关于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提示](1)我国增值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2)增值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3)增值税减免政策利弊分析。(4)关于企业期末应交增值税的帐务处理。(5)增值税价税合一的初步设想(6)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62、应收账款的核算与管理
[提示](1)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2)应收账款的管理。(3)应收账款的财务分析。(4)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
63、行政机关会计报表体系研究
[提示](1)现行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2)行政机关会计报表规范思路与措施。(3)行政机关会计报表体系的内容与构建。
64、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
[提示](1)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事业单位 成本的内容和分类。(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方法体系。
65、对加强预算外资金核算及其和管理的探讨
[提示](1)现行预算外资金核算方法。(2)现行预算外资金核算体系的不足。(3)完善预算外资金核算体系的思路和措施。(4)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66、存货计价会计研究。
[提示](1)存货成本的涵义。(2)存货的计量:定期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实际成本法;可变现净值法 ;重置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零售价法。(3)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个别辨认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基本存量法等的研究。(4)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选择标准;各种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各种方法适用的情况。
67、论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提示](1)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必要性。(2)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构成,包括管理会计的目标、信息质量特征、基本概念、运行程序和技术方法等。(3)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方法、制定机构等探讨。
68、量本利分析及其应用
[提示](1)量本利分析的涵义。(2)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方法。(3)量本利分析在生产中的应用。(4)量本利分析在定价中的应用。(5)量本利分析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6)其它方面的应用。
69、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提示](1)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的异同分析。(2)变动成本法与存货成本计算比较分析。(3)变动成本法与损益计算原理。(4)变动成本与产品价格关系研究。(5)变动成本法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应用研究。(6)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环境分析。(7)如何实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融合。(8)变动成本法的改进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70、长期(短期)投资决策分析
[提示](1)投资决策的概念与意义,如何把握资本预算。(2)投资决策经过哪些程序。(3)投资决策方法体系。(4)投资决策应该考虑哪些因素。(5)项目现金净流量的计算方法。(6)投资必要报酬率。(7)投资风险计量与防范。(8)投资贴现法的应用要求;净现值法的计算与应用;现值指数法的计算与应用;内含报酬率法的计算与应用。(9)如何进行更新改造决策。(10)如何进行租赁与购买决策。(11)如何进行投资规模决策。(12)如何进行不确定性投资项目分析。(13)如何进行限量投资决策。
71、责任会计及其应用
[提示](1)责任会计的概念分析。(2)责任会计的发展阶段与每个阶段的特征。(3)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4)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5)责任会计中心的特征与类型分析。(6)投资中心的性质与特征;利润中心的特征、类型与适应范围;成本中心的特征与适应范围。(7)责任会计的报告体系。(8)责任会计的核算程序。(9)单轨制与双轨制。(10)集团公司责任会计体系的建设。
72、企业管理业绩评价
[提示](1)业绩评价制度的内容的分析。(2)业绩评价制度的建立依据与原则。(3)业绩评价指标体系。(4)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5)平衡计分卡。(6)如何运用经济增加值(EVA)与市场增加值(MVA)。(7)战略业绩评价要点。(8)业绩评价与薪酬制度的关联性分析。(9)如何构建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73、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提示](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的概念。(2)作业与作业过程的初步研究。(3)成本动因的初步认识。(4)作业成本计算的环境要求分析。(5)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6)作业成本管理的程序。(7)推行作业成本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二)财务管理部分
1、论财务管理的目标等基本理论问题(如本质、主体、职能等)
[提示](1)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及现时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意义;(2)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综合表达的几种主要观点(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及其评价;(3)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假设;(4)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5)对财务目标的个人观点。
2、关于理财环境问题研究
[提示](1)企业理财环境(财务管理的环境)的含义;(2)研究企业理财环境的现实意义;(3)理财环境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4)企业应如何面对不同的理财环境。
3、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
[提示](1)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的含义;(2)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所包含的要素,如财务概念、财务核心概念、财务职能、财务假设、财务制度、财务目标、财务程序方法、财务工作组织管理等;(3)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论财务管理要素
[提示](1)提出财务管理要素的必要性;(2)提出财务管理要素的可行性;(3)财务管理要素的构成及其关系。资本(本金)、企业价值、资金流量、资产收益率、资产组合、资金运行、资金结构、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通货膨胀价值、财务竞争和财务数学模型等,是财务管理的要素。
5、现代企业(公司)财务评价
[提示](1)现代企业(公司)财务评价的含义、地位和作用;(2)现代企业(公司)财务评价的指标。
6、财务预算理论与实务研究 [提示](1)财务预算是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2)财务预算的作用。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措施、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等;(3)财务预算的编制;(4)财务预算的执行和调整;(5)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预算编制的策略、预算编制细化问题等。
7、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提示](1)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含义;(2)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现实意义;(3)投资项目评价的财务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等。
8、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提示](1)投资项目的风险概念及分类;(2)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方法:风险贴现调整法、经济效益指标概率分布法等分类;(3)风险防范。
9、证券投资组合分析
[提示](1)证券投资组合理论;(2)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3)证券投资组合报酬和风险的关系分析。
10、我国公司可转换债券的财务运用
[提示](1)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含义及其所包含要素,标的股票、转换价格、转换比率、转换期、赎回条款等;(2)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条件;(3)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优缺点;(4)具体分析可转换债券的财务运用,企业何时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转换时机等。
11、公司资产流动性分析
[提示](1)公司资产流动性分析的含义和意义;(2)公司资产流动性分析使用的指标;(3)影响公司资产流动性的其他因素,增强流动性的其他因素和减弱流动性的因素。
12、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管理研究
[提示](1)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2)信用政策的确定: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政策;(3)应收账款的收账。
13、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
[提示](1)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含义和意义;(2)营运资金的持有。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环境条件,按照适中营运资金政策的原则,确定适当的营运资金持有量;(3)营运资金的筹集。配合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稳健型筹资政策等。
14、论公司的筹资管理
[提示](2)普通股筹资管理;(3)长期负债筹资管理:长期借款筹资管理、债券筹资管理、可转换公司证券筹资管理等;(4)短期筹资管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短期借款等。
15、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提示](1)资本结构原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净收益理论、营业收益理论、传统理论、权衡理论等;(2)资本结构的管理。融资的每股收益分析、最佳资本结构等;(2)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关系;(4)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6、论公司的财务政策
[提示](1)影响公司财务政策选择的因素;(2)公司财务政策选择的依据;(3)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公司负债经营政策的选择、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选择、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公司信用政策的选择、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等。
17、论公司的融资政策
[提示](1)公司融资政策的意义和效应;(2)我国公司融资政策现状及其改进。
18、论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
[提示](1)公司利润分配的作用;(2)公司利润分配政策;(3)公司制定利润分配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研究等。
19、财务关系研究
[提示](1)财务关系的含义;(2)企业与出资者的财务关系;(3)企业与国家财政、税务部门的关系;(4)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财务关系;(5)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6)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财务关系;(7)企业的其他财务关系。
20、公司财务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提示](1)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的含义;(2)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3)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与现代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21、公司财务制度设计
[提示](1)公司财务制度的内涵;(2)公司财务制度研究的内容;(3)公司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4)公司财务制度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各自的有缺点;(5)公司财务制度设计的案例;(6)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
22、国有资本营运的财务问题研究
[提示](1)我国国有资本营运的内涵;(2)国有资本的方式、原则等;(3)我国国有资本营运的现状及对策。明确政府出资人地位、确立营运机构的职能、建立国有资本营运机制等。
23、企业购并财务问题研究
[提示](1)企业并购的含义;(2)企业兼并收购时的支付方式及选择。以现金换资产、以现金购买股票、以股票换取资产、以股票换股票等,选择支付方式应考虑的因素等;(3)企业兼并收购的财务评价。对收益的影响、将来收益状况等;(4)收购盈利和收购成本的估算;(5)兼并收购的资金来源。
24、企业清算财务问题研究
[提示](1)企业清算的含义、原则等;(2)编制清算日资产负债表;(3)清算中要处理的财务问题。如处理财产物资、收回债权、偿还债务等;(4)清算结束日的资产负债表;(5)剩余财产的分配等。
25、企业价值的财务评估 [提示](1)企业价值财务评估的意义、对象、模型等;(2)现金流量折现法及其应用;(3)经济利润法及其应用;(4)相对价值法及其应用。
26、资产评估理论研究
[提示](1)资产评估的意义。资产交易的需要、合资或合作的需要、银行贷款的需要等;(2)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和清算价格法等;(3)资产评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7、资产评估实务研究
[提示](1)各种资产评估方法如何在实际中应用;(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资产评估方法:恰当选择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和清算价格法等;
28、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
[提示](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意义;(2)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和计价原则。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场法等;(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风险;(4)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29、商誉的价值评估
[提示](1)商誉的内涵及其特征;(2)商誉的价值评估的条件及方法:超正常净利润额资本化方法、未来超正常净利额折现法、残值法、投资回收期法等。
30、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提示](1)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的含义;(2)财务管理体制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系;(3)我国目前国有资本的现状及其原因。国有资产流失等;(4)如何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增值;(5)对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的考核。
31、企业集团的财务调控
[提示](1)企业集团的财务调控的含义;(2)企业集团的财务调控的方法;(3)企业集团的财务调控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32、论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制度
[提示](1)论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制度的思路;(2)财务总监的作用:监督作用、服务作用、桥梁作用等;(3)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度的意义,能使所有者快捷地获取内部人信息、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能有效地降低所有者的监督成本、能进一步完善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等。
33、公司税收筹划
[提示](1)公司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及其本质特征;(2)公司税收筹划的原则;(3)公司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34、财务机制与财务调控
[提示](1)财务机制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调控环节与方式进行的;(2)财务调控的主要环节。确定财务调控目标、建立财务调控组织系统、财务信息传递与反馈、纠正财务偏差;(3)财务调控的主要方式。
35、金融企业的理财问题
[提示](1)金融企业理财的目标。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等;(2)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如何弱化资产风险和稳定负债,建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制度等;(3)适时推出新的金融工具。
36、国资委托代理经营中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
[提示](1)国资委托代理经营中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系;(2)建立激励与约束财务机制的理论依据;(3)激励与约束财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物质动力机制、精神动力机制。国企经营者通常受三重市场的激励和约束,即商品市场的竞争、资本市场的竞争和企业家市场的竞争。
37、财务电算化及财务模型问题
[提示](1)财务电算化的定义、实现方法及流程;(2)对财务电算化与会计电算化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3)从不同的财务模型衍生出不同的财务电算化实现形式,并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出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
(三)审计与CPA部分
1、审计对象问题研究
[提示] 不同的审计类型下,如外部的政府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审计对象不同;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及其相关的审计责任范围;审计主体不同导致审计对象不同的原因,审计主体与审计对象的具体关系;在划分各种审计类型的审计对象的界限基础上,不同审计对象在审计内容上的联系。
2、审计方法问题研究
[提示] 审计方法的定义;现有审计方法主要有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及分析性复核;各种审计方法的特点;各审计方法的运用范围及获取证据的可信度;审计方法与审计对象、职能、目的、任务之间的联系。
3、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提示] 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原因;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及其一般考虑,主要包括管理当局的责任、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合理保证及固有限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包括内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作用和意义。
4、论抽样审计运用
[提示] 抽样审计的由来;抽样审计所存在的风险包括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抽样审计的几种方法包括属性抽样、变量抽样,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变量抽样、属性抽样的运用步骤和局限性;抽样审计与专业判断;抽样审计科学化的具体表现。
5、审计独立性研究 [提示]审计独立性的含义及准则的具体规定,包括形式上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审计事务中独立性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与委托人关系处理的问题、市场竞争的问题等;独立性缺失的原因;保持独立性的措施。
6、审计准则研究
[提示]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进行审计准则制定的制度分析;我国现有的已 制定审计准则;实际上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国际审计准则的研究方向,制定的最新动态;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7、关于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问题研究
[提示] 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性和意义;审计法制化、制度化河规范化的具体措施、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审计形式下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性。
8、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审计组织体系的研究
[提示] 我国现行的审计组织体系及其缺陷;协调好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协调好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在量上的比例关系;协调好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的差异性。
9、关于审计证据的探讨
[提示] 审计证据的种类及其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特性包括充分性和适当性,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审计证据获取的途径和方式;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审计证据的真实性。
10、关于审计报告的研究
[提示] 审计报告的作用在于鉴证、保护和证明;审计报告的类型,各种类型审计报告编制的依据、条件和特征;准则中关于审计报告的规定;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审计报告与会计报表的关系。
11、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规范问题研究
[提示] 现行的关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规范的规定;执业的准入和退出、事务所的执业规范、加强管理和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
12、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问题研究
[提示]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原因、过程;改革后,事务所的产权界定;脱钩改制后,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问题;事务所原有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造成的影响;改革所经历的两个阶段,脱钩和改制。
13、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提示] 首先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类型,有关法律对法律责任的规范;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
14、论审计质量控制
[提示] 明确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原则和作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环境、审计过程的控制。
15、审计目标研究
[提示] 审计目标的涵义及基本概念;现有的审计目标体系分为国家审计 目标、独立审计目标和内部审计目标,其中独立审计目标又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区别审计目标和审计目的;明确审计目标在审计理论结构中的地位。
16、CPA与错误舞弊的研究
[提示] 错误与舞弊的基本概念,正确区分错误与舞弊;错误与舞弊分别包括的项目内容;《错误与舞弊具体准则》的具体内容,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错误、舞弊与重要程度的关系;错误与舞弊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及其处理与揭示。
17、CPA职业道德研究
[提示]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特征与内涵,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我国对CPA的职业道德要求;现有准则关于职业道德的具体规定内容比如独立性、保密、收费和佣金等;目前CPA的职业道德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独立性的问题、关于CPA的专业水平问题,CPA的执业环境问题、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法律体系问题;CPA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
[提示]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审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潜亏挂账与巨额冲销,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关联方交易,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等的审计。
19、资产重组与审计研究
[提示] 资产重组审计的必要性;资产重组的重要审计方法包括财产清查、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收益分配;现有资产重组审计中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制定相应的资产重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机构对资产评估的监督权、加强业务培训等。
20、关联交易审计研究
[提示] 关联方交易及其审计的特点;目前存在的对关联方审计的基本看法;对关联方交易的合法性、公允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对关联交易资产或负债计量的审计;对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审计。
21、企业终结审计
[提示] 企业终结审计包括破产审计和普通清算审计;企业终结审计的意义;企业终结审计的目标,包括破产审计目标:验证企业在被宣告破产前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规性,验证企业破产条件的合规性,确认企业破产财产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规性,验证企业债务担保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查明企业破产的真实原因和相关责任人责任;清算审计目标,包括监督破产财产处置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验证破产费用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规性,监督破产债权清偿的合规性和正确性,验证相关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和合规性;区分二者的不同,各自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22、验资问题研究 [提示] 验资作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内容,风险高、问题多;导致的原因既有注册会计师本身的执业过程中形式的,也有社会环境、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针对验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加强验资风险防范;审计组织对验资质量的控制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健全。
23、盈利预测审核研究
[提示] 盈利预测审核的目的;盈利预测审核的特点,包括难度大、风险大和责任大;盈利预测审核的范围和程序,盈利预测审核的质量;盈利预测审核中,注册会计师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减少盈利预测审核的风险。
24、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研究
[提示]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目标定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审查评价被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行政事业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审查评价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评价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评价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审查评价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方法,包括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银行账户审计为起点、票据管理为重点等方法。
25、司法会计鉴定
[提示] 司法会计鉴定的概念和特征;司法会计鉴定的职能,主要有会计调查和诉讼协助两项职能;现有的司法会计鉴定体系,司法会计鉴定混乱无序的表现,主要包括鉴定人资格缺乏规范、鉴定主体混乱、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鉴定人员素质不高;规范司法会计鉴定体系的构想。
26、法务审计研究
[提示] 法务审计的内涵,包括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制约因素和目标;法务审计的理论框架,包括法务审计目标、准则、概念、假设、技术、报告;构建法务审计理论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国际法务审计的发展对我国法务审计建设的影响。
(四)会计电算化部分
1、我国(或某行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提示] 企业实施电算化的基本条件;电算化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包括财务软件不统一、技术和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知识和观念老化;原因在于未达到基础条件便盲目上电算化,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定电算化的实施工作计划、加快人员培训、合理设置电算化组织机构等。
2、会计电算化系统基本结构研究
[提示] 会计电算化系统构建起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可分为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信息检查系统;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会计检查是属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目的的系统,这四个系统的信息源应该是一致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结构大都包含账务处理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工资核算系统、材料核 算系统、销售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会计报表处理系统等子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拥有的数据库包括主文件、事务文件和临时文件。
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
[提示] 事项会计理论的提出,事项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各种各样决策模型有用的相关经济事项;事项会计理论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对会计所要报告的经济事项,予以清晰的分类,运用特殊的标识,形成有效的分类,利用一定的手段,按特殊的标识,从不同的角度加工会计事项,以形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为不同的决策者服务;事项会计理论的意义,既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奠定了会计的理论基础,又为设计成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真正能做到数出一门、资料共享,提供了可实现的途径。
4、网络会计研究
[提示] 网络会计的产生,网络会计就是网络加会计和财务管理;网络会计的优点,包括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强大的远程处理能力、高效的集中式管理、高度适时化的动态核算;网络会计的技术前提,包括web技术、防火墙技术、三层结构、大型数据库技术;网络会计技术开发和建设。
5、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标准化、通用化
[提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标准化、通用化的定义;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缺乏标准性与通用性在现实工作中所带来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分析。
6、电子商务与会计电算化
[提示] 电子商务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包括会计信息的电子化、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化、解算支付现代化、财务、业务电子商务协同化、电算化工作网络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的对策,加强有关制度建设、加大电子商务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7、会计信息化研究
[提示]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以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信息处理, 按系统工程的思想来构架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使企业的业务向无纸化发展,会计信息化使企业内外部其他人员和系统处理的信息将被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利用;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
8、电算化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提示] 建立决策数据库;建立决策模型库;建立投资决策会话系统;确定模块结构;进行模型库的设计,最终模型的确定,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模型的组合;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9、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提示]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即确立内部控制方法、体系的依据;具体控制所包括的方面:加强组织控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制度、工作站点控制、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软件维护、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