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解读校本教研发言稿
新课标解读校本教研发言稿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新课标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四基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和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和发展。教师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就四基中的“基本活动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例如:我在教学《教的认识》时是这样做的首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找角,看看谁找得多。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角,让孩子们领悟数学,自己去体会什么是教,并把角装到脑子里。
总之,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儿童特点的数学课,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
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地享受“快乐数学”,这才是新课程的最终价值取向!
第二篇: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新课标解读讲座稿
驻马店市第七小学
刘峰
尊敬的各位同行:
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标》进行了再次研读,每一次研读都会有着不同的收获。今天既然是以“诗”为课例,我就结合《新课标》谈谈小学诗歌教学的一些体会。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沿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结果,本来意蕴深厚、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简化成解词、背诵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效率低下而无趣。我校以“激行、探行、导行、行动”为模式开展“行为课堂”的研究,我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激行——以情感做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课标》指出:“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热爱之情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首先教师要有激情。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的每一课、每一节,都要找准激情点,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充满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绪;《赠汪伦》充溢着对深厚友情的赞美之情。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老师以情激情,找准情感的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和感召下去学习语言,去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营养,进而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探行——着眼语言的积累,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积累诗文,《课标》有了具体要求。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是最好的教材。我在“行为课堂”中,注重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积累,培养语感。比如,我在班上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诗、每节课前3分钟诗词句积累的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在说话或习作时也能用上一两句古诗。教学过程中还采用讲诗词中包含的故事、诵读接龙和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读诗、背诗的积极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学校开设了每周一次以诵读古诗文为主的晨读活动,由全校语文老师来承担这个任务,每周通过学校广播给全校学生推荐一首唐诗或 1 者宋词,组织全校学生集体学习、集体诵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品位。
(三)导行——淡化诗意讲解,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反映着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积淀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审美的结果也就不会相同。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在学生自主探行的基础上,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巧妙的引导。在引导中,我重视幻灯、图画、乐曲、多媒体等等方式的整合。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今天这节课)中的“劝”、“更尽”、“一杯酒”这些词,教师通过情境模拟、教师引读、想象画面等形式进行有机引导,尤其是老师说:“你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来表现吗?”“你这样的朗读肯定有着不同的理解。”等话语,充分表达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五)行动——开发课程资源,拓展阅读范围
不管是探还是导,最终落脚点还是学生的自主行动,形成学习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因此,我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拓展阅读、引导联想和多方链接的方法,每讲一首古诗之前,都要让学生到课外去搜集与该诗相关的其它古诗进行诵读。例如,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之前,就布置学生去搜集与本诗有关的时代背景、诗人简介、以及相关的送别诗等资料,这样,在课内学诗的时候,学生就能够说出很多与课文中诗句相关的其他诗人的诗句。课后还让学生再去积累相关的诗,或者用学到的方法去学习另外的诗。“功夫在诗外”,有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相信学生会终生受益。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做到脑中有“标”,即《新课标》;心中有“生”,即以生本理念为指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校“行为课堂”的构建中,我们还将与《课标》为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本课堂中,享受幸福教育。
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古诗教学的行为课堂初探
——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感
蟠龙小学邹玉兰 尊敬的祝主任、各位同行:
下午好!
在承担区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标》进行了再次研读,每一次研读都会有着不同的收获。今天既然是以“诗”为课例,我就结合《新课标》谈谈小学诗歌教学的一些体会。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沿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结果,本来意蕴深厚、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简化成解词、背诵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效率低下而无趣。我校以“激行、探行、导行、行动”为模式开展“行为课堂”的研究,我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激行——以情感做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课标》指出:“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热爱之情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首先教师要有激情。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的每一课、每一节,都要找准激情点,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充满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绪;《赠汪伦》充溢着对深厚友情的赞美之情。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老师以情激情,找准情感的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和感召下去学习语言,去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营养,进而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探行——着眼语言的积累,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积累诗文,《课标》有了具体要求。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是最好的教材。我在“行为课堂”中,注重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积累,培养语感。比如,我在班上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诗、每节课前3分钟诗词句积累的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在说话或习作时也能用上一两句古诗。教学过程中还采用讲诗词中包含的故事、诵读接龙和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读诗、背诗的积极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学校开设了每周一次以诵读古诗文为主的晨读活动,由全校语文老师来承担这个任务,每周通过学校广播给全校学生推荐一首唐诗或者宋词,组织全校学生集体学习、集体诵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品位。
(三)导行——淡化诗意讲解,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反映着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积淀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审美的结果也就不会相同。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在学生自主探行的基础上,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巧妙的引导。在引导中,我重视幻灯、图画、乐曲、多媒体等等方式的整合。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今天这节课)中的“劝”、“更尽”、“一杯酒”这些词,教师通过情境模拟、教师引读、想象画面等形式进行有机引导,尤其是老师说:“你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来表现吗?”“你这样的朗读肯定有着不同的理解。”等话语,充分表达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五)行动——开发课程资源,拓展阅读范围
不管是探还是导,最终落脚点还是学生的自主行动,形成学习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因此,我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拓展阅读、引导联想和多方链接的方法,每讲一首古诗之前,都要让学生到课外去搜集与该诗相关的其它古诗进行诵读。例如,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之前,就布置学生去搜集与本诗有关的时代背景、诗人简介、以及相关的送别诗等资料,这样,在课内学诗的时候,学生就能够说出很多与课文中诗句相关的其他诗人的诗句。课后还让学生再去积累相关的诗,或者用学到的方法去学习另外的诗。“功夫在诗外”,有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相信学生会终生受益。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做到脑中有“标”,即《新课标》;心中有“生”,即以生本理念为指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校“行为课堂”的构建中,我们还将与《课标》为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本课堂中,享受幸福教育。
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校本教研现场会发言稿
校本教研现场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在这个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校召开研究性学习专场教学研讨会,也为常态课教学月活动拉开了序幕,更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xxx小学对市教研室张主任、区教育局、进修学校各位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兄弟学校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瞩目。这门学科没有指定教材,没有教参,没有现成的课堂模式可套用,因此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依据教学大纲、依据现成教材来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难以适从。虽然该门课程已经开展了10多年,但是老师们对于研究性学习课程上什么内容?怎样上?困惑颇多。XX年区教研员杨老师与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商讨,最终确定创造性地将我校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并多次到我校“点对点”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成立骨干教师研究小组,启动教师成长计划,制定专业成长方案。学校还申报了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天津市《小学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两项课题。在这期间,我校先后派骨干教师走进我市多个学校聆听专家的讲座和观摩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课,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与途径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反思再实践,明确了理念,正确了定位。通过学生在“调查”、“考察”、“访问”、“设计”、“实验”和“探究”等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根据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和目标,4年来我校一共开展了涉及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三方面的研
究性学习活动,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专场教学研讨会,承接了区教研会。
回首这4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真可谓一程艰辛,一程跌撞,但也一路惊喜,一路积累。《好习惯 好人生》这一套校本教材在全国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一等奖,我校多名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录像课、论文和案例也分别在全国、市、区级的比赛中多次获奖。最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看到“家长眼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的问卷上写着:“研究性学习让我的孩子视野拓宽了,爱思考了,也越来越有礼貌了……”
今后工作的设想,针对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继续探索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从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于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课程资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我校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更具有“研究味”,培养学生研究潜质,为优秀学生将来走上科学研究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抓住机遇,推动xxx小学教育教研更好更快的发展,不辜负领导、社会各界对xxx小学的希望。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发言稿 “一村一品”推进现场会发言稿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现场会讲话稿 现场会发言材料
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灯谜教学交流现场会发言稿
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现场会发言稿
组织部长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区市场、疏导点管理现场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现场会议上的发言
第五篇:校本教研联谊会发言稿
校本教研联谊会发言稿
(李家沟小学:曹信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李家沟小学感谢陇水小学领导及全体教师对这次“联谊校本教研”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次我要感谢上课的教师,感谢你们为本次校际交流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你们辛苦了!我们今天在贵校欢聚一堂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愿望: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我们这种跨校的校际交流活动,这已是第二次举办。今年4月已在我校成功举办了一次,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活动拉近了校本教研探讨和诚挚友情交流的距离。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李家沟小学向为这次活动精心设计的领导和老师表示最真诚的问候。
今天,我们按照上一次两校达成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本次的校际交流活动由陇水小学主办。我们两校都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小范围的、极具实效和高效性的教研活动来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研行为,促使学校教研工作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强内需,校际交流促成长;或许我们都地处偏僻山区,与全国的教育形式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们存在的问题,要探索我们地方教研模式,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在教育教学的探究道上互相帮扶、稳步前进。
作为发展中的学校,我们一直在探索能够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像今天这样“请进来,走出去”校与校的合作在教学模式、教育管理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培训方式,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在新课改初期,关于教研形式、教师培训,大家的眼光往往
局限于本校的教师资源以及外聘专家。当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从区域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来看,在区域范围内开展校际联谊的教研方式,可以更加充分调用各校的学科带头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通过对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长远发展。学年初,我们这两所学校经过充分的酝酿,决定在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携手共进。如今,我们已达成合作交流协议:今后,兄弟学校在教学业务、教育信息等方面,进行定期交流,同时根据培训的实践,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密切配合,加强领导,努力做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愿兄弟学校能携手并进,把我们这支队伍越壮越大,活动越办越好,把我们这种校际交流活动做真、做实、做强,真正为各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