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摘要]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确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性质以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等相关建议。
从观念、体制、机制、资产、定位等方面研究了今后工作的措施,为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走向良性循环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体制改革 水费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却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有的思维观念,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工作效率、经济效益、职工收入以及水土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较低,只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国家水利产业政策滞后,没有在政策上及时调整相关政策规范,对水利工程管理如何进入市场研究不深、不透。②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无偿用水观念根深蒂固。全社会无偿用水或低价用水观念的转变速度缓慢。论文的标准格式③国家重视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稳定,在商品水的价格上严加限制,将农业产业的商品水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转嫁给水管单位。④将应由地方政府负担的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支出转嫁给水管单位。
以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水利系统职工思想观念陈旧,缺乏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作风,缺乏发展水利工程新的管理模式。
1.2 管理体制的问题地方管理的水管单位的行政管理权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权属地方灌区管理部门或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灌区管理部门。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形成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政事交叉、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1.3 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由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中的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多、情况复杂,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
1.3.1 水价的运行机制按照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各水管单位均按照政策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了水价成本测算。实施6年来,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不能按照测算审批的成本水价计收水费。虽然水管单位所供的水是商品,其中凝结着商品生产者巨大的劳动,但却不能从低廉的收费价格中获得合理的补偿,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然导致水管单位职工的生活贫困和职工队伍的不稳定。水价的审批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既不能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定价,又不能得到政府的价格补贴,这实际是政府转嫁了水商品成本支出的负担。因此,目前全国水管单位的巨大亏损,主要是政策性亏损。
1.3.2 水费的计收机制征收主体的错位:由于水具有商品的属性,就不能回避市场经济规律和买卖双方直接见面的供需服务关系。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地方政府挤占、挪用、截留水费等违纪违规现象,导致一些水管单位欠收的水费高达几千万元的严重后果。计量标准的失衡:在计量收费的方式上,按20世纪80年代初定的灌溉面积折合为标准亩计收水费。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城市化的建设,使农田管理失衡,导致各类经济作物的用水量与原有核定的标准严重背离。所以,传统的水费计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1.3.3 水利资产收益划分机制在水利工程的单项或单位工程资产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往往同时发挥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效益,如水库工程中的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放空设施等项目,既为防洪发挥作用,又为蓄水、养殖、发电、旅游等发挥作用。因此,公益性资产和
经营性资产各自所发挥的效益就很难用准确的数据进行价值定量,区分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1.3.4 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机制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或灌区大多数都是在20世纪50~70年代建成的,由于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加上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严重,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近年来,我国大江、大河的堤坝和各类水库的防洪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水库垮坝、渠道垮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顺造成的。
1.4 运行管理经费的问题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由于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而国家对公益性支出不予补偿。
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论文的标准格式另外,目前水管单位机构臃肿、人员素质较低,无法实行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5 水管单位性质问题由于水管单位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因此,结合实际界定单位性质非常必要。光靠水管单位的经营性收入来补偿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支出是不合理的,也是补偿不了的。全国水管单位1995年财会制度改革后每年出现的巨大亏损就是由于水管单位的性质错位和补偿缺位所造成的。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完全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办事。特别是在水管单位内部的供水生产、水产养殖、水利发电、库区旅游、水土资源等生产经营实践中,严格按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价格,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水平。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形势,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揽我们的工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土资源、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摆脱水管单位举步维艰的困境。
2.2 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1)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求实、创新、发展的态度来面对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2)行政管理和水管单位的关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灌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灌区排涝、江河堤防和灌区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水行政主管单位只能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不能对水管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管得过多。而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开展水商品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公益性资产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和完整;做好防洪、排涝、减灾、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公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新型关系。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均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综合性
功能,其综合效益必然具有公益性效益和经营性效益,在公益性效益中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经营性效益中表现出水管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处理好这个关系对社会、对水管单位都非常重要。界定清楚两者的资产量、价值量是这次体制改革的焦点。
从公平、合理、科学而言,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划分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时,可按水库库容量,或防洪、排涝、减灾、环境效益占灌区范围内平均年度GDP贡献率,或水管单位年度总支出中扣除经营收入弥补支出率等方法,客观、综合地确定公益性资产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量。同时结合水管单位现状、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速度调整确定公益性耗费的补偿额度。
分别对每个水管单位进行划分和确定,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应承担的补助份额。同时,重新核定水管单位的供水成本价格,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灌溉、城市环境等不同用水类别确定不同的水价成本和价格。并对农业水价的成本价和当年执行的收费价格进行比较,按照实际供水量和收费总额核定差额,将这一部分不应由水管单位承担的差额,由受益的地方财政负担。但是,由于存在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国家应从全局出发,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大体平衡各省、市、区的负担份额。
(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关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中央关注的重点,也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因此,水管单位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自己、壮大实力、提高社会地位的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自身综合经营管理的同时,争取上级各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今后的综合经营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借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水管单位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
(5)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水管单位外部管理体制涉及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的责、权、利划分,这些关系通过本次改革必须理顺。而内部管理体制则主要涉及流域内部、灌区内部、水管单位内部的责、权、利划分,这些内部关系的理顺,必须在人事、财务、分配等方面狠下工夫。通过理顺内部和外部关系,做到上下左右关系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6)精简机构和引进人才的关系。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水管单位必须精简机构。
同时,水利事业的发展又急需引进和吸收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一方面要坚决压缩非生产人员编制,并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使这批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另一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处理好这一关系,将有利于水管单位轻装上阵,提高职工素质和劳动生产力,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3 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确定水管单位的性质,必须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在公益型、经营型和准公益型3类不同性质界定清楚后,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于准公益型水管单位。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因此,要以科学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划分,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管单位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制度。
2.4 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和形势的运行机制。①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重新核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调整实际执行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行“小步快跑”的办法,加快水价调整进程。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②在水费的征收管理机制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地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③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管单位一定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的分水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改革长期以来实施的按亩收费方式,实行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由支渠管理委员会负责其一条支渠的输水、管水、灌溉和维修等工作,配合用水户协会做好水费的征收管理工作。④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水管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⑤在资产管理机制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密切关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施动态和静态的管理。水管单位有责任和义务管好、用好现有的水利资产,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第二篇: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
【法规名称】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颁布部门】 贵州省人民政府 查看
【发文字号】 黔府发[2004]19号
【颁布时间】 2004-08-12
【实施时间】 2004-08-1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环保局、省物价局、省编委办、省法制办《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八月十二日
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环保局、省物价局、省编委办、省法制办2004年6月23日)
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现结合我省实际,就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水管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排涝等水利工程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安全保障。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管理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管理粗放,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价偏低,计收不力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严重地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我省水管体制改革。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二)目标和任务。
通过改革,力争在3至5年内,初步建立起符合我省省情、水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和建立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规、规章支撑体系。
三、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
本省范围内已建成和在建的各类水利工程均属于此次水管体制改革范围。
四、水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1.我省水利工程实行枢纽与灌区统一管理和按工程类型、行政区划分级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行政辖区内的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并对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安全运行和人事管理责任。国家投资兴建的跨地(州、市)行政区划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国家投资兴建的中型及跨县(市、区)行政区划的小(1)型水利工程,由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也可授权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国家投资兴建的小(1)型及跨乡(镇)行政区划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位于城市(镇)上游位置特别重要的水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发展改革、编制等部门同意后,也可提高一级管理。原属集体管理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水利站负责管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明确工程所在地村及村民组或受益户联合体(或用水者协会等集体组织)负责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个体投资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含1至10万立方米的山塘),应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水利站的业务指导,其安全运行管理必须明确专人负责。
2.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省、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水管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其他行业管理的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鉴定、调度运用等须遵循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及行业强制性标准;水库的调度运用方案经主管部门批准,在当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工程管理单位、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集体和个体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水利站的技术指导者、管理责任人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选)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情况调研报告
一、落实文件精神工作概况
按照国务院《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滨州市灌区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改革意见》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处于2003年在全处实行了“定员、定岗、定责、定酬”的管理模式,建立职责明确、政事分开的工程管理体制。将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励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自2003年以来对打渔张引黄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区工程节水效益显著。
二、地方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出台的改革性文件滨州市人民政府以滨政发[2003]46号出台了《关于灌区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博兴县水务局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打渔张引黄处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灌区主管单位——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处以博水灌字„2003‟7号出台了关于在全处进行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的决定;具体内容详见有关制度、办法。
三、地方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拟采取的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滨州市水利局以滨水农字„2003‟12号下达了关于灌区
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改革的意见。市府灌区改革意见中规定:灌区实行用水计量和按方收费制度。灌区供水中心向县(区)供水中心一律实行计划供水、订单供水,申请用水要预付费用,结算按双方核定的实际供水量计收水费,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制度,提高水费计收管理的透明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市场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改革成效及政策性建议
㈠、改革成效
1.工程管理改革:
近几年来,博兴县紧紧抓住国家对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有利机遇,积极做好有关工作,努力增加投入,大力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全面提高灌区综合效益。
2.人事管理改革:
打渔张引黄处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探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破除了“只上不下”的人事安排体制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机制,逐步建立职工工资能增能减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
2、政策性建议:
目前,灌区管理单位性质界定为准公益性单位。多年以
来,由于灌区工程不配套难以计量收费,同时考虑农民负担能力,灌区水费的收取一直是沿用按亩收费的方式。灌区管理依靠政府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只管理不收费。其水费的计收由县、镇两级财政部门代收。收取的水费按规定比例作为各镇留成,其余则上缴县财政。县、财政部门分别提取对应额的1%作为手续费。剩余水费除上缴黄河河务部门黄河水水资源费外,其它部分仅够水管单位职工工资和工程简单运行。
在搞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灌区管理体制,逐步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
要逐步转变为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灌区管理单位具体承担工程管理、水量调度、水费征收,管、养、收费一体的管理模式。
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灌区管理单位应在保留原有机构的基础上,成立灌区供水公司,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工程管理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干渠等骨干工程由灌区管理单位直接管理,支渠及以下工程在灌区管理单位的指导下,由乡镇水管单位或组建的用水者协会负责管理。在水的调配上,由灌区管理单位编制用水计划,实行按计划供水。要实行自主经营的企业管理模式,要由管理服务型向生产经营型
转变,由单纯为农业灌溉供水向为工、农、牧、渔及城乡供水转变,引、蓄、提、节、补并举。
要建立和完善新的水价形成和水费征收机制
加强水费征收与使用管理,水费计收要由目前的“按亩收费”改为“按亩配水,按方收费”,促进灌区逐步实现良性运行,自我发展。要根据国家水利产业政策等有关政策法规,结合灌区实际,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合理确定水价。要以水价为经济杠杆,促进灌区节水事业的发展。在水费征收中,要实行“基本水价”、“超用水价”和“浮动水价”相结合的政策,以收促节,真正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市场。
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骨干工程的配套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水利投资;要利用“两工”、以资代劳、外资、世行贷款等多种筹资渠道。对支以下工程,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完成改造任务。要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筹措资金。要全面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和股份制工程,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建和开发经营供水设施。
第四篇: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省水利工
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文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市地处海河流域××河水系,担负防洪保安“四保”重任。建国以来,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防洪、排涝、抗旱、供水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持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水利工程现状为:全市××*条干支渠,总长××*公里,桥梁××*座,境内堤防总长××公里。全市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个,共有水管职工××人,实行财政年差额拨款。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资源调控保证,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其表现是:一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性质不明、职责不明,事企不分;二是管理单位社会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界限不清,既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三是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管职工工资无保证,大量公益性工程管理维护无投入;这些问题导致了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确定水管单位性质
按有关规定,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有关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负有监督资金使用、资金管理、干部任免等责任。各类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维修和安全运行。针对目前一些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不准,事、企不分,这次改革将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明确划分水管单位类别,明确责任,理顺管理体制。
水务局在工程管理上负责市管以上河道上的闸、涵、站、闸桥、堤防的建设管理与维修养护,下辖××个闸站所。其中:排涝泵站*座(××、××)、节制闸*座(××*)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无经营性功能,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按照《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二)明确责权范围,实行分级管理
按照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划分水利工程级别,明确责权范围,规范水利工程管理。
1、河道堤防工程。河道堤防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定。我市实行统一管理的河道有××河、××河等××*条干支渠及××堤。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其余乡、村级沟渠等配套工程由乡、村管理。市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市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河道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审批,防洪调度运行,水量调配等工作。其它工程日常维护管理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具体相关单位实施具体管理。
2、闸涵、泵站工程。我市范围内的重点水利工程:电力排水站、闸站由市水务局维护管理。其它闸涵、泵站按工程级别和受益情况由所在乡、村维护管理。
3、桥梁工程:国、省干线和县道上的水利桥梁(具有水利基础设施功能的除外),由交通部门负责养护管理;乡、村道路上的桥梁由乡镇政府负责养护管理,乡镇政府也可按受益范围指定由主要受益村或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城区内桥梁由建设部门负责养护管理;专用道路上的桥梁由道路产权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公路上具有水利基础设施功能的水利桥梁(如桥闸)按水利工程管理权限划分,由水利部门及相应工程管理单位分级管理。
(三)实行管养分离,严格定岗定编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水管单位岗位设置严格按照《××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执行,按需设岗,严格定岗定编。事业性质水管单位的编制由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实行管养分离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
因此,各闸、站和堤防管理单位,其编制由市编制办会同市财政局和市水务局核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核算定员数为××*人。
(四)规范财政支付,明确划拨经费
按上级政策,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我市
各闸站、堤防管理单位,在严格水管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基础上,职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日常运行维护等基本支出由市财政负担。在职人员经费和离退人员经费支出标准,根据工资政策和人事财政部门确定的工资支出标准确定;对公用经费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事业单位支出标准和编制人员人数确定;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按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
标准》进行计算,由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由市财政拨款。
(五)规范劳动保障政策,充实水管基层人员
这次改革要规范编制,落实管理人员。以改善我市水管单位人员不足、管理粗放状况。一是实行人员内部调整;二是对现有水管单位人员进行全同合同管理,实行聘任制;三是符合提前离岗退养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离岗退养。申请自谋职业的,可按有关规定一次性发给安置费。
各水管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实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制度。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达到体制理顺、机制搞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
(六)广泛筹集资金,加强工程维修养护
为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合理确定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并广泛筹集资金,努力保证维修养护资金的足额到位,要加大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力度,财政预算内安排的维修养护资金要足额到位,不得挤占、挪用;要足额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并把纳入水利建设基金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专项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七)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水利工程安全
重要水利工程的管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维护水事秩序,维护水利工程安全,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规范操作,并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安全运行。水管单位遇到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险情,应采取应急抢险保护措施,保证工程安全,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为打击违法乱挖乱掘、盗窃水利工程设备、破坏河道堤防的行为,公安机关要加大保护水利工程安全力度,积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管单位,查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活动及案件,维护正常水事秩序。
三、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稳定地推进改革
这次水管体制改革,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水务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计划到2006年底完成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任务。为此,各级各部门要把水管体制改革做为一件大事来抓。为切实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正、副组长,市水务局、财政局、发改局、人事局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编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全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五篇:宣威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宣威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含水价改革)
为了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的各种有效机制,根据《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曲靖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宣威市认真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改革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以便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推动水管体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改革的总体安排
2003年为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宣威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逐步明确改革的范围和基本方法。
2004年到2005年3月底前为实施阶段,完成实施方案的起草、制定工作,并按实施方案完成水管单位定性、定编、定岗、经费测算、竞争上岗等工作;完成水价改革工作,逐步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完成内部劳动、人事、工资等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施阶段的任务就是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推动水管单位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向科学、合理、有效运营的方向发展。2005年4—6月为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完成改革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整改存在问题,使水管单位正常运行。
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
1、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全市水利工程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中型、小
(一)型水库由市水务局管理,小
(二)型水库及其以下规模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管理。水务局承担水利工程的行业管理,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养维护和安全运行。同时明确了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权利和责任。改革后的水管单位权责明确,管理逐步规范。
2、划分水管单位的类别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全市中型、小
(一)型水库由宣威市水务局灌区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灌区管理中心定性为准公益性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灌区管理中心定编定岗已报市编委批准,根据《宣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重新核定水务局灌区管理中心编制的通知》(宣编定[2005]2号),灌区管理中心核定编制116人,其中偏桥水库28人,东屯水库8人,新屯水库13人,花椒水库10人,马房、包湾水库各4人,三岔、土木、得宜、安益、陶家坟、滴水、尤家箐水库各3人,冲门口水库2人,三联水库1人,在建的羊过水水库25人。
3、水价调整改革 根据《云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办法》(云计价格[2003]1246号)的要求,结合宣威实际,市水务局组织人员对现有的四个国营水库的供水成本进行了全面测算,按照非农供水补偿成本、费用、税金,计提合理利润,农业用水补偿成本的原则拟定水价,报物价主管部门审批。2004年4月16日,曲靖市计委以曲计价格[2004]18号文批准了宣威市偏桥、东屯、新屯、花椒四座水库供水价格,从2004年5月1日起执行。新批准的水价为:农业生产供水价格粮食作物0.04元/m,经济作物及水产养殖供水价格0.06元/m;工业供水价格由0.15元/m调整为0.3元/m;城市生活供水价格由0.09元/m调整为0.2元/m。乡(镇)集镇供水价格按照一厂一价、一件工程一价确定,每立方米水价1—2元不等。小
(二)型水库以下水利工程的水价参照国营水库和集镇水价执行。对于个人或者集体筹资兴建的水利工程,可在协商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这样宣威的水价就形成了多元化的水价形成机制,有利于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和投融资体制的发展。
4、明确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宣威市灌区管理中心年经常性管理经费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日常维修养护费和备品备件购置费等组成,灌区年经常性费用873.76万元,按公益性资产占总资产的30%计,财政每年应承担262万元。因宣威财政困难,灌区管理中心
3年收入450万元已能满足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财政不再给予补贴,由灌区管理中心创收解决年经常性费用。日常维修养护、防洪抢险、除险加固、更新改造等工程项目投资,按规定报批列项目解决。宣威市建立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5、积极推进水管单位内部改革
宣威市水务局灌区管理中心成立后,按照“建立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的内部改革要求,全面推进内部改革工作。
(1)人事制度改革。灌区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由水务局通过竞争方式选拔聘任,定期考评;中心所属各水库管理所所长、副所长由水务局和中心通过竞争方式选拔聘任,定期考评。通过自主报名,竞争演讲,职工打分,领导小组打分,按竞争上岗人员最终得分确定竞聘者。2004年6月完成灌区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的竞争上岗,2004年7月完成各水库管理所所长,副所长的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一批有事业心、职工信任的年青同志走上水管单位的管理岗位,给灌区管理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次竞争上岗的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1岁,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28岁,大多数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最低学历为高中,都具有5年以上的水库、渠道管理工作经验或水利工作经验。对职工实行 自主报名,领导聘用的方式竞争上岗,对所设工作岗位进行择优聘用。到2004年7月31日各岗位聘用结束,并由中心对落聘人员按本人愿意,组织安排的方式给予了适当安置处置。到2004年8月15日灌区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重新签发了聘书和签定了事业单位劳动合同书,水管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圆满结束。
(2)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灌区管理中心在开展竞争上岗的同时,制定了《灌区管理中心岗位设置》,对中心的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作了明确、细化,严格规定了各个岗位的劳动任务和工作要求,使各个岗位的劳动任务明确,劳动成效考核依据充分,克服了吃大锅饭、混日子的工作现象,实行岗位工资差别制,按市人事局和财政局《关于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工资分配与工资统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宣人字[2005]18号)要求,结合灌区管理中心实际,逐步推行按岗定酬,按劳分配,根据各个岗位工作时间的大小,难易程度确定岗位工资,逐步调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内部管理是水管单位履行自身职责,完成各项任务,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灌区管理中心结合实际制定了《灌区管理中心岗位考核办法》,分政治表现、工作绩效、工作纪律三部分进行细化,对各个岗位进行严格考核;制定了《灌区管理中心工作规 则》,明确了中心主任负责制,水库、渠道所长负责制,以及工作报告制、考勤制、财务制度等各方面的严格要求,并对工作绩效和出勤实行奖惩制。通过上述管理、考核办法的实施,使灌区管理中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逐步纳入了规范管理的运行轨道。
6、妥善安置和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原属乡(镇、街道)管理的马房、陶家坟、安益、包湾、三岔、滴水、冲门口、三联以及扩建后的土木、尤家箐11座小
(一)型水库的管理人员由所在乡(镇、街道)妥善处理。符合提前退休政策规定的2人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在竞争上岗过程中,每个职工都表示服从工作安排,因此在竞争上岗过程中一次性统筹安排了竞岗和落聘人员的工作岗位。因此,灌区管理中心全体职工通过竞争上岗调整,都得到了合理安置,没有因改革形成上访等不良后果的事出现。按照相关法规和政策,灌区管理中心职工全部参加了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只有养老保险仍按原渠道执行,即灌区管理中心退休职工仍按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进行安置,退休金从灌区管理中心领取。
7、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通过水管体制改革,明确规定:新建水利工程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将管理方案,管理成本核算、管理机构和经费来源等与工程运行管理、维护的内容作为工程设计 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程的可研、设计、建设、验收等过程中逐步加以落实。在工程建设中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新建、扩建工程竣工验收前要依法完成确权划界工作,明确工程的管理范围,办理相关的使用证件。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含供水及水费征收情况)
灌区管理中心负责全市小
(一)型以上水库的管理工作,承担防洪、排涝、农业灌溉等任务。灌区管理中心核定编制116人,现有在职在编人数82人。一 职责明确、管理到位
水管体制改革使灌区管理中心,各水库的职责明确具体,同时使中心主任、副主任、各水库管理所所长、副所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工作任务得到确定,各个岗位上的人员按职责工作,协调配合,基本避免了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灌区管理中心制定了工作规则,明确了工作关系,管理权限,对职工的上班,请销假,工作时间等作了明确规定。通过明确职责,建章立制,使管人、管事有章可循,管理逐步到位,工程得到较好的管理和维护,运行良好。二 供水及水费征收情况
灌区管理中心成立后,加强了对用水户的服务工作,确保了城市供水没有出现断水、少水,工业供水按合同履行,农业供水及时、到位、水量适当。水价改革后,中心在保障防汛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了对洪水的调度管理,努力增加蓄水,2005年年未蓄水比上年增了600多万m。水价改革使水管单位的收入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收入205万元,2004年收入263万元,2005年收入580万元,到2006年预计收
3入600万元。供水量也大幅度增加,2004年2800万m,2005年2835万m,预计2006年2850万m。三 水利工程得到维修,工作环境逐步改善
灌区管理中心在完成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不断增加收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使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得到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2005年3—5月对各水库的大坝、闸门、起闭设施等进行了一次基本维修,使水库工程能够安全运行,渠道畅通,工程外貌焕然一新。在抓工程维修,养护的同时,对水库管理所、值班室等设施作了检修,解决了迤谷的住房安全、偏桥的大坝值班等问题。各水库管理所的工作环境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四 收回水库土地,稳步开展多种经营
灌区管理中心所属各水库均有一些土地,大多租给周围农户耕种,长期以来纠份不断。地种了,水库却无收入,地越种越少,甚至变成别人的了,中心要求各水库从今年起收回全部土地,出现问题和困难,中心帮助解决。对收回的土地,有条件的开展育苗,没有条件的由职工耕种。今年预计育绿化苗20万株,造林2万株。今后将在水产养殖、育苗、绿化造林等方面开展多种经营,逐步整合水利资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