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瓮安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瓮安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作者:王 玮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7期
[摘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文章结合贵州省瓮安县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从工程管理、人员编制、经费落实等方面,对县级小型水利体制改革进行探讨,阐述新时期水利工作的目的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瓮安县;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7-0143-0002
为了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改办、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的通知》(黔办发[2004]32号),结合瓮安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对瓮安县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探讨如下。
一、水利工程及管理现状
解放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瓮安先后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70余处,其中蓄水工程109处,小(2)型以上蓄水工程43座(小(1)型15座,小(2)型28座),山塘66口(1990年废减后年报数),蓄水总量5031.98万m3,提水工程149处,总装机1798.5KW,引水工程212处,引水流量5.24m3/s。渠道总长1100公里,设计总灌溉面积15.6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6万亩,保证灌溉面积12.5万亩。形成固定资产净值2279万元,平均每年为瓮安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供水4770万m3。相应成立了国营灌区管理所7个,负责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这些工程建成后,为瓮安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瓮安县水利工程大多数建于上世纪的60、70年代。鉴于当时的资金困难、技术标准低等原因,投入运行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管单位体制不顺、职责不明、重建轻管、重用轻管的现象特别严重。供水水价偏低,大量公益性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运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2002~2004年全县7个国营水利管理单位(包括大塘河、老厂)经营收入44.5万元,按财政部、水利部的标准核算每年需人员及运行维修金费887.4万元。管理单位人不敷出,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管理单位该付的钱没有经费开支,该收的钱无法征收到位,大量水毁工程无法及时修复,7个水管单位都拖欠管理人员工资和维修经费。二是工程配套不完善。1100km灌溉渠道,70%以上为土渠,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老化失修、渗漏现象十分严
重,水资源利用率低。三是积病成险。全县43座小(2)型以上蓄水工程,病险库就达16座,66口山塘,溢洪道多为土渠,有的甚至无溢洪道。每年减少蓄水约1500万m3,影响农田灌溉3万余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并且时刻威胁着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每年防洪渡汛的心腹大患。四是管理人员缺乏,配备不合理,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全县7个国营灌区管理所,在2002年机构改革后,每个所只有正式职工2~3人,除了防汛值班外,每人平均管理灌溉渠道50 km以上,人员严重不足,每到农灌季节,只有聘用大量的临时人员,半数以上人员专业不对口,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造成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达不到上级要求和工程发挥正常效益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现有的水利管理体制已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无固定的运行经费和必要的工程更新改造经费来源,水价偏低,计收不到位。长期以来,部分工程无人管护或临时聘用当地农民看管,许多工程设施自然和人为损坏较严重,已严重影响了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在令人担忧,故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好处
一是进一步理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明确职责。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加大水利建设基金收取力度和建立有效的水费计收制度,增加水利工程养护资金,减轻财政负担。
四是配备一支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养护相适应的水利队伍,以提供软件资源保障。五是建立灵活机制,鼓励利用现有水利资源,大力开展多种经营,促进水利产业化发展。六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改善县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县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四、建议改革的方案
(一)改革范围和类别划分
1.改革范围:除原有的落马塘、车地、中火、九洞水、梅花堰、果水和三支岩7个国营灌区管理所列入此次改革的范畴外,新成立的大塘河、老厂国营灌区管理所的改革亦按本方案执行。
2.类别划分:《贵州省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黔府发[2004]19号文件)明确规定:“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情况,将水管单位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第一类,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任务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水管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第二类,既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兼有城镇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收支情况确定性质:前三年水管单位收入低于按标准核定支出30%(含30%)的,定性为由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前三年水管单位收入大于按标准核定支出的30%、小于100%的,定性为由财政实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前三年水管单位收入等于或大于按标准核定支出的100%的,定性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具备条件的,定性为企业。目前已转制为企业的,维持企业性质不变。第三类,承担城镇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瓮安县各类水利工程多属社会型,经济效益不明显。经测算,8个国营灌区管理所(梅花堰、车地、三支岩、中火、九洞水、果水、大塘河、老厂)的收入远远小于按标准额定支出的30%,明确为纯公益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落马塘的收入略大于按标准额定支出的30%,明确为准公益型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建议在定员的时候将60%的人员定为自收自支,40%的人员定为差额拨款。
(二)管辖范围的划分
1.老厂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牛场坝乡老厂水库;珠藏的岗家槽水库;高水的下角溪水库等3座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2.耗子堰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平定营镇周家塘水库、黄家巷机提站1号、黄家巷机提站2号、芦花提水站、岩脚提水站、坝脚提水站、三合提水站、梭椤提水站、后草坝提水站;玉华乡大塘河水库、耗子堰水库的等11座小(2)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3.车地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草塘镇下司水库、三佰佬水库、百里大沟、开坪大沟、草塘中沟、周家岩提水站;松坪乡松坪水库、清池水库、百洋湾水库、毛家湾水库;永和镇车地水库、龙坪水库、冷水湾提水站、尖坡提水站、垛雷提水站、长田坝提水站、金薅提水站、上下新寨提水站、邬家院提水站、老灌坡提水站;岚关乡白肭弯提水站等21座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4.三支岩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中坪镇三支岩水库、堰岩水库、洪岩水库、蛇场坳水库、白茨湾水库、喷口河引水大沟、白沙乡龙滩水库等7座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5.九洞水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天文镇九洞水水库、力思沟水库、石笋水库、东王庙水库、岩脚提水站、乌江提水站;木老坪周家冲提水站、落水洞提水站、下寨提水站、上井提水
站、磨底坝提水站、余家湾提水站、观山提水站、倪家寨提水站等14座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6.果水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建中镇果水水库、白水水库、格颈水库、鸭宝田水库、果水中沟等5座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
7.梅花堰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银盏乡梅花堰水库、珠藏坝大沟、石格闹大沟、岩脚桥大沟、银盏大沟、桠老坪提水站、马场提水站、沙子洞提水站、甲木溪提水站、柿花提水站、梅花堰提水站等11座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8.落马塘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雍阳镇落马塘水库、石门坎水库、朵云水库、干溪水库、水冲河水库、新庄水库、简家塘水库、双碾坊提水站、堰坪提水站、干田坎提水站、榜上提水站、下寨提水站、朵云提水站、麻地坪提水站、齐星提水站等15座小(2)型以上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9.中火国营灌区管理所负责老猫水水库、中火三座水库、水淹塘水库的管理工作。
(三)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
针对瓮安县水利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等特点,结合瓮安县实际,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水办[2004]307号”文件关于印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的通知,经测算瓮安县小(2)型及以上水利工程所需全额拨款人员(含辅助人员39人)241人;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 “黔府发[2004]19号”文件精神,经测算瓮安县小(2)型及以上水利工程所需全额拨款人员743人;结合瓮安县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9个管理所拟定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管理人员18人,技术人员18人,财务人员18人,工程运行维护114人,共计168人,其中自收自支10人,差额拨款6人,全额拨款152人。
现9个管理所共有人员46人,其中自收自支10人,全额拨款36人,改革后需增加差额拨款6人,全额拨款116人。
每个管理所设置情况:所长室、办公室、工程管理室、财务室、技术服务室。
(四)经费
1.人员经费
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基本支出由县财政负担。县水利局2004年12月份的平均工资为937元,增加差额拨款6人的工资6.75万元(其中财政承担3.54万元,水管单位承担3.21万元);增加全额拨款116人的工资130.43万元;办公经费财政承担4.39万元(每人每年按360元计算),共计141.57万元。
2.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
水利工程养护维修经费按黔府发[2004]19号文件规定,一部分由收取的水费和一定比例的水利建设基金解决,另一部分由县财政给予补助。根据财政部、水利部编制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核定测算瓮安县小(2)型及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所需大坝工程维修养护费302.19万元,灌区工程维修养护费266.78万元,合计568.98万元。结合瓮安县水利工程管理和财政的实际情况,最低限度核定瓮安县小(2)型及以上水利工程所需大坝工程维修养护费44.8万元,灌区工程维修养护费52.6万元,合计97.4万元。
第二篇:宣威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宣威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含水价改革)
为了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的各种有效机制,根据《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曲靖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宣威市认真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改革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以便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推动水管体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改革的总体安排
2003年为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宣威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逐步明确改革的范围和基本方法。
2004年到2005年3月底前为实施阶段,完成实施方案的起草、制定工作,并按实施方案完成水管单位定性、定编、定岗、经费测算、竞争上岗等工作;完成水价改革工作,逐步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完成内部劳动、人事、工资等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施阶段的任务就是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推动水管单位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向科学、合理、有效运营的方向发展。2005年4—6月为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完成改革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整改存在问题,使水管单位正常运行。
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
1、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全市水利工程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中型、小
(一)型水库由市水务局管理,小
(二)型水库及其以下规模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管理。水务局承担水利工程的行业管理,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养维护和安全运行。同时明确了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权利和责任。改革后的水管单位权责明确,管理逐步规范。
2、划分水管单位的类别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全市中型、小
(一)型水库由宣威市水务局灌区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灌区管理中心定性为准公益性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灌区管理中心定编定岗已报市编委批准,根据《宣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重新核定水务局灌区管理中心编制的通知》(宣编定[2005]2号),灌区管理中心核定编制116人,其中偏桥水库28人,东屯水库8人,新屯水库13人,花椒水库10人,马房、包湾水库各4人,三岔、土木、得宜、安益、陶家坟、滴水、尤家箐水库各3人,冲门口水库2人,三联水库1人,在建的羊过水水库25人。
3、水价调整改革 根据《云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办法》(云计价格[2003]1246号)的要求,结合宣威实际,市水务局组织人员对现有的四个国营水库的供水成本进行了全面测算,按照非农供水补偿成本、费用、税金,计提合理利润,农业用水补偿成本的原则拟定水价,报物价主管部门审批。2004年4月16日,曲靖市计委以曲计价格[2004]18号文批准了宣威市偏桥、东屯、新屯、花椒四座水库供水价格,从2004年5月1日起执行。新批准的水价为:农业生产供水价格粮食作物0.04元/m,经济作物及水产养殖供水价格0.06元/m;工业供水价格由0.15元/m调整为0.3元/m;城市生活供水价格由0.09元/m调整为0.2元/m。乡(镇)集镇供水价格按照一厂一价、一件工程一价确定,每立方米水价1—2元不等。小
(二)型水库以下水利工程的水价参照国营水库和集镇水价执行。对于个人或者集体筹资兴建的水利工程,可在协商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这样宣威的水价就形成了多元化的水价形成机制,有利于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和投融资体制的发展。
4、明确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宣威市灌区管理中心年经常性管理经费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日常维修养护费和备品备件购置费等组成,灌区年经常性费用873.76万元,按公益性资产占总资产的30%计,财政每年应承担262万元。因宣威财政困难,灌区管理中心
3年收入450万元已能满足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财政不再给予补贴,由灌区管理中心创收解决年经常性费用。日常维修养护、防洪抢险、除险加固、更新改造等工程项目投资,按规定报批列项目解决。宣威市建立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5、积极推进水管单位内部改革
宣威市水务局灌区管理中心成立后,按照“建立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的内部改革要求,全面推进内部改革工作。
(1)人事制度改革。灌区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由水务局通过竞争方式选拔聘任,定期考评;中心所属各水库管理所所长、副所长由水务局和中心通过竞争方式选拔聘任,定期考评。通过自主报名,竞争演讲,职工打分,领导小组打分,按竞争上岗人员最终得分确定竞聘者。2004年6月完成灌区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的竞争上岗,2004年7月完成各水库管理所所长,副所长的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一批有事业心、职工信任的年青同志走上水管单位的管理岗位,给灌区管理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次竞争上岗的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1岁,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28岁,大多数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最低学历为高中,都具有5年以上的水库、渠道管理工作经验或水利工作经验。对职工实行 自主报名,领导聘用的方式竞争上岗,对所设工作岗位进行择优聘用。到2004年7月31日各岗位聘用结束,并由中心对落聘人员按本人愿意,组织安排的方式给予了适当安置处置。到2004年8月15日灌区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重新签发了聘书和签定了事业单位劳动合同书,水管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圆满结束。
(2)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灌区管理中心在开展竞争上岗的同时,制定了《灌区管理中心岗位设置》,对中心的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作了明确、细化,严格规定了各个岗位的劳动任务和工作要求,使各个岗位的劳动任务明确,劳动成效考核依据充分,克服了吃大锅饭、混日子的工作现象,实行岗位工资差别制,按市人事局和财政局《关于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工资分配与工资统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宣人字[2005]18号)要求,结合灌区管理中心实际,逐步推行按岗定酬,按劳分配,根据各个岗位工作时间的大小,难易程度确定岗位工资,逐步调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内部管理是水管单位履行自身职责,完成各项任务,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灌区管理中心结合实际制定了《灌区管理中心岗位考核办法》,分政治表现、工作绩效、工作纪律三部分进行细化,对各个岗位进行严格考核;制定了《灌区管理中心工作规 则》,明确了中心主任负责制,水库、渠道所长负责制,以及工作报告制、考勤制、财务制度等各方面的严格要求,并对工作绩效和出勤实行奖惩制。通过上述管理、考核办法的实施,使灌区管理中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逐步纳入了规范管理的运行轨道。
6、妥善安置和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原属乡(镇、街道)管理的马房、陶家坟、安益、包湾、三岔、滴水、冲门口、三联以及扩建后的土木、尤家箐11座小
(一)型水库的管理人员由所在乡(镇、街道)妥善处理。符合提前退休政策规定的2人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在竞争上岗过程中,每个职工都表示服从工作安排,因此在竞争上岗过程中一次性统筹安排了竞岗和落聘人员的工作岗位。因此,灌区管理中心全体职工通过竞争上岗调整,都得到了合理安置,没有因改革形成上访等不良后果的事出现。按照相关法规和政策,灌区管理中心职工全部参加了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只有养老保险仍按原渠道执行,即灌区管理中心退休职工仍按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进行安置,退休金从灌区管理中心领取。
7、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通过水管体制改革,明确规定:新建水利工程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将管理方案,管理成本核算、管理机构和经费来源等与工程运行管理、维护的内容作为工程设计 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程的可研、设计、建设、验收等过程中逐步加以落实。在工程建设中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新建、扩建工程竣工验收前要依法完成确权划界工作,明确工程的管理范围,办理相关的使用证件。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含供水及水费征收情况)
灌区管理中心负责全市小
(一)型以上水库的管理工作,承担防洪、排涝、农业灌溉等任务。灌区管理中心核定编制116人,现有在职在编人数82人。一 职责明确、管理到位
水管体制改革使灌区管理中心,各水库的职责明确具体,同时使中心主任、副主任、各水库管理所所长、副所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工作任务得到确定,各个岗位上的人员按职责工作,协调配合,基本避免了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灌区管理中心制定了工作规则,明确了工作关系,管理权限,对职工的上班,请销假,工作时间等作了明确规定。通过明确职责,建章立制,使管人、管事有章可循,管理逐步到位,工程得到较好的管理和维护,运行良好。二 供水及水费征收情况
灌区管理中心成立后,加强了对用水户的服务工作,确保了城市供水没有出现断水、少水,工业供水按合同履行,农业供水及时、到位、水量适当。水价改革后,中心在保障防汛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了对洪水的调度管理,努力增加蓄水,2005年年未蓄水比上年增了600多万m。水价改革使水管单位的收入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收入205万元,2004年收入263万元,2005年收入580万元,到2006年预计收
3入600万元。供水量也大幅度增加,2004年2800万m,2005年2835万m,预计2006年2850万m。三 水利工程得到维修,工作环境逐步改善
灌区管理中心在完成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不断增加收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使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得到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2005年3—5月对各水库的大坝、闸门、起闭设施等进行了一次基本维修,使水库工程能够安全运行,渠道畅通,工程外貌焕然一新。在抓工程维修,养护的同时,对水库管理所、值班室等设施作了检修,解决了迤谷的住房安全、偏桥的大坝值班等问题。各水库管理所的工作环境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四 收回水库土地,稳步开展多种经营
灌区管理中心所属各水库均有一些土地,大多租给周围农户耕种,长期以来纠份不断。地种了,水库却无收入,地越种越少,甚至变成别人的了,中心要求各水库从今年起收回全部土地,出现问题和困难,中心帮助解决。对收回的土地,有条件的开展育苗,没有条件的由职工耕种。今年预计育绿化苗20万株,造林2万株。今后将在水产养殖、育苗、绿化造林等方面开展多种经营,逐步整合水利资产。3
第三篇: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
【法规名称】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颁布部门】 贵州省人民政府 查看
【发文字号】 黔府发[2004]19号
【颁布时间】 2004-08-12
【实施时间】 2004-08-1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环保局、省物价局、省编委办、省法制办《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八月十二日
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环保局、省物价局、省编委办、省法制办2004年6月23日)
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现结合我省实际,就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水管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排涝等水利工程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安全保障。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管理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管理粗放,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价偏低,计收不力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严重地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我省水管体制改革。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二)目标和任务。
通过改革,力争在3至5年内,初步建立起符合我省省情、水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和建立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规、规章支撑体系。
三、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
本省范围内已建成和在建的各类水利工程均属于此次水管体制改革范围。
四、水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1.我省水利工程实行枢纽与灌区统一管理和按工程类型、行政区划分级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行政辖区内的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并对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安全运行和人事管理责任。国家投资兴建的跨地(州、市)行政区划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国家投资兴建的中型及跨县(市、区)行政区划的小(1)型水利工程,由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也可授权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国家投资兴建的小(1)型及跨乡(镇)行政区划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位于城市(镇)上游位置特别重要的水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发展改革、编制等部门同意后,也可提高一级管理。原属集体管理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水利站负责管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明确工程所在地村及村民组或受益户联合体(或用水者协会等集体组织)负责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个体投资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含1至10万立方米的山塘),应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水利站的业务指导,其安全运行管理必须明确专人负责。
2.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省、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水管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其他行业管理的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鉴定、调度运用等须遵循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及行业强制性标准;水库的调度运用方案经主管部门批准,在当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工程管理单位、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集体和个体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水利站的技术指导者、管理责任人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四篇: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国以来,我县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建成中型水库×座,小
(一)型水库×座,小
(二)型水库×座,其它小型水利工程××件,初步形成了供水、灌溉、防洪为一体的工程网络体系,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抗御水旱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二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管理粗放;三是水价偏低,良性的水价机制难以形成;四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经营困难。这些问题导致我县大批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病险突出,效益衰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而且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为保证我县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根据xx办公厅《转发xx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XX]45号)精神和《××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牢固的体制基础。
(二)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县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达到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全县水管体制改革,按照省、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分三步走。~年为准备阶段,做好调查研究,完成经费测算,搞好试点,编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年为实施阶段,在全县范围内,认真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深化内部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年为总结验收阶段。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报请上级进行检查验收。
(三)改革的原则 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切实做到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正确处理责、权、利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 ××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全县范围内小型及其以上规模的国有水利工程。以上规模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未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的,同时纳入此次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
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1、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1)中型水库,由县水利局管理。(2)小
(一)型水库、集镇饮水工程,原则上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视情况依法委托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委托乡镇管理的工程应报县政府审批后执行。(3)收回小
(二)型水库管理权,包括0.3m3/s以上引灌沟渠,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4)农村五小水利工程,根据谁建谁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管理人员和职责,属集体所有的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管理,属农户所有的由农户自主管理。
2、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管理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安全,限期排除险情。县水利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县管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3、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乡(镇)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和乡(镇)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它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 县水利局管理的中型水利工程,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具有灌溉供水、集镇供水等经营性功能,虽有一定经济收益,但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定为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座小
(一)型水库和×座小
(二)型水库,主要承担农业灌溉任务,兼有防洪、排涝功能,均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定为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2、严格定编定岗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由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县财政局和县水利局核定。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认真测算定编、定员,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1)岗位设置
按照部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根据“两定”方案测算,两座中型工程及小
(一)型、小
(二)型水管单位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如下: ××水库管理所设置岗位25个,××水库管理所设置岗位24个。小
(一)型及小
(二)型水库岗位设置,每座小
(一)型水库管理所设置4个岗位,每座小
(二)型水库管理所设置2个岗位。11座小
(一)型水库和105座小
(二)型水库,共设置岗位254个。(2)定员 根据以上要求,对县管两座中型水库水管单位各类岗位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中型工程水管单位岗位定员表 水管单位名称 [1] [2][3][4][5]下一页
第五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费使用情况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费使用情况
检查总结报告提纲
标题: [单位名称]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费使用
情况检查总结报告
一、改革前水管单位基本情况
---反映单位基本情况和工程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一)机构、人员及资产情况
---单位性质、机构、编制、在职及离退休人数,资产。
(二)工程及管理情况
---工程类型、特点、分布及管理状况
(三)财务收支情况
---单位基本支出经费来源、支出情况---工程运行维护经费来源、支出情况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开展情况
---改革总体进展情况:组织领导、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管养分离情况:总体分离人员情况、比例;分离后新旧机构、人员分析比较(附表一)
---维修养护企业组建情况:企业形式、注册资本金、办理企业的注册登记手续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情况
---改革后水管单位管理运行情况---管理单位的职责、任务,相关配套管理办法,人事、财务及业务管理考核等内部管理制度
---维修养护企业的职责、任务,相关配套管理办法,人事、财务及业务管理考核等内部管理制度
---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标准制度、考核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考核程序及考核办法
三、经费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经费管理措施
---经费是否实行分帐管理、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和截流现象。
---维修养护经费管理核算办法及监督考核
(二)基本支出预算及执行(决算)情况
(三)维修养护经费预算及执行(决算)情况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经费预算、决算汇总表(附表二~附表七)
---管理单位维修养护经费预算、决算汇总表(附表八)
四、工程维修养护任务完成情况
---维修养护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维修养护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情况
---完成的维修养护项目及工作量(附表二~附表七)
五、水管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经验
---经费保障、工程面貌、管理创新、责任落实等
六、水管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改革遗留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下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对改革有关政策问题的建议
七、联系方式
---负责检查总结工作部门领导及具体联系人姓名、职务、电话号码(加区号)、手机、传真及电邮信箱。
附表:
一、管理单位分离前后定岗、定员情况比较表
二、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工作(工程)量及经费使用统计表
三、丁坝维修养护项目工作(工程)量及经费使用统计表
四、联坝维修养护项目工作(工程)量及经费使用统计表
五、岸维修养护项目工作(工程)量及经费使用统计表
六、水闸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工作(工程)量及经费使用统计表
七、水库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工作(工程)量及经费使用统计表
八、水管单位维修养护经费预算、决算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