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思路统一认识精心组织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时间:2019-05-15 13: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确思路统一认识精心组织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确思路统一认识精心组织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一篇:明确思路统一认识精心组织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同志们:

今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马凯主任做了“树立新的发展观,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讲话,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马凯同志的讲话,要求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发

展与改革工作会议上,又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有关工作部署,切实做好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过认真研究并广泛听取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我部提出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全面部署,正式启动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深对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重要意义的认识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对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要目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年国家仍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债资金将向农村、结构调整、中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四个方面倾斜,以治淮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会议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发展改革工作要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这次会议一是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持良好局面的同时,还存在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货币信贷投放偏快、就业压力加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困难和问题。二是强调了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对经济形势的认识,统一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统一对经济工作重点的认识,统一对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三是提出了要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国债资金促进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的作用,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教育卫生建设、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等作为国债投资的重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强监测预警,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把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好外贸外资工作,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发展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四是明确了要有重点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垄断行业改革、价格改革等。五是强调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谋划长远发展;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系统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看,“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翻两番的目标,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城市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保

护和改善的要求更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目标,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利发展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二,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对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以来,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牧区水利、淤地坝和小水电代燃料等“亮点”工程正式启动,今年国家又把加快淮河治理作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体进展顺利,重点工程建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但是,近年来,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趋于复杂。在水利“十五”计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98大洪水、黄河断流、北方沙尘暴等现象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的深刻反思。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水利部党组全面总结治水经验教训,认真分析水利面临的宏观形势,应对治水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即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水的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制定好水利发展规划。在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单纯突出水利建设“五年计划”的做法,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要求,编制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促进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三,转变和拓展政府对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届政府十分重视规划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十一五”开始,国务院已批准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今后,政府决策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能编制规划的领域,要先编规划,后审项目,这是政府职能逐步从项目管理转向规划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的具体体现。

近几年,水利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重视和提高。新《水法》的颁布确立了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全国、流域、区域三级,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两类的水利规划体系,明确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法律责任。依据《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一批水利基础性规划正在编制当中。国务院非常重视水利规划工作,有关领导同志多次批示,流域治理要进行统一规划,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首先要进行规划论证,具备规划依据才能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五年来,国务院相继批转了七大江河加强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批复了黄河、塔里木河、黑河、首都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等流域、区域和重大工程规划,并要求编制了全国水库建设规划、加快治淮、渭河治理、石羊河治理等多项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水利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规划基础和实施依据。

水利行业发展规划是由政府主导编制规划的重要领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水利发展和改革、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的重要规划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十一五”规划编制要侧重于以政府的社会管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为主、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引导、扶持的业务领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十一五”水利发展要突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的需求。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牧区水利、淤地坝、小水电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南水北调、治淮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西部地区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和生态建设。这些内容都需要由政府主导组织编制规划和进行实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需要由政府组织制定规划,对跨省的公共河流水资源进行宏观配置,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做好水资源短缺地区的供水规划,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布局和规模提出合理建议。政府通过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强对水利发展的宏观调控,拓展和履行对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科学合理地确定水利发展目标和重大工程布局。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发展内涵,是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应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上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多的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逐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逐步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

在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要加深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更新发展观念,把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融入“十一五”水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在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水利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水利发展忽视了以人为本,就有可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盲目建设;就有可能忽视水利的公共服务职能,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需求。

第二,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防御洪水对人类危害的同时,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流域的综合治理和保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也要进一步重视水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要充分考虑规划方案在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效益,也要充分考虑采取必要而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移民、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避免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水资源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拓展水利的管理和服务领域。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的供需管理,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发挥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改善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生产,增加收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第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对大江大河的重点防洪治理区及蓄滞洪区、水资源短缺地区、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重点治理区域,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努力构建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保障体系。对东中西部地区,要区别情况,突出重点,统筹发展。要统筹考虑城乡水资源问题,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认真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对水利的要求,加强城市水利建设,构筑城乡协调、各具特色的水利发展体系。

第五,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要创新治水理论,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治水经验;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不断研究、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逐步建立我国水权分配制度,探索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和模式,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要加强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当前,水利发展相对滞后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最近,汪恕诚部长在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理论学习讲座上,从淮河治理、渭河治理、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等问题入手,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治水思路和治水方略、水利现代化、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等事关水利发展与改革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水利问题的宏观思考和对策措施,对我们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需求。要从水利发展的历程和实践中,概括、总结和提炼治水经验和教训。要在水利发展“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预测“十五”期末水利发展的状况。要结合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及对水利的需求和水利发展的实际水平,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规划启动之前,就安排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开展了“十一五”重大工程课题研究论证工作。近期已完成初步成果,提出了水利、能源、交通、重大技术装备等“十一五”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重点。重点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南水北调工程、大江大河防洪及行蓄洪区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西南岩溶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扶贫工程、全国重点江湖水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保护工程等六个方面。国家发改委在“十一五”规划启动时,提出采用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开展八个方面四十多个重大课题研究。我部在今年下半年,也已委托专家开展“十一五”重大水利课题研究,并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十一五”重大水利课题研究目录,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政府对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水利改革与创新等五个方面。这些课题研究将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担单位。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明确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规划思路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发展创新。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和新时期的治水理念;要改变传统水利发展的模式,提出向现代水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总体思路和目标上讲,到2010年,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建设要全面按规划达标,现有重点病险水库全部得到除险加固,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的一期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基本缓解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和胶东半岛城市缺水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完成主要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加强牧区水利建设,发展农村水电;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改善水质状况;初步建立全国重要河流初始水权分配机制、水资源宏观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基本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水利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

要搞好规划指标体系研究、重要指标的测算工作。指标设置要符合规划本身的功能定位。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原有的规划指标体系。既要研究提出具有一定预期性、导向性的指标,也要研究提出具有一定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要在已有的水利规划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和水资源条件及特点,合理确定水利工程建设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规划布局既要统筹兼顾,也要突出战略重点。突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专项领域、重点建设任务和重大水利工程,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水问题。对大江大河的重点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要加大建设力度,确保重要地区和重要城市的防洪安全;对水资源短缺地区,要加大节水力度,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对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重点治理区域,要建立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机制,促进治理和保护。对西部地区,要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水利支撑;对中部地区,要进一步巩固防洪保安,切实解决北方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和水资源配置能力;对东部地区,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以防洪安全和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对东北等老工业地区,要以支撑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和发展为目标,重点是保障城市防洪、供水和改善水环境以及粮食主产区的灌溉用水。

要组织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深入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强规划项目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影响评价。要合理控制建设规模,把握轻重缓急,调整投资结构,考虑前期工作基础和合理工作周期,做好重大水利项目的建设安排。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规划思路的体现、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保证。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改变过去那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要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杜绝在规划中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错误做法。要按照规划思路,围绕规划目标,依据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有效制定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等具体对策和行动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和改革等各项措施,使规划为解决水利实际问题、满足全社会对水利的需求发挥更大作用。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着力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相比,国家发改委对“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要求。从规划思路上,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从规划编制方式上,要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规划期,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从规划编制程序上,规范了规划的前期准备、形成规划思路、进行规划编制、规划论证和衔接、规划审查报批、规划发布等环节的工作要求。从规划内容和规划成果上,要求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起草的《规划编制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计划于明年颁布实施。该条例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前期工作、立项、起草、衔接、论证、批准、公布、评估、修订和废止等各个环节的程序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的一些内容和要求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采用。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改进规划编制的方式方法,拓展水利发展思路,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深入学习,统一认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一五”规划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统一认识,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参加规划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转变观念,调整规划思路和规划的方式方法。部有关司局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可适当举办一些研讨班、培训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为加强规划编制组织领导工作,这次会议之后,水利部将成立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司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水规总院、综合事业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部有关司局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会同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好本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各有关单位都要尽快明确规划编制的具体负责部门和人员,并落实规划编制的相关承担单位,抓紧开展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明年初召开的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进行全面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国家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规划工作进展。要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工作,采取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规划、上下协调的方式,共同完成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任务。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避免发生重复、遗漏等问题。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为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水利部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也要重视规划编制中的专家参与,扩大专家队伍,完善咨询方式,提高规划的专家参与程度。要采取适当的竞争机制,在水利行业内和行业外,择优选择规划编制的承担单位。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吸收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要及时将规划进展情况予以公布,听取反馈意见。要进一步健全规划咨询制度,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通过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建立规范化的规划民主决策制度,不断提高水利规划的编制水平。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水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振奋精神,集中力量,抓紧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篇:“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十一五”执行情况分析总结

“十一五”以来,农发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按照集团发展规划要求,以打造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坚定发展信心,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逆势而上,攻坚克难,科学发展,举全集团之力推进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主要发展指标有望圆满完成,为集团“十二五”期间实现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今年,农发集团销售实现收入26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的130%;利润总额5500万元,完成目标的92.5%,净利润25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3.1%。到今年年底,集团总资产达56亿元,完成目标的73.7%(主要原因是制定规划时省政府宣布的三家公司兼并重组,水利集团未合并进农发集团),净资产8亿元,其中国有资产4.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7.2%。从2007起集团连续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08列全国同行业第9位,2009年为第8位。

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主要是围绕打造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目标,在做特、做强、做优上下工夫。首先,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出“一二三”和“个十百千万”工程、“222”计划,明确三大主业、三大二级产业集团和三级组织机构体系,明确了-1-

“4+1”发展模式,制定了四大主业发展实施方案。其次,是改革创新、勇于开拓,按照“平稳过渡、加快融合、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原则,对粮食集团进行经营性改组,推进下属企业改制,业务不断拓展,成为全省粮食行业的盈利大户,同时外部融资环境明显改善,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集团集中人财物,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全力支持新农都物流中心和润和·信雅达国际两大龙头项目建设。第三,是团结和谐,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集团上下从容应对、迎难而上,在逆境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一览表(单位:亿元)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农粮主业发展战略导向,打造知名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为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农发集团将坚持转型升级发展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由“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的转变,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坚持做特、做优、做强农粮主业,努力拓展产业链、构筑“三农”

发展大平台,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着力打造省级农粮百亿大集团,争取在“十二五”末位列全国同行业第5位,行业龙头地位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当好我省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排头兵。

(二)全力推进“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

紧密集合企业自身优势和产业布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要求,加快“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着力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末集团总资产达到110亿元,增加54亿元,其中新农都物流中心项目二期15亿元,农都公司改造升级项目15亿元,上虞公司杭州湾商贸综合体项目15亿元,粮食公司北粮南调项目8亿元,“大农网”项目1亿元。

抓好集团经营,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十二五”期末集团销售额达到50亿元,增加24亿元,其中农产品物流销售增加10亿元(新农都公司5亿元,农都公司3亿元,上虞公司2亿元),粮食销售增加8亿元,房产销售增加6亿元。

一是以“个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大龙头”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重点做好新农都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运营,投资50亿元,分期开发,滚动建设。一期用地近500亩,投资15亿元,将于2012年正式开业,预计年交易量300万吨,年成交额超过130亿元;二期规划用地1100亩,总投资35亿元。同时,农发集团将在全省选择4-5个重点地级市,投资建设二级现代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打造百家农产品配送连锁店,完善区域性农产品流通网络,形成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定价中心。进一步建立紧密、半紧密、松散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基地,以生产基地带动几十万、上百万农户。

二是以“产加储运贸”全产业链打造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大粮商”建设,争做浙江最大粮商。在主要产粮地建立生产基地;通过新建、收购、控股、参股或联合区域粮油龙头加工企业,提高粮油加工能力;充分发挥三大粮库的作用,拓展经营性和政策性业务;配合政府在东北建立中转仓储基地,实现北粮南运;充分利用三大粮库的铁路专运线以及交通优势,增加中转业务量;针对我省短缺品种,拓展进口自营代理业务,增加内贸业务量;提升终端销售能力,推进“百家放心粮店进社区”。

三是坚持以工哺农方针,全面推进“大房产”建设,争做浙江著名房产商。进一步加强名企对标,完善成本控制,优化开发流程,拓展旅游、商业地产业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经济效益,争取进入浙江房产十强,为集团农粮主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以杭州湾商贸综合体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大商贸”建设,争取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通盘考虑上虞园区12000亩土地规划,投资50亿元建设杭州湾商贸综合体,一期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耕文化等业态的现代服务业;二期结合绍兴滨江新区规划,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结合杭州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定位要求,投资15亿元,对农都市场搬迁剩余土地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集主题酒店、食品卖场、购物娱乐、连锁配送、酒店式公寓等为一体的以“城市厨房”为概念的商贸综合体。

五是依托中国农业网,投资1亿元,积极培育“大农网”。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加强银企合作,探索虚拟交易和支付模式,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体系。

(三)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学习型现代国企

在“十二五”期间,农发集团将继续探索“集团公司、二级产业集团、下属企业”三级管控模式,根据省国资委要求积极推

进企业管理层级压缩工作,原则上将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进一步探索多元化产权改革,推动企业改革改制,建立多样化的经营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机构,实现扁平化高效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本管理机制,通过集团资产经营公司等资产管理平台,对集团内部不良资产和壳公司进行清理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新农都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上市运作和企业债发行,持续提高企业融资水平和社会知名度。

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监管力度;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集团整体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预算和资金流管理,形成成本控制的激励制度,完善经济责任考核和内部审计,为“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保驾护航。

将建设学习型农发作为“十二五”期间集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集团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招聘、培育机制,建设一支“勤于思、善于谋、勇于断、敢于为”的国企经理人队伍。

努力加强集团与外界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充分借用省内外大院名校科研力量,加快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农业产业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等的推广应用。联合中央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企业等,积极筹备中国农经学会现代农产品物流专业委员会组建工作,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广泛参与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

第三篇:十一五卫生发展及十二五规划思路

XXX区“十一五”卫生发展

及“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

一、“十一五”卫生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XXX区卫生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牢固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发展、创新”的工作思路,完善三大体系建设,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服务模式,实现了卫生事业全面、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服务环境。完成XXX区新华西、海北、滨河、千里山镇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千里山镇中心卫生院和11个村卫生室等在内的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18个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新华、凤凰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总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就医环境。

(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应急防控能力。组建X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覆盖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区卫生服务机构、采供血机构、综合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在内的18个传染病网络直报网点,实现了市、区、镇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的信息联网。积极开展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对重点人群实施干预措施,提高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和处理能力,有效防控了手足口和-1-

甲型流感等疫情。组织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出生缺陷防治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和农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叶酸服用率达86.7%,为486名农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补助金额达19.44万元。

(三)完善卫生综合执法监督体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建XXX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卫生综合执法力度,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和未经检疫食品的违法行为和犯罪案件,重点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馒头、豆制品、乳肉制品等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快餐饮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出色完成自治区十二运及市区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四)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优化整合医疗资源。整合现有工矿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居民为重点、面向社会,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功能齐全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坚持依法实施机构、人员、设备准入制度,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强化医疗安全,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和评价制度、门诊费用查询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坚

持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疑难病例会诊、重危病例讨论和术前术后讨论等制度;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强化质控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加大对口支援技术协作力度,区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与区外、自治区及市级医院结为对口协作友好医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深化农区卫生改革,稳步推行农区合作医疗制度。实行镇卫生院院长招聘制。新建千里山镇中心卫生院,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建立和完善农区医疗保健三级网,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全面提升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和镇卫生院急诊急救能力;推行完善新型农区合作医疗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农区居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从合作医疗启动至今,累计有3452人享受合作医疗补偿金额457.38万元,其中2010年补偿189.57万元。

2010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2.35人,病床6.56张;基础免疫“六苗”接种率达到97.8%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和6.58‰。

二、“十二五”卫生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XXX区实际,认真领会新医改的政策导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有效途径,科学规划新时期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打造区域卫生服务中心,推动我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思路。以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主线,积极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健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推行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完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救治网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的预警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落实疾病预防监测和防控措施,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水平;加强机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主要内容。

1.加强农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以千里山镇中心卫生院为骨干、4个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中心卫生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对所属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2.加快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区铁路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所二级综合医院。

3.加强XXX区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完成XXX区中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建设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基本满足居民对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4.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考评体系;强化卫生监督队伍培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5.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验室设备条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疫情信息网络和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建设1所标准化的XXX区妇幼保健院,改善装备水平,开展区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全区妇幼保健中心。

7.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千里山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完成新华和凤凰岭街道办事处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根据服务半径,设置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居民健康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

8.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推进以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基本医药制度、政府补偿机制等内容为主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卫生院中实行全员聘用制,完善运行补偿机制,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

9.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三个环节,有计划、按比例补充高校毕业生,以建设高层次科研、医疗、管理人才队伍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中医药、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每所区属医院争取打造1个特色专业科室,加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培训力度,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和岗位设置配备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培养和造就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

第四篇: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提纲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提纲

前言 一、四川省水利发展和改革现状

(一)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按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特点对四川省的情况进行基本描述。基准年暂定为2009年。

(二)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农村水利、农村水电、城市水利、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水产养殖、水文建设及专项工程、水利管理与改革等方面对“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规划完成情况;(2)分析评价;(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水利发展和改革现状

分析水利发展和改革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总体评价。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及对水利的要求

(一)“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及新要求

1、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概述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人口发展指标及城镇化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增长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等。

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论述:(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2)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3)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要求不断提高复杂条件下水利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4)建设生态文明,要求转变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5)消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6)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任务,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二)水利发展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论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1、有利条件。

2、主要制约因素。三、四川省水利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思路

1、防洪减灾方面。

2、供水保障方面。

3、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4、水利管理和改革方面。四、四川省水利发展和改革“十二五”的主要目标

(一)防洪抗旱减灾

主要指标包括三级以上堤防达标率、城市城镇防洪达标率、洪涝灾害损失率和山洪灾害治理县数、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及旱情监测点数等。

(二)民生水利建设

1、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基本解决;主要指标为解决人口数。

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目标:加快推进;主要指标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3、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目标:继续实施和启动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其比例进一步降低。

4、农田水利。目标:保障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主要指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5、农村水电。目标: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解决小水电代燃料问题,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主要指标: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解决无电人口。

6、牧区水利。目标,积极推进以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为主的牧区水利工程建设;指标:节水灌溉面积、新增饲草(料)地灌溉面积等。

7、水利血防。目标:加快实施水利血防工程。

8、水产养殖。指标:水产品年产量、年产值、帮助农民增收。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1、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目标: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要城市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新增城市供水能力;启动实施一批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

2、其他水源开发。目标:加强雨水集蓄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

主要指标:新增总供水能力,新增城市供水能力。

(四)水资源节约保护

1、水资源节约。基本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指标: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城市管网漏损率、节水器具普及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水资源保护。提出主要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水功能区达标率、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达标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地区河段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五)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1、水土保持。目标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状态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指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2、河湖生态修复。目标是使重点地区河湖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得到一定程度修复。指标:新增河湖生态修复面积。

(六)水利法制建设

从提升水利法制化水平的角度,设置水利法制建设目标,主要包括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等方面。

(七)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从全面提高水利行业能力的角度,设置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主要内容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厅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八)水利管理和改革

从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利社会管理能力方面,设置水利改革和管理目标。

2020年预期目标展望。

五、水利发展总体布局

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布局、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条件及利用现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拟按成渝经济区(15个市)、四川藏区(两州一县)、攀西地区(凉山州、攀枝花)、革命老区(巴中、广元)进行布局。

六、水利发展和改革主要任务

(一)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1、防洪减灾

全面推进完善流域和区域防洪减灾体系,重点加强“五江一河”及重 要支流防洪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完善非工程措施(如防汛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

2、民生水利 1)农村饮水安全。

2)已成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5)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6)农田水利基本建设。7)应急抗旱水源建设。8)农村水电。9)牧区水利。10)水利血防。11)水产。

3、水资源开发利用

1)大型水库:建设一批支撑全省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

2)大中型灌区:建设一批支撑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大中型灌区工程。

3)中型水库。

4)城市供水工程:包括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线工程 等。

5)其他水源利用:雨洪水、废污水处理回用等。

4、水资源节约保护

1)水资源节约。建成一批高水平、具有代表性的节水型社会示范区。2)水资源保护。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开展水库水质治理工程建设。

3)污水处理及排污工程。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1)水土保持。积极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抓好省级财政水土保持工程等。

2)河湖生态修复。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湖泊生态修复工程等;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实施若尔盖等重要湿地的修复工程。

6、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1)水文设施、水资源管理及监测设施、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2)水利信息化建设。3)水利应急管理设施建设。4)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5)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6)厅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二)水利管理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1、水利管理

1)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等方面。2)洪水管理制度。编制主要江河和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逐步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

3)水资源保护制度。探索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和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4)河湖管理制度。水域岸线管理、采砂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和取水口管理。

5)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应急管理预案,完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加强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6)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建立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

2、水利改革

1)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

2)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完善农田水利投入新机制等。

3)水价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推进非农业供水价格改革。

4)水管体制改革。足额落实国有水管单位“两费”;实施管养分离,推进内部改革,落实配套政策。落实农村集体组织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

5)水利投融资机制。扩大公共财政投资规模,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资渠道,搭建投融资平台等。、水利法制建设

1)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民生水利、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利社会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2)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3)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4)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水法制宣传教育。

4、行业能力提升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水法规体系,深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水利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2)基层水利单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保障经费、落实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3)人才队伍建设。

4)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关键技术研发。

七、投资测算和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一)投资测算。

(二)资金筹措。

(三)实施计划。

(四)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责任。

(二)科学制定规划,抓好前期工作。

(三)积极筹措资金,保障投资需求。

(四)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附表:

1、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表

2、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续建重点项目表

3、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拟建重点项目表

4、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储备重点项目表

5、投资测算及资金筹措表 附图:

1、四川省水利工程现状分布示意图

2、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续建重点项目分布示意图

3、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拟建重点项目分布示意图

4、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储备重点项目分布示意图 附件:四川省“十二五”期间拟建、储备重点工程项目简介

包括工程概况、建设必要性、建设内容和投资、工期和投资、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等。

第五篇: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解读

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解读

作者:时间:2010-06-07来源:

6月1日,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部署。与会代表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将进入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旅游业发展任务和目标必须适应新形势挑战。

规划编制前提

准确判断“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环境

“制定阶段性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必须要找准起点,预测终点,把握重点,突出特点。”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说,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对中国旅游业的基础和发展环境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怎么判断?国家旅游局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将其概括为三句话:“旅游业处于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国内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旅游业进入发展最好的时期”。

与会代表分析,主要依据有:

一是旅游业进入大众化、多元化时代,旅游成为刚性需求。“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方式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旅游业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

二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对旅游业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成为一项长期政策,将持续拓展旅游消费能力,同时,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大幅度改善,将有利于各地发挥优势、协调发展。

三是一系列国家战略与区域政策为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国务院41号文件,旅游法的研究制定,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山东黄河三角洲、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鄱阳湖生态区等区域旅游政策,支持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都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必将催生旅游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为旅游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未来5年,我国旅游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因此,‘十二五’规划编制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王志发说。

重点解决五大问题确定“十二五”任务目标

会议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面临五大问题:一是发展方式粗放。主要表现为开发建设水平落后,资源综合利用

效率低,经济效益不显著。二是产品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总量不足,旅游供给水平和不断壮大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三是产业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产品种类单一,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比例不相匹配等。四是管理体制不顺。行政权力在产业政策、资源开发利用等各个方面交叉作用,互相掣肘,制约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五是保障体系欠缺。旅游理论体系、旅游法制体系、旅游标准体系、旅游政策体系、旅游人才体系,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王志发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总体定位”、“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提升产业地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满足市场需求应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王志发进一步解释道:

“提升产业地位,就是旅游部门要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推动各级政府把41号文件提出的‘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纳入政府的‘十二五’发展战略和规划,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从单纯追求产业规模转向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变只讲速度为‘好’字优先,变主要关注产品建设为关注旅游要素、产业体系的培育,变单一的旅游资源开发为开发和保护相结

合,实现可持续开发。

“创新体制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探讨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改革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等新路子,从一般性的要素建设转向管理制度的建设,解决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机制。

“满足市场需求,就是要在旅游业爆发式增长情况下,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总量,完善产品结构,弥补短缺缺口。”

就总体构想和框架思路征求意见

确保规划编制质量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

根据方案,“十二五”规划编制总体构想与框架思路是:将形成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分别为规划纲要、区域规划、要素规划和地方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是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行具体和深化,同时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形成指导未来5年旅游业发展的纲要文本。

———“十二五”区域规划。以国家确立的重点区域旅游业为对象编制的规划,目前正在组织编制的区域旅游规划有“粤港澳旅游区发展规划”、“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产业专项规划”、“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

———“十二五”产业要素规划。以旅游业发展特定要素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如旅游人才规划和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等。

———“十二五”地方规划。地方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全国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为确保规划编制质量,会议要求各地在编制规划时,要突出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与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衔接,要提炼出纳入总体规划的旅游业发展内容和重大任务,要与国家已经确定的重大区域战略或区域规划相衔接,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同时,要提高规划编制的开放度,扩大社会参与,要采取适当的竞争机制,择优选择规划编制的承担单位。

下载明确思路统一认识精心组织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确思路统一认识精心组织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