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堃水文实习报告
三水水文站实习报告
2008年4月18日,我们到三水水文站进行水文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水文站工作人员和老师的热心指导下,了解到了水文工作的性质和水文的主要任务、水文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水文基本业务工作情况,而后又积极参观了水文站近几年先进仪器设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水文信息技术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水文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我们所实习的三水水文站是全国重点水文站――三水水文站,这个水文站看起来简简单单,站上的员工只有屈指可数的9人,但是实际上它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是1899年由海关设立的我省最早的水文观测点。水文站的站长给我们做了一个简短而精辟的讲解,水文站的取址是很有讲究的,,它所观测的水主要由西,北江的水组成,同时受潮汐的影响。接着介绍了我们的母亲河—珠江流域的概况及三水水文站的历史沿革,并针对目前三水水文站的测验项目以及近几年先进仪器设备在这些项目的使用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然后水文站技术人员对该站的观测项目进行逐项讲解,让我们了解了水文仪器的设置和观测方法,对水文信息的采集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见识到许许多多的从未见过的先进仪器与设备。比如测水位用到的固态存储系统,测雨量用到的JDZ-1型固态存储系统等等。这次实习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台看起来非常不起眼,却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仪器—H-ADCP。它由安装在渠道水下一侧的超声传感器向河道对岸发射声波,可以测量出整个水平剖面的流速变化,每一处的实时流速都能测量出来,再用超声波水位计测出水位,得到每一处的剖面积,然后这一处的剖面积乘以该处的实时流速,即为该处流量,总和这些流量即河道总流量。这台仪器大大减少了水文人员的实际工作,也让水文测量数据更加准确和可靠。这也是水文工作的一大进步。
当天我们到了三水水文站后,三水水文站的工作人员为讲解了该水文站的历史和经历。在三水的水文站里,站长给我们讲解了水文站的历史,作用。这个水文站看起来不起眼,然而确已经有106年的历史了,是1899年建立的呢,这个
水文站建立在西江和北江相同的河道思贤窖的附近,为的就是随时监控和观察这个水域的水文变化情况,这个思贤窖看起来也是不起眼,为什么这么重要?站长给我们说明了,因为这里是天然的调控机器,当西江有洪水来临的时候,可以通过思贤窖把洪水分流到北江,同样北江的洪水也可以分流到西江,起到调节洪水的重大作用,保证了珠三角的安全。工作人员最后提到了挖沙的事情,由于挖沙,使得河道河床的深度不断降低,使得水底的冲刷很厉害,今天的洪水来临的时候还发现了很多水坝的底部都冲刷出大洞了,有倒塌的危险,省政府就下令禁止挖沙,为珠江流域的环境出一份力。
我们是第一组的成员,先上传测了流速,由于船比较小,容量有限,分成了两组,一组在船头学习流速仪的安装、操作、及时、计数的自己,一组进船舱进行流速仪的使用和观察。
然后上岸进行观测水位,其中包括岸边直立水尺水位观读以及自记水位计观测。
最后在水文站学习降水量观测方法以及泥沙试验的方法,工作人员太为我们演示了测雨量用到的JDZ-1型固态存储系统。
在这之前,我真的对我们专业以后的发展就业问题感到非常的迷惑与不安,也不知道读了这个水文以后到底有啥用,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在哪些地方我们能发挥我们的一技之长,这些通通都是我实习期间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这次实习虽没有完全解决我心中所有的疑惑,但总让我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深入了解——原来水文工作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原来水文工作在抗洪方面也是这么具有重要地位,使我更加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和工作任务。这样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抓住重点,学好专业知识。在这里我不得不对在水文测站工作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敬佩之情,他们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寂寞,日复一日常年累月的工作在小小的枯燥乏味的测站里,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我要对所有为水文事业工作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第二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
——朗梨水文站水文实习
一、实习目的:
①了解水的相关发生变化规律以及水文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各种观察水文要素的仪器的使用;
③了解如何测量降水量和蒸发量;
④解测量流速和流量的原理;
⑤学会观察水位,读出水位数和测量水位值。
二、实习内容:
1、测量降水量和蒸发量
(一)测量工具:人工雨量器,翻斗式自计雨量器,转动式自计雨量器,蒸发皿,蒸发器供电设备:太阳能供电板
(二)测量原理及方法:
①人工雨量器是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上节为口径20cm的盛水漏斗,下节筒内置一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通常,降水期间,测量从前一天8:00至次日8:00的所降的水量,将储水瓶中的雨水取出来倒入雨量杯中,并读数。降雪期间,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待雪融化后再读取降雪量。
②自计雨量器:有翻斗式自计雨量器和转动式自计雨量器。翻斗式雨量器以每降水0.5mm翻一次,配合脉冲电流感应记录各时段及雨量段的计量,使用太阳能供电板作为动力,并与电脑联接。转动式雨量以每降水0.1mm转动一次,也是一太阳能作为动力并通过与计算机相连实现数据传递。但自计雨量器的局限是不能在降雪期间使用。
③蒸发皿和蒸发器:蒸发器是由中间的圆形盆和周围的套盆组成,套盆的作用是模拟自由水面,从而减少蒸发量的测量误差。圆形盆中的水通过连通器与蒸发器相连,并通过蒸发器中的记录器记录水面的变化,从而测得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蒸发器也是与计算机联结,通过天线传递信号。
2、测量流速和流量
(一)测量工具:控制系统,缆道,铅鱼,流速仪
(二)测量原理及方法:
①控制系统:有人工控制系统(需要机械秒表计时)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用来控制缆道的运行;缆道:横跨河流上空、在岸上操作的索道系统,用以输送和控制仪器在该处水流断面上进行水文测验或泥沙、水质采样作业的技术设备。铅鱼:一种用金属铅或铅铁混合铸造成的具有一定重量和细长比外形呈流线型的水文测验器具。以流线型鱼身为主体在鱼身的背部装有悬挂机构和流速仪悬杆并与纵横尾及信号源等组成铅鱼整机,该水文站的铅鱼重160kg。
②先运行控制系统,配合秒表计时,运行缆道,将附有流速仪的铅鱼定位在浏阳河过水断面的某一点,选取河流水表面至少五个点A1、B1、C1、D1、E1,分别测流速并记录,测量时要把铅鱼上的螺旋桨淹没2cm。同时测量每个点的垂直方向至少五个点的流速,如:A1点的垂直方向还测A2,A3,A4,A5等点的流速(最后一点要高于河底2cm)。再利用公式计算A点的垂线平均速度:
VA=(VA1*1+VA2*2+VA3*3+VA4*3+VA5*1)/10.用同样的方法测出B,C,D,E点的垂线平均速度。
③计算流量:算出五点的垂线平均速度后,分别用相邻两点的平均速度乘以两点之间过水断面的面积,对于两岸流量的计算则根据河岸的陡峻程度乘以系数
0.7-0.9(由缓到陡)再乘以岸边测点的流速和过水断面的面积。最后将河流整个横断面每个过水断面的流量相加则算出河流该横断面的流量。
3、水位的观察和测量
(一)测量工具:水尺,日记时水位计,全量编码水位计
(二)测量原理及方法
①特殊水位:浏阳河在该河段的警戒水位为36.00m,保证水位是38.5m,历年最高水位是:40.23m(98年6月27日)。
②水尺:观察水尺,并读数,基准面是281.9cm,加上0.43cm的读数。
③水位计:日记时水位计和全量机械编码水位计。水位计下方是一口反应水位高低变化的水井,内有浮标浮于水面上,随着浮标的上下变化带动日记时水位计的记录指针在坐标纸上移动,坐标纸上,横坐标表示时刻(第一天8:00-次日8:00),纵坐标表示水位的变化。全量机械编码水位计也是由浮子的升降(5分钟/次)带动滑轮的转动,从而带动水位读数的变化,并与计算机相连,实现水位记录自动化。
三、实习建议:
(1)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学习和使用每个仪器设备;
(2)学生先夯实理论基础,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4)水文站作为国家和地方的重要基地,应时常更新设备,改善条件,更好地发挥它飞
得重要作用;
第三篇:水文实习报告
工程水文实习报告
学院:水里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2013级农业水利工程 姓名:何建 学号:2013403111 指导老师:孙凤环
日期:2015年7月1日星期三 工程水文实习报告
一. 前言
1.实习目的
(1)观察气象局的周边环境,了解地理因素、人为因素对所要观察的气象要素的影响。
(2)简单认识传感器的构造,原理以及他的工作性能和用途。
(3)气象要素的测定,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关系我们生活质量的气象因素。
(4)在水文站我们要简单的认识日常处理水温要素的软件和服务系统。
(5)认识并了解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在实际当中的应用。以及学会数据的采集和处理。2.实习时间
2015年6月30日上午到林芝地区气象局 2015年7月1日上午到林芝地区水文局 3.实习安排
(1)在30日上午,我们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气象局。
(2)到达目的地时,先有我们的老师安排每一位同学的实习时间和内容。完成后,在制定的地点回合,集体一起回学校。(3)1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步行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二. 内容
(1)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 :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
(2)气象局周边环境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3)浅层地温测量
浅层地温测量是指在地表以下深1~5米范围进行的温度测量。浅层测得的温度由三部分组成区域背景值;地下局部热源造成的温度场值;近地表的干扰值,包括太阳辐射造成的地表气温周期性变化、表层地下水活动的影响等。为了得到与局部热源有关的温度异常值,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区域背景和近地表干扰校正。
(4)风速,风向的测定
风速计是测量空气流速的仪器。它的种类较多,气象台站最常用的为风杯风速计,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
(5)紫外吸收检测器
紫外吸收检测器简称紫外检测器,是基于溶质分子吸收紫外光的原理设计的检测器,其工作原理是光谱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透过流动池时,若流动相不吸收光,则吸收度A与吸光组分的浓度C和流动池的光径长度L成正比。物理上测得物质的透光率,然后取负对数得到吸收度。(6)反射,折射
反射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反射的外延宽泛。物理学领域是指声波、光波或其他电磁波遇到别的媒质分界面而部分仍在原物质中传播的现象;生物学领域里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计算机领域中反射是提供封装程序集、模块和类型的对象;电子领域中就是在传输线上的回波。研究反射产生机制,,把握反射规律,有利于人类更好的利用反射进行各种相关工作。其应用领域是相当广泛的。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反射光光速与入射光相同,折射光光速与入射光不同。(7)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Bar code Hand Terminal),又称盘点机、掌上电脑。它是将条码扫描装置与数据终端一体化,带有电池可离线操作的终端电脑设备。具备实时采集、自动存储、即时显示、即时反馈、自动处理、自动传输功能。为现场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实时性、可用性提供了保证。其具有一体性、机动性、体积小、重量轻、高性能,并适于手持等特点。(8)雷达观测
在综合气象探测设备中,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其高时空分辨率、及时准确的遥感探测能力,成为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最有效的探测设备。特别是对短时临近的天气预警工作,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一定意义上起着关键性作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的建成,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增强气象服务的能力。(9)数据的处理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表达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处理。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之后,便成为信息。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来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数据处理是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环节。数据处理贯穿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三. 总结
水文实习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大学生到从业者一个非常好的过度阶段,更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否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好实习内容,培养好工作能力,显的尤为重要。两日里里,我严格按照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读,逐一学习,在思想行动上,努力做到“想实习,会实习,实好习”,把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己任,圆满的完成了本阶段实习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里所学专业知识和现场实际生产是分离的,它们各有侧点,一个偏向于理论,一个偏向于实际,但它们之间却又存在着联系。因此,实习中,我们在重温课本上知识同时,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际生产部件相对应,将课上公式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对应,这样不仅可以使理论知识记得更为牢固,还可以在本质上理解和使用各设备、器件的作用、原理,为今后工作中的技术革新,改进发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极大的提高了实习质量。
在实习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对实习岗位的热情,珍惜在岗上的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岗位上的相关知识,积极承担岗位上的责任义务,努力做到能够独立顶岗,能够独立完成岗位上的相关操作,对岗位技能知识做到“懂,会,做”。一份劳作,一份收获,我坚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而我将会仍然继续努力。
第四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水文野外实地调查、观测以及水文站的参观学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水文理论知识,加深对泉、地表河、地下河、地下河溢流窗口等的了解,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测算各种水文要素;进一步了解水文站对水文要素的观测及数据的收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水文学的热爱。
二、实习时间:
2013年12月26日至12月28日
三、实习路线
第一天:南宁—凭祥夏石板小生态园—塘巧村—龙州县城
第二天:龙州水文站—水口水文站—龙州县城 第三天:龙州县城—左江旁观赏台—左江斜塔—南宁
四、实习人员
指导老师:秦年秀、宋书巧、梁浩原
实习学生:2012级地科1、2班全体同学,共79人
五、实习内容
实习第一天,时间:2013年12月26日
天气:晴朗
1、夏石板小生态园(地理坐标:22°24′10″N,106°45′53″E)
早上8: 00时,我们从学校出发经历三个半小时终于在11:15时到达了夏石镇新鸣村板小生态园。一进入生态园我们就看到了一池清澈见底泉水,泉水的源头位于一个小凉亭底下,我们能看到许多小气泡持续不断地从泉眼冒出来,我们首先估算一下泉水的温度、流量以及三个出口断面的流水的流速和流量。用手接触水可以感觉到泉水比地表河的暖很多,总流量的计算需要知道三个出口断面的面积、流水的流速,我们用浮标法估算了流水的流速,浮标是一片树叶,选好合适的位置放下树叶,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其所流的距离,我们用这种方法估算出了各个出口的流速,接着我们再根据公式:流量=断面面积*流速,估算出了此处泉出口的流量大概为0、5立方米每秒。通过深水温度计我们得知这里泉水的温度是24摄氏度。
这个泉水是一个上升泉,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上升泉是如何形成的。此上升泉形成的原因与此处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联系。该泉所在的区域地层大多属于灰岩,灰岩又属于可溶岩,属于含水层,而砂岩、泥岩、页岩是不可溶岩,属于隔水层,所以这里的地层是含水层在上,隔水层在下面。上升泉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首先要有一定厚度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其次岩层构造垂直往下应该依次是隔水层、含水层、隔水层。这里的构造正好符合这种条件,又因此处在逆断层上,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使含水层倾向末端被阻水断面岩体封闭,所以这里的地下水以泉的形式从断面层涌出地表,形成承压斜地,并且泉沿着断层带发育形成泉群。
2、塘巧村地下河出口(地理坐标:22°22′51″N,106°45′23″E)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塘巧村地下河出口,这里形成的湖水分两个区域,两个区域被一条小道分开,两边的水质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差别,一边的湖水有点浑浊的,而另一边的湖水是清澈的,由此可知道地下河的出口处就在湖水清澈的这个区域中,这个区域的岩石是石灰岩,石灰岩易溶蚀,地下河的出口是由岩石裂隙发育形成的。
3、S199号溢流天窗(地理坐标:22°24′10″N,106°45′53″E)
观测完地下河出口,我们前往地下河溢流窗口,穿越了广阔的甘蔗地,我们远远地听到流水的声音,循声来到了S199号溢流天窗,S199号溢流窗口位于山脚下。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山体大部分由石灰岩构成,地下河水从天窗溢流出来,形成了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水质干净,几乎未受污染。
天窗是指地下河或溶洞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其主要是在沉积很厚的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域发育的。老师说这里的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差约5米左右,由此可见这里的水流受降水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因为这里岩溶地貌发育好,岩溶水肯定也分布广泛,但因石灰岩的原始孔隙很小,透水性能差,经溶蚀以后产生不同形状的溶隙,包括溶蚀漏斗、落水洞、溶洞,其渗透性能可就比原始的孔隙增大千万倍,加上岩溶发育程度在空间上的差距性,促使了岩溶水在地区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匀性,这往往就造成地下埋伏有暗河,而地表水难以滞留而出现干旱缺水现象,从而就出现了天窗周边的一大片甘蔗地。
实习第二天,时间:2013年12月26日 天气:晴朗
1、龙州水文站(地理坐标:22°20′26″N,106°51′47″E)
早上8:30时,我们随老师来到了龙州水文站参观。龙州水文站是广西最大的水文站,始建于清末光绪23年(公元1897年),期间站址曾两次迁移,1935年定于龙州中山公园内。龙州水文站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左江上游的主要控制水文站,站址上距离河源152Km,下距左江河口213Km。总面积12465平方公里,占左江流域面积的42%,其中,有85%流、自治区、龙州县及下游各级政府提供水文情报和水质信息。
站长带我们参观了水文站的老站房,老站房里陈列着许多水文站以前工作的很多仪器,站长一一为我们讲解,如:传感水位计是用于电子显示水位的,风灯是用于照明、浮标流速差距,谱写钢板用于水文资料整理编印刷,流速测流铅鱼用于流量测验定位等等。随后站长带我们去参观气象观测场,观测场里有装着湿度计的百叶箱,有用来测蒸发量的蒸发皿,还有测雨量的雨量计等等。
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后,我们跟随站长来到江岸边我们来到了人工观测水位的水尺的岸边,沿伸着向河里的阶梯看去,发现有十把水尺(水尺从水面一直往上分别标号为p10-p1),据站长说其实这里一共有12根水尺,当其中的两根常年被水淹在水里,所以我们只能看见其中的10根,每把水尺式两米长,且水尺底部都是直接的,水尺的刻度是红白相间的,当我们读数时,数据式从第一把水尺的0刻度开始读起,每一个红色或白色的格子是1厘米,每五格成一个E字,且每两根相邻的E字方向相反的。水尺是用于测量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的标尺装置。中国古代称为水则,明、清时称志桩,至20世纪始称水尺,它至今广泛使用。这里的水尺是以前经济部发达的时候测量洪水水位的,其危险性比较大,有浪费人力动力,所以现在改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浮子水位计,即在离水尺不远处的一个小房子里就是一个测量水位变化的自记仪器,通过仪器把将水位自动记起下来。而每天八点工作人员观测数据后将数据发报。
我们看到江上有一根钢丝上面挂着一根流速测流铅鱼。站长介绍说流速测流铅鱼式用来测流速流量的,铅鱼的作用主要是把流速仪沉到水底进行测速,其有320斤重,铅鱼越重水流对它的影响就越小,我们所测出了的流速就越难准。同时在使用时,要求测速仪分布的点在同一直线上,且在直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上要进行加密处理,这样测得的流速才有价值,进而所测的流量才肯准确。在枯水期,测量的频率式20到25天测一次:在洪水期,每涨落一次就要测一次,只有这样才能把洪水过程表现出来。铅鱼的升降是由岸边的缆道室控制,站长带我们进入缆道室,他为我们讲解缆道室内的设备及其用途和工作原理。最后我们参观的是水文站的工作室,他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龙州的河流分布降水情况。看过资料,我们看到龙州历史最大径流量是140.7亿立方米(1986),最高年水位128.66m(1923),最大年降水量2029.3mm(1914年)。除此,还了解到我们观测的水文数据时间比较短,要用十年的资料区预测百年、千年之后的情况,所以对任何一个数据都要做的十分精确、严谨才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水口水文站(地理坐标:22°28′02″N,106°34′48″E)
下午13:30,我们来到水口水文站,该水文站是由中央预算投资建设的,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为跨国界河流水文站,主要承担水位、流量、含沙量、降雨、蒸发、水温、岸温、水质等方面的测验。该站的水位台、缆道能够测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同时这里的水位、雨量全部采用自动采集和传输,为及时、准确地传递水文信息、分析洪水预警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站长还告诉我们,由于水口河的上游是越南,所以必须严格监测河水是否受污染。在汛期间则每天都要测一次,特别是发洪水的时候每4到8小时测一次。随后我们到中越交界处的界碑处,这里是平而河和水口河的交汇处,河水有点浑浊。离开界碑,我们继续往上游走,正巧遇到了中越商品展销会。
实习第三天,时间2013年12月27日
天气:晴朗 1、319国道旁的观景台(地理坐标:22°23′20″N,107°01′52″E)早上8点30分我们从龙州县城出发,在9点半到了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大片平坦的田地,同时也见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左江河流。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平原地貌。左江河在这里转了个弯,即后我们站的位置的对面是一处绝壁即断层崖,从而我们也可以推测出此处存在断层带。老师讲解说:河流弯曲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冲积平原上河流摆动影响;二是在山区受地形构造控制影响,比如发育于构造带上,存在断层。而这段左江河流弯曲则是由上述原因影响二影响而成的。
2、左江斜塔
中午12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左江斜塔。左江斜塔,又名归龙塔,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位于崇左县城东北二公里处,建在左江中的石头岛上----鳌头峰上,该塔是明朝知府李友梅于天启元年(1621年)建造,当时建三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29年)知府徐越加建两层,成为五层砖塔,塔底直径5米,塔身高18.28米,塔身呈八角面体。
老师说这座斜塔并非是在建成后因地层构造变动导致倾斜的,而是因地层构造变动导致倾斜的,建塔时倾斜位置无法保持平衡才把塔建斜的。斜塔位于左江河流的中心,而这段左江河流据说是左江第一弯,此处的河流呈S型,河床很宽,沉积也很多。
参观完左江斜塔,我们就返回学校,为期三天水文野外实习就结束了。
六、总结
三天的实习虽然短暂,但我有了许多收获,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让我对课本上的知识更了解,还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上升泉、地下河、溢流天窗、河流流域等水文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水文站采集水文资料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水文测验的测算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学与水资源
实习报告
姓名:XX
学号:XX
班级:环境科学
时间:2012年6月24日---26日
实习目的
1.通过流域模型认识流域的组成。
2.观看流域模型,模拟降雨,了解径流的形成过程。3.学习水文要素观测方法,认识水文观测的仪器。
实习地点
XX大学工学楼 云南省昆明市水文站
实习时间
2012年6月24日----26日
实习内容
1.水文
流域:河流出口断面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即集水区的边界线。流域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流域形状、流域高度、流域方向或干流方向。
径流: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沿流域的不同路径向河流、湖泊、沼泽和海洋汇集的水流。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径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水流来源可有降雨径流和融水径流;按流动方式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又分坡面流和河槽流。
径流的形成:从降雨到达地面至水流汇集,流经流域的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的形成过程。它由降水、流域蓄渗、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等环节组成。
降水是大气向流域供水的过程,它为径流形成提供主要水源。径流的形成中还伴随着植物截留、下渗、填洼等过程,降雨被植物的茎叶拦截的现象称截留。水分从地面渗入土壤的过程称下渗。水分停蓄在地面洼陷处称填洼。降水开始时,降落在河槽和不透水面的雨水直接形成径流,其余部分不立 3 即产生径流,而是被植物截留,渗入土壤和洼地积水,其中植物截留和洼地积水对径流的形成不起主导作用。当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降落在透水面上的雨水将全部渗入土壤;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雨水超出下渗能力的部分便形成地面径流,通常称为有效雨量。当下渗水流到达地下水面后,就形成地下径流。
径流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当降雨满足了植物截留、洼地积水和土壤储存后,继续降雨的强度超过土壤下渗的强度,雨水降落到地面后,开始沿地表坡面流动,称为坡面漫流,是产流的开始,雨量继续增大,这种超渗雨沿坡面流入河槽,称为坡面径流。这种地面漫流的过程,即为产流阶段;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附近河网,最后全部流经流域出口断面,叫做河网汇流,这个过程即为汇流阶段。
流域内水库和淤地坝的作用
河川径流在季节上和空间分布上变化很大,而用水要求却不能与自然水的分布相适应,为了解决径流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问题,水库兴利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径流调节、蓄洪补枯、使自然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能满足用水的需要。同时水库还起到防洪的作用。
淤地坝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修建用以拦泥淤地的坝工建筑物,淤地坝对防治水土流失、滞洪、拦泥、淤 地、减少泥沙进入主要河流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森林对径流的影响
森林对降雨的截留,大大减轻了雨滴对土壤表面的重力冲击,可以防治土壤流失,森林把地面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减慢了径流速度,因此在雨季可以大量存储水分,减缓洪水流量,旱季又可以补充河水流量,减轻干旱。
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因素、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径流的形成过程中,由于降水、蒸发以及土壤含水量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不均匀,使产流和汇流在流域中的形成也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同步性。2.水文要素的观测
水位观测
在水文站参观了横式水位计和水尺,是用来测量水位高低的仪器。水尺的水位等于水尺零点高程加水尺读数。
流速测定
流速可以反映流量,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流速仪测流是用普通测量方法测定过水断面。用流速仪测定流速,通过计算部分流量求得断面流量。流速仪是测定水流中任意点的流速仪器,主要采用旋桨式流速仪。每部流速仪都有经验检定的流速公式。
降雨观测
降雨观测主要有几种雨量计,虹吸雨量计、普通雨量计、电子雨量计。
虹吸雨量计是利用液体虹吸原理连续记录降雨量的自记仪器。感应件由接水器、浮子室、浮子、虹吸管等组成的一种雨量计。虹吸一次,雨量为10毫米。如果降水现象继续,则又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可以看出一次降水过程的强度变化、起止时间,并算出降水量。
普通雨量计,用量杯测量普通雨量计中收集的雨水,用来校准虹吸雨量计。
电子雨量计能感应到1毫米的雨量,通过电信号自动传输雨量数据。3.水资源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并且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不合理的开采等是造成水 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国缺水量近400亿㎥,约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污染问题严重,目前我国全年排污量超过435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中,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水资源过度开发,在中国,约有一半的水资源已被开发利用,在华北、西北城市所用的水资源中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最终导致的含水层中储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都存在着用水浪费的现象,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现象严重,中国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仍然严重,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对我国水资源的看法
中国水资源总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水资源的短缺主要是工业用水量过大,过量采水,使地下水平衡被打破,污水的排放使得天然水的难以利用甚至不能利用。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平衡、水的浪费和污染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做到节水,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 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其次是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在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可以进行多渠道开源取水,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等,城市的废水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同时政府决策和公众的参与在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小结
本次水文学与水资源的实习,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我国水文观测的方法、技术的了解和水资源现状的认识。
水文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水文资源的收集为水利工程的设计、立项、审批、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水文依据;为地方防汛减灾提供及时服务,为防汛抗旱减灾提供水文技术支撑;为地方水资源的管理提供全面服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城市污水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了解水文及水资源状况,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起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