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下语文第五单元
安阳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划线。
大夫(dàdài)丞相(xiàngxiāng)上卿(qīngjī)...
调度(tiáodiào)出塞(sāisài)擂鼓(lãilâi)...
二、先在错字下划一条横线,然后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里直气壮()完璧归赵()情不自尽()
川流不息()擂鼓纳喊()负荆情罪()
三、给带点词语替换意思相近的词语。
1.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2.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3.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将”指的是_____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和”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西游记》中有我们喜爱的四个主人公,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船借箭》讲的是___________找___________帮忙造箭,其实他早就算准了三天之内必有___________(天气),于是佯攻曹寨,向___________借了___________支箭。
4.补充歇后语:
(1)孙猴子的脸——()(2)猪八戒照镜子——()
(3)梁山泊的军师——()(4)孔明借东风———()
5.在横线上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填空: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______________,叫和氏璧。秦王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要______________。正在赵王______________的时候,有人推荐了______________的蔺相如。蔺相如答应带和氏璧前往秦国,如秦国不愿意交十五个城,就一定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浒传》读后感
朱云霞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过程,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水浒传》写很多英雄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有共同之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嫉恶如仇,好抱打不平,造成和官府的矛盾,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吴用”。“智多星吴用”几次献计献策: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一段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的腐败。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之作。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恶如仇()建战功()抱不平献()献()
3.写出下列人物被逼上梁山的原因。
阮氏三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珍、解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吴用都献了哪些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五下第五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一、复习课文。
1、《将相和》一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2、《草船借箭》一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3、《景阳冈》一课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4、《猴王出世》一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性格。
二、积累词语。
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
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疑惑私自
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虚实哨棒
客官如何但凡榜文吓唬诡计印信
耻笑咆哮酥软灵通崩裂避暑顽劣
楷书造化军令状自有妙用顺风顺水
神机妙算踉踉跄跄喜不自胜理直气壮
天造地设力倦神疲缩头缩颈负荆请罪
无价之宝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三、区别形近字。
赵(赵国)璧(璧玉)召(召开)诺(许诺)
赶(赶忙)壁(壁画)昭(赵然)若(假若)
怯(胆怯)琴(古琴)拒(拒绝)诸(诸多)
法(法律)瑟(瑟瑟)扼(扼杀)绪(头绪)
荆(荆棘)妒(妒忌)忌(禁忌)曹(曹操)
刑(刑法)护(保护)己(自己)糟(糟糕)
督(监督)甘(甘泉)鲁(粗鲁)延(延长)
盲(盲目)甜(甜美)曾(曾经)廷(朝廷)
幔(窗幔)私(私自)寨(山寨)呐(呐喊)
慢(缓慢)和(和平)寨(边寨)纳(接纳)
四、近义词。
商议——商讨理屈——理亏称赞——赞美 拒绝——谢绝允诺——承诺隆重——盛大 胆怯——害怕抵御——抵抗才干——才能 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 吩咐——叮嘱疑惑——迷惑吓唬——恐吓 诡计——阴谋耻笑——迷惑吓唬——恐吓 开辟——开拓炎热——酷热宽阔——宽敞
五、反义词。
胆怯——勇敢抵御——侵袭拒绝——接受 削弱——增强妒忌——佩服推却——接受 紧急——松缓惩罚——奖励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恶意——善意敞开——关闭 光滑——粗糙炎热——严寒宽阔——狭小
六、填空。
1、填入适合的动词。
(解决)难题(举行)典礼(约定)日期(作好)准备(商议)军事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隆重)的典礼(破烂)的山神庙(光滑)的大青石(打折)的哨棒(热情)地迎接(慢慢)地落下(渐渐)地坠下(紧紧)地揪住
七、拓展。
1、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初出茅庐刮目相看茅塞顿开乐不思蜀
2、出自《水浒传》的成语
逼上梁山进退两难官逼民反民脂民膏替天行道不打自招
第三篇:苏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17、《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读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我在想,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呢?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教案,又精心制作了第二课时的课件,配上了美妙的音乐。课上下来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一、善于捕捉细节,用心体会字词知冷暖。
1、细节悟真爱。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与功能,知道了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2、字词促理解。语文教学有时也需要咬文嚼字。在字词的感悟中,有助于学生读懂文字的内涵,体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在对“奔”字的教学中,我从语音入手,让学生获得语义的理解,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这个字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感觉不足的是在对“掏”“钻”等动作的领会上还没有到位,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
也许,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这样的教学,或许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二、设计开场白,体现语文味。
1、从“爱”入手,感悟文字的冷暖。师:(教师板书“爱”)一起读——爱。
师:爱,是一个温暖的字,如三月的春风,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爱。
师:爱,是一个博大的字,如高山流水,江河飞瀑。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爱。
师:爱,是一个深情的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蕴涵着心与心彼此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爱。师: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感悟都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继续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爱”的文章,题目就是——爱如茉莉。
2、抓重点词语,进行说话训练。出示词语: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袅袅清香
弥漫
诗意
师: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些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师: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
(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
师: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还能说吗?
(生用上了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生用上了四个词语,师表扬)师:能说两句话吗?
(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师: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
生:洁白纯净的茉莉,平淡无奇,但散发出缕缕幽香…… 师:说的好,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很多词语,我们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思: 一是让学生会读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体现着浓浓的语文味。尝试了知道,学生现场反应和自己的预想是相同的。一是因为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更主要是我平时经常给学生这样的训练,所以他们才能很好理解这次的意图。难怪有人说,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程度。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更深层次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三、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朗读、写批注、读中感悟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不过,让我吸取的教训是,象类似比较抒情的课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学法指导,不要让过多的学法指导冲淡了花香。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的时,我既有围绕文章的词句来进行读词,用词语说话,关键词语的理解等。又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东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同时引入“于细微处见真情”等词句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境界。这样的教学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是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课。一个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让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共同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我在上课时就给学生留下空间,既是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同样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在修改和揣摩中升华。
从知道要上评优课开始,我就酝酿着,准备着,想着该怎样设计出新颖的流程,怎样把握教材学习的重点,怎样写出富有诗意的引导语言。我在不断地研究教材,不断地搜索别人先进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尤其是结合我们身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觉得“感受语言”不必和“关注细节”割裂开来。最后教学设计中定下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关注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茉莉般的爱。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关注细节”就是在“感受语言”。
阅读原文,解读教学参考书,欣赏教学配套课件,动笔撰写教案等的一系列工作;到上第一课时时,我再读教案,感觉一直关注的是自己的思路,没有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考虑,说白了,就是预设不够充分。
接下来的时间,一边在心中模拟着学生可能会说的话,一边播放着自己设计的课件。渐渐的,对每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情况逐渐心中有数起来;对两处景物描写的内容,在《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中尽情朗读的过程中,我被课文优美的语言所感动。我豁然开朗,像这样抒情性的景物描写,不必让学生拘泥在一个字或一个词中,就让学生像我一样,在音乐的渲染下尽情地读。语言的分量,真爱的魅力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学生的心里。语言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多了会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实践证明这些修改是有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围之中,时时被真爱打动着。“教学相长”,说的不错,学生的发言有许多闪光之处,激发出我的激情和灵感。比如对于“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一句的理解,有个女生说:“爸爸非常紧张妈妈,连听我的解释也来不及了,说明爸爸爱妈妈!”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句子比较法,引导学生发散开去,很好地理解了这句话。
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特别重要,要学生体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能够感悟到,然后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也感悟到。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关照了文本中的词句,对于文章整体的情感脉络把握就显得稍弱;还可以在课末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觉得爱如什么?”等等,都有利于学生巩固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学生读书的感情还要加强指导,我想,在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如果我能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读一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等。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导过程中,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月光无声,母爱无言——
18、《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本文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讲故事、说童谣、说谜语的事,赞扬了伟大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章以“启蒙”为情感线索,条理清晰、读来耐人寻味。
“月光”又是教学的逻辑起点:“我”的童年是明月星光陪伴着我,我的母亲是在月光下——这个特定环境中给予我最初的启蒙,如水的月色,璀璨的星辰、神秘的夜空,给“我”美好的陶醉,无穷的幻想。诗人的诗情、诗人的成就与儿时母亲月光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母亲”当然是教学的中心。是谁给我细心的呵护,是母亲,是谁给我最初的启蒙,也是母亲。文中作者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其实我想,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通过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但从吟唱的歌谣童谣、讲的故事、说的谜语中却让我们读懂母亲给我的最初启蒙;同时感受月夜的宁静与清幽,感受母亲的圣洁与美丽,感受母亲给予我的朴素、纯洁的爱,让课堂充满浓情。
“言美情浓”、富含“诗情、诗意”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本课的设计的理念是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感人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师诗化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张扬情感、喷涌真情。从而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把语文学习转化为情感的诗意之旅。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使知识生成智慧,让智慧与情感共鸣。
如何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如何引领学生从书本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如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开发的生命体验,如何让师生在课堂互动中,灵感自由创造。是我这堂课所要努力思考并为之实践的。下面就谈谈这堂课的收获与遗憾:
一、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充满生机。
课的一开始,我出示了一组词组,让学生读读词组,想象画面,意在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课文相吻合的意境。师:读了这些词组,有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一位母亲搂着孩子,唱着甜甜的歌谣。生:我仿佛看到了柔和的月色洒满了的篱笆小院,一位母亲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接着孩子,唱起动听的歌谣,小院飘满了芳香的音韵。
师: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生:好幸福啊!生:很温馨的感觉!生:很恬静的!生:有一种宁静的美!
接着精读课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板块:
(一)品读歌谣的魅力。听歌谣,读歌谣,感受母亲唱歌时音韵之美,再从作者的感受出发,抓住“芳香”体会歌谣的音韵美,感受歌谣给予我们的启蒙是爱民间艺术。
(二)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母爱之美。联系母亲劳累了一天还不忘搂着我,给我唱歌谣,还唱得如此动听,如此悦耳,体会浓浓的母爱。
(三)悟情感,表达怀念之情。通过补充原作《月光母亲》的片断,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对“母亲把对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的理解水到渠成。遵循了一般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与认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地去认识与掌握。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营造诗意的氛围,让课堂孕育诗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就必须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月光启蒙》中,我和学生找到文中的歌谣,初步品读后。为了加深印象,我问:“母亲是怎么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
学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出示句子)
师:“三月的和风”给你什么感觉? 生:柔柔的。生:轻柔的。生:温暖的。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过我的肌肤。师:小溪的流水给人什么感觉? 生:叮叮咚咚,非常好听。生:清脆悦耳。
师: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柔柔的,来读这段话。生读不到位。
师:你的朗读是不是深情地,甜甜的? 生再读。
师:你想不想做一做童年夏夜里的那个孩子,听一听母亲的吟唱呢?闭上眼睛——多媒体传出无伴奏歌谣录音。师: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
师:母亲的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样悦耳,可怎么会是“芳香”呢?
生:母亲的声音悦耳得仿佛让我闻到了香味。生:这样写出了母亲声音的美妙。
生:我的身心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声音中了,不光听到了,感觉到了,还闻到香味了一般》
师:是呀,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受,让我们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这段话。
孩子们悠扬的读书声和着缓缓的音乐,教室里立即飘满了孩子们那芳香的音韵。
三、个性化阅读,让课堂绽放活力。这节课我是以学生练笔作为结束的。在体会了作者为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后,一段深情地渲染:
师:故乡的明月不会忘记,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我更不会忘记。在岁月的流里,有些东西会消失,比如母亲的容颜,但有些东西,会在岁月里沉淀,比如母亲的歌声——教室里再度响起母亲的歌谣。
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华,我让学生拿出笔,写一写:母亲,我想对你说——静默几分钟后,孩子们埋下头去,有的紧锁眉头,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拭着眼角……
在悠悠的音乐声中,一个孩子站了起来放声朗读,接下去又是一个,又一个……
母亲啊,您曾经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
母亲啊,你曾经为我唱的那些歌谣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母亲啊,在月光下,你忘记了劳累,为我唱歌谣、讲故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母亲啊,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为我开启诗歌的大门;
母亲啊,是您让我懂得了爱的意义,我真想让您再为我唱一唱儿时的歌谣。母亲啊,……
这不就是一首诗嘛!一首动人的诗!
四、有效的课外补充,让课堂延续生命。为了激发学生拥有像作者对母亲那样的爱,老师在课堂上补充了《月光母亲》的部分原文。当多媒体课件出示满头白发,额上刻着深深皱纹而又失去记忆的母亲形象,课文中慈爱聪颖的母亲与此时痴呆傻笑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画外音出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赶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时,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师生饱含深情的对比朗读则把学生的情感波澜再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旋律中学生会由此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普天下所有给予他们生命与教育的母亲,想到所有关爱他们的人。这样的拓展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文本深藏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与展示。这样不仅让课堂充满活力,更延续着生命。
上完课,总觉得有一些遗憾。还有课文后面的一个问题没有讨论。探讨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课题,在备课时也考虑这个问题,后来因课堂容量太大,说话的训练较多,在课的结束我想安排一个“母亲,我想对你说……”这个写的训练点。所以上课就删了。第三课时,我还要想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探讨。要准确地把握这个问题,更多的是找到“月光”与“母亲”的联系,我觉得可以追溯到孙友田原文的那个题目《月光母亲》,这个理解也可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我想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没曾想第三课时,学生们又
给我带来意外的精彩:
师:原来是母亲启蒙了解我,但是课文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课题?你觉得“母亲”与“月光”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范天达:母亲温柔似月光,母亲美丽圣洁似月光。
宣泽源:.在清苦的日子里,母亲为我吟唱的那些民歌民谣,就像无声的月光一样,为我点亮了一盏心灯,使我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让我对生活始终抱有热情和美好的向往。李群:母亲对我的启蒙就像黑夜里为我点燃的一盏心灯,为我照亮了文学的道路。
范涛:“我”的童年是明月星光陪伴着我,我的母亲是在月光下给予我最初的启蒙,如水的月色,璀璨的星辰、神秘的夜空,给“我”美好的陶醉,无穷的幻想。诗人的诗情、诗人的成就与儿时母亲月光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丁文诣:母爱就像月光一样无声无息。
看来水到渠成的点化,洞开学生的心门,引领学生到达了情感彼岸,润泽了学生的情感,使得课堂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一得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中,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对爱因斯坦的称呼不尽相同,小女孩用“你”,她母亲则用“您”。在刚开始的初读课文中,有同学将小女孩说话中的“你”错读成“您”,因为是初读课文,我没有深究,到教学最后质疑问难时,出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
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通、不懂的地方。
生(读后说):老师,我发现,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生:就是啊,爱因斯坦比小女孩年龄大多了,该用“您”!
“对是该这样。”学生们坐在座位上议论起来,后来快结成“统一联盟”了。
师:其实老师也同意大家的看法,要不我们给编辑写封信,提提建议?
生(异口同声):好。
师:那现在就写。这可是给编辑写信,一定得好好想想,作者用“你”到底是否有道理,你说的理由,要能打动编辑的心。
一会儿功夫,就有一学生轻轻走到我身边,悄悄对我说:“老师,这建议书我觉得不该写。”
师:怎么啦?
该生:作者用“你”有道理啊,小女孩是爱因斯坦的生活指导老师,老师对学生说话,是不该用“您”的。
虽是小声,大多数同学都听到了,停下了笔。
师:同学们,怎么样,再好好商讨商讨?把小姑娘说的话先划出来,再仔细读读、想想,有了想法小组先交流。
生(读书交流后):用“你”也可以,因为刚开始,小女孩并不认为“连衣服也不会穿的人”是“最伟大的人”,所以用“你”。
生:是的,大家听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小女孩刚开始可能还看不上爱因斯坦呢!要是我小妹妹她也一定会这样说。
生: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当然不知道他的伟大。可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我觉得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忘年交”这个词讲课中说过),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
生: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发明(师:用“创立”较准确)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字里行间找到了依据,我很同意你们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读书,我们就可以进一步领悟到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的平易和童心,感受到小姑娘的天真和直率。同学们,这信咱还写不写?
生(齐说):不写了。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答案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值得关注的。
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意向,捕捉“闪光点”,启发“领悟点”,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议论纷纷,细心读书,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材,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讨论和表达结合起来,为自己的表达而说,为自己的需要而写,从而打开了学生与作者交流的另一扇窗子,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拉近了与课文、与作者的距离,触摸到了作者的脉搏,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主动、有效的思维之中。
通过这一教学,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努力树立自己的服务意识,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的内驱力才能真正被激活,才可能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20、《谈礼貌》教学一得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使学生既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呢?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感悟作者用词造句准确、传神,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一句。学生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没关系”等词语,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主动地道谦,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有的学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对小男孩冒失的谅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时懊悔的内心。有的学生认识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应该用好礼貌用语,同学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一、设疑 激趣
1.设疑导入。上课了,教师跨进教室直接宣布上课,有意省略“师生问好”这一课堂程序,引发学生的疑问。教师却“平淡”地表示:同学们,我们以往每天上课前都要“师生问好”,如此周而复始,太繁琐了,从今以后就省略了吧。
2.激发讨论。针对上述问题引发师生之间不同意见,教师顺势撩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师(反方),礼貌乃生活琐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学生(正方),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我们以“礼仪之邦”为荣。
3.揭示课题。教师顺势引导:简单的思辩,揭示深刻的主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期待文明的复兴,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
评析 《谈礼貌》一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俗易懂,其道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内涵,找出课文学习的生长点,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已知”(即中国是“礼仪之邦”)产生碰撞。这样,以学生的疑问为重要切入口,大胆向外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探究向纵深发展。此时的境界可以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选择 合作
1.研读课文,思考:你了解中国礼仪文化吗?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了解它?
2.请你选择你的合作伙伴进行研究,以下同学们讨论出的选题供大家参考:(1)中国礼仪的起源;(2)中国礼仪的分类(相见礼、婚礼、丧礼、祭礼等);(3)中国礼仪的演变;(4)中国古代至“礼”名言;(5)中国古代礼仪故事......
3.制定研究计划。
评析 中国的礼仪文化范围广泛,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研究小组,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调整研究的角度,将相关问题或分类或合并,按一定的顺序确定几个研究课题。接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教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使“心动”付之于行动。如安排研究时间表,分析、利用、创造研究的条件,预测研究成果等。此时学生参与实践欲望强烈得如:“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三、探究 体验
1.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教师关注某些“弱势群体”,可以是其中某小组一员。)
2.交流研究进展,共享研究资料,吐纳研究经验,排解研究困惑.
资料交流包括?押
历史的:从中国礼仪的起源到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民俗的:礼仪的演变,跪礼、揖礼、拜礼和官礼、宾主礼、卑幼见尊长礼等;
教育的(蒙学):“亲师友,学礼仪,香九龄,能温席”(三字经);
文学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戏剧表演的:文中的三个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试着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也可以课外搜集的)
音乐的:《礼貌歌》等等。
评析 在探究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个个挫折,生成一个个新的问题,从而产生一个个新的需要。教师此时处在辅导地位,而贯穿综合性学习活动始终的是问题解决过程,是教师促使学生持续付出努力的激励和刺激,这样让学生不断感到自我能力的实现,并不断迸发自主、创造的火花,这也是综合性学习最有魅力之处。可以肯定,在这种情境下,许多学生此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四、共享 交流
1.交流研究成果。
a.举办主题演讲b.进行礼仪知识竞赛c.表演自编的课本剧d.汇编“中国礼仪小知识手册”e.展示自编的手抄报……
2.畅谈研究体会。
3.设计新的“师生问好”方案。
评析 在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也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不作绝对评价,提供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丰富的个性的体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上,了解他们感悟了什么,程度怎样;体会到了什么,程度怎样。也可以让学生写研究日记,敞开心扉,真实地记载研究的甜酸苦辣,从反思中,从共享中,从交流中,使学生品德与人格进一步完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会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真切地体会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四篇:五下第五单元缩写指导
五下第五单元缩写指导
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
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 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
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 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 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 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
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 发现告诉我们吗 ?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
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 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 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 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 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 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 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 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
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 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
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
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 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
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 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 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 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 行品析;
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
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 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作文:
《小抄写员》缩写教学设计
习作内容
读了《
小抄写员》你一定很感动,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地介绍给别人,可以缩写。
缩写的要求主要有两条:
第一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重要的内容可以多说几句,次要的
内容要一笔带过。第二语言要简练。这次缩写不要超过三百字。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抓住 “
感动 ”,让学生融情读文,抓住重点缩写,进行对文本的概括训练,既巩 固运用文本的语言,又不囿于文本语言,超越文本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简练性及概括 通顺连贯的能力,让学生明白能重点突出、语言简练地写清一件事,也是小学生很重要的一 项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缩写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通过缩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运用的能
力。并从中教给学生基本的缩写技巧。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明确内容
1、教师谈话引入:进入 21 世纪后,人的信息接受量大大增加,时间节奏加快,能重 点突出、语言简练地向别人介绍情况,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2、明确写作内容:缩写《小抄写员》,要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字数不 超过三百字。
二、复习课文,确定重点
1、复习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的梗概。回忆文中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2、确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小抄写员》的重点部分,并回忆重点部分的内容及父子
俩的表现。
三、明确要求,教给方法
1、提出缩写要求: a、要忠于原文,内容完整。即缩写不能改变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和结构。b、要重点突出,语言简练。重要 的内容可多写几句,次要的内容一笔带过。c、要前后连贯,语言通顺。缩写后的文章,句 与句之间要注意连贯通顺。
2、教给缩写方法:教师通过适当示范,让学生明白缩写中的并、删、改、换、留等方 法。
四、运用方法,自主尝试
1、合作讨论,缩写事情起因。
a、出示1~4节内容,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运用哪种方法进行缩写,缩写
结果怎样。
b、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明确事物起因并不是重点,只要写明白即可,可采用合并每
小节意思的方法来进行。
2、自主尝试,缩写事情经过。
a、对照上面表格,让学生自主尝试,动手缩写事情的经过。
b、相互交流补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提高。
重点解决:
a、从 “
叙利奥知道父亲的脾气 ” 到 “
就这样做下去吧”,这是叙利奥第一次代写,没有
被父亲觉察。父亲因签条抄得多,很高兴。叙利奥心里也很快活,决定继续做下去。(运用
合并小节意思方法)
b、父亲四次责怪,叙利奥总是忍着的情形。
要让学生写清父亲为什么责怪叙利奥,而 叙利奥又是怎么做的。
(一是运用改的方法把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缩成概括叙述式;二是运 用删的方法把细节部分删去,如叙利奥的疲倦样子、父母的一些言行等; 三是运用留的方法,留下一些描写的重点词句,像表格中一些词语。)
3、大胆放手,让学生缩写事情结果
五、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一、对照缩写要求
1.缩写要忠实原文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原貌。
要做到“五不受”
。一是原文的体裁不变。二是原文的中心思想,基本内容不变,三是原文 的情节和主要人物不变。四是原文的层次结构不变,五是原文中有代表意义的话,描述主要
人物言谈举止的话,概括主
要事件的话不变。
2.重点突出。对原文的重点部分多写一些,其他部分要略写,能合并的要合并。如叙利
奥的心理活动要
适当详写。
3.缩写要严格按缩写文题的要求去做。字数限制在三百字以内。
缩写常用的方法有“删、留、缩、合、改”五种。
“删”
: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留”
: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词句留下。
“缩”
: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
“合”
:即把原文中有关的语段进行合并。
“改”
: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二、反复修改
对照是否内容完整、是否重点突出、是否语言简练、是否前后连贯通顺等要求,进行以 下三轮修改:
1、自主修改:认真对照原文,读一读自己缩写的文章,按习作内容要求修改。
2、小组修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文章,同学之间相互品一品、评一 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所欣赏的,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修改。
3、集体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抽典型文章,进行集体修改点评。师生合作,提
出修改意见,然后每位学生再进行修改。
三、范文赏析
缩写《小抄写员》
叙利奥是个读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子,他有一个温暖的家,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除了白天去工作外,每天晚上都不辞劳苦地给别人抄写文
件,叙利奥想帮父亲写,可父亲丝毫不愿耽误他的学习时间。
于是,在每晚父亲入睡后,叙利奥都瞒着父亲,偷偷起床帮父亲抄写签条。天天如此,致使叙利奥白天学习时总想睡觉,不能用心,时间久了。父亲以为叙利奥不再认真学习了,渐渐开始责骂他,甚至不管他了。叙利奥非常难过,他经几次思想斗争后,他仍然决定干下 去。
就这样干了四个月,直到一天夜里,叙利奥的所作所为最终被父亲发现了,父亲非常懊
悔,对孩子的误解终于消除了。叙利奥睡了四个月以来的第一个好觉。
评析:
在缩写时,作者能忠于原文的体裁。按照原文记叙的顺序,保留主要内容,略去次要。
把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叙述得十分明白。
缩写后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段落衔接自 然。
作文缩写的方法:
1.保持原意。(主题思想不变)
2.字数要符合要求。
3.不要打破原文内容顺序。
4.不要修改段落。
5.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
6.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7.明确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第四单元
缩写小说
一、训练目标:
1、学会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2、缩写时应忠于原文,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不改变原文的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3、思路清晰,畅通连贯,结构完整。
二、写作指导:
(一)导入: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用形式。所谓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在不改变基本内容、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不改变顺序的情况下写成较短的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具体的缩写方法有以下三种。
(二)指导:
1、摘录法
抓住原文的中心和要点,以摘录原文重要语句为主,适当增加衔接语言,连缀成文。缩写记叙文可摘录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语句缩写议论文可摘录原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保留主要论据,次要的事例、引文等,有的可以略去,有的可以从中作些摘录。缩写说明文,可把最能说明事物主要特征的部分较多地摘录下来,而文中的枝节问题、与事物本质特征关系不大的部分可少量摘录或不录。
2、删除法
原文叙述或说明具体而细致,缩写时将这些删除,剪掉枝叶,留下主干。缩写句子,保留强调的分句。段落缩写可以抓住段中主句,其余的字句适当保留。如记叙文,可删除次要人物、将要情节、非关键性的细节,以及一些描写和渲染性的语言等。说明文可删除部分重复的例证、描写、议论性的文字,删除那些不直接影响说明对象的修饰性语言、叙述和次要细节,保留事物特征和本质的部分。议论文可删除重复的分析、次要的例子以及非论证的部分。
第五篇:五下第五单元作文 2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五:缩写
[习作要求讲解]
习作要求: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
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请仿照下面的例子,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400字。
[例文]
景阳冈(缩写)
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了十八碗酒,不信店家说的景阳冈有老虎,在傍晚时候独自过冈。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老虎来。武松翻身起来。老虎往上一扑,从半空中蹿下来。武松一闪,闪到老虎背后。老虎把腰跨一掀,武松闪在一边。老虎大吼一声,把尾巴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在一边。这一扑、一掀、一剪,老虎的劲儿已经泄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哨棒,向老虎劈去,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树上,哨棒断成两截。
老虎又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丢掉哨棒,两只手就势揪住老虎的顶花皮,把它按在地上,用脚往老虎的脸上、眼睛上乱踢。老虎不住地扒身子下面的泥土,扒出了一个土坑。武松就势把老虎按下坑去,用左手揪住老虎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抡起拳头,使尽平生气力猛打,打得老虎七窍出血,不能动弹。
武松放了手,找回哨棒,又打了一气,直到把老虎打死。
要求讲解:本次习作是小学阶段一次重要的习作形式,即缩写。
习作的要求是:请仿照课文中的例子,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400字。注意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意思比较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本次习作的目的是:缩写是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要领的很好的练习形式。所以,本次习作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重点、要领的能力。
[习作写法指导]
缩写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作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理解得越深,把握得越准确,缩写的文章就越符合要求。
因此,在缩写之前,就必须要把文章多读几遍,真正的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
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习作思路展示]
缩写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来确定写作思路:
1、自然段段意相联法
有些长文章,层意完整、清晰,且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较为重要,体现了文章发展的主要脉络,我们可以在准确理解、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础上,将段意联结起来,就可以是一篇很好的缩写文了。
2、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我们在认真阅读原文,真正读懂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的重点段落抓住文章的要点。我们将这些要点进行有机的联结,连缀成文,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缩写文了。
范文: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 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 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
诸葛亮和周瑜约定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叫鲁肃去探听诸葛亮要怎样在三天之类造好十万支箭。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向他借了船、六百名军士、青布幔子和一千多个草把子,还叫鲁肃替他保密。
鲁肃按照诸葛亮说的全部都准备好了,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的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和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大雾漫天,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了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命令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有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叫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依旧擂鼓呐喊。
天快亮了,船上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足有十万余支,接着二十多条船驶回了南岸。诸葛亮如期完成了任务,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有才干。有一天,周瑜为了难为诸葛亮就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而诸葛亮却说只用三天就能做好,还下了军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20条船,每条船上有30名军士,和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到了第3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曹操下了命,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诸葛亮又下令,仍旧雷鼓呐喊。天渐渐亮了,可雾还没散。在这个时候,船的两头插满了箭。诸葛亮让人大声呐喊,谢谢丞相的箭,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可船已经驶出20多里了。船靠岸的时候,周瑜发现,他派拉的500名军士正好来搬箭。诸葛亮告诉了周瑜借床的经过,不惊赞叹一声:我真不如诸葛亮啊!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老班长和我们留在队伍后面,三个病号走不快,饥饿又威胁着我们。一天,老班长发现一条小鱼,打那以后,我们每天都会有鱼吃,但老班长自己,却从来没吃过。老班长吃的是剩下的鱼骨和草根,我发现了,失声喊起来,老班长告诉我,一个党员就要服从党的分配,小梁,你的任务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我是帮助你们出草地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望着老班长严峻的脸,我哭了。次日,端上来的鱼汤特少,我拿着碗,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老班长严厉的告诉我,不要太脆弱!渐渐靠近草地边了,老班长却不见了,他晕倒在水塘边,当我给他送鱼汤时,老班长以奄奄一息,他断断续续的要我们别浪费东西,喝了走出草地。我正要答话,老班长的手以垂了下去,我抽噎着,拿着鱼钩,我要把这个鱼钩送到烈士馆,这个闪着金色光芒的鱼钩!
拓展:
《金色的鱼钩》续写
老班长牺牲了,我们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用过的珍贵的鱼钩收藏起来,想起了老班长对我们说的话。对!我们要坚强地活下去。抬起头,夜幕已悄悄降临,是的,还有很多路要我们走,我们要挺起胸膛,坚持走出草地。
休息了一夜,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我把其他两个病号叫醒,晨风吹来,渐渐摩平了我们心中的伤痛。我们几个在附近拔了点野菜,煮着吃了。
离草地边沿约摸还有20多里路,要走出这20多里路不容易啊,我们几个都饿得面黄肌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倒下。
我们开始出发了,争取在这一天内走出草地。我们三个互相搀扶、互相勉励,我要拿命去拼,绝不辜负老班长对我们的期望。当我们走不动的时候,眼前浮现出老班长的身影;当我们被饥饿压得迈不了步的时候,耳边回荡着老班长对我们说过的话。草地里十分泥泞,而且稍不留心就有坠入沼泽的危险。我们尽管走得小心翼翼,还是一步三滑,我们几个被摔得鼻青脸肿的,可是我们把摔出的血一擦,“一定要走出草地,拼到底!”这是从我们心里迸出来的话,正是这句话使我们浑身充满了力量,让我们能一步步走下来。
走着走着,我们渐渐支持不住了。终于,我们相继摔倒在草地上了。“不行,爬也要爬出草地去。”我说。于是我们开始了艰难的爬行!1米、2米、3米。就这样匍匐前进,爬啊,爬啊,我们的手被荆棘扎得血肉模糊,钻心地痛,我们的脸上也伤痕累累,身上的衣服被划成一条一条的了。这些都不能使我们停下,我们爬呀,爬呀。也不知道爬了多久终于看到草地边了,也看到了前面的大家,我们几个高兴得哭了起来。“不要这样。”我安慰大家,自己却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流泪。
走出了草地,多么不容易啊!我们三个偎依在一起,望着远方那还剩下半边脸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