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下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词语
赵zhào国
和氏璧bì
甘gān心
召zhào集
鲁lǔ莽 廉颇pō
开辟pì
允yǔn诺 nuî 迟延yán
胆怯qiâ 镌juān刻 渑miǎn池
布幔màn
鼓瑟sâ
自私sī
拒jù绝 水寨zhài
诸zhū葛亮
擂lēi鼓 荆jīng条 呐nà喊 妒dù忌jì 支援yuán 曹cāo操
丞chãng相 都dū督dū 击缶fǒu 上卿qīng 蹿cuān下来 泄xie气
簌sù地 未遂suì 獐zhāng鹿为友 猕mí猴 瞑míng目 石窍qiào
石碣jiã 抓耳挠náo腮 迸bìng裂 弓弩nú手 酥sū软 吓唬hǔ
诡guǐ计 踉踉liàng跄跄qiàng 蔺lìn相如 周瑜yú翎líng毛 筛shāi酒
二、词语
召集 商议 允诺 隆重 约定 胆怯 推辞 拒绝 能耐 诸位 妒忌 都督 推却 迟延 探听 幔子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和氏璧 军令状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办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限期 吓唬 诡计 霹雳 酥软 灵通 迸裂 避暑
楷书 造化 家当 顽劣 弓弩手 踉踉跄跄 明明朗朗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伸头缩颈 抓耳挠腮 明明朗朗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伸头缩颈 隆重 推辞
三、多音字
我得děi去 挑tiǎo着一面旗 削xuē弱 jiāng将要 相xiāng信
得dã到
挑tiāo水
削xiāo果皮
jiàng将领
丞相xiàng
上当dàng
计划huà
会huì见
调diào度 似shì的 乘chãng机
当dāng心 划huá船 会kuài计 调tiáo理 好似sì 史乘shâng
打折zhã
折zhē腾 放假jià
倒dǎo闭
折shã本 假jiǎ话
倒dào挂
四、形近字组词
壁(墙壁)拒(拒绝)援(支援)延(延迟)寨(水寨)幔(布幔)
璧(璧玉)矩(矩形)暖(温暖)廷(朝廷)塞(塞车)慢(慢走)
遂(未遂)怯(胆怯)援(支援)纳(吸纳)荆(荆条)甘(甘心)逐(逐渐)却(推却)缓(缓慢)呐(呐喊)刑(刑法)柑(柑橘)顽(顽皮)岳(五岳)
玩(玩弄)缶(击缶)
六、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1)顽 玩
(顽)抗(玩)弄(顽)皮(顽)强(顽)疾(玩)笑
(2)涌俑勇踊
(勇)武 陶(俑)(涌)现(踊)跃(勇)猛(勇)敢
(3)胜 盛
(盛)产(胜)利(盛)况(胜)任(盛)开(胜)地
七、近义词
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允诺(承诺)隆重(庄重)抵御(抵挡)
削弱(减弱)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叮嘱)
吓唬(恐吓)诡计(阴谋)
八、词语搭配:
一面旗 一家酒店 一盘熟牛肉 一轮红日 一张榜文
一个土坑
九、词语意思
胆怯:指心里非常害怕。
推辞:拒绝。近义词“推却”。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酥软:身体软弱无力。
喜不自胜:形容非常高兴。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善于打仗。
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很有气势。近义词“振振有词”,反义词“理屈词穷”。
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
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
同心协力:思想一致,共同努力。近义词“齐心协力”,反义词“离心离德”。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近义词“嫉妒”,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七、解析课文、语句
1、《将相和》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是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起因,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2、《草船借箭》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顾全大局;刻画了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等鲜明的人物性格。
军令状的意思是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便依军法治罪。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让诸葛亮进入圈套,还立下了军令状,而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事,到时任务完成不了,人证、物证俱全,诸葛亮有口难言,他就可以治诸葛亮的罪了。
诸葛亮能成功借箭的原因。A。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B。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C。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20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儿摆开,两面受箭。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大雾漫天”,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神机妙算”神机妙算,反映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3、《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直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4、《猴王出世》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作者巧妙地将石猴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八、必背内容
1、资料袋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略有删改。课文写的是广为流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也有说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塑造的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中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2、日积月累(来自名著的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周瑜讨荆州——吃力不讨好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
[习作要求讲解]习作要求: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请仿照下面的例子,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400字。
[习作写法指导] 缩写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作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理解得越深,把握得越准确,缩写的文章就越符合要求。因此,在缩写之前,就必须要把文章多读几遍,真正的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习作思路展示] 缩写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来确定写作思路:
1、自然段段意相联法
有些长文章,层意完整、清晰,且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较为重要,体现了文章发展的主要脉络,我们可以在准确理解、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础上,将段意联结起来,就可以是一篇很好的缩写文了。
2、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我们在认真阅读原文,真正读懂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的重点段落抓住文章的要点。我们将这些要点进行有机的联结,连缀成文,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缩写文了。[习作范文精读]
草船借箭(缩写)
李文魁 周瑜嫉妒诸葛亮有才干,便要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
周瑜派鲁肃打探诸葛亮。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拖鲁肃借他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船用幔子围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鲁肃答应了。鲁肃按诸葛亮吩咐照办了,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是有大雾,船也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吩咐军士擂鼓呐喊。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又看不清虚实,就下令弓弩手射箭。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向,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正好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曹操虽然知道上当,但是想追也来不及了。
船靠岸时,军士们都去取箭。周瑜听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
张恺瑞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告诉他和曹军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觉得用箭比较好。于是请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还一并下了军令状。
周瑜觉得很奇怪,就派鲁肃侦察和阻挠诸葛亮造箭。
鲁肃见了诸葛亮,他请鲁肃帮自己派二十条船,每条船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需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安排在船的两边。还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也答应了诸葛亮。
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带着鲁肃坐在船上,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边擂鼓呐喊,一边向北岸开去。这时江上大雾漫天,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诸葛亮还请鲁肃一边饮酒取乐,一边观借箭的过程。这使鲁肃十分吃惊。
曹操听到擂鼓呐喊的声音,就下令弓弩手放箭。雨一样的箭朝船射来,诸葛亮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营水寨。
天亮了起来,这时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曹操这才知道上当了,可这边饿船已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周瑜来取箭,鲁肃把他借箭的经过告诉了他。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第二篇:五下第五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一、复习课文。
1、《将相和》一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2、《草船借箭》一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3、《景阳冈》一课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4、《猴王出世》一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性格。
二、积累词语。
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
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疑惑私自
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虚实哨棒
客官如何但凡榜文吓唬诡计印信
耻笑咆哮酥软灵通崩裂避暑顽劣
楷书造化军令状自有妙用顺风顺水
神机妙算踉踉跄跄喜不自胜理直气壮
天造地设力倦神疲缩头缩颈负荆请罪
无价之宝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三、区别形近字。
赵(赵国)璧(璧玉)召(召开)诺(许诺)
赶(赶忙)壁(壁画)昭(赵然)若(假若)
怯(胆怯)琴(古琴)拒(拒绝)诸(诸多)
法(法律)瑟(瑟瑟)扼(扼杀)绪(头绪)
荆(荆棘)妒(妒忌)忌(禁忌)曹(曹操)
刑(刑法)护(保护)己(自己)糟(糟糕)
督(监督)甘(甘泉)鲁(粗鲁)延(延长)
盲(盲目)甜(甜美)曾(曾经)廷(朝廷)
幔(窗幔)私(私自)寨(山寨)呐(呐喊)
慢(缓慢)和(和平)寨(边寨)纳(接纳)
四、近义词。
商议——商讨理屈——理亏称赞——赞美 拒绝——谢绝允诺——承诺隆重——盛大 胆怯——害怕抵御——抵抗才干——才能 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 吩咐——叮嘱疑惑——迷惑吓唬——恐吓 诡计——阴谋耻笑——迷惑吓唬——恐吓 开辟——开拓炎热——酷热宽阔——宽敞
五、反义词。
胆怯——勇敢抵御——侵袭拒绝——接受 削弱——增强妒忌——佩服推却——接受 紧急——松缓惩罚——奖励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恶意——善意敞开——关闭 光滑——粗糙炎热——严寒宽阔——狭小
六、填空。
1、填入适合的动词。
(解决)难题(举行)典礼(约定)日期(作好)准备(商议)军事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隆重)的典礼(破烂)的山神庙(光滑)的大青石(打折)的哨棒(热情)地迎接(慢慢)地落下(渐渐)地坠下(紧紧)地揪住
七、拓展。
1、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初出茅庐刮目相看茅塞顿开乐不思蜀
2、出自《水浒传》的成语
逼上梁山进退两难官逼民反民脂民膏替天行道不打自招
第三篇:五下语文第五单元
安阳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划线。
大夫(dàdài)丞相(xiàngxiāng)上卿(qīngjī)...
调度(tiáodiào)出塞(sāisài)擂鼓(lãilâi)...
二、先在错字下划一条横线,然后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里直气壮()完璧归赵()情不自尽()
川流不息()擂鼓纳喊()负荆情罪()
三、给带点词语替换意思相近的词语。
1.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2.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3.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将”指的是_____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和”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西游记》中有我们喜爱的四个主人公,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船借箭》讲的是___________找___________帮忙造箭,其实他早就算准了三天之内必有___________(天气),于是佯攻曹寨,向___________借了___________支箭。
4.补充歇后语:
(1)孙猴子的脸——()(2)猪八戒照镜子——()
(3)梁山泊的军师——()(4)孔明借东风———()
5.在横线上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填空: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______________,叫和氏璧。秦王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要______________。正在赵王______________的时候,有人推荐了______________的蔺相如。蔺相如答应带和氏璧前往秦国,如秦国不愿意交十五个城,就一定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浒传》读后感
朱云霞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过程,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水浒传》写很多英雄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有共同之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嫉恶如仇,好抱打不平,造成和官府的矛盾,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吴用”。“智多星吴用”几次献计献策: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一段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的腐败。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之作。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恶如仇()建战功()抱不平献()献()
3.写出下列人物被逼上梁山的原因。
阮氏三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珍、解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吴用都献了哪些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一.能默写本单元生字。
二.词语积累。
风调雨顺
荷枪实弹
怦怦直跳
生死攸关
不堪设想
一筹莫展
轰隆隆
自言自语
若无其事
喜气洋洋
三.近义词,反义词。①.近义词:
清新 —— 新鲜
洁净 —— 干净
温馨 —— 温暖
陈设 —— 陈列 发布 —— 公布
惊慌 —— 惊恐
尽情 —— 纵情
不料 —— 不想 占据 —— 占领
镇静 —— 镇定
暴露 —— 隐蔽
②.反义词:
镇静 —— 慌张
暴露 —— 隐蔽
惊慌 —— 沉着
洁净 —— 肮脏
四.读读背背。课文第17课。
五.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8、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0、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6.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7、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8、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9、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0、你怎么能这样做?
11、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2、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一.默写本单元的生字。
二.词语积累。
惟妙惟肖
活蹦乱跳
不约而同
鸦雀无声
碧草如茵
语重心长 饱经沧桑
苦不堪言
殷殷教诲
恩重如山
如泣如诉
千钧一发 大名鼎鼎
三.近义词,反义词。①.近义词:
观察 —— 观看
旺盛 —— 兴旺
充足 —— 充分
未曾 —— 不曾 嬉戏 —— 游戏
异常 —— 非常
欣赏 —— 观赏
理解 —— 领悟 屹立 —— 挺立
忠诚 —— 忠实
矫健 —— 稳健
庞大 —— 巨大 辽远 —— 深远
怀念 —— 想念
期盼 —— 期待
葱茏 —— 葱郁
2.反义词。
坎坷 ——平坦
轻盈 —— 笨重
鲜明 —— 暗淡 异常 —— 正常
四.读读背背。1.课文第20课。
2.第21课第四自然段。3.名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五.缩句。
1、缩句方法及相关说明: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 a)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b)留住句子中的“着,了”。c)不改变句子原意。
3、练习:
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6、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7、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8、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9、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0、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默写本单元的生字。
二.词语积累。
心惊胆战
轻松自得
百听不厌
破涕为笑
津津有味
豪情壮举 赤手空拳
尘土飞扬
三.近义词,反义词。①.近义词:
带领 —— 率领
抵抗 —— 抵挡
吩咐 —— 嘱咐
敬佩 —— 敬重 疑惑 —— 迷惑
特别 —— 格外
细致 —— 仔细
凉爽 —— 凉快 故意 —— 有意
心惊胆战 —— 心惊肉跳
迫不及待 —— 刻不容缓
②.反义词。
熄灭 —— 点燃
崭新 —— 破旧
细致 —— 粗心
慌乱 —— 镇静
四.读读背背。①.古诗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宋)苏轼(唐)刘禹锡
水光潋滟晴方好,湖光秋月两相和,山色空濛雨亦奇。
潭面无风镜未磨。欲把西湖比西子,遥望洞庭山水绿,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课文第24课第三自然段。
③.课文第25课。
④.《三字经》:
昔仲尼,师项槖,古圣贤,尚勤学。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五.文学常识。
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是: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
》,()的《 》,()的《 》。
六.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需要先诊断出病因,再对症下药,只要方法得当,做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5)指代不明:在句子中同时出现了几个称呼,在说明的时候分不清哪个是哪个,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这句话中的“她”到底是谁表达上就不明了。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⒈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
⒉划。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⒊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⒋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句子练习:
1、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2、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3、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4、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5、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6、张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7、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8、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9、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10、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1、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2、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13、这是一艘最大的我国制造的远洋轮船。
14、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15、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16、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17、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18、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19、我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20、她的家乡是北京人。
第五篇:五下第五单元作文 2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五:缩写
[习作要求讲解]
习作要求: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
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请仿照下面的例子,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400字。
[例文]
景阳冈(缩写)
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了十八碗酒,不信店家说的景阳冈有老虎,在傍晚时候独自过冈。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老虎来。武松翻身起来。老虎往上一扑,从半空中蹿下来。武松一闪,闪到老虎背后。老虎把腰跨一掀,武松闪在一边。老虎大吼一声,把尾巴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在一边。这一扑、一掀、一剪,老虎的劲儿已经泄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哨棒,向老虎劈去,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树上,哨棒断成两截。
老虎又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丢掉哨棒,两只手就势揪住老虎的顶花皮,把它按在地上,用脚往老虎的脸上、眼睛上乱踢。老虎不住地扒身子下面的泥土,扒出了一个土坑。武松就势把老虎按下坑去,用左手揪住老虎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抡起拳头,使尽平生气力猛打,打得老虎七窍出血,不能动弹。
武松放了手,找回哨棒,又打了一气,直到把老虎打死。
要求讲解:本次习作是小学阶段一次重要的习作形式,即缩写。
习作的要求是:请仿照课文中的例子,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400字。注意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意思比较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本次习作的目的是:缩写是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要领的很好的练习形式。所以,本次习作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重点、要领的能力。
[习作写法指导]
缩写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作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理解得越深,把握得越准确,缩写的文章就越符合要求。
因此,在缩写之前,就必须要把文章多读几遍,真正的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
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习作思路展示]
缩写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来确定写作思路:
1、自然段段意相联法
有些长文章,层意完整、清晰,且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较为重要,体现了文章发展的主要脉络,我们可以在准确理解、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础上,将段意联结起来,就可以是一篇很好的缩写文了。
2、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我们在认真阅读原文,真正读懂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的重点段落抓住文章的要点。我们将这些要点进行有机的联结,连缀成文,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缩写文了。
范文: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 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 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
诸葛亮和周瑜约定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叫鲁肃去探听诸葛亮要怎样在三天之类造好十万支箭。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向他借了船、六百名军士、青布幔子和一千多个草把子,还叫鲁肃替他保密。
鲁肃按照诸葛亮说的全部都准备好了,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的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和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大雾漫天,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了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命令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有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叫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依旧擂鼓呐喊。
天快亮了,船上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足有十万余支,接着二十多条船驶回了南岸。诸葛亮如期完成了任务,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有才干。有一天,周瑜为了难为诸葛亮就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而诸葛亮却说只用三天就能做好,还下了军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20条船,每条船上有30名军士,和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到了第3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曹操下了命,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诸葛亮又下令,仍旧雷鼓呐喊。天渐渐亮了,可雾还没散。在这个时候,船的两头插满了箭。诸葛亮让人大声呐喊,谢谢丞相的箭,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可船已经驶出20多里了。船靠岸的时候,周瑜发现,他派拉的500名军士正好来搬箭。诸葛亮告诉了周瑜借床的经过,不惊赞叹一声:我真不如诸葛亮啊!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老班长和我们留在队伍后面,三个病号走不快,饥饿又威胁着我们。一天,老班长发现一条小鱼,打那以后,我们每天都会有鱼吃,但老班长自己,却从来没吃过。老班长吃的是剩下的鱼骨和草根,我发现了,失声喊起来,老班长告诉我,一个党员就要服从党的分配,小梁,你的任务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我是帮助你们出草地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望着老班长严峻的脸,我哭了。次日,端上来的鱼汤特少,我拿着碗,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老班长严厉的告诉我,不要太脆弱!渐渐靠近草地边了,老班长却不见了,他晕倒在水塘边,当我给他送鱼汤时,老班长以奄奄一息,他断断续续的要我们别浪费东西,喝了走出草地。我正要答话,老班长的手以垂了下去,我抽噎着,拿着鱼钩,我要把这个鱼钩送到烈士馆,这个闪着金色光芒的鱼钩!
拓展:
《金色的鱼钩》续写
老班长牺牲了,我们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用过的珍贵的鱼钩收藏起来,想起了老班长对我们说的话。对!我们要坚强地活下去。抬起头,夜幕已悄悄降临,是的,还有很多路要我们走,我们要挺起胸膛,坚持走出草地。
休息了一夜,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我把其他两个病号叫醒,晨风吹来,渐渐摩平了我们心中的伤痛。我们几个在附近拔了点野菜,煮着吃了。
离草地边沿约摸还有20多里路,要走出这20多里路不容易啊,我们几个都饿得面黄肌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倒下。
我们开始出发了,争取在这一天内走出草地。我们三个互相搀扶、互相勉励,我要拿命去拼,绝不辜负老班长对我们的期望。当我们走不动的时候,眼前浮现出老班长的身影;当我们被饥饿压得迈不了步的时候,耳边回荡着老班长对我们说过的话。草地里十分泥泞,而且稍不留心就有坠入沼泽的危险。我们尽管走得小心翼翼,还是一步三滑,我们几个被摔得鼻青脸肿的,可是我们把摔出的血一擦,“一定要走出草地,拼到底!”这是从我们心里迸出来的话,正是这句话使我们浑身充满了力量,让我们能一步步走下来。
走着走着,我们渐渐支持不住了。终于,我们相继摔倒在草地上了。“不行,爬也要爬出草地去。”我说。于是我们开始了艰难的爬行!1米、2米、3米。就这样匍匐前进,爬啊,爬啊,我们的手被荆棘扎得血肉模糊,钻心地痛,我们的脸上也伤痕累累,身上的衣服被划成一条一条的了。这些都不能使我们停下,我们爬呀,爬呀。也不知道爬了多久终于看到草地边了,也看到了前面的大家,我们几个高兴得哭了起来。“不要这样。”我安慰大家,自己却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流泪。
走出了草地,多么不容易啊!我们三个偎依在一起,望着远方那还剩下半边脸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