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产业发展建设调研报告
做活山水文章 打造特色产业
xxxx县xxxx乡位于xxxx中下游,是xxxx库区移民大乡,全乡9个行政村涉及移民6个村51个村民小组。作为xxxx县境内唯一的库区拦河养殖基地,拥有1.2万多亩的水域面积。近年来,该乡妥善安置移民,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脐
橙等小水果,修水库、建渔坝,引导农民利用库汊发展水产养殖,赢得了“脐橙之乡”和“鱼水之乡”的美名。山地开发、水产养殖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全家坪村小水果基地开发,xxxx库汊养鱼成为该乡的特色经济与支柱产业。按照未来几年xxxx“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xxxx乡将把山水文化作为最响亮的文化品牌来打造,把山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开发、最为独特的竞争优势来彰显,着力打造湖光山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做大做强xxxx小水果开发及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增加鱼农果农收入,造福人民群众。
一、全乡发展小水果、水产养殖业的有利条件
1.山水资源丰富。xxxx乡是典型的农业产业中心带。xxxx水库蓄水后,全乡山地面积约为16.8万亩,水域面积达1.2万亩。由于属亚热带气候,无论气候、环境、土壤等条件十分适合小水果开发,产出的各类小水果色泽鲜艳,果大甘甜;同时,xxxx库区水域无污染,水质优良,养殖的各种鱼类肉质肥嫩,味美可口,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大力发展小水果及水产养殖不仅成本少,产出多,投入与产出较其他地方高,而且有利于绿化荒山,保持水面洁净。目前,全乡拥有2000亩的美国脐橙基地,其中仅全家坪村小水果种植面积有1200亩,年产量上万吨,产值约在300万元以上。库汊水上养殖面积有5400余亩,网箱养鱼7000余口,年产鱼量3000吨以上,产值上3300余万元。
2.品种繁多。全乡种植的优质水果类有:美国脐橙、甘溪沙田柚、香柚、蜜柚、碰柑、蜜桔等。养殖的优质鱼类有:美国汊尾鮰、丁鳜、青鱼、武昌鱼等10多个高档鱼种等。2005年,引进湖南益阳益发有限公司对全乡水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加工、销售。2009年,申请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养鱼专业合作社。同时引进水上网箱养殖,水下自然放养的立体养殖技术。全乡水域养殖面达到70%,网箱养殖在逐年增加。小水果开发逐年进行品改培植,以优、精、特为目的,大力发展小水果面积。
3.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小水果类、鱼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境内外消费者欢迎,近几年来xxxx每年所产鱼量和水果产量均在百吨以上。该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消费渠道向各大城市拓展。部分鱼类远销美国、韩国。水果远销四川、重庆、贵州等城市。
二、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管理水平不高。如小水果配置管理,除基地和部分大户所培植管理较为精细外,绝大多数农户管理还相当粗放。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没有管理,处于失管状态,水果产量低,品质良莠不齐,数量低。产量收入大小年现象比较明显。品种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鲜果供应期短,销售压力大。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使农民看到的“钱”得不到手。水产养殖同时存在管理水平和技术方面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水产防病方面,自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靠请人看“病”。如2012年上半年,大面积鱼苗死亡,凸显了技术人员匮乏。
2.销售压力大。随着周边县乡的普遍开发种植,给xxxx乡小水果及水产品销售带来一定的困难,抢占了xxxx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如:鱼类、水果类大部分靠一些散而小的客户商来购买,缺乏固定的批发市场和一大批专业营销大户。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市场份额浮动较大。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xxxx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的对策
规划是山区经济发展建设的龙头。如果这个龙头没有抓住,不仅不能彰显一个地方的特色,还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那种山清水秀,傍水而居,山在水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山水生态园、人文景观园”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拓规模创特色。为了打造特色、彰显个性,xxxx乡要按照产业、结构、规模、适度集中,区位布局、环境优化、科学管理“三统一”的目标,下决心把山水规划做好。充分发挥xxxx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当前的生态发展时机,以产业多元化,生态景观化,品种多样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xxxx水产养殖、水果开发的绿色生态园。一是在湖边周围栽种树木,搭建休闲垂钓点,打造生态休闲园。吸引外地客户观光垂钓,推动水产养殖及旅游观光产业的联动发展。具体方式可通过中介公司或项目合作投资,引入资产,也可采用民间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来修建山水生态园。二是山地开发要成规模,产业、结构、规模、适度集
第二篇: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薛城区沙沟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镇。
一、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沙沟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84.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人口5.5万人。全镇特色产业主导产品为木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4100余人,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8.4亿元。自以来,重点培植了捷利林业等8家限额以上骨干企业,全镇发展民营企业24家,总数达到4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20户,总数超过1000户。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8项,合同利用外资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4亿元,年均增长50%。先后招商引资了枣庄港、济正保健品、顺翔科技、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项目,捷利木业等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百万元项目20个,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项目12个,增加税收2200万元,为沙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重点骨干项目多。顺翔科技、枣庄港、济正保健品、捷利木业、超级市场等一批骨干项目、龙头企业促进了沙沟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1-9月份,全镇实际利用外资3.68亿元,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2%和117%。三是基础设施投入大。为确保特色产业发展,自以来,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整理土地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自至今,全镇共有总投资1.6亿元的济正保健品、总投资1.2亿元的枣庄港、总投资1.2亿元的顺翔科技、总投资1.2亿元的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企业,带动了沙沟镇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沙沟镇特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企业少;第三产业层次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缺乏特色和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上级特色产业政策和资金的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
今后,我镇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做好三个方面结合文章,努力促使全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结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逐步实现由农业、林业大镇向工业化城镇转变
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工业兴镇意识,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不断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对引资落地项目,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项奖惩,确保建设见效。不断拓宽招商新空间,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做到引资一个,落实一个,建成一个,达效一个,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二)结合市区城市规划,切实扩大城镇建设规模
结合新城城区南扩、薛城城区南拓的市区城市规划,以个体经济为重点,发展私营经济主导型城镇。以民营企业发展为重点,在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突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强镇富民”的战略措施来抓,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提高规划档次和建设水平。突出特色,强化功能,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工贸小区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城郊型城镇。
(三)结合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我镇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枣庄港建设,加快鲁南物流中心建设速度,继续加大张庄石榴山庄投入力度,积极挖掘镇内旅游资源,开展以铁道游击队基点村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加快城镇住宅示范区建设,大力改善住宅功能,搞好小康型住宅,使建设的总体水平有新的提高,同时因势利导,启动民资、外资,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在全镇形成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就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及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乡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打造“新型农业精品乡、特色乡”的目标,以加速土地流转为抓手,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再上新台阶,极大促进了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点。
(一)主要做法:
1、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大户。出台土地流转奖补政策等优惠措施,对当年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连片,用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等高效经济作物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予以重奖,提高了农民和农粮大户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截止6月底,全乡合作社发
展到25家。2014年,对以合作社为基础流转土地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乡里额外每亩奖励6元,激励群众加速土地流转。
1重点通过合作社牵头,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社员按照股份进行生产利润分红,建立 “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的土地流转机制,极大促进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3、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经济,XX乡鼓励扶持干部发挥火车头精神,践行为民服务的公仆理念,至目前,全乡先后有5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到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之中,不仅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而且收到非常可观的积极效益,成为引领老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耀眼旗手和标兵。
4、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大户承包、公司+农户+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是自由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今年在XX、XX、XX、XX、XX五个村重点推广了股份合作的模式,全年计划新流转土地7000亩,上半年已完成流转2000亩。
5、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全
程服务,对农民适时提供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组织烟叶种植大户分2次参加培训,使其掌握烟叶种植技术,提高烟叶种植技能,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其他如:水产、大棚蔬菜、粮食种植等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二)取得的成效。
1、烟叶黄金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通过积极争取、加大
投入、搞好服务等举措,全面夯实烟叶生产基础水平,保障烟叶为主导的全乡农业支柱产业,2013年烟叶面积7200亩,亩均效益5000元,实现税收突破400多万元,培育壮大种植大户150多家,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全面带动问全乡劳动力、餐饮等行业发展,烟叶产业成为XX乡的黄金产业。
2、蔬菜特色种植产业迅猛发展。以创建现代示范园区
经济典型为抓手,积极推进骆坡温棚蔬菜种植园区等建设,2013年启动的XX村80亩温室大棚项目,带动了XX、XX等村蔬菜发展。具不完全统计,2014年6月底,新发展大棚蔬菜120亩,辣椒3000亩,使蔬菜种植业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3、生猪养殖等项目不断发展壮大。以亚亨、振文、永军、漯河民社农牧等生猪、蛋鸡养殖项目为龙头,强化管理,提升效益,撬动民资大举投入,带动全乡生猪、肉鸡等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年出栏生猪33万头,三禽饲养量达85万只。
4、千亩渔业示范基地成效显著。重点抓好曹店村渔业养殖园区的发展,使其依靠荒坑、洼地等资源大力打造千亩渔业示范基地,并开发成休闲垂钓的新农家旅游景点。止目前,全乡共发展鱼塘1000多亩,从业农户达200多家,亩均年效益近2万元,产品远销信阳、郑州等地,已成为该乡
支柱产业。同时诚邀省水产养殖研究所对众康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做了远期规划,积极实现养鱼、餐饮、垂钓、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业基地。
5、农田水利及林网设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农业基础
建设,狠抓农田水利,全乡新整修田间道路10公里,新打机井130多眼。全乡新植幼树7万株,造林面积达1000多亩,成保率达98%以上。同时大力推进农田标准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方4个、百亩方20个,保障粮食安全。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人才匮乏。一是年龄结构趋大;二是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三是科技水平较差,多数农民种地或多种经营,看别人怎么干,不是真正按照科技要求去做,缺乏自立和创业能力。
(二)缺少农业发展资金匮乏。一是政府用于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的资金;二是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三是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三)扶持政策力度不大。尽管乡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但是目前政策的力度还有待加强,还远远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急需在区级以上层面加以更大强度的支持。
(四)技术指导支持不够。由于全乡农技人员较少,还
暂时无法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技术指导上还较为欠缺。
三、下步打算及建议
(一)强力抓好土地流转经营。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调动各级抓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要成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流转程序,发布流转信息,统一合同备案。要招引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龙头带动、大户承包、土地入股等新模式。2014年全乡要新流转土地7000亩,实现土地流转新突破。
(二)积极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入住。以招商办为主体,全面摸排各类招商信息,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招商活动,重点招引农业龙头企业,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龙头带动。利用网络和外出成功人士大力推介问十,让外界关注问十,诚邀各界人士到问十投资兴业。
(三)壮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要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同时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四)培育精英人才发展农业。要进一步加大各类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精英式新型农民,为现代
农业特色产业带储备人力资本和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篇:哈达村民小组发展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对启别村哈达村民小组发展特色产业的调
研报告
塔城镇启别村委会位于腊普河下游,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全村依山傍水,沿腊普河两岸而居,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哈达村民小组是以纳西族为主体民族的村寨,2010年末,全村有耕地面积749亩(其中水田410亩),总户数57户,358人,人均耕地面积 1.3亩,人均经济总收入3014元,人均有粮578公斤,有党员20人。
近年来,启别村党员群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充分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在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多渠道创收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使全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启别村发展特色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五年来,启别村群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下,自觉行动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利用当地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发展了冰葡萄种植、泡核桃种植、花卉苗圃、泡核桃苗圃、生猪饲养、土鸡饲养、中华蜜蜂养殖七大特色产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冰葡萄种植。启别村海拔在2200-2300米之间,最适宜发展冰葡萄种植,根据这一实际,哈达村民小组和云南瑞柯(香格里拉)冰酒业有 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订购协议,由公司负责苗木、资金、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种植,所产冰葡萄公司以每公斤7元的保护价收购。2008年哈达村民小组开始种植冰葡萄。到目前已有72户种植冰葡萄470亩,亩均收入2300余元,现库存总苗木价值达70余万元,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二)抓住国家政策扶持之机,发展泡核桃种植,2011年,哈达村民小组紧紧抓住国家无偿提供泡核桃苗木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泡核桃种植,到目前,全村共推广种植100多亩,并建设了苗圃基地30余亩,目前已完成泡核桃苗的嫁接移栽32亩50万株。
(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中华蜜蜂养殖。启别村森林植被保持完好,花卉资源富集,是个天然的蜜蜂养殖场,近几年,随着国内蜜蜂价格的不断攀升,启别村群众看准这一商机,纷纷发展中华蜜蜂养殖,到2011年10月底,全村有100多户养殖蜜蜂达800多箱,有的养殖大户已达120多箱。应启别村群众的要求,在启别村千促工作组的积极争取、协调下,在今年3月,县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在哈达村民小组举办了“科学养殖中华蜜蜂培训班”,塔城镇7个村委会的124名蜂农参加了培训,培训邀请了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内著名蜂学家匡海鸥授课,诶讯结束还向学员发放了价值60万元的2000个活页蜂箱,对推动塔城全镇养蜂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引进技术,积极发展泡核桃、花卉苗圃基地。哈达农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通过从漾濞县引进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泡核桃苗的嫁接移栽及桂花、十里香等花卉的移栽,目前储备有价值170余万株的花卉苗木,总价值达到30余万元
(五)以大户带小户的方式发展生猪、土鸡规模化养殖。启别村群众充分利用维西、香格里拉、丽江三个市场,大力发展生猪、土鸡的养殖。启别村民小组和凤莲户通过自身的摸索实践,在科学养猪上取得成功,2010年和凤莲户仅养猪收入就达3.8万元,她在自身致富的同时,还主动带领卓玛此理等19户农户发展科学养猪,向19户农户提供生猪和技术指导,使19户农户增收了3至5千元。目前,和凤莲户生猪存栏已达130头,19户农户生猪存栏已达100多头。它洒村民小组阿桂、阿鲁等4户农户养殖土鸡达2000多只,产品已销往香格里拉、丽江等地。
二、取得的成效
哈达村党员群众紧紧依靠党的惠农政策,以公司带农户,大户带小户、先富帮后富、党员带领贫困户等方式,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发展后劲。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推动了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
2、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民由过去的单一经营收入向现在的多种经营收入转变,收入渠道不断增多,收入不断提高。
3、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从哈达村民小组的情况看,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全村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他们在自身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全村百姓的增收致富。
4、特色产业的发展,直接带来百姓思想观念的转变。百姓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增强,劳动者的技能得到提升。
5、保护生态环境,永续利用资源的意识得到增强。特色产业的开发,特别是蜜蜂养殖的推广,老百姓对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好资源的意识有了增强。
6、党的惠农政策得到百姓的普遍拥护。哈达村所有特色产业都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普遍百姓认为,现在百姓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党的惠农政策,如果离开党和政府的扶持,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
三、存在的问题
哈达村民小组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就其主要原因有:
1、镇、村对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不力的现象依然存在。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在乡(镇)、村两级,目前,哈达村还无发展特色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扶持农民的力度还不够,随意性大。
2、缺少引领发展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发展特色产业的“火车头”,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我镇至今还未有全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从而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3、农民的资本积累不足,投入力度不够。发展特色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启别村大部分农民仍处在温饱线,自身的资金积累有限,对发展高投入、高回报的特色产业只能望而却步。
4、缺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息平台。农民对发展特色产业虽有愿望,但由于缺少提供市场,技术、营销等方面信息的平台,农民不知道发展什么产业好。
5、农民整体科技素质偏低,接受新鲜事物慢,不敢冒风险,也是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建议
针对启别村发展特色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1、加强对发展特色产业的领导,村两委应成立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哈达村民小组发展特色产业的规划,解决好发展特色产业出现的各种问题。
2、建立发展特色产业的信息平台。由专人负责收集先进适用技术,产品市场供需,上级扶农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3、要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培育。乡、村要加大对资源优势强,产业特色浓、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使之成为产业辐射面广,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重点产业。
4、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素质。通过几年时间,有计划地对农民开展培训工程,使农民掌握了3至5项实用技术或技能,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5、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鼓励多种经济主体投资特色产业,对示范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培育成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拉长产业链,广大带动面。
6、发展订单特色产业。按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方式,实行订单生产,稳定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的产业化规模。
7、要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投入扶持。乡、村要抓好特色产业项目的编制申报工作,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要建立特色产业的贷款担保机制,增加财政的投入,为企业和农户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二0一一年四月一日
第五篇: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可出栏12万头;蛋鸡规模养殖场达到13个,存栏30万只;肉鸭规模养殖场达到25个,出栏370万只。新增网箱养鱼1000个,生产能力吨。
(四)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乡镇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农业155”信息员覆盖了行政村,形成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700余期,培训8.5万人次。组织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片),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个,建立新品种示范片5万亩,示范推广新技术13项,新肥料23.8万亩,新农药38万亩次,新机具578台套,购机补贴资金达3850万元。
(五)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大
连续七年在外地举办农业专场招商会,连续五年举办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明台农业合作加快发展,引进涉农涉林台资企业66家,总投资1.65亿美元;引进一批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面积达15万亩。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引进台资企业22家,总投资6948万美元,引进台湾良种29个,引进台湾技术18项,推广面积3.5万亩。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有17家,占百分之12.6;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只占全省的百分之6.5和百分之9.7。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带动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百分之23.8。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产、供、销脱节,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造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