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气象灾害现场调查方案(范文模版)
农业气象灾害现场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业气象灾害是减少农民的主要原因,也是今后气象工作的重点,了解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损失情况,对以后气象为农服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真正使气象为农服务、为农民增收落到实处。
二、调查方法
在伊宁县县域发生农业气象灾害时,及时与县农业局、民政局、畜牧局、县信息办联系,及时沟通、协调。与这些相关单位一起到气象灾害发生区进行现场调查,掌握气象灾害受损情况。
第二篇: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赖顶梅1,喻莎1,谭征2,张冰清1,刘向阳
1(1.平江县气象局 4145002.湘阴县气象局)
摘要通过对平江县 1 9 7 1= 2 0 0 7年农业气象灾害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着重分析了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影响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秋季连阴雨、高温干旱、暴雨浩涝、低温冻害等5种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和规律。为平江县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业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近年来,气候异常造成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分析 1 9 7 1 ~2 0 10年间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对于最大程度的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促进平江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特点,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业务体系,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区概况
平江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湖南省东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3度11分至114度9分,北纬28度25分33秒至29度6分之间。东与江西修水县、铜鼓县接壤;南与浏阳市、长沙县毗邻;西与汨罗市交界;北与岳阳县和湖北省通城相连。东北面以山为界,西南面以水为界。境内气候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东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带。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常年积温6185.3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4.9摄氏度,七月平均气温28.6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1450.8mm。平江县辖27个乡、镇(三市、长寿、汉昌、嘉义、龙门、安定、伍市、向家、瓮江、虹桥、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钟洞)、12乡(三阳、大坪、三墩、大洲、木金、冬塔、咏生、余坪、板江、思村、南桥、黄金洞)、778个村, 人口100万。总面积4125平方千米。资料来源9 7 1 — 2 0 1 0年农业气象灾害资料取自县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总体特征
由表 1可知,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是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和大风,暴雨洪涝 2 0世纪9 0年代发生最为频繁,值得注意的是 2 0 0 19 0年代,2001年以来这2种气象灾害发生较少。冰雹发生次数较少,但近年来发生较频繁。
表1平江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次数
暴雨洪涝 冰雹 春季低温连阴雨 大风 低温冻害 干旱 秋季连阴雨
1暴雨洪涝和干旱从 1 9 7 1 ~ 2 0 0 0年呈增长趋,可见这两种气象灾害是未来防御的重点。低温冻害 1 9 8 1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相吻合。大风和冰雹作为极端恶劣天气事件发生规律性较弱。4 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低温连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它发生的季节、持续时间长短、强度等有密切关系,主要类型是春季低温连阴雨和秋季连阴雨。春季低温连阴雨又分为连阴雨型和低温型两类指标别为: 连阴雨型指标为连续阴雨> 5 d,总雨量 >2 0 mm;低温型:日平均气温连续 2 d<1 0 ℃。1 9 7 1~2 0 10年,平江县共发生危害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 13次,发生在1971-1 9 9 0年间加多。主要发生在 3~ 4月份,主要影响早稻秧播种、秧苗生长、油菜结实量少、茶树萌叶推迟等严重影响早稻播种育秧,是造成早稻烂秧的主要原因。秋季连阴雨常出现在 l O月和 l 1月,连阴雨天气会造成秋收进程受阻,延缓秋收进度,影响秋种的适时展开,同时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生存,造成秋收作物产量质量下降。9 7 1 ~ 2 0 1 0年,平江县共发生过 2 4次旱情,除常见的伏旱和秋旱外,在春冬两季也曾出现过干旱。对于平江县来说,产生旱灾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伏旱期内易产生旱灾,此时早稻处于乳熟到成熟期、一季稻抽穗扬花至灌浆前期,晚稻处于移栽返青阶段,秋收作物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夏大豆普遍开花,并陆续进入 结荚阶段,夏玉米处于孕穗阶段,均是发育关键期,也是对气象条件的敏感阶段。灾害性天气会导致水稻空壳率增加,影响大豆和玉米的开花、结荚率。另外持续高温,农田蒸散强烈,土壤墒情不断下降,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是进入秋季后,如遇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日照较长,易形成秋旱。旱情严重时会造成相当部分的晚稻无法正常抽穗,部分晚稻出现干枯、绝收现象;甘蔗后期生长也受 到抑制,甘蔗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蔗茎出现萎缩、空心、死亡。同时,严重干旱对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和蔬菜生长以及柑桔等果树的果实发育等也有不利影响。平江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建议
5.1 改造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防灾、避灾、抗灾能力 运用各 种措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结构、兴修水力、开源节流、植树造林等农业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能有效地防御或减轻各种气象灾害。
5.2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预测与防御能力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基本规律及监测技术,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监 测系统,加强天气预报尤其是灾害性 天气预报 的研究,提高 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加强气象科学与其它学科的横向研 究,吸取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为气象灾害的监测提供最新手段。建立具有防灾、避灾、救灾能力的现代化综合防 御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决策服务水平,为决策者及生产者提 供科学依据,可有效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5.3 及时做好灾后的各种补救措施当气象灾害发生后,应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抗灾救灾 中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 的补救措施,尽可能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6.结论1 9 8 1—1 9 9 0年,平江县共发生危害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 6次,全部发生在 3— 4月份,严重影响了早稻播种育秧。1 9 7 1~ 2 0 10年,共发生 2 8次干旱,60次暴雨洪涝,严重影响了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共发生低温冻害13次,对越冬作物如小麦、油菜、蔬菜、茶树等产生较 大危害。平江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和大风。其主要防治措施为改造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防灾、避灾、抗灾能力。
参考文献
[ 1 ]唐蓉.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灾害研究进展[ J ] . 安徽农业科学,2 0 0 7,3 5(2 9): 9 3 5 4-9 3 6 2 .
[ 2 ]何燕,高永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 J ] . 广西农k 科学,1 9 9 8,2 4(5): 2 5 4— 2 5 7 .
作者简介
赖顶梅 :女1965年10月 198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学士学位平江县气象局高级工程师414500电话***
渝莎:女 1984年12月 2007年函授本科平江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414500 电话0730-6222098
第三篇:第三节气象灾害
第三节气象灾害
一、霜冻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副热带纬度,地形复杂,春秋季节天气多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冷空气活动又较频繁。因此,在我国霜冻极易发生,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一)霜冻的定义
霜冻是指春、秋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植物体表面以及近地面气层的温度骤然降低到0℃以下,致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的现象。
出现霜冻时,如果空气中水汽饱和,植物表面有霜;如果空气中水汽未达饱和,不出现霜,但温度已降到0℃以下,植物仍受伤害,这种霜冻称“黑霜冻”。
霜冻是出现在春、秋季节的短暂降温现象。春季正值林木发芽期,秋季苗木或新梢尚未全部木质化,这时出现霜冻危害严重。
初霜冻(Early frost injury)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初霜冻(又称早霜冻)。
终霜冻(Late frost injury)
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终霜冻(又称晚霜冻)。
无霜冻期(Frost-free season)
春季终霜冻至秋季初霜冻之间的持续期为无霜冻期。无霜冻期与无霜期不一定相等。霜冻对植物的危害是由低温造成的。一般来说,0℃以下的低温可使细胞之间的水分形成冰晶,它们不断地从邻近细胞中夺取水分并冻结,冰晶逐渐增大,使细胞受到机械压缩,同时也导致原生质的胶体物质凝固,细胞死亡。
不同植物及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它们对低温的抗御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植物营养器官的抗寒能力比繁殖器官强。花蕾,尤其是雌蕊的抗寒力最弱,气温在0~-2℃即受害。此外植物幼苗期的抗寒力也比较弱。
(二)霜冻类型
在气象上通常按其成因把霜冻分为三类。
1、平流霜冻(advection frost injury)
我国位于北半球冷中心的边缘,冷空气常以冷锋和冷高压的形式向南爆发,侵袭我国。春、秋过渡季节,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每当冷空气爆发南下,使温度急剧下降到0℃以下而出现霜冻,这种霜冻称为平流霜冻。
显然,平流霜冻的强弱、范围与冷空气的强弱和范围有关。一般来说,因为冷空气侵袭的范围较广,霜冻区域及造成灾害的地区也较大,影响也较严重。
2、辐射霜冻(radiation frost injury)
在寒冷、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和植物层表面辐射冷却至0℃以下,也可发生霜冻,称为辐射霜冻。这种霜冻日出后即消散。
3、平流辐射霜冻(frost injury of advective radiation)
这种霜冻是受冷空气平流及辐射冷却双重作用产生的。产生这种霜冻时,先是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下降,然后冷锋过后,天气转晴,在晴朗、无风、干燥的冷高压控制下,辐射冷却,使温度再度下降,并达0℃以下时,形成霜冻。每年的初霜冻和终霜冻多属平流辐射霜冻。这类霜冻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植物危害最严重。
(三)影响霜冻形成的因子
1、地形因子
地形对霜冻的形成、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关系。
盆地、洼地和谷地中,地势低洼,冷空气易于下沉堆积。这里的霜冻比较重,尤其是冷空气通道,霜冻更严重,人们常说的“雪打高山霜打洼”就是这个道理。如北疆准噶尔盆地内的霜冻期比周围地区长,每年200天以上。
山坡上的不同部位霜冻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山腰处霜冻最轻,山顶次之,山麓处最重。
如河南省西峡县林科所于1979年引种了沪溪葡萄桐,有的栽植在林科所附近山麓平地上,有的栽植在田关的山坡上,两块试验地相距约2km。1982年春遇晚霜冻后,山麓平地上的葡萄桐幼林遭受危害,已萌动的顶芽冻坏,已展开的幼叶全部冻死呈黑褐色,新梢延迟抽发,当年没有开花结实,而种植在山坡地上的安然无恙,当年获得丰收。
此外,坡向不同,霜冻情况也有差别。北坡上的霜冻重于南坡,东坡和东南坡上的霜冻危害比西坡和西南坡严重。因为日出后,东坡上温度回升快,细胞间的冰晶迅速融化成水,这些水分常被蒸发而未能被细胞所吸收,受冻细胞又来不及从根系吸取水分,造成植物枯萎,乃致死亡。
江湖河海、水库和池塘等水体附近的水汽比较充沛,温度下降时,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调节了气温,因此霜冻出现的机会少。
2、土壤因子
土壤状况对霜冻也有影响。
干燥而疏松的土壤和砂性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小,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聚集于表土层,夜间土壤表面热量散失极快,地面温度降低剧烈,导致气温和植物体的降温也多,容易出现霜冻,强度也大。潮湿土壤和粘土则相反。
(四)霜冻的预防
预防霜冻的措施按其性质可分两类:一是生物技术方法,另一类是物理方法。
1、生物技术方法
选育耐寒品种,合理布局,改进管理技术,如油桐在其可种植的北界栽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温暖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2、物理方法
(1)熏烟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又被广泛采用的民间传统方法。
在防御霜冻的地区设置若干湿的柴草堆,或用红磷等化合物,点燃后,它们释放大量烟粒,形成烟幕。烟幕成为局部的人工阻挡层,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有效辐射,使地面降温幅度减小;烟粒可促使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使气温上升;另外,燃烧时也直接放出一部分热量。据测定,这种方法可使气温提高1~2℃。熏烟时,要求接近临界温度时才开始点燃烟堆,并持续到日出后两小时左右,烟堆设置在作物上风方向。在逆温天气下,这种方法的效果更好一些。
(2)灌水法
在霜冻来临的前一天下午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充分湿透为宜。
灌水后,土壤的导热率和热容量增大,使夜间降温缓和;土壤湿润后,蒸发强,近地面空气较潮湿,水汽易于凝结,释放潜热,增加气温,起了防霜冻作用。据测定,灌水后可增温2~3℃。
近年来,许多地区发展了喷灌,灌水均匀且省水。
(3)喷雾法
当气温接近0℃时,对植物喷雾,雾滴结冰时,放出潜热,可预防霜冻。在结冰过程中,冰的温度保持在0℃。
据试验结果指出,每小时喷3mm左右的水量,可预防-4℃的霜冻。喷雾必须持续到日出,温度上升,植物体上的冰全部溶解为止。过早停止,植物体吸收热量来溶冰,起不了防霜冻效果,反而受害。
(4)直接加热法
用加热器(各种加热炉)燃烧石油、天然气等,直接加热空气,提高气温。
在0.4hm2的土地上,需放置15-25个加热炉。这种方法多用于果园和苗圃地防霜冻,可使气温提高2℃,缺点是成本高。
(5)送风法(空气混合法)
在逆温情况下,可采用送风法。方法是将螺旋桨送风机安装在约10m高的铁塔上,送风机启动后,螺旋桨使近地层空气上下混合,提高了下层空气的温度,可防御霜冻。一台70马力的送风机,可保护3~4hm2作物地。在国外也有在霜冻到来之时使用直升飞机混合田地里的空气达到预防霜冻的目的。
(6)泡沫法
国外制作了一种“农业泡沫精”,加20倍水稀释,并压缩到泡沫发生器中,与空气混合后,喷到作物上。喷出时质软,过一定时间后变硬,形成一层薄膜包在植株外面,保护作物免受外界低温危害。薄膜可以维持8至24小时,口出后自行崩溃。
(7)覆盖法
用草帘、麦秸、杂草、牛皮纸、塑料薄膜等物覆盖在作物地上,珍贵树木或果树可作单株包扎,这些均属于覆盖措施。在覆盖物保护下,减少了地面或植株的长波辐射热损失,由于植物体与外界隔离,自身温度不会降低,达到了防御霜冻的目的。覆盖法的热效应常比其它方法更好些。
我国北方地区,在苗床上喷洒土面增温剂,也有预防霜冻的作用。
二、低温冷害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温度降低到植物当时所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以下(高于0℃),使植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或植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的现象称为低温冷害或低温寒害或冷害。
如橡胶树的生物学最低温度是5℃,生长季节如果气温降低到4℃,树干基部常因低温而溃烂,即出现烂脚病,使产量减少。因此,在西双版纳种植橡胶,应选择海拔200m以上,经常出现逆温的地段或西南坡中部,在其它坡向上,冬季时则应采用防寒罩、单株包扎等措施防御低温寒害。
三、冻害
冻害是指在严寒季节,越冬作物和果树等,因为温度过低,使根系、茎秆和枝条等被冻坏,以致死亡的现象。在我国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有些林木越冬时容易遭受冻害。例如温州蜜桔,冬季遇-7.0—-9.0℃低温就会严重受害,植株大量死亡。据统计,浙江沿海,大约每隔六年遭受一次冻害。
四、日灼
(一)定义
幼苗或树木因强烈日射和高温而产生的灼伤现象。
(二)分类和预防方法
根据其灼伤部位,可划分为两类。
1、根颈灼伤(干切)
幼嫩苗木与高温表土相接触,使根颈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被灼伤,造成苗木植株死亡。根颈灼伤的部位在距表土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
根颈灼伤与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土壤水分以及植株受光照的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木质化后细胞壁硬度增厚,对日灼具有一定的抗性;土壤水分较多时,夏季土壤表面温度不致升得很高,常不会发生日灼现象;苗木受光照时间越长,土表温度越高,受灼伤也越严重。
预防方法
喷水降温:喷水的时间应开始于最高温度出现之前一段时间,并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如最高温度出现时才喷水,骤热骤冷会加速苗木死亡。
遮荫:搭建荫棚,插遮荫枝条,遮草和遮灌木树叶等。
适时早播:可以延长苗木的生长期,提高苗木木质化的程度,增加对灼伤的抗性。
2、树皮灼伤
由强烈阳光照射所造成的。阳光灼射高温能引起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作用,使活组织死亡。灼伤树皮常出现斑点状死亡或片状脱落,轻微者的灼伤为病菌入侵创造了条件,严重的灼伤使树叶干枯、凋落,也会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树皮灼伤与树木的种类、年龄、所在林地的位置等有关。光滑的薄皮树种,特别是耐荫性树种,突然暴漏在阳光下受高温辐射,很容易受到灼伤危害。林缘、林墙处地树木以及孤立木也易受到灼伤。
预防方法
注重造林树种的选择
怕灼伤的树木一般为耐荫树种,造林时应与喜光树种混交搭配,其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方式为准。以便第一层喜光速生树种为第二层耐荫树种创造遮荫条件。
林缘、林墙树木或孤立木可采用刷白,以降低树皮温度,避免灼伤危害。
第四篇:气象灾害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
教学方法:
及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消息,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危害;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我国1998年“三江”特大洪涝灾害的影视资料,进行具体分析防御措施。如《挥师三江》。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
一、台风: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飓风。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近海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指导学生识别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的路径,做到及时预报,减轻灾害损失。
二、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暴雨的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
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三、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农、林、牧结合,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筑,营造防护要,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灾害有:农作物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破坏通信线路,交通受阻等。
对寒潮的防御要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做好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课堂小结:
将几种自然灾害进行对比,了解其主要内容。
课后活动:
让学生及时收集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特点。
板书设计:
几种气象灾害对比表
第五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一条 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我市防御气象灾害的统一信号,根据气象灾害性质不同,分为预警信号和警告信号两种,预警(警告)信号由名称、图标和含义三部分构成。
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大风、干旱等七类。预警信号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警告信号分为:雷暴、灰霾、火险三类。警告信号不设级别和颜色,主要起警示作用。
第三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深圳市气象台统一发布,并可以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适时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取消信号。其他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众发布预警信号和相关预警信息。
第四条 市气象台发出预警信号后,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灾情做出预测,并发出相关防灾指引。
第五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渠道由市气象主管部门确定,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通过各公众媒体及时发布。本市电视台、广播电台、12121气象专线、电信部门和经市气象部门约定的互联网站及其它传播媒体和通讯部门,应于收到由市气象台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15分钟内,向公众传播预警信号。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台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和相关预警信息。第六条 气象部门应向公众广泛宣传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识、种类、含义和防御知识,向公众提供避险、减灾、自救、互救等技能培训和基本知识讲座。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支持新建气象监测设施,提供符合规范的建设用地,并依法保护气象监测设施、设备。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学校、港口码头、机场、地铁、口岸、旅游景点等公众聚集有关单位应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本区域本单位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第九条 市气象部门负责管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并做好气象灾情收集。气象事件所在单位在灾情发生后及时通过气象部门网站、传真和报灾电话、短信等方式将灾情传送到上一级防灾指挥机构或市气象部门。第十条 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市气象台在未发布台风预警信号前,可以发布有关热带气旋的信息快报或警报。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各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并及时通知户外、高空、港口及海上作业人员;幼儿园、托儿所停课,幼儿园、托儿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的儿童;
2、注意市气象台发出的有关热带气旋的信息快报;
3、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如:棚架、门窗、广告牌等。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进入防风状态,中小学停课,学校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
2、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区,船舶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3、拆除户外危险广告牌、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各职能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开放临时避险场所;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特殊行业除外);
2、市民应留在室内或到安全场所避风;
3、相关应急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4、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人员应尽可能留在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一条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未来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有关单位和学校、市民应特别关注市气象台发布的暴雨消息,采取防御措施;
2、国土、交通、城管部门密切注意暴雨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城管部门注意低洼、易受水浸地区防涝排水;
2、交管部门应对发生道路水浸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国土部门密切监视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情况;
3、转移地质灾害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躲避; 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临时避险场所开放,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学校停课,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托儿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的儿童;
3、各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工作。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二条 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或者已经升至35℃以上。防御措施:
1、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确保城市正常供水、供电。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防御措施:
1、停止户外露天作业,企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合理调整工作时间;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40℃以上。防御措施:
1、各部门、单位采取紧急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三条 寒冷预警信号
寒冷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寒冷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10℃以下。防御措施:
1、市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并留意市气象台发布的最新降温信息
2、有关单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民政部门开放避寒场所;
(二)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最低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5℃以下。防御措施:
1、市民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应急预案采取必要防寒措施; 其它同寒冷蓝色预警信号。
(三)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最低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0℃以下。防御措施:
1、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寒害; 其它同寒冷黄色预警信号。第十四条 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以及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交通安全。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的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市民需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2、交通等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安全; 其它同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暂时封闭或者停航;
2、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第十五条 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指除台风以外的大风,主要是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引起的大风或强对流天气引起的短时大风)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有关市民和单位做好防风准备,注意市气象台发布的大风最新消息;
2、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2、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临时避险场所开放;; 其它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其它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第十六条 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为四级,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干旱预警信号因其特殊性,一般以信息快报或政府公告形式向有关部门和公众通告。雨季指每年的4-9月,旱季指每年的10月至下一年的3月。
(一)、干旱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3个月降雨偏少,其中雨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旱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跨雨旱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40%以上,有轻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市民应积极节水;
2、水务等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节水、供水措施;
3、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气象台的旱情报告;
(二)、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6个月降雨偏少,其中雨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旱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跨雨旱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40%以上,有中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水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生活用水;
2、企业用水大户采取措施,减少耗水; 其它同干旱蓝色预警信号;
(三)、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9个月,降雨严重不足,9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有重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紧急抗旱措施;
2、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其它同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四)、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年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平均值偏少30%以上,且未来一段时间降雨仍将偏少,严重旱情将持续; 防御措施:
1、全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基本用水、其它同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七条 雷暴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受雷暴云团影响,并伴有雷电和较强的阵性降雨等天气现象;或者已经受雷暴云团影响,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有关单位做好防雷电及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准备;
2、市民应尽量停留在安全地方;
3、停止各类户外易燃、易爆危险作业 第十八条 灰霾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未来12小时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持续时间可达6小时以上,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市民尽量不要到繁华街道或人群密集的户外场所;
2、有呼吸道疾病史的市民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火险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未来24小时,无降雨发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湿度和风力条件有利燃烧,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高。防御措施:
1、市民居家、外出注意防火;
2、消防及森林防火部门启动相应的预案;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气象预报的;
(二)广播、电视、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非市气象台适时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气象预报的;
违反本规定,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中规定预警信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