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填空题

时间:2019-05-15 13:4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门水文地质学填空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门水文地质学填空题》。

第一篇:专门水文地质学填空题

二、填空题

1.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

3.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可分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4.地质调查主要包括:

5.地层岩性调查包括基岩调查、松散岩层调查和地层调查。

6.基岩调查主要调查基岩的7.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地质构造调查包括8.流量的测量方法 堰测法有

9.水文地质调查应查明

10.水文地质调查必须按照先设计后施工、先测绘后勘探的程序进行。

11.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技术要求上主要有水位降深、抽水试验流量、稳定延续时间及水位和流量观测。

12.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技术要求抽水流量、选择水位观测、抽水延续时间。

13.观测孔的深度 一般应达到所要观测的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2~5m,其管口应高出地面0.5~1m,孔口应设置保护装置,在孔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

14.岩石按力学性质可分为脆性岩石、半脆性岩石和塑性岩石三类。

15.按富水程度可将断层划分为富水断层、储水断层和无水断层,按导水性能将断层分为导水断层和阻水断层。

16.气象资料调查主要是降水量、蒸发量、气温。

17.一般要求孔深小于lOOm时,孔斜不得超过1.5度,当孔深大于lOOm时,每增加lOOm孔斜不得超过1度,并要求每50m测一次孔斜,以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8.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试验性开采抽水。

19.过滤器类型 :骨架过滤器、包网过滤器、缠丝过滤器、填粒过滤器。

20.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主要包括水位、水温、水质、水量、水文及气象等因素。

21.一般包括四类图件:基础性图件、要素性图件、综合性图件和应用性图件。

22.地下水水质指标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指标、化学性质指标和生物性质指标。

2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水质指标项目类别分为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24.侵蚀方式有分解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和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等

25.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

26.地下水资源划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三类

27.管井的成井工艺,包括从钻进开始直至下管、回填、洗井等多道工序。

28.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有 29.水文地质试验包括

30.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害

31.按矿泉水的用途:可分为工业矿水,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泉水。

32.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33地下水资源评价包括

1、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包括: 地面调查钻探物探水文地质试验

2、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有勘探孔试验孔观测孔开采孔

3、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放水试验注水试验

4、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包括: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

5、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层水害、煤系砂岩水害灰岩水害

6、若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0.021L/m.s 则该含水层为量:q=0.21L/m.s 则该含水层为 中等含水层 若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21L/m.s 则该含水层为 强含水层

7、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开采

8、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有

9、水文地质试验包括

10、地下水资源分类(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11、矿井水灾害按突水机理划分类型有 水害类其他水害类

12、矿井主要导水通道有陷

1.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原因;而地下水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是由均衡的性质和数量所决定的。

2.水动力弥散系数是一个与流速及多孔介质有关的,具有,即使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纵向水动力弥散系数与横向水动力弥散系数也不相同,水动力弥散系数包括机械弥散系数与分子弥散系数。

3.地下水中的物质组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和。

4.地下水水质评价实际上是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量评价,其评价具有时效性。同时地下水水质评价应反映出区域地下水水质的整体性特征。

成炮作用主要是由于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浊物手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结果。

5.分解型侵蚀是指酸性水溶滤或侵蚀性碳酸溶滤使水泥分解破坏的作用。

6.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处于均衡状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则可能出现负均衡或正均衡状态。

7.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钻探、工程物探、水文地质试验

8.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有勘探孔、试验孔、观测孔和开采孔。

9.地面物探 主要包括有 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交变电磁场法、核磁共振、地震勘探和天然放射性找水法等。

10.地下水资源分类(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为: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

11.为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布置的钻孔,其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

12.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布置的勘探孔,须考虑拟采用的评价方法,当水源地主要依靠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时,主要勘探线沿着流量计算断面布置,对于傍河取水水源地,为计算河流测向补给量,必须平行与垂直河流的勘探线。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勘探孔的布置一般呈网状形式并能控制边界的水位或流量变化。

13.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连通试验等。

14.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包括系统性、整体性、流动性、再生性和可调节性。

15.矿区水文地质中充水条件的水源包括有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窖水四种类型。

16.矿区主要的充水通道有构造断裂带、岩溶塌陷与“天窗”、岩溶陷落柱、采空区上方冒裂带、隔水底板与突水通道及封闭不良或未封闭钻孔六种类型。

17.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节水型的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技术结构、居民点

和工业电结构与空间结构等来实现,它由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工业生产体系和城乡节水型的居民生活体系等组成。

18.工业节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方面,降低工业产品单位产量或单位产值的耗水量,从而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

19.钠盐对作物危害以Na2C03最强,NaCl次之,Na2S04又次之

20.在评价灌溉用水的水质时,必须要考虑水的含盐量和盐类成分两个方面

21.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更丰富,除了常规供水水质问题,还要求对水环境质量做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以及影响评价,阐明自然水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的程度如何,污染区的分布状况以及造成污染的原因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13、根据H·A·普洛特尼科夫的地下水储量分类,可将地下水分为、、储量和开采储量。

14P67)

15性图件。(P67)

16补给增量。(P10)

17P13地下水系统在水力方面主要有储存、传输、延时和平滑功能。(P16)

6(P19)

7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P21)

8(P97)

9(P97)

13查。

15)数和计算与评价四个步骤。

16调控原则。

18井灌井排模式、排供结合模式和引泉模式。

21)

22人员和组织结构。

23)操作和分析、显示与输出。

27)当采矿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后,原岩应力平衡收到破坏,采空区顶板在集中应力的作用下,岩层破裂冒落,在采空区上方依次产生无规则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和整体移动带,并在地面形成沉陷。

28)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有:冻结型、越流型。

第二篇: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

专门水文地质学总结与复习

第一章: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 1.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特点:

①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分布趋势相似,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岩溶水和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方。③在北方地区,东部的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约占北方地下水总量的50%,补给模数大于西部。

④北方地区中部的黄河流域,包括黄土高原及其相邻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

⑤西闻的内陆盆地处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mm,但由于四周高山的降水及冰雪融水的补给,50%--80%地表水自山区进入盆地后便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较丰富,但地表水与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开采利用。2.地下水资源特点

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 3.地下水储量分类

动储量静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 4.允许开采量

定义:允许开采量,又称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是指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堤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d或m3/a。

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开采补给量减少的天然排泄量储存的变化量。5.地下水系统水力方面的主要功能:储存功能、传输功能、延时功能、平滑功能。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 1.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

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随时间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条件。)

2.地下水露头调查 泉的调查内容

1)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 ;

2)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及其高度,泉水的流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泉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和化学性质,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3)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

4)对矿泉和温泉,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及其出露条件,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

5)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和剖面图。

3.水文地质调查的四个阶段:普查、详查、勘探、开采。4.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方法: 常用方法

(1)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物探(3)水文地质钻探(4)水文地质试验

(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实验 新技术与新方法

(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

(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

第三章:水文钻探和水文地质物探 1.水文钻探

定义:水文地质钻探就是使用一定的钻探工程勘察地表下面较深处的地下水赋存活动情况的工作,是探寻地下水的最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开采地下水的主要方法,但是费用很高。

基本任务:对不同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任务或同一勘察任务的不同勘察阶段,水文钻探的具体任务虽有差别,但其基本的任务是相同的:

(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岩性和水头压力,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借助钻孔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富水性和各种水文地质参数。(3)通过钻孔(或在钻进过程中)采集水样、岩土样,确定含水层的水质、水温和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

(4)利用钻孔监测地下水动态或将钻孔作为供水井。

第四章:水文地质试验种类 1.水文地质试验种类

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示踪试验、连通试验 2.抽水试验

定义:抽水试验是通过从钻孔或水井中抽水,定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野外试验工作方法。目的、任务:

(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2)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主要方法。

(3)抽水试验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代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系数等,并可根据水位降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号。(4)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

(5)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边界性质和强径流带位置等。分类

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3.渗水试验(1)试验目的

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在研究大气降水、渠水、灌溉水等对地下水的补给时,常需进行这种试验。(2)试验原理

达西渗透定律,K=V/I=Q/WI。(3)试验方法与装置

渗水试验一般在试坑中进行。在试验层中开挖一个截面积约为0.3~0.5m2的圆形试坑,放置圆形铁环防止坑壁坍塌,不断将水注入坑中,并保持坑底水层厚度一定(一般为10cm)。

4.达西公式 Q=KA(H1-H2)/L(各项参数的含义、单位,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第五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 1.地下水动态

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地下水均衡

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

(1)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原因;

(2)地下水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是由均衡的性质和数量所决定的。

4.地下水动态观测的任务

不同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其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任务是不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任务:

(1)查明不同地下水系统、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

(2)查明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

(3)为地下水均衡研究提供依据,预测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的变化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

(4)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如推求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5.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意义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作出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述如下:

(1)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是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形成条件的综合反映。可根据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分析,认识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认识水量、水质的形成条件,区分不同的含水层;

(2)地下水动态是均衡是的外部表现,故可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源计算地下水的某些均衡要素。

(3)地下水动态资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预测时必不可少的依据。

(4)用任何方法计算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都必须能经受地下水均衡计算的检验;任何地下水开采方案,都必须受地下水均衡量的约束。

(5)由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如水资源衰竭等环境地质问题均需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地下水的均衡状态,以便预测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6.地下水动态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泉流量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

1.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总结,通常由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报告组成。

2.水文地质图件种类:一般包括四类,基础性图件、综合性或专门性图件、单项地下水特征图件和应用性图件。3.综合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内容

(1)、地层及构造特征(2)、地下水类型(3)、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4)、地表水系和地表水体(5)、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貌现象(6)、地下水系统划分(7)、地下水化学特征(8)、地下水运动特征(9)、岩层富水程度(10)、剖面图及镶图 4.水文地质图的特点

(1)、多变性(2)、复杂性

(3)、由水文地质图系组成

(4)、图件的内容与图幅的数量与调查深度有关

5.文字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水文地质报告的章节内容包括:

(1).序言(2).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3).水文地质条件(4).地下水资源评价

(5).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6).结论和建议

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1.给水度: 2.渗透系数: 3.导水系数:

4.储水率:表示当含 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

5.储水系数:表示当含 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

6.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 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

7.越流因素:或称越阻系数,其值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倒数乘积的平方根。

第八章:地下水水质评价

1.地下水中的物质组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

2.地下水质:地下水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3.地下水水质指标:表示地下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衡量地下水水质的具体标准。

4.地下水水质指标可划分:

物理性质指标: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其他指标

化学性质指标: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有毒的化学指标、氧平衡指标 生物性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病原菌及病毒 11.生活饮用水基本要求:

(1)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2)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5.饮用水水质评价

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6.工业用水水质评价(主要是锅炉用水水质评价)(1)、成垢作用

概念 水煮沸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附着在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危害 锅垢会影响传热、浪费燃料、降低锅炉的效用,有时可使炉壁受热不均,炉壁过热融化烧蚀,甚至引起锅炉爆炸。(2)、起泡作用

概念:指水在锅炉中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

原因: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浊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结果。

危害: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形成泡沫层,泡沫太多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上升,导致锅炉不能正常运行。(3)、腐蚀作用

概念 由于水中氢置换铁,使炉壁受到损坏的作用称为腐蚀作用。氢离子可以是水中原有的,也可以是由炉中水温增高某些盐类水解而生成的。

此外,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如氧、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也是造成腐蚀作用的重要原因。

危害 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发生爆炸。

7.地下水的侵蚀性评价分类

分解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 8.饮用水水质指标

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9.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水温、水的矿化度、溶解盐类的成分

10.农田灌溉水质评价方法(1)、水质标准法

水质标准法对农田灌溉用水质量的评价就是对照国家颁布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对有些不适宜灌溉的地下水城分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方能进行灌溉。此外还必须考虑温度的下限、盐分的类型、有机物类型、灌溉方式等问题。在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干旱灌溉区,灌溉水的含盐量可适当放宽。(2)、钠吸附比值法

钠吸附比值(A)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Na+、Ca2+、Mg2+表示各离子在每升水中的毫克当量数。

(1)当A>20时,为有害的水;

(2)当A=15—20时,为有害边缘水;(3)当A=8—15时,为比较安全的水;

(4)当A<8时,为相当安全的水。

应用这种方法评价水质时,还应与全盐量、水化学形成条件相结合。

(3)、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方法种类

水质标准法、钠吸附比值法、灌溉系数法、盐碱度法

第九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 2.地下水资源划分为: 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三类 3.允许开采量(见第一章)4.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量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相关外推法、开采抽水法和“黑箱法”等。5.水量均衡法(见书P118第一节)6.开采试验法(ppt)

(1)开采抽水法(见书P143讲解和实例计算)(2)补偿疏干法(见书P145讲解和实例计算)(3)回归分析法(见书P151讲解和实例计算)

7.允许开采量 允许开采量的组成

天然补给量与天然排泄量近似相等,即Q补≈Q排,开采量在数值上已接近或等于允许开采量,所以:

Q允开= ΔQ补 +ΔQ排 + μ·F·Δh/Δt 这个方程表明,允许开采量实质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1)增加的补给量(ΔQ补),可称为开采夺取量;

2)减少的天然排泄量(ΔQ排),可称为开采截取量;

3)可动用的储存量(μ·F·Δh/Δt)。8.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概述:地下水资源评价包括地下水水质评价和地下水水量评价,水质评价是水量评价的前提,水量评价则是评价工作的核心。通常所讲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往往是就水量评价而言,又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或地下水水量评价)。定义: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估计称为地下水资源评价。

原则:由于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且具有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和调节性的特点,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在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水量评价

(2)、按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3)、根据“三水转化”的规律进行评价

(4)、根据“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进行评价

(5)、根据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评价 分类:

(1)局部地下水量评价:在局部地段(水源地),为保证某具体部门的供水而评价地下水资源,称局部地下水量评价(允许开采量评价);

(2)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在大面积范围内(如对水文地质单元或某一行政区划内),为规划开发利用地下水或综合利用自然资源而评价地下水资源,称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10.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的主要依据(1)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2)地下水资源的研究程度(3)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4)不同勘察阶段的目的要求

11.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与分级(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

第十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 1.水源地的选择原则

(1)、水源地应尽可能选在含水层透水性好、厚度大、层数多、分布较广地段上(2)、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能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或接近补给水源、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

(3)、应尽量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避免新旧水源之间、工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和矿山排水之间产生矛盾;

(4)、水源地应选在不易引起地面沉降、塌陷、地裂、滑坡等有害地质作用的地段上。

(5)、选择在不易引起水质污染或恶化的地段上(6)、从经济、安全和扩建前景方面加以考虑。2.取水建筑物的合理布局(见书P172)

第三篇:专门水文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资环压缩版)

1.水文地质测绘: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有关联的地质、地质、地貌、地表水等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记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2.矿坑涌水量:指矿山开拓与开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涌入矿坑的水量。3.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4.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量的补给与消耗之间的数量关系。

5.地下水污染: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

6.岩石的区域含水性:是指某种岩石中地下水的分布广泛程度和有水地段的平均富水程度一般以水井在某一降深下的出水量表示。

7.补给量:指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以各种形式和途径进入区内含水层的水量。8.储存量:指赋存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

9.成垢作用:当水被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发生沉淀,并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的作用。

10.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

11.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化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12.允许开采量:指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取得的水量。13.矿田:指处于同一地质构造、同一成因的全部矿床。

14.均衡区:指均衡地段、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的含水层。

15.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

1.水文地质物探的任务是什么?答:9.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确定它们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厚度和产状;②通过物探测井方法准确地确定含水层的厚度、深度、富水程度、咸淡水界面位置,或测定某些水文地质参数及完成某些水井工程探测任务。2.水文地质研究包括哪几个步骤?(完整)答:(1)收集与提取信息;(2)将信息加工组织成一个反应所研究系统本质的概念模型;(3)建立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4)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5)经过检验后的数学模型可用来模拟系统未来的行为(预测),或者求解采取不同人为措施时系统的响应(决策模拟)。

3.电测水位计的原理及种类?答:原理:使用时,当探头接触水面,水与导线构成闭合电路,即可发出信号,据此便可确定水位。种类:表式水位计、音响水位计、灯显式水位计等。

4.影响溶滤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组成岩土的矿物盐类的溶解度;(2)岩土的空隙特征;⑶水的溶解能力;(4)水的流动状况。

5.防水措施有哪些?答:⑴治理污染源;⑵补救措施;⑶堵截措施;⑷对已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

6.矿床开采通常分几个步骤?答:⑴开拓:指从地面到矿体开掘一系列的井、巷;⑵采准:是采矿前的准备工作;⑶回采:指从采区或矿壁中大量采出矿石的生产过程。

7.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答:目的:获取水文地质参数,评价水文地质条件,为预见矿井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开采量提供了依据。⑴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⑵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⑶研究井孔的出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及其与抽水时间的关系,研究降落漏斗的形状、大小及扩展过程;⑷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水补给通道和强径流带位置等;⑸确定含水层边界位置及性质;⑹通过抽水试验,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水文地质数据;⑺通过开采行抽水试验,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8.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答:

一、序言 主要包括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调查阶段,投入的工种和工作量,工作概况,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

二、区域自然地理 ⑴地形⑵水文⑶气候⑷经济概况。

三、区域地质条件及地貌 ⑴地层:由老至新介绍各时代沉积岩的地区分布、产状、岩性、结构等特征,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各层间的接触关系和所含的化石。⑵构造⑶岩溶发育规律⑷地貌。

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⑴阐明区内含水层系统的特征⑵探讨区内各种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条件⑶概述区内各主要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⑷地下水的动态特征⑸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五、地下水资源评价 ⑴地下水质评价⑵对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进行水量评价。

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七、工程地质评价。

八、结论与建议。

答:①查明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规律、形成原因和动态类型;②测定地下水的均衡要素,确定含水层的有关参数,确定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③水均衡分析计算,阐明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量;④预测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趋势,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依据;⑤有关水文地质基本理论的研究和验证;⑥地震预报。

10.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过量补充)答:①土壤的此生沼泽化;②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的咸化;③洪涝灾害。

11.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答: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和生物等;人为因素包括:开采、排除。

1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答:①水均衡法;②相关分析法;③开采抽水试验法;④解析法和数值法;⑤补偿疏干法;⑥地下水水文分析法。

13.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过量开采)答:①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②地面沉降;③地面塌陷;④地裂缝;⑤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

14.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①雨水淋滤堆放在地面的垃圾与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②污水排入河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③利用污水灌溉浓田;④止水不良的井孔;⑤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也可补给污染地下水。

15.地下水简分析的项目有哪些?答:简分析,其目的是一般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项目包括:温度、色度、嗅、味、浊度及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游离二氧化碳、PH等。

16.地下水有哪些特点?(与地下水相比)答:①水质澄清、水温稳定、分布面广、地下径流量小;②矿化度和硬度高;③含铁锰量高等。

第四篇:水文地质学作业

水文地质学作业: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应考虑哪些因素进行城镇规划?

摘要:世界性城市灾害的加剧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它也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如何协调 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的一大难题。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特别是灾害预警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建设,特别是明确城市建设中减灾工程与非工程设施投入的固定比例,完善减灾教育宣传体系和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科技平台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特别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中综合减灾规划的改进和完善,加快拓展城市企业灾害保险与再保险和发展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安全社区”范式。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灾害风险;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范式

太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在城市发展中,做好防御自然灾害规划。加强灾害管理十分必要。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原市也进入城市发展建设的最快时期,自然灾害的潜在危太原市城市防灾管理与基础设施需求分析太原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应对自然灾害重在预防。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加强城市抗灾基础工程建设。主要包括7个方面。1)城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管理鉴于地震对城市严重的危害.要特别加强城市防震减灾和抗震能力规划。太原属地震多发地,地下断层、断裂相互交错。太原地震一般震源浅,破坏力大.历史上地震给我市发展造成过巨大影响。太原市地震基本设防标准为烈度为80。是国家省会城市中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最高的城市之

一。加强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是防震减灾T作的首要任务。在这方面,日本的定期检查公共设施和“特殊建筑定期调查报告制度”,值得我们学习。2)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灾害防御管理。太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多发于卜8月,易引发山洪、河水泛滥、城市积水冻灾,易使农作物受灾,城市水管、供暖管、油管冻裂;雪灾,影响交通和生活生产秩序:雹害、雷击,毁坏庄稼、破坏房屋、工业设施、通信设备;风沙害和沙尘暴;干旱等其他灾害。在应对气象灾害工程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控和预警能力建设;其次要加强城市抵御风、雪、雨、雷、沙等灾害的基础设施建设:再次要加强工业、交通、通信等重要部门应对极端气候的技术能力建设。3)防汛抗旱工程基础设施和道路排洪设施建设。历史上太原曾多次遭受洪水袭击,建国后太原市虽然没有发生过特大面积的洪水灾害,但局部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水库和河道治理工作依然繁重。一方面需要加强水库、堤坝设施的加同工程;另一方面主要是河道堤防、分洪工程、蓄滞洪区和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在市区,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能力建设也十分重要。4)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防治。太原市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砂土液化等。值得注意的是,除自然地质灾害外,由于经济的片面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人为致灾因素也在增强。近年来.由于开矿和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局部地区已经形成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塌陷等灾害隐患。控制地下水开采。保护资源环境,已成为太原市迫在眉

睫的重要任务。5)加强绿化带和公园的安全防灾隔离工程。必要时规划为避难场所。绿化带具有灾害隔离的功能.可以防止火灾等灾害蔓延。按照国际惯例,为节省资源。公园、绿地、广场可以建设为避难场所。在市政道路和小区建设时,应做好公园和绿化带的规划.这样做既符合防灾城市的需要,又符合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6)企业和生命线下程的灾害防御。针对太原_工业城市的特点.要特别重视次生灾害和连锁灾害的预防,提高重化工、煤矿等企业的综合抗灾能力。现代城市对水、电、气、通信等生命线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现代设施,特别是道路、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设施,遇雨雪、雷击和高温、冻灾等气象灾害易遭灾。需要加强生命线和管网工程的抗灾技术研究和建设。7)加强公共场所和重点场所的防灾工程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是人员密集的地方,容易加大灾害损失:城市交通

(飞机、火车、道路主干道、桥梁)、通信方面易遭受各种灾害,且影响救灾指挥和救援行动;政府机关、电视台、通信大楼、大型调度中心、公安指挥机关等重点部门受灾后可能影响应急指挥和调度,应加强防灾管理。一方面需要把防灾纳入安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应急设施规范管理。2对太原市防御与减轻灾害规划的应对措施国外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一些特点值得我们借完善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高度重视城市和区域预警系统的建设。首先,应在城市综合灾害系统数据库的支持下,利用现有的大型商业仿真软件,改造和开发满足城市综合灾害风险应急响应的集成化软件;在单一灾种风险应急仿真软件的基础上,开发满足不同风险水平控制的城市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情景仿真模拟系统(软件和集成平台)。此外,还需在目前已有的单一灾种风险控制基础上,开发城市灾害地面& 遥感综合快速检测与应急灾情评估技术;开发多个专业部门实时灾害信息快速集成管理技术,形成灾害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系统;开发城市灾害应急避难优化模拟技术,形成灾害避难应急预案编制支撑技术系统;开发城市综合灾害风险保险精算技术,形成城市生命线、生产线保险核赔支撑技术系统。其次,应在这些应急与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现存的各类灾害监测网络资源的作用,加强野外实验观测网络和灾害灾情形成过程的监测站网的建设,提高灾害预测预警与实时评估能力,按国家水平、地方水平、事业水平、企业水平和社区水平分别建设有效的早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共享。风险管理强调的重点在于综合性和时效性,即需要各部门、各层次、各领域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体现一致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在风险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依托信息共享体系进行即时的传输,并通过其广泛的共享性使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做到信息的完全公开与透明,达到减灾信息资源共享,确保灾害应急响应行动的快速和高效,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目前应首先逐步整合现有的各类紧急接报平台,包括公安、医疗急救、水上遇险、森林防火、高速公路事故、市政抢修、民政等,采用%%(作为政府统一的紧急接报号码,并实现各职能部门直接快速反应、协调高效的应急联动。())促进信息公开。风险信息公开化,可以使政府的风险管理行为受到必要的监督,增加政府的责任感,更可以使公众地获取及时有效的风险信息进行自救、互救。在’(()年,*+,* 灾害控制以后,中国政府总结经验教训,倡导建立灾害信息的公开制度,已见到一定的成效。但到目前为止,在四大类公共安全事件中,除自然灾害数据目前已公开,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数据还未能及时公开。只有公众掌握了灾害信息,才能主动地进行防灾减灾,才能进一步提高防灾意识和加强风险沟通力度。

加强城市减灾能力建设

(%)保障政府减灾投资。减灾资金投入是进行减灾工作的基本前提。不论是灾前的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灾中应急能力建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都必须要有资金保障。据初步测算,仅灾害救助资金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就应达到($-.。就自然灾害救助承担比例而言,国内外经验表明,救灾工作必须坚持分级管理体制,即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应承担的救灾资金数量。

(’)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体的宣传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公众普及应急常识,推进应急工作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等工作,不断增加公众的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应急管理队伍培训和公共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在高等教育中,注重灾害研究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学科体系建设。

())提高减灾科技水平。减灾科技包括对灾害形成机制、发展规律研究的减灾科学,对灾害进行防御的减灾技术与工程,以及对灾害防御立法及政策制定等在内的减灾管理。在各级政府的科技发展规划中,应对减灾科技优先投入。通过总结一批社区减灾实用技术,推广一批减灾高新技术,开发一批减灾科技,提高减灾的科技水平。

!$!# 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

!(%)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减灾规划。城市规划中必须进行城市发展战略的风险评估,城市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城市发展避开高风险区。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同时邻近城市间的规划制定也必须互相沟通,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灾害。倡导设定城市高风险区的“建设红线”制度,使减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推进企业灾害保险和再保险。抗灾、救灾,安置灾民,重建灾区生产与生活秩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在中国目前经济尚不富裕的情况下,适当应用保险与基金的策略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去。企业灾害保险作为灾害转移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正在受到国内保险机构和进入中国的国际保险机构的关注。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企业灾害保险工作在重建灾区生产与生活秩序,安置灾民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与推广“安全社区”范式。对于城镇的最基本单元———社区,应推进政府救助和社区自救自助相结合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推广山东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安全社区”建设经验,重视塑造社区安全文化,建立减灾社团,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备灾、应急、恢复与重建能力,以及综合风险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史培军 中国城市灾害问题与对策

第五篇: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 读图提纲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100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218.0mm;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28.7度(8月),最低达1.8度(1月)。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构造和地形对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 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 包含潜水和承压水;J1与J3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支流总流量为2.7438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

1.5m3/s,泉1、12、13的流量分别为40L/s,1.5L/s,2.3L/s),增加量很少,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二、区域地质条件

1.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C)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P)纯质石灰岩,大面积

出露;早侏罗统(J1)的页岩,与下伏岩层角度不整合,中侏罗统(J2)长石石英砂岩,晚侏罗统(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环状出露于J1内侧;Qal的砂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沟谷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2.构造:

(1)褶皱 :该地区中部发育有一个向斜褶皱,中间低两翼高,轴略向西倾,由核部至翼部地层由新到老,由北向南地层出现重复。所形成的盆地地形有利于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在盆地中部一带,形成许多小支流,这些支流均为常年性河流,除了降雨补给,还接受地下水补给,最后这些支流向盆地中部地带汇集成最大的支流。

(2)断层: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东部断层是走向为北东——南西

向的正断层,西部断层是走向为北西—南东向的正断层,两个断层导水性都较弱,严重阻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可视为该地区的含水系统的边界。沿东部断层上部出现了许多岩溶,这是由于断层带发育许多构造裂隙,是构造薄弱地带,更容易发育岩溶构造,断层西侧是二叠纪石灰岩,极易沿构造裂隙形成岩溶地形,成为地下径流通道。

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岩层含水性:主要含水层是中侏罗统(J2)、二叠统(P)、石炭统(C)、第四纪(Q)地层,隔水层依次是晚侏罗统(J3)、早侏罗统(J1)地层,早泥盆纪(AnD)片岩及片麻岩的浅部是含水层,下部是隔水层。详述如下:

(1)早泥盆纪(AnD)片岩及片麻岩浅部发育风化裂隙,构造裂隙闭合,属于弱含水层,存在少量出流量少的泉眼(14-17号),最大流量为0.1L/s。雨季会在出露地表出现季节性河流。深部为坚硬基岩,构造裂隙闭合,导水性很差,可视作隔水层,与断层一起形成该地区隔水边界。

(2)C 地层岩性为页岩夹薄层砂岩,也无泉水出露,该岩层出露地表上多发育季节性河流,因此该岩层为相对隔水层。虽无资料支持,但不排除核部构造破碎区存在深层地下水的可能。

(3)P地层的岩性为石灰岩,裂隙率高,岩溶十分发育,且分布广泛;泉水出露多,且流量都很大,总量达611.3L/s(泉1~7、9~11、13号),水文地质探孔最大单位涌水量为1.1L/(s*m),该层是很好的含水层。

(4)J1地层岩性为页岩,裂隙闭合,底部有煤层,透水性差,无泉出露,在P灰岩与该层交界处多发育溢流下降泉,以上说明该地层为隔水层。

(5)J2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开放,裂隙率较P地层小很多,无泉水出露,水文地质探孔最大单位涌水量为0.11L/(s*m),为一般含水层。

(6)J3地层岩性为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无泉出露,钻孔未见涌水,为隔水层。

(7)Qal地层的岩性为砂砾岩,主要是松散沉积物,透水性好,有泉出露(泉

8)且流量为150L/s,水文地质探孔单位涌水量为3.1L/(s*m),为该地区强含水层。

2.各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1)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 该地区含水层是Qal、P、J2、AnD。早泥盆纪(AnD)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二叠纪(P)灰岩,大面积出露于图幅上部,下部也有部分出露,总体位于向斜两翼翼端;中侏罗纪(J2)砂岩,呈环带状出露于图幅中部;Qal的砂砾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

(2)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命名:1~11号泉为溢流下降泉,12~13号泉为断层上升泉,14~17号泉为侵蚀下降泉。除8号泉外,1~11号泉均出露于P和J2地层交界处;8号泉出露于Qa1地层中河谷边缘;

12、13号泉沿西侧断层分布,临近干流,补给可能为J2与P的承压水;14~17号泉出露于And地层,成为区域支流的源头。

3.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二叠系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参考钻孔1、3号,泉6、10号。因泉6、10号库尔洛夫式十分相近,故采用6号泉。从A—A’剖面图可以判断,地下水水流方向是由东向西的,先后经过6号泉,3号钻孔,1号钻孔。因二叠系含水层为灰岩,且该点埋深浅,蒸发浓缩作用强,所以6号泉主要含重碳酸根和钙、镁离子;同时由于溶滤作用弱,地下水整体矿化度较低,属淡水。随地下水向西流动,水位埋深增加,水温升高,脱碳酸作用使重碳酸根含量降低;溶滤作用增强,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增加;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升高,说明在越流接触J2长石石英砂岩过程中发生了离子交替吸附;总体矿化度升高,3号钻孔为M=1.9的微咸水,至1号钻孔变为M=4.0的咸水。

4.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J2的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可从1号和3号钻孔看出,从A—A’剖面图可以判断,地下水水流方向是由东向西的,先后经过3号钻孔,1号钻孔,由于J2地层主要分布了潜水和承压水,在该地层水位埋深较小,会出现浓缩作用;随着地下水流向西运动,由于溶滤作用使得矿化度不断提高,即出现1号钻孔矿化度高于3号钻孔,前者M=0.84,后者M=0.5,均属于淡水。长石等矿物富含钠离子,在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下使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升高;水温沿地下水流动方向逐渐升高,使重碳酸根毫克当量略有降低。

5.二叠系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

P含水层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雨补给和少量地表水补给。P地层的岩性是灰岩,是很好的含水层。排泄主要通过泉,蒸发排泄很少,可能存在向其他含水层排泄。在地表浅部,降水补给下渗迅速,P含水层接收补给后,一部分水以泉的形式排泄,一部分水在地层穿插到侏罗系地层后通过深部径流,形成承压水,水循环深度逐渐增大,地下水径流缓慢。该地区最好的径流条件是北部发育的大量岩溶,地下径流通道密集,有利于地下水的运移。

6.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在地区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均是局部导水。

东部正断层:下盘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上盘上部为薄层灰岩,下部为C的页岩夹薄层砂岩,脆/塑性上部为局部导水,塑/塑性下部不导水。大角度正断层为压性断层,压性断裂中心部分的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断层东侧出露14和15号泉,形成两条常年性支流,这两条支流和断层带的一些季节性河流经过断层后,都直接通过高渗水性的松散沉积物快速入渗到P中去,补给地下水,而在断层上部出现了许多岩溶,这是由于断层带发育许多构造裂隙,是构造薄弱地带,更容易发育构造,断层左侧是二叠纪的石灰岩,极易沿构造裂隙形成岩溶地形,接受地表水,形成地下水。该断层的意义在于使C、P、J地层下降,有利于储水。由于AnD浅部存在风化裂隙水且与P,Qa1地层均有接触,直接影响区域内的地下水补给,所以把该断层看作地下水系统的边界欠妥,但考虑到风化裂隙水含量很少,影响微弱,仍将断层视为隔水边界。

西部正断层:下盘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上盘下部是P的石灰岩,上部为J的塑性页岩和脆性砂岩层,脆/塑性断层局部导水。正断层为压性断层,压性断裂中心部分的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断层带上出露12和13号泉,通过比较库尔洛夫表达式,12号泉:M0.9

43SO63Cl21HCO16M4.1t23,1Na42Ca40Mg1634HCO66SO24t20,13号泉:Na66Ca2534HCO70SO24t19,P:Na64Ca27号钻孔J2:M0.84

M4.043SO65Cl20HCO15t23,可见12号泉与J2地层的地下水化学组分相似,13号与Na44Ca40Mg16

p地层相似,得出12号泉由J2补给,13号泉由P补给,但是两个泉的泉流量很小,可见断层是导水的,但是导水性很差。河流量方面,由地表测水站1号和2号监测的两条大的支流流量之和为2.7m3/s,加上12号和13号泉流量,略小于3号测水站的监测值2.75m3/s,而断层穿过了很多含水层,可见断层是弱导水的。该断层的意义是构成含水系统的边界。

7.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

通过年排泄量来计算地下水资源量:P中的泉流量为611.3L/s(1~7、9~11、13号泉);Q中地下水为出境水量(3号测站)2.75m3/s-其他地下水补给量和入境水量(1~7、9~15号泉,测站1)2.11294 m3/s=637.06L/s;J2中泉流量是1.5L/s(12号泉);AnD中泉流量是0.32L/s(14号、15号、16号、17号泉)。共计1250.18L/s,考虑蒸发损失补给量应略大,约1260L/s,年补给量为3.97*10^10m3。二叠系含水层年补给量为611.3L/s*3600*24*365/1000=19.27*10^6 m3。

下载专门水文地质学填空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门水文地质学填空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目的 1.1了解水文地质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1.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2.实习内容 2.1阅读《东王村......

    2014水文地质学基础真题

    一 名词解释: 储水系数地下水含水系统 活塞式入渗 地下水污染 补给资源 有效应力 上层滞水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渗透率 脱碳酸作用 10*4二 作图题20 根据渗透系数的不同作水位......

    水文地质学考试卷保你过

    1. 水文循环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 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具有速度快、路径短、转化交替迅速的特点。 2. 地质循环是指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全之间水的相互 转换过......

    填空题

    填空题: 1、 从系统复杂程度上,可将GIS应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企业级和公众型系统。 2、 早期的GIS应用主要靠________和________推动的。 3、 信息系统项目周期呈现一......

    填空题

    1、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范围为(中国居民与非中国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2、中国居民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地申报其国际收支。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经常项目、(资......

    填空题

    填 空 (B)罢免是任命代表大会实施一种严厉的监督方法也是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防止(滥用职权)和滋生官僚主义的一种有效方法。 (D)对我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必要性远远超......

    填空题

    填空题: 第一章 1、按信息的媒体形式可以分为(文本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超媒体信息。 2、信息内容是文献的知识内核,(载体资料)是文献的存在形式和外壳,而符号系统和(记......

    填空题

    1. 凡代理国库业务和办理国库经收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社均应设立(待结算财政款项)一级科目。 2. 国库经收处收纳的预算收入,一律使用“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下的(待报解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