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时间:2019-05-15 13:5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第一篇: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谢琴08文秘单班31号

[摘要]:《水浒传》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语言艺术尤为突出。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的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模拟的语言标本。

[关键字]:水浒传 语言艺术 人物描写 场面描写 人物对话

《水浒传》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结构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语言上的成就也十分的显著。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状人叙事,多作白描,能够抓住主要特征和细节,洗练而传神。《水浒传》则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比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神庙”中的“那雪正下得紧”一句,鲁迅就称赞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因为“紧”字不但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也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特别是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例如第七回写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赶来要打抱不平,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识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不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则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两句话,鲜明、准确地反映了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性格:一个是有家小,受人管,只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另一个是赤条条无牵挂,一无反顾。又如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造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水浒传》的画面所以显得那样光辉夺目,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所以表现得那样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作者熟练地驾驶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的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地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写店小二不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面门牙。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鲁达是个急性子的人,干什么事都是大咧咧的,打人亦此你看他还没说上几句话。便“大怒”,不由分说就打起来。“揸开五指”如见其伸出大手, 往小二脸上打去。“只一掌”,清脆响亮之声,响于耳际。“再复一拳”,是一掌不足于解恨。“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店小二的狼狈相活现于眼前。作者以幽默、俏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并通过郑屠的自身感受,把他被打的丑态表现得异常逼真,读来特别使人感到痛快。

《水浒传》根据人物出身、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所用的语言也各自有别,恰到好处。如阮氏三雄,虽是一母同胞,但因性格各异,说话用语就各各不同。阮小七性情粗爽快。说起话来也与二位哥哥不同,心直口快,直来直往,干脆痛快。其兄小

二、小五说不出来。尤其在“智取生辰纲”一节里,写黄泥冈上的杨志、老都管、虞侯、军舰的斗口语,看出他们因身份不同。心想不一,说话口气也就各异。看作者写来,杨志是杨志的话,老都是老都管的话,虞侯是虞侯的话,军健是军健的话。从而见出他们的性格、心想、态度的差异来。杨志的尽心精细,一路上小心谨慎。时时事事防范,却又处处使性的神态,逼真如画;老都管的倚老卖老。托大放肆的架势,声色俱有,两个虞侯。一路絮絮地搬口,众军汉挨打受苦而又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可怜相,惟妙惟肖。总之,通过作者的描述用语和人物自己的语言,不同身份的人物心理、性格。无不生动细致地显现了出来,个性十分鲜明。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作品把高俅安排在全书开端,是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意义。从英雄们个人反抗到排座次,逐步形成了起义的高潮,以后斗争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终以“魂聚蓼儿洼”的悲剧告终。从开始到结尾正是农民起义一般过程的真实反映。这里必须指出七十回后田虎、王庆部分,显然是后人增添的,无论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情节的处理,都与前面有很不一致的地方。

《水浒》这部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的长篇小说。在它的形成中,有一个民间口头传说、瓦舍艺人说唱、文人加工成书的复杂创作过程,它语言艺术上的一些特点与这一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由此而派生出来。

参考文献:[1] 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2

[2] 河南郑州卫校河南商丘市卫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

[3]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军人门诊;[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3

[4] 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3

[5]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3

[6] 延寿县工商局;[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

[8]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A]世界汉诗协会2006年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6

[9] 吉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吉林大学医学部第三临床医学院;[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10] 广西大学;广西大学;[A]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3

第二篇:水浒传的语言艺术2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带领梁山泊众英雄起义的描述,艺术的概括了我国封建社会人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水浒传》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同类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口头传说与民间说唱的阶段就有无数次的增饰,最后施耐庵、罗贯中又按照自己的认识重新创造,才出现这部反映人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在语言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形象,以及绰号的描写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全书出场的人物在八百以上,着力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这其中又突出地刻画了宋江、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二十几个个性鲜明的、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金圣叹在《水浒传序三》中曾经感叹:“《水浒》所叙,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 [1]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底的深厚。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描写各种不同的场景,用或白描,或诗意的语言体现打斗场面的惊险刺激,或为下文所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了铺垫。另一方面,水浒语言的文学性也是语言艺术的又一体现,而语言的文学性又体现在语言的诗化。《水浒传》的语言不仅在当时社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为当时许多作品争相模仿的对象,同时也对后来的白话文创作提供许多借鉴。

一、用语言刻画人物

《水浒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不论是从人物的语言,形象以及绰号,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用简洁明了的话语使得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用生动传神的词汇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用形象生动的绰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就活生生的站在眼前一般,在作者那生花妙笔之下,书中人物不再死板僵硬,而是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仿佛活了一般,而读者在阅读中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阅读的兴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1.1人物语言

《水浒传》中的人物语言都有着其独特的特色,不同的人物所说的话也是不同的,从一个人的语言就可以看初他独特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与其他人所不同的,独一无二的经历。这也决定了水浒的语言是通俗易懂,并且人物的语言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水浒传》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使得我们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书中的人物,同时仿佛置身其中一般。

《水浒传》第五十八回写鲁智深与武松一起去请史进等人上山入伙,却意外得知史进因仗义执言被诬陷入狱,鲁智深得知便要去杀死太守救出史进,被武松等人拦下,夜里宴席,嗜酒如命的鲁智深说:“史家兄弟不在这儿,酒是一滴不吃,睡上一夜,明日却去州里打死那厮。”平日里嗜酒如命的他在关键时刻,为了兄弟义气却有如此举动,实在是义字当头啊!这就很好的说明了人物语言的特色能够反映出人物性格的特别之处,所以要很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十分必要的。

水浒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谚语的运用是它的特色之一。水浒语语言的口语化表现在俗语,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比如作品中写潘金莲的几句话“那妇人通红了脸,便收拾了杯盘盏碟,口里说道:‘我自作乐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这“耍子”一词便是富有杭州特征的方言,而这一词的运用与“通红了脸”形成强烈对比,活灵活现地、绘声绘色的勾画出了当时潘金莲色厉内荏。气急败坏的神态。水浒中对于人物的称谓也体现了浓重的口语色彩,如娘子,浑家,洒家,那厮,老小(妻子)等。还有一些市井隐语的运用,如对王婆的称谓包括撮合山(媒人),马泊六(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牵头(与马泊六同),对王婆称谓的变化也预示着潘金莲与西门庆不正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影射的(姘头)这一隐语的出现则预示二人关系的更进一步,这些隐语的运用使得事态于无形之中平稳而有序的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水浒中大量的引用谚语作为划分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如第二十四回潘金莲与武松的一场舌战,就是以谚语为武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武松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面对潘金莲的勾引表现出了极大地愤怒,用“表壮不如里壮”“篱牢犬不入”这两句谚语来讽刺潘金莲不够贤惠,品行不端,这两句谚语直直刺中潘金莲的要害,恼羞成怒的她不好明里大骂,却也用了一连串的谚语“你这个腌臜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 [2]潘金莲的第一句谚语“不戴头巾男子汉”,头巾。宋元时男子裹头的织巾。这里她标榜自己是一个有男子汉气概的妇女。第二句“拳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来形容自己性格坚强,光明磊落,以反驳武松说她的“篱不牢”“里不壮”,后面又用“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这几句谚语要求武松说话要有真凭实据。尽管潘金莲用了如此多的谚语来标榜自己,为自己辩解,担仍然遮不住它的气急败坏与色厉内荏。武松与潘金莲二人的对话中运用的谚语,清晰明了的刻画出了武松的刚正不阿,潘金莲的泼辣虚伪,二者之间形成了强烈对比!

同时水浒语言的简洁明快,也是描写人物语言的一大特色。通过人物自身简洁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在第十六回中,因不满杨志不许军士休息,老都管出言教训杨志“杨提辖你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老的,也合依我劝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3]老都管这一小段话,着墨不多,却把一个仗势欺人,尖酸刻薄的形象刻画的十分生动。而第四十三回,李逵回家探母,朱贵劝说他走大路,莫走小路,李逵道:“我自从小路去,却不近?大路走,谁奈烦!”听得朱贵说小路多大虫与剪径贼人,李逵应道:“我却怕甚鸟!”这简单的两句把李逵这粗鲁,莽撞,笔挺人权的性子便刻画了出来,也从另一面反映出李逵艺高人胆大,对普通的剪径人完全不放在眼里。

水浒人物语言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幽默性,《水浒》第三十八回写李逵见宋江一段:“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鲁,全不识些体面!’李逵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鲁?’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鲁,却是什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叫铁牛欢喜。” [4]通过李逵,戴宗,宋江三人之间的对话,将李逵那愣头愣脑的,憨厚,粗鲁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铁牛那憨直的话语也让人不由得笑出声来。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1.2人物形象

对于水浒中人物形象描写的特色,容与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总评有一段话:“说淫妇便象个淫妇,说烈汉便象个烈汉,说呆子便象个呆子,说马泊六便象个马泊六,说小猴子便象个小猴子,但觉一读过,分明淫妇,烈汉,呆子,马泊六,小猴子光景在眼,淫妇,烈汉,呆子,马泊六,小猴子声音在耳。不知有所谓语言文字也。何物文人,有此肺肠,有此手眼!” [5]容与堂的这段评论是对水浒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形象生动的肯定。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外形描写,而是要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细致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看到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对作者观察生活中的细小点滴的能力是很大的考验,而《水浒传》的作者显然在这一方面是十分的驾轻就熟的。

第二十三回描写武松打虎的一段文字“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稍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听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 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稍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答>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紥,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 紧紧地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倘着一个锦布袋。” [6]这一段文字的描写,不仅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武松与老虎之间打斗的惊险场面,也表现出武松临危不惧,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水浒人物形象描写的又一特色是它的简洁明快,它在描写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较少的采用长篇大论,而多用简单的几个字。或一个字来体现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在第二二十三回中,武松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武松听得宋江大名,便一改急躁之色,直接跪下,不肯起来,这一处的描写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把武二郎那急躁,不肯吃亏却又讲义气的性格表现的形象生动,再如“史进下梯子,来到厅前,先叫王四,带进后园,把来一刀杀了。”这简单几句把一个原本十分血腥与恐怖的场面,描写的干净利落,杀人如砍瓜切菜,手起刀落间,一切都已结束,这也是梁山众好汉身上都具有的英雄气息!再如,武松在得知哥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与西门庆毒害致死的,于是去寻找二人索命的文字“那妇人见势头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到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妇人头颅,血流满地。” [7]这一段充满血腥画面的描写,没有过多的细节性的描写,却通过那几个关键性字句,把武松对潘金莲的憎恨,厌恶,以及恨自己不能早日为哥哥报仇的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同时也体现了武松作为一个江湖人士的嗜血与残忍。在第三回,鲁智深可怜金家父女,寻史进与李忠二人借银子,史进是“取”,而李忠却是“摸”,两个字的差别,把一个心甘情愿的给,一个不得不给的心态描写的十分到位。

在人物描写上作者还较多的运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寥寥数笔就能十分传神的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白描手法用笔简洁,节奏快,利于情节发展。但白描的手法也很难掌握,十分考验作者笔下的功力,在描写宋江的这一段: “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狱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8]

短短几句,读者面前便出现了一幅有着英雄气概的男子汉的形象,十分的传神生动。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作者在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中,不单单是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还通过对人物的一些小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心理,在第七回中,林冲听闻自家娘子被人调戏先是“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这里的“急跳”“径奔”二词表现林冲爱妻心切,但在看到调戏之人是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时,他却“先自手软了”这一动作描写,只简单五个字,却把林冲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性格中软弱的一面表露无遗,而与林冲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鲁智深听闻是高衙内,却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这几句便把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性格刻画的相当到位,也从侧面讽刺了林冲惧怕权贵的懦弱。1.3人物绰号

《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员大将都有属于自己的绰号,这些绰号也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地位,外形特征,或技能特征来得出的,而这些绰号的出现,也是对作者语言功底的考验,一百单八将每个人的绰号以及为绰号所配备的解说都是十分有文学色彩的。

以人物的外部特征来起绰号,这一类主要是依据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形体特征。如 豹子头林冲,因“生得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故而得名;《水浒传》第四十九回“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络腮胡须,八尺以上身材,姓孙名立,绰号病尉迟”这一段对于病尉迟孙立描写就是因为他面色发黄好像生病而得出,与他相同还有病关索杨雄;再如一丈青扈三娘,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以人物的性情本事来起绰号,如神行太保戴宗,“为他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人称神行太保”;而张顺的绰号则是浪里白条,因他“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条,更兼一身好武艺”这段书中的评价便明明白白的指出了张顺浪里白条这一绰号的由来是因他一身过硬的水下本领而得;又如鼓上蚤时迁,神医安道全等皆属此类。

另一方面,施耐庵在给人物起绰号时也大量运用了家乡杭州的方言,这其中“船火儿”,“鬼脸儿”是最具杭州地方特色的“儿尾”方言。船火儿张横《水浒传》中对于他的介绍时“七尺身躯三角眼,黄髯赤发红睛。浔阳江上有声名。冲波如水怪,跃浪似飞鲸。恶水狂风都不惧,蛟龙见处魂惊。天差列宿害生灵。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小孤山下住,船火号张横。”这一段赞的是张横的一身本领,宋元时,杭州一代的无语方言中称船工为船火儿,而张横这一身船工的本事便也对这个绰号当之无愧。“鬼脸儿”杜兴,这也是当时流行于宋元杭州人口头上的儿尾方言,鬼脸儿是装神弄鬼的面具,面目丑陋,而杜兴因面颜生的粗莽,而被人唤作鬼脸儿。

《水浒传》中作者为人物起绰号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宛如活脱脱的站在人前一般。同时人物的绰号在行文的对仗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物绰号的使用也使得作品更添加了不少的趣味性,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活泼,耐人寻味。而且作者用于描述人物绰号的语言也十分的简洁明了,不仅通俗易懂,也使得阅读增添了许多趣味。

二、用语言描写场景

水浒传中有许多关于场景的描写,不论是从自然景观衬托场景,还是通过关键词来掌握场景,作者都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这些或宏大,或细腻,或令人热血沸腾的场面进行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1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衬托场景

《水浒传》中有着非常多的打斗场面,这些场面并没有千篇一律,而是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所发生的事件的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一样的叙述方法,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千变万化。并且在描写的过程中也是用语传神,把不同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着一节中,在林冲去到草料场的路上“那雪早下得密了”,“大雪下得正紧”,以及从草料场出来时“那雪正下得紧”,回草料场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这几句不同时见对雪的描写也从侧面写出了危险正一步步的逼近,犹如那愈下愈大的雪花紧张而局促!而这漫天的白雪却也压塌了草料场的房子,使得林教头不得不搬离此处,去山神庙借宿,因而躲过了一场大劫,这皑皑的白雪,不仅暴露了陆虞候,福安的阴谋诡计,那愈下愈猛的雪,也昭示着林冲在重重压迫之下,终于不再软弱,而是变为奋起反抗,从而踏上水泊梁山与众英雄一同揭竿起义的道路。这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衬托打斗场面的惊险刺激以及事态发展的轻重缓急,使得读者在阅读文章之时能够有很强的画面感,也使得打斗场面的描写不至于枯燥乏味。

当又如,在智取生辰纲之一章节中,有一段关于描当时酷热天气的诗句: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玉屏四下朱阑绕,簇簇游鱼戏萍藻。簟铺八尺白须虾,头枕一枚红玛瑙。六龙俱热不敢行,海水沸腾蓬莱岛。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 [9]

“这八句诗单题这炎天暑月,那王孙公子在凉亭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病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热。又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这一首诗,以及作者对诗作的解释,表面上看是对三伏热天的描写,实则是表达了统治阶级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剥削,王孙公子都在室内消暑而劳苦大众却因微名薄利而在三伏热天时奔波于大路之上。又如这一段:

“热气蒸人,嚣尘扑面。万里乾坤如甑,一轮火伞当天。四野无云,风寂寂树焚溪坼。千山灼焰,必剥剥石烈灰飞。空中鸟雀命将休,倒攧入树林深处。水底鱼龙鳞角脱,直钻入泥土窖里。直教石虎 喘无休,便是铁人须落汗。” [10]

这一段写出天气炎热的连树林,鸟雀,鱼龙,石虎都耐不住,更何况担负着几百斤重物的十五个将士,这就为下文众将士不得不在黄泥岗停下歇脚,给吴用他们给他们卖酒下药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炎热天气里不得不急行军也给将士们积攒了不少怨气,也隐形的为吴用他们智取生辰纲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一段写出的关于炎热天气的描写就从侧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也使得吴用众人智取生辰纲的事态发展显得有理有据,不那么突兀。2.2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掌握来表现场景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店小二因惧怕镇关西而不肯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叉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点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走了”鲁智深是一性急之人,容不得人推三阻四,因而小二刚一反驳,他便“大怒”,继而“叉开五指”往小二脸上“只一掌”便口吐鲜血,这简单几个词语使得鲁智深易怒而且武艺高强的形象跃然纸上。“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走了”这一句则使小二的狼狈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

再看鲁提辖打郑屠时,鲁提辖为激怒郑屠而百般刁难,郑屠终是忍无可忍“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了尖刀,托地跳将下来”一个“抢”字,一个“托地”体现了郑屠冲动易怒的性格。再往后鲁提辖狠打镇关西时“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的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这两段文字通过鲁达打过郑屠之后,郑屠的口鼻眼的最直观的描写,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原本十分血腥的场面描写的幽默俏皮,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同时也把镇关西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为引得蒋门神前来,佯装醉酒之意,进入酒店大闹先是嫌弃酒质不好,又故意调戏蒋门神的娘子,直将人扔入酒缸之中,终于招来了蒋门神“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上蒋门神的脸上虚影一影,忽的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11]这一节写的是武松与蒋门神对打时的动作,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却是步步为营,而这一打法唤作“玉环步,鸳鸯脚”,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所以蒋门神面对一个醉汉,硬是没占着一丁点便宜。在下文中,武松戏耍够了便“提起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这醋钵儿大小的拳头,带有一点夸张之意,却也表明武松在打蒋门神之时是下了狠了。这一段文字的叙述不仅把二人打斗场面描写的精彩纷呈,而且写出了武松同鲁智深一般都是人虽粗鲁,却不鲁莽。

这些文字通过关键的字或词语,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等,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同时用词的准确也使得作品在表达效果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由着作者的思路,顺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将自己融入到场景之中,随着事态的发展时而紧张,时而轻松,这也正是因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平时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这些一个个让人流连忘返,深陷其中的文字。才对这一个个的场景刻画的如此惟妙惟肖

三、语言的诗化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作品的语言基本属于简明精炼,通俗易懂,但是水浒中充满诗意的语言也比比皆是。《水浒传》有诸多版本,无论是简本,繁本,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由一首诗引入,这些事基本都是七言律诗,每一首诗都完整的概括了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如第二十回开篇之诗写到“天罡地煞下凡尘,托化生身各有因。落草固缘屠国士,买到岂可杀平人?东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京已降天蓬帅,北地生成黑煞神。豹子头逢青面兽,同归水浒乱乾坤。” [12]这一首诗便把几百字的章节囊括进去,由此不得不感慨文字的魅力。

诗化的语言除了开篇的诗作之外,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也时有体现,一般常常会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村落、庄院、庙宇、森林、酒家等。如描写酒家在第二十九回中有如此之词作“门迎驿路,户接乡村。芙蓉金菊傍池塘,翠柳黄槐遮酒肆。壁上描刘伶贪饮,窗前画李白传杯。渊明归去,王弘送酒到东篱;佛印山居,苏轼逃禅来北阁。闻香驻马三家醉,知味停舟十里香。不惜抱琴沽一醉,信知终日卧斜阳。” [13]寥寥数笔,看似简单,却使得一个古色古香,充满诗意的驿路酒店仿佛伫立于人的眼前。描写庄院的,第九回写林冲一行到达柴进的庄院所见之景“门迎黄道,山接青龙。万株桃绽武陵溪,千树花开金谷苑。聚贤堂上,四时有不谢之花;百卉厅前,八节赛长春佳景。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三微精舍。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 [14]这一段的描述不仅写出了柴进庄院的精致阔气,柴家的显赫地位,同时也写出了柴大官人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义气之士。这些讲究格律的韵文,随是诗作但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之中,通过这些诗意的文字,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书中的各个场景,从而加深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诗化的语言还表现在对自然景观的诗意描写。施耐庵是杭州人氏,是在杭州就一定会对西湖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爱,作者也不例外,他把对西湖浓浓的爱恋转化成了优美的诗句穿插于做品之中,却并不显突兀,反而使得本书平添了几分诗意。从不同的季节来描写西湖不同的景色,在第九十四回中,由杭州“书会吟诗和韵”的那篇《水调歌词》:“春:春路如描桃杏发。夏:夏宴鲜藕池中。秋:秋赏金菊芙蓉。冬:冬景淡妆浓。” [15]从不同的天气描写西湖不同的景色,《水浒传》中所引用的西湖诗词还很善于描画不同天气状况之下的西湖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的美景。第九十五回所引用的《临江仙》既从不同的季节特点,又从不同的天气特点描画出了不同的西湖景色:“风:春风湖上,艳桃秾李如描。云:秋云涵茹,看南园嫩菊堆金。雪:冬雪纷飞,观北岭寒梅破玉。霞:晚霞连映三天竺。雨:雨飞来龙井山头。” [16]在词人这妙笔生花之下,西湖的美景也由着着四时与天气之变而千变万化。从不同的角度写西湖不同的景色,一般说来引用的诗词都是平面视图,但也有登高俯视之作。如第九十五回那首描写“杭州城郭非常,风景胜绝”的七绝诗:“赤岸银涛卷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雪寒,龙窝潮势白漫漫。妙高峰上频翘首,罨画楼台特地看。” [17]这便是站在高处俯瞰西湖之时,视线十分广阔,既看到了由远而近的钱塘江潮,杭州城就巍然踞立在钱塘江边又看到了“罨画楼台”之美,青山碧水之秀。而这些描写西湖的诗词中,最为普遍的便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逐一描绘了不同景点的不同特色。在九十四回的《临江仙》词中就对一些西湖的主要景点的自然美景做了富有象征性的概括:“昭庆坛:圣僧古迹;放生池:千叶红莲;苏公堤:红桃绿柳;林逋宅:竹馆梅轩;雷峰塔:上景萧然;三天竺:晓霞低映;二高峰:浓抹云烟;太子湾:一泓秋水;佛国山:翠蔼连绵;九里松:青萝共翠;西陵桥上:水连天;六桥:金钱柳,缆住采莲船。” [18]这里共描绘了十五处西湖的主要景点,这仿佛是一幅西湖风景图,把西湖的主要美景都囊括了进去。而且作者也把这西湖的美景很好的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如第九十四回写张顺在西湖边的西陵桥上观赏了一阵“水色拖蓝,四面山光叠翠”的西湖景色之后,心中升起了对西湖的爱慕之情:“我身生在浔阳江上,大风巨浪,经了万千,何曾见过这一湖好水。便死在这里,也做个快活鬼。”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使得作者对这一地方也着墨颇多,诗情画意的语言描摹出一幅幅的美景,同时在写景之时带入人物,从另一方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不仅仅是文章更富诗意,耐人寻味,也使读者能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人物。

四、结语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耐人深究,它之所以能够永久流传,经久不衰,就是他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水浒传》的流传,是中国的小说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的象征与体现,他不仅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如《红楼梦》、《金瓶梅》、《老残游记》的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鲁迅,胡适等五四时期的文学家的白话文创作都深受《水浒传》的影响。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 罗德荣 校点.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M],岳麓书社,2006.[2]、[3]、[4]、[6]、[7]、[8]、[9]、[10]、[11]、[12]、[13]、[14]、[15]、[16]、[17]、[18]施耐庵.水浒传(一百回本)[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5] 冀勤 校注.水浒传(容与堂本)[M],作家出版社,2006.[19] 杨子华.水浒文化新解[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20] 沙先贵 编著.水浒传语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21]何心.水浒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2]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3] 张向东.从说话看出人来——浅论《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描写[J],荆门大学学报,1995,(4):39-44.[24] 汪德羞.千姿百态出神入化的语言——《水浒传》艺术论之二[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1,22(2):23-27.[25]杨来胜.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绰号小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4):32-36.[26] 葛成民.中华民族文学语言的瑰宝——论《水浒传》的文学语言[J],临沂师专学报,1998,(2).[27] 张迪,金正起.《水浒传》说话艺术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31(2).

第三篇:《水浒传》写作特色评价

《水浒传》写作特色评价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也是第一部精雕细刻地描绘的现实主义小说,它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部分。

全书的结构宏伟而完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描述了众多的英雄如何通过不同的道路上了梁山,又如何接受招安归于失败。但是,众多人物和情节的安排,并不是多场景、多方面的同时推进,而主要是单线发展,一个引出一个,一段引出一段。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就是一篇人物传记,各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而各个传记之间又一环套一环,彼此相关联。宋江则起着串联各个英雄传记,将各个人物引上梁山的作用。所有英雄故事都向梁山聚义这个总目标发展,到第七十一回排座次,整个情节达到高潮。以后,又一步一步由争取招安到归降报效,完整地展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从形成、发展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表现出了作者对全书结构的统一构思和精心安排。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其中至少有二十余位人物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由于它总是将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和矛盾斗争的紧要关头,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刻画性格,又善于运用夸张、渲染、理想化、对比的手法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具有起义英雄共同的精神品质,而且显示出明显的个性差异,不仅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而且不乏真实感、可信行。本书叙事详实而精彩。这也是《水浒传》的主要艺术特色。它的叙事以工细准确、生动逼真而取胜。如“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就是极好的例证。

《水浒传》中事件、场景写得精彩,以“武松打虎”最为典型。它不仅写场面壮阔精彩,而且叙事过程也委婉生动。有名的“智取生辰纲”片断,就是叙述杨志押送生辰纲上路到莫名其妙丢失了的过程。这过程尽管是单线叙述,但叙事曲折细致,矛盾错综复杂,情节纵横开合,扑朔迷离,巧妙地展现了这一紧张而有趣的争夺场面。

《水浒传》的叙述语言精彩传神。例如写林冲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林冲赶到拽过高衙内就要打,但是,“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只得“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这两句人物动作的描写蕴含了多少潜台词,林冲愤怒之极但又必须强忍。充分反映了林冲的个性和当时的心情。

《水浒传》的语言很具有文笔情趣,让读者百看不厌。它对人物、事件的描绘活灵活现、精彩传神,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第四篇: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作为经典著作的水浒,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理道德,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三境”说。他在《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运用了中国这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达到了神似。“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传神”、“逼真”,达到“化境”。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出对象的形象

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金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认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又要写出不同之处。

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粗卤”,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没有将英雄拔高、神化,认为他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塑造出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施耐庵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这还应归功于他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

施耐庵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点,并以此为中心塑造人物。杨志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他的成功也证明了施耐庵个性化人物描写艺术的成功。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

而一部好小说,其中的配角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因为尽管他们是配角,是小人物,可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会的构成部分。就社会而言,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价值,“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李贽),《水浒传》在小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是很重要的,典型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往往关系到整个小说的成败。应该这样说,《水浒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出色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但是,“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黑格尔语若没有这样一个自然的、社会的“周围的世界”,小说中的典型本身就会变得很抽象,从而失去他的现实性和真实性。而这个“社会的周围世界”,就体现在典型人物以外的一些次要人物身上,这些次要人物塑造得好坏,即这个“社会的周围世界”是否精彩,往往影响着典型人物的塑造。

在《水浒传》中王婆是一个善于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的江湖市侩,也是一个串百家门的三姑六婆。她善于揣测人们的心理,能说会道。她能“教唆得织女害相思,调弄得嫦娥寻配偶”,她的性格特点,在她看出西门庆的心事以及为西门庆策划引诱潘金莲的两段描写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也随着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小说写出了不同英雄人物走上梁山泊的不同经历。从中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以及他们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历是非常典型的,他在经历了生与死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后完成了思想的转变,作者将这一人物刻画得最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义。

小说用一系列的情节来描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这个“逼”字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林冲所感受到的并且使之非常不满的黑暗社会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使他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最后走向反抗,走向梁山。

作者将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如此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的,人物思想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这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王婆和何九叔,尽管都是下层社会中世故圆滑的代表,但却一个圆滑得很毒、钻营、损人利己,一个圆滑得中庸,不愿招惹是非。两个同类性格却又存在鲜明差异的小配角,在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同时,更衬托了武松耿直、勇猛、疾恶如仇的粗犷性格,反衬出武松敢做敢为的豪爽。

这就如同“烘云托月”的道理。画云是为了画月,云画不好,月也就画不好。当人们被月亮的美所吸引时,可能不再注意到云彩的美,但这正体现了云彩美的价值。同样的,为了“画”好武松这一形象,作者下功夫画好了作为烘托武松形象的王婆、何九叔,甚至郓哥。虽然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逼真传神,使得人们看过《水浒传》后,被武松的性格特征所吸引,赞叹这位力大无比,且极有正义感,敢做敢为的打虎英雄。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武松这一典型形象本身塑造得好,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看看时,却发现了作为小人物,作为配角的王婆、何九叔、郓哥等人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成功塑造,才使得小说的主人们有了生活的空间,才使人们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真实,社会的完整和人物性格的鲜明。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确实是不平凡的,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作者总是满腔热忱的歌颂他们,赞美他们,总是将美好高尚的思想品格,强烈的反抗精神,高强的武艺赋予他们,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是同时,作者又未将他们神话,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因而充满了生活气息。不仅读者可以理解,而且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中如果在打虎以前不让武松喝酒,或者说未让他喝足,那也就不能打死老虎。不喝酒就不能打虎,不喝酒就显不出英雄本色。所以说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说喝酒,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景,就要做不同的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要取得成功,要让读者相信和接受,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生活的本源。

其次是写武松既胆大,又胆怯。当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劝他在店里住下时,他反倒说人家要谋财害命。这里面既有武松长期江湖生活的经验,也包含着暴躁,不讲理,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说是不怕老虎,其实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谈虎而不色变,敢于上景阳冈,毕竟还是胆气不凡。但当他看到官府榜文时,却胆怯犹豫了。此时,作者对武松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的出色:“我回去必叫人耻笑,算不得好汉。难以转去。”“怕什么,且只顾上去,看怎的。”“什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其实,这都是些为自己壮胆的话,从中透露出的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武松争强好胜,很爱面子,虚荣心极强,他把丢面子看得比丢性命还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险,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去,这就是他一面心中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硬挺着走向有老虎出没并且伤了许多人性命的景阳岗,这种矛盾心理充分体现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这是武松的缺点,也是他的英雄本色。如果写武松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丝毫没有害怕和胆怯,人物就会因为缺乏生活依据而变得让人不可置信了。再看老虎出场之后,作者是如何写武松的:“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化作冷汗出了。”看见了老虎真的来了,还是害怕。这样写效果如何呢?不但不损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的,更真实的表现了英雄。不怕,不惊,就不是人了,那是神,就会失去真实感,就不会感动人。这样的表现,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更体现了艺术的真实。这时武松又回到树林,找回打折了的半截哨棒,这才将老虎打死。这是写得很真实的,因为此时的武松已经没有了力气,只有用哨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为此时老虎已经无法动弹了,所以武松才能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经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这虽然是夸张的,理想化的,但又是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的。这里既有生活真实的体现,又有作者艺术的创造,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施耐庵肯定没有打过老虎,也没有看见过别人打老虎,但他写打虎写得如此生动真实,入情入理,有声有色,这是因为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类似的生活经历进行了艺术的集中和概括,在现时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夸张。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让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松。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水浒传》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

《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如武松打虎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

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承话本的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作静止、冗长的描绘,而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当然,和宋元话本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本无疑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

第五篇:繁本《水浒传》的语言特色

繁本《水浒传》的语言的特色

《水浒传》本是施耐庵、罗贯中吸收了宋元间流传已久的街谈巷议和说书人、杂剧表演依据的“梁山泊故事”而编写成书的。繁本《水浒传》更是文繁事简,故事相对较少,多是百回本的,但是描写比较细致,对人物、场景、过程、对白与心理描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繁本《水浒传》的语言特色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点——世俗化和讲演化。怎么说呢,且容我细细道来。

先说这世俗化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其受众主要是市井民众,“说话”的方式就迎合普通百姓 的口味,用的是他们熟悉的方式来讲他们喜爱的故事。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高度口语化,准确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第一次以市井百姓、绿林好汉为故事的主角,写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而不再是以才子佳人、王公贵族、将军官宦为不变的主角。繁本《水浒传》是深为普通民众所接受的一本“俗文学”,无论是其描写、歌颂的对象,还是人物活跃的环境,都是普通百姓所熟悉或是所期待的,是“下里巴人”的代表作。这让我想起了同样以描写市井百姓众生相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同样的关注普通百姓,一虚一实、一无言一有声,为我们再现了古代市井民众的生活场景。

其次,从繁本《水浒传》的用词、对话和描写中也可以得到印证。从动词看,作者有意选择了与创作内容相得益彰的类型,常见而妥帖。比如,“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提辖拳打郑关西”“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汴京城杨志卖刀”中的动词“走”“闹”“打”“烧”“施”“上”“卖”都是常见的,但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说是“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而且,创作人不像传统经典文学那样有意地避开重复的字,省略相同的字或改用其他同义字词。繁本《水浒抓》中就是原汁原味的,生就什么模样就是什么模样。比如,“走”字就出现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郓城县月夜走刘唐”“武行者夜走蜈蚣岭”“霹雳火夜走瓦砾场”等诸多场合中,除了“洪太尉误走妖魔”中的“走”字意义不同外,其余的都是同义同字。这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很好,很符合文本内容和受众口味。

第三,动词口语化、方言化、生活化,甚至不避黑话,形象生动但有些粗野。比如,滚将起来,捉颤不住,奔将出来,打挟(收拾、打理),啰唣(luo’zao,叫嚷),薅恼(hao’nao,骚扰、辱掠),入港(情投意合,对劲个),消折(消耗,亏损),赶座儿(卖唱),打火(吃饭,路人在途中起火做饭),绰(抓起,抄起),打熬(坚持苦练),不当村(不嫌粗野),相脚头(江湖隐语黑话,踩盘),剪拂(江湖黑话,下拜施礼)。动词口语化、生活化有利于没受过私塾教育的市井百姓的理解和接受,毕竟这样的语言是他们平日里用得着,接触得到的,没有隔阂,不需要别人再“翻译”一下。动词中引进黑话、方言等则使作品增添了一份神秘、趣味,故事性更强,让人有一种探索的渴望。

从人物对话来看,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用语习惯可以看出各自的性情。比如一样是和首次见面的人说话,史进、林冲、鲁达大有区别,读后印象深刻,绝不会混为一谈。

史进听到王进不看好他的棒法大怒,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来笑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扠一扠么?”史进听到父亲有意让他拜王进为师,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若吃他赢的我这条棒时,我便拜他为师。”在和王进斗棒法前,激道:“你来,你来!怕的不算好汉。”几句话语可以看出来史进自信、年轻气胜和耿直。

林冲见到柴进纵马前来慌忙躬身道:“小人是东京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的柴大官人,因此特来相投。不遇官人,当以实诉。”见面一席话说得条理清晰、毕恭毕敬,让人感觉到林冲性格中的谨小慎微和一分斯文。

鲁达首次见到史进的师父李忠就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同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李忠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鲁达骂道“这厮们挟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短短几句话间,鲁达性情中义气、率直、暴躁就显露无遗。

再者,对话中的语助词、俗语、俚语比比皆是,形象生动的同时文本的口语色彩更浓。比如,一周遭、四下里、好教、水陆俱备(菜肴丰富),腌臜泼才(肮脏的流氓无赖),那厮(家伙、小子、东西之类),洒家(宋元时关西一带的方言,自称),勾当(做事),不太稳便(不太妥当),有的没的(所有的,无遗漏的),合休(活该),别作缘便(另想办法,另做打算),干隔涝汉子(干疥疮。喻指潦倒、不干净和处境狼狈)赶人不要赶上(不要逼人太甚),不堪歇马(喻不能暂住,客套说法),奸不厮欺,俏不厮瞒(实不相瞒的套话)。读到这些,我们仿佛就看到那个时期的市井百姓,看到了他们的嬉笑怒骂。

接下来分析其讲演化特点。当如何,且听以下分解。

最显眼的标志当然是“话说”“但见”“且说”“只说”“却说”“休说”“话中不说”“那**”“话休絮繁”“正是”“怎见得好个中秋?但见”“且听下回分解”等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的套语和一些停顿、提起的语气词。文本中的章回以这些标志词架构、组织,明显地具有讲演化的特征。除此之外,每一章回都有“诗曰”一首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示下文,而且有些诗歌里还表现了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比如,第二回“诗曰”“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总结了上文“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也开启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传奇人生。比如,第六回“诗曰”“萍踪浪迹入东京,行尽山林数十程。古刹今番经劫火,中原从此动刀兵。相国寺中重挂搭,种蔬园内且经营。自古白云无去处,几多变化任纵横。”“萍踪浪迹”“行尽山林”表现了对鲁达遭遇的同情,“中原动刀兵”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而“几多变化任纵横”像是安慰鲁达且莫心焦,但是何尝不是创作人面对现实无奈后的自我安慰呢。

第二点,用语明快、简炼、准确、生动,连贯的动词很有气势,读来感觉一气呵成,尽抒心中郁结,酣畅淋漓。比如,“史进下梯子,来到厅前,先叫王四,带进后园,把来一刀杀了”几句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连贯,杀人如砍瓜切菜,好汉气息扑面而来。比如,“史进却把腰一闪,陈达和枪攧入怀里来。史进轻舒猿臂,款扭狼腰,只一挟,把陈达轻轻摘离了嵌花鞍,款款揪住了线胳膊,丢在马前受降”,动作流利、轻快、简洁、有效,尽显史进的机智和高强武艺。再比如,“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简单的“拿”“揪”“按”“入”“踢”“打”几个动词就将整个打斗过程流畅地表达了出来,听之如目见,整个场面好像历历在目,大快人心。

第三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好扯标立旗,自命绰号,经常扯虎皮做大旗。一百单八将几乎各有各的“宝号”,比如史进号“九纹龙”,杨志绰号“青面兽”,林冲是“豹子头”,吴用被尊为“智多星”,鲁提辖被称作“花和尚”,周通唤作“小霸王”,晁盖人称“托塔天王”,宋江被尊作“及时雨”。这些名号或因外部特征、或因个人本事,或因性情,或因事,或因名望而起,概括、突出了人物最显眼、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征。这样的名号易于天下扬名,也符合市井百姓对英雄好汉的期望,为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谈资。

最重要的是,在写到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时好用比喻、排比、夸张,渲染气氛、背景,而且在描写、赞美关键事物时常常插入一些诗文、歌谣,语气夸张,情绪激扬。开篇“引首”开头就有“词曰”“诗曰”诗歌“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盛赞乱世后的太平,与后文所写的乱局形成一种强烈对比,凸显出太平年代的可贵和易逝,更显得奸佞小人的可恨,同情被迫落草的豪杰好汉。比如在写到史进和陈达大战的时候,就“但见”“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一来一往,有如深水戏龙珠;一上一下,却似半岩争食虎。左盘右旋,好似张飞敌吕布;前回后转,浑如敬德战秦琼。九纹龙忿怒,三尖刀只望顶门飞;跳涧虎生嗔,丈八矛不离心坎刺。好手中间逞好手,红心里面夺红心。”这段文字“一上一下”“一来一往”“左盘右旋”“前回后转”反复地渲染战况的激烈和相斗两人的武艺高强,以“张飞”与“吕布”,“尉迟敬德”与“秦琼”等势均力敌的盖世猛将来比喻两人的勇猛无敌,并且“九纹龙”对“跳涧虎”,不止人勇猛无敌,连绰号也是虎虎生威,最后还以“好手中间逞好手,红心里面夺红心”来总结突出二人的勇武。短短一段话读下来让人热血沸腾,比喻夸张到极致。再说写物、写景也能看出这个特点,典型代表就是第一回描写龙虎山半山,“正是”“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隐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 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这一段极尽文章之能事,“根盘地角,顶接天心”极言其高、其雄伟,“山”“岫”“路”“顶”“峦”“穴”“岩”“洞”“府”“径”“道”“涧”“溪”“泉”一系列的景象用“谓之”排比一气说出,显得气象万千而气势磅礴,“左”“右”“出” “纳”分方位、按方向描写其山中的阴阳明暗变幻,再以“千峰”“万壑”总结,“竞秀”“争流”钟天地之造化,其后再写动景,“斜飞的瀑布”“倒挂的藤萝”“谷口处虎啸”“月坠时猿啼”,生机盎然而灵气十足,最后一句“恰似”总结全段,“青黛”“碧纱”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和袅袅余音。另说写打斗,比如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关西处,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第二拳,就着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写得极好,三拳三个比喻,有声有色有味,形象具体而贴切,而且我从切身感受出发认为这三个比喻的位置不可调换,依次的三个比喻正是挨拳的人的不同时间的感受。

但是,如果这种夸张、这种激情用得不恰当的话,就会变成虚浮,大而空,让读者弄不清楚要讲的东西,或者言过其实。比如,上一段提到的史进与陈达对战时的描写,是有激情,是有气势,但是总让觉得太过了,史进还好,自幼习武又有八十万禁军教头半年的悉心教导,可是陈达呢,没什么名气,也没听说有什么名师,纯属配角一个,配得上“吕布”“张飞”“尉迟敬德”“秦琼”这般盖世猛将的勇武和名气吗,与这样的人物棋逢对手能衬托出史进的勇武不凡吗,而且一来一回、左盘右旋,好像打得热闹,其实读完了详情一点也没了解到。再比如,林冲在柴进府上与洪教头较量棒法时,“但见”“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大擂棒是鳅鱼穴内喷来,夹枪棒是巨蟒窠中拔出。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这一段描写也是极力吹捧两者的武艺高强,打斗精彩。但实际情况是洪教头不是林冲的三合之敌,两者没有可比性,哪能打得旗鼓相当,直如“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所以演义时夸张不是不可以,但是凡事都得把握好这个度,过之则不及了。

作为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市井百姓、绿林好汉为描写对象的巨著,世俗化、讲演化是我认为最为突出的两个特征。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比如,李逵江州见宋江、武松戏弄孙二娘和高俅改名等情节则体现出语言的诙谐幽默。在这就没办法一一细说了。

下载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艺术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xiexiebang.com 领导者的语言艺术 朱立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领导者通过语言开展工作。语言能力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也是领导者任职的重......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

    语言艺术

    三)、地理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1.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自然融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艺术。好的问题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问题明确; (2)问题要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3)带暗示或答案太简单......

    论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最终定稿)

    浅谈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 刘永彬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被称为抒情之圣手,婉约之宗主。其词艺术成就绝高, 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风格主......

    第九章 语言艺术

    第九章 语言艺术 所谓语言艺术,就是人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一、诗 歌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

    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艺术》心得体会 — 杨斌 《教师语言艺术》读后感触颇深,受益非浅:.总认为语言艺术只和语文老师打交道,却不知语言艺术是每位成功教师的必修课。我总认为会说话......

    社交语言艺术

    社交语言艺术 一、 社交概述 (一) 社交的含义和特征 1. 社交的含义 社交就是社会交际,就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和相互作用。 换言之,社交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

    语言艺术写作

    语言艺术写作 1.心理素质:气质、性格、兴趣。 2.气质类型学说: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多血质孙悟空、胆汁质李逵、抑郁质林黛玉、粘液质诸葛亮。 3.写作主体的修养:生活素养、学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