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水型社会宣传活动策划书
节水型社会宣传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居民节约用水意识、配合我市近期开展的全国第三批节水型试点城市宣传普及工作,特在泉州市电梯、停车场、娱乐场所、酒店客房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地方设立节水型社会宣传平台。
二、活动意义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00亿立方米,人均1292立方米(按08年底人口统计),大大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属国际上通称的“水资源紧张区”;而沿海的晋江、石狮、泉州市区、惠安等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205~417 立方米,已属“绝对贫水区”,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工程对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偏低,部分河流污染严重等问题,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在我市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节约用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唯一出路。作为水资源紧缺地区,建设节水型城市是泉州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无限发展的唯一途径。泉州以占全省8%的水资源量养育占全省20%的人口,支撑占全省27%的地区生产总值。请珍惜水、爱惜水、让水造福泉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关键在于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一水多用、避免出现水资源的无效浪费。本活动旨在提高我市市民的节水意识,珍惜我们宝贵的水资源,若没有了水,“泉州”就变成了“白州”。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泉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协办单位:泉州市磐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泉州市水利局
泉州市晋江流域供水公司泉州分公司
四、活动时间
2009年—2014年
五、活动范围
泉州市范围内酒店、娱乐场所、停车场、电梯等
六、活动市场分析
节水型社会宣传平台将置放于市内电梯、停车场、娱乐场所、酒店客房放置卫生及洗涤用品处,在该处投放公益性质广告,可以以有限的投入换取最大限度的宣传效果。
(1)宣传目标群体明确,以到酒店、娱乐场所消费的群体为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有一定收入、一定消费、一定素质的社会精英群体;
(2)电梯、停车场、酒店、娱乐场所历来是城市人流量最为密集的场所,是城市中最好的宣传场所之一;
(3)在节水型社会宣传平台宣传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公益事业的一种认可,可塑造企业关注社会持续发展的良好形象;
(4)投入低,效果可观。一般的企业宣传广告或者活动投入较大,宣传群体不特定,使得广告宣传效果不是很理想,而节水型社会宣传活动由政府相关单位主办,社会影响力大,宣传目标群体明确,可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5)宣传活动持续时间长,目前确定活动开展期最少为五年,可以达到持续的宣传作用;
七、活动内容
节水型社会宣传平台采用桌面梯形矩形桶架,内置公益广告信息及本次公益活动协助、赞助单位,摆列于电梯、停车场、娱乐场所、酒店客房,以供顾客和市民取阅。
在节水型社会宣传平台内放置节约用水的宣传资料以及节水方法、技巧,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广告平台将一部分空间使用权交由赞助企业,由赞助企业放置宣传资料以及宣传口号,尽能地将节水意识深化到个人生活以及企业经营生产当中。
泉州市磐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0年4月25日
第二篇: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 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
《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规划》提出8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六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使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大力节水降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共同组织编制了《规划》。
问:《规划》提出的节水重点领域是那几个方面? 答:根据我国目前的节水潜力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利用。其中,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利用,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问: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及机制。一是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节水型社会就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能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 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规划》提出8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六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使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大力节水降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共同组织编制了《规划》。
问:《规划》提出的节水重点领域是那几个方面? 答:根据我国目前的节水潜力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利用。其中,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
网,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利用,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问: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及机制。一是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节水型社会就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能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节水型社会汇报
麟水保发(2011)12号
麟游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的汇报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办公室:
围绕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本着促进人水和谐的理念,我们大力实施水源工程建设项目,有效拦蓄径流,增加我县水资源储蓄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做到节约用水,确保有限的水资源永续利用,满足和服务于全县工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向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澄水河淤地坝系项目。今年新建了马家堡、宋家河两座骨干坝,坝控面积分别为3.2km2和4.22 km2,总库容分别为54.95万m3和72.24万m3,拦泥库容分别为25.29万m3和33.25万m3,坝高分别为24.1 m和26.7 m。由挡水由挡水坝体和防水建筑物两大件构成,坝体为碾压均质土坝,放水建筑物采用卧管型式,主要工程量分别为土方5.95万m3和6.87万m3,石方0.967 m3和0.31 m3,混凝土20.13 m3和19.3 m3。项目总投资分别为84.9万元(中央55.19万元,地方配套29.71万元)和107万元(中央69.85万元,地方配套37.61万元)。该项目于2011年7月1日开工建设,11月25日可全面竣工建成。该工程建成后,可淤地3.9hm2和4.35hm2,不仅增加了坝地面积,坝路结合,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拦蓄了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为养鱼、灌溉、人畜饮水、生产建设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宣传节水知识,营造良好的节水舆论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节水知识、悬挂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使节水知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牢固树立。
三、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做到节约用水。单位办公室和职工家庭用水,全部安装节水器具,节约用水,提高了水利用率,用水量比去年减少了130 m3,起到了良好的节水效果。我们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继续努力,做好节水工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绩。
主题词:节水项目建设汇报 主送:麟游县节水型和会建设办公室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06。
[2]冯城,王亚华.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料汇编
(三).张掖市.2004。
[3]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