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汇报材料---长城花园社区居委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感谢金凤区民政局及街道办事处给予我们社区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能借此机会和各位领导作一个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取长补短,以便于今后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下面我把长城花园社区民防减灾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做到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鼓励,做的不好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长城花园社区地处城区,部分居民楼建造于80年代前后,因此我们社区的特点是有三多,一是出租户多、二是老年人多、三是外来人员多,而且辖区内还有一个70年代建成的岩棉场家属院破旧不堪,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社区始终坚持把社区防灾减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提高居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居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技能。我们从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应急机制、进行实战演练着手,来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的水平,增强居民的民防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打造平安和谐社区奠定基础。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成有效工作机制。2009年我们借助“邻里节”这个平台成立了社区民防工作站,讨论、制定了本社区民防工作实施计划,并具体细化到日程安排,目标要求,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充分整合社区资 1
源,在社区居民、共建单位中共招募了300多位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知识、乐于奉献的民防志愿者,组织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学习民防知识和技能,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辖区单位与居民组成的四支民防志愿者队伍——应急抢险队、治安联防队、疏散引导队和心理咨询服务队。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并参加了消防二中队的统一培训。这几支队伍为社区民防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社区积极拓展宣传教育渠道,全面普及民防知识。一是向居民发放《市民防灾必读手册》,让广大居民了解、掌握防灾自救知识。
辖区现有居民3123户,人口9326人,总面积约0.96平方公里。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精神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大力普及创建减灾等科普知识,努力提高居民的预防及减灾意识。近年来,我社区未发生一起因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应有的工作。我社区的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了负责社区减灾的组织,确定社区主任为社区减灾的第一责任人,辖区单位的负责人为减灾组织成员。社区内现有幼儿园两家,每年年初都和单位负责人签订共建责
任书,并经常性就综治预防公共安全等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二、居民家中油锅着火,立即取来了在物业购买来灭火器,并运用学到的灭火方法成功灭火,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真正体现了社区民防工作的成效。社区的民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民防教育的最佳途径。2009年,在11.9全国消防宣传日,社区为了检验民防工作的成效,提高居民实践能力,开展了一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疏散演练和消防灭火演习,吸引了100多位居民志愿加入。为了确保演练安全,社区事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演习中每一环节都作了精确时间安排。特别是演习活动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社区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对演习地点周边居民一家家上门做好工作。由于预案详尽,组织严密,人员分工明确到位,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配合,演习活动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这次演习,社区民防建设的氛围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居民的民防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民防志愿者队伍得到了难得的实践机会,为做好今后的社区民防工作积累了经验。在创建减灾示范社区的过程中,我们社区居民不但提高了应急救灾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参与社区创建的积极性,为长城花园社区的创建添砖加瓦。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还要继续努力,进一
步贯彻上级部门的“重民生、建和谐、谋幸福”的工作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的要求,推进减灾工作向社区拓展,向基层延伸,夯实减灾工作基础,不断提高社区减灾能力和水平,促进和谐、平安社区建设。
长城花园社区居委会
2011年8月17日
第二篇: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西河社区关于成立创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活动领导小组的报告
为加强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与互救能力和基层的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平安社区,结合我社区实际,成立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水兴照 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路晓东 西河社区社区主任 组 员:王映林 西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赵平西河社区民政专干
安黎明 西河社区安全生产专干
孙志远 西河社区综治专干
马燕丽 西河社区计生专干 陈 雲 西河社区劳动保障专干 崔晓宇 西河社区环境卫生专干
注:由社区民政专干赵平担任信息联络员,承担活动的协调和灾害信息报告,具体负责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工作。
西河社区居委会 2014年3月12日
第三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荐表
时间:11-11-21 14:28:29
社区名称
中华路街道办事处苟家井社区居委会
一、社区
基本情况
苟家井社区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由原来的健生居和赖壳山居组合而成。东起川黔铁路线,西至中华南路,以健生路延伸至沙坝加油站为界,南临新东门社区,以旱桥、桃源北路延伸直抵中华路办事处为界。辖区内有长征镇、新东门社区交叉接壤,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12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975户,总人数15620人。
我辖区有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商业文明一条街”的中华南路,西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苟家井市场,全市最大的建材市场—天宇建材市场,最大的农资市场—农康农资市场及旧货市场。辖区内房屋交错密布,给改造工程带来极大难度,因此大部分均为老旧房屋,极易发生火灾、地质灾害、房屋垮塌等安全事故,防灾减灾工作极为严峻。
二、减灾组织与管理机制
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减灾防灾工作,动员每个居民增强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意识和技能,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增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特成立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与分工。
1、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成容
副组长:李俊明 王燕
成员:黄昌均 向洪平周静 宋琳吴耀国
2、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小组职责
(1)组织防灾减灾与社区环境安全风险调查,制定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促进计划和目标。
(2)围绕水灾、地震、环境污染、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内容持续做好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建设,并设立安全标志、标识。
(3)制定和落实针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开展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促进措施。
(4)制定、完善和落实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工作制度及各类人员职责。
(5)制定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6)组织灾害的抢救、协助调查灾害原因,并在工作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
(7)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抗风险能力。
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制度
为在社区内普及减灾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救援力量,增强居民的减灾意识,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特制定本社区减灾工作制度。
1、加强社区基础信息调查,对有安全隐患的事物进行重点防护,制定和完善突发灾害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居民应急处理能力,落实社区减灾安全方案,同时结合社区现有资源及辖区单位紧密配合,加强社区避难防灾场所建设。
2、充分利用我社区的市民学校、党员学习、楼组长学习、寒暑假培训班、板报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拉挂横幅等宣传形式,对居民群众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火灾等内容的防范自救教育,抽调居民紧急避险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3、制定并落实各项应急救援规定制度,减灾工作小组的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无障碍,社区巡逻队及治安岗亭实行轮流值班制度,确保反应迅速,救援及时。
4、加强社区的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楼组长、居民代表积极配合,时刻留社区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补救、整改,将安全隐患消融在萌芽状态。
5、开展各类减灾科普知识教育活动,为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家庭,使减灾科普教育真正内化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苟家井社区减灾项目及资金投入
我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开发改建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成形的小区不多,大部分为年久失修的旧楼及平房,因此防灾减灾尤为重要,经我社区多方勘查,存在以下安全减灾项目。
1、苟家井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于2010年5月底发生地质灾害,地基出现十余米的深洞(现地质专家等正在勘查中),整个楼体已发生倾斜。经我社区积极动员,该楼住户已全部搬离,现在巡逻队员在该处拉起了警戒线,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现已投入资金6000余元(不包括住户的搬迁费、安置费、勘查费等),预计仍将继续投入大量资金。
2、内环路建司家属房仍是土建房,年久失修,加之今年连降大雨,造成房屋垮塌,由于我居上报及时,适时监控并向周边群众提出警告,未造成人员伤亡。如今我社区已与市建筑公司取得联系,并安排专人守护,现已投入资金1500余元。
3、根据我社区减灾工作预案及实施方案,我社区从社区建设经费中拨付3000元,用于应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其它减灾项目。
三、灾害风险评估
苟家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隐患介绍:
地质灾害发生地址为苟家井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该楼房发生地陷,漏洞约有十余米深,整栋楼已发生明显倾斜,随时有垮塌的危险。
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介绍。
纺织品公司家属楼共居住19户居民,(其中,单元楼房户数一单元5户,二单元10户,共15户,煤棚改建的门面4户)。
该楼栋所住居民多为下岗人员及无业人员,收入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搬迁有一定的困难,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3、住房及公共设施清查情况
经我社区清查显示,该楼住户均无其他住房,只能借住在亲戚朋友家中。该栋楼周边有4栋楼,均紧密相联,间距较小,如果该楼房垮塌,有可能涉及到其它楼栋。
四、社区应急预案制定及开展演练情况
(一)苟家井社区汛期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路街道办事文件《关于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预防辖区种类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拟定汛期灾情应急预案如下:
1、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安排需要,成立防汛领导小组。支书、主任负总责,并按原分组情况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配落实到每个居干和楼组长头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
2、完善制度
在汛期内,要安排好值班,并做好记录。制定值班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出现灾情要在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值班按要求实行24小时值班,居委会全体成员必须24小时保持通迅畅通。
3、重点监控。
在汛期内,对辖区内的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如健福巷纺丝家属房(地质灾害)、赖壳山建司宿舍、虾子河蔬菜公司宿舍、健福巷等,都就近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发现情况立即汇报。
4、大巡逻检查力度。
在安排居干值班的同时,一并安排低保义务巡逻队加强对辖区的安全检查巡逻,并保持与居委会办公室值班人员的联系,发现情况及时汇报。
(二)汛期紧急预案演练
针对目前连日大雨不断,容易出现险情的现状,我社区组织辖区居民、楼组长、中小学生等人员40人左右进行了专业培训,通报了汛期紧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演练的主要内容:因连降大雨,诸多年久失修的房屋面临垮塌的危险,居民群众要随时警惕,注意观察自己和就近区域是否有这样的危房。假设一套房屋已发生倾斜,时间正是晚上熟睡,居民群众必须立刻从房屋中跑出,同时打电话向居委会、办事处或110进行报告,切忌不要互相推搡,有秩序地撤出,不要忙于收拾家中的贵重物品,以免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撤离地点在附近的空旷地带。
演练时间:2010年7月
演练地点:苟家井社区居委会楼下
演练效果:使居民群众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五、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借此契机,我社区走上街头,以设立宣传岗、发放宣传资料、拉挂横幅、现场解说、黑板报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集中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洪法》、《气象法》、《森林防火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灾害、煤矿事故灾害和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灾害的有效处置方法和应对措施等应急知识。
为防患于未然,我社区充分调动了辖区的各项资源,如社区医院、消防二中队、劳动局等单位,为减灾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力争不出现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六、减灾基础设施
(一)避难场所
通过我社区对减灾工作的大力宣传,提高了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调动了辖区单位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积极性,许多辖区单位如京马房开公司、农资市场、市场服务中心等都为我社区提供了宽敞的减
灾避难场所,并保证了避难场所的空旷、安全和畅通。
1苟家井市场。苟家井市场属新修房屋,防灾减灾的能力较强,可容纳200人左右。苟家井附近如发生紧急情况,可及时地向市场撤离。
2内环路便民服务站。该便民服务站由京马房开公司提供,服务站外有一空旷地带,可容纳
400人左右,新环路、旧货市场周边若发生险情,按就近原则可向该处撤离。
3内环路259号农资市场及建材市场。可容纳500人左右。
以上避难场所我社区已向社区居民群众作了宣传讲解,并在醒目处贴上了相关标识,确保居民群众在险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撤离。
(一)防灾减灾宣传阵地及设施
我社区在辖区内,如健福巷、商运小区、新环路、便民服务站、农资市场内均设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栏,主要以板报、漫画等形式向居民群众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基地设立在文明市民学校,同时在便民服务站放置了急救药箱、急救工具等设备,方便居民群众使用。
七、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
2010年7月,我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了汛期应急预案的演练,并用实例讲解了应对险情的技巧等,同时向居民群众通报了我社区可能出现各类灾害的区域及避难场所及其行走路线,还穿插了日常防灾减灾知识的抢答,活跃了现场气氛。我社区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多角度、有针对性的对防灾减灾进行宣传教育,更好的增强社区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社区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现在,我辖区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都有专门的宣传栏展示公安消防部门的最新安全提示,疏散路线的沿路都粘贴了标识。居民也纷纷表示社区防灾工作做的十分全面,大家的防范意识已有了很大的增强。
八、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
2010年年初,我社区召集辖区单位、非公企业、社区医院、居民群众、志愿者等召开了减灾动员大会。会上,针对现在社会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情况,与会代表纷纷踊跃发言,均表示将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工作当中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类资源,为防灾减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会后,社区医院提供了应急药物箱,消防二中队开展了以消防为主的专家讲座及演练展示,辖区喷绘制作室制作了防灾减灾展板及路标,志愿者队伍走了街头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以此为平台,我社区有效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同时动员社区中的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增强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技能,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
九、管理考核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4、档案管理规范,社区建立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档案
该处已张贴了警示标语,拉挂了安全线,任何人不得靠近。所有资料均已存档备查。
2010年5月底,健福巷发生地质灾害,一楼地底出现10余米的深洞,接到报告后,我社区立即启动了减灾应急预案,人员迅速到位,疏散可能涉险的住户及人群,拉挂警戒线,设立警示牌,标识紧急避难路标及安排好了避难场所,同时向办事处及相关部门作了详细的汇报,并作好了各类文档记录。以下是我社区保存的部分图片资料。
十一、特色
我社区从开展减灾工作以来,日益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并落实了减灾应急预案,坚持社区与驻区单位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动员了社区的居民群众参与减灾工作的积极性。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3、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做法:防灾减灾工作重在经常、重在参与、重在防范。防灾减灾工作只有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才能有备无患、有灾少害、有灾无害,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防灾减灾工作并不能只靠某一人、某一单位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因此,我社区认为,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提就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以各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形式将减灾意识深入人心,使居民群众能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类险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发生地质灾及建司宿舍发生垮塌事件中,我社区的居民发现之后,没有盲目地自我堪查,而是立即停止了生产生活等活动,及时向居委会作了报告,而我居同时启动了应急预案,上报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对险情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解决方法,所以未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任何损伤。这两件事故的处理充分显示了我社区居民应对险情沉着有序,减灾意识强,大力推进了我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进程。
第四篇:潜江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方案
潜江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高我市城乡社区居民的避灾自救能力和基层的灾害应急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潜江,按照国家减灾委员会《“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灾减灾工作方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依靠科技和法制,加快灾害预警机制、应急指挥救援机制和社区应急储备机制建设,提高社区抗御各类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潜江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以创建“特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为目标,加快防灾减灾进社区步伐。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谋利的原则,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力争2009年11月以前,全市10个社区基本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5个社区完全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三、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小区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规模(小区居民一般应达到2000户,新建小区入住率达80%)。2.居民对社区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3.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二)具体内容。
1.健全减灾管理和组织领导机制。重视社区减灾工作,成立了负责社区减灾工作的组织;社区有规范的减灾工作制度;社区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开展减灾工作;社区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基本情况了解清楚,明确在发生突发灾害时保护弱势群体的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减灾工作档案。
2.制定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定期演练。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是应急反应、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社区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预案演练活动。
3.具有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社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或其他空地,划定了社区避难场所;在社区设置明显的安全应急标识或指示牌;社区内设有减灾宣传教育场所(社区减灾教室、社区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及设施(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配备了必需的防灾器材和救生设施。
4.积极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减灾教育活动;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张贴减灾宣传材料;制订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减灾教育计划等。
5.居民减灾意识普遍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类灾害风险清楚;社区居民普遍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社区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部分居民家庭自觉配备了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等自救设备。
6.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特色鲜明。社区结合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周围社区具有示范指导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公安、气象、地震等部门负责人及各地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潜江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二)搞好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公益广告牌、宣传橱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利用社区文化宣传场所,举办社区减灾文化活动;在社区图书室、星光老年之家加挂减灾宣传图板;编发《社区减灾常识读本》、《社区减灾管理手册》、《市民安全出行手册》。
(三)完善硬件建设。
各地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的灾害隐患进行不定期排查,按照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对社区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设置危险标识,加强管理;在关键部位设置逃生设备、导向标志、救援电话号码、急救器材等。同时,积极采纳群众意见,针对社区易发的灾害,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组织现场演练。
各地组织、指导社区结合实际,在本辖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防灾演练。在专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的引导下,以学校、宾馆、商场、企业等单位为重点,开展地震、火灾等方面的社区居民快速有序紧急疏散演练;邀请专业医护人员现场演示伤员的就地救护技巧。通过各种演练,让居民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处置能力。
(五)实行以奖代补。
对在创建工作中获得前10名的社区实行以奖代补,每个社区给予0.5万元补助。对达到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社区,每个社区补助1.5万元。
附件:
1.潜江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2.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估标准分解表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1:
潜江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张宗光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张帮宏 市政府副秘书长
袁作振 市民政局局长 成 员:田 丰 后湖管理区主任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灾减灾工作方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依靠科技和法制,加快灾害预警机制、应急指挥救援机制和社区应急储备机制建设,提高社区抗御各类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潜江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以创建“特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为目标,加快防灾减灾进社区步伐。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谋利的原则,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力争2009年11月以前,全市10个社区基本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5个社区完全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三、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小区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规模(小区居民一般应达到2000户,新建小区入住率达80%)。2.居民对社区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3.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二)具体内容。
1.健全减灾管理和组织领导机制。重视社区减灾工作,成立了负责社区减灾工作的组织;社区有规范的减灾工作制度;社区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开展减灾工作;社区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基本情况了解清楚,明确在发生突发灾害时保护弱势群体的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减灾工作档案。
2.制定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定期演练。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是应急反应、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社区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预案演练活动。
3.具有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社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或其他空地,划定了社区避难场所;在社区设置明显的安全应急标识或指示牌;社区内设有减灾宣传教育场所(社区减灾教室、社区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及设施(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配备了必需的防灾器材和救生设施。
4.积极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减灾教育活动;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张贴减灾宣传材料;制订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减灾教育计划等。
5.居民减灾意识普遍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类灾害风险清楚;社区居民普遍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社区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部分居民家庭自觉配备了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等自救设备。
6.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特色鲜明。社区结合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周围社区具有示范指导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公安、气象、地震等部门负责人及各地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潜江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二)搞好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公益广告牌、宣传橱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利用社区文化宣传场所,举办社区减灾文化活动;在社区图书室、星光老年之家加挂减灾宣传图板;编发《社区减灾常识读本》、《社区减灾管理手册》、《市民安全出行手册》。
(三)完善硬件建设。
各地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的灾害隐患进行不定期排查,按照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对社区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设置危险标识,加强管理;在关键部位设置逃生设备、导向标志、救援电话号码、急救器材等。同时,积极采纳群众意见,针对社区易发的灾害,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组织现场演练。
各地组织、指导社区结合实际,在本辖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防灾演练。在专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的引导下,以学校、宾馆、商场、企业等单位为重点,开展地震、火灾等方面的社区居民快速有序紧急疏散演练;邀请专业医护人员现场演示伤员的就地救护技巧。通过各种演练,让居民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处置能力。
(五)实行以奖代补。
对在创建工作中获得前10名的社区实行以奖代补,每个社区给予0.5万元补助。对达到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社区,每个社区补助1.5万元。
附件:
1.潜江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2.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估标准分解表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1:
潜江市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张宗光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张帮宏 市政府副秘书长
袁作振 市民政局局长 成 员:田 丰 后湖管理区主任
蒋传标 总口管理区主任
第五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
民政部关于印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
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进一步做好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规范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不断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我们制定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减发〔2011〕3号),进一步做好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规范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不断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依据民政部颁布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MZ/T 026-2011),并按程序进行评定和管理。
第三条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注重长效,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在国家减灾委员会的领导下,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指导、组织和协调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工作。
第五条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减灾综合协调机构的组织领导下,地方民政部门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候选单位的审查、验收和推荐工作。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整合各方资源,拟定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计划,为创建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物资保障。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七条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社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二)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三)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高于70%。
第八条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社区应满足《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国减办发〔2010〕6号)提出的有关基本要素。
第四章申报和命名程序
第九条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程序包括社区申请、材料初审、现场核查和推荐上报。
第十条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命名工作按进行,原则上每年一次。
第十一条符合条件的社区应开展自评自查,填写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表,并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提交所在行政区域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过初步审查、现场核查,将符合条件候选社区的材料报送所在行政区域的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十三条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查验收并现场抽查后,将符合条件的候选社区材料报送所在行政区域的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十四条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审核社区申报材料、组织考核、实地抽查的基础上,每年9月30日前将本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报告、候选社区推荐名单上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10月15日前上报社区申报材料。
第十五条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推荐上报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候选单位中,农村(含牧区)社区比例应不低于20%(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除外)。
第十六条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对各地上报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候选单位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对各地创建情况进行抽查,提出拟命名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单并予公示。
第十七条公示期满,报请国家减灾委员会审定后,以国家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名义进行命名并授予牌匾。
第十八条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同一乡镇或街道的命名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
第五章示范社区的管理
第十九条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行动态管理。省、地、县三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加强对已命名社区的日常管理,每年开展抽查评估。已命名社区的定期复核评估每满三年进行一次,抽查比例由省、地、县视实际情况而定。对抽查不合格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下发限期整改通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年应将抽查情况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每年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进行抽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纠正存在问题,视情通报抽查情况。
第二十一条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下发整改通知或者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抽查认定不符合标准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经整改后,在三个月内仍未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应撤销其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被撤销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的社区,自撤销称号之日起,三年内不得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第二十二条经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认定不符合标准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由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报撤销称号的决定,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报社区所在市、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并责成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收回牌匾。
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不符合标准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向民政部提出撤销称号的建议,经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批准后,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报社区所在市、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并责成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收回牌匾。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工作评价和考核体系。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