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水调歌头游泳

时间:2019-05-15 13:5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拼音版水调歌头游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拼音版水调歌头游泳》。

第一篇:拼音版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

shuǐdiàoɡētïuyïuyǒnɡ·水调歌头游泳

cáiyǐnchánɡshāshuǐ,才饮长沙水

yîushíwǔchānɡyú。又食

wàn

万lǐ

jímù

极 目

bùɡuǎn

不 管

shânɡsì

胜 似

jīnrì

今 日

子zài

在shì

逝zhě

fēnɡ qiánɡ

风 樯

ɡuīshã

龟 蛇

起 hïnɡ

yīqiáo

一 桥

tiānqiàn

天 堑

ɡânɡ

更lì

jiã

截duàn

ɡāoxiá

高 峡

shãnnǚ

神 女

dānɡ

当 jīnɡ

惊武昌chánɡ 长 jiānɡ 江chǔt楚 iān 天fēnɡ风 chuī 吹xián闲 tínɡ 庭dã得 kuān 宽 chuān 川 shànɡ 上rú如sī斯dînɡ 动,jìnɡ 静,tú图。fēi飞 jià架biàn变 tōnɡ 通xījiānɡ 西 江wūshān 巫 山chūpínɡ 出平yìnɡwú应 无shìjiâ世 界 鱼hãnɡdù横 渡shū舒。lànɡ浪 dǎ打xìnbù信 步yú余。yuē曰 : fū夫!nánběi南 北tú途。shí石 bì壁yúnyǔ云 雨hú湖。yànɡ 恙,shū

殊。,,,

第二篇:水调歌头 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游泳》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诗歌鉴赏课文,是诗人毛泽东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激情,立志扭转乾坤,体现雄心壮志的一首好诗。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2、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过程:

1、时代背景: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这就从上阕顺理成章地转入下阕,畅想建设长江的宏图,开拓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本词思路顺畅,境界开阔。

3、边读边讲,师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提问:课文注释告诉我们,这两句的意思是,刚到过长沙,又来到武昌。如果素朴地照实写来,便索然无味。本词的表述,却效果很好,其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1)用了两首民间歌谣,以两个带地方特色的事物来指代长沙和武汉,并点明游泳的地点,这就显得意趣盎然。“长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的井水。白沙井水,名“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在这里指代长沙市。“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今鄂城县)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国时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从建邺(今南京)迁都武昌,当时有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词中这两句便是从这些歌谣演化出来的。(2)用“才”“又”两个副词相互呼应,表现出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句话写游泳时所见。极:尽。楚天:楚地的天空。大意是: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觉得楚地十分开阔。

提问:“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舒”字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提问: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任凭长江上风吹浪打,在水里游泳,不过如清静的庭院里随意散步一样。今天的游泳使自己体会到一种真正的舒畅。在表达上运用对比的方法。江面上风急浪高,充满着危险;在清静的庭院里散步,既轻松又安稳。诗人把两者加以比较,认为风急浪高并不可怕,还不如“闲庭信步”。一个“胜”字,抑前扬后,非常巧妙。经过这样比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并抒发他迎战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豪情。宽馀:宽余,宽阔舒畅的感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逝:过去、消失。斯:这,指流水。夫: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字,表疑问中兼有感叹。

这两句的大意是:孔子在河边上说:“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吧!”

提问:这两句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既是对上阕内容的总结,又为转入下阕作了准备。孔子这句名言常被人用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自强不息。诗人在这里赋予新的含义,即勉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也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有了这两句诗的铺垫,就很自然地转入下阕,描写治理长江的宏图。按一般规定,“逝者如斯夫”前面要有引号。词里可以不用。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提问:这三句构成怎样的画面?它们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帆船在江中乘风疾驰,龟蛇二山隔江静立,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即将出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图景。

这三句,紧承上阕,表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抓紧时间,开始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规划。“起宏图”三字便是这一思想的形象表述。这三字还领起下面五句,把现实和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由学生朗读五句后,再分层读讲。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堑qiàn:壕沟。天堑:天然险要之地。这里指长江。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座大桥凌空横架在长江南北,长江天险从此变成畅通无阻的大道。

提问: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10月初,这首词写于1956年6月初,这两

句好诗是怎样写出来的?读了这两句诗为什么会感到气势磅礴?

明确:这两句诗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是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诗人激情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用了一个“飞”字,使两句诗显得气势磅礴。它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西江:指从四川省宜宾到湖北省宜昌一段长江,因自西而下,故称西江。石壁:指规划中的三峡拦河大坝(可出示三峡发电站蓝图)。云雨:这里指雨水。战国时楚人宋玉在《高唐赋》序中记宋玉告诉楚襄王,说先王(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女神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所以有“巫山云雨”之说。巫山山脉是我国暴雨中心之一。这里说“巫山云雨”,就是依据上述传说借指长江上游的。高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里峡谷崖壁陡峭,高出江面常达五百公尺以上,巫峡一带高达一千公尺以上,故称“高峡”。平湖:指长江三峡大水库。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要在西江建起一道拦江大坝,拦住巫山山脉的雨水,让高峡出现一个波平浪静的人工湖。

提问:这三句与前面两句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前面两句虽然写的是想象中的事,但长江大桥毕竟已在紧张地进行施工;后面三句纯属想象,至今尚未成为现实。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胆、更绚丽。这样写可以进一步展示宏伟的远景建设,表现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女:巫山神女。据宋玉《高唐赋》所说,赤帝的女儿瑶姬,葬于巫山之阳,故称“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编的《太平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凿三峡成功后,即化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伫立峰顶,守望三峡。应:料想,大概。当:该当,应当。这两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提问:化用这些神话传说对表述主题和创造意境起什么作用?

明确:化用这些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可以衬托出人间的巨大变化,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同时,使意境更加瑰丽、宏阔。

集体朗读一遍。

4.归纳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本词的主题,最后归纳为: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5.学习、把握本词的构思,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加深对本词的理解,进而认识联想和想象是诗歌不可缺少的特点。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基本特证之一,也是构思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创造出生动的意象,感人的意境。这首词之所以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意境宏伟、壮美,主要得力于联想和想象。

提问:本词巧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在何处?

明确:一开始,诗人写的是实事、实景,接着由实生虚,突然浮想联翩,联想的翅膀飞向古老的时代,想起哲人孔子的名言。星移斗转,大江东去,这一切

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诗人以此来教育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分秒必争。诗人的眼光再次回到现实,看到的情景是令人振奋的:长江大桥的建造正在紧张地进行。这时,诗人满怀激情,想象和联想特别活跃,勾画出一桥凌空飞架的壮观场面,并由当前已着手建造的大桥,进而想象出在规划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有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变化之大。通过联想和想象,把现实与理想,人事与仙境,自然景物与社会画面、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强烈的浪漫色彩,既有效地表现了主题,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业布置:

1.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2.背诵本词(课外完成)。

水调歌头

游泳

【原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译文】

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向群众招手刚饮过长沙的水,现又吃了武昌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岸边叹道:

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编辑本段]【注释】

1.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1955年6月,毛主席横渡长江2.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3.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4.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5.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7.风樯(qiáng):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8.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9.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10.天堑(qiàn):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11.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编辑本段]【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受毛主席影响,黑龙江人横渡松花江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长江上的桥梁】

武汉长江公路桥

武汉长江公路桥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大桥长3227.4米,主桥长1877米。有3个大跨,主跨为400米,两边跨为180米。该桥于1994年底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二桥

武汉长江二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游12公里处,为双塔双索面钢筋混凝土斜拉公路桥。大桥北起汉口黄浦路三层立交桥,跨越长江至武昌徐东路落地,全长4407.6米,正桥长1876米,宽26米,主跨为400米,设6车道,日通车能力5万辆。该桥于1991年开始兴建,1995年6月通车。

武汉白沙洲大桥

武汉白沙洲大桥是长江武汉段的第三座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公里处,全长3586.38米,其中正桥长2458米,引桥长1128.38米。桥面净宽26.5米,6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日通车能力5万辆次。该桥于1997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鄂黄大桥

湖北鄂黄长江大桥是北京至广州106国道跨越长江,连接鄂城、黄冈两座中等城市的特大桥梁。鄂黄大桥全长3245米,其中主桥长1290米,为五跨连续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塔高172.3米。桥面宽24.5米(不含布索区宽度),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设有先进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供电照明工程、收费、通信、监控三大系统及景观工程。概算总投资9.108亿元,建设工期四年。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重庆白沙砣长江大桥之后的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是全部由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形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世界最长的公、铁路两用桥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该桥正桥10孔,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9米,宽15米。1960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动工兴建。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道首先建成通车;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正式建成通车。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里处,由南汊桥、八卦洲(长江中第三大岛)公路连接线、北汊桥“二桥一路”组成,全长12.517公里。南京长江二桥于1997年10月6日开工建设,于2001年3月18日交工验收。整个工程静态投资概算为33.5亿元。其中,南汊大桥为钢箱梁斜拉桥,主跨径628米,桥长2938米,是南京长江二桥的关键性和标志性项目。是继日本多多罗大桥、法国诺曼蒂大桥之后世界第三大桥。2000年7月9日,南汊大桥合龙。北汊大桥为预应力连续梁桥,主跨径165米,桥长2212米,桥面宽32米,居国内领先水平。公路连接线长16.027公里(南岸6.754公里、八卦洲5.698公里、北岸3.575公里),全线采用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

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是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公路主骨架和南北跨长江公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联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南接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西距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约60公里,东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约110公里。大桥连同两岸接线全长约23公里,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整个项目估算总投资40余亿元。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从1992年起开始工程预可行性研究。1998年3月,国务院批准项目建议书。同年10月和12月,交通部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分别对工程可行性报告进行了评审、评估。1999年下半年,国家计委又先后两次召开工程可行性协调会。选定的桥位位于镇江、扬州两市西侧的镇扬汽渡上游2公里左右处,跨经世业洲洲尾;南汊主桥采用跨径为1450米左右的钢悬索桥,北汊主桥采用跨径为400米左右的斜拉桥。2000年3月,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扬中长江大桥

扬中长江大桥是一座由民间集资建造的大桥,全长1172米,宽15米,共有30个墩台,总投资1.52亿元。该桥于1992年5月正式开工,1994年10月建成通车。扬中长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江苏扬中岛与外界无桥相连的历史。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钢箱梁悬索桥,是国家主干道跨越长江的特大型公路桥梁。是长江上建设的第二座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西山与靖江市十圩村之间。大桥全长3071米,主跨1385米,桥面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宽33.8米,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桥下通航净高为50米,可满足5万吨级轮船通航。大桥全线建设总里程为5.176公里,总投资36.25亿元。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于1994年11月22日开工建设,李鹏总理为大桥题写了桥名。大桥于1999年8月31日完工,1999年9月通车。9月2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江阴公路大桥通车剪彩。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规划2000年前建成“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中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国道主干线以及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的跨江“咽喉”工程,是国家和江苏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

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位于靠近重庆的白沙沱和江津珞璜乡之间,是一座双线铁路桥,北接成渝铁路,南接川黔铁路,全长820米。该桥于1958年9月10日开始施工,1959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

重庆长江公路桥

重庆长江公路桥位于重庆市中心区和南岸之间。正桥长1121米,加上南北引道总长3015米,桥面宽21米,两边有人行道,主航道跨径为174米。该桥于1977年11月动工兴建,1980年7月通车。

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

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西部工业区李家沱与九龙坡之间,是一座公路大桥。大桥由正桥和南北引道组成,线路总长10241米,其中正桥长1350.11米(包括南、北桥台),由主桥及引桥共同组成。

主桥桥面宽24米,为双向4车道。南北引道长约9公里,包含了5座大中型桥梁,4座立交桥、2座隧道。大桥工程总投资7.3亿元,于1991年动工,1996年底竣工。

重庆江津长江公路大桥

重庆江津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津城西,是以县级行政机构为主通过招商引资修建的第一座长江大桥,由江津市政府和马来西亚南发集团合作修建,总投资3亿元。大桥主体长1362米,桥头南北引道长11公里,主跨单孔长240米,桥梁净宽21.5米,为4车道。该桥于1994年开工建设,1997年12月建成通车。

四川泸州长江大桥

四川泸州长江大桥位于四川省的泸州市,主桥长1252.5米,宽16米,南北两岸引桥长7460米。5个主桥孔中的3个通航桥孔跨度各为170米。大桥按长江特大洪水流量设计,主桥桥面比枯水位高出45米,在最大洪水期,桥下可通行3000吨位的轮船。该桥于1977年10月动工兴建,1982年10月建成通车。

涪陵长江大桥

涪陵长江大桥是国道319线跨越涪陵市长江江面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大桥全长631米,主跨330米,桥面宽18米,4车道,引道长5.3公里,桥高163米。该桥于1994年11月开工建设,1997年5月建成通车。李鹏总理为大桥题写了桥名。

万县长江公路大桥

万县长江公路大桥建在四川万县市黄牛孔子江江面,是连接318国道线的一座特大型公路配套桥,是长江上第一座单孔跨江公路大桥,也是世界上同类型跨度最大的拱桥。设计桥长814米,宽23米,桥拱净跨420米,桥面距江面高140米。主桥于1994年5月开工建设,1997年5月竣工通车。

西陵长江大桥

西陵长江大桥位于三峡大坝中轴线下游4.5公里处,是长江上的第一座悬索桥,为单跨900米的钢箱梁悬索桥,其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七。大桥全长1118.66米,桥宽18.5米,双向4车道。主跨900米,一跨过江。常水位最大通航净空30米。该桥于1993年12月动工兴建,1996年8月建成通车。

湖北枝城长江大桥

湖北枝城长江大桥又叫宜都长江大桥,位于湖北枝城,是焦枝铁路在枝城跨长江处。该桥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和公路都设在一个桥面上,其中铁路桥长1742米,公路桥长1744米。该桥于1971年9月建成。

黄石长江大桥

黄石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黄石市,是国家公路干线上海至成都312国道上的特大型桥梁。大桥全长2580.08米,其中主桥长1060米,主跨长245米。该桥于1991年7月开工,1995年12月建成通车。

铜陵长江大桥

铜陵长江大桥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羊山矶下游600米处,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工程,是世界上同类型第3位大跨径桥梁。桥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塔索面斜拉桥,全长2592米,主桥长1152米,最大跨径为432米,桥面宽度23米,其中4车道15米,人行道5米,通航净高24米。两岸引桥分别与合铜、铜屯二级汽车专用道相接。两岸引道全长2169米,为一级公路。该桥于1991年12月开工建设,1995年12月26日竣工通车。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距宜昌市中心约10公里,是318国道在湖北境内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桥,是交通部和湖北省“九五”重点工程。大桥长1120米,宽26米,桥型为双塔单跨960米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于1997年12月开工,计划工期3年。☆ 荆沙长江公路大桥 荆沙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武汉与宜昌之间。桥型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总长为4015米,总投资为12.8亿元。该桥于1997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5年建成通车。

芜湖长江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位于安徽芜湖,是国家“九五”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大桥主跨312米,桥梁铁路全长1.0616万米,公路6078米,正桥2193米;大桥铁路为双线,公路桥面总宽21米,通航净高24米,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标志性桥梁。该桥于1997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0年底建成通车。

九江长江大桥

九江长江大桥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的一段长江上,南岸引桥横跨白水湖,北岸与湖北黄梅县的小池口镇相接。大桥是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汽车20级的4车道公路桥,桥长4460米,宽18米,其中行车道宽1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下层为中载重的双线铁路桥,长7675.6米。该桥于1973年12月动工修建,1993年1月公路桥全部建成,1994年7月铁路桥开通。

奉节长江三峡公路大桥

奉节长江三峡公路大桥位于渝、陕、鄂两省一市陆运与长江水运的交汇点,大桥设计长度为956米,宽18米,双向4车道。桥的北岸引道以立交与沿江移民公路相接,总投资预计约2亿元人民币,1999年12月27日大桥奠基。【主题】

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们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第三篇: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课题:水调歌头 游泳 课时: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2.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一些词语的准确含义。【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教学难点】 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加深对本诗的赏析和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上阕:写畅游长江的感受。下阕:写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

背诵《沁园春•长沙》

二、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是:万里江山我为主。这种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可以说贯穿了毛的一生,在任何恶劣的历史关头都能坦然面对一切,指点江山,笑对风雨,就连他的爱好也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喜欢游泳,几次横渡长江,虽然风高浪急,但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小菜一碟,“长江横渡只等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游泳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再来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四、分析词句理解内容。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诗要用形象思维,不宜直说,诗又要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水”有关,因此“长沙水”“武昌鱼”均入诗中)

明确: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时间短暂。行程紧促。这种乐观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

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

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

明确: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一个“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中的舒展与自在。长江风大浪急,但却“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豪迈!从中透露出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提问:孔子的语录流传后世很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想到这句话呢?(题目既是“游泳”,必须与“水”相关才可入诗。孔子面对江水一去不复返而生感叹,正好与眼下滔滔而而去的长江之水相贴近)

讲解:作者联想到孔子面对河水而发浩叹是十分自然的,这中间的媒介即是“水”。但作者的用意却又有新的内容。孔子在发感慨,时间一去不返,作者在这里进一步表明,正因为时间宝贵,所以应该抓紧大好时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而是只争朝夕的激励。同时,这个典故亦为过渡到下阙做了准备。

4、“风樯动„„天堑变通途”写出长江大桥的建设,气势宏伟,速度惊人。

讲解:这是写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图景,“动”“静”“起”“飞”“变”一连串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但写出游于长江之所见,而且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建设的迅速。这正是建国伊始,整个经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

5、“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展望长江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充满自豪之情。

提问:词中说要进一步开发改造长江之水,那是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特点?(大坝十分坚固——石壁,将上游的水蓄积起来——截断巫山云雨,水库的位置很高——高峡出平湖)

讲解: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蓝图。开发长江,利用水资源是几代人的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手中,这一梦想才有可能实现。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用语典雅得体,更富有艺术美感。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来历。因此,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惊叹于世间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这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

五、总结艺术特色:

本词运用了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

发挥惊人的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奇特的联想,是本词较为突出的手法。词篇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突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由眼前的龟蛇二山相对,万舟争渡而联想到大桥凌空飞架,并由当前的建设进而联想想象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事中的神女,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而突出了全词的中心思想。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阅读下面毛泽东这首题为《七律 送瘟神》的诗,谈一谈它是怎样展开联想或想象的?其依据是什么?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摇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第四篇: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游泳》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的诗歌鉴赏课文,是诗人毛泽东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激情,立志扭转乾坤,体现雄心壮志的一首好诗。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2、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过程:

1,时代背景: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这就从上阕顺理成章地转入下阕,畅想建设长江的宏图,开拓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本词思路顺畅,境界开阔。

3.边读边讲,师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提问:课文注释告诉我们,这两句的意思是,刚到过长沙,又来到武昌。如果素朴地照实写来,便索然无味。本词的表述,却效果很好,其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1)用了两首民间歌谣,以两个带地方特色的事物来指代长沙和武汉,并点明游泳的地点,这就显得意趣盎然。“长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的井水。白沙井水,名“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在这里指代长沙市。“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今鄂城县)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国时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从建邺(今南京)迁都武昌,当时有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词中这两句便是从这些歌谣演化出来的。

(2)用“才”“又”两个副词相互呼应,表现出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句话写游泳时所见。极:尽。楚天:楚地的天空。大意是: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觉得楚地十分开阔。

提问:“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舒”字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提问: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任凭长江上风吹浪打,在水里游泳,不过如清静的庭院里随意散步一样。今天的游泳使自己体会到一种真正的舒畅。在表达上运用对比的方法。江面上风急浪高,充满着危险;在清静的庭院里散步,既轻松又安稳。诗人把两者加以比较,认为风急浪高并不可怕,还不如“闲庭信步”。一个“胜”字,抑前扬后,非常巧妙。经过这样比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并抒发他迎战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豪情。宽馀:宽余,宽阔舒畅的感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逝:过去、消失。斯:这,指流水。夫: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字,表疑问中兼有感叹。这两句的大意是:孔子在河边上说:“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吧!”

提问:这两句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既是对上阕内容的总结,又为转入下阕作了准备。孔子这句名言常被人用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自强不息。诗人在这里赋予新的含义,即勉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也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有了这两句诗的铺垫,就很自然地转入下阕,描写治理长江的宏图。按一般规定,“逝者如斯夫”前面要有引号。词里可以不用。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提问:这三句构成怎样的画面?它们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帆船在江中乘风疾驰,龟蛇二山隔江静立,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即将出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图景。

这三句,紧承上阕,表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抓紧时间,开始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规划。“起宏图”三字便是这一思想的形象表述。这三字还领起下面五句,把现实和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由学生朗读五句后,再分层读讲。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堑:壕沟。天堑:天然险要之地。这里指长江。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座大桥凌空横架在长江南北,长江天险从此变成畅通无阻的大道。

提问: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10月初,这首词写于1956年6月初,这两句好诗是怎样写出来的?读了这两句诗为什么会感到气势磅礴?

明确:这两句诗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是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诗人激情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用了一个“飞”字,使两句诗显得气势磅礴。它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西江:指从四川省宜宾到湖北省宜昌一段长江,因自西而下,故称西江。石壁:指规划中的三峡拦河大坝(可出示三峡发电站蓝图)。云雨:这里指雨水。战国时楚人宋玉在《高唐赋》序中记宋玉告诉楚襄王,说先王(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女神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所以有“巫山云雨”之说。巫山山脉是我国暴雨中心之一。这里说“巫山云雨”,就是依据上述传说借指长江上游的。高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里峡谷崖壁陡峭,高出江面常达五百公尺以上,巫峡一带高达一千公尺以上,故称“高峡”。平湖:指长江三峡大水库。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要在西江建起一道拦江大坝,拦住巫山山脉的雨水,让高峡出现一个波平浪静的人工湖。

提问:这三句与前面两句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前面两句虽然写的是想象中的事,但长江大桥毕竟已在紧张地进行施工;后面三句纯属想象,至今尚未成为现实。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胆、更绚丽。这样写可以进一步展示宏伟的远景建设,表现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女:巫山神女。据宋玉《高唐赋》所说,赤帝的女儿瑶姬,葬于巫山之阳,故称“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编的《太平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凿三峡成功后,即化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伫立峰顶,守望三峡。应:料想,大概。当:该当,应当。这两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提问:化用这些神话传说对表述主题和创造意境起什么作用?

明确:化用这些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可以衬托出人间的巨大变化,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同时,使意境更加瑰丽、宏阔。

集体朗读一遍。

4.归纳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本词的主题,最后归纳为: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5.学习、把握本词的构思,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加深对本词的理解,进而认识联想和想象是诗歌不可缺少的特点。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基本特证之一,也是构思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创造出生动的意象,感人的意境。这首词之所以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意境宏伟、壮美,主要得力于联想和想象。

提问:本词巧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在何处?

明确:一开始,诗人写的是实事、实景,接着由实生虚,突然浮想联翩,联想的翅膀飞向古老的时代,想起哲人孔子的名言。星移斗转,大江东去,这一切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诗人以此来教育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分秒必争。诗人的眼光再次回到现实,看到的情景是令人振奋的:长江大桥的建造正在紧张地进行。这时,诗人满怀激情,想象和联想特别活跃,勾画出一桥凌空飞架的壮观场面,并由当前已着手建造的大桥,进而想象出在规划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有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变化之大。通过联想和想象,把现实与理想,人事与仙境,自然景物与社会画面、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强烈的浪漫色彩,既有效地表现了主题,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五篇:教案《水调歌头 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教学目的

1.学习、体会诗人敢于迎着风浪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治理长江,改造中华的伟大气魄。2.学习、体会这首词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3.学习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4.学习本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设想

从研究这首词上、下阕内在联系入手,抓住想象、联想这两个环节,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进而学习大无畏精神,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信念。教学时数 1教时。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沁园春·长沙》。

2.播放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初步感受本词的豪迈气魄和浓郁的诗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指导预习:

1.轻声朗读本词一遍。

2.根据“预习提示”第2、3节以及课文注释进行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研习新课 1.时代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这就从上阕顺理成章地转入下阕,畅想建设长江的宏图,开拓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本词思路顺畅,境界开阔。3.边读边讲,师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提问:课文注释告诉我们,这两句的意思是,刚到过长沙,又来到武昌。如果素朴地照实写来,便索然无味。本词的表述,却效果很好,其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1)用了两首民间歌谣,以两个带地方特色的事物来指代长沙和武汉,并点明游泳的地点,这就显得意趣盎然。“长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的井水。白沙井水,名“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在这里指代长沙市。“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今鄂城县)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国时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从建邺(今南京)迁都武昌,当时有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词中这两句便是从这些歌谣演化出来的。(2)用“才”“又”两个副词相互呼应,表现出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句话写游泳时所见。极:尽。楚天:楚地的天空。大意是: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觉得楚地十分开阔。提问:“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舒”字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提问: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任凭长江上风吹浪打,在水里游泳,不过如清静的庭院里随意散步一样。今天的游泳使自己体会到一种真正的舒畅。在表达上运用对比的方法。江面上风急浪高,充满着危险;在清静的庭院里散步,既轻松又安稳。诗人把两者加以比较,认为风急浪高并不可怕,还不如“闲庭信步”。一个“胜”字,抑前扬后,非常巧妙。经过这样比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并抒发他迎战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豪情。宽馀:宽余,宽阔舒畅的感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逝:过去、消失。斯:这,指流水。夫: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字,表疑问中兼有感叹。这两句的大意是:孔子在河边上说:“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吧!” 提问:这两句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既是对上阕内容的总结,又为转入下阕作了准备。孔子这句名言常被人用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自强不息。诗人在这里赋予新的含义,即勉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也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有了这两句诗的铺垫,就很自然地转入下阕,描写治理长江的宏图。按一般规定,“逝者如斯夫”前面要有引号。词里可以不用。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提问:这三句构成怎样的画面?它们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帆船在江中乘风疾驰,龟蛇二山隔江静立,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即将出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图景。

这三句,紧承上阕,表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抓紧时间,开始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规划。“起宏图”三字便是这一思想的形象表述。这三字还领起下面五句,把现实和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由学生朗读五句后,再分层读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堑qiàn:壕沟。天堑:天然险要之地。这里指长江。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座大桥凌空横架在长江南北,长江天险从此变成畅通无阻的大道。

提问: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10月初,这首词写于1956年6月初,这两句好诗是怎样写出来的?读了这两句诗为什么会感到气势磅礴?

明确:这两句诗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是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诗人激情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了一个“飞”字,使两句诗显得气势磅礴。它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西江:指从四川省宜宾到湖北省宜昌一段长江,因自西而下,故称西江。石壁:指规划中的三峡拦河大坝(可出示三峡发电站蓝图)。云雨:这里指雨水。战国时楚人宋玉在《高唐赋》序中记宋玉告诉楚襄王,说先王(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女神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所以有“巫山云雨”之说。巫山山脉是我国暴雨中心之一。这里说“巫山云雨”,就是依据上述传说借指长江上游的。高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里峡谷崖壁陡峭,高出江面常达五百公尺以上,巫峡一带高达一千公尺以上,故称“高峡”。平湖:指长江三峡大水库。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要在西江建起一道拦江大坝,拦住巫山山脉的雨水,让高峡出现一个波平浪静的人工湖。提问:这三句与前面两句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前面两句虽然写的是想象中的事,但长江大桥毕竟已在紧张地进行施工;后面三句纯属想象,至今尚未成为现实。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胆、更绚丽。这样写可以进一步展示宏伟的远景建设,表现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女:巫山神女。据宋玉《高唐赋》所说,赤帝的女儿瑶姬,葬于巫山之阳,故称“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编的《太平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凿三峡成功后,即化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伫立峰顶,守望三峡。应:料想,大概。当:该当,应当。这两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提问:化用这些神话传说对表述主题和创造意境起什么作用?

明确:化用这些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可以衬托出人间的巨大变化,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同时,使意境更加瑰丽、宏阔。集体朗读一遍。4.归纳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本词的主题,最后归纳为: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5.学习、把握本词的构思,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加深对本词的理解,进而认识联想和想象是诗歌不可缺少的特点。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基本特证之一,也是构思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创造出生动的意象,感人的意境。这首词之所以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意境宏伟、壮美,主要得力于联想和想象。

提问:本词巧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在何处?

明确:一开始,诗人写的是实事、实景,接着由实生虚,突然浮想联翩,联想的翅膀飞向古老的时代,想起哲人孔子的名言。星移斗转,大江东去,这一切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诗人以此来教育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分秒必争。诗人的眼光再次回到现实,看到的情景是令人振奋的:长江大桥的建造正在紧张地进行。这时,诗人满怀激情,想象和联想特别活跃,勾画出一桥凌空飞架的壮观场面,并由当前已着手建造的大桥,进而想象出在规划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有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变化之大。通过联想和想象,把现实与理想,人事与仙境,自然景物与社会画面、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强烈的浪漫色彩,既有效地表现了主题,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巩固练习:

1.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下载拼音版水调歌头游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拼音版水调歌头游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调歌头 游泳 教案[5篇]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游泳》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诗歌鉴赏课文,是诗人毛泽东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激情,立志扭转乾坤,体现雄......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doc(范文)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

    6.2水调歌头游泳优秀教案

    6.2《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情感脉络,学习毛泽东不畏困难乐观自信的精神,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树立远大理想。 2.理解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读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有感

    读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有感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万里江山我为主......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及写作背景[大全5篇]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游泳》赏析及写作背景1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这是世人皆知的。1925年所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便是诗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水调歌头 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鄂教版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

    水调歌头 说课稿

    《水调歌头》说课稿一、说教材《水调歌头》这首词,是长春版教材八年下册第三课两首词中的一首。从单元的设置目标来看,旨在让学生体会词的特点及语言的凝练性及其丰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