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11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尤其对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浪费现象严重、对水利灌溉依赖性强的我国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华图教研中心的老师认为,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年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我国目前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水利设施建设仍成为瓶颈性制约因素,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第二,节水灌溉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第三,山区水利发展滞后。尤其像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水资源贫乏、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等等。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有: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不佳,水费计收难,管护缺乏,等等。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第一,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第二,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第三,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第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第六,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篇:2011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11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尤其对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浪费现象严重、对水利灌溉依赖性强的我国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华图教研中心的老师认为,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年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我国目前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水利设施建设仍成为瓶颈性制约因素,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第二,节水灌溉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第三,山区水利发展滞后。尤其像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水资源贫乏、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等等。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有: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不佳,水费计收难,管护缺乏,等等。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第一,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第二,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第三,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第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第六,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条件下,社会保障不仅是消除民众恐惧、安定人心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于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复苏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加大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不断在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成效。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有: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反映在社会群体上,则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
2、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
3、社保制度不健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
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关于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总理在今年4月发表文章指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保障水平有高有低,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有关,也与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有关。但就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保障项目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12个字,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也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第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第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社会保障投入是用人单位、职工和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合理划分三方责任,形成科学的分担机制。要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增加缴费收入,强化基金监管。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
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
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
第三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荐)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11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尤其对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浪费现象严重、对水利灌溉依赖性强的我国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华图教研中心的老师认为,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年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我国目前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水利设施建设仍成为瓶颈性制约因素,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第二,节水灌溉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第三,山区水利发展滞后。尤其像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水资源贫乏、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等等。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有: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不佳,水费计收难,管护缺乏,等等。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第一,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第二,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第三,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第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第六,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十七届五中全会四大关键词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指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2011年国考招考公告和大纲公布时间与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同步,这绝非巧合,此次国考申论主题肯定会反映此次会议所涉及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
关键词一:转型
对于中国而言,2010年非同寻常,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十二五”即将开启。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五大坚持,这意味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政府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
全会公报中叶没有出现GDP的指标,而是说长期平稳较快的发展。这意味着,在下一步经济发展中要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这正是十二五与十一五规划的最大区别。此次政策的制定,考虑的是效果,而不是速度,这是此次全会公报中最大的亮点。这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16日在北京举办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致开幕词时提到“包容性增长”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和胡锦涛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一脉相承,意指不能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全面均衡发展,才
能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2008年的国考申论主题是“怒江水电开发”、2009年国考申论的主题是“产业结构转型和粮食安全”、2010年国考申论的主题是“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三次国考的题材都涉及到了经济方面,可以说经济建设是国考题材选择的最大热门,不排除2011年国考申论仍以经济建设为主题的可能性。
关键词二:民生
民生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收入分配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管理问题
都一一作了解答。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次被提出,现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格局正在确立,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城乡二元体制都归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此次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意味着政府未来将会花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从近10年的国考申论主题来看,仅2001、2003和2006年考察过三次民生类题材,但均不单单是涉及社会领域的问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2010年关于居民收入差距、高房价问题、城市交通大拥堵等常见诸报端,并引发了全社会大讨论。2011年国考申论主题极有可能以民生问题为
题材,考察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
关键词三:文化产业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财富有了很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强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被看成是金融危机期间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明确了政
府未来要加大力度发展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既能进一步带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也能带来调整结构、提振产业、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经济效益。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20%以上。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通常在8%以上,而我国大陆只有4%,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2001年开始,国考申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以文化为题材,即2002年的“网络监管”。虽然考察次数少,但这正说明了未来国考申论考察文化建设题材的可能性很大。考生要多关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
题,做好准备。
关键词四:环境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发生自然灾害,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都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命题人的青睐,这与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执政根本理念是密切相关的。2010年国考申论以“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为题材、浙江申论以“低碳经济”为题材,这体现了环境保护往往是与发展经济联系在一起。2011年的国考申论可能是复合题材,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命题是一大热门。
十七届五中全会是2011国考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考生务必深刻理解会议精神,以期在考生中
灵活运用相关政策。
突发性公共事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政治、民生都是申论考试的重点选题方向。恰值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集体上访、突发性群体事件、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关乎公共安全的自然事故频繁发生,警示着高风险时期的来临。党和政府如何处理此类事件关乎着党和政府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对近年来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总结了其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对
策。
一、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自然灾难无法避免,但社会矛盾可以规避。事实上,回顾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可以将它们的根
本原因归纳为社会利益和利益分配的不对称。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老百姓有着更多的利益诉求,但这种诉求存在梗塞。如,百姓遇到问题时无处倾诉、倾诉了也无人解决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越积越深就演变成了接
二连三的上访现象。
其次,少许管理层面的决策不力、作风不实、漠视群众利益现象也确有存在。例如近期频发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大都是人民群众对管理层人员工作、生活作风的检举,韩峰日记事件、天价烟局长等
事件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解决措施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从多方面入手、多策并举化解矛盾、降低风险。首先,化解矛盾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畅通群众利益诉求通道。要创建公平的博弈平台、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以此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诉求渠道。比如针对上访现象,其解决方法不是让基层干部天南地北的追着上访者、盯着上访者,而是要让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出面调解和落实,并建立高效透明的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其次,在矛盾发生之前就必须具备高度的预见力,制定各类风险应急和长期预案,并建立长效机制。如各级党政部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样就能将遗留问题抹去,将未来风险预计。即使风险“变现”,也能以未雨绸缪的前期工作为基础迅速行动、化险为夷。需要强调的是,对待那些涉及百姓重大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应遵循民主协商的原则,决策透明、信息公开,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关系。近期持续热涨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密集出台的爱民政策面前也正
在逐渐“退烧”,这正是我国党和政府维护百姓利益的表现。
最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也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对内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制宣
传工作,以此引导群众在面对矛盾冲突时选择合法合理的正确方式。
应该看到的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频发的社会公共事件不仅仅是一种威胁,其实它也是一种激励,因为近年来的这些矛盾甚至冲突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百姓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和我国公民民主权力的深入。矛盾并不可怕,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相信我国必将全面走向和谐、迎来辉煌!湿地生态保护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然而,从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普查结果看,已完成调查的6个省份中,北京、吉林和广东的湿地面积在进一步减少,黑龙江、江苏和天津湿地效益和功能还在下降。湿地资源数量的减少,效益的下降,不只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珍贵动物的栖息、生存和繁殖,严重
影响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湿地危机表现】
第一,湿地面积依然在大幅度地减少;第二,天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的速度很快;第三,湿地
过度利用带来的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
【湿地破坏的原因】
湿地破坏的主要直接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主要间接原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快。而这并非问题的全部,更为根本性的原因当是,湿地保护缺乏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在有限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中,湿地在土地利
用方式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的地位。
【前进中的一缕曙光】
江西是我国湿地资源大省,湿地资源丰富。在湿地生态建设方面,江西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绿
色崛起的新路子。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
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表示。
总结反思江西湿地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如下:
一、加强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要把湿地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把湿地生态的保护、开发和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来抓,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完善健全机构,明确各自责任。湿地工作牵涉农业、水利、林业、环保、国土等多个政府部门,应由各级林业局牵头成立监测体系和具体实施体系,各个部门做好相应工作,联合共同严格执法。
三、开展湿地普查、调研,做好统一规划工作。详尽的普查是高起点规划的基础,应按广义和狭义湿地分别进行普查,有利于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把湿地保护、湿地地产、污水处理和开发建设
有机结合起来。
四、全民动员,普及学习湿地知识。领导应带头学习,消灭“湿地知识盲”。集中一段时间,采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办展览、实地参观等方式全面普及湿地保护、开发和建设知识,做到人人都
有保护湿地的自觉意识。
【重要论述】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
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
第四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工程建设问题和运行管理问题。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施工要求标准不高、建设模式不匹配.老化严重: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各个利益方面责任不确切,没有健全的管护督查体系,并由此导致工程资金投入失调、管护费用短缺等不良后果。
1.工程管护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管护意识淡薄
首先是部分干部存在临时观念,把项目工程当成自己的政绩工程,只顾争取项目、资金,重建设、轻管理,工程建起来后,只要任期内不出大问题,工程好坏留给下任去管,还有的干脆推给村里或者农户,自己当“甩手掌柜”。其次是灌区群众主体意识不强,没有把项目工程看成利人利己的共有财产而自觉维护、主动看管,只顾自己好用,不管工程好坏。大部分群众对工程建后管护的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工程由国家投资建设,应由国家负责管理、维护,工程毁损与己无关,因而漠不关心,置之不理。
1.2产权归属不明晰
工程项目建成后虽要办理一定的移交手续,但实际上只是管护责任、产权和义务在形式上的移交,并未把三者真正落到实处。产权归属不明晰是导致管护责任和义务不落实的重要原因,工程产权界定困难,产权归属不确定,工程建后管护存在群众不愿管、村里无钱管、乡镇表面上管而实际上不管的现象,导致一些资产尤其是早期建成的固定资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流失。
1.3管护经费不落实
农田水利工程往往处于各部门都在管、而实际上各部门又都不管、最终没有部门管的状态,管护资金筹措困难。农田水利工程分布范围广,受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影响易发生损坏(毁)的工程数量较多,人工管护成本高,加之,积累下来的项目工程损坏等实际问题,造成管护经费缺口大,同时,项目工程的早期规划、工程建设质量、政策措施的配套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工程建后管护资金的落实。国家各级政府预算资金中,缺乏农田水利管护专项经费支付,水利部门收取的水费保证不了单位人员工资,甚至有部分地区取消水费,更不用说用于田间工程管护了。乡镇政府经费主要用于行政开支,基本不会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部分受益农户连一亩田几十元的水费也不愿意缴纳,更不用说自己出钱维护工程设施。以上原因无形之中加大了工程管护经费的筹措难度。
1.4管护责任不明确
项目工程建成移交后,本应形成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受益农户共同管护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现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管护各方均不愿投入新的资金和精力,导致出现地方政府要求基层管、基层组织无力管、受益农户不愿管的窘境。工程管护体制上难衔接。农村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占主导地位,随着农民思想集体观念的弱化,农村统一管理的功能有所削弱,事业管理比较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松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工程衔接好,难度较大。
2.坚持建管并重构建工程管护长效机制
2.1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护主体
明晰产权,确定主体。产权归属问题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建后管护的责任,关系到项目区群众的管护积极性,解决产权归属问题是确保管护工作到位的关键。项目建后将管护作为重要内容,坚持经常抓、抓具体、抓出成效,明确部门职责,领导责任,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并完善切实可行的农发项目建后管护制度、办法和细则,及时解决管护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层层落实管理、资金、督查、考核等各环节任务和责任,健全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管护运行机制,做到项目工程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通过签订管护合同、协议,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的责任主体,确保责、权、利的对等和统一。同时,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万式,努力实现使用权、经营权与所有权的有机结合,使项目工程建后管护逐步由行政管理型向社会服务管理型、市场带动管理型、经济自立管理型转变,达到以工程养工程、以项目养项的目的。
2.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管护意识
营造全社会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和侵占;加强社会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干部群众关注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支持和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加强对乡、村领导和村干部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忽视项目工程管护就是对国家利益不负责、对农业发展不作为、对群众疾苦不关心,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理念;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科技与文化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使其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自觉参与到管护活动中来。
(作者单位:156303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大兴农场水务局)
第五篇:农田水利设施策划
河南城建学院工商学院
“三下乡”农田水利设施现状调查
策
划
书
河南城建学院工商学院团总支
二零一四年六月四日
一、活动背景
目前,我国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显著地不均衡性,在季节分配上不平横,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且浪费及其严重。而且我国原有的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状况十分严重,工程效益衰减,大型水利设施增加有限,抗灾、灌溉、排水能力非常脆弱。并且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土地生产力不足,近年来农药化肥的大量滥用,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出下降,对中国粮食产量已构成新的威胁。农业水利工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保障,是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地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业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怎样协调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兴修农业水利建设力度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的
1、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主要有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不怕困难、不惧风险,不被风险所击倒,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畏挑战、吃苦耐劳、敢于冒险的、去开拓创新的精神。
2、在学习之余,锻炼我们大学生的意志,锻炼我们大学生 的能力,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将学到的理论知识 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完善自我。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从 而 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阔自己 的 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才干,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用 的人才
三、活动时间
2014年7月2日—2014年7月8日
四、活动地点
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
五、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1、收集农田水利设施相关资料,了解其相关评价指标;
2、设计并打印调查问卷表(详情见附件一);
进行调研:
1、到达目的地后,联系村支书,参观村貌,进行深入了解;
2、到农田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3、与农户进行沟通,询问该年气候给他们生产带来的影响;
4、分发调查问卷表,从不同人群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统计调查;
5、与村长、村支书等领导进行讨论。
后期工作:
1、统计数据,分析问卷;
2、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与老师探讨,完成调查报告。
六、人员分工
队长:贾振方
外联:冉丽红
组织:张欣然、焦毅博、韩飞扬
组员:沈丽芸、杜晶、曲珂、吕俐
前期:4个人收集资料,3个人制作调查问卷表,2个人联系村支书。
中期:所有人去农田进行调查。
后期:4个人进行数据统计,3个人整理相关记录,2个人联系老师。
七、经费预算
车费:500元/一个来回。
打印调研表:300元/300份
餐费:50元/人/天,10个人,共500元
住宿费:500元/10人/天
后期分析制作:300元
总计:2100元
八、预期效果
1、发现并分析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
2、提出合理化建议;
3、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使政府为农民做出福利;
4、使我们大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与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含义,增强我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九、组织单位
河南城建学院工商学院团总支
1244121/2班团支部
附件一:调查问卷表
关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调查
近年来旱涝灾害日益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诸多损失。为了解河南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基本状况,确定目前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减少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特进行此次调查。感谢您的合作。
家庭地址家庭人数田地亩
2013年春季的旱灾对您的农产品造成的损失是元,占每亩地收入的%。2013年夏季水灾对您的农产品造成的损失是元,占每亩地收入的%。您认为本村水利设施(水渠、喷灌、堤坝等)建设现状如何?
A有且完善B有但不完善C没有本地区灌溉设施主要为
A 地下井B 河水C喷灌本地区防治水灾主要依赖于____举措?
A修建堤坝B上游水坝C水库D____现已具备的水利设施在抵御旱涝灾害方面效果如何?
A 很好B 一般C 不好你认为目前本村的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那些不足?
A 水利设施质量差B水利设施少
C水利设施建设不符合农作物种植特点不能被很好利用
6本村农业收成依赖于自然天气的程度如何?
A较大B较小C完全
7村里每年(以近十年的平均数来记)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资金大约为___
A 低于1000B 1000-2000C 2000-5000D 5000以上
8你认为当前本村的灌溉设施改进的重点方向在于___?
A 开发水源(修建水井、水库)B修建引水渠道
C引入更先进的灌溉设备以实现科学灌溉D
9您认为阻碍本村水利设施更加完善的难点是什么?
A资金缺乏B有关部门监管不力C技术限制D其他(补充)
10近5年来政府在水利设施的建设上做出了那些努力?还有那些不足?为完善农村的水利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如开发水源,修建更便利的引水设施,提供农田灌溉补贴等)11您认为本村目前的水利设施是否被充分利用起来?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建设不够科学、时间过长缺乏维修、质量差作用小、管理不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