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
xx市高淳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股气瓶作为气体包装,是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特种设备,气瓶的介质是高压、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一旦发生气瓶事故,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丧命、受伤,住房、车间轻则被破坏,重则被夷为平地,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气瓶的数量、种类越来越多,气瓶事故隐患也越来越多,电视和报纸上报道的气瓶事故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可怕。原因何在?在计划经济时代,气瓶是在政府和企业严格管理之下,气瓶从制造、使用、检验、报废等环节,均在严格的控制之中,那时的气瓶事故率很低。现在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是今非昔比了,但气瓶事故却居高不下,问题出在气瓶安全管理机制上,调查报告《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实行市场经济后,种类气体充装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气瓶也分散到千家万户,气瓶的产权不再是充装站,充装站无权对气瓶一一加以严格的管理了,大量存在严重缺陷的气瓶得不到检验、处理,气瓶事故隐患就这样越来越庞大,气瓶事故屡见不鲜也就不足为奇了。市场经济决不是放纵的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气瓶安全管理无序、混乱的局面,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气瓶充装单位为气瓶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管理新模式,全面实现气瓶充装单位拥有气瓶产权,气瓶用户租赁气瓶使用;由气瓶充装单位建立气瓶档案,对气瓶进行登记、编号、维护保养、送检等工作;强化气瓶充装站对气瓶的安全管理责任,从而达到杜绝充装不合格气瓶、超期气瓶、非自有气瓶的现象。气瓶权转移改革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充装站进一步推向市场,并不意味着气体市场垄断。当用户不满意充装站服务时,可以自由退出《气瓶租用协议》,与别的充装站签订《气瓶租用协议》。用户有选择充装站的权利,而充装站无法选择用户。充装站只有为顾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才能争取市场,赢得商机。只有建立起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才能从根本杜绝气瓶事故,切实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第二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
xx市高淳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股气瓶作为气体包装,是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特种设备,气瓶的介质是高压、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一旦发生气瓶事故,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丧命、受伤,住房、车间轻则被破坏,重则被夷为平地。随着社会的发展,气瓶的数量、种类越来越多,气瓶事故隐患也越来越多,电视和报纸上报道的气瓶事故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可怕。原因何在?在计划经济时代,气瓶是在政府和企业严格管理之下,气瓶从制造、使用、检验、报废等环节,均在严格的控制之中,那时的气瓶事故率很低。现在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是今非昔比了,但气瓶事故却居高不下,问题出在气瓶安全管理机制上。实行市场经济后,种类气体充装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气瓶也分散到千家万户,气瓶的产权不再是充装站,充装站无权对气瓶一一加以严格的管理了,大量存在严重缺陷的气瓶得不到检验、处理,气瓶事故隐患就这样越来越庞大,气瓶事故屡见不鲜也就不足为奇了。市场经济决不是放纵的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气瓶安全管理无序、混乱的局面,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气瓶充装单位为气瓶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管理新模式,全面实现气瓶充装单位拥有气瓶产权,气瓶用户租赁气瓶使用;由气瓶充装单位建立气瓶档案,对气瓶进行登记、编号、维护保养、送检等工作;强化气瓶充装站对气瓶的安全管理责任,从而达到杜绝充装不合格气瓶、超期气瓶、非自有气瓶的现象。气瓶权转移改革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充装站进一步推向市场,并不意味着气体市场垄断。当用户不满意充装站服务时,可以自由退出《气瓶租用协议》,与别的充装站签订《气瓶租用协议》。用户有选择充装站的权利,而充装站无法选择用户。充装站只有为顾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才能争取市场,赢得商机。只有建立起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才能从根本杜绝气瓶事故,切实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第三篇: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
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
文章标题: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随即,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制订和发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这一切表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建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代表与分类监管、企业分层自主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这种目标模式可以概括为“分级代表、分层运营,分类监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分级代表”: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国有资产统一由国家所有,国家实行分别由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
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来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种“分级代表”的架构是新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它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及其地位,确定了不同层次出资人的出资范围。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
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LocALhoSt
这种“分级代表”既区别于以前的“分级监管”,又区别于“分级所有”。
与“分级监管”的关键区别在于“分级代表”是根据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市场经济原则,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确定地方政府对相应所属国有资产的出资人的代表权,而“分级监管”体系下地方政府对相应所属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则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授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不同级别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关系
为工作指导和监督关系。
与“分级所有,:的关键区别在于,在“分级代表”框架下,国有资产统一由国家所有,无论哪级政府单独投资的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而“分级所有’体制下,国有资产是各级政府所有,各级政府单独投资以及联合投资形成的企业不应该通称为国有企业,而是公共企业。从理论上说,政府“分级代表”的框架能够在保持国家统一所有的大前提下,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减少各级政府之间的扯皮现象,使各级政府的责任更加明确。政府“分级代表”还有利于各级政府的投资关系,较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二、“分层运营”: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效率基础
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者(最终所有者),即全国人民,难以直接有效发挥所有者的功能,是一个“消极”的所有者。因此,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管理国有资产就成为世界各国的通
行做法。但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如果直接实施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往往就会形成政企不分难题,造成国有企业运行的低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经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其中,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间是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机构与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国有资产授权与被授权关系,而资产经营公司和生产经营企业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或者是国有资产使用权的出让和受让人关系。这种“分层运营”的体系在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真正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前提下,不直接干涉国有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为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奠定了制度基础。
从我国情况看,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
这种“分层运营”的结构也正在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及其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结构的职责规定上。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一方面界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是资产经营与管理的关系,不再具有行政管理关系,该机构只能依据法律履行其出资人职责,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
方面国资监督管理机构是独立于政府行政部门的,不能与其他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一样具有制定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权力,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国有制企业和非国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平等机会和地位的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改革进展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一般企业的出资与受资关系已经得到确定。虽然国有资产在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已呈多样化,既有国有独资企业,也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国家控股、参股企业。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确定的
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无论哪类型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是通过国有资产的经营连接起来的。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虽然没有具体指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一定要授权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机构具体从事国有资产的经营,但在第二十七条
指出:“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作为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享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权利:可以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享有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这为新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发展和“分层运营’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分类监管”: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基本前提
所谓“分类监管”就是针对国有资产的类型和目标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从“分类监管”体系具体设计要求而言,应该在对国有资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大分类基础上,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分为服务于社会目标和经济效率目标两类企业,全
国人大应该针对这两类国有企业分别立法,国务院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也应该分设两个部门、在组织机构上分别管理。.1.服务于社会目标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国家安全领域、公共产品领域、自然垄断领域和国民经济支柱、主导产业领域,其社会目标居
于优先地位,盈利目标处于次要地位。根据其各自特点单独立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设专门部门统一管理,具体运营可能更多的是采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具体专门部门)——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
2.服务于经济效率目标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竞争性领域,如一般工商业领域,其盈利目标和资产安全居首要地位,主要以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形式存在,应按照现代公司制企业要求去运作。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改为这类公司制企业。全国人大可以针对这些企业统一立法,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设专门部门(如竞争领域部)行使所有者职权,这类企业的多数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进行管理。应该说明的是,这两类企业的分类应该是动态的,服务社会目标的企业会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转为竞争领域中,成为服务经济效率目标。而且,未来国家不应该在竞争
领域中设立新的国有企业,只能根据社会需要建立服务于社会目标的国有企业。
从我国的现阶段状况看,我国国有资产分三大类,一是资源性资产: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三是经营性国有资产,这部分国有资产基本分布在企业,由企业占有与使用。现在出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的国有资产仅限于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对于某些垄断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例如电力、铁路等,其国有资产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按条例的字面理解已经包含其中。这个范围既包括由中央管理的,也包括地方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这部分国有资产,从大范围来讲约达11万亿元,占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近70%。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用国有资产,目前直接监管的企业共有196家,截止2002年底拥有资产总额万亿元,所有者权益
万亿元。对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如何区分各类企业的性质和目标,进行分类监管,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四、现阶段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要建立上述“三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新模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阶段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基本法律体系和具体管理办法。在法律体系方面,具体包括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分级代表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职权的法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立方面的立法、国有资本产权交易和处置方面的法律、针对特殊性质的国有企业的单独立法,等等。在具体立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新的有关国有资产立法与其他已有法律的协调,这具体包括与《宪法》、《公司法》、《森林法》、《海洋法》、《土地法》等相关法律的协调。在管理制度方面,尤其是要建立和完善针对国有控股公司运行的具体管理办法。国有控股公司作为国有资产
管理委员会和国有企业的中间层,它如何运行关系到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效性。要通过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确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关系,要明确国有控股公司与其控股和参股的国有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应该遵循的规定。另外,应该在全国人大设立国有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立法和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指导。
2.要避免出现国资委过度集权的问题。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过程中,由于强调国资委是作为国有资产“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所有者代表,因而很容易走向过于集权。国资委过于集权,一是容易导致对国有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度干涉,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权;二是面对数万亿之巨的庞大的国有资产,过于集权造成国资委管理幅度过宽,影响管理效率。为此,一方面在“分级代表”的框架下,除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
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外,其他国有资产都要由地方履行出资人职责,另一方面,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对“中间层”(包括控股公司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进行有效授权。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在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内容较少。
3.一定要进行“分类监管”。国有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十分复杂,目标也多种多样。分类监管就十分必要和重要。迄今为止,人们在论及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时,过多地强调国资委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所有者代表职能,忽视了国有企业的目标和行业的差别问题,很少提及分类监管问题。一般认为,国有企业不令人满意的是效率低下。其实准确地应该说,令人不满意的是,由于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双重目标存在,国有企业牺
牲了高昂的经济目标却仅获得了有限的社会目标。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经验也表明,必须进行分类监管。在美国,国会对国有企业进行直接监管,甚至每成立一家政府企业,国会就要通过一个专门法律,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国会决议设置的专门委员会对相应的国有企业实行监管。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目前直接监管的企业共有196家的行业分布看,几乎涉及各类基础产业、各类制造业、贸易、高新技术、军工等众多行业,既有竞争性领域,也有自然垄断性领域。要提高监管效率,分类监管十分必要。
4.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资流动和交易过程中要注意公平。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监督规范国有产权交易是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能。有关国有股的****,必须明确相应的包括价格计算方法、交易方式等具体的运作规则,从而保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这里值得
强调的是,在国有股****时,无论是外资收购,还是民营资本收购,或者经营者团队或内部员工收购,都要使各类收购方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国有企业从国有独资变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过程中,国有股可以****的非国有对象大致包括两类,一是企业内部员工和经营管理者,二是包括外资背景在内的企业外部法人和自然人。第一类****被称之为引入“内部型股份”过程,而第二类则被称之为引入“外部型股份”过程。现在有些学者认为,引入“内部型股份”的过程由于难以公开、公正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而建议将大中型国企中的国有股****给境外的大型战略投资者,应该成为下一步国企改制的重点。然而,国有企业股权****过程是否公正、公开,实际上并不取决于卖给谁和引入什么类型的非国有股份,而关键决定于谁来卖和如何卖。即是否制定了规范统一的产权交易规则和代表国有股权行使权力的所有者是否具有责任心。在推进
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把外资与民营资本一样同等对待,外资只能是国企股权多元化过程中的“一元”,不应该作为“重点”而享受“超国民待遇”(在流通业中已经出现对外资过度开放问题)。不要把外资作为国企改制的“救世主”。
《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来源于范文大全网,本站为所有正式会员免费提供文章查找帮助。欢迎阅读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
第四篇: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
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
顾涧清
【内容提要】现代城市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时候了。现代社区管理应遵循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系统的多功能性和以人为中心等原则。社区管理新模式必须科学有序、先进高效和结构合理,同时要形成相应的软件系统设计和硬件设施配置。
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仅城市的数目大量增加,而且城市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我国,大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大城市面临的任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大城市管理相关的城市政府机构的设置和功能也都需要作出新的相应调整。一些大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应运而生了。这个新体制主要是通过调动区和街道两级的积极性,发挥区和街道接近基层的优势,从而提高城市政府的工作效率,强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中,城区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积极探索建立大城市的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与城区政府的高效率管理密切相关。结合目前区政府实际放大了的管理权限,对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管理系统及其运作进行积极的理论思考,以期为实现大城市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对策建议。
现代城市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时候了。
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知道,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枢纽、流通中心、信息中心等;同时又是发展教育、科学技术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地。城市比乡村具有高得多的集聚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城市不仅能提供舒适方便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而且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交往和就业机会,并容易形成更加开放、进取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特有的精神文化氛围。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高级化的产物,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结构的日益复杂和功能的不断完善迫切要求对城市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是现代城市政府最为重要的基本职能。“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把在城市发展中加强城市管理又提高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现在城市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城市管理的组织仍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痕迹,由于城市管理的硬件设施配置不当和软件系统的缺位,往往是“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硬件”,忽视“软件”;注重上项目,要规模。很多城市都存在交通堵塞严重、“马路市场”侵占道路、社会治安问题增多、垃圾增多而处理难、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差、生活空间脏乱、秩序混乱等现象。这里不仅是建设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管理上的问题。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使得城市在产生强大集聚效应的同时,也明显地造成了诸多“城市病”的累积。
现代城市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只是一种表象,透过表象看本质,所反映的是现存城市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城市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矛盾不相适应。原来市和区两级政府及其事权分工的不合理不仅是使管理成本大大提高的问题,而且已经是直接影响现代城市管理效率的问题。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城市管理,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能量要体现在对全社会管理力量的协调上,特别是大城市的管理更是这样;单靠市一级政府的集中控制,而没有事权的有效分散,矛盾的分级处理,往往就会大大降低城市管理系统工作的有效性。因此,从大城市管理的现状看,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时候了。
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研究在国外主要是从社会学领域进行研究的。一般来说主要集中于现代社区变迁的研究、现代城市社区运行机制和过程的研究、现代社区类型的研究、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研究等等,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以发达国家城市为背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市现代社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上说这些研究还是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问题。
借鉴当代国外大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明确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的基本建构原则,理顺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和结构合理的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总体思路,并形成软件系统设计和硬件设施配置。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也呈现出这样一些趋势:一是政府全力抓好城市管理,政府部分行为企业化。政府抓好城市管理首先是通过抓好城市规划开始的。市长的责任就是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城市,虽然是政企分开,但把政府部分管理行为企业化,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而且通过运用管理性服务性的商业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推进城市管理的社会化。“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就是指政府机构比较精干,社会对管理的参与度比较高,特别是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就是要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的社会化。三是虚拟政府职能,公共行政管理分权化。所谓虚拟政府职能,就是城市政府通过委托、授权、承包、合同等形式,把城市政府的部分职能转移给社区、企业和个人,而政府只负责监督。公共行政管理分权化也是当今世界城市管理的一种趋势,主要也是通过权力分散和重心下移来体现的。
借鉴当代国外大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将当今世界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与我国城市管理体制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逐步形成大城市在现代社区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建构原则: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的运作是一个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过程,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就是要尽可能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增加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城市还有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平衡的问题,这就要求城市现代社区的建构必须要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二是城市系统的多功能性原则。城市是一个有各种复杂的生产网络、交通网络、管理网络、文化网络等交织而成的超维人文系统。因此,大城市现代社区建构还必须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为了给城市管理的方便。三是城市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社区的要义是人的集合,社区文明的关键是人的文明,城市社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我管理。因此,社区建构必须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使社区成员具有高凝聚性和向心力,使社区成员具有高度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自律性。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城市政府事务重建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对政府的组织观念、组织机构、工作流程等进行系统再造,而不是局部的改革;政府事务重组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拆拼。对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思路和对策作以下几点思考:
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是城市管理优先和规划、建设、管理一体的思路。规划、建设、管理三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城市管理中有许多缺陷实际上正是规划缺陷的反映。因此要从城市管理优先要求出发去规划和建设,以方便管理与否来检验规划和建设的成效。
二是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和行政、作业、执法相分离的思路。在城市管理的系统中,政府、企业、社会的角色不同。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要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不要包办社会事务,要把企业推向市场,把社会团体还给社会。同时还要按照城区政府事务重建的理论和方法,把行政管理、服务性作业和执法相分离。
三是人权、事权、财权相统一和责、权、利相一致的思路。要放大城区政府的管理职能,条块联动,要以块为主,管理事权要向块倾斜。城区政府作为一级管理者,对不断变化的社
会运行负有监控责任;社会分工越细,要求城区政府的整合性越强。市、区两级政府尽管有横向和纵向的分工,但在三级管理的层面上都要体现出管理的整合性,也就是要适当强化第三级管理。
四是有限政府的低成本、高效能的思路。要按照最必需的原则设置政府部门,最大限度减少城区政府的中间环节,把摩擦系数减到最小,互补机率放到最大。为了达到低成本、高效能,服务性的事权应该下放。如审批手续尽可能做到在一个平面上完成,把“串联”式审批改为“并联”式审批;把为城市居民服务的事务也尽可能集中到在一个空间里完成,为市民也提供“一门式”服务。
五是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思路。城市管理虽不搞群众运动,但也离不开群众参与。在城区管理这个大系统中,政府要善于当好“导演”、“总监”,提供合适的管道,把社会各方面都调动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
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城区管理新思路,还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把整治脏乱的要求和措施逐级分解到基层,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问题的逐一落实。在动员市民集中打一场整治脏乱歼灭战的基础上,还要把集中统一整治行动与加强经常性管理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抓住一个关键,即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突出两个重点,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法规的完备和落实;攻克八个难点,即空气质量、园林绿化、市容卫生、交通整顿、拆除违章、占道摊点、市政维护、小区物业;落实四级责任,即市、区、街(镇)、居(村)工作责任。并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明确职责、加强监督、落实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建立起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一致、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实现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执法和职能监督。
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的软件系统设计
1.设计市和区“两级政府”的关系
现在是城市政府与城区政府之间的部门设置过于严格对应,不管区域范围大小都是五脏俱全,明显表现出小而全、因人设事、财政负担重的情况。“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体制的提出,实际上也为这次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机构改革提供了机会。怎样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体制下进一步理顺市和区的关系,建议市和区两级政府在事权划分上要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在事权梯度转移中当然也要互相制约。市和区在部门设置上不要作机械对接,城区政府虽然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但在部门设置上更要考虑到“启下”的便利,要多在“三级管理”层面上对区政府部门设置进行重新优化设计。
2.设计“三级管理”管理体制下区与街道的衔接
街道是“三级管理”系统的第一线,是社区管理的最直接的责任者。“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这个“木桶”的能量往往是由街道这一级最短的那一块来决定的。区与街道管理重心下移之间的衔接,建议区政府可向街道逐步下放参与规划权、部分综合执法权、部分行政审批和项目管理权、对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权。同时把精简区级机关人员同充实社区管理力量结合起来,在社区设立派出机构,也可以考虑区的几个相关部分联合起来与街道共同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的人员编制和业务指导属职能部门,日常工作则委托街道办事处管理。区政府的主要管理部门都要积极研究在社区如何通过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作用组合起来,在第三级管理中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面。根据不同社区的情况,还可以考虑在街道办事处下面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
3.设计“三种法人组织”的作用
在城市管理系统中,从纵断面看,有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的问题;从横断面看,还有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三种法人组织的合力作用问题。在城区管理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不是管得越多越好,越具体越好,而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依法治区和如何调动好其他两种法人的积极性上。如怎样将企业办社会的社会性设施进一步从封闭转向开放,以弥补社区资源的不足;如将清洁卫生、社区服务等部分城市管理行为企业化,组织法律咨询等一些事业性机构参与城区管理等。社会团体参与城区管理的渠道也很多,不同的协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参与管理作用。
4.设计城市管理法规实施细则和执法队伍的分级分类管理
城市管理法规是平衡各种社会关系的稳定器,是抑制不良社会行为的利器,也是协调政府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指针。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也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格局进行,市政府通过人大立法来完善;区政府在严格执行城市管理法规过程中,也可根据各地的情况制定一些实施细则和一些有特定指向的政府条例。与三级管理相配套,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分级分类管理,要加强社区现场管理的执法;在加强市、区两级专业执法外,更要加强街道的综合执法。
5.设计社区文明指标体系调动市民创建文明社区积极性
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市民群众的自主管理,市民对社区的向心力越强,城市管理的阻力就越小;市民对社区文明的认同度越大,城市管理的幅度就会减少。通过设计社区文明指标体系,可以为城市管理系统的社会化运行和调动市民的自主管理创造一个动力机制。社区文明指标体系,不仅要有人口指标、卫生指标、环境指标,还要有安全指标、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指标等,以充分调动市民自发创建文明社区的积极性。
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的硬件设施配置
在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项市政工程和“形象工程”建设,形成一大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为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一个优良的硬环境。
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的硬件设施配置,主要是指社区公务机构设施、社区交往综合设施、社区信息处理设施、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等。根据以上建立大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软件系统设计的要求,建立硬件设施配置的目标定位是:社区公务机构设施是便于形成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三种法人组织的联合体,在形态和功能上便于形成工作的向心力;社区交往综合设施是开展对话协调等非正式交往的载体,在形态和功能上便于表现社区的亲和力;社区信息处理设施是有效开展城区管理的全息体,在形态和功能上便于体现社区的现代力;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是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的结合体,在形态和功能上便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但是,大城市现代社区在硬件的设施配置上,还存在着设施不足、布局不合理和利用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强社区的配件设施配置就显得更为重要,加强社区的硬件设施配置确实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五篇:气瓶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1、《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瓶帽应满足下列条件:有良好的抗撞击性;不得用灰口铸铁制造等。A、正确
2、《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充装单位负责人和气瓶充装人员应当经地(市)级或者地(市)级以上质监部门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A.正确
3、《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禁止对使用过的非重复充装气瓶再次进行充装。A.正确
4、《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气瓶可以改装 B.错误
5、《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未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证》的充装单位,不得从事气瓶充装工作。A.正确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气瓶充装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具体的要求。B.错误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气瓶充装单位的技术人员没有具体的要求。B.错误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气瓶充装单位应能与气瓶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等。正确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气瓶充装单位应有健全的充装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紧急处理措施。A.正确
10、充气单位应建立充装档案,负责妥善保管气瓶充装记录,一般保存时间不应小于二年。A.正确
11、充装站仅对气瓶充装质量负责,气瓶瓶帽配置等问题有专门运输、或使用的部门与用户负责。B.错误
12、对回收空瓶和首次充装的气瓶进行充装前检查,是企业规定的。B.错误
13、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事故现场、毁灭证据、未及时报告事故等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A、正确;
14、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进行记录,是强化责任的一种手段,是确保安全运行的一种措施。()A、正确;
15、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取得质监部门颁发的气瓶充装许可证,否则不得从事气瓶充装工作。()A、正确;
16、鼓励气瓶制造单位将气瓶直接销售给取得气瓶充装许可的充装单位。()A、正确;
17、气瓶充装单位及其气体经销者,有责任配合气瓶事故的调查,气瓶充装单位应承担由于充装不当造成的事故的相应责任。()A、正确;
18、气瓶充装单位应当保持气瓶充装人员的相对稳定。()A、正确;
19、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A、正确; 2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和审核发证程序包括:考试报名、考试、领证申请、受理、审核、发证。()A、正确;
2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操作、安装、维修及改造特种设备的人员,不包括特种设备管理人员。()B、错误
22、为方便申请人办理考核发证事项,发证部门可以将受理和发放证书的地点设在考试报名地点。()A、正确;
23、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A、正确;
24、易燃、助燃气瓶仓库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其他种类气瓶存放不受此限制。()A、正确;
25、易燃气体气瓶和助燃气体气瓶的瓶口螺纹和阀门出气口应当设计成不同的左右螺纹的旋向和内外螺纹的结构。()A、正确;
26、因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具有强制性,所以企业必须听从检验检测单位的安排。()B、错误
27、有效期满前,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原批准部门申请更换《气瓶充装许可证》,未按规定提出申请或未获准更换的,有效期满后不得继续从事气瓶充装工作。()A、正确;
28、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戴好气瓶瓶帽和防震圈。()A、正确;
29、在符合有关气瓶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条件下,气瓶制造单位可按气瓶充装单位的要求,生产专用标识气瓶。()A、正确;
30、在复审期间内中断从事持证项目超过12个月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复审不合格。A、正确;
31、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最重要的目的是制裁各种特种设备安全违法犯罪行为。()B、错误
32、做好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工作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一项义务,也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的一项重要手段。正确
33、发现警示标签脱落、撕裂、污损、字迹模糊不清时,可不应及时补贴或更换标签。B.错误
34、发现警示标签脱落、撕裂、污损、字迹模糊不清时,应及时补贴或更换标签。A.正确
35、高压气瓶不合格,可以作为低压气瓶使用。B.错误
36、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可以充装超期未检气瓶。B.错误
37、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瓶内介质未确认时也可以充装。B.错误
38、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充装前,充装单位应有专人对气瓶进行充装前的抽检B.错误
39、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实行固定充装单位充装制度。A.正确 40、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未经安全监察机构批准认可进口气瓶不准充装。A.正确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41、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无制造许可证单位不准充装。A.正确
42、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易然气体气瓶的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抽真空处理的不得充装。A.正确
4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气瓶充装单位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可,也可从事充装活动。B.错误
44、国家每通报的不合格钢瓶进入充装站后应立即在充装站作报废处理。A.正确
45、检验单位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不涂敷油漆。B.错误
46、检验色标为矩形约为1000mm*50mm。B.错误
47、检验色标为矩形约为80mm*40mm;椭圆形的长短轴分别约为80mm和40mm。A.正确
48、检验色标为椭圆形的长短轴分别约为60mm和30mm。B.错误
49、进口钢瓶上刻有CS钢印记号就可以进行充装。A.正确 50、经定期检验合格从新投入使用的钢瓶在充装前可忽略外观检查直接送充装车间进行充装。B.错误
51、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分别存放,并作出明显标记,以防与合格气瓶相互混淆。A.正确
52、经检验报废的气瓶可以由产权单位自行销毁。B.错误
53、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可以充装非自有产权的气瓶(车用气瓶、呼吸气瓶、灭火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和其他经省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的气瓶除外)。B.错误
54、气瓶充装系统可不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安装、验收。B.错误
55、气瓶充装系统应有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安装、验收。A.正确
56、气瓶的有效使用期限现行规定为4年。B.错误
57、气瓶的质量保证期必须是一年。B.错误
58、气瓶定期检验单位必须保证被检气瓶能安全使用一个检验周期。A.正确
59、气瓶附件的制造单位必须对设计、制造的气瓶附件的安全性能和产品质量负责,并保证气瓶阀门至少安全使用到气瓶下一个检验日期。A、正确 60、气瓶附件的制造单位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其产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型式试验。A、正确 61、气瓶生产制造厂家必须取得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制造许可证。A.正确 62、所有气瓶都需检查是否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标志。A.正确 63、无“CS”监督检验钢印标记的气瓶禁止充装。A.正确 64、无“CS”监督检验钢印标记的气瓶可充装。B.错误 65、无缝气瓶的检验周期为3年。B.错误 66、在气瓶检验钢印标志上应按检验年份涂检验色标。A.正确 67、制造钢印标记中有制造年月。A.正确 68、气瓶充装单位应当购买具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制造的合格气瓶。()A、正确; 69、()钻合金无缝的定期检验项目与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项目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B.错误 70、()钢质焊接气瓶定期检验项目与钢质无缝气瓶的完全一致的,没有区别。B.错误 71、()液氮、液氧等低温绝热气瓶的定期检验周期为每三年进行一次检验。A.正确 72、()气瓶使用期超过其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当报废。A.正确 73、()检验前,气瓶内残余的毒性、可燃气体可以直接向大气排放。B.错误 74、()气瓶不可以充装过量。A.正确 75、()瓶内介质未确认时也可以充装。B.错误 76、()易燃气体气瓶的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抽真空处理的不得充装。A.正确 7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充装液化气体时可以从LPG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罐装。B.错误 78、()充装液化气体时可以瓶对瓶直接倒气。B.错误 79、()改变气瓶瓶体主体结构、设计厚度、瓶体材料牌号时,气瓶制造单位不需要重新申请设计文件鉴定。A.正确 80、()申请设计文件鉴定的气瓶级别应当与制造许可证(或者已经申请受理)级别一致。A.正确 81、()气瓶主体材料的制造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A.正确 82、考试机构不能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进行审查。()B、错误 83、灭火气瓶不在《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调整范围内。()B、错误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84、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自有产权气瓶,不得充装任何技术档案不在本充装单位的气瓶。B、错误 85、气瓶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向用户逐只出具铭牌式或者其他能固定于气瓶上的产品合格证。A、正确; 86、气瓶的充装单位对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的安全使用以及按期检验负责,并应建立气瓶档案 A、正确; 87、气瓶应当逐只进行监督检验后方可出厂。()A、正确; 88、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应当符合年龄在18周岁以上。()A、正确; 89、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应当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工作经历。()A、正确; 90、申请复审时,持证人员应提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原件。()A、正确; 91、使用合格的特种设备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最基本的条件。()A、正确; 92、事故现场值班人员应通知相关部门采取工艺措施、技术措施或其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漫延。()A、正确; 93、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生产、使用单位可以技术保密、业务保密等理由拒绝检查。()B、错误 94、特种设备报废后,使用单位必须到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将报废的特种设备注销。()B、错误 95、()气瓶的检验机构应当对气瓶定期检验结论的正确性负责。A.正确 96、()气瓶不要进行定期检验。B.错误 97、()气瓶的使用单位应当按《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办理气瓶使用登记。A.正确 98、()气瓶的使用登记证永久有效。B.错误 99、()无制造许可证单位制造的气瓶不予办理登记。A.正确 100、()超过定期检验周期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可以办理使用登记。B.错误 101、()气体的使用单位应当购买已取得气瓶充装许可的单位充装的瓶装气体。A.正确 102、()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A.正确 103、()使用单位应当处理气瓶内的残液。A.正确 104、()使用单位可以按需要更改气瓶的钢印和颜色标记。B.错误 105、()气瓶定期检验机构不得检验非持证充装单位送检的。A.正确 106、()气瓶的定期检验不需要逐只进行。B.错误 107、()检验单位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不涂敷油漆。B.错误 108、()经检验报废的气瓶可以由产权单位自行销毁。B.错误 109、()所有的气瓶做定期检验都必须做水压试验。B.错误
110、()高压气瓶不合格,可以作为低压气瓶使用。B.错误 111、()无缝气瓶的检验周期为3年。B.错误 112、()只检验本单位充装的气瓶,不必取得检验许可证。B.错误 113、()气瓶定期检验人员只要会做水压试验就可以了。B.错误 114、()气瓶定期检验单位必须保证被检气瓶能安全使用一个检验周期 A.正确 115、()气瓶使用单位只要进行规定的检验工作,可不进行漆色的涂敷工作 B.错误 116、()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A.正确 117、()气瓶可以改装,为其他介质充装使用。B.错误
118、气瓶制造单位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制造许可证,并按批准的项目和审批的设计文件制造气瓶。正确 119、()未取得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其产品不得在境内销售、使用。A.正确 120、()制造企业取得的制造许可证从签发之日起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有效。B.错误 121、()气瓶应当按批进行监督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B.错误 122、()制造单位对所制造的气瓶的质量负责。A.正确 123、()气瓶的制造监督检验不需要在气瓶制造过程中进行的。B.错误 124、()气瓶正式投产前,新开发的气瓶或者制造单位首次制造的气瓶应按《气瓶型式试验规则》进行型式试验。正确
125、()《气瓶充装许可证》的有效期是5年。B.错误 126、()气瓶充装单位不得转让、买卖、出租、出借、伪造或者涂改气瓶充装许可证。A.正确 127、()气瓶充装单位不用负责向气瓶检验机构送检气瓶。B.错误 128、()气瓶充装单位应当明确岗位责任制。A.正确 12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气瓶充装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具体的要求。B.错误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13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气瓶充装单位的技术人员没有具体的要求。B.错误 13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气瓶充装单位应有健全的充装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紧急处理措施。A.正确
13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气瓶充装单位应能与气瓶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等。A.正确 133、()《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未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证》的充装单位,不得从事气瓶充装工作。A.正确 134、()气瓶充装单位管理制度中不需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B.错误 135、()气瓶的充装单位负责在气瓶瓶体上涂敷充装站标志(名称代号或代码)和打充装站标志钢印,并应当对自有气瓶的安全使用负责。A.正确
136、()气瓶充装单位可以充装外单位气瓶。B.错误 137、()《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可以充装非自有产权的气瓶(车用气瓶、呼吸气瓶、灭火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和其他经省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的气瓶除外)。B.错误
138、()气瓶可以改装。B.错误 139、只检验本单位充装的气瓶,不必取得检验许可证。B.错误 140、制造单位只须向用户提供气瓶合格证。B.错误 141、()禁止对使用过的非重复充装气瓶再次进行充装。A.正确 142、()充装单位负责人和气瓶充装人员应当经地(市)级或者地(市)级以上质监部门考
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A.正确
143、《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气瓶充装许可证》的有效期是5年。B.错误 144、简易的充装站,充装衡器只要有能进行自动充装量控制的承重衡器既可 B.错误 145、气瓶可以改装,为其他介质充装使用。B.错误 146、制造一次性气瓶的单位不必需要制造许可证。B.错误 147、()气瓶设计文件的鉴定工作可以与气瓶制造同时进行。B.错误 148、()申请设计文件鉴定的气瓶制造单位,必须持有气瓶相应级别的制造许可证 A.正确 149、()按瓶体结构,可分为缠绕气瓶和车用气瓶。B.错误 150、()按充装时介质的状态,可以分成永久气体气瓶、液化气体气瓶和溶解气体气瓶。A.正确 151、()气瓶制造单位不需要对所取得的气瓶用材料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负责。B.错误 152、()气瓶定期检验只是做水压试验。B.错误 153、()钢质无缝气瓶瓶阀定期检验时,应逐只对瓶阀进行解体检验、清洗。A.正确 154、()气瓶实行固定充装单位充装制度 A.正确 155、()气瓶的运输、存储过程也需遵守相应规定。A.正确 156、《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保障的权利,并应
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A、正确; 15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充装单位必须对充装人员和充装前检查人员进行有关气体
性质、气瓶的基本知识、潜在危险和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的培训。()A、正确; 158、《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充装单位应符合相应的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要
求,严格执行气瓶充装有关规定,确保不错装、不超装不混装和充装质量的可追踪检查。A、正确; 159、《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必须专用。只允许充装与钢印标记一致的介质,钢印标记修改后,可改装使用。()B、错误 160、《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的钢印标记是识别气瓶的依据。钢印标记必须准
确、清晰、完整,以永久标记的形式打印在瓶肩或不可卸附件上。()B、错误 16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A、正确; 16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复审不合格的应当重新参加考试。()A、正确; 163、安全岗位责任制是一项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其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以切实实施的基本保证。()A、正确; 164、办理气瓶使用登记证的单位必须是气瓶的充装单位。()B、错误 165、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气瓶必须送交地(市)级或地(市)级以上质监部门指定的气瓶检验机构报废销毁。A、正确; 166、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的人员,应向考试机构提交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学历证明1份。()A、正确;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167、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必须经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
其授权人雇(聘)用后,方可在许可的项目范围内作业。()A、正确; 168、充装单位负责人和气瓶充装人员应当经地(市)级或者地(市)级以上质监部门考
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A、正确; 169、充装站的气瓶装卸、搬运及收发人员应掌握所充气体及其气瓶的有关安全知识、法规和标准。()A、正确; 170、()气瓶充装前,充装单位应有专人对气瓶进行充装前的抽检。B.错误 171、()无制造许可证单位不准充装。A.正确 172、()未经安全监察机构批准认可进口气瓶不准充装。A.正确 173、()可以充装超期未检气瓶。B.错误 174、()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气瓶充装单位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可,也可从事充装活动。B.错误
175、()气瓶应当按照《气瓶设计文件鉴定规则》的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机构进
行气瓶设计文件鉴定。A.正确
176、()气瓶的放置地点没有特殊要求。B.错误 177、《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气瓶充装单位应能与气瓶充装和管理相适应 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等。()A、正确 178、《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气瓶充装单位的技术人员没有具体的要求。()B、错误 179、《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气瓶充装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具体的要求。()B、错误 18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气瓶充装单位未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许可,也可从事充装活动。()B、错误
1、气瓶(B)进行改装,改装后用于充装其他介质。A.可以 B.不可以
2、气瓶充装后应有醒目的(A)。A.警示标签 B.安全标签 C.气体标签 D.成分标签
3、气瓶充装记录至少应保存(B)时间。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二年
4、气瓶充装前后,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应当由充装持证作业人员对气瓶进行(A)检查。A.逐只 B.抽样 C.批量
5、气瓶定期检验时,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影响安全是,应(C)。A.按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检验 B.延期检验 C.提前检验
6、气瓶检验单位应该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检验标准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验项目(B)增减。A.可以 B.不可以
7、盛装一般性气体的气瓶,定期检验的周期为(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8、无“(C)”监督检验钢印标记的气瓶严禁充装。A.SC B.cc C.cs D.ss
9、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的要求,充装时,充装人员应按(C)规定进行充装。A.有关安全技术规范 B.国家标准 C.以上都是
10、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气瓶(A)单位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的认可。A.充装 B.经销 C.运输
11、《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12、《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的七不充装不包括(C)内容。
A、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对瓶内介质未确认的; B、附件损坏、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 C、瓶内无剩余压力较小的; D、氧化或强氧化性气体气瓶沾有油脂的
13、《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规定:在腐蚀介质环境中使用的气瓶检验周期是(B)
A、每3年一次; B、每2年一次; C、每4年一次; D、每6年一次
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C)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A、使用证书; B、登记证号; C、登记标志; D、登记机关名称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15、充装单位对气瓶的管理不包括(B)。
A、采用计算机对所充装的自有产权气瓶进行建档登记; B、必须采用条码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对气瓶进行安全管理;
C、涂敷气瓶编号和打充装站标志钢印; D、对气瓶注册登记
16、充装站应配备有(C以上文凭经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专职安全员A、大学 B、大专 C、高中 D、初中
17、对监督检查不合格应予吊销充装许可证的充装单位,(B)吊销充装许可证书。
A、由地、市、州级质监部门; B、报请省级质监部门; C、县、市、区质监部门
18、对收购、销售未经破坏处理的报废气瓶者,责令改正,处(D)罚款。A、1千以下; B、5千以下; C、2万以下; D、1万以下
19、对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气体,责令改正,处(B)罚款。A、1千以上; B、1万以下; C、3万以下; D、2万以下
20、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 当在验收后(A)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A、30; B、60; C、20; D、10
21、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及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C),未履行该程序,或没达到合格标准,不得交付使用。A、审批; B、备案; C、监督检验; D、告知
22、即使压力容器跨原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压力容器的(B)也不变。
A、使用登记证号; B、注册代码;
C、使用登记证有效期; D、使用登记证号和注册代码
23、跨地区从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A)向从业所在地的发证部门申请复审。A、可以; B、不能; C、必须
24、气瓶充装单位充装前不认真检查气瓶钢印标志和颜色标志,未按规定进行瓶内余气检查或抽回气瓶内残液而充装气瓶,造成气瓶错装或超装的,责令改正,处(D)万元罚款。A、2~4; B、3~5; C、1~2; D、1~3
25、气瓶检验机构应当将检验不合格的报废气瓶予以破坏性处理。气瓶的破坏性处理必须采用(D)的方式进行。A、钻孔; B、破坏瓶阀丝扣; C、打报废钢印; D、将瓶体解体压扁
26、气瓶使用登记证的有效期为(C)。A、4年 B、3年 C、检验合格有效期内 D、报废之前
27、气瓶使用登记证发证机关为(C)。
A、省级质监部门; B、中央大型企业; C、设区的市质监部门; D、县级质监部门
28、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A、主要; B、全部; C、全面; D、生产 C
29、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D)。A、经济运行; B、高效率运行; C、节能运行 D、安全使用 3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B)。A、操作证; B、安全作业知识; C、文化知识; D、上岗证
3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A)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A、1个月; B、15天; C、一个星期; D、三个月
3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由(B)负责。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C、建设部门; D、劳动部门
33、“CS”钢印是钢瓶生产单位的一个(D)。A.制造厂家标记; B.检验标记 C.进口瓶标记 D.监检标记。
34、《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充装秤重衡器必须设有(B)。
A.警示标志 B.自动切断装置或超装警报装置; C.校验标志; D.安全防护装置。
35、气瓶过户后,气瓶的使用登记代码(A)。A.不变 B.改变
36、盛装二氧化碳气瓶的检测周期为(B)。A.2年 B.3年 C.5年
37、铝合金无缝气瓶瓶阀检验时当瓶阀损坏时一般情况下应更换新阀,除非得到的()许可,方可代为更换阀内部件。A.用户单位 B.设计单位 C.瓶阀制造单位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38、所有瓶阀定期检验时都应进行解体检验、清洗等,并进行(A)试验A.气密性 B.爆破 C.水压
39、关于型式试验说法,选项(C)是正确的。
A.改变原设计需要重新进行型式试验 B.改变焊接工艺后需要重新进行型式试验 C.以上都对 40、《气瓶充装许可证》的有效期为(C)年。A.2 B.3 C.4
41、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B)气瓶。A.产权属检测机构 B.自有产权 C.产权属经销商
42、气瓶充装前后应当由充装持证作业人员对气瓶进行(A)检查。A.逐只 B.抽样 C.批量
43、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的要求,(B)对使用过的非重复充装气瓶再次进行充装。A.不宜 B.禁止 C.可以
4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称的县以上地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现行体制下是指(B)。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C、交通部门; D、劳动部门
4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自2003年(B)起施行。
A、1月1日; B、6月1日; C、3月1日; D、9月1日
4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年龄的上限作出规定(C)。
A、男年龄不超过60岁,女不超过55岁; B、男女都不超过55岁; C、男女都不超过60岁
4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D)复审一次。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遗失或者损毁的,持证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发证部门,并在(A)予以公告,查证属实的,由发证部门补发证。A、发证当地媒体; B、寻物启示; C、本单位; D、从业当地媒体
49、不能安全使用一个检验周期的气瓶和阀门(C)。
A、缩短检验周期; B、采取补救措施; C、应予报废; D、降压使用
50、持证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报告造成特种设备事故的,吊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人(D)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A、5年; B、3年; C、4年; D、终生
51、持证作业人员以考试作弊或者以其他欺骗方式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吊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B)不得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A、5年 B、3年 C、4年; D、终生
52、气瓶按结构分类,可分为(A)A.无缝气瓶、焊接气瓶 B.一般气瓶、特殊气瓶 C.钢质气瓶、铝合金气瓶
53、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的规定,属压力容器的气瓶应符合如下条件:即盛装 的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B)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A.0.1 B.0.2 C.0.3 D.0.4
54、报废气瓶由检验单位销毁,其销毁的方式为(A)。
A.压扁后解体 B.在钢瓶上钻个孔 C.在瓶体上写“报废”字样
5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A),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 A、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B、操作证 C、IC卡 D、资格证
5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履行以下义务(A)。
A、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B、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停止设备运行的义务;
C、绝对服从领导指挥的义务; D、作好维修记录的义务
5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C)。A、停止设备运行; B、离开现场; C、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D、启动应急预案
58、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根据工作压力的大小选择,即有适当的余量又要便于观察,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工作压力的1.5~3.0倍,最好选用(B)倍。A、1.5; B、2; C、2.5; D、3
59、压力容器(A)的,使用单位不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A、操作人员变更; B、安全状况发生变化; C、长期停用; D、移装或者过户 60、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C)。
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
C、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D、制定更严格的安全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61、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具备条件的气瓶充装单位(A)。
A、不得从事气瓶充装活动; B、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充装经营; C、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从事充装活动; D、可以充装自供气瓶
62、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应配备有(D)以上文凭经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气体充装前后检查员、产品质量化验员以及气瓶管理员。A、大学; B、大专; C、高中; D、初中 63、在用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至少每(A)进行一次。A、1个月; B、15天; C、一个星期; D、三个月 64、被列入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特种设备目录》的气瓶附件有安全阀、(B)、液位计、爆破片、液位限制阀等。A.护罩 B.气瓶瓶阀 C.瓶帽 D.防震圈
65、标签的粘贴和更换必须由气瓶(C)进行。A.制造单位 B.检验单位 C.充装单位 66、标签应优先粘贴在瓶肩处,但不可覆盖任何钢印标志。也可将其粘贴在从瓶底至瓶阀或瓶帽大约()处。A.1/2 B.2/3 C.3/4 A 67、充装单位所充装钢瓶,必须是(C)。
A.本单位的自有产权钢瓶 B.本单位非产权钢瓶
C.本单位的自有产权钢瓶并有气瓶数据档案记录 D.本单位的自有产权钢瓶或有气瓶数据档案记录 68、充装单位应按气体标准规定要求进行瓶内气体()。
A.重量检验 B.体积检验 C.容积检验 D.质量检验 D 69、充装系统、装置应有取得相应(C)的单位进行设计、安装、验收。A.有关 B.任何 C.资质 D.固定
70、非重复充装气瓶在充装前应进行检查,进口气瓶必须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制造许可证》,在气瓶瓶体上应有“()”认可标记。A.as B.bs C.cs C 71、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氧化或强氧化性气体气瓶沾有油脂的,应当进行处理,不处理的(B)充装。A.也可以 B.严禁
72、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B),对改装后的气瓶进行充装。A.不宜 B.禁止 C.可以 73、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的规定,《气瓶充装许可证》的有效期为(C)年。A.2 B.3 C.4 D.5 74、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的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B)气瓶(车用气瓶、呼吸气瓶、灭火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和其他经省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的气瓶除外),不得充装技术档案不在本充装单位的气瓶。A.产权属检测机构 B.自有产权 C.产权属经销商
75、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的要求(B)充装超期未检气瓶。A.不宜 B.禁止 C.可以 7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B)。A.法律 B.行政法规 C.安全技术规范 D.标准77、盛装惰性气体液氩的低温绝热气瓶检测周期为(B)。A.2年 B.3年 C.5年 78、检验单位的气瓶定期检验证的有效期为(B)。A.3年 B.4年 C.5年
79、气瓶定期检验时,对瓶阀(A)解体、检查、清洗等。A.逐只进行 B.按比例抽查 80、对使用期限超过(B)的各类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登记后不予检验,按报废处理。A.10年 B.15年 C.20年 81、惰性气体的定期检验周期为(D)。A.2年 B.3年 C.4年 D.5年 82、气瓶的制造监督检验是在气瓶制造过程(A)进行的。A.之中 B.之前 C.之后
83、充装时,充装人员应按(C)规定进行充装。
A.有关安全技术规范 B.国家标准 C.以上都是 84、(B)对使用过的非重复充装气瓶再次进行充装。A.不宜 B.禁止 C.可以 8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C)。
A.改装气瓶 B.将报废气瓶重新后使用 C.改装气瓶或将报废气瓶重新后使用
86、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气瓶(C)单位必须在每只充气气瓶上粘贴符合国家GB16804《气瓶警示标签》的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A.使用 B.经销 C.充装 87、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充装液化气体,(B)瓶对瓶直接倒气。A.允许 B.不允许 C.可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气体钢瓶安全管理
88、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充装液化气体的称重衡器必须设有(C)。A.超装警报 B.自动切断气源装置 C.A或B 89、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充装液化气体时每(B)应对衡器进行一次核定。A.天 B.班 C.星期
90、气瓶充装单位向瓶装气体用户和经营单位(或供气站点)销售瓶装气体时,应将瓶装气体用户和经营单位(或供气站点)以及配送日期等信息写入(B)。A.订购合同 B.电子标签 C.充装记录 91、气瓶属于移动式的可重复充装的(A)。A.压力容器 B.锅炉 C.压力管道 92、《条例》规定,气瓶是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B)MPa。A.0.1 B.0.2 C.1.0 93、国家针对气瓶产品设计环节实行(B)制度。
A.设计许可 B.设计文件鉴定 C.监督检验 B 94、气瓶设计文件鉴定工作应当在气瓶制造前进行,气瓶制造单位不得将(C)的气瓶设计文件用于制造。A.未经鉴定 B.鉴定未通过 C.未经鉴定或鉴定未通过
9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不具备条件的气瓶充装单位(A)。A、不得从事气瓶充装活动; B、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充装经营; C、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从事充装活动; D、可以充装自供气瓶
9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气瓶(A)单位应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A、充装 B、经销 C、运输 97、《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应当有健全的(D)。A、充装管理制度 B、.责任制度 C、处理措施 D、以上都是
98、加气站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超经营范围气瓶充装活动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第(D)之规定进行处罚。A、52条 B、62条 C、72条 D、85条
1、关于气瓶充装活动,选项(ABCD)是正确的。(多选题)A.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取得省级质监部门的许可 B.气瓶充装人员应当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C.《气瓶充装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 D.气瓶需要进行定期检验
2、以下(ABCD)情况,登记机关将不予进行登记。(多选题)A.无制造许可证单位制造的气瓶 B.未固接电子标签的气瓶 C.擅自进行过违规修理的气瓶 D.擅自进行过违规改造的气瓶
3、按气瓶充装介质分类,可分为(ABD)。(多选题)A.永久气体气瓶 B.液化气体气瓶 C.钢质气瓶 D.溶解气体气瓶
4、《条例》中定义的气瓶范围是(ACD)。(多选题)A.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 B.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 C.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气体 D.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
5、型式试验的结果应当作为设计文件鉴定合格的依据,(AC合格后,方可进行制造许可评审或批量制造。A.设计文件鉴定 B.监督检验 C.型式试验 D.全面检验
6、选项(ABC)的设计文件,应当由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多选题)A.无缝气瓶 B.焊接气瓶 C.特种气瓶 D.钢质气瓶
7、选项(BCD)属于改变原设计,应重新进行设计审批。(多选题)A.改用其他气体 B.改变瓶体结构、形状 C.改变设计壁厚 D.改变气瓶瓶体材料牌号
8、关于气瓶制造环节说法正确的(ABCD)。(多选题)A.对气瓶制造单位实行制造资格许可证制度
B.气瓶的制造单位必须对制造的气瓶的安全性能和产品质量负责
C.制造许可证4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D.未制造监检的气瓶产品不得出厂、销售、使用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应当有健全的(ABC)。(多选题)A.安全充装管理制度 B.责任制度 C.紧急处理制度 D.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