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宣传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大全
宣传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校园法制安全文化节”活动,定将大力弘扬 校园法制文化,积极宣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的思想,使我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律安全意识得 到逐步提高,从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未成 年人法制安全工作的氛围,全力推动校园的和谐稳定。
第二篇:学习法律常识
学习法律常识,做知法、懂法、守法公民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9月一日是我省中小学校秋季开学正式上课第一天,全省万余所中小学校同时举行法制教育第一课。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表示,将法制教育列为新学年第一课,是要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学法、用法、守法,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的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药家鑫案”发生后,为提高在校学生法律意识,我省2011年秋季开学开展了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欢迎。今年秋季开学前,省教育厅决定继续组织开展好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法制教育第一课针对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小学以学习宪法为重点,了解国家的根本制度、国旗、国歌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以学习宪法、刑法为重点,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守法观念;高等学校以学习宪法、刑法、民法为重点,培养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为贯彻省教育厅的要求,为广泛宣传和普及未成年人法律知识,全面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经学校研究,在开学典礼上,让我给大家上一课法制教育入门课,我结合《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涉及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对同学们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懂法守法的社会小公民!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部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
那么,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如何远离犯罪,这是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今天在座的都是中学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己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
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己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小,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末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几个说明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懂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一个是发生在XX中学的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起案件发生在去年的四月份某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己买来末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的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己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己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后该同学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再给同学们讲一个2007年发生的案件,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长沙四中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玩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敲诈钱,一天,他在四中操场玩时,看见同学万某,刘某就走上前要万某给他钱,并威胁万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万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万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万某带他到万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万某拿五十元,万某不给,刘某便将万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万某手掌,用烟头烫万某,并要求万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万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万某父亲马上到问题的严重性,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
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只是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件,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的心思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送进班房。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万,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万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有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后就被带坏,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下面,我再给同学们讲一讲如何加强犯罪的自我防范。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一切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办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末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的学习,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1、未成年人应该知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知法、懂法,是要求未成年人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自觉地运用法律,以达到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守法,是要求未成年人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以自己的言行维护法律的尊严。
2、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积极向父母、教师及其他监护人求助。
3、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法律服务部门求助。
4、依法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己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 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万某,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被刘某第一次敲诈时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刘某抢劫。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我再给同学们讲另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形。举一个案例说明: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张某的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及朋友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枪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的身看有没有钱”,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于朋友情面,他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施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某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由于受害人及时报案,公安机关很快将李某还有蒋某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钱,他觉得很冤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当你开始与同伴在一起玩时发现同伴有犯罪意图时,你应当制止他,如果你制止不了的话,你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同伴去抢劫,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你也难脱千系。因为受害人不管你具体有什么行为,他只说共有多少人实施了抢劫,你们这些去的人即使没动手也都成为帮凶。所以我们的同学以后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惹祸上身。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耍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我所讲的只是给同学们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大家努力刻苦的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民为邦本,法乃公器”,青少年又为民之未来,培养诚信、文明、守法的法治意识,将是青少年远离因不良信息、习惯、不良行为引起的犯罪,走向文明与法治,构建和谐校园的最佳途径。希望同学们多多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第三篇:实现生活情感与写作的密切结合
实现生活情感与写作的密切结合
[摘要]柳宗元的著作《小石潭记》被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及感悟生活等。这篇文章展示了优美的景色,加之悲凉的情感,可促使中学生对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进行品味观察,积极关注自然和思考人生,体会当时背景下作者的那份寂寥凄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文人内心世界的体悟。
[关键词]生活情感语文写作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2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处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重点培养阶段的初中生,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品读文章,发现和感悟生活,并将其诉诸笔端,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及联想到的人生感悟等,提高自己感悟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本文结合《小石潭记》教学实践,具体探讨怎样实现生活情感与语文写作的密切结合。
一、分析背景,新课导入
《小石潭记》是名家名篇,其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基于此,在教学开始前的新课导入环节,应当大致总结下以前学过的唐宋八大家及作品,大致介绍下这八位文人,接下来提醒学生以前学过的苏轼的文章,这样抓住学生探求未知的心理,并结合他们对大作家的好奇,提示即将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因为学生对苏轼略知一二,对柳宗元却不怎么了解,势必会有听听关于他的故事的欲望。这样,在分析背景的愉快问答氛围中,学生对于作者写《小石潭记》的背景也能形成初步了解,完善了新课的导入环节。
二、仔细阅读,体会自然之美
因为《小石潭记》是文言文,初中生不易理解,针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结合以往学生积累的文言常识加之课文底下的注释,对于该篇文章作者的思路、思想感情等进行探讨,并借此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实施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遣词造句的方式。如文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全句未提水字,却使读者联想到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别致的描绘令人回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生活情感,融入生活化气息,使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闷气氛得到缓解。如与学生探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于细微之处发现动人之处,这样利于引导学生更专注于探寻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动人之处,深刻体会作者的构思行文,将其转化为对自身生活的向往,学会感悟生活,并注重用文字记录生活。
三、教学对比,更显自然之美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使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因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风格与文体上有相似之处,均写景状物,借景抒怀。客观记录是《小石潭记》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则表现为一条暗线,于侧面体现出自己内心复杂芜乱的情绪,但鲜有主观情感流露。针对此,借助于两篇或多篇类似文章的对比,综合出柳宗元写作的小而精致,选材的独到。教师应适时结合学生的日常写作,向他们传授在对自然描写中流露真情的技巧,更要借鉴作者的思路,去完善自己的写作。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柳宗元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探索发现不同类别文章中的变化及行文等,能加深对文体的了解,利于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多元教学,体会生活之美
在《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白,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点极其重要,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是语文课堂应注重的关键点,需要明确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组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通过一系列探讨交流,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使课堂气氛自由活泼,进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扩充,完善此课时的课堂教学。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联想到的生活之美,借助于这种相互交流分享的方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体会和分享生活之美,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
五、完善写作,记录生活之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极其重要,因为生活之美仅是停留在学生课堂记忆里,终会有烟消云散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思维转变,结合现实生活与所感所想,让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展现文字的不俗魅力,用心用笔去记录大好的风景和飞扬的思绪。所以,在《小石潭记》教学结束后,应当基于锻炼写作能力的考虑为学生留开放型作文题,使其能借鉴柳宗元的表达方式,在写作中描绘美景,抒发感情,写出能感动自己的小短文。
本文以《小石潭记》教学为例,立足教材取经,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启发他们亲近自然,感悟生活,并最终实现对生活的记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
第四篇: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课与生活的联系
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摘要:】:正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那么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觉得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科学教学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
生活实际
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科学课新课标要求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鼓励儿童通过动脑动手“学”科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设计以下教学实践案例,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身边的科学课教学资源。把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案例
1、尝试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让树长得更好,花开得更艳
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因地制宜,亲自动手制作腐殖质。我们学校地处城区,学校每周大扫除,要清除很多的树叶、杂草,一筐又一筐的抬到校外的垃圾桶,同学们都累得满头大汗,有时太多了,干脆放火烧,污染了环境,又不安全。树木四周、花坛里扫得干干净净,环境是优美了,可由于土壤肥力不足,城里又不容易弄到有机肥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长得不太好。通过学习了《肥沃的土壤》,同学们已学会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应用这一科学知识,把树木周围的叶子清扫堆积起来,在树木四周或花坛里刨出土坑,填埋树叶、杂草,不但清洁了环境,而且树叶杂草腐烂后形成腐殖质,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让校园里的树长得更好,花开得更艳。同时,又让城里的孩子参加了劳动实践,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并且把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案例
2、应用对树木种类的认识,为校园里的植物制作说明标签
许多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增长知识,丰富对植物种类的认识,请专门的园艺工人把校园里的植物帖上统一的标签,其实,这也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机会。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抓住每一种植物的枝、叶、花、果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第一手调查资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到图书馆或上网查寻,向园艺工人或父母请教,在老师的帮助下查实校园内所有植物的种类、属性,利用科学课时间把调查结果在各班进行交流汇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让同学们增加了植物种类方面的科学知识,获得了课本以外的科学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让学生经历了亲身实践体验,共享学习成果,培养了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团结合作的能力。
案例
三、联系绿色学校创建,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实践活动
永定小学是一所县城小学,在校学生1420余人,近年来开始进行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结合这项活动的开展,在科学课教学中设计了垃圾分类处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首先让学生进行调查,弄清楚了校园内的垃圾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人由于学校地处城区,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之学生年龄小,爱吃零食,所以每天上学带零食的学生众多,自然免不了产生大量的和食品有关的垃圾,如包装盒、塑料袋、吃剩的食物等。
2、校园内的树木、花坛内的花木等有落叶。
3、学生的废纸、废文具、果皮、果壳、零食袋、矿泉水瓶。
4、教职工住宿区产生的生活垃圾。
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尽管在校园内设有垃圾箱,教室里有垃圾筐,也要求袋装垃圾,但是,垃圾仍然很是有些混乱。尤其是塑料袋和废纸带来的白色污染最为突出。
2、虽然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每周的星期二、五进行认真的大扫除,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有值周班级进行卫生值勤,少先队大队部在校园内有专人纪律值勤,但乱扔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有:
1、垃圾箱放置地点不合理。
2、垃圾箱数量有限。
3、有些垃圾箱清理不及时。
4、垃圾箱时有破坏。
5、部分学生并没有作到垃圾丢进垃圾箱。
6、垃圾没有进行更为有效的分类。
最后,通过进一步调查和思考,同学们认识到校园垃圾种类较单一,易于分类回收:
1、教室内: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废电池,废文具;
2、教职工宿舍区:废纸(箱),塑料食品袋(瓶),果皮,废电池,生活废物;
3、校园内: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落叶;
4、操场上: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对校园内垃圾进行科学的处理。根据校园垃圾现状,同学们决定将垃圾分类回收、分班级回收。这样,就可将分类后的垃圾按用途回收利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在校园里的垃圾箱分“有机垃圾”(果皮等)、“有机垃圾(废纸类)”、“无机垃圾(塑料类)”三种。废纸类、塑料类垃圾由各班收集后卖给废品收购站,当做各班勤工俭学的劳动成果。
经过这样整治,校园垃圾情况有很大改观,垃圾的总回收率会逐渐上升。之后,三步走的垃圾处理方法逐步形成: 第一,就是做好垃圾“有机”与“无机”的分类。第二,作好学生的环保意识工作,做到垃圾的彻底分类。第三,与有关单位牵线共同处理回收后的垃圾,做到垃圾回收后的后续工作。
再从以下方面使校园的垃圾分类的处理活动由粗到细、由点到面。第一、校园方面:对垃圾分类增加投入,对各班卫生及垃圾处理进行评估。班会、板报、社团活动广为宣传,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第二、教室方面: 走廊增置垃圾分类筒,由各班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各班垃圾的分类 :由值日生负责。倒垃圾的同学按清扫规定时间内将一般废弃物倒入垃圾拖箱中。再将垃圾桶清洗干净放回教室。通过引导学生应用科学课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校园逐渐变得干净整洁,绿色学校面貌一新,同时,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和社会,将逐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改变以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自己与环保的关系,并树立环保意识,最终达到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的目的。
以上科学课实践活动教学案件的设计和实施,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了学校教学实际,为学生创造了把科学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把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勤俭节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第五篇:学生寒假学习小组学习与生活工作计划
学生寒假学习小组学习与生活
工 作 计 划
为使学生的寒假过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健壮体魄、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功能,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寒假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决定在寒假期间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进行指导尝试,为此,特制订学生假学习小组学习与生活工作计划。
一、成立领导小组。
1、指导专家:范红玲
2、领导小组:
组长:王耀亮
副组长:徐连明刘冬梅王晓玲
成员:刘素珍张秀霞叶玉杰王伟霞丁慧萍解素君
二、指导目的1、充分利用寒假期间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的学习生活空间,形成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学习生活格局。
2、以实践探究活动为载体,加大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能力。
3、通过“学校为主,依托社会,家庭为辅”的寒假教育活动,建立家校联系的桥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创设一套高效的假日期间学生个性发展机制,使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工作有章可循。
5、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真正的人的需要。
三、指导内容
1、开设特色作业,提高智慧含量。学校充分征集、搜集富有活动性、挑战性、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的去做。学校按照“提供样本、选班实验、展览推介、伙伴合作、评价展览”的思路,将学生引向喜欢作业、热爱作业的路子,为建立作业超市做准备,让学生做充满意义与智慧含量的作业。
2、读书成长。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如“古诗文诵读”、“读书,奠基人生的基础”、“故事大王”等,将假期读书活动与学期的校园读书节活动有机结合,力求通过开展假期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
3、家庭事务: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良好习惯,具有初步的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四、指导措施:
(一)进行学习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要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珍惜时间意识。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课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指导,强调其重要性。让学生制定假日学习生活计划,使其在假期中快乐学习生活。其次,对学
生进行假日学习生活指导,保证学生有事可做。
1、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此,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学科预习提纲,让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次,值班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复习整理已学课程,做好下一学期学习内容的预习。
(二)积极开展读书伴我行活动,倡导撰写读书笔记和随笔。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
在假日期间各班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和纪律教育,让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校制定督查小组检查措施,让学生远离三厅一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强调学生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安全问题。
(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1、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评选“体育健将”,“小小舞蹈家”“小小歌唱家”“小小书法家”“小画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各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在学生自愿参加的基础上,在班主任的协助下选取学生,制订辅导计划,包括有情况分析、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学生名单等。
学生的假日自主学习和活动,可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家务劳动、自然观察、社会考查和科学研究等。值班老师为学生随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四)劳逸结合,科学安排假日生活
挖掘艺体活动资源,丰富学生的假日生活
体育锻炼本身并不能使孩子更聪明,但它能使学习者的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为让学生在假日玩得轻松学得愉快,各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每一天,健康幸福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影响每个家庭。家长对假期锻炼情况进行督促和综合评价。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要求学生在假日中,和自己家周围年龄相近的同伴或本班同学一起学习或玩耍,至少两人,多则不限。提高和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不但鼓励了学生主动与同伴交往,又能让学生在交往中体会到平等与公正,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并学习各种社会交往的技能。
(五)强化家长的教育帮助功能
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班要强化家长的教育帮助功能,学校印制学生“假日学习生活情况反馈表”,并要求家长签字,促使家长对其子女进行监督。
南张氏小学
2010.2.5
学生寒假学习小组学习与生活
工 作 计 划
南张氏小学
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