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恩仇话童年

时间:2019-05-15 14:2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快意恩仇话童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快意恩仇话童年》。

第一篇:快意恩仇话童年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羊口中学八年级四班丁志成辅导教师:李熙静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在很无聊的时候读的,对于名著我有一种下意识的排斥心理,妈妈天天说名著的好,我却不以为是,为了应付写读书笔记,我翻开了这本书。地名难记,人名难记,但读着读着我却深深地爱上了那个淘气的鬼精鬼精的汤姆。他所做的事是那样的畅快淋漓,快意恩仇,过瘾!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汤姆被罚粉刷面积很大的围墙,面对这不可能的事情,小小的汤姆眼珠一转就想出办法来,让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送给他礼物。后来,他和野孩子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读来真让我羡慕。他给大人带来了无数的麻烦,但是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墨菲波特。他还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越读越陶醉于其中,好像自己也成了汤姆,和哈克他们一起到荒岛上,一起当海盗。寻宝,迷宫救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汤姆成了我的偶像。

自己的童年长在大人的掌心里,一点点小事他们也大惊小怪,感个冒发个烧,就好像天要塌下来的样子。小时候的一次小智慧,也让妈妈大发雷霆,那次爸妈不在家,我把家里的茶壶打烂了,只是从壶

把处掉下一块,我拼得天衣无缝,然后用薄透明胶粘好,放在原处,几天下来平安无事,但是有一天来了客人,妈妈一倒水,我的行为就漏了馅,妈妈二话没说,就让我把茶壶画下来,可怜我一个字也不会写的年纪就得用图画见证我的错误,我哭着画了大半天。从此的我开始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如果当初妈妈只要指出我的错误,不用超出我能力的手段来惩罚我,或许我还好一些。

汤姆的童年是充满叛逆和冒险的,马克·吐温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跟着汤姆感受人生的温馨,自由的可贵……

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你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真是的,昨天的男孩将会长成男人,男人就有男人的责任,要自由更要有责任。要勇敢更要有智慧。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想着那个快意恩仇、酣畅淋漓、勇敢智慧、善良正义的汤姆!

第二篇:《论语》读后感:快意恩仇

《论语》读后感:快意恩仇

郭正非

我小的时候没有读过《论语》,只是在课本中背过几个句子。最熟悉的自然是《学而》篇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然而也就技止此耳!

真正开始读《论语》是和儿子一起学习的时候。在让儿子背完《三字经》后,我觉得应该让这个小子背些更加高级的东西,于是买了一本《论语》让他背。而自己居然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读完才发现原来《论语》涵盖的范围比我想象得更广。虽然其中某些观点我不是完全赞同,但确实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并且还很实用,很接地气。并不是仅仅让儿童有口无心地念着打瞌睡用的。

如果说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哪个部分,那就莫过是《以德报德》篇了。“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我做一个好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怎么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个例子告诉我,就是要对别人好,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那么如果别人对你不咋的呢?当然还是要对人好。否则怎么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呢?我国古来的圣贤和当代的英雄楷模莫不如此。

然而,我发现这样做很困难。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才明白原来人是五花八门的。好人固然多,坏人也不少。对好人好,没有问题。可是对坏人呢?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坏人,只是好贪些便宜,或多或少侵害了你的利益却以为理所当然的那类人。难道我还要对这样的人好吗?难道真的要象基督一样,别人打了你左脸,你还要将你的右脸送过去吗?就像中国俗话说的:只许你不仁,不能我不义。我明白我做不到。于是,我的内心很纠结,心头也很迷惑,但是,并没有人来给我答疑解惑。

结婚以后,一次在和太太聊天的时候讲到如何与人相处。太太说:“很简单啊!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忙和太太打听出处,却原来是孔夫子的名言。

这正是《以德报德》篇的内容,说的是:一个人问孔子:“别人对我不好,我还是对别人很好,以德来报怨,您觉得怎么样?我是不是很高尚?”孔子说:“你以德来报怨,那我问你,那些对你好的人,你怎么来报答别人呢?如果不管别人对你是好,还是不好,你一律对别人好,那让那些对你好的人情何以堪呢?倒不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对你不好,你该怎样就怎样。别人对好你也对别人好。岂不恩怨分明,轻松潇洒呢?”

我当时只恨自己读书太少,怎么没有早点读到这么精辟的人生道理。另外,我也觉得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的德育过于简单和抽象,不切实际,而且没有很好地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所以才弄得象我们这样读书少的人常常存了疑惑在心间,纠结于道德困境中。

中国的经典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学习。这些沉淀了几千年的思想无一不让我们在读到的时候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正如民间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非缪也!

这句话体现出了孔子认可的道德的原则,也就是互惠原则。我们知道,人不能独立生活在世界上,作为社会动物,必然需要互相依靠,互相帮助才能生活得更好。所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而人又是自私的。为了解决这对矛盾,道德出现了。道德就是人们之间的互惠机制,保证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你有恩于我,我也要有恩于你,这样我们才能长久地合作下去。现实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经常说,要互利共赢,要双赢。只有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才能把一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如果合作的双方只有一方有好处,这种合作是进行不下去的。但是在我们的世界里,也确实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凡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样的人如果不让他们碰壁,岂不会变本加厉,把这个世界搞得乌烟瘴气?对这些人如果你总是以德报怨,我知道结果一定不会好。就像养虎为患、惯子不孝的道理一样。这种不好的结果不仅是对你,对对方也是这样。因为这个社会基本运行的法则就是这样。你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对方培养成一个不懂得道德秩序的人,一旦离开你庇护,这些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所以,你觉得是在爱他,其实是在害他。正如一只奶牛可以挤奶给人喝,但要喝奶的人总要给牛一把青草吃吧。如果牛自己连青草也不要,别人要多少奶,就挤多少奶,我不知道这头奶牛可以活多久,可以挤多少奶。而那个人是否有能力去挤另一头奶牛的奶。

也许你会寄希望于这个人在你的感召下幡然醒悟,从此改过自新,但我相信更多的人只会得寸进尺,直到将你弄得无德可报,也把自己逼向绝路。中国有太多的故事说一个好人的行为最后是如何感动了一个无赖,让他成为好人。但从道德的互惠机制来看,这逻辑有些不通。不说这事情的成功率有多高,最后好人赔了夫人又折兵,获利的只是那些厚颜无耻的小人。即使偶尔能够成功,成本也太高,完全不值得。有这样的资源,为什么不去惠及更多的人呢?

中华民族从来是都是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只谈奉献,不谈索取,这已经成了我们传统道德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我们也有很多这样的楷模。而要做这样一个好人,一个纯粹的好人,就意味着自我牺牲。而自我牺牲得越多,就越好。到了最后自然比的不是谁更好,而是在比谁更惨了。这样的道德对于我们,对于这个社会到底有什么益处?或者只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中自私自利的人太多,不得不树立一些道德楷模来顶礼膜拜,作为迷雾中可望不可及的灯塔,让芸芸众生有努力的人生方向,虽然这方向完全不切实际。所以私底下大多数人都不是这么做的,因为这做不到。只是这样的道德困境会让很多人迷惑,从而对道德原则加以怀疑,滑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我们应该重读一下老夫子的话,让他的思想启迪我们智慧,去除掉我们心中的迷惑,从而更加清楚道德的必要性。J.P.蒂洛认为:坚守道德原则,能使人们尽可能生活得和平、幸福、充满创造性和富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道德的目的。道德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高大上的东西,是完人才能具有的品质,这些都是对道德的曲解,而且对人类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向老夫子那样脚踏实地,接地气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吧。

最后,想到到了梁山上的好汉,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快意恩仇,岂不痛快!

第三篇:《龙门飞甲》 江湖儿女快意恩仇

《龙门飞甲》 江湖儿女快意恩仇

《龙门飞甲》是徐克导演备受瞩目的新作,讲的是经典电影《新龙门客栈》的后续故事,却与原来人物设置和故事情节完全不同。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已与IMAX公司正式签约,使该片成为了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 3D电影。

主演:李连杰、周迅、陈坤、李宇春、桂纶镁、范晓萱、樊少皇

剧情简介

明宪宗年间,宦官弄权,滥杀贤臣。侠客赵怀安在营救忠良行动中,将恶贯满盈的东厂督主万喻楼一剑毙命,引来西厂督主雨化田祭出天下格杀令。赵怀安等人一路 亡命到嘉峪关的龙门,消失于铺天盖地的黑沙暴中。尘消风散后,西厂密探、鞑靼商队等江湖各路人马再度投宿于龙门客栈这家大漠黑店。三年前曾毁于大火的龙门 客栈里,当年风骚的老板娘早已神秘失踪,只剩下逃过火劫的伙计们重起炉灶,痴等老板娘回来。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边关客栈再次因缘际会地风起云涌;神秘剑客卜 仓舟的容貌为何与雨化田如此相似?对客栈密道了如指掌的吹笛女子凌雁秋又是何许人也?就在由雨化田亲率的西厂追兵赶来之际,地平线突然刮起数条龙卷奇风,赵怀安横空飞出,欲与雨化田一决生死。大漠风烟间,一场天地变色的正邪之战即将展开……

中国影视剧情揭秘

正邪难辨的人物谱

这部影片各主要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故事,难分正邪。

对于电影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各主创表示,影片中每个人都很复杂,每个人都很有戏。周迅、陈坤、桂纶镁都用“一场梦”来形容《龙门飞甲》以及彼此之间的 关系。周迅说:“每个人都有武侠梦。”陈坤说:“拍这部影片就像做了一场好梦。”桂纶镁表示,很希望这个梦快点结束,又希望永远不结束。“希望结束是因为 太辛苦了,完全没有想到。但是我非常荣幸,也非常难得能够跟这些人一起合作,我们的友情让我不希望这个梦结束,希望一直延续下去。”

“坤纶宇”三角恋

虽然是武侠巨制,但《龙门飞甲》中也有不可或缺的感情线索。陈坤、李宇春、桂纶镁三位主演的情感纠葛的精彩程度不输打戏。三人在片中爱恨交杂,斩不断,理 还乱。据透露,陈坤与李宇春是一对江湖伴侣,并且曾经可能有过一段感情经历,分手时,两人相约“只谈买卖不谈感情”。但到生死关头,两人始终放不下对方。而异族美女桂纶镁野性十足,风情万种,她对陈坤一见钟情,初次见面便大方表白。三人的感情戏份颇重,甚至还有争风吃醋的诙谐片段,调和了功夫搏斗的紧张气 氛。

打戏难拍

拍摄时被陈坤视为“噩梦”,被李宇春、桂纶镁视为“锻炼”的一场戏,就是李宇春、桂纶镁猛扇陈坤耳光的“三角大战”。这场戏竟然不是原先剧本设计好的,为 表现李宇春以及桂纶镁对陈坤纠结的情愫,徐克临时决定增加这场耳光戏。戏中,李宇春看到李连杰和周迅的刻骨深情之后,感慨丛生,联想到自己所托非人,因爱 生恨痛扇陈坤。而桂纶镁也是心有感慨,面对情敌李宇春,泛起同病相怜的情怀,再抽陈坤一巴掌。

加戏之后,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但陈坤却变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敬业的他直接让对方

真扇自己耳光,便于入戏。拍摄时,前几条虽然巴掌抽得很真实,但导演都觉得 不完美。而好不容易达到导演要求,不料烘托氛围的背景烟雾过于浓郁,直接破坏了镜头。无奈之下,三人只得继续重拍,陈坤因此挨了不少耳光。

第四篇:由《水浒传》武松的“快意恩仇”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几点思考

由《水浒传》武松的“加倍”性格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反思

摘要:武松的性格以爱恨分明,嫉恶如仇著称,而他的敢做敢当历来赢得民众的喜爱和赞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共戴天之仇必加倍奉还”是武松的人生信条,也是我们传统文化高度推崇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加倍”所反映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限度,故过犹不及。对美德和自律精神的追求固然值得称颂,但过了度便会弄巧成拙。向来推崇“以德治国”所暴露出的中国人法制观念的淡薄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欠缺似乎更值得反省和深思。

关键词:过度;伦理;德治;反思

《水浒》第二十三回至第三十二回用连续十回的篇幅集中描写武松,足见其分量之重。他的形象特征鲜明,令人印象深刻。武松的事迹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其中以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最为著名。一方面,他武艺高强、刚正不阿、敢作敢当,这些品质令其广受赞誉;另一方面,他的脾性爆烈、蛮横无理、张狂鲁莽,这些缺点也显而易见,颇为人诟病。他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英雄人物的化身,然而正是这有血有肉,真实又鲜明的个性活灵活现地展现成为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最成功出彩的地方。浓厚的生活气息,令其好似一个急躁鲁莽,又好打抱不平的邻家小哥般亲切可感。

他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心思缜密,不乏智谋,寡言少语但目标明确。他原本有很强的道德感,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心,他有建功立业的俗世抱负。他武功高强,居然能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凶猛可怕的恶虎;他伸张正义,为报其兄长武大郎被杀之仇,以不惜同归于尽的决绝姿态杀掉阴毒而不受妇道的嫂嫂及其恶霸一方的奸夫;他知恩图报;在孟州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而醉打蒋门神助其夺回了快活林酒店。正是这样一个以非常正面的形象现身的好人却几次三番遭受不幸。贪官污吏的暗算报复,将其逼入绝境。忍无可忍的武松怨恨冲天,“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心头那把无名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终于放弃了他建功立业的虚幻理想,彻抛掉道德的沉重负担,大开杀戒,这便是著名的血溅鸳鸯楼。这一情节一直被诟病过于血腥暴力,他也被指责滥杀无辜。然而这“滥杀无辜”却是十分必要的,正是此处体现其“加倍”的烈性。“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复仇的决心一旦下定,那破罐破摔的极端做法又谈何理智呢?“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要的就是个痛快,死而无憾!于是直到“血溅画楼,尸横灯影”,“这口鸟气,方才出得松臊。”

[1]水浒传看得出,作者在他身上强调的也是一个“逼”字。当武松只有杀人这一条路可走时,杀人的标准也就不再象以前那么精确,而由于这种模糊,道德的约束也随之瓦解了。正如艾.弗洛姆所说,“残杀可作为人超越生活的一种途径。通过成为一个动物,从而摆脱理性的负担来寻求生活的答案。血就是生活的本质;流血则是为了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使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强者,从而凌驾于一切人之上”。[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

尽管武松有许多不英雄的地方,但是人们都给予了谅解,甚至忘却,人们一如既往地喜爱武松。归其原因,不外乎两点: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共戴天之仇必加倍奉还的人生信条。“加倍”二字是关键点,他的所作所为夹带着一种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急烈,宁可过而无不及的气势。2.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杀人者,武松是也。”是何等的豪气冲天!勇敢刚毅,以强者的姿态打败了一切暗黑邪恶的势力。这样的一个是市井中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软弱畏缩的广大群众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统治怨怼极深,却敢怒不敢言,有苦倒不出。武松这样一个为民除害,伸张正义的好汉形象的出现堪称大快人心,他能为己所不敢为,达己力之所不及,深受压迫的百姓终于能在他这里获得代替性的满足感。他们找到了另一个无所 1

不能的自我,深埋心底的压抑、激烈,愤怒情绪得到了最彻底地释放!

对武松的“过度化”性格受到推崇的文本原因已在上文作结。然而在我看来,这样一种性格之所成为经典实有其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其实稍一思索便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美德似乎一直隐含着一种对过度化的追求。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之为读书;卧冰求鲤,卖身葬父之为尽孝;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之为友谊;这些历代传诵的美德故事无不带有对度的把握失衡的问题,甚至因过于夸张而显得虚伪造作,有些甚至含有严重的逻辑矛盾。比如卧病求鲤这种虐待自己身体的行为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关于孝的教谕不就是一个有明显矛盾的例子吗?过度似乎已成为中国人审美观中的一则重要标准,添油加醋,火上浇油等也都成为描述事物的必要加工手段。似乎无论何种情绪都需要向超常态的方向扩大一番才能发挥应有的感染力。

又如季羡林先生所指出的,对爱国主义和道德约束力的强调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两大特点[3]。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特性,道德和爱国主义作为维护稳定的两大重要力量在每个民族中都有所体现,但在其他民族中的程度远没有中国这么突出。这或许是中华文明得以立于世五千年而从未中断的奥秘之所在。道德通过深植该社会成员心中的道德感起约束其自身行为的作用,而爱国主义作为道德的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决定作用。然而道德和爱国似乎都片面强调一种对现世的强大依恋,而不论其是否已经带有非理性的色彩,也不论它是否符合真理。其最终指向便是要求民众的绝对服从。

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初期,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无疑曾对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定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物质层面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人民精神层面的欲求逐步萌醒,对个性发展和人身自由的自觉化追求与这种绝对服从的通知要求即产生巨大的矛盾。随着客观现实环境的变化,这种落后于现实的意识形态并未根本改变,其阻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长期的思想控制结合僵化的体制作用于国民的精神,已经对其灵魂造成了伤害,形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贪婪,麻木,懒惰,安于现状等精神的萎靡怯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文化惰性,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拒绝进步。然而由于其内部机质更新代谢过于缓慢和宗法制度及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封闭形成的超稳定性却使其僵而不死,苟延残喘。于是在压抑颓腐的社会氛围的笼罩下,社会成员集体陷入精神空虚。统治阶级隐隐意识到自身的危机,却因不甘心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逆历史潮流而为,抓紧对下层群众的压榨,而饱经苦难的老百姓因生存越发艰难而激发出更加愤恨的复仇情绪。由此陷入恶性循环,矛盾和社会危机逐步升级,形势愈加严峻。这种要求绝对服从所形成的超稳定结构是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得以发达的根本保障,然而也是社会形态往更高层次进化的最大阻碍。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用更具历史发展变化的辩证眼光来看待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不是一味的赞美。只见其长,不见其短。毕竟,优点本身即意味着某种缺陷。一种文明能够长期存在,或许不见得是它最优秀,而是太难被撼动。

这种以德治国模式的形成也有其根源,或许需要追溯回原始时代。

先民们受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认为“人不能理解的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这大概就是人类最早对恶的认知。“宿命论是人类各民族在原始时代共同的信仰,”“由于气候、气质和文化各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因对命运的感受程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宿命论哲学。“而宿命论哲学,只要它提出恶的问题的一种解决,只要它保证给相信它的人以平静和满足,对命运的涉及也就到此为止。”

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地区拥有辽阔的平原,丰富的水源,为原始人生存发展进化

提供了优渥的条件,他们建立了对自然依赖性很强的农耕文明,因而对自然具有强烈的亲近感。当灾难和痛苦来临的时候他们的确也把痛苦归于天命,却由于怀着感恩心理而不愿对这种命运产生怨恨,反而形成了一种崇敬的态度。因而他们不认为这种命运有什么不合理性,他们自觉的接受了这种自然的考验,正如接受自然的赠予一样。于是中国人建立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并自觉的从属于天,将苦难和不幸归结给自身。“他们用很强的道德感代替了宗教狂热”[4]悲剧心理学。他们不再去追寻遥远的终极存在,而把灾难和不幸的降临,视为对自身恶行的惩罚,所以自然而然的对美德格外看重。并且对灾害和不幸采取了一种自愿承受的积极态度,甚至将此视为检验自身德行的考核标准。形成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报应论。

另一方面,临海环山的地形相对封闭,又因为当时的自然灾害较少,中原文化得以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文明程度高于周围其他民族。中国人因此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产生了民族自负感。将外族视为蛮夷,形成了狭隘的种族歧视观和文化自满态度;将自己的君主称为“天子”,以做天子的臣民为荣,也体现出一种甘于为奴,乐于为奴的落后心理。“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之中”;“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其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5]李泽厚美的历程其实这是民众在“天人合一”思想的长期作用下,失去自我意识的结果。这种怀疑论是带有偏颇的:只怀疑别人,不怀疑自己。将天子视为神的化身,从而将自身的信仰寄托在天子身上,加上文化自负和自我为中心意识,他们天真地认为现世已达到理想的标准,因而抱有知足常乐的满意态度。他们安于现状,乐于服从,失去了自我的个性追求,自觉服从统治阶级以美德教化为指归的伦理标准,几乎带上了一种宗教式的虔诚。所以,在中国找不到追求纯粹情感的宗教或追求纯粹理性的哲学。“对于中国人来说,哲学就是伦理学,也仅仅是伦理学。”眼前的现世即是终极追求,他们将那种代表命运的强大力量脱去光环,染上了世俗气息。他们的原则就是和谐,当理性和感性发生冲突,二者相互妥协牺牲以调和矛盾,达到和谐状态,即一切为现世的满足让路。所以“中国重视情、理结合,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他们的终极追求便是现世生活的安居乐业,安度晚年,体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务实精神。

这种将信仰溶于伦常礼教的选择,对于安定民心,稳定统治功不可没。现世即理想,现世即信仰。这样一套理论很适用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信仰寄托给未来的路堵死,自然令百姓不自觉地拥有强烈的爱国心和道德自律心,继而形成安于现状的人生哲学。但是这用道德本身约束行为的手段却不见得高明。对美德的无限追求很容易造成超标和过度,极易陷入失衡状态,反而易使事物向反方向转化,导致另一种不良后果。事物运行变化发展自有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超出和不足一样,都是逆规律而行的做法,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恶归结到自身,以为靠自己对善的信仰能够阻止恶的发生,其实是没有看到人自身的有限性。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选择,也是对人性本身没有透彻理解的缘故。当天子作为一个人却被视为一个神的存在时,对天子自身也是一种不公平。要求一个有限性的人承担超出其所能承受范围的压力,不也是“过度”的结果吗?

“善恶有报”并不是一种客观规律,那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一厢情愿,与客观存在的现实没有必然联系。当善行没有收到善果时,人便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情感的失衡会唤起恶念而人不自知。这种不自觉的作恶所带来的结果才是最可怕的。没有一个我们称其为坏人的人会认为自己在做坏事。道德本身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的。它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只作用于有限时空的人间伦常,注定无法固定而成为一种终极信仰。

在法律和制度面前,道德的“伪善”本质暴露无疑。作为一种只有单一指向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否定了客观存在的恶,在事实面前缺乏说服力,具有欺骗性。因此同真理的化身——法律相比,它无疑是伪善的。而道德的可控性和不固定性在与永恒平行存在的制度面前也显然脆弱不堪。“想要避新就旧是和将来隔离。”[6]荣格:人生的阶段道德满足本身指向现实,不是一种积极进取,探索开拓的态度,缺乏长远的眼光,无力应对唯一不变的变。它作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手段,只能有限作用于特定时期。“以德治国”只能作为辅助性的手段,决不是立国之本。“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至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箓。严重点说,后者已不是一种好现象了,那是组织机构违反时代,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

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

3.季羡林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5.李泽厚《美的历程》

6.荣格《人生的阶段》

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8.王发威《浅谈《水浒传》中武松的人物形象》

第五篇:2电影快意人生

一个铁杆影迷的快意人生

纯粹的讲,叫铁杆影迷不够准确,我应该是铁杆影院迷,因为影院本身对我的吸引力远远大过一部好电影的诱惑。

或许是影院那独有的氛围能让影片效果和意境尽情发泄,也或许是那宽大的荧幕能第一时间把我期待的电影投放,又或许是它的环境和配套服务可以让我享受到比在家更舒适的感觉。所以,即便是一部大烂片在放映,也足以让我在里面有的放矢的把时间打发喽。

工作以来,电影院一直是我业余生活的首选和兴趣爱好的乐土。我经常一个人屁颠屁颠地溜到单位附近常去的那家影院,尽管工作很忙,时间也很紧张,但我仍拼命挤时间去满足这连贯且痴狂的欲望。以至于凌晨下了直播刚好赶上某大片儿首映,于是片场必会闪现俺的身影,而顶着刚结束一整天节目里口吐白沫的疲惫,以宁死不睡的勇气去看零点首映,也渐渐地成了我自残型强迫式的雅痞习惯,当别人了解我总是提前知晓影讯、计算场次安排和放映时间,以便在有效的时间内集中连续看完多部影片,并有收集各种打折卡和积分卡,以及收藏所有上映电影票根的习惯时,都会惊诧的说我是极品。不过,您先别着急好奇,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我个人觉得,看电影就好比处对象,一场好电影能让你激情澎湃、百看不踹,能让你的情绪完全融入其中并被它的思想勾着走,当电影的剧情和你的意愿不谋而合或者出乎意料时,那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会让你欲罢不能。相反的,一场毫无美感和营养的电影会让你昏昏欲睡、索然无味,尤其那种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导演的智商还不及你的百分之一时,心中便陡然升起失恋的滋味。

然而,众口难调,片子好与不好,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姑娘只专注于言情片,大多数老爷们只钟情于动作片,有的人偏好国产喜剧,有的人迷恋好莱坞大戏,这是个人口味的问题。像我,就特别爱看惊悚悬疑类的,而且还收藏这个,口味儿是比较重的,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所以,你不能强迫一个喜欢看着《单身男女》哭鼻子的姑娘去陪你体验《生化危机》,那样她也能哭,不过是被吓哭的;你也不能拉着一个只能看懂《功夫熊猫》的朋友去欣赏《盗梦空间》;更不能对那种看着《变形金刚》和《2012》也能呼呼大睡的兄弟产生不理解。

另外,电影类型以外的因素也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情趣。比如说前期宣传,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美国的商业大片,以及国产里类似《失恋33天》这种;做得最差劲的是以3D视觉效应为炒作卖点的快餐电影,隔靴搔痒、形同鸡肋。还有国产恐怖片,那宣传海报整的,怎一个恶字了得,宣传语也千篇一律:千万别一个人看!可结果呢,除了音效方面能突然吓你一跳外,剧情是一点恐怖感也没有,这种心理落差会让你产生多米诺效应,以后只要是国产的都玩儿去。尽管我场场不落、大小通吃,甚至动画片都去看,但这种我是特别排斥的。切记,真正的惊悚恐怖类电影是不会在影院上映的。

再一个影响你观影情趣的就是演员和剧情。当唱二人转的拍了大导演的片儿,当喜剧演员化身正剧人物,当帅哥美女偶像派出演历史经典,你除了笑,更多的是骂。不过也有一种喜欢作践自己的人,他看这些片儿只会骂,可还经常去看,当同伴儿笑场时,他会很认真的痛斥人家无知,然后义正言辞的给人家上课,剖析影片这段所表达的意思。我在影院就碰到过这样的主儿,其实他们大可不必如此较真儿,没人看不懂,大家观影观的就是一个心气儿,无论笑骂都是自然情感流露。一个自觉众人皆醉他独醒的人是不该到影院自残和招人烦的,一个不懂得善意去笑的人也是没有资格去开骂的,一个对钢铁侠笑却对大侦探福尔摩斯骂的人更是大愚若智的。

那么,最能影响你观影情趣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硬件设施和技术效果。IMAX还没诞生的时候,3D片是基本不打折的,但人们还是蜂拥而至,3D效果备受追捧,您想啊,看《阿凡达》3D的和2D的能一样么。不过,自从有了IMAX,3D就只能靠边站了,从《铁甲钢

拳》到《龙门飞甲》,从《碟中谍4》到《地心历险记2》,130元的票价没有吓退观众的热情,大家不仅是冲着大片儿去的,还有那超大的荧幕、震撼的音质,更有那眩晕的画质。放眼望去,身临其境,回头一看,骇客帝国啊!呵呵,你懂的。

其实,除了这些,影院里也时常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会让我纠结不已。接电话的、乱窜位子的、大声喧哗的、把脚搭在前边椅背上炫味儿的,如果这些都还是我能忍受的范畴,那么,那次我看《雷神》时后面那胖丫儿不时地用粗犷的的嗓音大笑、大把大把的往嘴里送爆米花还能嚼出牙崩掉的声音,外加鼻涕一把喷嚏一把的,这我就受不了了。还有那次看《猩球崛起》时,后面那大姐不停的踢椅背,左边那哥们不停地晃动着大腿,弄得我抓心挠肝的,此情此景让我怀疑他们是不是也想崛起啊!类似这些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的不良习惯真的很不雅,观影情趣总会大打折扣。

不管怎样,这就是影院,这就是我。我不喜欢影评,也没有观后感,更不会因为别人先看完了说不好看而不自己去尝试一遍。好也罢烂也罢,刺激也好平淡也好,这些对我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所享受的只是这个过程,你呢?

下载快意恩仇话童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快意恩仇话童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快意电梯-PDM解决方案

    东莞市快意电梯有限公司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许可的电梯专业制造企业;同时是国际电梯工程师协一、企业背景及行业特点 会、中国电梯协会的会员企业。快意电梯自建立以来......

    师徒恩仇的启示(5篇范例)

    师徒恩仇的启示 古人有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然而古往今来,师徒之间恩将仇报者屡见不鲜,当社会更是比比皆是。忆起孩提时代辈们说的一则民间故事,彼受感概良多。 话说很久以前,国......

    相逢一笑泯恩仇杂文随笔

    我知道这一刻迟早会到来。他一直都无法忘记我,当然我也不会忘记他。对于双方来说,彼此永远都是特别的,都是对方青春岁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和其他人,我从来没有过如此深刻的友谊......

    相逢一笑泯恩仇经典散文(★)

    炎炎烈日天,蚁局走了,可是他的许多往事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去而画上句号。我常常想起他不平凡的传说,想起他的子女,因为我和他的女儿蚁霞曾经是同学,蚁霞的哥哥蚁春,我也认识。多年不......

    快意读书阅读答案(共5篇)

    篇一:快意读书阅读答案 【注释】 可人:知己。(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诗中的“此”字指代哪两件事?为什么诗人只选取这两件事来写?(4分)(2)宋诗重理趣。请说说本诗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的优美语句集锦

    亦或许,我不是在前行,而是数着记忆在倒退,努力想拼凑那不完整的记忆,找寻着你的身影,想挽留住你离去的背影。回到原点,以为可以抓紧你的手,不让你在路途中消散。我们这一生注定有很......

    经典离别相逢50句诗,道尽人生无奈快意

    经典离别相逢50句诗,道尽人生无奈快意;值得收藏,一读再读 1. 2.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___韦应物《淮上喜......

    《童年》

    在苦难中成长 ——《童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目的 通过学生交流读《童年》这本书的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自主读书行动,引导学生走进书中的情节,走近书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