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系警徽终不悔 平凡岗位谱赞歌
情系警徽终不悔平凡岗位谱赞歌
——记江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巡逻中队长黄江陵同志
为民服务,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平安畅通,是他一生不变的追求。那忙碌的身影,把“和谐社会”的凯歌奏响;那坚实的脚步,把共产党员的信仰夯实,他就是江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巡逻中队长黄江陵同志。
2012年11月14日15时许,连续带队在城区执勤巡逻了近8个小时的黄江陵,突然感到一阵昏眩,晕倒在地,同事们立即将他送往县人民医院急救,因病情严重,于当天晚上转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入院诊断结果让在场的人震惊: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尿毒症)、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建议肾脏替代治疗。得知情况的领导、同事无不为这位并肩奋战的优秀战友惋惜不已、默默祈祷。
执法严如铁: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
黄江陵,男,44岁,中共党员,二级警督,大学文化,1990年从事交警工作,历任江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二中队队长、安宣股教导员、一中队队长,现任江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巡逻中队中队长、县城管局副局长。从警22年来,他始终如
一、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无怨无悔奋战在基层交通管理一线,先后荣获“省公安交警系统规范执法标兵”、“省公安交警抗冰保畅工作先进个人”、“省春运道路交通管理先进个人”、“市交管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三等功等多项殊荣。
身为交警大队的中队长,手中掌握着执法权,免不了有人找上门来送礼说情,黄江陵视形象为生命,始终恪守“立正身子做人,1
弯下身子做事”的处世原则,让那些想找他“沾点光”放人情车、罚人情款的亲戚朋友、老同事、老同学乘兴而来,败兴而归。2005年5月26日,李某无证驾驶一辆小汽车在县道X078线朱家观村路段被执勤交警现场查获。李某见是黄江陵带队,赶紧找来黄江陵弟弟说情,求黄江陵“高抬贵手”,并表示“日后必重谢”。黄江陵十分严肃说道:“无证驾驶是非常危险的,处罚对你来说是一个教训。如果我就这样算了,实际上就是助长纵容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歪风,希望你能理解并支持我的工作!”李某无奈按规定接受了处罚,老弟当时非常生气,骂他冷血动物、死脑筋。
二十余年的交警生涯,黄江陵处理的违章违规案不计其数。面对诱惑,他从不动摇;面对不解,他耐心解释;面对威胁,他毫不退缩,顶着各种说情和压力,坚持严格执法、秉公办案。正如他常说的那样:“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情况有多复杂,只要有公心,就能挺得住,站得稳。”“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称号也就不胫而走。
服务情似火:老百姓心中的好交警
对待违章者,他坚持原则,不讲情面;对待人民群众,他却重情重义,倾心帮助。2008年黄江陵担任巡逻中队长以来,唱响“警民一家亲,护学见真情”的主旋律,坚持“提前到岗,延迟离岗”的原则,带领中队民警在江永一小和县实验小学路口开展“大手拉小手,同走平安路”活动,护送小学生们安全过马路。遇到老人或盲人过马路,他主动搀扶;遇有迷路的儿童,他主动护送回家;遇有学生乘车忘了带钱,他解囊相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白色斑马线成了学生的绿色安全通道,黄江陵带领的巡逻中队被师生们亲切称为“最可爱的警察叔叔”。一位学生在写给他的信
中说道:“黄叔叔,您扶老携幼、纠正交通违法、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护送我们上下学,让我们非常感动和敬佩,看到您,我们就有安全感……”。
“既然干了这一行,就不能愧对身上这身警服和头上的警徽,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失望”,黄江陵经常用这句自编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8年初,江永县遭遇了五十年来一遇的冰雪天气,黄江陵带领民警顶严寒,冒风雪,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元月25日晚,一辆牌号为湘J72998的罐式货车在省道S325线55公里路段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罐体内所装酒精泄漏,情况万分紧急。
警情就是命令。身患重感冒的黄江陵顾不上休息,立即带领民警赶赴现场。晚上的气温低至零下八度,寒冷彻骨。黄江陵和同事们冒雪上路,在事故现场设置临时执勤点,并对事故路段加强巡逻,随时掌握路况和险情,提醒和疏导过往车辆。领导和同事担心他的病情,叫他换岗休息一下,黄江陵执意不肯离开,“事故还没处置好,我走了,心不踏实!”,硬是在临时执勤点整整坚守了三天三夜,直到将货车上的25吨酒精安全转移走消除危险后才离开。
冲锋在一线:智勇双全的破案能手
黄江陵主办和参与了“2004.1.23”、“2012.10.4”等多起重大交通肇事案的侦破工作,他心思缜密、判断精准、破案神速,令同事们敬佩不已、由衷称赞。经他办理的交通事故案件,无一起责任认定被上级公安机关更改或被检察机关退查撤销的案件。
2012年2月20日21时35分,江永县城虎山脚路段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一辆皮卡车将一名行人撞死后逃逸,肇事司机
将肇事车埋藏在山林之中企图毁灭证据。黄江陵带领民警调阅周边的监控资料,对全县车辆逐车排查,深入修理厂、附近农户家及知情群众中调查取证。有知情群众反映,潇浦镇红山村人的何某(男,34岁)的皮卡车突然间不见了。凭着多年的事故处理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黄江陵判断,何某有重大肇事嫌疑,他连夜带领民警深入村中排查,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通何某家人思想工作。第二天,深知罪责难逃的何某主动投案自首,彻底交待了肇事后将皮卡车深埋在村后山上,企图毁灭证据逃避打击的犯罪事实。
“2012.2.20”案成功侦破后,成为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热点。《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永州日报》、中国交通警察网、法制网、湖南红网、永州网、《湖南都市频道》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或转载,江永交警的快速破案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湖南省政法频道记者专程深入江永采访,拍摄了15分钟的专题宣传报道《山林掘坑,事故皮卡车深埋地下》,2月28日19时在《政法报道》栏目播出后,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宣传效果。
愧疚于亲情:不会照顾自己的“工作狂”
都说警察辛苦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后柱在支撑着,黄江陵也不例外。妻子是永州市芝山医院的一名会计,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家庭重担全由妻子柔弱的双肩承担,十几年来,默默承受着孤单、辛苦和思念,全力支持着黄江陵的工作。面对家人,黄江陵满怀愧疚,作为父亲,他没有时间照顾儿子;作为丈夫,他没有时间关爱妻子;作为儿子,他没有时间陪伴父母……但是面临工作与家庭的“两难”时刻,黄江陵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2011年春节,黄江陵母亲因重病住院,春运安保任务重、警力少,他不得不迅速做出
抉择,充满歉意说服妻子后,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从警22年来,黄江陵几乎没有陪过家人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
常年摸爬滚打在基层交通管理一线,黄江陵落下了腰椎盘突出、肾炎、高血压等多种病痛,但他从未要求“特殊照顾”,16年带病坚持工作,对领导交办的任务,同志们交给的工作,不管份内份外,从不挑肥拣瘦,讨价还价,总是想法设法高标准完成。
自2012年11月江永县开展创卫整治行动以来,身兼巡逻中队长和城管局副局长,黄江陵深感任务紧,责任大,既要参与创卫的整治,又要顾及路面的巡逻管控。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天早上7:30到傍晚18:00,顶风冒雨,全力奋战在路面执勤一线。在高强度连续劳累下,身体每况愈下,同事们发现他的脸越来越浮肿,劝他赶快去医院检查,而黄江陵却笑着说:“没事,这几天没休息好而已”。11月14日早上,在城区执勤巡逻时,同事刘建平看到黄江陵脸色苍白,劝他赶紧休息去医院检查一下,他摇摇头说:“不要紧,问题不会太大,下班再去。”下午三点,他突然头昏目眩,晕倒过去……看到躺在病床上的黄江陵,妻子泪流满面:“他什么都好,就是不会照顾自己……”。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二十二年来,黄江陵顶风雪战酷暑,战斗在交管第一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显赫事迹,朴实无华地展现着基层交警恪尽职守的伟大情怀,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神圣誓言,用青春、责任、汗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交警赞歌!
第二篇:情系幼教终不悔
情系幼教终不悔
——沙洋县高桥小学幼儿教师张萍的事迹简介
株株幼苗,好似灵芝出土,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幼儿,在她的眼里仿佛就是美丽的灵芝;
张张笑脸,有如春花绽蕾,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幼儿,在她的眼里仿佛就是绽开的花蕾。
她,自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迄今已在幼儿教育这一领域辛勤耕耘了近三十个春秋,将真情倾注幼儿教育,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她,就是沙洋县高桥小学幼儿园园长张萍老师。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有一种人一旦选择了某种方式,便会矢志不渝,为了自己的初心不断追求,默默奉献,张萍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
1995年9月,刚满十八岁的她,正值豆蔻年华,带着恬静的笑容,美好的憧憬,走进官当中心幼儿园。本来,她的家人曾托关系为与找更好的职业,且有较高工资报酬,被婉言谢绝了。“幼儿教育凝结着我美好的梦想,我热爱幼教事业,我更热爱幼儿园这片神圣的沃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纯洁女孩最美好的心灵。
当她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的时候,面对着像鸟儿一般叽叽喳喳、哭哭啼啼的孩子,她既兴奋,又有些紧张,但觉得更多还是一种责任。从事幼教工作的第一年,领导安排她担任的是幼儿小班保教工作并担任斑主任。面对着3岁(有的甚至不到3岁)的幼儿,他们除活泼好动外,就是哭哭啼啼,这是说要喝水,那个说要解手,有的还哭着喊着想妈妈要回家„„
刚参加幼教工作的张老师,就像一位和蔼可亲妈妈一样,对孩子们倾注了无限的爱。为孩子端茶递水,打饭打菜,她热情周到;午睡后为孩子穿衣服,有的孩子上了厕所后,还要为他们揩小屁屁,她更是热心细心,无怨无悔„„一天工作结束,她常常累得腰酸腿疼,但她心里
工作中,她潜研究《幼儿教育纲要》,一边虚心向老师学习幼儿教育管理经验,一面结合幼儿年龄特征,进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学实践活动,不到一个学期,她的教学实践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原来哭闹的教室变成儿歌阵阵、歌声嘹亮的乐园,孩子们一个个像快乐的小天使。张老师以勤勤恳恳的工作品格,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幼儿教师的广泛好评。
虚心的学习,无数次的磨砺,张萍老师逐渐成长起来,并成为幼儿教育的骨干力量。曾多次被评为镇、县级先进教师。
2010年,根据工作的需要,张萍老师调往高桥小学担任幼儿园园长。工作的环境变了,又担上了幼儿园园长这一职务,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认为,要创建农村小学规范的幼儿园(学前班),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任借她在官当中心幼儿园多年工作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在认真研读国家《幼儿教育纲要》的基础上,协助学校校委修订、完善了学前班教育管理一系列制度。在她的建议下,学前班从小班到大班的三间教室、两间寝室进行重新装修,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教室里,走郎上,一幅幅鲜活的卡通绘画栩栩如生,一期期黑板报图文并茂,一张张温馨的标语格外醒目,一件件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在她和学前班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高桥小学学前班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在幼教工作管理方面,张萍老师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幼教工作者,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在幼教实践中,她不仅做到教会孩子们读书学习,还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她认为,必须让每一个孩子都赢在人生起跑线上。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幼儿园(学前班)的大、中、小班她都带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她的多篇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在镇、县级组织的幼师才艺展示(演讲、绘画、舞蹈等)中多次获奖。
情系幼教终不悔,心结杏坛绘人生。在青春的旅途上,张萍老师不忘初心,怀着一颗朴素的心,痴情坚守幼儿教育这片沃土,在内心深处植下一粒粒“信任、友善、慈爱、责任”的种子,让时间见证着一株株幼苗在风雨中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第三篇:情 系 教 苑 终 不 悔师德演讲稿
师德演讲稿
情 系 教 苑 终 不 悔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情系教苑终不悔》。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片丹心照汗青,三尺讲台三寸红笔三千桃李芳九州。“天难老情难绝心似丝网终有千千结”在我许许多多的心结中,唯有教师情结最牢固最永恒,最令人刻骨铭心。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老师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人,他们的关爱和教诲像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进的方向。十一年前,带着青春的梦想,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和孩子们接下了不解之缘。曾经迷惘过,曾经徘徊过,但最终成了一名清醒的奉献着,清贫而平静,坚定而睿智。
一、“教育是事业,需要奉献”—我的信念
不知不觉,踏入教坛已十一年了。十一年的风风雨雨,数载的坎坎坷坷,我用自己的初衷履行着一位教师的职责。十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活,磨炼了我孜孜追求,不屈不挠的意志,陶冶了我为人师表,爱生尊生的情操。作为一名教师,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时,我就暗暗告诫自己:要用爱去教育,感化学生。尤其是作为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我更加注意到自身形象,气质的塑造,力争当个称职的“班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使学生有一颗美好的心灵,班主任应该是心灵美的表率。我从自身开始严格要求,平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中树立楷模。为树立良好的学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挤时间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苦练基本功,加强自身素质,自学完成大学本科教材,2006年顺利取得本科文凭。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学生掀起一股“讲学习”的浪潮。
不能使一个学生掉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他
们更多的关爱,理解和帮助,用爱去沟通,用爱去感化。学生姚丽琰聪明好
动,成绩较差,爱说谎。有一次,他对我说有病请几天假。不料想,我亲自
到家看望,却发现他活蹦乱跳的。第二天,这个同学交上一份检讨书,承认
自己不想上学才诈病的,有感于老师的关爱,决不再发生类似事情。从此,该学生开始努力,踏实学习,一跃成为优秀生。看来,感情的琴弦是奇妙的有时你只要轻轻一扣,就会奏出动人的乐章。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杨亚楠同学是个山区
贫困地区的孩子,父母领着姊妹三人流落于此给别人打零工,生活无着落,她曾非常自卑,性格孤僻,一度产生退学的念头。我耐心地开导她,希望她
能在逆境中发奋,自立自强。为她交了学费,并发动同学们为她送温暖,和她交朋友,帮她走过了阴影。每次看到她开心自信的笑脸,我都有一种为
人师表的功德满足感。
做教师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平凡。对于家人,我不是个好媳妇、好妻
子、好妈妈。为了班级,为了学校,我几乎放弃了一切的家务。多少次做学
生思想工作而把女儿扔在一旁,多少次加班加点而忘了陪母亲看病„„爱人
常说我把家当成旅馆、饭店,吃完就走。唉,一个许身教育的人,我不会后
悔:因为奉献的青春是灿烂的,是辉煌的。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十一年来,我所带的班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宛城区政府曾两次授予我“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南阳市教育局
认定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二零零六年荣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教育是艺术,需创新”—我的追求
“教育即创造”是人们公认的原理。我所追求的是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不断的加以创新而获得发展动力。所以,面对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面对日
新月异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不墨守陈规,“以一种方法教会50”人,也不一
味地固执于个人经验,而是勇于借鉴,把“赏识”教育、情境教育等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化为己用,不断寻求适合当地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案、方法
和手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完善,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
育风格。我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学得既轻松又快乐。我执教的优质课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我自己还笔耕不辍,时常写些教育教学方
面的心得: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以“活”为贵》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河南省二零零五“教学新思维”论文大赛中分别荣获二
等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文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审活动中
被评为三等奖,三十余篇教学论文、教育心得等分别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公
开发表„„
三、“德高为范,为人师表”—我的守则
虽是一名平平常常的教师,但我们却肩负着光荣而伟大的历史责任,正
如这句话所说:“如果孩子是棵树,我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是小草,那我就是春风,暖暖细风使孩子的生命得以绽放。”
去年,一位学生由于刚入学不适应学习生活,每天上学时拉着家长不让
走,还哭哭啼啼的。我一次又一次耐心做工作,可收效甚微。一次,我拉他的时候,他情急之下在我的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顿时血流了出来,钻心的疼痛让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事后,我谢绝了家长的道歉和请客,一如既
往的关爱着这个孩子,直到他成为班集体中快乐的一员。
2010年6月21日那一天,天气格外的闷热,没有一丝风。正在给
学生上课时,我忽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强打精神给学生布置完作业,便两眼一黑,失去了知觉。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去医院的救护
车上。到医院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并无大碍,只是过分劳累血压偏低导
致脑供血不足,需要在家静养几天。而此时,离期末考试只有一个星期
了,正是带领学生进行期末复习的大好时机啊!我怎么能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怎么能辜负了家长的期望呢?第二天,我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回到了学校,走上了讲台,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由于身体虚弱,我只能坐着讲,只能小声讲,完全没有平时上课的激情了。而这一节课,班里安静极了,没有一个孩子捣乱,没有一个孩子跑神,连一向调皮的邢杰都听得那么专心。下课了,孩子们一下子涌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老师,你要好好休息啊!”“老师,你不知道我们昨天多担心你呀!” “老师,昨天你去医院后,班长带领我们全班同学都为你祈
祷!”„„我的泪水一下子淌了下来,这是激动的泪水,更是幸福的泪水!谁说我们的孩子没有爱心?只要在他们心中撒播下爱的种子,必将会盛开爱的花朵!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照常上班,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输液治疗,没有耽误一节课,没有落下一项工作。在期末考试中,孩子
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感到十分欣慰,再苦再累也值了。
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没有丰功伟绩,没有惊天地动,有的只
是一颗平静的心,守候着校园的一方净土,让青春因为有爱而无悔,让生命因为奉献而精彩!
第四篇:一心为民平生志 情系农村终不悔
一心为民平生志 情系农村终不悔
杨楼孜镇优秀共产党员李西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西玲,男,汉族,1952年10月出生,198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是颍东区杨楼孜镇政府工作人员。
多年来,李西玲同志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永远不知道疲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永远不畏难;经常倾听群众心声,和群众打成一遍,为人民服务是他一生的宗旨,为民永远吃苦奉献。
党委政府的放心人。李西龄有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孩子们都有工作和不错的收入,他本人也拿着工资,他是一个将近退休的人,他本可以象别人一样退居二线,坐享清福,但是他没有,而是多次向领导请缨,向领导争取最重最难的工作,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同志都说:“和李西龄工作即感到轻松,又感到有压力,但能催人上进。感到轻松是因为在工作中他从不分彼此,工作勤奋,很快就能完成工作任务;感到有压力是因为在工作中你永远跟不上他的节奏,让你每天都把他作为奋斗的目标。”正因为李西龄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镇党委政府非常放心和
致的做群众思想工作,且住进了这两户群众家中,并向周围群众表明,不处理好此事就不回家的决心。最终靠他的威信和他的执着以及他灵活的调解方法,解决了多年的矛盾纠纷,受到了周围群众的好评,从此以后,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处理不掉了,群众首先会想到他,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群众的好法官”。在为人民服务中,李西龄永远不畏难、不嫌烦。新农和是国家的一个惠民政策,但是报销新农和需要很多程序,可以说很麻烦,就是这样一个任务,李西龄替周围的群众领下了,他经常往返于医院和新农和办公室之间,为群众报销新农和费用,却不收群众一分钱,并且车费还是自己出。前进村陈台群众周登付长期卧病在床,家中无人照顾,李西龄除照顾他外,还及时帮助他报销各项费用,关键的时候自己还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周登付看病。除周登付之外,那些长期打工在外的,那些家中无劳力的生病的,新农和报销的任务,都光荣的落在他的身上。就是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群众,群众都称他为“群众的贴心人”。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孤寡、伤残、疾病一直是农村最头疼的问题。前进村现有三无人员、低五保户、残疾人数目众多,除此之外,那些因孩子读书、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急需救助的人不在少数。为了帮助那些有生活困难的村民度过生
4不仅拆迁了房屋,还化解了矛盾。正是李西龄的深入细致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目前前进村已复垦土地近200亩。现在好些群众都说,唉,办那样的难事,他也真不容易呀!他就是这样用爱心和诚心谱写了一曲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爱民之歌。
李西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情系信合 奉献“三农”终不悔
情系信合 奉献“三农”终不悔
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过一丝埋怨与不满,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勤奋学习、乐于奉献,保持着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他孜孜不倦地执着追求着,以热情和胆略,鸣奏着奉献之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经历,也没有太多鲜花与掌声的围绕。他只是默默地为北镇的县域经济发展奉献着。他,就是北镇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白宪忠。
锲而不舍 勤勤恳恳干事业
白宪忠从1983年参加工作起,便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他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把奉献信合事业当作自己的信念。一步步地,他由一名普通员工,走上了领导者的岗位。
2004年2月,白宪忠开始主持北镇联社的工作。他积极履行职责,坚持学习金融理论和农信社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文件,团结带领全辖职工,认真遵循“风险为本,审慎经营,严格管理,效益至上”的经营理念,按照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引领农信社引动资金活水,创新支农手段,不断规范经营行为,做大做强存贷营销业务,加大增资扩股工作力度,进一步壮大资金实力,为繁荣城乡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过不懈努力,北镇市的棚菜、养殖、水果鲜储三大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涉农企业得到大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变得铿锵有力起来。
为推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百宪忠带领全辖以支持北镇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自2005年以来,全辖累计投放贷款25138万元,支持了铁丰牧业有限公司、兴邦牧业有限公司等26户农业企业,促进了北镇市种养业的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还带领全辖通过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创新服务等服务方式,全力支持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累计发放专业合作社贷款1540万元,使该市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带动了7300多家农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功与荣誉的背后,凝聚着白宪忠辛勤的汗水。身为一名农村农村信用社的领导,他用自己特有的严谨和坚韧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不畏艰难、风雨无阻,带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白宪忠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辽宁省支农工作先进个人”、“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被评为“锦州农村信用社系统先进工作者”、“北镇市委市政府最佳机关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坚定信念 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从主持北镇市农信社工作以来,白宪忠始终站在县级联社的高度上,以清醒的政治头脑审视形势。他知道,认真执行省联社的的政策、为农信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发展“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这样才是对信合、对职工、对客户最好的礼物。他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执行省联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范贷款流程、加大稽核力度、普及优质文明服务等等,做到了落实到位、合规规范、求真务实。
2007年,全辖23706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资金兑付成功,为辖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发展壮大了,职工工资上涨了。2008年,根据省联社奖励工资分配精神,全辖员工享受到了三年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全辖各项工作走上了又快又好的发展之路,北镇联社组织申请奖励工资325.9万元,并全部兑现。
总是面带严肃的白宪忠笑了,他对职工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
2009年,他又带领员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使存款余额突破了20亿大关。
清收不良 大刀阔斧挽狂澜
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从事金融工作和了解金融工作的人都知道,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要比登蜀道还难!
面对沉重的历史包袱,面对农信社发展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白宪忠明确目标、锲而不舍,抓住重点、一举攻坚。继北镇市政府用无虑山庄优质资产置换完3461万元不良贷款之后,又再一次用1035亩国有土地置换了1亿元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北镇市农村信用社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余额2.1亿元,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白宪忠对待清非工作的态度令人叹服。他不气馁、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攻克着清非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在与政府的交涉中,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争取,主动协调,终于取得了政府领导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亿元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被成功置换。
回首自己的工作历程,白宪忠无悔无愧。他和手下的员工们一道,用真诚与爱心奏响了服务“三农”的音符。憧憬未来,白宪忠豪情满怀。他决心和员工们继续坚持“同生共赢”的经营理念,为农信社的发展壮大,为家乡人民为繁荣地区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引领北镇信合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