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沟通测试题
有效沟通技巧试题
姓名:部门: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高效沟通的三个原则不包括:()
A、谈论行为不谈论个性B、谦虚谨慎C、要明确沟通D、积极聆听
2、反馈是指:()
A、关于他人之言行的正面或负面意见B、关于他人之言行的解释 C、在别人做得不足的地方,给他一个建议D、对将来的建议或指示
3、在沟通中既不果断地下决定,也不主动去合作的态度属于有效沟通的哪一种态度?()
A、折衷性态度B、回避性态度C、迁就性态度D、强迫性态度
4、积极聆听是指:()
A、一边听一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进行评论B、边听边想自己的事情 C、设身处地聆听D、选择性地聆听
5、以下哪一个问题不利于收集信息?()
A、难道你不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吗?B、能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 C、你可以再解释的清楚一点吗?D、你能不能说的再详细一点。
6、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要建立以下何种态度()A、强迫性B、回避性C、折衷性D、合作性
7、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
A、信息发送、接收B、信息发送、反馈C、信息发送、接收、反馈 D、信息接受、反馈
8、属于实事求是型领导的性格特征的是:()A、要求下属立即服从B、凡事喜欢参与
C、想象力丰富缺乏理性思考D、是方法论的最佳实践者
9、以下选项中更容易沟通的是:()A、思想B、信息C、情感D、以上都不是
10、向领导提建议的较好时间是:()
A、刚上班时B、快下班时C、上午10点左右D、午休前
11、信任度低的人的沟通视窗的特点是:()
A、公开区信息量最大B、盲区信息量最小C、未知区信息量最小D、隐藏区信息量最大
12、与分析型人际风格的人沟通时要:()
A、用准确的专业术语B、多用眼神交流C、少做计划少用图表D、不要太快切入主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决定业绩的三方面是:()A、态度B、知识C、技巧D、团队合作
2、沟通的三大要素是指:()
A、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B、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C、达成共同的协议D、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3、聆听的步骤包括:()
A、准备聆听B、发出准备聆听的信息C、在沟通过程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D、理解对方全部的信息
4、封闭式提问的不足之处是:()
A、收集信息不全B、谈话气氛紧张C、浪费时间D、谈话不容易控制
5、FAB原则的含义包括:()A、互补B、特色C、利益D、优势
6、以下属于开放式问题的是:()
A、请问去上海有哪些航班?B、你对我公司有什么看法?
C、请问一下会议结束了吗?D、这个问题你认为如何解决比较好?
7、沟通中的合作态度的表象包括:()A、双方说明各自所担心的问题B、积极去解决问题 C、对事对人揭短指责D、达成双赢的协议
8、反馈的类型包括:()
A、负面的反馈B、正面的反馈C、建设性的反馈D、否定性的反馈
三、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1.沟通是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
2.沟通的方式有语言沟通和肢体沟通两种。()3.沟通的目的是情感的融合、思维的共识。()4.沟通的基本问题是主动支援或主动反馈。()
5.完整的沟通过程是发送者将信息没有遗漏地发送给接受者。()6.沟通的障碍有个人障碍和组织障碍两种。()7.倾听是克服沟通障碍的有效方法。()8.倾听过程中可以打断对方与对方交流。()
9.向上沟通时忌主动报告,且应该报喜不报忧。()10.向下沟通时应注意坚持责、权、利统一。()
三、简答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共22分)1.倾听中应注意的问题(12分)
2.沟通的目的(10分)
答案:
一、1、B2、A3、A4、A5、A6、D7、C8、D
9、C10、C11、D12、A
二、1、ABC2、ABD3、ABD4、ABD5、ACD
6、ABC7、ABD8、ABC
三、(×)、(√)、(√)、(×)、(×)、(√)、(√)、(×)、(×)、(√)
四、1.注意六点:不要批评 不要打断集中精神站在对方立场让对方轻松控制情绪注意小动作
2.沟通的目的有四个:控制成员的行为激励员工改善绩效表达情感流通信息
第二篇:有效沟通演讲与口才能力测试题
有效沟通:演讲与口才能力测试题
2011-05-30 10:21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口才网 进入社区 点击查看评论 【练口才就订每日一句】【近期课程】【口才资料大全】【企业内训】【2011课程时间安排】
[导读]: 有效沟通:中国口才网沟通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口才的标准,好口才需要满足哪些标准呢?你的口才能力处于哪个阶段呢,让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文若河论好口才的标准:
1、有一副好口才,首先要敢讲,不管在什么场合,讲话都不紧张,能把自己想说的,或准备好的讲出来;
2、其次要做到讲话有内容不空洞,逻辑清晰,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有文采;
3、再次是要会倾听,中国有句话叫作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可见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
4、第四,好的口才还要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平时看到一个小故事,一句好诗,一句名人名言,我们必须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把它们记下来,以后在讲话时加以运用,使讲话有水平;
5、好的口才还必须有一个好的思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想到的才能说到。所以,练口才还要练思维。
你的讲话能力如何呢?下面就自己测试测试吧!
1、在演讲过程中,对于态势语言(肢体动作),通常能够做到的是: A:从没想过这些 B:偶尔做一些动作 C:经常做但机械呆板 D:经常用感觉不错
2、对于演讲主题和观点你能够做到的是: A:观点模糊
B:有观点,但平淡
C:观点啰嗦,缺少概括性 D:观点高度概括
3、对于演讲结构设计你能做到的是: A:不知如何设计 B:结构层次不清晰
C:结构有层次,逻辑不严谨 D: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4、对于演讲的具体内容你能做到的是: A:内容空洞不具体
B:言之有物但不够通俗 C:道理多故事少
D:内容生动引发共鸣
5、从心态来讲,你在演讲时能够做到 A:紧张得要命,大脑空白 B:每次都会,但能调整 C:重要场合才紧张 D:从来不紧张
6、对于自己的演讲声音,你的评价是: A:声音小没底气
B:音量可以但缺少力度 C:声音大但不够饱满 D:声音饱满圆润
7、对演讲有声语言的总体感觉是: A:声音平淡缺少节奏 B:声音过快或过慢
C:节奏无法与内容匹配 D:节奏适当表达流畅
8、对于演讲的控场互动你能做到的是: A:没有概念,不会 B:演讲现场有些散漫
C:气氛可以,但不会互动 D:能控场,会互动
9、从场景来说,您的演讲能做到: A:很少考虑场景
B:想到场景,不清楚要注意哪些 C:了解具体场景,不知如何结合 D:能够结合场景讲话
10、从演讲总体效果来讲,你的演讲是: A:演讲不能入情景
B:感情平淡,缺少说服力 C:有感情少激情
D:有感情有激情感染力强
评分标准:本测试共10道题,每题满分10,测试总分值为100分。每题四个选项对应的分值分别为:A—2分、B—5分、C—8分、D—10分,所选选项累计即为总分。
[ 最新推荐] 资深讲师苏伟应邀到多家企业做内训 [ 最新推荐] 跟总理学讲话:如何拉近听众距离? [ 培训问答] 竞聘演讲稿写作需要提供的材料 [ 培训问答] 想口才好,就订阅“每日一句”短信
[ 学员反馈] 【教学视频】“张嘴就来”现场班培训视频大全 [ 学员反馈] 我跟文若河老师学口才的感悟 [ 演讲技巧] 专家解析当众讲话为何紧张得哭? [ 演讲技巧] 十招让你当众演讲不紧张的技巧
[ 口才课堂] 春天里播种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演说家
第三篇:《有效沟通》理论测试题-20140804-带答案
《有效沟通》理论试题
《有效沟通》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请说出有效沟通的定义是什么,并对定义中的核心关键词“心与心”进行诠释。
1)有效沟通定义:为了把设定的目标、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从而达成共识的活动
2)“心与心”核心强调的是沟通双方要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互相听问题、理解问题,听对方
讲的是什么,理解对方为什么这么讲,探索对方到底要干什么,从而达成共识;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判断、演绎、分析“我认为你讲的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心与脑”的区别的?区分“心”与“脑”的目的是什么(即它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心”与“脑”的区别
①区别一:“脑”是想的层面,“心”是体验、行动的层面,是从人心灵深处散发出来的东西。所谓“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体验和感受对方讲的每一句话。
②区别二:“脑”产生思考、判断、演绎,而“心”强调的是目标、信念,行动。大脑思考让人更加成熟,但必须要加上“心”的力量,才能产生作用。“心”的力量是拥有目标和信念、行动的力量。
大脑产生两大功能:第一,思考的功能——即正向的功能,如逻辑思维功能;第二,产生判断、演绎、自我标准的功能——即负向的功能,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通过事实做决策,而不是通过事实真相做决策,因此出现找理由、找借口,这是人的本能。
2)区分“心”与“脑”的目的发挥心和脑的正向作用,控制心和脑的负向作用
3、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常见的没有“放下自我”的行为或言语表现有哪些?为什么
说这些语言行为表现是“没有放下自我”?
1)常见的行为或言语表现
①“我认为„„”
② 经常对对方说“不”,不认可对方的观点
③ 语速快、口头语多
④ 重复:一句话说两到三遍
⑤ “因为„„„„”,讲原因、讲过程、讲理由
⑥ 经常或快速的说“我知道、我明白”
⑦ “我简单说一下„„”
2)为什么说这些语言表现是“没有放下自我”
“没有放下自我”是“内心不开放、焦点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人容易开始自我保护,虚荣心上涨,找理由、找借口,因此不容易接收到外界给与的信号,因此上述行为或语言就是“没有放下自我”的表现。
4、在有效沟通中,需要遵循的两个基本规则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规则的?
1)放下自我:就是放下“自我的标准、自我的判断、自我的演绎、自我的理解”,放下“我是对的、我是重要的想法”,去探索事情的真相。人过多的演绎、判断就容易陷入“我认为„„”的状态里,而不去探索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
2)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在同样的时间、地点、事件里,把自己当成对方,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理解对方。
5、请你阐述一下:探索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的区别是什么?区分“探索性问题”和“挑
战性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探索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的关系是什么?
1)挑战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的区别:
① 探索性问题:针对于事情本身,以事实为导向,问“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在搞清 楚对方讲的“是什么”的前提下,提“为什么的问题”是探索性问题;在没有明白对方 讲的“是什么”的前提下,提“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挑战性问题)
② 挑战性问题:站在自己认为的角度上,提出对方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或让对方做什么
例如:提出“教材中***是什么意思”就是探索性问题,探索教材本身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以事实为导向。在没有了解教材内容本身“是什么”的前提下,就直接提出“我建议/认为教材中***应改为***”,就是站在自己角度上提出的挑战性问题。提出探
索性问题还是挑战性问题,也能反应人在沟通时的习惯:人习惯提出挑战性问题,因为:第一,在沟通时,人往往不是发现自己对事情本身哪里不清楚、不明白,而
是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问题。第二,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标准,没有
开放性的去关注别人、去问、咨询,澄清和确认。
2)区分“探索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的目的区分“探索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的目的就是区分自己是否处于学习的状态中,若是习惯性的先提“探索性问题”,就说明自己愿意承认自己不会/不懂/不行,所以愿意向别人发问、请教;若习惯性的先提“挑战性问题”,就说明,自己认为自己都明白了都懂了,所以不需要请教发问。
3)“探索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的关系
“先提探索性的问题,确认自己的理解与对方一致之后,再提挑战性的问题
6、你是如何理解“我是对的、我是重要的”与“事件是中立的”是一对矛盾体?“事件是
中立的”在现实工作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我是对的、我是重要的”与事件是一对矛盾体
①“我是对的、我是重要的”:首先“我是对的、我是重要的”是人的本能,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都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它是人的感受、判断、评价的部分。
②“事件是中立的”指事件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事件”是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人产生的所有的语言、行为。由于人的存在,人加入自己的感受之后,事
件才有了好坏之分。例如,“烟缸是大是小”?有的人回答是大,有的人回答小,但是,烟缸本身没有大小,因为人的存在、人内心的标准才去判定了烟缸的大小。人只要活着,判断问题就会不中立。但是,我们可以制定判断事物的核心标准:就是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目标、追求。
2)“事件是中立的”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由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是重要的,所以就对事件定义了色彩,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认识,对自己的影响就不一样。在这个区分中,核心是“事件是中立的”就是“事件是镜子的作用”,要以目标为导向,看到自己的改善点并用行动改善,而不是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为导向。
7、请阐述“代别人去听”的定义是什么,代别人去听的三部曲是什么?
1)“代别人去听”的定义:基于事实真相,用开放的态度,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表达者讲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刻讲这句话。
2)如何做到“代别人去听”:三部曲——聆听、发问/咨询/请教、澄清/确认/理解
① 聆听:听对方的声音,理解对方讲的“是什么”和思考对方“为什么”这么讲
聆听的三个核心要求:
专注/关注于对方 理解对方讲的“是什么” 思考对方“为什么这么讲”
② 发问/咨询/请教:站在事件本身的角度上,针对于“是什么”中不理解和不清晰的的地
方和对方沟通,进一步达到聆听的目的③ 澄清/确认/理解:在搞清楚对方讲的是什么的前提下,将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和理解的“为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归纳总结出来,并和对方验证,双方达成共识。
8、请对“态度”和“心态”进行区分
1)态度:是人的感受层面,“我想、我愿意/我喜欢,我要、我想要”都是态度层面、感受
层面
2)心态:是指信念,心态回答的是“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工作、学习”,人的人
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世界观,“我一定要”、“我要用生命去要”属于心态层面
9、“代别人去做”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做到“代别人去做”?
1)“代别人去做”的定义:指在“代别人去听”的前提下,以事件的目标为导向,思考当下
对方要我改变什么、做什么或怎么做
2)如何做到“代别人去做”:
① 以事件的目标为导向,思考当下对方要我改变什么、做什么或怎么做
② 反馈:给对方澄清/确认接下来我要做什么或怎么做
10、请简要说出有效沟通的九个习惯。请站在你的角度,通过这九个习惯,你需要怎么做。
1)有效沟通的九个习惯
多用坚定的语言,少说“大概、可能、也许”等模糊性词语 改变口头语、语言重复、语速过快的习惯,要清晰表达观点 要养成聆听别人、关注别人的习惯,而不是“我认为”你讲的是什么意思 要养成正面简洁的回答对方问题的习惯,而不是讲过程、讲理由、讲原因 要养成“咨询、发问、请教”的习惯,多去问对方是什么,而不是不懂装懂 要养成慢三拍的和对方确认的习惯,例如“我理解一下你的意思“,而不是快速的回
答“我懂了、我明白了”或给对方回应“嗯嗯”的语言
多讲中性语言,而不是挑战性语言,例如“我讲的清晰吗”而不是“你听明白了吗?” 多提探索性问题,少提为什么或挑战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是针对事件本身是什么的问
题
要养成使用“有效和无效”判定的习惯,而不是使用“对与错、好与坏”的判定
2)你需要怎么做
要自我察觉自己有无有效沟通误区
通过日常沟通有效的识别他人的素质,如内心是否强大,是否敢于担当等
11、为什么“要多用坚定的语言,少说‘大概、可能、也许’等模糊性词语”这个习惯的?
坚定性语言”是指在每个当下给自己一个“一定要”的自我要求。如:“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效沟通者”,只有这样,人才会充满能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大概、可能、也许“等模糊性语言,则是不愿意担当、不负责任的表现,表明只愿意呆在舒适空间里,而不愿意拓展冒险空间,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
12、为什么要“改变口头语、语言重复、语速过快的习惯,要清晰表达观点”这个习
惯的?
“口头语、语言重复、语速过快”是担心别人听不懂、听不明白或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焦点在内,不以顾客为导向。“清晰表达观点”是站在听者的角度上思考如何让对方听的更明白,是给自己提要求,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对方的身上。因此,说话者要考虑受众是否能听明白、听话者要考虑对方讲的话我是否理解,如果不理解,就要去问、澄清和确认。
13、为什么在工作或生活中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讲原因、讲理由、讲过程?
“答非所问”是指不简洁正向的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讲原因、讲过程、讲理由”。原因是:第一,没有认真聆听对方的讲话内容,过程中没有澄清和确认,导致不清楚对方问题是什么,因而不能回答对方问题。第二,“讲原因、讲过程、讲理由’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是对的、我是重要的”的表现,焦点在内。
14、为什么要养成慢三拍和对方确认的习惯,而不是快速的回答“我懂了、我明白了”?“慢三拍和对方确认”目的是留出自己思考的时间,在形式上慢三拍,人才会去思考对方讲的 是什么,并将自己的理解和对方进行确认,焦点在对方身上,本质上是关注别人的能力;快速 的回答“我懂了、我明白了”未思考对方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也未和对 方确认是否接收到、理解到位,“明白”或“懂了”是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本质是“以自我为 中心”。
15、在沟通中,我们为什么要用“有效和无效”来判定,而不是使用“对与错、好与坏”判定?
1)为什么使用“有效和无效”:“有效和无效”是以“目标为导向”,就如在“代别人去做”
中所讲,以“目标为导向”指做以事情的目标、自己成长的目标、以积极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为导向。
2)为什么不以“好与坏、对与错”判定
① “对与错、好与坏”首先是以感受或者自己内心的标准来判定的,只要出现“好与坏、对与错”的语言,对方就容易产生情绪,这时沟通双方就容易不以目标为导向。
② 事件本身是中立的,事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是由于你的存在,所以事件
不中立了,才有了“好与坏、对与错”。
因此,多讲“有效、无效”是以目标为导向,以未来为导向,是积极的语言,多讲“对与错、好与坏”是以过去为导向,是消极的语言。
16、你是如何理解“天使和魔鬼一念之间”的?
1)“念”就是“因”,包含:
① 目标:树立一个正向的、积极的目标
② 我要干什么:给自己提要求,而不是给别人提要求
③ 什么态度:“我一定要”的态度,坚定的态度
2)所谓“天使和魔鬼一念之间”,“天使”和“魔鬼”是一种行为的结果,“天使”的表现是正
向的、积极的,“魔鬼”的表现是纠结的、痛苦的。我们要成为“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种下什么样的“因”。如果仅仅种下“我想、我喜欢/我愿意、我要、我想要”这样的“因”,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是,如果我们种下“我一定要、我要用生命去要这样的“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如种下“我一定要成为一名有效的沟通者”这样的“因”,我们就会充满正能量,克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成为一名有效的沟通者,成为天使。
17、请针对自己在有效沟通中的薄弱项,找出最需要改进的两-三项,制定出有
效的改进措施及监督人。(1-5分打分)
第四篇:有效沟通
古语说:“得道者得天下。”道,即民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费尽周折,七擒七放孟获,攻的就是民心。诸葛亮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有效的向当地人昭示了蜀国的强大,仁义,赢得了一片民心及该地区的稳定。我们在平日的管理工作中,不妨多借鉴古人的方法,那就是如何有效地和“人民”沟通。在这半年的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小经验,只是自己所悟,不免有不尽意之处,望各位能指正,以求进步。s0100
一、通过例会,招聘时的面试,平日的沟通等方式,让员工了解公司的情况,办事处的情况。
对于新来的员工必须在上岗前清楚的告诉她:
1、公司的规模、企业文化(关键的理念)、优势、远景。
2、公司的纪律、薪金制度。薪金制度应清楚地解释,对某些员工多犯的条款应重点解释,反复强调。
3、办事处的情况,包括办事处的人事设置,在当地的位置。新来的员工,主管还必须将其要去上班的商场的情况告诉她,并对其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表示信心,告诉其上班将面临的问题。开始可能上不了手但要有耐心,并对其进行岗前的效能培训,包括:现场简单的产品知识培训,技巧培训,要求简单易懂。在该员工上班后三天,主管必须到现场看望或电话联系,了解其心态,销售情况,并根据情况作出指导,激励,让其得以进步,逐渐胜任工作。
4、平时通过文化墙、例会,平日的沟通方式,让员工了解公司的最近动态,办事处的动态,及各办事处的优秀人员,先进事迹等。让员工觉得有归属感,有榜样学习。
二、建立与员工之间的任信关系,树立你的权威。
能不能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决定了我们能否与员工沟通到位顺畅。一个主管没有权威,那就没有人跟随,就是说你下达的命令没有人执行,等于“光杆子司令”。而权威要建立在员工对你信任的基础上,所以主管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言出必行。如不能做到必须及时解释或道歉。
2、奖罚公平,奖有理,罚有因。在纪律方面不能有特例,更没有私情。我不提倡对一些表现出色者实行特例,这样会伤害纪律的严明和主管的权威,伤害整个团队的感情,除非你只想要一个孤胆英雄而非一个高效的团队。对于处罚也不能搞一刀切,或简单的罚款了事,必须根据员工对错误的认识程度及态度来决定,并且让员工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受到惩罚。
3、公开表扬你的员工,及时肯定员工的进步。
4、尽量不要指责你的员工。一个在批评中的人,心情会很暗淡的。带着暗淡的心情上班,会有好的效率吗?如果你的员工错,要清楚地告诉她错在哪,应该怎样改正,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5、培训并激励你的员工,让其得与进步。
6、培养员工的责任感。
三、关注、关心你的员工,及时肯定员工的进步。
1、换位思考。有一次,我想把一个员工调到对班,以达到一个销售好的带一个一般的促销局面(一班两个促销员),在我想来调个班是很简单的事。我就对她说“XX,你明天调去上那边班。”这个促销员一下子就冲我说:“我不调,凭什么要调我。”我当时正要去处理另外的事,就简单地说:“调个班很简单嘛,我这样做有我的道理,就这么定了。”结果中午,那位促销员就打电话跟我辞职。当时我震动很大,因为结果是我想不到的。在我多次的追问下,她终于说出了她的感受,她觉得我这样做太不尊重她,态度也生硬,而且为什么调她而不是另一个,是不是因为她卖得比对方差一些。了解这些后,我站在她的角度想也是觉得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下午我就打电话,向她道了歉(我承认我的态度错了,不是决定出错),并坦诚地告诉她为什么这么做,结果这个促销员留了下来。
2、聆听员工的诉说
第五篇: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观后感
在观看余世维《有效沟通》的讲座后,其中关于“有效倾听”的建议对我启发良多。作为学生,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我们时常会觉得与群众存在沟通上的障碍,撇除这样那样的个体外因,“个性顽固”、“文化素质低”常被我们归为与基层群众沟通上的两大顽疾——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反复解释,对方就是-明白,围绕同一问题反复争执不休。如此沟通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问题没解决、时间浪费了、群众不满意。
观看了余世维《有效沟通》的讲座后,结合日常干部监督科接待来访老干部的实践,我对于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绕过沟通“两大顽疾”,构建畅通的沟通模式,做了如下总结:
一是引导讲述,构筑交流模式。很多来访群众都是带着情绪与不满来的,与之沟通的第一步不应是“被动的等提问,然后讲道理讲规定”,而应先引导其诉说、讲述:一方面在诉说过程中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基本掌握其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另一方面在诉说的同时讲双方交流的模式由简单的“提问——回答”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讲述——提问——交流”的双向模式。在与群众沟通的这一环节,可能并不能清晰的获知对方的困难与问题,重要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沟通构筑渠道,此交流环节一般可控制在3-5分钟。
二是适时切入,归纳问题关键。要注重效率的与群众交流,就要适时的切入群众的讲述,询问其具体困难与问题。切入环节是整个交流沟通中最关键的环节,询问方应注重三方面问题:第一,切入时间的掌握。切入时间不易过长,过长影响谈话效率;亦不宜过短,过短,询问方还来不及把握讲述方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不利于控制下一步交流;第二,切入要素的把握。询问方在明确切入后,应以适当方式向讲述人提出三方面问题:为什么来,有什么问题,对组织有什么要求;第三,快速归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即使有询问人的引导,讲述人的讲述也可能是凌乱的,夹杂很多情绪和个人看法,这就要求询问人在倾听过程中,边记录下关键问题,边进行问题的整理归纳,尽可能做到谈话结束时,问题归纳完成。
三是情绪带动,置换立场思考。在与群众交流过程中,询问方对讲述方的情绪把握是贯穿整场交流的一根红线,可以说是丝丝入扣的影响每个环节的交流效果。总的来说应把握如下几点:引导人自身的情绪平和,以安慰舒缓引导交流双方形成平和的谈话氛围;引导人精神集中,把握谈话节奏,切忌在交流过程中一心两用,边谈话边做别的工作,引起对方的不信任感,影响沟通的有效性;引导人换位思考,在听取对方反映的问题后,能主动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难于解决的困难关键,配合对方的情绪,维持畅通的沟通渠道的同时,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明确可以协调的问题,应该移交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的反馈打基础。
四是现场反馈,构筑良性沟通。切入环节谈话的结束并不代表整场沟通的结束,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还需要一个现场反馈环节。现场反馈的内容包括:归纳总结群众反映的问题,征求群众就问题全面性准确性的意见,现场明确可以协调的问题,应该移交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个良好的现场反馈是整场沟通最后环节,更是对于此次沟通有效性的最好检验。
刘超
装饰11-3
4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