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时间:2019-05-15 14:1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第一篇: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了解,以及全力积极配合好学校的社会实践调查任务,在这个暑假期间,我通过走访咨询、实地考察和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基本情况

汝城县地处湖南东南边境,与赣、粤两省交界,是一个“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长期以来我县都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整体相对闭塞,机制体制也比较沉闷,禁锢了综合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一直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吃饱饭”是当时最大的奢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县域经济通过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2813万元升到1978年6398万元,1985年过亿元,1997年过10亿元,2004年过20亿元,2006年再跨30亿元,2010年跨35亿元,整体经济水平呈跨越式发展。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汝城县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于此同时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典例

汝城县三星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打造产业品牌,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产业调整的主攻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建成了万亩蔬菜基地,打响了旱塘硒山茶、前山米粉两大品牌。走出了一条“支部+公司+农户”富民强村之路。一是做大产品规模。沿泉水河、浙水河两岸做强以大蒜、甜玉米、红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每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今年旱塘茶场争取上级支持,立项新增茶叶开发300亩,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连片面积达700亩。二是做响特产品牌。鼓励支持旱塘茶叶、前山米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旱塘硒山茶叶、前山米粉已注册商标,在汝城大小超市均有销售,特别是旱塘硒山茶叶以其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产品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三是做活产品营销。在扩大产品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自发组建广泛的销售网络,在广州、长沙等地设立了20多个直销档口,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每年通过各种途径销售农产品达7万多吨,农民人平增收500元以上。

汝城县城郊乡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改以往那种以政府干预为主的开发、调整模式,切实采取措施,注重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作用,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该乡一直以来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成立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奖励考核办法,将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二是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加强了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培训,积极引导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组建了蛋鸡协会、养鱼协会、苗木协会、蔬菜协会等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多渠道筹措农业项目资金和充分利用农村小额信贷,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三是大户带动,成片发展。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和农业开发企业,充分发挥了农业开发企业和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规模发展了专业村,强有力地推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四是长抓不懈,效果明显。党委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始终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目前全乡已有养猪、养鸡、养羊、种菜等专业生产和贩运大户1760个,农业开发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笼养蛋鸡、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养鱼、瘦肉型生猪、养羊等六大特色基地,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家致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乡农民每年可通过基地生产人均增收110元以上。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汝城县马桥乡紧扣自身实际,在完善活动机制,坚持抓好学习的同时,注重破解发展难题,注重为民办实事,积极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转变乡域经济发展方式搞好服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促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该乡坚持政府搭桥、协会铺路、市场推动,将全乡花豆、生姜、小水果等特色农业作为强乡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巩固发展了以6000亩花豆、5000亩生姜、4000亩优质水稻、3000亩小水果、2000亩苡米、1000亩朝天椒为主的“654321”农业产业化基地,实现农产增值3000多万元。新建石泉千头牲猪养殖场,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引导和支持各界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专业合作社2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汝城县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但我县化劣势为优势,认真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提升林业产业发展质量,努力构建富有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积极打造品牌产品。以绿叶木业为龙头,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植一批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林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不断推动企业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汝城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厦蓉、岳汝两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县的交通优势,通过合资、合作、股份等方式,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管理现代化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抓好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汝城已有的地热温泉优势、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和江背山等7个自然保护小区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引导农民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林业;强化森林生态理念,大力弘扬森林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四是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引导林业企业主动对接县内外信息,主动提供木材行情信息,促进材销售;积极对接落 实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木材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鼓励精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淘汰小规模、低档次、高消耗和低附加值的木材加工企业,改变木材加工企业“小而全”的情况。

从以上典例可以看出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可行的,也是十分成功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县一改以前为吃穿发愁的困境,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大道,让广大农民从以前单一的农业种植走向了多元化农业,也让人民物质生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历史的启迪

1、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改革开放不可动摇。历史证明,体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改革开放做得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就有坚实的基础。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3、经济发展目标及结构要尊重市场的或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能搞扭曲的发展。要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09级

班级:3班

姓名:曲啸天

日期:2010年7月

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中国目前面对的最大事实是中国拥有九亿农民,所以要建设小康社会并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再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现以吉林省洮南市万宝镇为例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促进农民增收进行初步分析。调查分析表明,万宝镇的发展潜力较大,基础较好,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并可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我本人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万宝人,对万宝镇的变化、发展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万宝镇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有很大的突破,当然也有很多的不足。经过调查分析表明:万宝镇经济发展基础好,农民收入增长潜力大,但是要想尽快提升经济水平,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还有很大的困难。为此,必须大力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提升万宝镇的整体经济发展效益,为农民增收打开出口,奠定基础。下面我就以万宝镇的发展为例,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促进农民增收进行分析。

一、万宝镇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具备的基础。

农业基础好。

万宝镇位于一个大土丘上,无大水旱灾害。全村共有耕地面积过万亩,有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农用运输车,变压器。主要农副产品为优质杂交水稻、小麦、油菜籽、花生、打(西)瓜等,副业主要有生猪、羊、鸡、鸭、鹅等。基础设施较好。

万宝镇是原万宝镇镇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相对于周边几个小村庄来说要好得多。万宝镇有中、小学各2所,医院1所,诊所4所,兽医部2家,粮食收购站N处等。而且县道穿村而过,再加上“村村通”工程使得万宝镇与周边几个小村庄的交通更加便利。

经济基础较好。

据初步统计,万宝镇有各类店铺百余家,包括杂货店、服饰店、熟食店、理发店、家用电器店、农产品销售店、学习用品店等;另外,有饭店N家,农贸市场1处(十字路口)、铁匠部N家,车辆销售维修部N家,养鸡场N个,养鹅场N个,养猪场N个等。相对于周边村庄来说万宝镇有较好的工商业经济基础。

二、万宝镇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障碍的原因。

1、农民依靠微薄的农业收入无法有效的去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万宝镇的农业生产缺乏科学指导,另外万宝镇的农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致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很低。这都使得农民收入较低,除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多余资金投向二、三产业,从而决定了全村以农业生产为重要来源的现状。

2、市场过小。

万宝镇全村人口过万。本村已经有的工、商业基础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竞争力量太小无法与城镇工商业相竞争。这就决定了丁岗村的工商规模无法扩大,从而决定了万宝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现状。

3、信息闭塞。

信息的灵通与否对经济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万宝镇虽然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是电脑的普及率很低,致使当地村民不能了解到最新的信息。

4、知识水品太低。

据初步统计,万宝镇除了初中和小学有少数老师是大学学历和高中学历外,其余村民主要以初中和小学学历为主。这样的知识水品是搞不活工商业的,就连农业本身也只是主要以经验生产为主,经济效益低下。

三、丁岗村农民收支状况。

1、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近几年,万宝镇青壮年大量涌入外地打工。据统计,2006年万宝镇全镇外出务工14000人,劳务收达8000多万元,已成为镇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人每年外出务工收入可达到6000元左右,而农业人均收入只能达到3000元左右。这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员外出,使得当地的劳动力大量的流失。

2、副业收入成为最近几年农民新的经济收入点。

当地村民都在各自家里饲养各类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猪等,然后销往外地,由此而获得的收入也很可观。有的饲养户已成为养殖大户,收入较高。

3、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最大。

据初步统计,万宝镇平均每年用于一个小学生的教育支出为500元左右,用于一个初中生的教育支出为1000元左右,用于一个高中生的教育支出为5400元左右,用于一个大学生的教育支出为9700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当地村民的家庭支出主要为教育支出,特别是对于家里有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家庭。

四、制约万宝镇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1、当地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深,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万宝镇只有一家面粉厂是主要以当地小麦为加工对象且加工量很小外,当地农产品基本没有任何深加工,直接以原料形式向外输送,附加值低,农业收入无法提高。

2、农作物种植成本提高。

万宝镇农业虫害灾害较为严重,2000年以后农作物主要受稻飞虱、小麦纹枯病等危害较大,每年因此减产。最近几年万宝镇,农作物受病虫害严重使得农业成本中,农药的成本迅猛增加;另外,由于万宝镇本地没有较大的河流,农业用水主要取自外县,农业用水需要抽调过来,农业用水成本也较大。农业成本的增加自然而然影响着农业生产收入。

五、万宝镇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措施。

1、与周边的几个村庄合作发展。

万宝镇只是一个有过万亩耕地,没有实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单个一个村的产业结构优化也没有太大的经济意义。万宝镇需要与周边几个小村庄联合起来壮大实力,扩大调整规模,形成规模经济。也只有这样,三觉镇南部以丁岗村为中心的连片区域才能吸引外地企业对本地的相关投资,特别是对当地农业的投资;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以万宝镇为中心的万宝镇南部区域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才会相对较低,使产业结构调整更有经济效益。

2、抓住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调查统计显示,仅万宝镇,年粮食总产量3200吨,油菜籽116吨,花生2吨,棉花2吨,果类60吨,水产品捕涝量15吨,年生猪饲养1300头,家禽饲养量16000只等。现丁岗村有小型养鸡场1个,小型养鹅场1个,小型养猪场1个,面粉厂1个。万宝镇可以向市里、县里申请相关资金,也可以和其他几个村庄自行筹措资金对这样的小厂进行投资,加深农副产品加工程度,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然后可以以面粉厂为带动点,向外争取投资,在本地建设精米厂,炼油厂进而建立成为三觉镇南部农作物深加工基地。以农户为单位,村庄为小组,企业为龙头,发展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小养鸡场、养鹅场、养猪场,村里可以采取优惠出租土地和水塘的方法对其进行支持,扩大规模并带动当地家禽、家畜饲养业。在这些小场初现规模、经济效益明显之时,村里可以鼓励引导它们建立饲养基地,加工肉类产品,向寿县、六安甚至合肥输送新鲜肉类产品。

3、向市里、县里申请设立“万宝镇农户创业基金”。

这一措施实施起来相对较为困难。万宝镇可以和周边村庄了联合向上级申请,为当地农户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村里可以首先把优秀创业农户提出报请市里、县里争取资金支持,然后以优秀创业农户为跳板逐步扩大申报范围,并最终覆盖三觉镇南部,接着争取镇里、县里以文件形式将这一资金支持活动制度化、固定化,为万宝镇及周边村庄提供长远的资金支持。

4、加强基础实施建设。

万宝镇可以利用“村村通”工程和“丁六路”县道工程的契机加强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措施有:利用县道工程的契机加强对村里街道卫生状况的控制和管理,将村里街道巷口垃圾进行清除并集中处理,美化道路两旁;对2002年街道绿化工程成果进行维护和保养;利用“村村通”工程的契机,加强与周边村庄的联系与人员来往,并逐步使其连成一片、成为一个联合体;另外组织村民对当地的农业设施如水塘、河道、农田、大坝、闸口等进行维护。

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在推广电话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电脑的使用和普及。村里可以利用当地在外就读大学生对电脑知识的了解在村里推广电脑知识,扩大电脑使用率。另外村里也可以利用当地小学和初中的微机房设立万宝镇村民上网室,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村民进入查询相关信息。

6、建立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

鼓励农户合作,将相邻小田合并成大田,建立成片成区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万宝镇可以将位于下各(地名)附近的旱田集中管理,建立花生、棉花、玉米等作物专业化生产基地;对水田要小并大,集中专业化生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对村里主要的几口当家塘如丁大塘、丁塘等要利用下层养鱼,上层养鸭、养鹅,塘边植树养猪,猪粪下塘入沼,树间养鸡等方式综合利用,而对当家塘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村里可以优惠承包给农户。另外村里要设立相关技术小组对这些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保证农产品生产的质量。

7、加强本地乡镇市场建设,拓宽周边城市市场空间。

万宝镇全村人口过万人,当地市场狭小,这就需要拓宽市场。万宝镇可以先向周边的地方进军,这样竞争力较小,并且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占据两地市场。由于竞争力较大,特别是合肥市场,所以村里要见机行事。一般可以先从地方入手,掌握相关进入技巧与注意事项,并以此为跳板进军市场。

六、对万宝镇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分析报告总结。

万宝镇的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是单一的单打独斗,必须要联合周边村庄,扩大调整规模,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优质高效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外来投资,开拓乡镇,城市市场来完善自身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提升万宝镇及万宝镇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周智

指导老师:唐振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原来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换,国家对农村的改革,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什么影响,农民的收入状况有什么改变,为此本人对周围农村的变化做了一次调查。

关键字:产业调整、农民增收、调查

0序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农村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为农村劳动力、固定资产及其他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分配构成的状况,是农村生产力结构的中心,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再继续上升到多元化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逐步细化的过程,将使产业结构愈来愈合理,生态循环愈来愈平衡,经济效益愈来愈提高,因此是一个产业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村委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达到让农民增收的目的。

1农村经济收入调查:

近年来,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从结构来看,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辅,呈多元化快速增长。主要特点和趋势如下:

一是农民收入总额逐年增加。近三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2566元增加到2009年3700元,三年净增1134元,平均每年净增378元,除2008年外其余两年增速均高于全镇和全县平均水平。其中2009年比上年增加591元,增速为19%,为历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此看出,近三年来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8年全区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1.4%,2009年为43.3%,2010年为44.4%。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较大。主要得益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增加和价格回升,也得益于我们长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三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边一部分土地被征用,城郊区大量失地农民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所得的劳动报酬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份额加大。这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政府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法促进农民增收。随着务工人员技能的不断提高,务工工资有所增加。同时务工的农民工工资的上调,使农民外出务工所得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工资性收入具有很大潜力。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2元,2009年为9451元,2010年为10993元,村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05:1发展到2009的2.97:1。由于近年来镇政府坚持实行城乡一体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城市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

五是农民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我村在积极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中,大力实施税费改革和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达到845.5元,比2008年增加260元,增长44.3%。

从农民增收的特点来看,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纯农业户的收入低于非农业户和兼业农户,纯农业户基本上是中低收入户。实践证明,农民群众中从事传统农业、分散生产的,收入就低;用现代方式规模经营的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收入相对就高。特别是处于偏远闭塞地区、一家一户为单位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众,是低收入者最低层,生活普遍十分困难。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比重已经接近一半,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近60%。这表明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大部分主要靠非农业,而不是靠种地,这预示着今后农民收入增长的发展方向。

2农村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因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与全国、全省相比,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后劲不足、渠道不多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外部相比,存在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与内部相比,既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有不同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和不同经营类型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具体来看: 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几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以往相比增长较快,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40元,与县城5700元相比,差距还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我镇农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大不强,尤其

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缺乏新的支撑点。

二是地域性差距明显,不平衡性突出。从全镇农民收入变化情况看,从县城到农村,呈现出由高到低的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虽占较大比重,但比例呈下降趋势。200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7.8%,2009年为35.6%,20010年为32.7%,呈逐年微弱下降趋势。这与我区地处城郊型农村的实际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劳务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劳力型居多,技能型输出较少,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幅不大3制约我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制约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很多,既有工农之间的差异、农业的弱质性,又有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农业投资不足、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农民素质偏低以及农民负担过重等主观因素;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的现实反映,又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认真分析和把握主客观因素的成因、现状和影响,对于正确把握形势,研究制定科学性、针对性强的工作措施,推动问题的顺利解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是主导产业不大不强,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近年来,我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加强“一村一品”示范村、推进村建设,大多数村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主导产业,但效益较高的菜、果、畜主导产业产品总量少,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大都是农民以户为主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未形成良好的产、供、销链条,导致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我区地方特色农产品因未形成规模效益而使市场竞争力大大削弱,农民收益减少。

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降低。我村耕地面积少,王里村群众仍然以低产出、低收入的粮食作物为主,缺乏特色产业和高附加值种植作物,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群众常年累月地劳动,收入却并不高。另外,农产品大都是分散经营,投入产出率低,成本偏高,农民从中获得的实际收入有限。其次,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而农产品价格多年以来又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的收益与其它产业相比呈不断下降之势,导致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

三、是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我村现有农业产业化整体发育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都偏小,产业关联度低,市场竞争力弱,龙头企业拉动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的作用有限,能够带动生产大批量、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和基地不多。另外,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衔接不紧,大都为松散型联系,加之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等环节获得收益较难。

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总体来看,农民素质与农民收入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择业门路广,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也多。目前大部分农民仅局限于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大部分从事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钦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同时,虽然大部分农民工对现在目前岗位能够适应,但是接下去对更高学历的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增多,特别是随着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单靠体力劳动增收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不尽快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农民增收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我区来看,有相当部分农民不熟悉商品生产知识,不了解外界市场信息,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的能力较弱,影响了自身收入提高。

4怎么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

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4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使农民增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业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主导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同地区间农村之间农村产业结构的低水平重复,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

二、坚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隔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自然过程,它必须符合资源条件和可能性。如果条件不具备,结构调整就不会顺利。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避免操之过急,搞好总体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好,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长远综合效益的持续提高。

三、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合理结构。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附件:农民收入问卷调查

1.家庭每年总收入是:

A 5000元以下B 5000~8000元C 8000~10000元D 10000~15000元E 15000元以上

2.家庭收入的来源渠道有:

A 经商B 打工C 种植作物D 家畜养殖业E 渔业F 其他

3.每种来源所占比重:

A 经商B 打工C 种植作物D 养殖业E 其他

4.近几年您家庭收入趋势如何?

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C时降时升

5.您认为持续上升的原因是:

A 农产品价格提高B 作物品种质量好C 打工收入提高D 其他

6.您认为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A 农产品价格降低B 作物品种质量差C 打工收入降低D 其他

7.您认为农业种植效益如何?

A非常差B较差C 一般D好

8.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吗?

A有B无

9.为什么没有扩大规模的想法?

A农产品价格降低B劳动力不足C 打工收入更高D 没有土地E 其他为什么有扩大规模的想法?

A农产品价格降高B打工收入不稳定C 其他

11一般外出打工在什么时间?

A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E 不定

12.月收入是多少?

A 500元B 500~800元C 800~1000元D 1000元以上

13.家庭收入主要用于

A 家庭生活开支B 子女教育C 储蓄D 农业生产 E其他

14.其中每种支出所占比重是:

A 家庭生活开支B 子女教育C 储蓄D 农业生产E 其他

15.您家近几年收支情况如何?

A入不敷出B 持平C 略有积蓄

16.您目前提高家庭收入的困难是:

A缺乏投资资金B缺乏劳动力C 打工收入不稳定D 农产品价格低E 其他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N].中华商务网.2003-6-23

2:吴武超: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N].腾讯网.2011-2-12

3:张树山: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对策与建议[N].中国乡村经济网.2007-11-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N].新华网.2009-2-1

5中央农村发展新政解读 多措并举促农民增收[N].中国新闻网.2010-1-27

第四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桑园面积3.6万亩,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经认证的优质无公害茶园面积2.63万亩;果园面积0.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

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植专业示范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黄姑村、宏潭乡宏潭村及碧阳镇五里村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营销收入达7.04亿元;华盛集团和杉森木业两家企业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中从事茧丝绸业的3家,从事食品加工业的6家,从事粮食加工业的1家,从事竹木制品生产的9家。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优良生态自然环境条件,投资建立有机茶园2800亩、有机茶转换茶园2000亩,开发出“五溪山”牌生态有机茶省级知名品牌,茶农鲜叶价格大幅提高,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等;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我县蚕桑、茶叶、粮食和木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蚕桑、茶叶、木竹、蔬菜、养殖、土特产品等行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其中蚕桑类14家、茶叶类15家、木竹类20家、果蔬类4家、畜牧类9家、粮食加工类3家、其他类11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县农户的1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培训,种子、苗木、肥料的统一采购,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单一经营生产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黟县碧东漳溪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农旅结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前景喜人。开发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递鸳鸯谷、美溪打鼓岭、黄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点,涌现了“竹海人家”、“五里农庄”、“秀里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组过半数农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资源开办“农家乐”,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农旅结合还带动了竹笋、茶叶、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了黟县民间徽菜技艺的提高和传承,广大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诸多实惠和效益。

5、“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搭建了新的平台。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就是将“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农村“阳光工程”培训132场次,培训新型农民4635人;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场次,培训农民工2438人;举办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1721人次;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在计生、户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通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大多数农民工都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外出务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10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县务工的9380人,在本县从事二三产业的2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农村产业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化,附加值不高,企业带动作用力不够强;

2、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滞后,与我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够协调。

3、农业科技队伍人员缺乏,服务职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快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质量提升,依托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粮食、果蔬、木竹、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大幅提升。鼓励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组织农产品质量有机认证,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借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成功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我县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徽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黟县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带动效应,依靠科教兴农促增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及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增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高技术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第五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桂阳县仁义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学号:1043004467140姓名:卢华中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且浪费严重,部分资源出现枯竭,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调查我国农业的结构调整可操作性和产生的效益,进而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仁义镇位于桂阳东南部,距县城5公里处,邻接省道s214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适宜烟草种植。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近1万人。以梧桐村种烟最为典型。

来到仁义镇的最大烟叶产业发展最好的梧桐村,依次访问了当地的老农、村支部书记、烟叶承包户及各个年龄层的村民。参观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走进了田间地头近距离观看了烟叶的成熟与否判断、采摘、编制、入炕、烧制、出炕、入库、分拣等。认真详细的学习和听取村书记村民的介绍,了解农村新型土地承包,使用和转让。以及对村中的各种人等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走进梧桐村,闯入眼帘的是金灿灿,长势喜人、正在收摘的烟叶,机电水井整齐的点缀其间,整个园区环绕梧桐村而成,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路边是整齐亭立的数排经济杨树,集约化育苗棚和在宽敞平坦的村村公路密集烤房群在村头整齐一致,给人以清晰 爽目完美和谐的的现代烟草种植的美丽画面,在这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现代烟草种植的意义,清醒地认识到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是烟叶生产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我国农业各作物在将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大农场、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农村富余劳力解放、转型是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必经阶段。

经调查仁义镇农民广泛种植烟草的历史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在80,90年代使农民的小户种植规模不大,人均半亩烟田,烘烤、买卖都是小农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烟叶高质量不多,农民普遍收入与投入的劳力不成比例。进而在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这里的农民都放弃了烟草的种植。在经过五年的休养下,村中较富的几家首先开始了烟叶种植,这次他们与乡镇政府,烟草公司合作以每亩地每年八百元承包村中的土地,形成规模,同时引进先进的种植、烘烤技术,雇佣村中的富余劳力种植,聘用有经验的烟师负责打药、采摘、烘烤、,分拣和买卖。新型的种植形成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的大体框架,在示范园区,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上建设起点高

他们利用乡镇有关职能部门,统力合作,全村推进首先在村东西两头各形成千亩烟田,将各种农田建设项目利用就近原则把水利、交通、电力等项目统一规划。建设成规模,加强了烟区生产道路、水渠、机电井、育苗大棚、烘烤中心、炕房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烟叶生产条件,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产布局调整力度大

规模化种植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种植烟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 础。在利润和效益的推动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强力推行“利用政府,统一规划,成方连片”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新模式,把规模化种植作为烟叶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整个园区烟田连片规模大,标准化生产水平高,机械化生产发展速度快。他们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积极引进多种机械设备,着力改善烟草农业机械设备,提升机械设备水平,推广应用先进烟用机械。大力购置起垄机、覆膜机、挖穴施肥机等,重点在烟田起垄、施肥、覆膜、灌溉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减少了劳动用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同时采用计件计量的用工方式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高

他们严格管理,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使烟叶生产整体和质量效益明显高。预计平均亩产量在290斤以上,种植主切实得到实惠,烟叶生产效益高。专业化分工较为细化

他们有规模大的育苗中心、烘烤中心,组织成立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专业队,确保了烟叶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

一 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基础

几年来仁义镇党委、政府抓住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先后为梧桐村争取到投资500余万元,集中建设烟田机电井40眼,管网22872米,水池6个,塘坝2座,沟渠4833米,烟田道路5774米,育苗大棚16座,密集炕房50座,有效地改善了烟农的生产条件。密集炕房的建设改善了烟叶的内在品质,节省了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涉农资金,制定了项目跟着产业走,争取到变压器2台及相关的电网设备,各个项目的实施为专业化 生产和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二 规模化种植有了新突破

党委、政府加大生产布局调整力度,创造条件促进土地流转,引导烟叶生产向元里、桐干、生产片区转移,大幅度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2011年总植烟面积3800亩,全部连片成方,其中有2个千亩以上元里,根据规划桐干村村北的三千亩良田将改变其小麦玉米的种植模式,这样桐干村2000名村民将脱离农田,或成为被雇佣者,进入类大农场出卖自己劳动力,这样从土地和劳力上促进了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

三 集约化经营已现雏形

仁义镇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推动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2011年政府科学规划育苗工场,统一集约化育苗,统一供苗。全镇16个育苗大棚,梧桐村8个育苗大棚实现了以烟农为主体的集约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管理。烟叶生产环节实现了统一机耕、集中统一供苗;集约化烘烤中心的建设稳步推进,降低了烘烤成本,提高了烟叶质量,增加了效益。机械化生产速度加快推进,以烟农为农机购置主体,已经使用上起垄机、覆膜机、运输机械等小型农机设备,提高了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真正达到了减工降本增效的效果。四 专业化生产服务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

该镇从烟叶生产环节着手,加大扶持力度,引进社会资源,争得办县烟、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不断完善专业服务办法,提升服务质 量和服务水平。冬季深耕,连片成方的烟田取得公司支持,无偿为烟地深耕;育苗环节,有育苗中心三处,商品化统一供苗能满足全镇烟田用苗。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在整地起垄、施肥、移栽、中耕除草培土,病虫害防治、灌溉、打顶抹权、采摘编杆、烘烤、挑拣分级等生产环节问题全部雇佣工人。有经验的农户从事这些专业分工的细化,不仅培养了技术能手,而且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提高了职业烟农队伍素质,提升了烟叶生产管理水平,为烟叶丰产丰收和烟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烟叶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生产的薄弱环节。主要是: 一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从阴山村的烟田配置上可以看出基本符合现在的烟叶专业生产,但是还不完善,资源配置还不合理,很多村庄缺少必要的生产配套措施。

二 规模化种植存在着规模不大的问题

在阴山村烟田连片成方虽说有一定的规模,但在全乡其它村庄没有出现。很多村庄需要土地的集中,资金的集中。三 种植烟草队伍不专业

当前、该镇烟叶生产实施专业化分工程度还比较低,专业化分工日渐明晰,但服务体系仍不完善,缺乏组织、引导和机制。在许多生产环节还没能实行机械化作业。四 标准化生产存在不平衡

在生产环节上,存在移栽不统一,地膜覆盖少,种植不规范,套种 严重,施肥不足现象。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没能很好的接受和落实。五 集约化管理经营和自动化水平低

集约会化经营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仅仅是初级阶段,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和配套的机制。运用先进的科技,以基础设施投入作保障,通过精细管理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保持本镇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施适度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种植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烟水配套工程,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实现植烟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推动土流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发展大村,大方,生产单元。明年按照百分之百的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区划出1个3000亩,2个1000亩以上的大烟方。突出重点区域,在技术服务,扶持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二 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谋划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种农田建设项目跟着烟方走,特别突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烟水、烟炕、烟路、烟机、烟电等相配套,通过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形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炕成群、旱能浇、涝能排,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生产格局。

三 继续引导大户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烟农队伍

按照“政府组织,农户自愿,村委监管,业主承包”的方式,依法依规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转包形式流转土地提高种植规模集 中度。在技术服务、扶持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激励机制的运用,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优化布局。

四 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烟叶科技进步

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关键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搞好烟叶标准化生产知识宣传和培训,达到人人学标准,人人用标准,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和烟农尽快掌握相关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烟叶标准化生产知识的能力,加快烟叶标准化生产进程,推动烟叶生产和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五 扶持发展专业组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组建专业团队如机械专业队,负责烟地的起垄、施肥、移栽、覆膜、中耕、灌溉等。植保专业队,负责烟叶病虫统防统治,提高植保防治效果。分级专业队,对烟叶的等级分检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界定清晰的专业化基本管理模式。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烟叶生产向集约化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转变。

对于稳步发展的烟叶生产在下一步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烟叶种植先进管理模式,借鉴及引导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通过加大智能投入,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来积极推动烟叶生产由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保持村中烟叶生产稳步向前发展。以村带乡、以乡帮乡、以镇促县,共同富裕。

下载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产业化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有农业资源收益最大化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然而资源利用率却很低,我国大多数农村还保留着小农户自主经营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现有土地......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问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关于沂蒙老区改革开放调查平邑县(市、区)郑城乡(镇)石家庄村 同志,您好! 我们是内蒙古大学13级的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摘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农民利益自身的要求。文章根据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措......

    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农村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整个农村社会生产基本适应社会总需求的水平,是当前农村工作急需认真研究的课题。我镇农村产业结构......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情况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情况 ——2012年2月份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培养新型农民,......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