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暑期环保局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我们将从河源环保局这一窗口探看河源的发展思路,解开我们心中一些疑惑。走进环保局的大门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接着我们被领进了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奖牌和奖杯,多是因为环保工作突出而受到的表彰。为我们介绍情况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办事员,无意中发现她还是我们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呢,原来是师姐啊,对原本就很温柔的她又拉近感情。我们也不浪费时间,刚坐定没多久就各就各位开始切入正题。一个个疑问在问与答中得到满意的回答。
问:在广东奔向全面小康的急促步伐中,河源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压力。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河源市为何制定了“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方针?
答:首先河源这个地方具有其特殊性: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是河源面临的最突出、最集中的矛盾。河源市处于东江中上游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坐落着华南地区最大的两座水库——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和枫树坝水库,这两“盆”水以及东江,是下游惠州、深圳、东莞、香港等地40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主要水源,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
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河源市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绝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努力探索一条污染少、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举例来说,浙江农夫山泉公司投资河源10亿元的万绿源饮用水项目,利用万绿湖优质水资源开发饮用水,像这样低污染的项目,河源市还专门邀请省环保专家和惠州环科所进行多次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并报省环保部门批准后才上马。
呵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同样会变出“金山银山”,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这两者是矛盾的辨证关系,不可孤立地割裂开来看。河源生态环境优美,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之地。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的香港龙记集团,投资河源8年连续6次增资扩产,河源龙记公司负责人曾坦言,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之所以从珠三角扩展而来,主要是河源的绿水青山和优质的空气、环境吸引了他们,加上低成本的投资环境,使外来投资企业获得了比在珠三角投资更佳的效益,河源龙记公司用自身的经历生动地为河源招商引资做宣传广告。目前,河源龙记公司是河源市最大的工业企业和第一纳税大户,年缴税逾5000万元。
同时河源具有后发的优势,开发时间晚,开发程度低,土地、水等生产要素很充足,环境容量很大,可以吸收和借鉴先法地区的经验和教训,选择符合科学发展观、适合河源实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可以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拉美地区“工业化陷阱”。河源坚定的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增值增效不增污”,“绝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发展理念。
问:广东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珠三角的主要大城市,都在提出进行产业转移,大批的重污染、耗能大、用工多、纯出口的企业纷纷向后发展地区转移。但河源市对搬迁进来的企业严格把关,拒绝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抬高环保门槛对河源高新区招商引资,对河源经济发展影响如何?
答:先举几个很经典的例子:一个创下河源建市以来投资额新纪录———投资100多亿元的造纸项目,就曾被河源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它可能造成难以治理的污染。有一家外资企业计划投资3.5亿美元在河源建线路板厂,如这家企业建成投产,可为当地贡献利税1亿元以上。然而,当市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环评,推算这个企业每天的废水排放量在3000立方米至4000立方米,河源果断地将其“拒之门外”。XX年以来,河源拒绝了可能涉及污染的企业200多家,总投资额300多亿元。
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河源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的项目,严禁引进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环境的项目,对新建设项目坚持环保前置第一审批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如华嘉纺织城项目,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8000吨废水的污水处理中心,对纺织城内所有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使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在河源,环保是一道最基本、最苛刻的“选资”门槛。“没通过环评的企业,别想进来;被环保部门否掉的企业,别想立足。”是的,不发展工业,河源就没有出路。可发展工业,要是不注重生态保护、造成污染,那又是一条死路。河源市环保局无疑是省内在地方上说话最有分量的环保机构。在项目审批上具有不容挑战的一票否决权自不消说,平时严格执法也不受干扰。
问:河源怎样才能做到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加快经济发展?
答:河源人在总结发达地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发展理念,并从河源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较高和投入产出规模较大”富有河源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旅游特色化,推动经济加快发展。2003年以来,河源人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办工业项目全部集中进园,走统一管理、集中治污、降低成本的集约发展与循环发展之路。同时,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把好入门关、日常监督关与出口关,对新上项目入园,坚持环保前置审批,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产业也要选型,拒绝污染项目。“污染转移”先前有过教训。几年前,有一批陶瓷企业从佛山转移到河源,市里曾提出要建设一个“陶瓷城”,项目可能带来可观税收,但也招来了群众投诉。很快,市里叫停了“陶瓷城”计划,还立下规矩———从此不再审批引进新的陶瓷项目。河源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走“园区式、污染低、用地省、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打造“五大基地”(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广东新兴制造业基地、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泛珠三角商贸物流基地),做大做强手机、电子信息、钟表眼镜、食品饮料、特色旅游产业等“八大产业”。“选型”过程中,最受河源人青睐的则是零排放、高效益的手机产业。
河源在招商引资中不是“饥不择食”地接受“珠三角”等地的产业转移,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的项目上,坚持“招商选资”,严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入园。据不完全统计,3年多来,被河源的环境高门槛儿“挡在门外”的项目有2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按投入产出1:3折算,河源4年来牺牲了近千亿元的工业产值。这对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又渴望快速发展的地区来说,是何等的诱惑,但河源人经受住了考验。
挡住了诱惑,却让开了通路。一大批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企业纷纷“抢滩”河源。2006年12月18日,在河源市举办的2006“后发河源”经贸系列活动上,来自“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地的13家手机生产企业同时签约落户河源,加上此前已在这里投资生产的西可、中宝等11家手机及零配件生产企业,河源已形成了手机产业集群。2006年,河源的手机产量达400多万部、产值达45亿元以上。不久前,“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和“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双双落户河源。
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耐心的为我们解决疑问,让我们的河源第一站顺利落幕。从这里我们更真实全面的看到了河源,我们曾经疑问广东省最贫困的山区河源市为什么仅用四年就甩掉了经济落后的帽子?河源的实践告诉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河源人变环境压力为环境优势,把加强环保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环保的高门槛把200多个项目(投资300多亿元)拒之门外,这对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渴望加快发展的贫困地区来说虽然做出很大的牺牲,但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河源人却认为值得,因为优越的环境如今已成为河源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
他们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较高和投入产出规模较大”的路子。河源发展经济不是简单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而是引导行业集中、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尽快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落户河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河源在抓好当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这种战略眼光突出表现在对人才的储备上。他们投巨资新建了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构筑人才高地,为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了解决加速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匮乏问题,河源市把东江河畔最好的一块土地留给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源市技工学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并且鼓励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做好人才储备,为落户河源的企业提供充足的技术人才。
河源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逐一破解了经济欠发达的河源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所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如何实现双赢;二是起步晚但起点要求高;三是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
我们相信河源会在自己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河源现象”、“河源速度”对全省乃至全国山区市跳出“拉美陷阱”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二00九年七月五号,我们09年暑期社会实践悄然结束,在此次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但学到了作为一名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应有的姿态,也明白了不少为人处事的原则,同时,为我们迈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无论在校,还是今后走出学校进入工作岗位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了很好的前车之鉴的作用,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暴露的问题出的很多,但我们不能将它们归在我们还很稚嫩,我们队伍的领队钱书记用一句话形容我们:你们做事的风格是会在同一件事情上跌倒第二次。这句既批评了我们在细节上的再次疏忽,也同时激励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前俩次的教训,不要再第三次跌倒。
—、前期准备为我们正常开展工作铺路
作为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会互相合作协同,我们是从取段塘街道的六只小分队中临时抽出的九个人组成的新的小队,我们分别来自医学技术系的七个班级,若按部门分,我们分别来自八个部门,彼此都互相比较陌生,怎样才能引领好一只陌生的队伍,使得这样一只队伍能很好的完成街道以及社区交给我们的任务,这是队长和副队长三人该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开展之前,我们想了很多,团结一只队伍的关键在予让队员听从指挥,学会协作,首先我们想到了要在队伍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一个以身作则的形象,然后是为队伍考虑周全,制定一些人性化的规定,并征求各队员的建议,改善规定,等规定一旦通过,要求每一位队员都必须遵守,我们队伍制定了一些列的规定,有早上的等车时间为7:40,(特殊情况时间由队长与队员协商调整而定);取之前必须解决完早饭;早上必须一起乘车过去;请假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规定,第一、请假者必须说明真实理由。第二、是否给予请假,由队长和其他队员讨论,并视情况而定是否给予请假。第三、半数人未通过或者有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允许队员请假。第四、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请假时间不能超过六小时。第五、不得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做事岗位。考虑到天气原因,我们在前期商量的时候规定,队长副队长必须时刻观察各队员的身体状况,准备一些相关药物,如治疗拉肚子,预防中暑药物,预防感冒药,以及一些绷带、创口贴、好得快等用品,果然,在第一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的一个队员出现了肚子痛,头痛等状况,及时得到了救治。
作为一个特殊的团队,我们肩负这特殊的使命。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前期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党建资料,配合街道整理人事档案,以及根据街道党政办的具体要求实施灵活性高,机动性强的任务。我们在实践前一天进行了讨论,把队伍的九个人分成了三组,并让各小组进行了组内的交流,以小组的形式去迎接应变的突击情况,以很好完成突击情况为目的去局部调整小组的任务分配,并且在网上查找了需要相关党建工作的资料,如入党流程,党员档案应该具备的证件,党在0九年时事政治等等。这使得我们在实践一开始,问题接踵而至的时候,大体稳住了阵脚,在党政办的书记指导下,能很快灵机应变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问题,我们勇于解决,避免再犯
我们从最初起步,从最简单的整理档案开始做起,在接手第一份任务之前,党政办的钱书记先给我们上了一节入党流程和党员资料课,她严重声明党员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一再强调需要用百分百的仔细认真来对待我们所接受的任务,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整理档案的任务略有轻视,或者说过分的自信,所以经历了犯错误,书记给予指导,再次犯错误的,书记再次指出,终于不再犯错误,最简单的事情我们便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这让我们顿时感到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此时,队长和副队长对俩天来的工作进行了会议式的总结工作,总的指出近俩天来的工作状况,需要改进的方面,总结工作失误以及配合上的失误,以及书记的话给我们工作上的启示,期间也有队员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如,我们的失误主要出现在对细节的把握上。再如,我们彼此之间的沟通不够等。队长和副队长仔细听从了队员的建议,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们的工作初步走上正轨,错误越来越上,或者说大的问题再也没出现过。而此时我们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整理党员资料,还要协助犯罪科的民警叔叔整理犯罪档案,有了前车之鉴之后,我们更加小心谨慎,这是万万不能出错误的档案,错误带来的纠纷也许就是一件刑事案件了。
在工作之余,我们对细节仍然没有很好的关注,如休息室的桌椅,又如关于开窗或开空调的问题上,还有一些琐碎的素质形象方面的问题,都待我们去分析改善,我们再次进行了全队大讨论,将组员按天数分配人手进行对我们休息室的清洁整理工作,清理工作包括了大休息室的桌椅摆放问题,开空调前的门窗的关闭情况,下午工作前休息室的保洁工作,在此期间,我们队员曾有过一些抱怨,因为场地的休息是所有队伍一起,而保洁和相对的责任关系却在我们头上,并且有队员向队长反映其他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本队形象,对此,队长给予了安抚,以身作则的完成一些事,并向相关老师反映了这种情况,给本队队员一个满意的交代,答案很明确,队员再无怨言,也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当书记再次视察我们的工作成果时,我们给予的成果是书记的百分百满意度。我们全队终于长吁一口气,与书记一同欣然微笑。
三、踏入社会,我们永远铭记教训
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我们的心得就是必须总结教训。我们与书记相处五天中,书记到最后才欣然微笑,这让我们觉得十分惭愧,之后在与书记的交谈中,谈及她严肃的表情的时候,书记语重心长的对我们直言,我们这一批大学生,做事有着自己的风格,但作为一个团队,每个人这样的风格不能显露的过于明显,每位队员必须为这个队伍牺牲一些自己的特点,从而更好的融入集体,错误是难免的,但不能再同一个教训上跌倒第三次,失误是难免的,但在一次失误以后,一个队伍必须取想想在做同样一件事情上,我们怎样取减少失误,社会是残酷的,所以一个失误可能影响一个大问题。
我们陷入了沉思,这段话,我们将好好铭记。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校庆晚会志愿者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万佳伟
10070051 从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的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到今天桃李满天下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母校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2011年9月24日,是北外的70岁华诞,能够在自己的大学期间赶上70周年校庆,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能够在此基础上成为校庆志愿者,对我来说更是莫大的荣耀了。
还记得校庆志愿者的报名和选拔是从上学期就开始了,当时自己积极的报了名,并且录取为第一批志愿者,自己非常的受鼓舞。此后,每每看到校园大屏幕上的校庆倒计时牌就感到异常受鼓舞,对校庆这一天非常的期待。
上学期期末的时候,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两次培训,培训上主要学习了北外的光辉历史和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志愿服务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说实话,自己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规模的志愿活动,很多东西比如说志愿工作的工作要点以及各种流程等等,在志愿活动还没开始的时候,其实自己已经收获了很多的东西。
整个校庆志愿者的战线拉得很长,包括非常多的活动,之前因为之间冲突问题,许多活动没有机会参加,自己真正开始工作是从暑假里准备正式的校庆活动开始的。
假期的时候收到校庆工作小组负责人的通知,说校庆晚会急需志愿者排练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目,当时非常紧急,也非常重要,自己也没多想,准备了两天便提前结束了暑假回到学校。回到学校的第二天便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当中。说实话,排练真的是非常的辛苦,从8月22日开始,每天训练6个小时以上,并且时不时根据时间安排加练。但是,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有什么怨言,因为校庆晚会是除校庆庆典之外最重要的校庆项目,而我们所负责的节目贯穿整个晚会,是整个晚会的灵魂和主线,自己能够为她贡献自己的力量,荣幸之至。
从8月22日到9月25日,一个多月的时间,60人阶梯教室就是生活的主旋律,每天高强度的排练,上课期间晚上的加练,排练之余的节奏熟悉,为了晚会,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着。整个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和阻碍,也有很多的不愉快,但是,现在来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关于校庆的只属于自己的最宝贵的记忆。校庆结束之后,自己曾经去看晚会的视频,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70年对于北外来说是一座里程碑,而自己能够在这其中发挥作用,这也是自己人生中永远铭记的一刻。
30天的朝夕相处,也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也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大家一起吃工作餐,一起在训练中纠正每一个动作,一起在休息的间隙嬉笑打闹,一起开着各种无伤大雅的玩笑,一起忍受着半夜2点彩排但是却不能睡觉的痛苦。现在想来那些日子是那样的美好和快乐,心理有着一个目标怎么样都是幸福的。正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我们的友谊才更加深厚。有时候一名组员身体不舒服了,大家都会来关心他的病情。如果哪天气温很高,就会有有心的同学搬来纯净水来给大家喝。真正的友谊正是体现在这样点点滴滴之中。现在即使我们又回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大家见面的机会不免减少和很多,但每次在校园路上,在食堂,亦或是在自习室碰见,都是热情而亲切的打招呼。一个问候就将思绪拉回了从前,对啊,我们的友谊永远不会随着校庆活动的结束而终结,相反,他只会历久弥新。
依稀记得那个8月,在那个空旷的校园里,在偌大的体育馆四层,我们60人最初相聚的地方。大家来自不同的院系,却为了同一个原因相聚在这个地方,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决心——一定要让这台晚会成为校庆活动证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定要让所有北外人都深深地记住这他。正如晚会的总导演毛导一直强调的那样,我们要让所有人看了我们的晚会都是哭着离开,让他们感动于所有人的付出与努力,感动于北外这所传奇的学校那光荣过往。
一开始大家就拿出了百分百的热情来练习每一个动作,不管是最简单的《懂你》,还是旋律复杂、动作繁多的《校园变奏曲》,每个人都是认认真真地一遍遍熟记每一个动作。不记得我们到底练习了多少遍《五洲欢腾》、《岁月如歌》……也许有几十遍吧,也许有将近一百遍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过苦,叫过累。每个人都选择了默默忍受。
我想我们阶梯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在那时候都深深的懂得了责任的含义,既然选择了担当一名光荣的校庆志愿者,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为北外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整个的将近一个月的彩排过程中,我没有缺勤过一次,没有早退过一次,没有因为专业课或是个人杂事而旷调任何一次的彩排练习,不是我不知道学习是一个学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是我没有任何的个人私事,但是我深深得明白我如今享受的一切都是北外为我提供,而现在我有能力也应该为我的母校奉献自己。而大家也都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没有人抱怨,大家都默默地尽到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为北外奉献着自己,感受到的是那样的充实和快乐。
不得不提的是,在60人阶梯教室的节目之外,我自己还在《毕业》这个节目中有一段表演。我表演的是一位舍不得离去的毕业生。当时在排练时,毫无排练经验的的根本放不开,语言毫无感情可言,达不到这个节目应有的效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彩排。彩排时,自己的表演在导演的指导之下才勉强通过。到正式表演时,说实话自己真的是被整场表演深深的感动到了,为自己是一名北外人而感到异常的自豪。这份激动之情贯穿整场晚会,以致当自己说台词时,竟有些哽咽,当时自己完全进入了角色,想想自己3年之后离开北外的时刻,想想自己离开这片终究深爱着的土地,心里竟难受了起来。现在想起来,那可能是作为一个北外人,作为为70华诞母校庆生的孩子的小小的依恋和激动吧!
60人很小,小到我们只是占据着舞台的两个角落,小到我们只是观众眼中不断晃动的点缀舞台的白色的小点,小到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演职人员表上。60也很大,大到没有我们就没有《五洲欢腾》那样磅礴的气势,大到没有我们就没有《约定》那样的荡气回肠,大到没有了我们就没有了那些毕业的离愁别绪。舞台上我们永远不会是主角,我们也不应该是主角,但这绝对不应该是我们放松对自己要求的借口。一台晚会不是全部由主角构成,配角也不是可有可无,正相反,我们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60人是舞台的背景,但是我们谁也没有因此而否定自己的价值,我们要撑起整个舞台的气势,我们要认真地配合舞台上每一个节目。因此也可以说没有我们六十人就没有这台晚会的巨大成功。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晚会的最后,全场齐声高唱北外校歌,晚会现场的歌声久久回荡,所有人都舍不得离去,那种心情,真的是很难表述,我觉得只有参与到其中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深深爱意。
当最终整台晚会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从那些泪眼婆娑的观众的目光里读到了两个字——惊艳。我们做到了,我们用整场晚会让他们知晓到了北外这所为新中国培养最多外交官的顶尖外国语学校的辉煌过往,感受到了北外老师们那种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执着精神,领会到北外学子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气概。我们用整场晚会感动了所有人。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光辉闪耀九十载,青春建工十八大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一、活动概况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光辉闪耀九十载,青春建工十八大”为主题,以十八大召开为契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院按照“继续发扬好传统,不断创造新特色,努力取得新成绩”的总体要求,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闸室开展2012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院广大青年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投身实践,服务社会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今年,我院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设立了两支省重点团队扬州市既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普查团、保护文化遗产助力运河申遗小分队;及其他校重点团队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小分队、奔赴各市的对江苏省货运交通需求现状分析小分队、古建筑测绘小分队、等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暑期实践团队,也有围绕民生展开的相关团队,如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小分队、新疆民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小分队等共计13支社会实践小分队。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我院应参加实践人数为 人,参与率为。7月2日下午,我院举行了2012年暑期实践出征仪式,院党委余洪副书记、院团委虞强书记、田甜副书记及近200名团队队员、所有宣传报道组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院党委副书记余洪为院总团及省重点团队授旗,就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宣布我院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出征。
二、活动总体过程
(一)筹措准备阶段—未雨绸缪、加强组织 1.广泛动员
精心组织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相对有限,因此加大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通过文件通知,材料学习,使得全院本科一、二年级的同学对社会实践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五月底,学院活动方案的征集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学生参与热情高,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数的 份、组建服务团队数
支,其中省级重点团队二支,团队人数共计
。六月中旬,经过专家老师们的仔细筛选,确定了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古建筑测绘江苏省货运交通需求现状分析等为主题的实践方案。
2.加强组织 明确分工
学院党政领导专门听取了院团委的准备工作汇报并对活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部署,下发了《 的通知》,成立; 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院党委副书记余洪老师具体负责活动开展,而加强了对全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学院专门拨付了 元经费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3.领导重视 专家指导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7月6日的出征仪式上,院团委书记介绍了我院今年社会实践方案的基本情况,党委余洪副书记对此次社会实践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对我院全体青年大学生给予厚望,要求各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要规范科学化实施活动方案,要切实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学院动员和组织刘雁、张建新、张敏莉、李胜才、杨鼎宜等40多位教授、老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地方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担任顾问,为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实践实施阶段—不畏艰苦,运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
今年实践服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响应国家号召 关注建筑能耗
灯火通明的大型公共建筑每天会消耗多少度电?设施一流的高层建筑洗手间一天会消耗多少立方水?为摸清政府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家底”,最终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将从7月2日起,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能耗调查小分队在扬州市范围内进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从现行的国家统计年报体系中,很难得到比较准确的建筑能耗统计数据,致使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时,缺乏有效的建筑节能数据做依据。分队将对包括政府办公楼、商场写字楼等建筑面积在5000~10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进行建筑能耗调查。能耗调查将首先从机关单位的建筑能耗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建筑。
据悉,大型公建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为一般普通住宅的10~15倍。此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其逐月的电耗、气耗、水耗等,都是主要内容。被调查对象须提供相关数据的原始记录单或交费清单复印件,因为这些都是调查能耗的关键。能耗调查将通过了解大型建筑的真实状况,从而研究出有效的节能运行管理措施、节能改造优化技术及合理的用能模式,为扬州制定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制度及相关标准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不配合分队调查的单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国家战略方面劝导他们配合调查。该活动被 《建筑时报》、《中国日报》、《科学时报》、《新华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多达30余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扬州的大型建筑能耗的减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素材,成为我院的一个经典调查。
2.助力运河申遗 弘扬扬州文明
今年暑期,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对扬州这个地处长江中下游,位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古运河穿城而过,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古城,而且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小分队队员从各个方面了解运河的有关状况,对运河的如今的作用,历史上的地位等做了一个充分的了解,队员也来到扬州市中心文化宫附近展开了对古运河申遗的宣传活动。主要包括发放宣传页、放置多块古运河附近遗产点介绍展板以及签名活动。众多市民纷纷在横幅上签字,共同助力运河申遗。还赶赴其他宣传点展开更多的运河申遗宣传活动。省委组织部部长的莅临指导也让小分队的工作更有激情。运河历史悠久,现今对它的调查与申遗也是对祖先工作的肯定。
我院运河申遗小分队的同学历时颇久的实践成果既为扬州古城的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古运河的申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扬州的古城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应国家号召 倡导节能减排
“扬州市建筑垃圾回收与再利用”小分队实地调查扬州的建筑垃圾利用现状,随着扬州市兴建文明城市的步伐不断迈进,绿色和环保的观念也愈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大量建筑垃圾已成为人们日益注重的环保问题中的“头号难题”。拆迁后建筑垃圾约有千万立方米,既不能恢复耕种植被绿化,也无法填埋,太多更不能运走,造成环境污染,虽然它也浑身是宝,但人们对其也只能望“宝”兴叹。建筑垃圾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回收与利用迫在眉睫。举办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能进一步走近社会,从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思考和解决,本活动也让使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观念深入人心。整个调查过程让成员们感觉到从政府到企业,从企业到个人,从个人到家庭,只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个利国利民的事给办好,一方的努力却无人参与无异于杯水车薪,众人拾材火焰高,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把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让扬州的未来更美好。这次活动也先后引起了《中国日报》、《建筑时报》等20余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的关注,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4.联系实际
专业反哺社会
作为一个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的文化名城,扬州古建筑、文化名园众多。为更好的保护古城历史文物,建筑测绘一直是我院建筑学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活动,从吴道台宅第到诸氏盐商住宅从往年的贾园到个园,我院“留住身边的文明——古建测绘”已经走多了整整十个年头。今年,受扬州市园林管理局的委托,我院建筑系的同学在系主任的带领下,对东关街、狮子巷、龙首关等40余处古建筑进行了精确测绘,队员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先进的测绘手段,绘成历史建筑图册,并对历史建筑的特色、意义、现状、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还绘制出详细的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以及建筑三维立体数字模型。今后,只要轻点鼠标,即可直观地欣赏到扬州城古建筑风貌。该活动被《建筑时报》、《新华报》、《科学时报》、《中国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多达30次。使古建筑的爱护观念更深入人心。
(三)实践总结阶段—认真总结,让实践效果更加深入 在校团委的关怀指导、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相关组织的支持下,在带队老师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目的。《社会实践活动手册》上交数 和完成调查报告(心得体会)份数 及其占应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数的比例100%。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知识技术优势,通过提供技术、文化、信息、等服务,引导和帮助了广大农村群众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调整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我省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大号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本领和能力,完善了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体系中重要环节。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同学们结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喜悦,而且也使同学们能以大学生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并为社会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暑期社会实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实践报道的宣传报道也收获颇丰,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我院暑期社会实践事迹先后被《新华社》、《新华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日报》、《建筑时报》、《中国建设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11次,被省市级媒体《江苏工人报》、《中国江苏网》、《扬州日报》等宣传报道45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不仅宣传了建工学院,也提升了扬州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使扬州大学始终活跃在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上。
三、活动特色
我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活动主题从实际出发,考虑各种情况,全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纵观我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色:
(一)注重实践,关心弱势群体,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较多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但必须看到,当前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还是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针对这一情况,我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校的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本村范围里开展活动,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经济建设和扬州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征询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我院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生特长,在保持以往的作法的基础上,继续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组建重点团队示范带动的形式,积极鼓励“配套组队”、“特色组队”、“属地组队”和“社团组队”等形式。通过确定一批重点帮扶对象,规划一批重点服务项目,组建一批重点服务队伍,集中力量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以期该次活动能促进我省的经济建设,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在这种目的下,我院多个小分队分赴各城市农村第一线,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队员们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了解了各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而且能亲身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感觉非常高兴,确是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做出了贡献”。
(二)落实古建测绘运河申遗,为扬州古城保护做贡献
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位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古运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古城,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以明清时代的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
我院古建测绘和运河申遗小分队的同学历时颇久的实践成果得到了部门和专家的认可,既为扬州古城的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古运河的申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扬州的古城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普及节能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为响应当前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珍惜利用自然资源的政策号召,我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组织小分队深入平常市民家和建筑生产第一线,广泛调研当前行业中节能减排的现状。
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市民家中,挨家挨户的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通过对近400份颇具代表性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扬州市既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普查团”分队对扬州大型建筑的调查,积极探访实地,走访现场,走上街头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号召。
“扬州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调研团队”成员通过对扬州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及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最终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提醒人们少仍垃圾,“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给予有效利用,这不仅对于环境有益,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结合专业,热点追踪
我院暑期实践对江苏省货运交通需求现状分析小分队奔赴江苏各市,进行耗时长久的货运交通需求现状调查,分队成员不畏酷暑,坚持在各地进行调查,并利用网络积极收集资料,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艰苦的任务。队员们表示通过这项调查,积累了经验,巩固了专业知识,对货运交通现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古建筑测绘小分队对扬州主要的古景点、古建筑的测绘,为扬州的古城保护留下了积极有效的资料,既强化了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也为将来留下良好的素材。
(五)强化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意义的认识,加强宣传活动,对内营造活动氛围,对外扩大活动影响,增强本次活动的教育效果,院新成立的大学生新闻中心积极筹划,组织动员,搞好对内、对外宣传,在出发前确定各小分队的安全负责人和宣传联络人,安全负责人要确保小分队人员的行车安全、住宿安全和饮食安全,确保整个实践活动在队员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宣传联络人要每天向学院及新闻中心报告今天的活动时间安排,通过手机、电话、邮箱等及时传达信息,既节省了时间,也使对外宣传更具直接性、真实性。为保证对外宣传的高质量进行,我院新闻中心每天都有队员深入射虎实践第一现场,从宣传报道的角度审视问题,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做到宣传报道的专业化、具体化。
(六)积极支持学校和兄弟学院的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同学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学校和兄弟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假期过程中,留校做宣传报道的同学还积极通过现场及网络交流、活动联谊等方式同校宣报中心、农学院宣报中心的同学交流写作经验、宣报心得。
通过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队员们的人际交往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定位,坚定了自己人生的奋斗方向。实践队员们用知识去贡献和谐社会的建设,用实际行动去饯行“光辉闪耀九十载,青春建工十八大”的诺言。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暑假期间,出于对我国传承千年的软笔书法的喜爱,我选择在一家书画培训机构担任助教工作,既能协助教师管理同学,也能从中学习书写软笔书法,沉浸在书法的殿堂,每日闻着纸墨香气,与小朋友们共同探讨、切磋点横撇捺的勾勒,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乐趣。
虽然是非师范生,但一直以来,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也便选择了与教育相关的工作来实践。这个培训班以中小学生为主,似乎就更是考验耐性的工作。好在我本就是好脾气,和小孩子相处对我来说是如鱼得水,助教工作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我很喜欢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三最艰难的时刻,我曾在书桌上写下这句话,激励自己永远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这次的助教经历,也让我对“教书育人德先行”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作为一个教师,应具有三心:事业心、责任心和平常心。
事业心,就是人民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从平凡的教学工作中看到培育下一代的重要性。自从上学以来,我从认识的每一位老师身上都看到事业心,看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这些老师都是我学习的典范。
责任心,就是在教学实践各个环节要付起责任。在我看来,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其目的是教书育人,是传承。老师只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沟通。从这个培训机构的主讲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那种师生互动与交融的和谐。这位和蔼亲切的老师很少厉声批评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教学。他曾在课余时间与我聊天,在他看来,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肯拿起毛笔坐在凳子上就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为何要因为他们的一点错误而去指责去批评呢?他们的天真可爱赋予了他们犯错误的权利,很多时候,倒是大人们要向孩子学习。平常心也许是最难做到的一点。也是我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的最多的东西。
他经常一边指导学生写字一边讲述一些生活的感悟。也许是长年练习书法的原因,他从不急躁,总是微笑着教育学生。其他的学习班经常见孩子们哭喊着不愿上课,而这里的孩子们是到了下课时间却赖着不走,希望和老师多呆一会儿,多写一会儿。也许这便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了。
宋代书法家政黄牛喜欢揣摩儿童写的字,他曾对秦观说:“书,心画也,作意则不妙耳。故喜求儿童字,观其纯气。”所以,这次的助教工作,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学会了管理学生,整顿班级秩序以及教学方法这类技巧,而是,在每天的相处和磨合中,我从孩子们的身上,学到了那种笔走中锋的简单率真,从宣纸上晕开的点点墨迹深深地感受到两个字,那就是——传承!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笔墨祭》里写道: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虽然当今许多书法大家的成就并不逊于古人,但不可否认,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书写工具,尤其是毛笔文化,已逐渐地被冷落被遗弃。我们今天对笔墨世界里的天然律令,已渐渐生疏。想到这,便不禁叹惋。
然而,毛笔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存在过数千年,它的美色早已锻铸得极其灿烂。只要认识中国字,会写中国字,即便是现代人,也会被其中温煦的风景所吸引。吸引的深了,还会进一步登堂入室,成为传承它的一员,就像那位书法老师,就像那些执笔泼墨的孩子们,就像我。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笔是竹杆毛笔,墨由烟胶练成。浓浓地磨好一砚,用笔一蘸,便簌簌地写出满纸黑生生的文字来。只要轻轻翻开碑帖,洒脱委和的的气韵立即扑面而来。每次走近书法,就像一个浑身湿透的弄潮儿又回到了一个宁静的港湾,像一个筋疲力尽的跋涉者走进了一座舒适的庭院,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中国文化的帆船,永久载有这个港湾的梦;中国文人的脚步,始终沾有这个庭院的土。
真怕有一天,就只能面对着古人的遗迹悲哀地祭奠这笔墨之美了。所以,我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擅长此道,将这中华之美代代传承。
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级英语创新实验班
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