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14:3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结果显示男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沟通的总体水平平均分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总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中学生性话题沟通的水平也越高。

关键词: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

同伴沟通是指同龄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同伴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学生时期,由于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性教育过程中发生角色失灵现象,同辈群体在此时期比父母更有影响力。同伴之间的性话题沟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高二的学生,普通中学男生113人,女生145人,共计258人;职业中学男生61人,女生126人,总计187人。

方法:采用自编“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问卷”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正式问卷共发出了6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再根据测谎题去掉废卷(4道测谎题有三道答错则认为其问卷作废),剩余445份有效问卷。

二、结果

(一)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特点

1.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及各维度的总体特征

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在总量表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显示: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的沟通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最高,而沟通动机维度的均数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

2.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对性别、学校、父母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问卷及各维度上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从具体因子水平上看,沟通动机维度在性别上的主效应显著;沟通内容维度在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四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二)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性别特点

1.不同性别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测试结果

男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但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3.404>3.325,F=1.294)。各个维度上在性别上的分布并不平衡:女生在沟通内容和沟通态度维度水平上都要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水平上则要高于女生并且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

2.中学生在沟通动机维度和沟通状况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中学生在沟通动机维度和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沟通动机维度(F =7.203)和沟通状况维度(F= 11.364)上均显著高于女生。

(三)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上结果与分析

1.不同性质学校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

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均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359>3.259,F=2.069)。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相同,都表现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具体维度上的沟通水平均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并且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学校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内容维度(F=5.741)与沟通状况维度(F=6.440)上均显著好于职业中学的中学生。

(四)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上的存在的差异分析

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的主效应及与性别和学校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分开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和沟通态度维度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父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中学生沟通要好于学历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沟通态度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态度上明显好于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的中学生,而与另外2个受教育水平差异不显著。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上明显好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和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而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沟通内容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母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和高中的中学生沟通均要好于学历为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与高中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总体上,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水平居于中等偏上,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最高,而沟通动机维度均数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这说明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比较保守,缺乏沟通的主动性,不太主动与同伴进行性话题的沟通。而沟通状况的维度均数最高,这说明尽管沟通的主动性不强,但是中学生同伴间大多还是能谈论性话题的。这与傅伟忠2003年对我国上海市19区县38所大中学校在读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相类似,在此调查中显示,当发生心理卫生问题时,43.3 010的学生选择朋友倾诉,只有21.7%找心理咨询机构咨询,19.1%自我反省,15.8%找书学习解决。另据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目前最好的朋友依次为:同班同学、母亲、同校同学,其中同班同学占80.8%。由此可见,中学生大多是愿意与同伴进行沟通的。沟通内容维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说明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缺乏广度和深度,诸如性变态、性病、性侵犯等大家认为较敏感的内容较少涉及,这可能是因为中学生正确的性知识来源渠道有限,缺乏系统的性知识。这一结果和类似的性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刘霞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男生只有52.3%知道有关遗精的知识,其知识来源主要为书刊;高中女生只有68.2%掌握了月经的有关知识,其知识来源主要为母亲。张颖等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学生对性知识掌握不足,只有24.3%的人知道“容易怀孕的时间”。可见,因为缺乏对性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导致了中学生沟通内容的范围较狭窄。也由此影响了中学生沟通的动机水平,可能因为对性知识所知甚少,所以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沟通或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沟通。

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在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平均分高于女生,男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水平高于女生并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对男女不同角色期望有关,传统上更强调女孩子文静、内向、顺从,男孩子则更独立、叛逆。刘霞等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边缘性行为的次数高于女生,报告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韩仁生等对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调查结果也显示,男生交友数量显著地高于女生。郑琰对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由于比较敏感,所以自尊心水平比男生低。男女在交友数量、角色期望和心理素质上面的不同,造成了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的显著性差异。

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比较中发现,普通中学的学生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普通中学的学生较之职业中学的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可能是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有差异,自我价值感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王蕾的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学生自我价值感好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自我价值感高的学生的自信心,自我优越感较强,主动,好奇,在判断中不愿意受权威的影响,而自我价值感低的学生则表现为孤立,自我防御,自卑,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总体规律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沟通的水平也越高。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家长在对子女的性教育方面还存在种种误区,“谈性色变”,很多人都耻于谈性。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在这方面思想就更开放一些,更能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面对。根据Dilorio的研究结果发现,表现出高度自我效能感的母亲更愿意去和孩子谈论性,在通常情况下,学历高的母亲自我效能感更高。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能让孩子更自然地面对各种性问题,更愿意与同伴进行性话题的沟通,不会担心因为这种沟通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者认为自己有了足够多的性知识而感到不安和拘束。

第二篇: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精选)

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

刘 薪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宜宾644000)

摘要:结果显示男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沟通的总体水平平均分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总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中学生性话题沟通的水平也越高。

关键词: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73-0

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5JAXIX010);宜宾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07S07)

作者简介:刘薪(1979-),女,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格与健康研究。

同伴沟通是指同龄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同伴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学生时期,由于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性教育过程中发生角色失灵现象,同辈群体在此时期比父母更有影响力。同伴之间的性话题沟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高二的学生,普通中学男生113人,女生145人,共计258人;职业中学男生61人,女生126人,总计187人。

方法:采用自编“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问卷”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正式问卷共发出了6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再根据测谎题去掉废卷(4道测谎题有三道答错则认为其问卷作废),剩余445份有效问卷。

二、结果

(一)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特点

1.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及各维度的总体特征

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在总量表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显示: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的沟通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最高,而沟通动机维度的均数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

2.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对性别、学校、父母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问卷及各维度上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从具体因子水平上看,沟通动机维度在性别上的主效应显著;沟通内容维度在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四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二)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性别特点

1.不同性别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测试结果

男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但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3.404>3.325,F=1.294)。各个维度上在性别上的分布并不平衡:女生在沟通内容和沟通态度维度水平上都要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水平上则要高于女生并且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

2.中学生在沟通动机维度和沟通状况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中学生在沟通动机维度和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沟通动机维度(F =7.203)和沟通状况维度(F= 11.364)上均显著高于女生。

(三)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上结果与分析

1.不同性质学校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

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均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359>3.259,F=2.069)。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相同,都表现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具体维度上的沟通水平均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并且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学校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内容维度(F=5.741)与沟通状况维度(F=6.440)上均显著好于职业中学的中学生。

(四)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上的存在的差异分析

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的主效应及与性别和学校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分开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和沟通态度维度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父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中学生沟通要好于学历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沟通态度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态度上明显好于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的中学生,而与另外2个受教育水平差异不显著。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上明显好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和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而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沟通内容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母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和高中的中学生沟通均要好于学历为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与高中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总体上,中学生同

伴性话题沟通水平居于中等偏上,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最高,而沟通动机维度均数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这说明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比较保守,缺乏沟通的主动性,不太主动与同伴进行性话题的沟通。而沟通状况的维度均数最高,这说明尽管沟通的主动性不强,但是中学生同伴间大多还是能谈论性话题的。这与傅伟忠2003年对我国上海市19区县38所大中学校在读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相类似,在此调查中显示,当发生心理卫生问题时,43.3 010的学生选择朋友倾诉,只有21.7%找心理咨询机构咨询,19.1%自我反省,15.8%找书学习解决。另据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目前最好的朋友依次为:同班同学、母亲、同校同学,其中同班同学占80.8%。由此可见,中学生大多是愿意与同伴进行沟通的。沟通内容维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说明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缺乏广度和深度,诸如性变态、性病、性侵犯等大家认为较敏感的内容较少涉及,这可能是因为中学生正确的性知识来源渠道有限,缺乏系统的性知识。这一结果和类似的性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刘霞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男生只有52.3%知道有关遗精的知识,其知识来源主要为书刊;高中女生只有68.2%掌握了月经的有关知识,其知识来源主要为母亲。张颖等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学生对性知识掌握不足,只有24.3%的人知道“容易怀孕的时间”。可见,因为缺乏对性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导致了中学生沟通内容的范围较狭窄。也由此影响了中学生沟通的动机水平,可能因为对性知识所知甚少,所以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沟通或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沟通。

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在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平均分高于女生,男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水平高于女生并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对男女不同角色期望有关,传统上更强调女孩子文静、内向、顺从,男孩子则更独立、叛逆。刘霞等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边缘性行为的次数高于女生,报告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韩仁生等对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调查结果也显示,男生交友数量显著地高于女生。郑琰对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由于比较敏感,所以自尊心水平比男生低。男女在交友数量、角色期望和心理素质上面的不同,造成了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的显著性差异。

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比较中发现,普通中学的学生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普通中学的学生较之职业中学的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可能是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有差异,自我价值感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王蕾的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学生自我价值感好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自我价值感高的学生的自信心,自我优越感较强,主动,好奇,在判断中不愿意受权威的影响,而自我价值感低的学生则表现为孤立,自我防御,自卑,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总体规律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沟通的水平也越高。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家长在对子女的性教育方面还存在种种误区,“谈性色变”,很多人都耻于谈性。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在这方面思想就更开放一些,更能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面对。根据Dilorio的研究结果发现,表现出高度自我效能感的母亲更愿意去和孩子谈论性,在通常情况下,学历高的母亲自我效能感更高。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能让孩子更自然地面对各种性问题,更愿意与同伴进行性话题的沟通,不会担心因为这种沟通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者认为自己有了足够多的性知识而感到不安和拘束

第三篇:中学生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中学生教育现状

2011级生物科学行知班杜思谦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

我生长在农村,自小在农村长大。在童年的生活中,农村的民风、民俗、民情,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在这十几年来,我国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就从我上过的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中心小学、德卧中学以及兴义市赛文高级中学为例,对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出路作一个全面调查及简要的说明。

在此,首先我认为有必要对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作一个简要的说明。在整个兴义市安龙县德卧镇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兴义市赛文高级中学及德卧镇的德卧、海庄、红山、团结等18个村的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还跟连同老师、市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教育工作的镇领导及各校级领导等19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村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的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德卧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个符合农村,尤其是德卧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众所周知,中国地区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是原始的手工业生产为主,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并且大多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而产生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总的来说,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而其中以农村教育最为显著。此刻,农村教育正在面临显著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臵、民众意识,甚至是某些教育行政机关、教育行政领导等诸多的综合因素的制约,德卧镇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结落后的阶段,其满后主要表现在:

①学校校舍陈旧,因为德卧方位偏僻,占地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大部分小学学生多在300人左右,少则几十个人不等,因而村里基本拿不出资金建设学校。长时间以来,学校校舍得不到翻新,因而出现了我们走访时学校房屋破旧的现象。

②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对于我们德卧镇大部分中小学校而言,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的篮球场和一些甚至歪歪倒倒的双杠、乒乓球台等,至于娱乐设施更是谈不上。

③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德卧镇教育集团外,德卧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备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的问题:

教育收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国民教育的问题日益关注,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例如:我国是在几年前就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在有的地方还推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对于农村大多数因经济条件差,交不上学费而上不了学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圆了他们的上学梦、学习梦、知识梦!

目前,在德卧镇,全面免费教育制度,这样一来,就大大地减轻了民众、家长的负担。据调查走访显示,大多数村民表示:自从有了这一惠民政策、制度后,我们的负担减轻了,不用担心孩子上不了学,受不了教育。说到这里,这位农村妇女热泪盈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就德卧镇中部村民而言,有的山区,经济条件确实落后,家庭负担又重,根本无力提供一部分钱给孩子上学。后来,政府对村民进行了税收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如:停西村村民杨明强家,两个小孩,一个上初二了,一个上初一了,在以前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上学费用成问题,一学期下来得花好几佰元,后来,教育改革后,免除了学杂费、书本费,使得家里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大大减轻。但是,仍然还是要上两个小时的山路上学,这依然成为杨明强家长的一块心病,由此,我们看到德卧镇的经济收入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德卧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德卧镇的偏远地区,如三角洞、停西、甘河等村,教师资源严重缺乏。从一教师处得知,三角洞小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200来人,教职工仅为8人。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小学教师出任中学教师的现象,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些中小学教师被要求从事多门课程教学的现象。如三角洞小学的王婷老师被要求任教语文、教学、自然、体育等多门课的现象,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但是,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此以往,由于工作时间太长,难免会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流失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个是工资问题,在德卧镇某些偏远地区,小学教师工资有7~800元,即便是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也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这与市区的教师工资相差太大,市区中学的工资普遍在2500左右,因而许多乡下的优秀老师挤破头住城里工资更高的学校钻,而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了目前镇、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第三: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如甘河小学,男教师9人,而女教师仅1人,这也是乡镇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

第四、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调查显示,现在的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本科毕业生确实很少。当然,学历不是根本原因,但教学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的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的甚至聚众赌博,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德卧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父母所接受的文化知识教育有限,有的甚至是零教育,致使他们对子女所受教育的这种要求存在偏见,部分学生在村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在家帮忙干活,甚至外出务工,以补贴家庭开支,剥夺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总之,这部分学生主要应该是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另外,大量优秀的小学毕业生被招到兴义一中、八中、五中、赛文等优秀的中学学习,致使德卧中学等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体制的问题:

经过走访调查可知,德卧镇各中小学施行“四制改革”的教育制度。“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试制”,这四项制度,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教育水平的稳步提高。

六、教学内容上,各教育单位、教育人员秉承对学生施行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嵛面地、有效地进行教育,以求塑造21世纪全面的、可发展的新型人才。但是,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很有作为的人才。另外,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

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总之,全面发展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生生不息。最后,还体现在目前德卧镇大部分中小学生素质极为薄弱,还未形成任何稳定的心理体系,心理承受能力低,其真实事例是令人心寒的,团结村一六年级小学生因未考上市重点中学而被家长大骂了几句,结果服毒自杀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当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当儿戏,根本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要么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要么就走向极端,而一旦遇到生活中的挫折,只看到生活中阴暗的一面,而非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于是很多青少年甘愿自我沉沦,在家庭教育不合理这一前提下,学校教育理应承担起它的使命,通过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来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别是农村教育上面,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以上,我只是对我所居住的城镇当地中小学的某些较为明显的教育现状作了一个粗略的调查,有很多更为细致的地方,还并不被人所觉察,这还有待于我们大家更多的人去发现。但是,就发现出的问题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教育对中国,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让我们全体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共创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教育大家园,一个优秀、文明的传统民族。

农村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解决农村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问题的一大焦点,而解决这一问题,民众的思想意识却占主要地位,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改变这一观点,我个人建议可以在每一个村建立一个图书站,这样村民们可以时刻去观赏、阅读,通过提供一些农业技术、家庭教育、时势政策、法律等方面书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民的陈旧观念,避免农民教育问题成为拖滞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树周恩来教育伟大旗臶,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

第四篇: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纳雍二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中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课题组

执笔人:陈志

一、调查背景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我国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进入了建国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生是我们事业的建设这和接班人,是青少年的主体,目前全国约有中学生一亿左右。他们的思想道德现状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然而,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夫妻离婚率上升、家庭问题复杂化、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网络时代的负面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并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当前犯罪年轻化、中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厌学情绪严重、与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关系紧张、心理教育形势严峻••••••种种表现都是德育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一个应该引起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重视的问题。

为了把握中学生思想脉膊、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争对性,探索德育教育新路线,提高德育教育实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组进行了一次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本次问卷由课题组集体讨论问卷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案,由余键、石咏两位教师设计制作。以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取向,与家长的关系、校园生活质量、社会责任感、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法律意识、心理素质等为主线,分设29个选择题、一个问答题。

抽样:本次调研采取在研究对象中,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纳雍二中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完中,共5231人。其中,有高中26个教学班、初中48个教学班、学生来源基本上是城乡各占二分之一,选取该校学生进行调研能更全面地了解城乡学生的整体状况,抽样方法是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12个班共812名学生进行问卷,样本量为16%。问卷发放812份,收回791份。调查回收率为97%,问卷有效。

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具体交由余键、石泳、银启刚、曹艳、郑志祥、陈策六位老师实施,并各自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形成了初步结论。

三、调查中的数据分析。

(一)、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感、理想信念

从中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未来的愿望、学习动机、对国家的认识等方

面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感、理想信念。中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较多的爱国热情。在升国旗、唱国歌时的感受这一调查中90%的学生选择“有责任感”这一选项。高中学生占85%、初中学生占94.5%,只有3.3%的学生认为是形式主义,2.2%的学生没有感觉。总体上看,高中学生所占比例较初中学生低,主要是高中学生理性思维相对发达,已开始独立思考一些较理性的问题,高中学生社会性更强,社会不良意识对高中学生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对时事关心的程度上,大多数中学生不理想,当问道利用网络的主要动机时,70.5%的学生是玩游戏,13.5%的学生用来聊天,10%的学生用来流览黄色网页,利用网络了解时政的只占3.5%。“在你最关心的三个社会问题中”,80%的学生选择了治安,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选项,而选择“贫富不均”、“惩治腐败”等内容的不到3%。体现了较强的实用主义,在回答“你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时”,36%的学生选择了“挣钱过日子”,“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占51%,基于从众心理,认为是“因为同龄人均在学校、乐趣较多”的3.2%。

(二)家庭教育情况

问卷从面对父母的批评教育,在家里的日常行为,家庭所给的零用钱的支配作用等方面调查。在如何“面对父母的批评教育”上,26%的学生选择离家出走,28%的学生对父母的批评教育很反感,选择“找老师咨询”的只占5.3%,选择“虚心接受”的占11.6%,在这一问题上,性别差异也较明显,如虚心接受的11.6%中,女性占9.2%,男性2.4%。关于在家里是否做家务的问题,60%的学生选择了帮助父母做家务,但从来不做的也占38.7%,证明好逸恶劳的思想占了一定的比例,在“父母所给零用钱”的用途一题中,30%的学生用在上网和手机话费上,30%的学生用来买零食。11.3%的学生用来买学习资料,存入个人账户的只占2%,表现了在家庭生活中理财能力欠缺,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目标不明确等倾向。在“对于你的思想道德教育,下列因素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一题的选择中选项包含有父母的57%,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是突出的。但问题的一个方面是家庭教育的方式,在“你不开心时常常是因为什么”一题的回答中,选择“父母责怪和训斥”的占32.6%,因为“学习压力大”的占43%,家长的过高期望占46.7%。不开心的因素来自于家庭的占绝大多数。“对父母的批评教育”选择想离家出走和反感的总计占54.5%,在社会中成人言行是否一致的调查中65%的学生认为不一致,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诚信度不够,这对子女的负面影响极大,家庭教育观应该改变。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是否合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家教育的作用,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中学生的交友、暴力、伤害和不良行为

不少问题学生都与自身的环境因素有关。在回答“你最烦恼的问题时”因为找不到自己爱的人占13.2%,在回答“同学对自己的影响时”,有69%的同学认

为同学的言行对自己是正面的影响。无负面影响的选择。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交友是中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中学生对交友普遍持肯定态度,缺乏理性判断。事实上,不少问题学生往往是缘于交友不慎。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问及心中的“小秘密”或“困惑”的倾诉对象时,选择父母的10.9%,选择老师的1.8%,35.2%的学生愿埋藏于心里。在“不开心的倾诉对象”一题中,24.2%选择父母,最多的是选择同学和朋友,占63%。在不良行为方面,调查显示,主要是抽烟、早恋、网络成瘾,有吸烟习惯的男生占男生比例的29.3%。在“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调查的选项中,选择知心朋友的占50%,生活有意义、事业有成的占49%,说明多数学生喜欢友情、事业双“丰收”,所以尽量去交友,特别是异性朋友。结果友情发展成恋情,最后学业和爱情均以失败告终,一失足成千古恨。在网络方面,除上文所述把父母所给的零花钱用在上网和电话费上外,网络成瘾的占12.1%,在同学相互影响自己的诚信度一项调查中,60%的学生认为是正面的、肯定的。在“冲动和暴力”行为调查中有与父母对着干行为的占10.9%,冲动和暴力的占20%,显示了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偏低,处事情绪化的特征。

(四)、校园生活质量、人生价值观

在“成长的关键”一题的调查中,50%的学生认为成长的关键在于学习,提高自身责任,20%的人认为是机遇,5%认为成功与否是人际关系。50.1%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紧张是导致烦恼的原因。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加剧、社会对个人要求提高,对学生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心理负担、烦恼、造成不愉快的因素等多项调查中,均与学习有关,而且学习这一因素均排第一,这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反映。社会要发展,需要更优质的人才,家长源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标准要求子女;学校源于现在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等因素。高标准,严要求管理学生。当然这一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的一面,社会物质条件丰富、学生生存在温暖幸福之中,好逸恶劳,“趋利避害”的心理濨长,不愿意吃苦受累和毅力欠缺是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学校把学生的社会发展活动、读书活动、体育活动和各种文娱活动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安排,成立了学生会、共青团等组织,学生校园生活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学生对校园生活多数感到满意,但多数学生的满意度是在娱乐方面,学习方面与此不同,在“最烦恼的问题”中,学习压力大占50%,在有“困惑”向谁透露的调查中,选老师的只有1.8%,这折射了校园生活的一个侧面,师生交流沟通有待改进和加强。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是健康的、积极的,但把物质享受、精神追求作为最高追求目标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可能因为学生的向善心理,在这个题的选择中可能会有言行不一的现象。

(五)对学校规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程度和管理认同水平

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和管理认同水平较高,在思想道

德教育对其影响的因素调查中:认为父母教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占57%,老师占47.9%,思想品德课的占38.2%,在回答如何评价个人思想品德高低时,70%的同学认为优秀道德标准,应该是尊重他人,讲信用、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从综合素质方面进行评价。在“你认为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一题的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知识和思想品德同等重要,在回答喜欢的班主任类型中,76.8%的学生选择,学识渊博、讲课精彩、公平公正、一事同仁、言而有信、以理服人、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在简答题如何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高低中,有的学生做了发挥,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如认为道德应该是内省,内心的认识,而不是形式,思想教育应该注重实效而不是形式,如学校不具备条件的东西不能只做做样子,不能苛求学生,老师对违纪学生,不分情况或违纪情节,使用写言不由衷的“检讨书”、“保证书”等方式,学生都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另外,调查数据显示:很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前途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面临什么挑战,厌学情绪较严重。

再有,在总体的调查中,初中生选择相对理想化,感性化一些,高中相对理智、个性化一些。这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高低有关系。

四、主要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有较强的国家意识,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能把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进步、经济、信息全球一体化发展日趋增强,社会环境变化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在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发生消极作用,在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惑。

1、普遍有较强的国家意识、较高的爱国热情、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腐败现象表现了强烈的否定和反感。但理性不够,对时事的关心不够,少部分同学受金钱至上的影响,看问题较为现实,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我为中心。

2、家庭教育在学生中起重要作用,但家庭的教育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力度上有待加强,方式上有得改进和完善。

3、许多不良行为在部分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存在,语言不文明、吸烟、上网成瘾、黄色文化、好逸恶劳、处事情绪化等均占一定的比例。

4、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和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但由于教育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条件的制约,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心理负担、烦恼、不愉快等问题的调查中均与学校有关。说明学校教育还有待加强,改进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有待加强,素质有待提高。调查中还发现,年级越高,学生道德品质现状越令人忧虑,抽烟、上网成瘾、早恋、顶撞老师、协作精神、思想意识、奉献精神缺失等现象越严重。例如,一个担任班干部的问题,除了七年级因

为害羞,胆小、自信不足外,年级段越高,越不愿当班干部。原因主要有:一是学习竞争的影响,二是学自身的意识差,怕干不好影响自己“颜面”,三是成人中圆滑世故心里的影响。显然是团队意识、奉献精神的退步。

五、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这和接班人,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国民教育、虽然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总体上是积极、健康、上进的,但调查中在部分同学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视。对今后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1、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倡导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特别要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问题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不是“温室栽培”,但现在的社会环境,由于受多元文化冲击,资产阶级自私自利,金钱至上思想和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上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形式主义,对中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如在“你认为社会中成人是否言行一致”一题的调查中,65%的同学认为社会中成人的言行不一致,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诚信是受到质疑的,另外,各级政府、部门包括学校管理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例如有的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给高中学生订购学习资料,价格远比市场价还高,高中生已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还大言不惭地要求学生诚信、奉献、胸怀祖国,这种情况下学生考虑的不是“诚信”、“奉献”、“为人民服务”,而是“欺骗”、“虚伪”、“恬不知耻”!所以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赖于政府的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路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为中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前提。

2、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合。就物质层面上看,中西部的许多农村学校,尽管在两基攻坚中硬件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但校内各种建设和设计育人寓意不强,课外学习环境差,生均面积过小的现象较严重,还需要加大对校内文化建设的后续投入。在制度层面上,由于教育体制改革,有的制度在指导思想上虽说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但实际操作和效果上也许适得其反。如有的地方因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过分强调学校和教师的安全责任,管理责任,安全责任无限上纲,层层推卸的结果,是尽量缩短学生在校的时间,以减少所谓的“风险”,反而是大大降低了学生校园学习的质量。在精神层面上,形式主义,腐败现象、也对学生群体产生了负面影响,为应付上级检查,让师生参与突击材料的事时有发生,学校图书重数量,轻质量,轻利用率的现象也很严重。教师为应付繁琐的形式工作,科研意识削弱,科研力度不够。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硬件设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管理上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改变图书利用重数量、轻质量、轻利用率的现状,打造“书香校园”,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心理环境。在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中,心理压力过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同时也是学生健康发展不足的体现。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教师不仅要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心理理论武器。多为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用更细致更高效的疏导工作来推动教学。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德育处、学生会、共青团、班主任、教师协同教育,形成合力,避免各自为阵的现象。

3、强化家庭教育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现代社会,教育的职能,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家庭的有效配合。调查中发现,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平时家长和教师交流中也发现,家长对子女的监督管理与教师的需求之间差异很大,缺乏默契和一致。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不仅是教育管理,教师职业要专业化,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素质,认识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了解孩子教育成长的规律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好地配合和协助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另外,现代家庭变化较大,独生子女增多,留守学生比例增大,这些也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新的变数,对这部分学生如何进行教育管理,这种家庭的协助作用如何发挥出来,也是教育改革中所谓面临的新问题。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德育教育与教育教学效果有机结合在教育研究中,对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研究颇多,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亦为数不少。但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却不多见。事实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前提,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低级趣味的学生会有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勤奋学习的精神并进而学有所成,奉献人类、奉献国家、奉献民族、奉献家庭。因此,本次研究拟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改革,研究其中规律,用以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校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把握其思想脉搏,探索教育规律,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我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先后组织初

一、初

二、初三共200多位学生就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主题: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

调查人员:汪凯

调查时间: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一、调查目的为深入了解我校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把握其思想脉搏,探索教育规律,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过程

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查找来了解有关青少年的一些信息。

2、整理数据:把调查的数据分析并整理,然后一一删减。

3、具体分析:整合数据,写成论文

三、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四、调查对象分析

在被调查的200多名学生中,主要来自城镇和农村。从年段结构看,初一年71人,占35%;初二年68人,占33%;初三年64人,占32%。从性别结构看,男生88人,占43.35%;女生115人,占56.65%。从年龄结构看,10-12周岁的有3人,占1.48%;12-14周岁有169人,占83.74%;15周岁以上的有31人,占14.78%;从团员比例看,共青团员173人,占85.22%;非团员30人,占14.78%。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广泛的意义。

五、调查的主要内容:

1、思想品质:包括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感、理想信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关注程度。

2、道德品质:包括当代中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以及道德判断、法制观念形成的标准和依据。

3、心理品质:包括当代中学生文明素养水平、心理健康程度和青春期人格取向形成的原因,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烦恼。

4、生活品质:包括当代中学生对网络生活的认知程度、消费观念的形成原因,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特性养成的背景因素。

六、调查结果分析:

1、积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学生的思想道德基本表现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生活品质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信念正逐渐成熟,思想道德修养等正向健康积极方面发展。主要表

现在:

(1)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代中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尊严感,绝大部分学生对祖国都抱着一种正确的情感和态度,能热爱的祖国,对社会的关注度高。其表现为:①作为一名中国人,有75.86%的同学感到骄傲和自豪;②有95.57%的同学认为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责任;③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景的看法中,充满信心的占96.85%;④对当前台湾当权者大搞“台独”,86.21%的同学非常关注,并且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容挑衅;只有0.99%的学生认为“知道此事,但没什么想法”。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是比较敏感的,而且他们对社会热点表现出的关注倾向也是与他们自身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比如,在回答“你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时,在给出的6项备选答案中,选择“提高国民素质、节约社会资源”的最多,占59.5%;其次为“台湾问题”,占57.8%;再次为“教育体制改革”,占55.3%,“腐败问题”占41.2%;“择业就业问题”占40.4%。在“假如有外敌入侵或有人分裂国家,需要大批青年应征入伍时”这一问题上,有61.08%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应征入伍。

(2)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能摆正国家,集体和个的利益关系,42.36%以上的学生选择“为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56.65%的学生选择“权衡利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对“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看法时,60.59%的同学选择“诚实守信”、54.19%的同学选择“待人真诚,善良宽容”、30.54%的同学选择“自尊自强”。在问到:“看到有人做出损害学校或临西形象的事,你会怎么做”时,33.99%的学生选择“主动上前劝阻”,36.45%的学生选择“视情形而定,能劝阻的就劝阻”,只有0.49%的学生选择“与我无关,视而不见”。在对自己的信仰问题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如在入团或入党的问题上有72.9%的学生认为是积极上进。在社会公德意识上大多数学生反映出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如在买东西时,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91.63%的学生选择“主动退还”,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遇见老人、孩子或孕妇时74.88%的学生会马上起身让座。在学习方面,我校58.62%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不上别人时,选择“佩服他,并努力赶上”; 34.48%的学生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其他方面超越他”。在课余生活方面,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对这些活动产生了极大关注和热情,如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看法上,80.3%认为很好;对班级组织的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64.53%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3)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法制意识显著增强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在他们回答“将来你选择职业的标准可能是什么”时,有56.65%的人认同的是“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否发挥个人特长”,有18.23%的人认同“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有16.26%的人认同“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在回答“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很大的挫折和困难,你的态度是什么”时,选择“相信自己,征服困难”的人占了61.58%。另外,从他们对学习态度的认同中,也可以折射出这种主体意识的增强。在回答“你的学习态度主要什么”这个问题时,46.31%的被调查者认同“有选择地学习和吸取老师和同学的知识”,39.41%的人认同“根据自身特点,攻已之长,补已之短”,两项之和为85.72%。

至于合作意识,在问到“对班级举办的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你会怎么做”时,有64.53%的人选择的是“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问到“当你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你会如何处理”,有62.07%的被调查者表示要“沟通交流,化解矛盾”,有33.5%的被调查者表示要

“宽容、忍让他”。在问到“老师与你商量,将你的座位调到学习较差的同学旁边,你会怎么想”时,有39.41%的人选择的是“欣然接受”,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心胸是开阔的。

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现出较强的法制意识。当问到“在上下学途中,当穿越马路遇到红灯“时,有87.68%的学生选择“严格遵守交通法”。

此外,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我校中学生还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在人际交往中能较好的处理老师、父母、同学之间关系。如在问到“当老师教导您怎样做人与父母教导不一致时,你的选择是什么”时,有63.05%的被调查者表示 “谁对就听谁的”;在问到“在街上遇到曾经教过你的老师,你会怎样做”时,有85.22%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问好”;在问到“你与父母交流吗?” 有45.32%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交流”,有40.39%的被调查者表示“视情况而定”;在问到“每天进出家门时,你会怎么做”,有89.16%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和父母打招呼”。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40.39%的学生认为“应当继承,并由成人发扬光大”,另外有55.67%的学生选择“努力了解,并从我做起”。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的利用网络抵制不良内容的诱惑;在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态度和要求上,47%的学生认为对其影响较大的是“先进人物的事迹”,33%的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影响较大一些,29%的学生则认为是“思想政治课”对自己的影响较大一些。

从以上数据上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多数学生能够胸怀祖国,紧贴时代,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兴趣广泛,体现了新时期中学生鲜明的特征。

2、消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和暴露出当前我校学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状况。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品质上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是缺少远大的人生抱负。调查表明,在学习动机中,48.28%的学生是为了“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过好日子”,2.96%的学生学习是“迫于社会父母的压力”,1.97%的学生说是“没目的,得过且过”,只有46.8%的学生是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职业取向上,56.65%的学生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否发挥个人的特长”,16.26%的学生选择“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18.23%的学生选择“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只有

8.87%的学生选择“职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上带有明显功利主义。调查中,关于“考试时,老师因故离开时你看见有人作弊,这时你会怎样做”,有48.28%的学生选择“与我无关,继续答题”。在最敬佩的人物中,选择“影星、歌星或体育明星”的达13.79.%,选择“我自己”的达17.24.%,选择“雷锋、保尔式的英雄”的只有7.88%。

(2)、道德品质上出现一些偏颇。

调查表明,现在学生的价值观更加突出“利益”二字,现代青少年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并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对奉献与索取统一的要求更为实际。调查中,关于“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中,有31.53%的学生表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12.32%的学生表示“奉献与索取应该完全相等”。在问到用非正当手段能解决你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会采用吗?有30.05%的学生表示“可能会”。而对于“面临生活困境而采取不道德的行为获取钱财”的现象,你的看法是什么?有9.85%的学生表示“赞成,我也可能这样做”。调查还显示,目前少数中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如在问到:你是不是一个“做错了事勇于承担,绝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人?25.62%的学生“视情况而定”,4.93%的学生回答“不是”。这些数据表明了道德实践资源短缺制约了道德水准整体提升。调查还表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大。在对当前道德生活状况的看法调查中,55.67%的学生认为“部分人的社会道德不好”,11.33%的学生认为“完全认同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对这一

社会问题的治理缺乏信心”。在问到:“你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状况是怎样的”时,28.08%的学生认为“假恶丑多于真善美”,32.51%的学生认为“好坏难辩”,2.96%的学生认为“都是假丑恶”。对于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看法,38.42%的学生认为“比较赞成”,6.4%的学生认为“完全赞成”。这说明社会风气,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等这些大环境,已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使我们的学生做出倾向社会的一种判断。总之,现在中学生较多地崇尚实用主义、个人主义、自我为中心,看问题较现实、实用。

(3)、个性心理的品质表现不容乐观。

调查表明,虽然学生的心理活动总体评价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目前“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问题比较突出,如对于“你每天的睡眠时间”的调查上,33%感到睡眠较少,11.82%的学生感到睡眠严重不足。对于“在学校每天的课余时间里,你最主要的安排是什么?”有50.74%的学生选择“抓紧时间做作业或去阅览室看书”。对于“上学期间,你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有53.2%的学生选择“成绩差,被老师和家长批评”,有25.62%的学生选择“老师不关心,同学不喜欢”,有17.73%的学生选择“没有朋友”。对于目前,你最苦恼的事情来源于什么?有64.04%的学生选择“学习成绩”,有1823%的学生选择“前景迷茫”,有10.84%的学生选择“同学或朋友关系”,有6.9%的学生选择“家庭因素”。

迷恋网络的现象有所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上网的目的,选择“看新闻、查资料,或者学习电脑操作”的占30.05%,选择“看电影、聊天”的占19.7%,选择“玩游戏”的占10.34%。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当成“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获得性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

校园师生关系有些疏远。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发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间交流互动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心理距离拉开加大。调查中,51.73%的中学生在别人对他的评价中,最看重和在意的是同学朋友,而选择老师的比例均仅为8.379%。

(4)、生活品质方面存有不良倾向。

在调查中还发现爱攀比、摆阔气、追求时尚等已成为当今一些学生的通病。

3、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特质。它包括个人的生理特质和心理特质,是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内在因素。

二、家庭因素。中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发生长期的面对面的互动,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教育因素。学校教育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显得更有优势。学校教育具有正规、系统的特点,它不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基本理论的灌输,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培养思想品德的各种训练。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培养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而且学校教育有专业的老师,科学的教材并在学校这个专门的环境中集中、系统的进行,因此更具有科学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有新的要求,品德教育必须适应这种社会变迁的需求,学校与家庭比,对社会需求的反应更灵敏,而且也能更及时地把握方向,更新内容,紧紧跟上时代的脉搏。

四、社会心理因素。当代中学生时刻受着各种大、小气候的影响。这种种大、小气候主要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大众传媒和舆论的影响。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瞬间万变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渠道便利畅通,每天都沐浴在信息之雨中。而大量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和舆论来传播的,因此大众传媒和舆论已经成了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对学生思想品德有很重要的影响。记得北大副教授孔庆东在《净土红尘》中写到:“校园并不是与社会完全隔离的观察室,校园与社会之间插满了连通器,社会上风吹,校园里草动;社会上杯弓,校园里蛇影。校园不但可以成为社会的晴雨表,校园其实也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校园是八面来风。各种社会风气、社会潮流一阵阵地涌向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他们去看、去听、去比较、去鉴别、去模仿或摒弃,这个过程就是在社会风气吹动下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学生们虽然身在校园,但是眼睛却已经开始密切关注着社会,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为参照物来调整自己的品行。

3、校风、班风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良好的校风对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就如同适宜的水温条件对于正在萌芽的种子一样重要。另外,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等等大部分活动都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班级这个环境中度过,因此班级是他们的主要的活动空间,班风对他们当然也很重要。

4、同龄群体的影响。同龄群体包括同龄朋友和同学。美国心理学家阿希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旦个体处于群体之中时,就与该群体融为一体了。当他独自一人时,他可以以一种十分冷静和明朗的态度看待某一事物,但是,一旦置身于某一群体而且该群体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时,他就不再单独地依赖自己的判断看待事物了。实践也证明,从众行为大量存在,尤其是朋友圈或其他同龄群体里,群体取向的压力是相当明显的,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孤立于群体而独行。

中学阶段是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奠基的关键时期。若在这一时期思想品德教育的失误和欠缺,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和缺憾,并给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七、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对策

由于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工作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要靠学校的努力,也要靠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制定和实施好德育工作的方案:

1、加大新课改力度,强化课堂教育的育人功能。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加大新课程改革力度,强化课堂教育的育人功能。要切实改变“重智轻德”倾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如课堂教学应增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容,注意密切联系实际;要遵循学生认识、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出发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能和结构、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上适应新的需要。另外,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有机统一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学德育课程体系。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德育体系,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和沟通。学校尽管是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但家庭、社区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进行沟通,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常规联系,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如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校必要的联系制度。

二是要建立学生、教师、家长全面参入的德育评价体系,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教育者再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受教育者哪些方面存在缺点和不足,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增强德育针对性,提高德育的实效。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内涵。

德育具有实践性,必须注重实践教育。因此,学校德育必须走出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走向实践,走向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要从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及成长成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全面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富有成效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既极大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又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4、充分发挥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面对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的青年学生,团组织只有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才能增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我们要充分把握党赋予团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优势,发挥共青团领导、联络、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作用,用马克思理论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用爱国主义凝聚学生,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鼓舞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激发他们努力成长成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要强化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文化教育,以“三个教育”为主线,突出思想育人,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不断挖掘各种阵地资源,充分利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土教材、图书馆等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工作针对性。

三、要加强中学生的唯物主义教育,大力倡导科学精神。通过举办图片展、团课讲座、主题团日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做报告等形式,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科学教育、心理教育等。此外,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正面教育和经常渗透相结合。

5、积极做好各种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做好各种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积极营造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修养的环境。

一、是文化部、公安部与当地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加强管理力度,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落到实处,使网吧管理走上正常化轨道。

二、是主要教育网站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开设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育活动。

三、是要加强校园内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学校管理教育的功能,如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同学:①不进网吧玩游戏;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③上网要上健康网。四是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高科技教育手段,拓宽思想教育的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理清新课改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勇于探索,积极构建新型德育体系,为学校德育的改进提供科学的理论,使学校德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下载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胥浦中学“学生阅读与写作关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

    中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报告 以焦作市某学校为例 【摘要】本调查是关于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通过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各个群体对课外辅导......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07秋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王正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

    有关《中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有关《中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现在的中学生多数都是90后,这一代人大多数在独生子女,加上物质上都比较好条件的,因而从小养成生活的优越感。他们大多数生活上吃不了苦,很多娇......

    关于中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报告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同时,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准......

    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报告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德惠市二十九中学郭海艳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德惠市二十九中学郭海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刘瑞马世伟执笔10月7日至10日我课研组在九年级学生中做了俩个调查,老师们获益匪浅。课题研究学生作文水平差的主要原因分析调查表(学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