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叹为观止的汉字魅力 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
叹为观止的汉字魅力 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
“最爱写的字儿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而如今,这种场景更多时候也只能在电视里看到了,更多的人远离了手中的笔,传统的书信更是逐渐淡出了大家的生活.今年在校园内举办的“南农汉字英雄”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作为公管系的首次大型独立活动,我们不免对其举办的初衷产生浓厚兴趣。在对本次比赛主策划人之一徐方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为响应学校“学风建设年”的号召,同时也为推广普通话,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传承中华文明,向外国友人推广汉字文化,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而举办了本次汉字听写大赛。
当然,这场大赛的前期准备工作也花费了举办者不少的时间和心思。举办者不仅对大赛策划书进行了数次的编写修改,研讨实施方案和详细的人员分工,并且也将策划的有关情况报请学生会与系主任,对策划进行不断润色,同时也与国教院的辅导员及学生进行了前期的沟通,为他们书写培训计划,确定培训人员与时间。在策划书提请辅导员批准后,活动开始才了正式的实施。在其前期的准备中我们也看出了公管系同学的团结与热情:有专人负责设计大赛的LOGO,也有很多同学都分别在QQ空间,人人南农人文公管,以及贴吧,微博上进行了密集持续的宣传,同时也请宣传部人员进行了设计传单和报名喷绘,为本次大赛进行了强有力地前期宣传。而现场报名的火爆情况也确实出乎举办者的意料,所以又临时增加了半决赛,为汉字英雄们又增加了一道关卡。
从对举办者的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虽然比赛为零门槛,但不同的人确实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有人始终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也有人写出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汉字写法。看来对汉字的学习和传承仍然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不断努力。
对于本次过五关斩六将夺得“汉字英雄”桂冠的神秘人物相信大家都很想要了解一下吧,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领略一下冠军的魅力吧!夺得此次大赛冠军的是来自人文院法学131的黄璐。
对于参赛的原因冠军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受到了央视汉字听写大赛的鼓舞,同时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勇气。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比赛的快乐也认识了不少很罕见的汉字。黄同学说自己的汉字能力大部分归因于经常看一些名著,遇到不会的字就会立即查字典,对于这些,不知道有没有给同学们一些反思呢?我们现在基本都是打字,名著更是不怎么看,对于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希望大家能向冠军学习,更多的去学习去重视。当然,这次比赛也有许多的不足:每轮听写的难度不平均,还有抢答的时候会有较大争议….毕竟这是第一次的比赛,失误不足可以理解。下一届的比赛还希望我们公管系的同学继续努力,尽量完善。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通过这次汉字听写大赛更深一步的了解汉字的魅力,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第二篇:感悟汉字魅力,传承汉字书写
---云雾蒙蒙 田阳县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我班周静娟、黄海淇同学有幸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低年级组的汉字听写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次汉字听写大赛决赛的词语涉及课本应知应会词语、课外日常生活常见词语两大板块。赛前,我们班积极备战,利用课前、课后的点滴时间进行全方位听写,同学们个个踊跃参与,信心十足。此外,我还要求孩子们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号召家长们利用晚上的时间给自己的孩子听写词语,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汉字听写的乐趣。
12月13日晚的比赛现场别开生面,参赛选手们个个热情高涨、斗志昂扬,他们用规范的汉字书写着自己的精彩。随着“大雁、墙壁、漂亮、鹦鹉、睡莲、抽签、圣女果”等等词语的出现,小选手们依然能沉着应战,正确书写。小选手们在台上书写,小观众们似乎比小选手们还紧张,他们也在台下跟着书写,选手们写对了,他们鼓掌喝彩,选手们失误了,他们感叹唏嘘。小选手们在台上努力拼搏,展现了中山学子的别样风采。孩子们在比赛中学习,在细节中进步,汉字听写比赛,让我们的孩子掌握的汉字知识更加丰富,参赛的心理素质更加良好,对汉字的热情更加高涨。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收获,都是一笔财富。正如参赛选手周静娟所说:“经历了比赛的磨炼,我比以前更喜欢阅读和积累汉字了,我在比赛中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现在我的学习更有动力了。”因为对汉字听写大赛的热爱,孩子们学习汉字、听写汉字的热情空前高涨,现在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认真积累,每碰到一个陌生的汉字,都会翻翻字典,查清楚读音、字义,然后加强记忆,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到了汉字之美所传递的文化魅力!”。
人生聪明识字始,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孩子们感受汉字的美,体验书写的快乐,提升写字的热情。愿你我同行,共同努力,把汉字的魅力传承下去,愿每个“中国娃”都能书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争当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感悟汉字魅力,转承汉字书写
第三篇:传承红色精神敢于担当责任
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但当
七月五号,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排浩浩荡荡的大队伍在临沂大学出发了,这是学校里组织的最壮大的活动之一——红色育人工程“下基地”。我们经过宽阔笔直的大马路,路过蜿蜒曲折的小山路,客车向目的地奔跑。我们怀着激动而又迫切的心情迎接着对我们又一次的心灵洗礼,准备重温革命烈士的壮烈人生。
首先我们来到了九间棚景区,九间棚村位于平邑县天宝山风景区内,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该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闻名全国。景区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天然景色和乡村风情,景区内山势雄奇,沟谷深邃,山泉清澈,森林茂密,花果芬芳,民风淳朴,令人返朴归真、流连忘返。另一方面,在这片土地上几代九间棚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可想而知当时的人民是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的,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继承发扬老一辈的精神,将自己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下午,我们到达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和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大青山的西北,公路东侧的李行沟建立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并建碑亭一座。碑高1.941米,正面镌刻“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碑阴碑文记载着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战斗的经过,以供游人瞻仰和凭吊。
大青山胜利突围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5.3万军民反击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山东敌后战场我方损失最大的一次突围战。突围中,我方遭受了重大损失。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一一五师敌军工作部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等近千人壮烈牺牲。被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称为:“北有平型关、南有大青山”
在这一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我们热血沸腾,心情十分沉重,但我们也非常敬佩烈士们的英勇气概和过人智慧,他们不顾个人生死,将人民百姓的生命看得重于泰山。我们深深的为他们鞠了三个躬。
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别样的风景,膜拜了不同的烈士,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热血。在导游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懂得了好多。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
他们用生命为新中国的成立画上了不可或缺的一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到了马牧池乡,我们似乎被这里 的气氛所感染,庄重而又敬仰。马牧池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工作、战斗过。这里曾涌现出明德英、王换于等模范人物,成为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
曾不为外人所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自从在这里拍出了《沂蒙》、《沂蒙六姐妹》、《斗牛》、《沂蒙英雄》等多部影视剧后,这个偏僻的山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更随着电视剧《沂蒙》在央视的热播,以及在山东卫视和临沂新闻综合频道的隆重推出,聚集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尤其电影《斗牛》的主演黄渤先生荣获台湾金马奖影帝后更是将我们沂蒙山的一个小山村宣传了出去,这就是地处沂蒙山腹地的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电视剧《沂蒙》拍摄基地。电影《斗牛》故事发生地。
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当年抗日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我们不忘国耻,不忘抗日英雄的英勇精神。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莒南县大店镇。这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处全景式、全程式展示中共山东党组织民主革命历史的展馆。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权——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移驻莒南,从而使山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我们党拥有的最完整、最重要的以一省区为主体的战略基地,莒南也因此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永久性的地理坐标。这里的许多图片和
文物都是第一次呈现在市民面前,展示了从党的创建到新中国成立28年山东共产党所走过的辉煌而又艰难的历程。它将成为对党史、军史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基地,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已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基地。
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伪证,罗织罪名,残酷迫害刘少奇同志。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刘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开封“监护”,在开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27天,1969年11月12日凌晨6时45分蒙冤致死,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然而,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刘少奇同志,他为中国人民建立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我们着重参观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深刻认识了山东革命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成为执政党的历程。我们进一步总结了我们的民主政权能够从无到有成为人民拥护和满意的政府的经验,以及我们的军队能够转战大江南北,由弱到强成为胜利之师的重要因素。
了解沂蒙精神的精髓,努力弘扬红色文化,采集党史珍贵信息,我们当代大学生将再接再厉。
最后我们参观了莒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大店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
斗争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外抗强暴,内拒奸恶的利剑。为着追求自由和幸福,追求光明和进步,为着民族的杜丽和人民 的解放,中国人民敢于斗争,革命烈士从不畏惧,绝不屈服。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决心结合自身实际,把红军长征精神融入到学习工作当中,争先创优、再创辉煌佳绩,为班集体争光,为我系、为我院争荣誉。
第四篇:领略汉字魅力体味文化精髓
领略汉字魅力体味文化精髓
——广河一中参加临夏州“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3月19日,由我校八年级1班马卓雅、马正,八年级2班马亚楠、马雪珍,八年级3班张圆圆,八年级4班马欣雨六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代表广河县参加了临夏州“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汉字听写大赛。经过八支参赛队激烈角逐,临夏市(临夏市一中)参赛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广河县参赛队(广河一中)荣获团体第二名,永靖县参赛队荣获团体第三名。在获奖的前6名选手中,我校马亚楠、马卓雅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个人第四名、第五名的好成绩,为县、校争得了荣誉,教导处副主任、八年级语文教师马宝军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
本次活动由临夏州教育局和州语言文字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为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甘肃省选拔赛选拔选手,全州七县一市共八个代表队参加。我校于3月7日接到参赛通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参赛事宜,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辅导小组,拟定了周密的辅导计划。3月10日,辅导小组精心命题,依据参赛对象年龄要求,在八年级各班初选30名学生进行测试,最终,筛选出了马卓雅等6名参赛选手。辅导老师利用下午自习、周六、周日等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参照省教育厅“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题库设置”的要求,重点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二级字表、三级字表上共4605个汉字,按易读错字词、形近字、多音字、热点词、生僻字归类梳理,并结合中国六书造字法及用字法,对参赛选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读、听、写、练等多种方式测练,使参赛选手在短期内掌握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造字用字原理,有效积累大量的字词,为本次大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演变,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汉字作为仍在使用着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记述着华夏文明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国人的存在之家,书写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风貌。
赛场上,我校参赛同学密切协作,从容自信,拼搏进取,一丝不苟,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书写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对传承千年文化的敬重和传承。
本次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我校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大力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有效成果,也是我校重视学生特长培养、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见证。
第五篇:汉字的魅力与文化
汉字的阐释与文化魅力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瑰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奇迹。中国文化乃是依赖于中华各民族运用符号的能力而形成的。它包括制度、工具、居所、语言、哲学、信仰、风俗以及行为模式等种种要素。他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流程。
汉字起源是上古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是伴随着先民自身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健全而逐步产生的。目前对汉字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图腾族徽说、八卦说、陶符说、起一成文说和众人造字说等多种学说。无论哪种观点,都于中华先民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由自然群体发展到母系社会,继而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明文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标志着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鲁迅先生认为汉字的起源主要与古代的史官有关系,他在《且介亭杂文•文外文坛》中说:“原始社会里,大约先前只有巫,待到渐次进化,事情繁杂了,有些事情,如祭祀、狩猎、战争之类,渐有记住的必要,巫就只好在他那本职的‘降神’之外,一面想法子来记事,这就是‘史’开头。况且‘升中于天’,他在本职上,他得将记载酋长和他治下的大事的册子烧给上帝看,因此一样的要做文章。虽然这大约是后起的事。再后来,执掌分的更清楚了,于是就有专门记事的史官,文字就是史官必要的工具,古人说:‘仓颉,黄帝史。’第一句未可信,但指出了史和文字的关系,确实很有意思的。”
汉字的起源虽然有中华先民的多元物质和不同的地域的背景,但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思维方式,使汉字逐渐成为以象形符号为灵魂,以直观表意的笔画和符号组合为基础,以独特的文和合体形声的字为主体的形音义三者有机集合的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起初虽与众人的实践创造有关,但后来必定经过像仓颉这样杰出的人物对此进行采集、整理、改造、筛选、淘汰和增补。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古老的文字,同时又是最年轻的文字,因为拼音文字符号创始以来,几千年来仍旧沿用至今,而汉字的内核虽然没变,但它的外形却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还将延续下去,因为作为汉字的社会文化的背景在变化着。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用汉字所包含的深沉的文化内涵来充实自己,美化人生,让汉字进一步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强盛的纽带和基石。
从商朝算起,汉字的发生、发展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汉字的价值是历史文化中的固有内涵。我们知道,形成完整符号系统的汉字,使汉语这种文化要素超越了自身的时空局限而物化为一种可以视觉感知的形式,并以此贮存、呈现着文化传统生息嬗变、日积月累的过程.早在东汉时期,汉字在这一向度上的价值被人们清醒地认识和表述过。许慎《说文解字》即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许慎以降,以汉字为根茎、以经典为关键以通古贤圣之心为目的便成了传统文字学追索汉字价值的鲜明轨迹。
作为文化传统和规律发展的结果,汉字自身实际上积淀着中国文化的深幽奥秘,并在客观上充当着文化的生动提示和指向。例如,从商代甲古文中可以静待古人在文化心理方面的具象性。在通常情况下,思维的具象性使古人难以从同类事物或现象中抽绎出某种共同的、一般的特性.许慎释“牢”云:“牢。闲养牛马圈也,从牛东省,取其四周匝也。”甲骨文的“牢”的确像养畜的围栏,但它所关注的并非围栏本身的抽象功能,而是围栏养畜的种种具体情境。
甲骨文字无疑已并非汉字在发生时的原始状态,对于在蒙昧之中创造文明的古人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古人只是凭借对具体形象的感受、视辨、判断、记忆等把握自身的周围的各种对象,由汉字本身不仅可以窥见古人特有的文化心理,而且可以窥见工具、居所、制度、语言、哲学、信仰、风俗、行为规范等文化要素及其流变。因此可以说,汉字本身内容到形式都标志着中国文化鲜活的存在。
汉字的两种价值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每个汉字与文化传统的原初关系固定不变,故汉字自身即汉字构成或读音所反映的文化信息具有明显的单一性。而由于文化传统不断赋予语言并从而赋予汉字新的东西,故汉字作为语言符号的价值处于不停的增值之中。为了履行自身的符号职能汉字跟文化传统的关系日渐发生着深刻的转换。例如,“日”由太阳的象形演进为表示“白天”这一时间概念,这是“引申转换”;“其”由簸箕的象形演进为抽象的语词,这是“假借转换”;“甲”、“乙”由铠甲、鱼肠的象形演进为天干用字、演进为阴阳运行的表征,这是“强制转换”。在强制转换之中,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非原初关系的自然发展,因而不存在本形、本义、本音方面的基础或依据.经过上述转换,汉字悄悄地建构或重建它对语言乃至整个文化传统的适应。
不过,这些转换客观上使汉字自身价值的突现,常常以汉字在语言符号系统中所获得的完美功能的淡化为前提。甲骨卜辞中“其自西来雨”一句共五个字,其中只有“雨”字的两种价值功能完全一致,“其”本为簸箕之象却被用为语词,“自”本为鼻子之象,却被用为介词,“来”本为来麸之象,却被用为动词,“西”本为宿鸟栖于树上之象,而被用为方位词。由此可看出,当汉字被纳入特定的语言系统之中,其自身的价值常常被不同程度地遮蔽。
所以只有全面地观照汉字的价值,才能发现汉字在文化传统中的定位不仅依赖于它作为语言符号的功能,还可以超越或部分超越自身和语言的联系,而相对独立地接受人们的观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不能传达完整语言信息的汉字却可以呈现出相对完整的文化内涵。
汉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在于重体验。而在这汉字的构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汉民族文化精神重要体现者的汉字,其民族文字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无可取代的.文字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但它产生以后又成为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汉字早已成为以汉文化为核心和主干的中国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汉字,堪称中国文化的旗帜,中国文化的标记。认识汉字之构形,往往具有考究中国古代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文化意义。饶宗颐先生曾说:“汉字已是中国文化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素,我们必须对汉字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方可探囊取物地掌握对汉文化深层结构的认识。”
就汉字字形来说,一直在演变。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字体逐步变为以线条符号为主,字形逐渐固定。隶书创于秦国,源于小篆,是为了书写简便而产生的应急字体。可以说是小篆的简化体,或者说是小篆的俗体字。隶书成熟于汉代,隶书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汉字以后又演变为楷体,而草书则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手写体。无论是楷体,草体,还是行草,从书写角度来说,比较容易书写,速度也变快了。楷体出现以后,仍有很多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自南北朝以来,就出现了笔画较少的俗体字,这些俗体字一直都在民间流传。
汉字的字体虽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但汉字的字形结构总体还是相对稳定的。从已知最早的系统汉字甲骨文以来,已跨越了四五千个年头,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
朝代的兴衰、政权的更迭、制度的更新、社会的变迁、人口的迁徙、民族的战争和融合,以及生产力、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形态的变革等等。但昔日的甲骨文与今天的简体汉字在字形结构上,还是清晰地有着继承和演进的关系,在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正是由于汉字字形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使得各种语言和方言能把各自的语言和语义与之相结合,是的汉字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尽管历史上的中国其疆域有盈有缩,其辖属的民族由多有寡,但在这辽阔的领域、复杂的地形气候、众多的民族需要生存、交往和发展的前提情况下,没有哪种文字能取代汉字所具有的跨地域、跨语言的优势.汉字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无法动摇。也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汉字对于使用它的人们在心里和思维方面的造就以及中华文化大一统的格局,奠定了最稳固的基石和最可靠的保障。
中华文化的精粹不仅仅在于其其独特的社会风俗、风土人情的文化魅力,汉字的文化魅力依然是其中之瑰丽。从古至今,汉字所代表的意义融汇了整个社会的风情,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一)汉字与古代社会人生风俗。如:“取”与古代的抢婚制度。《周易》中描述婚俗的场面:“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实际上更多的抢亲只是演变成婚俗的一种地域特色,成为远古时期真实的抢婚制度在婚俗上的一种模拟的抢婚习俗。再从“好”字看上古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说文•女部》:“好,美也,从女子。”《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故毛嫱、西施,善毁者不能蔽其好,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好”字在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义就是“漂亮”,人们习惯上也会认为“美貌”就是“好”的本义。其实我们再深入地探究一下“好”在上古的意义,就会发现,女子能生育孩子就是“好”,这才是“好”的本义。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先民以生育为社会的价值取向,以生育为审美的重要标准。
(二)汉字与姓氏文化。中国历来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说法,姓氏不仅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最显著的标志,对个人来讲,更是必不可少的识别符号。《说文解字》:“姓,人之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远古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血缘群婚阶段,人们的姓氏,只能根据母亲的属性。母亲所在氏族名称或氏族的标志符号,就成为子女的姓氏,这就是最早的姓氏大部分从女旁的原因。如五帝之一的舜,姓姚,名重华。夏后氏禹,姓姒,名文命等。说到姓氏,姓与氏,在古代是有区别的。姓产生在前,起于母系氏族社会;氏产生于后,起于父系氏族社会。秦汉后,姓氏合一。从古至今,有以国名为姓氏、以邑名为姓氏、以乡亭为姓氏、以居住地为姓氏、以排行次第为姓氏、以官职为姓氏、以技艺为姓氏等等。可见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姓氏文化渊源颇深。
(三)汉字与服饰文化。如:“衣”的本义是上衣,《说文•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衣字甲骨文与金文字形正像上衣有领襟之形,为象征字,所以“衣”字后来也引申为衣服的总称。又如“裤”是从衣库声的形声字,是个后起字,裤字古代写作绔、袴.《说文》:“绔,胫衣也。”从汉代文献看,有绔是富裕生活的标志,《后汉书•廉范传》:“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以此有袴表示生活好。
(四)汉字与文学艺术。如:“乐”字甲骨文上“丝”下“木”,像木上附丝,为琴瑟等乐器的象征。远古的所谓乐,是乐舞的统称,即包括音乐和舞蹈。再如“瑟”是个形声字,《说文》:“包牺所作弦乐也。”琴与瑟相近,故从琴。又如“美”字甲骨文上部为羊字,下部为大字。《说文•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依《说文》解释,“美”的本义为味美。《韩非子•杨权》:“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羊为美味食品的代表,故美字以羊、大为构件.“美”字下部为“大”字,大即人的正面,故有人认为“美”字字形是一个人头上戴着羊角或羽毛,以此表示美,即形貌美好。
(五)汉字的智慧文化。如:字谜——中华智慧的特殊游戏。它是利用文字的形体结构的变换、嫁接、取舍、拆分、合等手法,利用汉字形、音、义的可变特点,通过会意、增损、象形等手法来制谜。字谜比起经史子集这些文化大餐来,只能算一道小菜,但这些是汉字文化给中华民族的一份殊礼和千古隽永的智慧奇葩。如:指天指地,指东指西—— 十;人去天涯—— 二;开窗乘凉风,门下是大将。你说楚霸王,我说关云长。—— 扇。再如诗文、楹联中的文字游戏。楹联、对联更是文史和汉字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如:“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副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天下景亭的叠字联,也是回文
对。读成“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也十分流畅自然。无论晴雨,西湖的山光水色,美丽景象尽收联中,耐人回味。
汉字其实是一种艺术,主要通过以形表意、形意结合,形声相谐的方式在表达语言和传递着各种信息,尤其是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为信息扩张和再创,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神奇的想象力。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的笔画是固定的,但在这四平八稳的架构下,汉字不仅没有凝固人们的思绪,而且为拓展所含信息容量,体现人们的智慧和创意提供了一个平台。
伟大的汉字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见证。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寓意高远,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散发着迷人的馨香。见微知著,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文明,而且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变化多元和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继承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悠久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汉字的内涵与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为我们的语言而自豪,为我们的语言奇迹——汉字而骄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乃是其中之奇葩,我们更应该在学好汉字和应用中去感知它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及独具魅力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黄德宽.汉字理论丛稿[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6.
[2] 张其昀.汉字学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 [3] 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6. [4] 王贵元.汉字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彭泽润.词和字的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6] 许慎.说文解字[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