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局副局长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局副局长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是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保障城镇防洪安全的要求,同时,传达贯彻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前一阶段已经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
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明年积极争取中央投入,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保护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奠定基础。下面,我讲六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启动中小河流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中央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我国江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除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中小河流,且大多分布在重要城镇及农村广大地区。目前,许多中小河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全国约有70%的中小河流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缺乏规划指导、治理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总人数的2/3以上。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对保障重要城镇和粮食基地的防洪安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在今年1月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要求:抓紧编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水利部党组把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二)我市中小河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城镇防洪安全
我市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河流以中小河流为主,流域面积占75%以上。市内降雨充沛,有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三个暴雨区域,多年降水量均值分别在1600、1400和1200mm以上;我市具有河谷、浅丘和山丘地形分明的地理特点,全市临江河而建的城镇735个,占全市城镇总数的67%(其中分布在中小河流沿岸的城镇600余个);长期以来,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取消两工,难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市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地区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市中小河流的主要特点是开发治理滞后,河道行洪不畅,河水陡涨陡落,洪灾频繁发生,给沿河分布的众多城镇和重点地区带来巨大的防洪压力和洪灾损失。近年来,中小河流洪灾损失是我市洪灾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开县“9.4”洪灾,县城全城被淹。2007年“7.17”洪灾,铜梁县、璧山县、沙坪坝区等地中小河流洪水暴涨,损失十分惨重,陈雷部长陪同胡锦涛总书记赶赴XX灾区,指挥防洪救灾工作。
(三)我市积极主动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已经具备全面启动编制规划的条件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百强镇和中心镇和重点防洪集镇为重点,积极推进了122处城镇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加快城镇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局还积极推进了防汛指挥系统和水文站网的前期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以来,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我市及早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前期调查工作,现已基本摸清了境内119条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区县积极申报治理项目,已达近500个、总投资180亿元,项目储备丰富。这些为及时编制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争取了主动,水利部正式印发文件、召开会议之际,我市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防洪治理为主要内容,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着力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中小河流治理与大江大河治理的关系,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好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近远期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三是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已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以防洪为重点,拟定近期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和实施的可能,确定主
要工程措施,筛选近期治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建设方案、规模,制定实施计划,估算建设投资。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摸清问题。在对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要确定重点。针对流域、区域防洪形势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近远
期治理的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
三是要落实措施。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治理目标、任务、建设方案以及分期实施计划和投资安排;
四是要强化管理。按照加强中小河流社会管理的要求,研究提出加强中小河流管理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建议。
四、规划的范围和重点
(一)规划范围
由于我市江河众多、河流差异大,洪涝灾害程度不同,各地要根据当地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重点范围。原则上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规划范围不包括:已列入国家确定的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治理的河流;已列入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按建设程序单独立项的江河治理项目;已列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水库项目已进入有关专项建设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本规划不列入。
(二)规划的重点
按照印发的中小河流名单,以河流为单元,以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等河段的防洪治理为重点,治理项目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建设等为主。必要的堤防护岸建设工程应在河流治导线已经确定、不侵占河道的前提下安排。
本次中小河流规划,要与已经开展的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相衔接。已经编制了流域综合规划的中小河流,可以作为下一步申报治理项目的规划依据。以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小河流,可直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本次编制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要为下一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和已经编制的各类防洪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根据《水法》和《防洪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审批。按照分级管理权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由区县政府审批(跨区县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
五、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一)以近期建设项目为重点,抓紧筛选汇总治理项目
由于目前各地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基础不同,许多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工作比较薄弱,要全部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同时重点中小河流基本得到治理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为积极争取投入,从明年开始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按照水利部要求,我市在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针对治理比较紧迫、具有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基础的治理项目,按照《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并向长江委申报全市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由各区县以百强镇、中心镇、重点防洪集镇和地区为重点,以河道疏浚、加固和新建堤防、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为建设内容,提出建设项目报市局筛选汇总。所选项目以河流为单位分段布局,每个项目在包装上,投资应相对集中,不低于1000万元。在资金结构上,中央补助2/3,其余由市级和区县自筹。由于长江委将按照水利部要求控制长江流域总投资规模,市局应将近期建设规划项目以河流为单位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并积极争取长江委和水利部汇总时给予我市大力支持。
(二)加强协调配合,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我市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规计处牵头,负责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规划院为技术总负责单位,负责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协调、流域规划成果汇总平衡和全市规划报告的编制等工作。市局相关处室配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抓紧、抓实、抓早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
根据长江委汇总的情况,结合实际,启动首批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区县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市水利局备案复核后,由区县水利部门审批。在设计方案中,应严格限制侵占河道,坚持人水和谐,力求保持河道的自然景观。建设管理由区县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纳入市局对区县的目标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中央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对我市加快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规划和管理是一次极好的机遇,我市已全面开展了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并有一批项目基本具备前期工作基础,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创造了好的条件。我市应以此为契机,近3年内,抓好一批典型中小河流的治理,出形象、出经验、出效益。当前要按照市水利局《通知》要求,进一步抓好本辖区内重点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强领导。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工作,建立健全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好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加强监督和检查。
(三)明确责任。要细化工作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工作,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做好指导。加强规划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规划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
(五)保证质量。不要简单地编报治理项目,要加强研究后提出对河流系统治理方案和对策;对一些重要问题应开展咨询,切实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
(六)时间要求。9月20日以前召开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传达贯彻水利部会议精神,全面布置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10月15日前完成区县近期治理项目申报(按市局要求填表);11月10日前市局完成筛选汇总;11月20日前完成相关规划审批文件并报送长江委。
谢谢大家!
第二篇:水利局局长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局局长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达贯彻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二是就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讲几点意见。
一、传达贯彻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9月8日—10日,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陈雷部长、矫勇
副部长出席会议,国务院有关部委、武警水电部队、部分大型国企以及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和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会上,陈雷部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一,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进度、质量和安全。第二,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水利保障能力。第三,着力抓好水管体制改革,努力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第四,着力抓好震损水利设施加固修复,确保按期完成灾后重建工作。第五,着力抓好河湖管理,努力规范涉河水事行为。第六,着力抓好质量与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发生。
矫勇副部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当前距全面完成今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只有短短4个月的时间,各地要紧紧围绕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对有时限要求的重点工作任务,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管体制改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对今年由于重、特大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水毁工程要尽快修复,确保明年汛期安全度汛,良性运行。
会上,水利部建管司司长孙继昌作了题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做好新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工作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我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水利改革工作。一是已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此项工作是确保已成水利工程长治久安、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根本措施,市政府与水利部签署了《共建统筹城乡水利发展与改革试验区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XX市在今年要完成水管体制改革。水利部领导在昆明的会议上也明确要求,2009年新的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必须和已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情况挂钩。目前,全市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但各区县的情况参差不齐。总的来说,渝西地区要好一些,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差一些,尤其是三峡库区更差一点。没有完成水管体制改革的区县,希望今天参会的同志回去后将其当成头等大事,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务必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二是水价改革。水价改革是水利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什么投向水利的社会资本少?核心就是没有效益。去年,市局和有关区县共同努力,通过市物价局核定了一大批向城镇、向工业供水的工程源水水价,多数地方执行较好,但有些地方水价核批后至今不执行。我希望做得差的区县要向做得好的区县学习,没有实行水价改革的地方,更要加快步伐,迎头赶上,重点在城市和工业用水。
三是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全市已确权划界的水利工程土地有二十几万亩,但有的区县进展迟缓,希望在会后立即采取措施,按时完成任务。
关于改革方面,我就讲这三件事,这些工作以往市里都作过安排、发过文件,希望大家回去,好好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改革工作。
第二,重点工程建设。今年重点工程建设总体情况较好。按照计划,全年要完成32亿的投资,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水利行业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区县之间差距较大,有的是大大超额完成计划,有的欠账还较大。搞得好的搞得快的,一是自筹资金落实,近期,万州、涪陵的重点工程自筹资金基本落实,作为贫困县的秀山也早已落实;二是建设管理到位,管理人员敢坚持原则,严格管理。这里我还要强调两点,一是关于土地储备的问题。与市水投集团合作用储备土地融资的区县,一定要严格执行协议,诚信合作,绝不能不讲信用。二是水利建设黄金季节到了,各重点工程要对照目标,找差距,添措施,充分利用枯水期发起最后的冲刺,力争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或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第三,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市里将饮水安全有关审批权限下放到了区县水利局,对此,大家要把握好几点:一是明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这是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根本。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市政府已界定,是各级人民政府。二是建立有序的工作流程。在此,我给大家建议一个工作流程。第一步做好规划,将人数分解到乡镇,报分管区县长审核,报政府常务会审定;第
第三篇:陈雷在2011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科学治理 扎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2011年7月14日)
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也提出明确要求。今天,水利部召开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中小河流治理经验,研究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进一步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进行全面部署。刚才,学文同志通报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总体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会儿,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要汇报有关情况。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重大意义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绝大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城镇和农村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中小河流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次对中小河流治理作出重大部署。
近两年来,水利部、财政部会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规划成果已纳入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同时,选择1117条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治理试点,为开展大规模中小河流治理积累经验。二是明确责任分工。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面广量大、实施主体主要在县级的特点,建立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适当支持的分级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了治理任务、完成时限和工作责任。三是拓展投资渠道。设立了中小河流治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三年累计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30亿元,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落实配资资金,确保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健全管理制度。印发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开展绩效评价,落实奖惩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是强化项目监管。联合财政部两次组织流域机构对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个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今年6月上中旬又对18个省区的总体情况及54个重点项目进行了专项稽察。六是创新建管模式。各地采取技术帮扶、限时完成设计、随报随审等措施加快项目立项审批,采取提前准备招投标文件、集中统一招投标、打捆招投标等措施提高招投标效率,采取组建专业项目法人、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开展第三方质量检测等措施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启动以来,累计安排1800多个项目,涉及河流近1700条,目前已有330多个项目完工,综合治理河长6300多公里,1200多万人和1200多万亩农田受益。已完工和基本建成的项目在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经过治理的河段还恢复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功能,美化了人居环境,发挥了治理的综合效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我国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有9200多条,尽管目前中小河流治理试点取得了较好进展,但大规模综合治理刚刚开始,如期完成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还有大量艰苦工作要做,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将中小河流治理摆在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加快治理步伐,“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对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在刚刚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用5年时间对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进行集中治理,从整体上提升流域防洪保障水平。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防洪建设的重点,尽快使治理河段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回良玉副总理在总结讲话中也对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进程。
第二,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小河流沿岸人口快速聚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迫切需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防洪保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较低,大多为3~5年一遇,有些河流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的70%~80%,死亡人数占2/3左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小河流治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加快治理步伐。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
第三,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是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的迫切需要。中小河流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堤防常年失修,河道淤积严重,防洪能力较低,绝大多数不具备抵御常遇洪水的能力。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局部暴雨突发、多发、重发,以往一些降雨较少的地方也经常突遇强降雨,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日显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防洪减灾体系中的重点薄弱环节。我们必须从完善我国江河防洪体系、确保防洪安全的高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是对各级水利部门的重大考验。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需要完成5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治理任务,涉及8000多个项目,需要治理的河长高达6万多公里,年均需要完成1000多条中小河流、1600多个项目的治理任务,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强度之大、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同时,中小河流治理涉及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地区分布广,治理战线长,山区平原、北方南方河流的特性不同,治理方式和施工条件都有差异;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密切,实施顺序、治理标准和方案都会影响到整体效益的发挥;大多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由基层组织实施,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监管协调难度较大。如何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如期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是对各级水利部门能力和作风的重大考验。
二、科学合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中小河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区域防洪安全,也关系到流域防洪安全,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建设、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效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立足防洪体系全局,科学确定中小河流治理标准。国务院批复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对流域干支流、上下游的防洪措施进行了统筹安排。中小河流治理必须体现全局性和系统性,坚持区域服从流域、局部服从整体,妥善处理好与大江大河干支流以及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一要统筹流域防洪要求。中小河流治理要纳入整个流域防洪体系统筹考虑,遵循流域防洪规划和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科学编制河流规划,防洪标准不仅要结合本身洪水及灾害特点,充分考虑保护对象、保护范围的防洪现状和防洪需求,还要从流域整体防洪要求出发,统筹考虑与流域区域防洪标准的协调问题。二要统筹河流整体防洪要求。要立足提高河流整体防洪能力,根据整条河流治理需要以及上下游、干支流防洪状况,对不同河段合理确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合理确定建设时序。人口密集地区、下游地区以及其他重点地区要尽早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并衔接好与其他河段的治理标准,防止风险转移,更好地发挥治理效益。三要统筹地区发展水平。治理河段防洪标准要与保护对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本着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确定合适的建设标准,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更不能搞形象工程。
第二,着眼维护河流健康,科学确定中小河流治理模式。中小河流治理涉及河流众多,要高度重视大规模治理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治理模式,维护河流生命健康。一要尽可能保持河流自然形态。在确定治理方式时,既要考虑堤防、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也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考虑留足滩地,蓄洪滞洪,给河流以空间。特别要防止在中小河流治理中随意侵占河道和裁弯取直,破坏河道自然形态和河道功能。二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创新治理模式,避免简单采取硬化、渠化等传统措施,多采用天然材料和先进生态复合材料,保持河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堤防和河道的设计断面要尽可能保持自然特性,注重与周边环境及生态景观相协调,营造亲水环境。三要注重河湖水系连通。有条件的地方,在中小河流治理中要积极推进河湖水系连通,通过清淤疏浚和疏通填堵河段,促进水体流动,改善区域水动力条件,增加河湖调蓄能力,提高区域整体防洪能力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科学确定中小河流治理重点。目前,各地对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要求都十分迫切。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区分轻重缓急,有序加以推进。一要突出重要河流河段。在规划实施中,要从本地区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重要河流、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对保护区内村镇密集、人口较多、有大片农田的河流河段优先治理、加快建设。在投资安排上,不能简单地搞行政区域平衡,要突出重点,集中安排项目投资,治理一条、竣工一条、见效一条、销号一条,提高治理整体效益。二要突出与江河支流衔接的项目。在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同时,国家加大了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的治理力度。中小河流治理要与相关的主要支流治理相结合,重点安排能与正在实施的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共同发挥防洪作用的项目,提高流域整体防洪能力。三要突出灾后重建项目。对近几年水毁严重、国家安排修复投资的河流河段,要按照规划,结合灾后重建优先考虑、加快实施,使治理河段尽快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满足保护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要求。
第四,围绕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科学确定中小河流治理方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分布广、类型多,不仅关系防洪安全,而且还涉及供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必须科学制定治理方案,确保发挥综合效益。一要充分考虑河流特性。山丘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要加强护岸建设,不宜新建堤防,尽量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平原河网地区要加强河道的清淤疏浚,畅通水系,保护湿地。二要统筹兼顾河流功能。城镇区域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在确保专项资金用在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可以整合市政园林等各类建设资金,打造亲水走廊,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成为城镇环境的新亮点、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农村地区以保护村镇和农田为主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可结合拦蓄水工程,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增加农业灌溉用水、促进粮食增产,同时要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乡容村貌。三要科学进行方案比选。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要多制定几套不同的治理方案,从技术可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及投资合理性和效益等方面进行比选,科学选择最优方案,充分发挥治理的综合效益。
三、全力以赴打好中小河流治理攻坚战
“十二五”期间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已经明确,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有序地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中小河流治理的组织体系。为适应大规模中小河流治理需要,水利部专门成立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部有关司局和流域机构对中小河流治理的指导和督促职责。各地也要相应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领导。一要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区域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二要加强部门协调。省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加快项目审批,积极落实中小河流治理资金,研究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三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地要逐级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责任,逐条河流落实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建设单位责任人。省级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同志要具体抓,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
第二,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的前期工作。中小河流治理投资强度大,安排建设项目多,前期工作是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必须认真抓好。一要确保前期工作投入。通过多次检查发现,部分地区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项目初步设计编制深度不够,设计方案调整较多,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经与财政部协商,已明确可从中央和省级每年安排的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待初步设计批复后再纳入具体项目概算。各地要落实好这一政策,切实保证项目前期工作投入。二要加强前期工作组织。省级水利部门要切实负起中小河流治理前期工作的组织责任,针对中小河流治理单个项目较小,承担前期工作的设计单位资质相对较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统筹勘测设计力量,建立“以大帮小”“以强帮弱”的工作机制。对于治理项目集中的地区可以采用集中设计的方式,择优选择有实力、资质高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初步设计编制工作。三要保证前期工作质量。要监督指导勘测设计单位严格按规程规范和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编制的指导意见》,编制前期工作文件,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审查审批,落实审查审批责任,把好前期工作质量关。针对部分地区县级财政部门财政评审周期较长、核减初步设计概算可能对工程质量和进度带来影响的问题,省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与财政部门协商,确保项目按照审批的初步设计实施。
第三,切实保障中小河流治理资金投入。中央财政按照对东部地区引导、中部地区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地区倾斜的原则,对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安排补助资金。这对于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河流治理和管理事权主要在地方,除中央资金重点支持外,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一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明确省、市、县配套资金比例和资金筹措责任,确保规划治理项目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二要合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三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第四,积极创新中小河流治理的建管模式。省级水利部门要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的特点,积极创新建管模式,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一要抓好项目法人组建。积极指导县市组建符合要求、组织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项目法人。同一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可打捆组建项目法人,集中组织实施,但不能下放建设管理责任,委托乡镇一级政府代管。二要规范招标投标。最近的稽察发现,个别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标段划分过细,有的标段甚至只有几十万元,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控制。省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监管,监督项目法人规范招投标。原则上一个初步设计一个标的,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打捆招标方式,选择符合资质要求、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参与建设。三要加强建设监理。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监理力量不足、监理人员不能较好履行职责的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监理工作,充实监理队伍,强化对监理人员的监管,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四要及时竣工验收。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的特点,研究制定验收管理办法,既要符合程序,又可适当简化操作,确保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及时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发挥效益。
第五,全力确保中小河流治理的四个安全。中小河流治理资金投入大,直接关系防洪安全,社会高度关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确保四个安全。一要确保工程安全。要落实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健全项目法人、施工、监理和政府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施工图审核,把好材料进口关,强化施工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二要确保资金安全。要加强资金监管,杜绝挤占、挪用、截留建设资金的现象。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防洪主体工程建设,不得用于移民征地、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以及楼堂馆所建设等支出。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地方建设资金,当年资金要当年落实,满足建设任务的资金需求。三要确保生产安全。要完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度汛方案和低温、雨季等恶劣条件下施工方案,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四要确保干部安全。要加强廉政教育,完善监督预防体系,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健全相关制度,防止发生领导干部插手干预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六,切实建立工程建后管护的长效机制。随着大量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完工,工程建后管护问题将日益突出。要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尽快研究建立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一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工程建成后的管理责任、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二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目前,浙江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乡镇政府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后管理责任主体,并将责任落实到乡镇水利员;江苏省对中小河流管理实行河长制,将管理维护责任落实到人。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结合实际抓紧建立中小河流管护的长效机制。三要依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水行政执法,强化中小河流河道管理,杜绝乱采、乱挖、乱堆、乱建等现象,保障河道安全。
四、全力抓好2011年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今年是中小河流治理由试点阶段转向大规模实施阶段的第一年。抓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中央确定的治理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狠抓前期工作。近期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今明两年的建设任务。有关部门要在此基础上,抓紧编制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十二五”后三年治理任务,确保前期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深入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项目,科学制定前期工作计划,尽快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指导和督促县市抓紧编制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及时组织力量审查审批,确保满足中小河流大规模治理的需要。
第二,狠抓责任落实。2010年,水利部、财政部与治理任务最重的四川、湖南等8个省区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责任书。今年起,中小河流治理将全面实施责任书制度,水利部、财政部将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别签订中小河流治理责任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逐级签订责任书,把中小河流治理的任务和直接责任落实到县级人民政府,形成“省级政府负总体责任、市级政府负管理责任、县级政府负主要责任”的责任目标体系。
第三,狠抓建设管理。部有关司局要抓紧制定出台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长效运行管护、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和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河流治理的相关制度和办法。要采取强有力举措,千方百计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明确完成时限;对已下达投资尚未开工的项目要逐项梳理,找准问题根源,及时整改督办。对建设管理力量薄弱、施工力量不足的地区和项目,要统筹全省力量,开展对口支援,确保治理项目按计划整体推进,满足进度要求。
第四,狠抓机制创新。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大规模实施,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完善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企业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从工程设计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要建立健全进度通报机制,实行中小河流投资计划落实旬报月报制度,对项目建设进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进展较慢的地区进行督办和通报。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把责任承诺落实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同中小河流治理资金和项目安排挂钩,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五,狠抓监督检查。部有关司局、流域机构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开展专项检查和稽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河流治理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采取各种方式加大督导力度。要把监督检查作为确保四个安全的重要手段,对检查、稽察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定期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问题特别突出的项目要挂牌督办。今年,财政部、水利部还将组织开展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绩效评价,对进度慢、问题多、绩效差的地区和项目,要减少或停止资金安排。
第六,狠抓宣传培训。要加大中小河流治理成效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对治理项目在防洪减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广泛深入报道,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针对中小河流管理、设计、监理力量薄弱的问题,及时组织各级水利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不断提高中小河流治理前期工作、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水平。
同志们,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保质保量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2013~2015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编制
《2013~2015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
编制要求及技术说明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2013-2015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项目复核的通知要求,为做好该项工作,提出如下编制要求及技术说明: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认真总结中小河流治理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暴露出的新问题,进一步细化《总体规划》建设任务和项目安排,满足《总体规划》实施进度和加大中小河流治理投资力度的需要,指导各地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为力争完成《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
《13-15年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编制要坚持遵循规划,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建设任务、投资控制规模,细化落实治理项目。坚持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优先安排人口相对密集、洪涝灾害频发的河流河段治理、解决突出问题,注重治理效益。坚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要根据河流特征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治理规模、标准和措施,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防止侵占河道,促进人水和谐。坚持注重管理,在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同步建立和完善河道管理机制,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巩固和保持治理成果。
二、编制范围与重点
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
涉及河流:《总体规划》提出的2013-2015年开展治理的2977条中小河流(简称“新河”)和《近期规划》中部分需要继续治理的河流(简称“老河”)。
重点河段:重点安排人口相对密集、洪涝灾害频发、防洪最薄弱急需治理的河流河段,优先实施“新河”上的治理河段及项目。
单个项目工程投资规模以及项目分类等与《近期规划》一致。
三、主要目标与工作内容
按照到2015年前实施完成《总体规划》确定的治理5000余条中小河流的目标要求,细化落实2013-2015年治理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明确2013-2015年需要治理的中小河流。
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2977条各省区初选中小河流名录,以及省区原上报的相关治理项目成果,原则上尽量维持省区已上报的初选“新河”,但考虑到发生洪涝灾害后暴露的新问题,以及按轻重缓急确需调整的河流情况,可在保
持规划投资控制规模、及河流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置换调整。同时,对部分《近期规划》2209条中小河流中的仍存在突出问题需要继续治理的“老河”进行遴选和明确。
2、细化2013-2015年治理项目。
在明确2013-2015年需要治理的中小河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该河流最需要治理的重点河段,因地制宜地采取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河道疏浚、河势控制、护岸护坡等工程措施,合理安排治理项目,提出每条河流治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建设内容和工程投资估算。
3、提出优先实施的治理项目。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两档投资控制规模,省区对2013-2015年治理项目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按照突出重点和优先实施“新河”的原则,进一步提出优先实施的治理项目。
四、技术说明
(一)需要填报的河流表格
1、各省区需要填报的河流表格分为“表1:2013-2015年新河”和“表2:已有规划河流”2个表。
表1的表头上方提出的“新河控制条数”,是全国2977条“新河”中本省区的控制条数,“2009-2015年总规划条数” 是本省区“新河”控制条数与《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中本省区的“老河”数量之和,省区不得自行调整河流控制数量;“优先实施项目投资控制规
模”和“13-15年实施方案控制总规模”,是依据《总体规划》提出的两档投资规模,统筹分配给本省区的控制投资规模,是确定各省区治理河段项目数量以及进行项目排序的依据。
2、表1中所列2013-2015年初选中小河流(“新河”),是《总体规划》编制期间省区上报河流和排序意见的汇总成果,如河流确需调整,须在表中列出的“新河控制条数”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置换或增删;“新河”的流域面积指标应与水利普查相关成果相衔接,避免出入过大。表中提出的“优先实施项目投资控制规模”,应首先满足本省区“新河”一河一项目的投资需求,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填报表中“新河”拟治理河段数量。
3、表2中所列已有规划中小河流,是《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提出的2209条中小河流各省区河流名录,如有需要继续治理的河流,通过填报表2中该河流13-15年增加治理河段数量进行确定,老河新项目的合计投资与本省区“新河”项目的合计投资总和,应控制在表1中提出的“13-15年实施方案控制总规模”之内。
(二)项目报表系统与项目排序
1、《13-15年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中的河流及项目,均需要填报项目报表系统;为了便于全国汇总,请使用本网站下载的报表系统。
2、项目报表系统中的“项目录入表”第一列是序号列,本省区项目的排序结果反映在序号列中。省区在项目排序时,应按照突出重点和优先实施“新河”的原则,先安排“新河”一河一项目,再统筹考虑“老河”新项目和“新河”其他项目的安排。
3、项目报表系统应与填报河流表格同时进行,河流表格表中填报的指标及数量,应与项目报表系统汇总的结果保持一致。
(三)联系人及其它
各省区需要提交的成果是填报后的河流表格和项目报表系统,请于7月10日前将该两项成果表发送水规总院联系人韩素华和霍风霖,同时抄送相关流域机构。
报表系统联系人:
韩素华010-68785503(办),***,hansh@iwhr.com
霍 风 霖 010-62033377转8102(办),***,huofenglin@giwp.org.cn
第五篇: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初设编制要求
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基本要求
一、前言
受水利厅委托,我中心对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行技术审查。在初步对部分项目审查中发现,报告编制存在问题较多,为规范 设计单位做好本次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报告,确保设计质量,满足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标准,现结合水利部、财政部下发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水利部办规计[2008]211号文《关于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总院《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的精神和要求,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特制定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基本要求,供各地(州)、市水利局和有关勘测设计单位参考。
二、上报项目要求
1、建设项目应是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之间,沿岸分布有重要城镇、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2、建设项目应位于中小河流沿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包含有人口较多的县、乡等城镇1处以上或有较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0.5万亩以上。
3、建设项目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河流上下游、左右岸防洪标准,以及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坚持注重实效,杜绝重复投资和形象工程。
4、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及建设等工程措施为主。不包括与景观、城市建设等相关的内容。
备注:考虑到贵州山区的实际情况,对不满足大纲规划范围要求的特殊项目,可按适当比例上报。
三、规划要求
1、报告编制须附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划批复意见,报告应以此规划批复意见为依据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2、没有规划批复意见的项目,须按照水利部31号令的要求,补办本项目规划专题论证报告。
四、报告编制基本要求
1、水文 1.1流域概况
简述治理河段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道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情况。1.2气象
简述治理河段所在流域的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特征参数。1.3水文基本资料
说明设计流域内及参证流域的水文站网分布、各测站观测项目和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高程系统和测验基本方法,资料整编情况。简述水文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作出评价。1.4洪水
1.4.1暴雨洪水特性
分析造成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成因、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1.4.2历史洪水
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历史洪水的洪峰、洪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分析确定历史洪水及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1.4.3设计洪水
对实测洪水进行洪水资料的还原、插补延长,结合历史洪水进行频率计算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提出参证站和设计断面设计洪水成果。
对资料短缺地区推算设计洪水成果可采用暴雨推算或洪水统计参数地区综合推算等方法,并应相互印证,分析最终采用的设计洪水的合理性。
1.4.4设计洪水过程线
有必要时应说明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及成果。1.4.5施工洪水
说明施工洪水的时段划分、洪水系列统计原则,提出各时段洪峰流量频率计算成果,并分析论证其合理性。1.5泥沙
说明流域泥沙概况,提出悬移质、推移质特征值和输沙量、含沙量成果。
1.6设计(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说明设计(控制)断面河道整治前后的水位流量基本情况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绘制方法,提出采用的成果。1.7 附图
(1)流域水系图。
(2)参证站、设计断面洪峰流量频率曲线图。
(3)设计暴雨频率曲线图(采用暴雨资料推求洪水时)。(4)设计断面整治前、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工程地质
前言,简述治理河流、河段的名称及工程区地理位置;本次河道治理的具体任务、范围及内容,为查明或基本查明整治河道(或河段)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用了那些勘测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列表示明。为能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要求,需有适量勘探工作支撑。2.1 区域地质 2.1.1、区域地质概况
简述区域地质概况,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2.2治理河段(或整治河段)工程地质 2.2.1、治理河段工程地质条件
简述地形条件,岩、土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等。2.2.2、治理河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堤基及开挖边坡的稳定问题,基坑的涌、排水问题,包括可能存在的不良工程地质提段基础处理问题的论述和评价。2.3 堤线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和建议
对堤线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并提出建议。重点关注: 1)堤基持力层的选择和建议;
2)提出堤防基底与堤基岩、土体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及堤基持力层的允许承载力,还应提出堤防基坑开挖边坡的坡比。
3)根据堤基持力层的岩、土类别,对堤防基础的砌置深度提出建议。对由覆盖层及强风化软岩组成的堤基持力层,基础砌置深度应能满足抗冲刷要求。2.4 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
简述与本次河段治理任务密切相关的其他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拦水坝、弃碴场、临时围堰等。2.5 天然建筑材料
天然建材无论是自选场地开采,还是外购,场地均需具体落实,在此基础上,对材料的储量、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作出评价。2.6 附图
(1)1/万~1/5万区域地质图、剖面图
(2)1/1000~1/2000整治河段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勘探坑、孔相关图件及岩土试验成果表。
(3)堤线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4)建材分布图等相关图件。
3、工程任务和规模
3.1 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和防洪治理要求
简述本工程防护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说明防洪保护对象的洪水灾害情况,分析洪灾的成因,论证防洪治理的必要性,明确防洪治理的任务,提出防洪治理的要求和治理原则。3.2 防洪治理河道与堤防工程 3.2.1 河道、堤防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述河道特点、河道比降、横断面宽度、河床质及河道演变等情况。
(2)简述堤防沿革、断面型式及险工险段。
(3)简述河道跨河建筑物及河滩阻水障碍物情况,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4)说明影响河道、堤防防洪安全的主要问题,分析河道现状安全泄量及其标准。
3.2.2 河道、堤防防洪标准、线路布置及堤距选择
(1)根据河道堤防情况及主要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防洪标准和设计流量(本次中小河流治理明确提出:县城20年一遇、乡镇10年一遇、农田保护5年一遇)。
(2)说明河道、堤防线路布置原则,确定河道堤防线路和堤距。3.2.3 河道与堤防纵、横断面
根据河道地形及河势、工程地质、河床及堤岸稳定、工程量、移民占地等条件,确定河床纵坡和河道堤防横断面型式。3.2.4 河道清障规划
提出清障范围、清理对象和工作量,说明采取的措施。3.2.5治理河段设计水面线 3.2.5.1治理前河道水面线
说明治理前河道水面线推求的方法和确定的河道水力参数,提出治理前河道水面线和参照的历史洪水水面线成果。3.2.5.2治理后河道水面线
说明治理后河道水面线推求的方法和确定的河道水力参数,提出治理后河道水面线成果。3.3.6 堤顶高程
根据推算的河道设计水面线、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确定堤顶高程。3.3附图:
(1)治理前河道水面线(包括深泓线、历史洪水水面线,整治前设计水面线)
(2)治理后河道水面线(包括整治后河床线、整治前设计水面线,整治后设计水面线)
4、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4.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确定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4.2 设计基本资料
说明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基本资料。包括特征水位、气象、地基特性及设计参数、地震设防烈度、建筑材料特性及设计参数、规定的安全系数、允许的应力及其依据等。4.3 工程布置及河道整治建筑物 4.3.1堤防及河道整治建筑物方案比较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定堤防型式及河道整治建筑物布置方案(有条件时,宜优先考虑浆砌石护坡或草皮护坡等生态型护坡,应注意尽量少占地、少拆迁)。4.3.2 工程布置
说明工程总体布置以及堤防及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组成、型式、布置及高程、过流断面、必要的防渗措施和防护工程、抗冲防淘措施等。4.3.4 设计计算
说明建筑物稳定及应力计算条件、荷载组合、计算方法,并提出相应计算成果。4.4 建筑物项目及工程量
列出本工程各永久建筑物项目及工程量。(与河道治理无关的项目如排污沟、翻板坝、景观建设、管理设施、房屋拆迁等不能列入,或者可列入,但投资不能计入)。4.5 附图
(1)工程总体布置图(1/2000或1/5000)(2)堤防工程平面布置图(1/1000或1/2000)(3)堤型方案比较图
(4)整治河道纵剖面图(断面间距:50m,应有河底线、水面线、堤顶线等)
(5)整治河道横断面图(断面间距:50~100m,应结合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堤型和设计开挖深度,不能将左右岸堤分开画成定型设计图纸。)5 施工组织设计 5.1、施工条件
5.1.1、简述有关工程条件:
(1)工程地理位置,对外交通情况及水源、电源情况。(2)选定整治河段方案的长度、断面型式及工程量汇总表。5.1.2、简述有关自然条件:
(1)洪枯水季节的时段、洪水特征、常枯水位情况以及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本工程施工的影响。
(2)河堤两岸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和气温、降水特征。5.2、施工导流 5.2.1、导流标准
确定导流建筑物的级别,选定导流洪水频率,选择枯水期导流时段、选定导流设计流量。5.2.2、导流方式
根据防洪堤的施工特点,选定分期围堰利用河床过流的导流方式、度汛方式。5.3.3、导流建筑物
根据防洪堤的施工特点,采取简易土石围堰的导流建筑物设计。根据施工电源情况,选择潜水泵或汽油抽水机基坑排水设备。5.3、料场选择与开采
(1)选定土、石料场位置,说明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及运距。(2)应对河床开挖的砂卵砾石进行评价,能否利用及利用率。(3)提出选定料场开采简易加工艺及主要机械设备。5.4、主体工程施工
简述河堤工程土石方开挖、石方砌筑及砼浇筑的施工方法,选择开挖,运输等主要机械设备。5.5、施工总布置
(1)说明工程区对外交通线路现状及连接方式。
(2)场内交通布置主要内容为:对外施工便道及进入河道口选择,至渣场、料场等施工便道布置及长度。
(3)布置临时变压器位置、砼拌和站位置、砼予制轩(设计需予制块砼筑的)、物资库、生活临时房屋解决方式及布置等。(4)进行土石方平衡计算,确定所需渣场容积,选定弃渣场地,确定渣场占地面积及运距。
上述内容应在施工总布置图中示出。5.6、施工总进度
堤防工程的特点是:必须在枯水期完成河道清淤、排障、常水位以下基础工程才能全面完成整体工程。应按工程特点说明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说明施工分期计划及工程总工期。、5.7、附图附表
(1)施工总布置图(含对外交通示意图)(2)导流建筑物结构布置图(3)施工总进度表 6 投资概算
(1)本次投资概算编制原则和依据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和相应的系列定额。(2)人工预算单价应考虑地方津贴,砂石料单价尽量考虑外购,应进行实地调查综合考虑。
(3)设计概算采用的价格水平年定为09年1季度。
(4)[2002]116号文规定的招标业务费、验收费、审查费等已含在工程管理经常费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补贴费已含在其他临时工程投资中。
(5)取消定额编制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费。7 经济评价
(1)“经济评价”章节统一改为“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章节。(2)建议本章节只作文字描述。8招标方案设计
不宜限定招标代理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应叙述为:“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选择相应资质的单位……” 9 其它
本编制基本要求仅仅针对主要专业,对于其它专业和章节内容可根 12 据有关规范适当简化。分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手续(如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征地和规划同意书等),应按建设项目程序取得相应主管部门的批复。
五、报告编制大纲 1 综合说明 2 水文 3 工程地质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5 工程布置与建筑物 6施工组织设计 7 工程占地 8 环境保护设计 9 水土保持设计 10 工程管理设计 11 设计概算
12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3 招标方案设计 14 结论与建议 附件(如规划批复意见等)
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
2009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