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

时间:2019-05-15 14:5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

第一篇: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

投身“五水共治” 共建生态家园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限时整治臭河、黑河、垃圾河,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绿水青山,并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五水共治的决定,正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是全省人民心之所向!“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开展“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民生的必然要求。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看,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当前我省不少地区已经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治水首要的就是解决生存问题!

开展“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是发展经济,推动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特别是对一些大量消耗水、容易污染水的行业和产业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正确面对治水大局,努力改进技术,或者力争转型,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长远来看,治水无疑是转型升级的一剂良药。

开展“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是一项功在当代、福泽子孙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投入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需要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和大力支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立即行动起来,以主动担当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治水新实践。

要做治水的先行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乱丢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侵占河道,不在河道沿岸乱搭乱建,不向河道违法排放各类污水,不破坏污水处理设施;要做治水的宣传员,积极动员亲朋好友和身边群众共同投身治水行动;要做治水的监督员,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劝导、监督、检举破坏水环境的行为;要做治水的奉献者,舍小利、为大家、顾长远,积极为“五水共治”和生态家园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力所能及地多作贡献。

众人拾柴火焰高,治水重在全民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身“五水共治”,保护好每一滴水、每一条河、每一处环境。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的天一定会更蓝、水一定会更清、山一定会更绿,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生态、富饶、美丽。

第二篇: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调查报告

“共建生态家园”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共建生态家园”干部走亲连心服务基层行动统一部署,本人从2013年10月中旬至2013年11月,按照生态指导员工作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在镇、村两级干部的配合支持下,对XX镇XX村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调查。

一、XX村生态环境及污染治理状况

1、概况。XX村地处XX东部,紧邻XX市,2013年由原XX镇XX村和XX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所辖XX、XX、XX、XX、XX5个自然村,XXX户,XXXX人。柑橘种植业为村主导产业,三分之二劳动力外出务工,打工和柑橘种植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5400元。村主要干道实现了硬化和亮化。

2、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无地下排污管道,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明排;排污沟不畅,阴沟水发黑发臭,路面可见污水;生活垃圾实行“户集、村收、乡运”,有垃圾筒28个,保洁人员2名,垃圾堆放点(垃圾坎)2个,路边、门前屋后有零星垃圾,河道池塘旁、河道里、垃圾坎附近有成堆成片建筑及生活垃圾。

3、工业企业。有电器、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纸板箱生产企业6家,无废水废渣污染,1家企业通过环保审批。

4、农业面源。耕地面积1146亩,以柑橘种植为主,单家独户管理,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年使用化肥 214吨、农药2300公斤,油菜种植面积115亩,秸秆就地还田107亩,年使用农膜1240公斤,回收利用665公斤。养猪大户4户、散户1户、养牛户1户,1户建沼气池40立方、1户建贮液池8立方,存栏猪586头、牛4头,无其它畜禽规模养殖。

5、河道、水域。水域面积106亩,包括石梁溪1.5公里和10个池塘61亩,河道及山塘堤岸进行了部分护岸护坡衬砌,河道水质较清,池塘水质浑浊或黑臭,未落实河道、池塘保洁措施,8个池塘承包给村民养鱼,承包期至2013年底,3个池塘用猪粪喂鱼。454户农户用上了城市管网延伸的自来水。制砂已停。

6、村民满意度、参与度。回收的303份农村生态环境状况调查问卷显示:⑴对村里整体环境质量满意的41户,占13.5%;较满意的166户,占54.8%;不满意的99户,占32.6%。⑵认为影响本村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污水污染的220户,占72.6%;生活垃圾污染的106户,占35%;畜禽养殖业污染的80户,占26.4%;水产养殖业污染的25户,占0.8%。⑶村里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经常参加的33户,占10.9%;偶尔参加的81户,占26.7%;从未参加及不关心的189户,占62.4%。

二、环境污染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XX村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观:村主干道实现了硬化和亮化,生活垃圾实行了集中处理,畜禽养殖明显减少,河道及山塘堤岸进行了部分衬砌,92%农户用上了城市管网延伸的自来水。但在调查中发现,XX村生活环境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及“共建生态家园”要求仍然有差距,主要有:

1、农村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直排明排问题。可以明显直观感觉污染是沟堵、水脏、气臭,直观感觉不到是造成水、大气深度污染。出现农村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直排明排问题根源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治理滞后,地下排污管道空白,农户绝大部分没有三格式化粪池,更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多数养猪户没有猪粪便处理设施。村民也切身体会到了生活污水污染的严重性,61%的农户提出生活污水污染是本村重点需要治理的。

2、生活垃圾治理不到位问题。主要原因是农民卫生意识不强存在乱丢乱倒垃圾情况、保洁人员偏少且保洁责任不明确、垃圾中转站垃圾随意露天堆放并清运不及时、河道池塘阴沟陈年垃圾得不到清理。据家住垃圾收集堆放点附近的农户反映:垃圾坎垃圾两三天才来运一次,最长的有时甚至一个星期也不来拉,特别是夏天臭气冲天,苍蝇都飞到家里,还有在垃圾坎露天焚烧垃圾现象。附近农户强烈要求将现垃圾坎搬掉,建在离住户远一点地方。全村49%农户提出将生活垃圾污染治理作为下一步重点。

3、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问题。4户养猪大户,只有1户建有沼气池对猪粪便进行生态处理,而猪舍又建在农户聚集区内,周围到处弥漫着猪粪便挥发出的恶臭。村内池塘也因承包给村民用猪粪养鱼,池塘水质变黑发臭。究其原因:⑴是养猪是个微利行业,养猪户不愿投资建设治理设施;②是猪粪喂鱼可节省养鱼成本;⑶是农户碍于情面不愿直面反对养猪或用猪粪喂鱼;⑷是没有出台相应约束规范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规定或对规定执行监督不力。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中,相当部分农户提出:村庄内应禁止养猪、停止池塘承包或实行生态养鱼。

三、“共建生态家园”建议及对策

1、加强宣传。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已经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因而必须加强宣传力度,使农民朋友知道自身有哪些给环境造成污染的不良习惯、清楚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了解已经出台的污染治理相关规章、明白 “共建生态家园”需全民参与且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使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保护环境、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氛围。

2、加大投入。首先生活污水污染治理,建标准的化粪池、埋设地下排污管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次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由于资金缺乏因而配备保洁人员少、给保洁人员工资低、垃圾中转站设施简陋,从而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不彻底,污染治理不到位;第三作为主导产业的柑橘种植,依然是单家独户各自管理,由于政府未采取相应配套鼓励扶持政策,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管理,一定程度也加大了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第四村次干道及支道硬化,村民要求十分强烈,同样需要资金投入;此外为增加村集体收入而承包鱼塘导致的水质污染等,都是源于村集体经济薄弱以及政府对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为此,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对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3、明确责任。“共建生态家园”是个系统工程,按照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水净、天蓝、地绿、景美 的“生态家园”总目标,必须明确责任,上下齐心。作为政府层面,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共建生态家园”体制机制、出台污染治理规章、强化对环境污染的督查处罚力度、研究制定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扶持政策、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指导、搞好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河道流域实行统一集中整治。作为村基层组织,必须切实履行好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职责,充分认识开展“共建生态家园”重要性,定期组织环境卫生大整治、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卫生行为、发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在“共建生态家园”行动中的带头作用、提出本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相关建议、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本村生活环境质量、落实上级出台的各项环境治理规定、加强池塘管理。作为养殖户和村民,必须积极投身到“共建生态家园”行动中,摈弃自身对环境污染的不良习惯,严格遵守污染治理的各项规定,不做对环境污染的事,制止举报他人污染环境的行为。作为生态指导员,应把“共建生态家园”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真正摸清所在村环保底数,精心制订环境整治“三年规划”,全力推进整治规划全面实施,为争创优秀生态村而不懈努力。

X 5

第三篇:五水共治,共建碧水兰天

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

“五水共治”的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资源是治水的前提。陈婆渡社区联合鄞州区城管部门于6月26日上午在社区西大门开展了一场“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的节水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展板向居民介绍了我市水资源的总体情况、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如何正确选择节水型用水器具等各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宣传手册,提醒大家要像节约能源一样节约水资源;提醒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呼吁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引导科学用水,反对浪费用水,努力形成人人节水,处处节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水共治,众志成城,每一位居民都是此次“战役”的参与者,自觉保护和节约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篇:社会实践论文—五水共治 美好家园

五水共治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暑假三记

学院 ___ 商学院___ 班级 ___ 财务管理

负责人 ___ 李立三

联系电话___ 159 8888 8888 指导老师___ 辜鸿铭

日期: 2014年 9月 9 日

五水共治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暑假三记

摘要: “五水”是哪五水?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五水共治”是什么?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我省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看、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在这个炎炎烈日的酷夏,我以我心感受,深入调查了我省北部的水文化变迁,学校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情况以及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市为例来分析.关键词: 五水;水文化;生态文明观;生态补偿机制 一 浙北水文化

(一)浙北水文化的变迁

浙北的历史是在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水文化遗产、历史印痕和追忆空间。作为浙北的“水”,其本身就是浙北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整个浙北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浙北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浙北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就是在与水的联系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历史。浙北的水文化,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有了水稻的种植,就有了水利。大禹治水留下的堵不如疏的理念不仅是后人治水的指导思想,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诸多的启示和影响。二千多年来,浙北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春秋末期(公元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兴建了富中大塘、吴塘、山阴古道等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出的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西湖自唐宋修整以来,一直是杭州地区的重要水利工程,而且形成了闻名于世的“西湖文化”。南北朝时期兴修了处州通济堰,两宋时代增筑配套设施,且自南宋始,制订了完善的堰规,实行“三源分片轮灌”制度。历代修整的钱塘江海塘等都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新中国成立以后,浙北水利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水利科技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历代无可比拟的成就,是浙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保障,也为水文化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长期的水利建设中,形成、传承了诸多的水文化,水利志书如海塘志、河闸志、堰志、湖经等为数众多,以水为载体的水制度文化、水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多样。

1、一批关于浙北文化研究的成果陆续出现。在水利战线,活跃着一批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水利工作者。湖州水利局等单位,都有水利工作者在不同程度地研究水文化问题,发表或出版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已编有《《钱塘江志》、《西湖志》等地方志、江河志、水利工程志,湖州市及其所属县域全部完成。

2、在制度文化层面,各类水利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以水利厅有关处室牵头的水利政策制度不断出台,目前已形成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及涉水乡规民约等构成的完整的水利制度体系,还继承、丰富了有关水礼仪习俗,扩大了影响,这些对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水工程结合水文化、水环境综合建设成绩明显。近几年来,浙北各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比较注重水文化的综合建设,注重水环境的改善。杭州市水利局在运河、钱塘江沿岸整治时,做到历史、人文、景观的密切结合,使杭州成为人们向往的新天堂。

4、水精神产品日趋丰富。“杭嘉湖风格”、“海塘精神”以及不断推出的水利文学、艺术、科技作品等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二)水文化对浙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和本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持久性影响。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浙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浙北文明就是一部建立在水文化基础上的文明,水文化是吴越文化的重要特征.1、水文化为吴越文化、浙北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越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降水丰富,水网密布,与其它区域文化相比,水对吴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更为直接和重要的意义:河湖密布的水环境蕴育了吴越之地发达的水稻文明,构成了吴越人民的生命线;编织了交通便利的运输网,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也造就了吴越发达的船文化;提供了养殖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产生了先进的渔文化。同时浙北的水文化还衍生出了桥文化、水景观文化以及闻名于世的特色酒文化、特色茶文化等。

2、水文化对社会制度、社会习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影响。

水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种治水、管水典章制度、水行业准则、水习俗礼仪等,通过贯彻执行对人们的涉水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包括水经济制度、水政治制度、水法律制度、水教育制度、水宗教制度等,以及实行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个体的参与形式。

浙江水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如端午龙舟竞渡,放河灯祈求平安,水上搭建戏台演社戏,沿河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居建筑,形成于纵横水网之中的村落街坊,以及一些地区婚嫁时水上迎亲,丧礼后河中洗涤丧床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3、水文化对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包括行业的治水理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等,是水利行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行业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水本身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启示源泉。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由水得到的哲理。比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处事态度、“上善若水”的为人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理念等,都是从水中得到的启发。至于“水式管理”更是现代社会企业管理的主要理论之一。

水精神文化内涵包括动态文化、创新文化、落差文化、竞争文化、透明文化、公开文化、纯净文化、廉洁文化、人情文化、人性文化等,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精神指引作用。

浙北在漫长的治水历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水利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伴随着许多可圈可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1991年太湖流域大洪水期间锤炼出“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自力更生,多作贡献”的“杭嘉湖风格”。1997年台风之后“千里海塘”建设过程中培育了“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海塘修好”的“海塘精神”。

杭州提出了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发展战略,提炼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精神,体现出西湖与钱塘江这两个杭州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的特点。

治水理念的进步,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人们对水的认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从工程水利,逐步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文化水利发展,赋予了治水理念以现代的内涵和划时代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纵观中国历史,一个民族或区域的发展,总是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水则盛,无水则亡,楼兰的消亡是个极有力的佐证。在爱水的基础上,人们与水的关系会得到升华,上升到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民族,这是由水而生的“家国情结”。我们爱黄河、长江,就会爱中国,爱中华民族;我们爱钱塘江、西湖,就会爱浙江,爱杭州。水文化的建设,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理解水,加深对水的认识和热爱,从而能激发爱国、爱故乡的情感和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这是水文化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从这里也体现了水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浙江学校生态文明观教育调查

我选择了我省三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这三所学校分别是:浙江师范大学、海宁市第一中学、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桐乡市实验中学。在准备了大量的信息,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深入学校,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以及留意他们的宣传栏和学校的相关文件,在初步具备了一手资料后,分析了我省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状况,从大量的资料里总结出其特点,以及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对策.下面我来为大家一一讲述:(一)我省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状况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江的号召,加强中小学环境保护教育,将“五水共治”、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为渗透到青少年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并通过“小手拉大手”营造全社会关注水资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省教育厅、省治水办、省环保厅,决定在全市中小学联合开展一些列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师大的“五水共治·童力同行”,桐乡市实验中学的学生积极相应共青团桐乡市委等的要求,参加桐乡市中小学生“五水共治”漫画比赛 ,并获奖: 图

1—1

图1-1

付朗同学《天使的眼泪》荣获市三等奖,潘曦同学《液体毒蛇》荣获市优秀奖,留影纪念。

学校还举行了有关 “五水共治” 的讲座 , 在校园旁的河塘里放生鱼苗等等,假期大学生校外实习去农民工子弟小学支教,任教期间队员们将“小手拉大手,五水共治齐动手”的倡议书送到各位小朋友手中,并以生动的事例向小朋友解释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意义,号召广大小朋友积极行动起来,争当治水的宣传者、践行者、监督者。

总结这些活动, 充分说明了我省高、中、小学校在 “五水共治” 上的行动和努力。

(二)特点

上面大致分析了我省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状况,根据这些现象,我总结了一些特点。

1、政府起带头作用,学校和师生积极相应

2、举行一些有关水文化的比赛,包括书法、漫画、征文等等

3、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利用暑假落实到行动上

(三)问题、学校在硬件上缺乏实验室

在课堂上讲的都是理论。而理论对于实践是有出入的,有的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一个理论知识要消化,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去实验。而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一个学校有生物实验基地。学生要做实验根本不可能。、生态文明课程与师资缺失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主渠道。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生态环境素质作为21世纪学生必备的素质列入学校的培养目标。生态文明教育只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小部分内容出现,可以说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生态文明教育没有形成连贯、系统的教育体系,生态文明通识性教育尚为空白,这种状况对于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是极为不利的。另外,目前高校中专门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师资缺乏,大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师生态环境知识不系统,对生态伦理道德也没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在生态文明知识的补充上除了教材和自身学习,其他途径较少,直接影响了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学校对教师培养力度不够,教师外出考察、参加进修培训缺少经费保障。这使学生普遍缺乏形成良好生态文明素质的必要知识基础,这导致学生生态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差。据有关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虽有所了解,但是还不全面;生态文明意识虽觉醒,但是尚不健全;生态文明行为虽开始养成,但是仍存在缺位”。

3、大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教育活动

当前高、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采用直接授予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机械单一,没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除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外,很少有组织地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没有在校园内营造起重视生态问题、注重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抽象说教多、情感体验少,更没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四)加强高、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规划出实践基地

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让学生零距离的体会生态文明教育,从而更能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在生活中,做到不乱倒废水,不乱扔垃圾。做好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去感化他人。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必须重视生态文明的课堂教学,大力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的理论水平,从历史发展与现实危机等不同层面和视角,提升学生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3、丰富校园生态文化活动,强化体验式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第二课堂,具有形式灵活多样、主题鲜明、参与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

4、开展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在学生生态文明践行能力培养中,要特别注重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网络等新媒体有利于拓宽和改进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式,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丽水市着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构筑稳固的浙江生态屏障

(一)丽水市概况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在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市政府驻莲都区。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市1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

丽水市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全市土地面积172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52%,溪流、道路、村庄等占6.06%,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本市山脉属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呈西南向东北走向,分别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44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

丽水市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与山脉走向平行,仙霞岭是瓯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洞宫山是瓯江水系与闽江、飞云江和交溪的分水岭,括苍山是瓯江水系与灵江水系的分水岭。各河流两岸地形陡峻,江溪源短流急,河床切割较深,水位暴涨暴落,属山溪性河流,由于落差大,水力资源蕴藏丰富。瓯江是全市第一大江,发源于庆元县与龙泉市交界的洞宫山锅帽尖西北麓,自西向东蜿蜒过境,干流长388公里,境内长316公里,流域面积12985.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8%。位于瓯江上游龙泉溪的紧水滩电站水库即仙宫湖,面积43.6平方公里,是全区最大的人工湖泊。

(二)丽水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动因

近年来,丽水市立足欠发达这个最大实际,生态优良这个最大优势,地处山区这个最大特点,积极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把生态补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生态补偿的新模式,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特点

1、政府主导 市政府首先是根据全市的政治经济地理条件,制定一些列的规划,出台相关文件和措施。这其中有《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等等。做到从制度上强化生态的重要性,以及各县区开展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遵,以免盲目。

2、招商引资,项目带动

面向全省招商引资,把优势资源利用起来。在不损坏环境,不危及子孙后代生存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改造生态脆弱区。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研究确定十二五重点发展林业生态屏障建设、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森林安全和林业支持体系3大类,瓯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21个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林区大市”向“林业强市”的跨越。

3、民间积极相应

龙尾配合龙头

如果说政府是龙头,那么,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龙尾了。龙头龙尾一起,共筑美好丽水。

(四)丽水市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有关生态补偿的法规零散,适用性差

目前丽水市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有关生态环境补偿的法规.有关生态环境补偿的规定主要散见于有关自然资源及环境保护的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一些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类型在补偿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少补偿依据,补偿标准不明。补偿对象模糊,使得生态补偿难以合理有效的进行。

2、生态补偿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

长久以来,人们形成了低价获取自然资源或无偿享用生态服务的定势思维。使得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对有限的用于生态补偿领域的资金,管理也不到位。

3、生态补偿的范围过窄

目前丽水市已实施的生态补偿主要局限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矿区植被恢复等内容,而且只在部分区域进行。一些提供了大量生态服务产品的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补偿。

4、以“项目工程”为主的补偿方式缺乏持续性与稳定性

丽水现已实施的生态补偿大都以项目工程的方式进行,如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等。这些项目都有明确的时限,政策实施缺乏持续性,在政策实施期限内农民全靠补助生存,农户需要在期限内进行生产活动的转移,不再依附于土地开展农业生产。

(五)对丽水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1、出台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法规

通过制定法规,实施生态补偿法规,将生态补偿提到法规的高度,是生态补偿公平,合理,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由于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补偿法规体系需要较长的时间。故可以根据目前生态补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进行法规建设。

2、成立专门的生态补偿资金,实行专门的部门和专人管理

在每年的财政支出上,分拨专门的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和生态林、生态农庄的建设,并委托第三方介入,监管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开。

3、全面开展生态补偿评估工作,扩大补偿范围 丽水市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要在短时期内实现全面补偿很困难。从我市当下的实际情况出发,应首先对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进行生态补偿的先后顺序,将有限的补偿资金合理分配,提高补偿资金的利用效率,建议市政府对生态问题紧迫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林业开发区,生态休闲区进行优先补偿,以政府直接补偿为主,将流域,城市饮用水源地列为重点补偿项目,在完善了优先补偿区域的基础上进行补偿。

4、项目带动,改造生态脆弱区

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研究确定十二五重点发展林业生态屏障建设、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森林安全和林业支持体系3大类,瓯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21个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林区大市”向“林业强市”的跨越。一是瓯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实施针叶林、疏林地及其他宜林地等生态化改造100万亩;“三沿地区”生态景观林建设10万亩;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域生态治理2万亩;进一步提升瓯江流域生态成效和防护功能。目前,市本级沿生态廊道建成景观林6.4万亩,建成12条通景公路,绿色通道1769公里。青田县投入专项资金在县城周边及瓯江沿岸(青田段)采用阔叶树大苗建设生态景观林;云和县每年投入300万专项资金建设“三沿”生态景观林;龙泉市启动实施了“三沿三山”绿化美化工程。各县(市、区)瓯江沿岸生态景观林改造和建设加快推进。二是沿瓯江村庄绿化工程。按照绿化造林“山上造林和平地绿化并重,更加注重城乡绿化”理念,对瓯江沿岸村庄开展村庄绿化工作。结合“三沿”整治和创建美丽乡村活动,通过签订责任状和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全市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70个、省森林村庄1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341个。2010年全市开展村庄绿化活动的村庄达515个。莲都区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开展“百村绿化”工程;龙泉、庆元等县(市)采用无偿提供苗木等方式,强化村庄绿化和示范村创建。三是启动“三大百万基地”建设。规划到2015年建成120万亩高效竹林基地、100万亩珍贵树种与大径材基地和100万亩油茶基地。注重名贵树种、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和乡土树种的选择,加大生态公益林培育和树种结构调整力度,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固碳减排能力。

参考文献:

[1] 靳怀堾著.中华文化与水[M].湖北:长江出版社,2005年:5-60.[2] 钱塘江志编纂委员会编.钱塘江志[M].河北:方志出版社,1998年:15-26.[3] 施奠东主编.西湖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4] 邱志荣编著.浙东古运河•绍兴运河园[M].浙江:西冷印社出版社,2006.1.[5] 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年.[6] 何国梅.构建西部全方位生态补偿机制保证国家生态安全 [J].贵州财经学院,2005(4).[7] 辽宁省财政厅课题组.关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 [J]..地方财政研究.2008(2).需要解锁和复制文章的加我QQ:1739358055。索要密码!专业代笔(论文,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见习报告,总结,情感分析,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离婚协议,经济合同,起诉书,书法,毛笔族谱,原创代笔小说,代写自传,回忆录,情诗,情书,代购,代付,代收,便民服务)包改包过,专业专注!—立夫淘宝工作室(联系QQ:1739358055)

第五篇:美力家园 从我做起“五水共治”倡议书

“美丽家园 从我做起”五水共治倡议书 亲爱的孩子们、家长们:

我们的家乡石碶座落于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浙江,世世代代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源。水环境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健康安全、家庭幸福。开展 “五水共治”,是省、市、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构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更是我们每一位身居石碶的人的共同愿望。为此,我们向大家发出倡议: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一、争当治水的宣传者。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响应号召。自觉宣传治水的重要性,使“五水共治”行动家喻户晓,广泛开展各类生态环保志愿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文明意识,让“五水共治”意识深入人心、深入千家万户。

二、争当治水的实践者。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拧紧水龙头,自觉节约用水,积极维护身边水环境。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垃圾入箱、入池、入屋。做到不侵占河道,不在河道沿岸乱搭乱建,不向河道内排放各类污水,不往河里乱扔或倾倒生活、建筑垃圾,不损坏各类治水设施,不在河道内钓鱼尤其是用电网捕鱼,不在河边洗车、洗衣服、洗拖把等。

三、争当治水的监督者。积极制止和举报各种破坏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等不文明行为,构建全民监督机制,合力推进“五水共

治”工作。如发现有往河道偷排泥浆、偷倒渣土行为要及时举报,对向河道扔垃圾等类似行为要予以劝阻。

孩子们,家长们,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我们石碶工业经济发达,河道纵横交错,治水之路任重而道远,重在实践、贵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身“五水共治”,保护好家乡的每一滴水、每一条河、每一处环境,为石碶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尽我们的一份力,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石碶的锦绣画卷!

下载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水共治倡议书

    五水共治倡议书范文 五水共治倡议书范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生态之魂。 作为“江南水乡”,嘉兴与水结缘,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嘉兴水系发达,这里不仅有举世闻......

    五水共治讲稿

    聚力“五水共治” 共建“美丽北仑” 从小处抓好节水 生态梦你我同行 水是生命的源泉,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 今天,在全区响......

    五水共治标语

    五水共治标语 1、自来水哗哗流,小手干净水心疼;自来水细细流,洗净小手水更欢。 2、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 3、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

    五水共治演讲稿

    五水共治我能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五水共治我能行!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这是五个要非常重......

    五水共治 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 ( 共20题 ,共20分,每题1分 ) 1. 五水共治、( )先行 a、排涝 b、节水 c、治污 d、供水 2.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从当......

    社会实践 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响应校团委的暑期实践活动,我选择了“聚焦美丽绍兴”这一考察体验活动,通过时政评论、参观、网......

    五水共治演讲稿

    成就青山绿水梦 尊敬的评委,各位乡亲! 我们临海是一座沉淀千年的文化古城,她承载着“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的炳炳美誉。 这又是一座血洒春秋的英雄名城,那雄伟的江南长城见证......

    五水共治教案

    “ 五水共治”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明白“五水共治”的内容,意义,培养孩子们从小节约用水,关爱水源的意识。 2.了解谈水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树立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