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鲁商投资简介
河南鲁商投资有限公司简介
河南鲁商投资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山东商会会员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股份制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在豫企业(公司)两万多家,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石油机械、石油化工、农用机械、汽车机电、建筑机械、科研、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农副产品、服装鞋帽、医院、制药、信息网络等 30 多个行业。2010年,山东在豫企业生产总值1800多亿元,上缴利税120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入 58亿元左右。
面对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了贯彻商会“握紧拳头谋发展”的宗旨,抱团取暖,共求发展,进一步拓展河南市场,2011年6月,由河南省山东商会牵头、会员企业共同投资成立河南鲁商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公司董事长、监事长分别由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尚宇和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鲍怀谦担任,河南省山东商会会长刘继臣任执行董事、总裁。
河南鲁商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对房地产的投资;参与城市土地资源一级开发;股权投资及并购;资本经营及投资咨询等。
河南鲁商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是聚集财富,聚集资源,谋大事,成大业。公司将秉承这一宗旨,利用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强大的资本集聚优势以及强大的信息平台优势,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全面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二篇:《风云鲁商》栏目简介
《风云鲁商》栏目简介
《风云鲁商》的观众群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群体,他们是一个非常有意向而且非常有能力将注意力转化为购买行为的群体,他们以25-45岁的男性为主,职业体面,收入处于社会中高水平。
《风云鲁商》2009年大事记
●2008年11月14日,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副行长梁玉堂、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刘长允、山东电视台台长韩国强、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行长马琳等领导出席了在山东大厦举行的《风云鲁商》开机仪式。
● 2009年1月6日20:00,首届中国十大鲁商功勋人物颁奖盛典在山东电视台1200演播大厅举行。中共山东省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及山东省副省长黄胜等领导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直播了颁奖盛典的全过程。山东卫视也于次日实况播出。来自全国的三十多家中央、省级和济南市的媒体高度关注并报道了此次颁奖典礼。
●《风云鲁商》是山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与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联合推出的一档经济人物访谈节目。讲述鲁商故事,发现鲁商价值,弘扬鲁商精神,展现鲁商魅力,这是《风云鲁商》栏目成立的初衷和愿景,而努力打造商界精英品牌节目成为《风云鲁商》栏目组的首要工作目标。
●《风云鲁商》于2009年1月25日(大年三十)开播,目前每期20分钟,每周日中午12点整在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首播,每周日晚间22点35分在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重播。
●《风云鲁商》栏目访谈对象:
1、在山东创业有成的山东籍和非山东籍工 商界人士;
2、在省外及国外有突出贡献的山东籍工商界人士。
● 《风云鲁商》栏目选题标准:《风云鲁商》栏目的采访完全是媒体的公益行为,在关注在山东创业有成的山东籍和非山东籍工商界人士,在国内外作出突出贡献的山东籍工商界人士的基础上,将更突出新闻性,也就是本有重要的新闻事件,在经济生活中引起广泛关注,对推动经济发展有一定贡献的山东商人。
● 目前,《风云鲁商》已经采访播发了张瑞敏、常德传、黄鸣、季缃绮、汪海、宋作文等四十多位鲁商人物。
●为扩大节目影响,栏目组在山东电视台网站上开通了“风云鲁商”主页,同时,还印制了《风云鲁商》工作日历记事本向商界人士广为散发,传播效果非常好。
● 节目播出近一年来,《风云鲁商》已经有了一定影响,节目收视率稳中有 升,观众对节目满意度也较高。《风云鲁商》播出统一陶瓷董事长袁国梁等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后,引起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的高度关注。目前,《财富故事会》有多期选题来自《风云鲁商》。
● 《风云鲁商》栏目组将在开播一周年之际,出版《风云鲁商》节目光盘、《风云鲁商电视访谈录》系列从书及《风云鲁商》DM杂志;
● 鲁商是山东经济社会宝贵的人文资源,伴随着“鲁商” 的概念迅速叫响 全国,鲁商已成为国人解读山东经济、山东速度、山东精神的一种范本,成为山东的一张崭新名片,鲁商崛起的意义已超越其经济领域,成为山东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大事件。2008年首届中国鲁商功勋人物评选活动及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配合评选活动推出的《风云鲁商》栏目正是策动和记录这一大事件的一个有效载体。2009年,“风云鲁商”评选将成为山东省文化传播领域的一大盛事。
● 2008年,中国鲁商功勋人物评选活动及山东电视台《风云鲁商》栏目 作为电视界“鲁商”概念的创始者,为宣传山东经济、叫响“鲁商” 品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008鲁商功勋人物评选活动及《风云鲁商》栏目的推出也使“风云鲁商”品牌深入人心,成为山东经济界乃至全国全球山东籍商人的盛事。
《风云鲁商》2010年全新改版
2010年,《风云鲁商》将全新改版,成为山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重点打造的唯一一档财经节目。
● 外景主持人新鲜亮相。
宋锦然,记者型主持人,人称“小沈冰”,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
音主持专业,曾在韩国工作三年,先后采访过常德传、季缃绮、陈永坚 等著名企业家,有着丰富的经济人物访谈经验,2010年,她将以外景主 持人的身份新鲜出场,不俗的表现值得期待。
● 节目长度增加。
2010年,《风云鲁商》节目长度将改为每期25分钟。
● 推出特别节目。
2010年,《风云鲁商》栏目将在常规节目之外,开始陆续推出《风
云鲁商·海外版》、《风云鲁商·国内版》及《风云鲁商·创业版》,并与山东省浙江商会联合推出《风云鲁商之浙商在山东》,重点访谈在山东投资创业的40万浙商群体的代表人物。
● 2010中国十大风云鲁商评选活动规格更高。
2010年,《风云鲁商》栏目将提前运作,将2010中国十大风云
鲁商评选活动升格为政府评选活动。
● 节目更好看。
2010年,《风云鲁商》将在提升节目质量方面狠下功夫,栏目组将以演播室访谈加外景拍摄的方式,强调故事情节,强调“以学者的方式思考,以百姓的方式表达”,既要有影响力,又要节目好看。
● 实现网上直播
2010年,《风云鲁商》栏目的采访将在齐鲁网上实现直播,与网友
实现实时互动。
●联系我们。
联系人:尚明宪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83号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风云鲁商》栏目组电话:(0531)85852339***
邮箱:shangmingxian@sina.com
注:栏目相关情况可登陆http://.cn/ 点击“风云鲁商”主页查询
第三篇:河南简介
中原崛起一枝独秀
———————聚焦河南花卉事业发展
河南地处中原福地,因大部分区域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她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经济发展也如飞猛进。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8407.78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主要支柱产业的花卉事业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中可谓独树一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主见突显出来。
截至2008年12月,河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已达150多万亩,产值52亿元,年销售额近10亿元。成为花卉生产和消费大省。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花卉生产,把抓基地建设和市场建设作为花卉产业的突破口,实行市场带基地,公司+农户的战略方针。本着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分工合作的原则先后扶持了以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鄢陵腊梅、郑州月季、潢川桂花为代表的一批特色花卉产业,同时也涌现出濮阳鲜切花、郑州君子兰等大量优秀企业。目前,全省花卉市场共有216个,花卉批发市场总面积15万平方米,花卉企业1348个,其中大中型企业337个。花卉流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河南在全国花卉市场中的地位也愈加如初,产品先后出口美、德、俄、日等国家和地区,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本着“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河南、发展经济”的理念,从1983年起,河南先后举办了二十五届洛阳牡丹花会和开封菊花花会。如今这已经成为河南旅游的一个特色品牌。回眸过去,河南一枝独秀;展望未来,风景这边独好。如今在中原崛起的大背景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河南愿与您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作为国花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每逢牡丹花盛开的时节,洛阳城就人潮涌动,前来观赏的人们络绎不绝。不知是牡丹装点了洛阳,还是洛阳孕育了牡丹,但是牡丹和洛阳早已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洛阳也成为了牡丹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牡丹那硕大的花形,华贵的风姿,绚丽的色彩,正式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如今经过高科技的选育,各种花型各种色彩的牡丹中、争奇斗艳,我们相信必定有一种会为您所喜爱。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黄花分外香”,八月的开封是菊的天下,满城的金黄让这个文化古城更加多彩。菊花因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的孤标亮节和高雅傲霜而深受我国古代文人们的喜欢,陶渊明更是为我们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诗句。
为了更好的传承菊文化,开封市自1983年起,每年都要举办开封菊花花会,而如今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早已超过了菊会本身,作为一种载体和平台,向大家展示着开封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真诚期待着能够在菊会这个大舞台上与您携手!
宋*杨万里《腊前月季》
只到花开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腊前月季》把对月季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而现在的人们对月季也更是喜爱有加,在我们国家有多个城市把月季当做市话。随着月季品种选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几乎可以欣赏到各种色彩的月季花。
作为我们河南省省会郑州的市花,它更是深受河南人民的喜爱,河南另一个月季基地南阳如今已经开始了规模化经营月季,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各地,并成功出口日、德、荷兰等国,并得到一致的好评。
第四篇:鲁大爷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幼小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事物的。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鲁迅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就像寓言中的叶公。
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先生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
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故乡》《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朝花夕拾》一书也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而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成为后代人的精神佳作。
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第五篇:《商汇》简介
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
1904年福建省内第一家商会在厦门成立。1950年3月筹备成立厦门市工商联。1953年1月正式成立厦门市工商联。1990年正式更名为厦门总商会。宗旨:
厦门商会百年发展中,始终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优良传统,致力发挥商会桥梁、纽带的作用、推动商会自律,鼓励诚信经营,促进政企联系,反映商家要求,联络海外社团,促进社会公益。服务对像:
目前拥有会员10000多个,其中企业会员8000多家,团体会员108家,下辖:同安、集美、思明、湖里、海沧、翔安6个区工商联(商会),在厦门的异地商会、在异地的厦门商会。
《商汇》杂志
《商汇》杂志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管,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办,厦门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厦门市闽南企业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刊号CN35-(Q)试第2103006号,大度16开,每月1日公开发行,每本售价30元,是中国第一本以闽南商人为目标读者群的商业杂志。
《商汇》杂志前身是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内刊《厦门工商》,已有60年的办刊历史,曾获全国工商联优秀报刊荣誉称号,发行达266期。
《商汇》杂志立足厦门,面向闽南,真正锁定最有价值的闽南企业家群体。发行覆盖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近8000家企业会员、厦门市各个商业协会、在厦各大异地商会、在异地的各大厦门商会、厦门各大银行高端企业客户等;同时直投进入各大高端消费场所如高尔夫球会所、茶叶专营店、四星级以上的宾馆等。另外,杂志还成为厦门邮政系统征订和零售合作伙伴。
《商汇》杂志以“追寻闽南商业新精神”为办刊宗旨,根据企业家需求和企业实际运营需要精确设置各种栏目内容,如经营案例、管理策略、投资心得、财务技巧、税收政策、资金运营、上市内幕、成功人士、慈善精神、环保理念、文化休闲、专家专栏等,争取让《商汇》成为闽南商人的企业助手和商业知己。
发行渠道(通过邮政局投递方式)
1、通过邮政局直接投递客户。
2、各区商会团体订阅,在厦异地商会团体订阅。
3、报刊亭零售。
4、社会自然订阅。
5、党政机关赠阅。
发行对象
发行覆盖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近8000家企业会员、厦门市各部委领导、厦门市各个商业协会、在厦各大异地商会、在异地的各大厦门商会、厦门各大银行高端企业客户等,同时直投进入各大高端消费场所。如高尔夫球会所、四星级以上的宾馆、知名咖啡店等。
E-mail:shanghui@xmic.org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槟榔路厦门总商会大楼55号501室《商汇》杂志社 广告服务热线:0592-5122067
512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