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 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

时间:2019-05-15 14:0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 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 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

第一篇: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 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

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

发布日期:2011-3-9发布人:网站管理员来源:永州网浏览次数:401

“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充满兴奋。

——访全国人大代表 阳国秀

永州网-永州日报讯(记者龙亚芳饶爱玲)“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充满兴奋。“报告中提及今后五年,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报告中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这些都是助推我们企业发展的利好消息。”

阳国秀被誉为“把小柑橘推向大世界的永州奇女子”。近年来,她开始把目光从国外转向国内。尤其是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阳国秀觉得罐头食品工业必须从完全依赖出口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协调发展转变。为了促进罐头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振兴的目标,阳国秀在议案中提出,建议通过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和行业联动,在继续稳定出口和尽快扩大国内市场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

阳国秀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她说,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有利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带动农民致富。注重整合水利、农业等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项补助项目,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社会帮扶、企业及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增加对设施农业的投入。阳国秀特别提到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她说,食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消费群体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食品农产品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她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出口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支持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食品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辖内出口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从原料、中间产品及加工过程控制的实验室检测,为企业检验检疫、过程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增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检测经费的财政预算,降低或减免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检测费用。

阳国秀还希望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建立品牌,扩大内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品牌建设。比照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第二篇:推进农业产业化舞活龙头富农家

推进农业产业化 舞活龙头富农家

谭志勇

2009年第5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随州市曾都区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区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2008年,规模龙头企业创产值52.9亿元、利税4.9亿元,出口1.03亿美元。各类龙头企业共吸纳农民就业8万余人,辐射农户23.1万户,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400元。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建设基地育龙头。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我们采取政策驱动、样板带动、服务推动等措施,在全区初步建成了优质粮、食用菌、干鲜果、特色菜、畜禽、兰草、茶叶、速生丰产林等八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了“一镇一品、多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其中,优质稻60万亩、优质麦50万亩、特色菜23万亩、林果75万亩、茶叶10万亩、速生丰产林60万亩,食用菌1.6亿袋(棒),兰草120多种1.8亿株,年出栏(笼)生猪120万头、牛7.8万头、羊25.5万只、鸡1900万只,禽蛋6.9万吨。同时,我们还通过建设农产品市场和在外地建立生产基地,让外地农产品源源不断进入曾都,为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稳定货源。目前,已建起了三里岗香菇市场、殷店香菇市场、小林花生市场、万和兰花市场、尚市油桃市场等多个农产品专业市场。其中,三里岗香菇市场占地40亩,吸收了12个省市的客商常年交易,每年外采香菇8000余吨,形成了“买全国、卖世界”的格局,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

——激活民资建龙头。我们通过采取政策支持和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和引导先富起来的农民出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在我区香菇产业的“发源地”三里岗镇,通过在征地、税费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引导香菇经销大户兴办了裕国、中兴、银兆等一批规模香菇加工企业,如今这些企业均已发展到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规模,并带动全区发展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500余家。草店镇农民秦大海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从事菌种生产,如今其名下的海斌菌种厂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带动该镇发展菌种生产企业17家,年产菌种2000余万公斤,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实验基地和华中地区最大的菌种生产基地。鸿发蜂产品公司从一家养蜂专业户起步,目前已发展为全省最大的集蜂产品科研、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企业,其“小森林”牌系列蜂胶远销美国、英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近年来,我区粮食加工行业中的维佳食品、神农稻香米业,食用菌加工行业中的三岗食品、龙泉食品,畜禽加工行业中的同星农业、长兴公司、共富牧业,木材加工行业中的灵龙木业、兄弟家具,蔬菜种销行业中的长佳蔬菜等等,都是利用民间资本和依托特色资源“土生土长”的龙头企业。

——大力招商引龙头。近年来,我们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引进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推动了全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农民持续增收。粮食加工行业引进了金银丰食品、京西大米、新华米业、全新精米等,食用菌加工行业引进了荣盛隆食品、耀兴食品、康之源公司等,畜禽养殖加工行业引进了联星山禽业、新欣畜牧、文峰畜特等,棉花加工行业引进了成盛纺织、恒鑫公司、雄丰布业等,木材加工行业引进了中盐银港、松州林化、前进木业等。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中盐银港公司是2007年引进的一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投资4亿元,兴建一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人造板生产线,年产25万立方米人造板,年可创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2008年,宏大畜牧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投资6000万元兴建的龙头企业——联星山禽业公司,集孵化、养殖、饲料加工和有机肥生产于一体,年出笼商品鸡600万只,产鸡蛋2590吨,循环产牛2000头,辐射带动50个养殖小区、500家养殖户发展养殖,成为随州市最大的“安全放心禽肉禽蛋”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优质土鸡生态养殖基地。

——技改扩能强龙头。我们积极为龙头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土地、信贷、技改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推动了一批龙头企业壮大实力、扩规升级。例如,新欣农牧公司是一家从事畜禽繁育、养殖和饲料加工的龙头企业,每年可生产鸡苗鸭苗6000万只、成鸡成鸭300万只、仔猪3000头,创产值5亿元,辐射带动1500余户发展养殖业。再如,同星农业公司是一家从事畜禽繁育、养殖、加工冷藏和饲料加工的龙头企业,近几年加速扩张到4个分公司、11个分厂,每年可产种鸡40万只、鸡苗2000万只、商品鸡1000万只、种猪2000头、商品猪3万头,创产值5.3亿元、利税3000余万元,去年8月,该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优化重组壮龙头。为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龙头企业外引内联、集优重组,组建了一批“航空母舰”。2007年,金禾米面公司将所属的9家粮食加工企业与8家加盟进来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重组,组建了金禾(粮油)集团公司,企业总资产达到了2亿元,具备年加工大米18万吨、面粉6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随州市最大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重点培植的20强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三岗、银兆两家香菇企业和上海华河工贸公司联合组建了三友食品公司,投资2亿元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2008年实现出口5247万美元,成为全省第一家年出口过5000万美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兴、联丰两家香菇企业和劲牌集团公司联合组建了神农生态公司,投资1.08亿元进行农产品加工出口,去年部分投产,实现出口3695万美元。

——出台政策扶龙头。对创办或引进龙头企业的,区里优先安排用地,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对引进龙头企业的引资人,在项目建成投产后根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一定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其完善手续、开展自营出口。去年,区里还成立了银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符合授信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并定期组织企业和银行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方便企业融资。■(作者系中共曾都区委书记)

第三篇:瓜州县十项扶持政策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瓜州县十项扶持政策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提出了今后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12年,形成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全县8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80%的耕地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80%的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加工、销售。为实现这一目标,瓜州县将通过十项扶持政策:

一是设立龙头企业扶持专项资金,用于对龙头企业奖励、补助、配资等扶持。二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将龙头企业大宗农产品收购资金列入信贷计划,统筹安排,确保满足需要。三是依据国家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将龙头企业优先列入项目计划给予支持。

四是根据企业意愿向重点龙头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和科技人员,帮助企业做好企业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五是县内制定的有关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凡符合相关条件的龙头企业均可享受。六是鼓励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七是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 单,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八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对销售农产品带动力强、数量大、贡献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表彰奖励。九是鼓励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争创新品牌,对符合条件的技改贷款,财政可给予部分贴息;对获得省级以上认证的新技术、新产品给予扶持和奖励;对当年通过IS 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十是对符合条件确认为县级龙头企业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晋升为市、省级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瓜州县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定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广泛发动,多元筹资,科学组织,精心部署,认真落实行政、技术、施工“三位一体”责任制,多方面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让农民受益一处,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进行。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 3.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5.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6.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

7.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8.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9.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1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3.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14.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15.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1 6.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7.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18.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1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20.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2.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4.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25.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6.增强县域经 济发展活力 27.积极开拓农村市场。28.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今后五年农业发展方向确定瓜州县坚持“一特四化”方向 发展“三品两化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今后五年全县农业发展方向,即: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主攻六大产业,解决好十大问题,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目标。五年内实现全县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1万元;移民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达到40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7000元以上的目标。

突出一个重点:即突出“高效农业”这个重点。到2013年,全县蜜瓜、葡萄、番茄、酒花、枸杞等特色高效产业面积达到24.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面积达到5000亩,农民从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

主攻六大产业:一是做强以酿酒葡萄为主的葡萄产业。到2013年葡萄种植面积要达到5万亩,建成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3个,千亩葡萄专业村12个以上。二是要做大蜜瓜产业。到2013年蜜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建成万亩蜜瓜生产基地3个,千亩以上蜜瓜种植专业村7个,做响做亮瓜州蜜瓜品牌。三是做精酒花产业。到2013年酒花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发展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四是做优番茄产业。到2013年番茄种植面积要发展到3万亩以上。五是做亮枸杞产业。到2013年种植面积要达到3万亩以上,培育建立枸杞生产基地。六是做深草食畜产业。到2013年全县“1245”规模养殖户达到1.5万户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50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0个以上,全县肉牛饲养量增加到4万头,肉羊饲养量发展到80万只,全县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解决好十大问题:一是解决好专业化布局的问题,二是解决好节水型特色农业的问题,三是解决好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四是解决好标准化生产的问题,五是解决好技能化培训的问题,六是解决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七是解决好政策扶持的问题,八是解决好科技服务的问题,九是解决好以项目作支撑的问题,十是解决好土地流转的问题。

瓜州县积极为农产品正名,今年全县有4个农产品产地被省上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有七种农产品被国家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西湖乡中沟、城北、北沟、四工、向阳等五个村的辣椒、番茄、萝卜、黄瓜等蔬菜产品,西湖村的哈蜜瓜,瓜州县兴隆养殖场的猪肉,西湖乡的猪肉等4个农产品产地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地规模为10020亩和15000头。西湖乡西湖村的哈蜜瓜,河东乡的“梦城牌”西瓜和“梦城牌”甜瓜,锁阳城镇的羊肉,瓜州乡、南岔镇、三道沟镇、锁阳城镇四乡镇生产的西瓜、甜瓜、哈蜜瓜等7个农产品,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量为69200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实现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和高效优质方向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和标准化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大力发展“三品两化”农业 加快瓜州新农村建设步伐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近几来,瓜州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现代农业方向,按照酒泉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结合全县发展实际,提出了坚持“一特四化”方向,发展“三品两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即以优品种、高品质、创品牌,产业化、高效化为目标,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三品两化”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还不明显

2、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技术含量低,名牌产品少。

4、农业标准化水平低,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农民的指导服务不够。

6、老乡镇和移民乡镇差距大,发展不够均衡。

二、加快发展“三品两化”农业的目标及对策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使“三品两化”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在2008年基础上,经过四年努力,力争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8亿元;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蜜瓜、葡萄、番茄、酒花、枸杞、畜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5800元以上,其中:原有乡镇年均增长12%,达到9000元以上,移民乡镇年均增长35%,达到1700元以上。

1、以专业化布局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农业规模效益。一是立足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优化特色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化发展规划,按照老乡镇和移民乡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规划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并结合“251”种植增收计划(改造亩收入千元以下的低效田,大力发展“双千元田”、“五千元田”,扶持推广“万元田”,确保户均发展一亩“万元田”)的实施,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布局。二是面向市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集中精力主攻蜜瓜、葡萄、酒花、番茄、枸杞和草食畜牧等六大产业,培育一批万亩以上特色产业专业乡(镇)、千亩以上专业村(组)和畜禽养殖专业村(组),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三是立足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2、以设施农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农业高效化发展。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重要途径,要帮助农民解决好设施农业前期投入、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关键问题,助推设施农业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以反季节蔬菜、名特优水果、花卉、食用菌等为重点的温室大棚和以葡萄、酒花为重点的特色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积极发展设施规模养殖。以整村、整组推进为重点,狠抓品种改良、短期育肥、总量扩张和贩运流通等关键环节,积极推广“1245”(1户饲养20只基础母羊或4头基础母牛,一年实现纯收入5000元以上)新型牛羊养殖模式。三是着力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把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纳入农业科技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增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能力。

3、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善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种养技术,扶持和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突出把好品种、品质关,不断提高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健全特色农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组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特色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制定农资经营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农资市场,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力度,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标准化生产,净化产地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在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扶持发展绿色食品的同时,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鼓励扶持农产品申报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品牌。

4、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为关键,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突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引导扶持神州棉纺、禾麟棉仁蛋白、龙兴畜牧、惠安牛羊屠宰加工、西域阳光番茄酱加工、馨绿峰公司等现有龙头企业,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参与种养基地建设,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围绕全县蜜瓜、甘草、酒花、枸杞等特色产业,下大力气引进一批蜜瓜营销,瓜干、瓜汁加工,酒花、甘草、枸杞等加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鼓励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现有专业协会积极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在传递产销信息、推广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作用。三是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认真实施以“外部市场为主,内部市场为辅”的营销策略,开发建设瓜州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培育各类农贸公司和购销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经济实体,培植各类农产品运销专业大户,千方百计拓展外部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5、以技能化培训为重点,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一是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围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设施养殖业发展,日光温室栽培、畜禽品种改良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农业科技培训2万人次,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畜。二是强化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培训力度。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依托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职业学校,采取校企联培、用人基地和单位联培、委培、举办短期专项对口培训班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层次不同、形式灵活的职业技能培训,争取每年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0.5万人以上,切实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水平。三是健全劳务供求信息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农民转移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坚持本地就业与外地输转并重,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重点加大移民乡镇劳务输转力度,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移民收入的大项目、大产业来抓,实现每户至少输出1名劳务的目标,确保移民人均纯收入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劳务收入。瓜州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瓜州县积极引导扶持禾麟粮油、龙兴畜牧、西域阳光、惠安牛羊、馨绿峰等龙头企业建立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参与种养基地建设。围绕蜜瓜、枸杞、葡萄、畜牧养殖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市场与农户的联结桥梁。同时,按照“市场连产业,基地带农户”的思路,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资新建了布隆吉酒花加工企业,建成3个蜜瓜销售市场、1个畜禽交易市场,全县已建成龙头企业16家,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6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县共发展订单面积7.2万亩。

第四篇:发展壮大农业支柱产业舞活新农村建设龙头

发展壮大农业支柱产业舞活新农村建设龙头

麻阳县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近年来,麻阳县紧紧抓住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和怀化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的良好契机,坚持走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围绕“发展集约高效农业,培育新型工业集群,建设长寿旅游名县”三大战略,突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质升级,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新农村建设令人瞩目。2009年,全县水果、养殖、瓜菜三大特色农业产值达8.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比重的73%,农民人均收入80%来自农业支柱产业,全县新农居改建达76%。昔日落后贫困的麻阳县如今变成了富有和谐的“瓜果之乡”。

一、科学谋划,优化产业发展格局

麻阳县始终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按照“区域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经济民营化”的工作思路,前瞻思考、统筹谋划,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一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土壤土质和气候水源,将全县区分为丘陵、平原、山区、城郊,因地制宜规划农业产业。县域中、东、北部属丘陵地带,紫色砂页岩土壤和充足的水源适合柑桔、桃、李、葡萄等水果栽种,就规划为水果产业区;锦江河两岸以平原、岗地为主,适合发展优质稻和畜禽养殖,就规划为粮食主产和畜禽养殖产业区;县城周边4个乡镇及锦和镇交通便利,蔬菜栽种技术先进,就规划为瓜菜产业区;西、南部山区适合杉木、松木和速生丰产林生产,就规划林木产业区。充分整合使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突出抓好农

村公路、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渠系改造、山塘清淤扩容、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生产机械化和退耕还林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很快形成了柑桔、养殖和瓜菜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

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现有农业支柱产业进行结构优化调整,采取“外引”、“内培”等方式,逐步推广良种栽培,扩大优质产业规模。结合市场反馈,淘汰了广柑、大红、蜜桔等价格低、销售难、口感差的劣质品种,从华中农大、中国农科院等地引进价格高、销路好、口味佳的纽荷尔脐橙和塔罗科血橙,并把它们培育发展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东坡”牌;加大自主培研力度,开发推广了“锦红”、“锦玉”两个优质冰糖橙品牌。目前,该县柑桔种植面积26.2万亩,年产桔柑35万吨,产值达3.5亿元。此外,富硒刺葡萄、大久宝桃、布朗李、中华梨枣、猕猴桃和良种板栗等新兴特色果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为“水果之乡”新添了不少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着力培育特农品牌。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要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引用推广良种良法和生物防病治虫新技术,引导种养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先后培育推广了优质冰糖橙、反(延)季蔬菜、无籽西瓜、锦江白鹅等特色优良品种,并成功注册了“麻阳柑桔”、“东坡脐橙”、“苗家王腊制品”、“麻阳麻鸭”、“锦江白鹅”、“富州黄瓜”等一大批极具特色的农产品商标,在参加各类农博会时叫响省内外。目前,该县有10万亩冰糖橙、1万亩瓜果蔬菜通过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无公害产地认定,12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麻阳”牌冰糖橙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并在积极申报“全国驰名商标”。

二、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机制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不仅不能有效对接社会化大市场,也直接影响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麻阳县积极创新和优化产业发展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优惠的系列政策,良好的发展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一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成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交易服务机构,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土地流转奖励机制。对土地流出农民每流出1亩土地一次性给予10元奖励,并在进城购租住房、务工就业、子女就读等方面实行优惠;对流进(租用)土地且流转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并将土地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农业公司,享有优先流进土地;对土地流转工作做的好的乡(镇)、村,给予工作经费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和发展集约高效农业的热情。目前,该县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股份合作等形式,规模流转土地14.6万多亩,其中流转给农业公司耕种的达8.8万亩。

二是改进农业投资融资模式。积极改进农村金融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构建融资、担保、农村资产抵押、农户信用评价、信贷服务创新五大服务平台,建立农户融资风险补偿、经济融资来源补偿、农业融资追缴、农业融资奖励四大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麻阳特色的农村投融资之路,有效缓解了当前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该县通过融资投入农业产业建设资金达1.4亿元。

三是推广施行农业保险政策。积极对接上级政策,不断增加农作物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以政府、企业、投保户为主体,采取多元化投入,不断完善“政府主导、财政补贴、专业管理、超赔分摊”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对农产品因自然灾害、重大瘟疫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损失,通过支付保险赔偿金的途径予以补偿,最大限度降低农业投资风险。目前,该县水稻、油菜作物保险面达100%,能繁母猪保险面达90%以上。

三、强化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好的产业发展需要好的环境保障。这些年,麻阳县着眼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

式,突出科技服务、市场服务和法律服务,为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一是提供科技服务。结合创新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把农业科技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创新任务来抓,通过发挥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等职能部门和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优势,加快农产品产学研步伐,深入开展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开发创新和产业成果的引进,促进科技服务与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后劲。组织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要求乡镇干部每人学一技、传一技、带一片,全县96%的乡镇干部都掌握有1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科技型干部和乡土科技人才。近3年来,该县自主选育并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6个,引进推广新品种28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7%以上;推广应用新技术24项,农业科技入户率、科技贡献率分别达97%和49%。二是强化市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着力打造市场服务平台,积极优化农村市场服务环境,建立多种经营模式,组建农村现代物流龙头企业,设置物流配送站点,建立乡村超市和农家店,形成了以县农资物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乡镇超市为主体、村组便利店为支点的农村物质供应服务网络。着眼拓展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两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一会(协会)”,为农民提供种植、管理、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制度。深化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公益性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建立76个配套信息服务站(点),运用电子屏幕、手机群发、设置电视专栏等科技手段,向农民发布农业技术服务知识和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民群众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三是加强法律援助。严厉查处破坏耕地、水资源等违法行为,捍卫农业发展资源基础,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等领域监控,从严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加强《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为订单农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保证订单农业得到很好实施,帮助农民维护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市

场监管,严惩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坑蒙拐骗等不法行为,为贩运户和客商排忧解难,确保农产品货畅其流。

四、示范带动,优化产业发展效应

麻阳县从优化产业效应出发,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和试点示范作用,采取企业带动、基地带动和部门帮扶等措施,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发展活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引进和创办农业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有效措施,有效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现在该县拥有东坡果品、苗家王食品、胜达科技、西晃米业等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30多家县内较大农业企业。采取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农产品供销合同,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催生订单农业发展。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形式,引导种养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走高效集约农业路子。目前,全县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29个,会员达1.6万余人,辐射农户4万多户,促进了高效集约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实施基地建设带动。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极具开发潜力的“两路一江”(铁路、公路、锦江)区域内建设水果基地,带动隆家堡、岩门、谷达坡等16个乡镇20万亩冰糖橙、大久宝桃、布朗李系列水果开发,以及大桥江、文昌阁、拖冲、尧市等乡为重点的3万亩刺葡萄开发。在县城近郊建设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带动周边的岩门镇平原村、高村镇车头村、兰里镇高坪村发展3万亩蔬菜及花卉苗木生产;辐射带动兰村、绿溪口、兰里等乡镇发展500万羽白鹅、麻鸭水禽养殖;以及锦和、郭公坪、尧市、拖冲、大桥江等乡镇3万亩退耕还林生态农业开发带,有效提升了新农村产业建设层次,促进了规模农业的提质发展。

三是落实示范定点帮扶。建立“领导挂点、部门帮扶、派员驻村”的帮扶机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示范带的精品柑桔生产示范园、无公害瓜菜示范园、特色种植开发园、特色养殖示范园、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现场指导,扶持生产;

建立领导联系开发大户、业务部门对口扶持大户制度,在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明确规定县级领导每月至少到挂点村指导工作1次,各后盾单位每年帮扶建设资至少金1万元,有项目的后盾单位还在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形成了县级领导、后盾单位、乡镇、村和农户“五位一体”齐抓共建的局面。

第五篇:湖北省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通知

湖北省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近年来,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在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突出的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辐射面不广。为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特作如下通知:

一、明确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围绕省政府确定的九大优势农产品和九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粮食、棉花、畜禽、油料、蔬菜、水产、林业、水果、茶叶、烟草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在全省培育30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50家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50家年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出口型龙头企业,打造20个以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品牌,力争3-5家龙头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名。

二、增加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都要调整支出结构,整合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2006年,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通过粮油精深加工企业贴息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新增1000万元,专项用于林产品加工;设立扶持烟叶生产发展专项资金1200万元,通过省政策性转移支付补助到生产单位。省发改委安排2350万元,专项用于农业产业化投资配套。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支农资金,对基础条件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逐步扩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参股经营,促其尽快做大做强。

三、扩大信贷支持

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平台作用,用好300亿元的政策性信用贷款,缓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

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专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及时做好信贷规模的配置和系统资金的调度,每年新增的可用规模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给予税收优惠

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查认定的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期间符合有关规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暂免征企业所得税。

龙头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的产业项目,引进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加工设备,可按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五、推进招商引资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好农业产业化项目库,通过业主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商引资,让更多的大型龙头企业落户我省。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投资审批代办服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采取“一站式”服务,实行重点挂牌保护。

对引进国际、国内驰名加工企业和省内外其它工商资本或民间资金进入产业化经营,且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在地政府可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筹集资金,共同投资、共同经营,促其发展。

六、创建知名品牌

由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织实施湖北名牌农产品创建计划。

支持、帮助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对其进行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立项和经费上予以支持。加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每年在省级龙头企业中,重点扶持5-10家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同类产品向名牌产品集中。

帮助和指导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进行品牌开发。支持、帮助龙头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省、市、县各级政府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

省内新闻单位和展销单位对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宣传和展示,在时段、版面、展位等方面给予照顾,价格上实行优惠。加强对名牌产品形象和声誉的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七、支持出口创汇

对符合国家外贸发展基金规定支持的出口产品,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申报,争取出口贴息。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或有资源优势、生产优势,生产名特优新产品、绿色食品的龙头企业,要鼓励申报自营出口权和外贸流通经营权,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为鼓励农产品出口,对农产品出口超过2004年实绩的部分,每多出口1美元,由省财政补贴人民币1分钱。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国际会展、进行有机产品论证及其他国际论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注册、取得进口国市场准入,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各级财政、商务部门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优先安排。

对出口企业的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金融部门可凭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和外商提供的由其开户行出具的信用证优先放贷。对龙头企业出口的农产品,严格执行国务院规定的出口退税率,并优先办理退税。

八、改善市场环境

进一步疏通“绿色通道”,严禁对农产品运销随意设卡。对整车并合法装载运输新鲜蔬菜、水果、肉、蛋、奶和鲜活水产品、活畜禽的车辆,通过我省收费站时,降低一个收费档次收取通行费。允许龙头企业跨地区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兴办分支机构或连锁店,各地不得实行市场封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进超市,有关收费要降低标准或免收。

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组建综合的和分行业的协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在协调、自律、服务、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协会组织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

九、优化生产条件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建设所需用地视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编制用地计划时予以优先安排。龙头企业建设畜禽饲养场、水产养殖场,凡不涉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用地未固化的,视同农用地。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允许农户依法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使用权,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省确定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涉及占用农用地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优先将其纳入农用地转用计划。

保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常生产用电,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的执行大工业用电价,315千伏安以下的执行普通工业用电价;龙头企业的种植基地、养殖小区(场)生产用电执行农电价。对省定重点龙头加工企业的生产用水,由所在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核定用水计划,计划内用水可适当减免水资源费,水价给予适当优惠;种植业、养殖业基地用水,暂免水资源费,但必须落实防治污染的可行措施。龙头企业用盐,按生产的实际需求量给予保障;价格按省物价局鄂价农工〔2002〕185号文件规定执行;需要海盐的,经盐业部门核定用量后,可以自行外采。

十、加强协调服务监管

各级政府及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定期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省政府确定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要重点跟踪监管、服务,督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龙头企业与基地、银行、市场、科研单位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加强对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有战略眼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家。要结合实施“阳光工程”,为龙头企业开展定向劳务培训。

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动态管理,就资金投向、规模效益、联结农户等情况进行考核。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企业,不享受优惠扶持政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质量及诚信情况每年都要进行评价。

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省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下发各地执行。

下载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 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 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