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打造设施农业精品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打造设施农业精品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区把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强农、富农、兴农的重要举措,狠抓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取得明显进展。
一、种植业设施建设情况
2007年全市种植业设施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以来,我区已落实种植业设施面积2900亩,在建200亩(西堤头镇东堤头村),建成70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70%。包括:智能温室15亩;二代节能日光温室335亩,其中沙庄村65亩、胡园村270亩;普通温室350亩,其中姚庄村250亩、东堤头村100亩。截止目前,全区种植业设施总面积11700亩,其中智能温室15亩、二代节能温室1100亩、普通温室2585亩、大棚8000亩。
1.双街镇沙庄村。投资1800万元,建成10000m2智能温室。前期进行了小规模生产,后期引入现代观光型农业发展理念,利用中国农科院生产管理技术,并由中国农科院对智能温室进行整体设计,建成五个功能区:花卉区(万花奇苑)、热带植物区(南国风情)、无土栽培区(瓜果博览)、立体水培区(蔬园群星)、巨型瓜果区(农艺新科)。现已初见成效。今年4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
2.双街镇沙庄村。二代节能日光温室2007年秋季建成,占地65亩,每亩投资24万元,其高度超过4.5米,跨度为10米,属二代节能日光温室中的七型。屋面角度大,采光性好,升温快。而且双二四后墙中间夹十公分厚的保温板,室内有水暖加温设备,保温性能非常好。2007年投入使用,已进行冬季生产。以果菜类的西红柿(包括樱桃番茄和耐贮运番茄等多个品种)和荷兰小黄瓜两种蔬菜生产为主,配以部分花卉苗木生产。预计每亩效益可达8万元。智能温室运行后,二代节能日光温室成为果蔬采摘区以及为智能温室育苗区。
3.双街镇胡园村。2007年秋冬建成168个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占地270亩,每亩投资8万元,入冬前投入生产。冬季生产的蔬菜有十几个品种,以青萝卜和叶菜类为主(包括油菜、油麦菜、紫叶生菜、香葱、香菜、球茎茴香、苤兰等)。冬季一茬叶菜每亩产值为1.2万元,预计全年亩效益可达3.5万元。2007年已经通过了有机认定面积为500亩,成为我区唯一一家有机蔬菜生产单位,蔬菜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提升3倍。
4.西堤头镇姚庄村。07年冬前建成钢骨架结构温室108个,占地面积为250亩。今年初部分温室开始进行育苗,生产。包括西瓜、甜瓜、西红柿、茄子等。
5.西堤头镇东堤头村。规划建设普通温室1000栋(每栋建筑面积约1亩),总投资约2400万元,建成后可年生产无公害蔬菜1万吨,年创产值0.3亿元。2008年初开始动工,在建200亩,已经建成100亩。
二、种植业设施建设任务和措施
2007年到2011年,全区将新发展种植业设施8000亩,总面积达到19000亩。2008年实施1500亩,西堤头镇东堤头村1000亩、西堤头村300亩;双口镇平安庄200亩。
今年,我们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一区六园”和两个市场建设,以高标准二代节能温室为支持引导重点,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具体措施上坚持以抓重点为主,重点规划,重点投入,重点落实,以点带面,全面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工作实现了提早动手、统一规划、集约化发展,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领导,落实任务。为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明确了相关单位的任务职责,实现了设施农业建设的统一指挥、组织和实施。在进行全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明确了发展的重点,落实了各镇的任务指标。为了使设施农业发展能实现高标准、快起步,去年去山东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经验,查找差距。同时,我们还陆续组织镇村干部到山东考察,到西青、东丽、武清等区县参观学习,坚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
2.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为推进种植业设施建设,区政府研究出台了补贴政策。在市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二代节能日光温室每亩补到20000元、简易温室每亩补到10000元、大棚每亩补到5000元。同时,对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的设施建设基地,区财政给予总投入的20%补贴;对于设施农业申报农产品品牌的,每个品牌补助1万元;设施农业无公害小区实施标准化生产,使用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的每亩补50元。通过实施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今年,区财政将拿出10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发展。年初,为了支持西堤头镇设施农业建设,区财政先期拨款150万元用于项目的启动资金,使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建设,开展农业生产。
3.狠抓宣传,增强信心。广泛开展了政策入户活动,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和农户,宣传市区两级对于发展设施农业的补贴政策,帮助农民算好账,看清发展的前景,激发农民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了使宣传发动取得实效,4月上旬我们在双街镇召开了设施农业建设现场会,专门邀请一些村的主管村长、种植大户参加,参观了青水源和龙顺源等设施农业的建设,使农民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设施农业,增强发展信心。
4.做好规划,科学指导。区委、区政府提出建立“一区六园”的发展思路。即在双街镇建设万亩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外环线以外6个镇建设6个高效农业示范园,以点带面,促进全区提升农业上水平。结合韩家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刘房子花卉市场建设的实际,我们对设施农业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确定以双街镇万亩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青光镇和西堤头镇高效农业示范园为重点进行设施农业建设,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通过集中管理运作,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进行基础设施配套,保证设施农业建设的高标准和高水平。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进行设施结构调研,认真分析山东、河北、天津及本区的各种设施结构的特性,进行优选,确定适合我区发展的类型,帮助镇村绘制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温室结构设计图、田间布局、水利设施分布、道路设置等,力求节约成本、提高质量、提升水平。
5.突出服务,加强培训。我们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除为农民提供水、电、路等基础服务外,努力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设施农业的产品品牌,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进程,推进设施农业园区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学管理水平,继续强化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村发展设施农业没有经验,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加强对农民的专题技术的培训工作,从种子处理到育苗,以及苗期的管理,定植后的水肥管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并结合生产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到让农民不仅会种植还要种植好,多卖钱,及早获得生产效益,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另外,加大外聘技术人员和引进新品种的力度,尽快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种植效益。
三、存在问题
1.土地流转问题。涉及土地调整是农民比较敏感的问题,因个别农户不同意,设施农业规模化就难以实现。因此,土地流转难已经成为制约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资金问题。发展设施农业,一些经济基础比较差的村,虽然市区政府扶持力度比较大,但是这些村水
电路配套投资自筹部分仍困难较大。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快解决已落实项目的土地流转困难、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能力薄弱等问题,确保今年设施农业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2.积极研究推进银政合作,拓宽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渠道。
3.完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引导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
4.提高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发展设施生产的同时,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合作社申办品牌、注册商标,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效益。在设施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旅游、观光、采摘等产业。
第二篇:加大肉牛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肉牛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养殖业产业中特别是肉牛产业发展很快。湖南省每年以近二位数增长,这是大量草地资源和闲散劳动力被利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和长寿。因此肉牛产业是一大朝阳产业。位于湖南中部的涟源市天华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十年的努力,以安格斯牛杂交本地黄牛,创建了湖南“湘中黑牛”产业带,走出了一条适合湖南实际的肉牛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结束了南方不能生产高档肉牛的历史,推动着南方肉牛产业发展。但从目前全国肉牛产业发展来看,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母牛存栏量小严重威胁着肉牛产业发展。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农户传统养牛主要是役用兼肉用,养母牛既可作役用,还可繁殖犊牛增值。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役用牛养殖迅速减少,南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价上涨,养殖成本大大提高,许多农户弃牛打工,全国出现了母牛存栏严重下降,架子牛严重紧缺的局面。
二,分散和小规模的养殖制约了肉牛产业发展。我国传统养牛以分散为主、劳役为主。近年来养牛较效益低,养年不如打工来钱快,有资本的人大都不养牛,没资本的人养不起牛,致使肉牛养殖小型分散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资金严重短缺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肉牛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龙头企业和养牛户贷款难度大,其它融资渠道少。相当一
些农户虽然有养牛积极性,但因缺乏资金,无力养牛。甚至有的肉牛育肥场,建设标准高,配套设施齐全,但由于草地是租的,牛场为防疫安全远离城区,牛是动产,银行和信用社都不能做抵押,不能贷款,缺乏流动资金而闲置,起 不到“育肥示范、内联农户、外接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只能望牛兴叹。
四,肉牛的质量安全问题威胁着肉牛产业的发展。我国肉牛由于缺乏规范的养殖和定点屠宰,在养殖和屠宰加工过程中有的滥用药物和添加剂,有的给牛肉注水、掺杂使假、带病牛肉上市,扰乱了市场,使许多牛肉优质不高价,严重威胁着肉牛产业的发展和牛肉出口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仍然是“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也是畜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之一。肉牛养殖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这些问题如果得不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将肉牛产业纳入政府议事日程,认真谋划,消除行业间的政策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加快肉牛发展。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南方肉牛产业快速 发展,对湖南省及南方肉牛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国家财政扶持肉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1、对养牛农户实行财政补贴,建议财政象日本政府一样对养牛农户饲养母牛、建设栏舍、品种改良、牧草种植、饲养设备、饲料加工等多方面给养牛农户进行补贴。
2,对规模化养殖场给予重点扶持。规模化养殖场是肉牛发展的方向,政府可以结合,财政、畜牧、农开、国土、水利、发改等多个项目资金对基础设施、种牛场、品种改良、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市场建设、草山建设与改造等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发展。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保险机制。对养牛农户和规模养殖场,要放宽贷款担保政策,农民的房屋、家产、承包地、租赁承包的山林、草地、饲养的牲畜等都能作为抵押,使养牛农户能贷得到款,养得好牛。要加大政府对肉牛保险补助,提高养牛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保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追溯体系,实行定点屠宰,确保牛肉产品安全。实行活肉牛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管,逐步建立牛肉品质安全信息监控和追溯体系。规模养牛场要全面建立养殖档案和销售台账,屠宰企业必须强化肉品质量安全管理,从牛犊出生到养殖到活肉牛进厂、屠宰加工、肉品检验、产品储藏、包装、运输到市场销售等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章和强制标准实施规范的宰前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实行全程质量安全监控。要严格抓好活肉牛产地检疫,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制定省、县级屠宰条例,实行定点屠宰,提高技术、安保门槛,明确退出、准入机制,严厉打击私营滥宰及制售病害肉等不法行为,提高牛肉产品质量,保障牛肉产品安全,让人民吃上放心牛肉,强壮国人体质。
四,将湖南纳入国家肉牛产业带。湖南气候温和,水资源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十分适宜作物的生长,草品种资源丰富多样, 拥有大量各类天然草地(草山、草坡、草洲)资源,其面积达630.7万公顷,可利用的约有566.3万公顷,加上丰富秸杆资源,为南方肉牛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牛来以“湘中黑牛”为代表肉牛产业发展迅速,推动湖南肉牛产业发展,为加速湖南肉牛产业发展,建议将湖南列入国家肉牛产业带并给予支持。
第三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造六位一体新农村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造‚六位一体‛新农村
□ 中共吴堡县委吴堡县人民政府
2011年,吴堡农业农村工作突出抓了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两大亮点,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喜人形势。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63万吨,占下达任务的120.7%;畜牧业产值0.4522亿元,占下达任务的15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82元占下达任务的136.1%;羊子饲养量6.3万只,占下达任务的157.5%;生猪饲养量3.3万头,占下达任务的220%;劳动力转移2.43万人次,占下达任务的105.7%;农民技能培训0.45万人,占下达任务的37.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5平方公里,占下达任务的101.6%。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实施了‚13625‛工程(即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培育‚红枣、养殖、劳务‛三大产业,实施‚产业开发、基础建设、村容整治、农民教育、社会发展、组织建设‛六大工程,创建‚‘六位一体’型与城镇社区型‛两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高标准打造五个新农村示范村)。全县共投资2300多万元,建成了4个‚六位一体‛型(集雨场、集雨窖、菜园、沼气、厕所、圈舍)村,启动了1个城镇社区型村,巩固完善了‚千村推进‛村,取得了明显建设成效,受到了各级领导的积极肯定与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行了‚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名农工部领导、一名乡镇领导、一名驻村干部‛合力包建的‚五
个一‛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确保每个新农村示范村都有一名县委或政府领导包点抓,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级部门帮助抓,一名农工部领导定点抓,一名乡镇领导具体抓,一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抓,从而切实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建、干部群众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搞好舆论宣传。年初示范村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就中央一号文件与县上出台的示范村建设标准、补助标准等新农村建设政策进行了宣传教育。一年来,县电视台、网站、吴堡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板,积极宣传报道了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优秀成果和经验做法,营造了全县上下齐抓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广电、宣传等部门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并广泛引导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参与了新农村建设。
(三)加大财政投资。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下决心加大了新农村建设投资力度,将县级专项资金由‚十一五‛期间每年的240万元提高到了300万元,并在全民创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了100万元用于新农村产业项目建设,带动群众投资2000多万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四)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了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去年我县各部门上报涉农项目时,先报送县新农办,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研究把关后确定上报,确保优先支持示范村建设。同时,我们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资助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从而形成了‚各级政
府投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整合投资机制。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了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完善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建设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公布;以表册的形式量化细化了建设任务,明确了建设进度、包抓人员和完成时限,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推选公道正派、威信好、能力强的群众代表组成村级新农村建设项目监督小组,负责对专项资金投放、工程进度质量进行监督。
(六)加强督查考核。县新农办、督查办经常性地深入示范村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有力、成效显著的进行了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行动迟缓、成效不明显的,给予了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年初,县上还给示范村所在镇和包村部门分别下达、颁发了2011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书,并将任务书考核结果纳入了各镇与部门年终责任书考核,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二、主要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改造低产枣园1000亩,新增羊仔800只、蛋鸡12000只、肉猪200头,组织劳务输出800多人次,创收达700多万元,示范村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涨,人均纯收入均超过全县平均水平(5582元),突破8000元。
(二)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积极开展了以农户庭院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主的村容整治工程,涉及农户390户,建成‚六位一体‛
352户,新建沼气池22座,新建窑房53孔(间),改造旧房260户,硬化庭院25200平米,硬化脑畔7800平米,换花栏3753平米,房屋刮白24180平米,地板贴瓷4328平米,地板水泥硬化2860平米,地板砖铺3200平米,门面贴瓷1222平米,安装玻璃门窗286架,新建围墙2440平米、水窖73顶、菜园1980平米,硬化村间主干道11公里,硬化通户道路4公里,新建进村彩门2座、垃圾台8座,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亮化、净化、硬化、美化。
(三)农民教育培训得到加强。积极开展了驾驶、餐饮等职业技能和红枣、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素质,拓宽了就业渠道。一年来,各示范村共培训青年农民3000多人次。同时,深入推进了‚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改善了乡风文明。
(四)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巩固提高了‚普九‛成果,着力提高了示范村小学教育水平;认真抓了医疗卫生工作,示范村‚新合疗‛参合率均达97%以上;维修了村委阵地5间,新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广场1处;同时还加强了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其他工作,示范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三、几点体会
(一)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组织领导体制机制至关重要。我县去年实行了‚五个一‛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实践证明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机制、好办法,人员分工明确,上下密切配合,层层抓落实,人人有压力,形成了强
大的工作合力,从而为推进我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必须推行好的建设模式。我县处在欠发达的黄土丘陵沟壑山区,在新农村建设上我们坚持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探索出的深砭焉‚六位一体‛生态经济型建设模式,得到了本地老百姓的积极拥护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因此,我们在村庄建设上积极推行了‚六位一体‛建设模式,不搞大拆大建,从解决行路、吃水、居住等农民最关心、最愿意、最容易得到实惠的事情入手开展工作,既满足了群众需求愿望,又体现出了整体建设效果,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三)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我们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的宣传和引导,广大示范村农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纷纷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二是尊重农民意愿。我县以‚农民自愿自筹‛为主,以‚政府引导补贴‛为辅,规定了95%以上的村民同意按照县上出台的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开展新农村建设,该村才能被确定为新农村示范村,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从而有效激发了示范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群众基础,有力地保证了我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必须确保资金投入。去年我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总投资达23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这一资金抛砖引玉,撬动群众投资投劳20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很好地保证了我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五)必须有一个团结战斗的村级班子。村级‚两委‛班子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进者。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团结战斗的村‚两委‛班子,农村工作是很难开展的,要开展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量大,更是困难重重。去年我县选取的几个新农村示范村正是班子团结战斗的好村子,才使得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总之,2011年我县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了良好成效,得益于领导的重视,得益于群众的拥护,得益于社会的关注,为我县今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继续积极探索,真抓实干,为开创我县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第四篇:关于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
关于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进特色农业大县建设的
意 见
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和要求,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步伐,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县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大力实施“西菜东果”、“规模养猪”、“玉米丰产”战略,结合山区农业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销售,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原则。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按照“一业突破、多业并举”的思路,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2、坚持规模发展,整体推进原则。优化区域布局,以“一村一品”为抓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扩张基地规模,打造西菜东果中间养殖加工的产业格局。
3、坚持延伸产业链,统筹发展原则。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坚持绿色循环,科技支撑原则。以发展绿色农业为方向,大力培育绿色品牌、大寨品牌,发展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由资源支撑向科技支撑转变。
5、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项目为载体,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投入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县高产粮田达到20万亩,粮食稳产1亿公斤,发展优质核桃干果经济林2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一亩,发展蔬菜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6万亩,产量达2.5万吨,猪饲养量100万头,蔬菜、核桃、生猪、玉米四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力保农民人均农业产业收入达6000元以上。
四、政策措施
(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1、稳步推进蔬菜、干鲜果、养猪、玉米四大产业,筑牢农民增收之基。
蔬菜产业。以西寨、沾尚两乡镇为主,乐平、大寨部分村为补充,建立西菜园区。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蔬菜产业发展,推进“西菜”基地扩张。通过统一规划,配套解决水电路公共设施投入,加强园区建设。对园区内大田菜实行规模种植补贴,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和专业村,对单户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00元;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0元。因地制宜推进设施蔬菜规模建设,新建集中连片规模达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万元(按棚内实际面积);集中连片面积达3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万元,规模设施蔬菜建设同时要享受上级财政贴息政策和购置棚架设备、保温被和卷帘机的农机补助政策。
干鲜果产业。以东部五乡镇为主设立干鮮果园区。县财政每 2
年安排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产业发展。对新发展以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经济林的农户、合作社,前三年享受每亩200元的补贴;鼓励规模发展大户和合作社,凡成活率达90%以上、规模达到50亩的户每年奖励1万元;达到500亩的合作社每年奖励10万元。
养猪产业。以闫庄、赵壁、冶头、大寨、乐平等中部粮区为主设立规模养殖园区。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健康养猪工程。具体补贴标准为;新建千头以上的养猪场或新增1000头规模,给予2万元奖励;对进入规划养殖小区的千头以下养猪场,每新增100头奖励4000元;新增能繁母猪1头补助100元。同时县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奶业发展,对迁入奶牛养殖园区的奶牛散养户和收购本县散养奶牛的园区场主,每年每头成牛补助1000元,每头小牛(6月龄以下)补助500元,加快奶站建设,每站每年补助5万元,主要用于监管设施购置、监管技术补助。
玉米产业。以赵壁乡为主设立高产玉米园区。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用20万亩高产粮田,保证1亿公斤粮食稳产的目标。严格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同时要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凡单产达500公斤以上,种植规模在100-300亩的,每亩补贴50元,300-500亩的,每亩补贴70元,5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00元。
2、因地制宜培育和扶持一批新型产业,开启农民增收节点。苗木产业。以孔氏乡为主,围绕“东果”战略和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的需要,着力建设核桃苗基地,由县统一规划苗圃,实行良种苗木市场准入机制和资质审核制度,对苗木繁育进行全程 3
管理,列入县核桃苗木基地且通过检查验收合格的每亩补助4000元。
双孢菇产业。以赵壁乡白羊峪片为主设立食用菌园区,积极菌类产业发展,对进入园区内新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按设施蔬菜补贴政策给予补贴,主要用于生产用房、设备及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
文冠果产业。对新发展文冠果的农户、合作社,每亩补贴100元;鼓励规模发展大户和合作社,凡连片规模达到50亩的户每年奖励1万元;达到300亩的合作社每年奖励5万元。
钙果产业。按照一城两翼大县城战略,在李家庄、三都两乡镇区复垦区内设立钙果园区。对园区内公共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贴。
在推进基地建设的同时,把“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全县主导产业中评选20个符合“一村一品”要求、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专业村,作为全县“一村一品”样板村,每年给予10万元奖励,同时享受省市有关政策补贴项目资助,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促进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快速建设。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认知度。
1、实行农产品品牌认证补贴制度,积极培育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适应“大大寨”战略要求,县财政要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大打“大寨”品牌,强化商标注册意识,扩大名牌、品牌宣传,尽快形成一批“大寨” 牌系列农产品。
2、新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优质农产品名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名牌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获得省部级名牌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支持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和申报名优品牌或产地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企业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给予每个参展摊位30%的摊位费补贴。
4、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争取各种质量认证资格和市场准入资格,对新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1万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2万元,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3万元,并对“三品”认证年检费用给予补助。对通过农业龙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每年补助1万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每年补助2万元,环境质量认证的,每年补助3万元,连续补助三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的原则,对一家一户难以实施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实行项目捆绑、打包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工程设施的利用效率。
1、鼓励乡村和合作经济组织,积极争取提高土地产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县财政通过以奖代助、配套补助资金等办法给予扶持。对农民新建的基础设施,除享受“一事一议”政策外要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扶持。
2、进一步完善中小型水库体制改革,落实中型水库公益性管理人员及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农村饮水水价补贴制 5
度,对井深400米或扬程200米以上的农村饮水工程,每供一方水补贴1元,保证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和人民群众安全饮水。
3、实行农用机械燃油补贴政策,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实施农机燃油补贴,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覆盖面,提升综合生产水平。
(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1、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抓好县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通过涉农部门事业单位改革,确权定责,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充实人员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加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整合农科、畜牧、水利、农经、林业等农业管理人员,建设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每个乡镇站给予5万元补助,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以及办公设施更新和扩充。
推进“百村万户”农民增收工程,建设100个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每村每年补贴经费1万元。
2、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把选才、育才和留才纳入人才战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完善竞争机制,坚持以岗定责原则,打破地域、打破行业,打破年龄限制,公开招聘、竞聘上岗。鼓励技术人员带薪技术承包,对作出突出贡献者,经济上给予重奖,职务和职称晋升中给予优惠。
完善考核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动态管理,按绩取人,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竞聘和考核中出岗人员带职进修两年,无法上岗人员取消职称聘任,转为公益性岗位。
完善培育机制,选拔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短期专业进修学习,培养后备技术人才;同时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对进行知识更新,回炉厉炼。
完善激励机制,功薪挂钩,对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建设一支老、中、青三级梯队组合的新型农业实用人才队伍。
(五)完善投融资机制,为基地扩张、产业崛起提供财源。
1、建立农业投资基金,增加农业投融资来源。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投入500万元,与商业银行及大型企业集团,联合设立“政银企”农业投资基金,通过公募、私募等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实现工业、商业资金以工补农,大户经济转型投入农业,可以通过担保、贴息方式,支持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对列入“513”工程的省市县级龙头企业给予担保贷款或利息补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2、引导和协调金融资金,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贷款周期延长的宽松政策,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发挥农村信用联社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和农联保制度,让农村资金、农业资金健康回流。
3、积极发展农业保险。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同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产业保险业务。
4、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主体作用,重点扶持一批产业优势强,带动范围广,运作机制优,服务功能全,在农产品产加销过程中发挥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7
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年要评选10-20个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县财政拿出50万元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工商、民政、农业等部门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指导工作。
(六)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销售能力。
1、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抓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县城建设1-3个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在农产品集中、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集散的乡镇,建设至少5个专业市场,同时统筹考虑不同专业市场的分工协作,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
2、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公司和经纪人联结农户和基地,从事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链,开拓大市场,对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予以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同时给予政策扶持。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农业发展需要政府倾最大力扶持,农业转型更需要全社会努力。全县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践行大寨精神为主线,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团结全县人民齐心谋赶超,合力求跨越,为建设特色农业大县,实现民富县强、人和政通、山川秀美,人民幸福自豪新昔阳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热点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热点说明】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国民经济的细胞,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小微企业在活跃经济、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小微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瓶颈问题,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近年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从考点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涉及企业、财政、金融、宏观调控等诸多高频考点。
材料一:2012年8月,深圳市政府向正在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提请审议《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在优化发展环境、解决融资问题、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六大方面,介绍了今年市政府的工作重点。针对目前深圳市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报告》介绍了市政府今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我市将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各区(新区)中小企业发展配套资金对小微企业进行倾斜支持,每年资助小微企业的数量比例不低于60%。
材料二:为推进工业经济健康运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宁波市政府于2012年7月16日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简称26条新政),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包括税收、金融、土地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按照政策,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可部分或全部返回用于转型升级。
意见指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行为,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各类垄断性及准垄断性经营服务行为,凡具备相关执业资质、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中介机构,均可开展执业。
【多维视角】
1.经济生活角度
【问题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相关措施的认识。
【分析】(1)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宁波所采取的措施的目的是推动工业经济健康运行。
(2)税收、金融等是宏观调控常用的经济手段,宁波采取的上述政策有利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可部分或全部返回用于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该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问题二】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分析材料二相关措施的意义。
【分析】(1)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有利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放宽市场准入,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政治生活角度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深圳、宁波市政府是如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
【分析】(1)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调控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到了科学决策。
(2)通过税收、金融等手段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在通过经济调节等方式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创新预测】
1.2012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年内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因为
A.发展小型和微型企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B.小型和微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C.小微企业促进了经济增长、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
D.发展小型和微型企业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最重要途径
【解析】C。本题考查企业的作用。政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在于其经济作用,C项符合题意;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A项错误;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B项错误;调整经济结构的措施很多,D项夸大了发展小微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中的作用。
2.材料一:2011年,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重重难题让小微企业“备感寒冷”。中国民生银行是首家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它们将众多的小商户按照业绩状况和经营状况及信誉度分成A类、B类、C类,进行互保、联保,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实现了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同成长。
材料二: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联系材料一、二为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和发展出谋划策。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经营的措施。主要应把握材料中“按照业绩状况和经营状况及信誉度分成A类、B类、C类”“实现了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同成长”“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等信息,并据此检索教材相关知识。
【答案】(1)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面向市场,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扶持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2)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拓展融资渠道。
(4)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联合,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