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政府扶持企业力度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面临着产销大幅回落、库存急剧增加、资金流转不畅、融资日益困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企业效益大幅下滑,部分企业被迫停产,给我县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财政增收带来了较大困难,直接影响着县委、县政府“率先达小康、建设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县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的今天,各部门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扶持企业力度,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克服或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税收的影响
截至2月底,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60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361万元,增长20.8%;按财政部口径计算,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完成32549万元比上年减收5133万元,下降13.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9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74万元,增长3.8%,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0.5和1.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位居全省52个县(市)第21位,比上年末下降4位,低于东台3196万元。
1、减收增支因素较多,预算执行难度加大。从收入方面看,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燃油税改革和结构性减税,取消多项收费项目都直接形成财政减收,收入组织工作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从支出方面看,国家实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政策需要财政支持,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民生政策,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年内实施。减收和增支因素集中体现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势必更加突出。因而,今年财政预算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会更多、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2、税收政策的影响明显显现。2月份是新的税收政策执行后,税收反映的第一个月,受矿产品税率提高的影响,火力发电行业1-2月的进项税5209万元,同比多抵扣2901万元;受小规模税率调整的影响,本月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82万元、22%的情况下,应纳税额减收26万元,减收24%;受供电企业预征率下调的影响,供电局2月份的正常税收减少165万元。
3、重点行业、企业的税收出现了下降。从分行业情况看,房地产、电力、钢铁行业下降最为明显。其中:国税部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减收4811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减收3056万元、仅这两个的减收就占国税部门总减收的91%。从重点税源看,国税部门组织收入中,华鑫发电减收2545万元、诧城电力减收1201万元、供电公司减收1057万元、龙远钢铁减收887万元、牛头山钢铁减收881万元,美驰车桥减收465万元,仅以上6户企业合计就减收7036万元,占国税部门总减收的82%。
4、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收入增量不足,支出需求旺盛,县乡财政资金供应紧张、调度较为困难,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有增无减,财政收支矛盾极为突出。
二、为应对危机蔓延应采取的措施
1、全面落实中央减税政策。积极落实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政策,新增设备等固定资产增加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切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鼓励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扩大规模,活跃市场;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财税措施,采取降低房地产交易税率或政府财政补贴的积极政策,鼓励居民购买住房。
2、促进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向上争取或县财政安排科技投入或贴息资金,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重大科技支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类企业创新,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研发动态、科技咨询和产学研沟通渠道,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加大对企业创名牌、争知名的奖励扶持力度。
3、支持重大税源企业发展。保民生、促发展都需要有大量的财力保证,要发展经济就要首先将县内经济的重点企业、税源大户、骨干企业的困难放在首位。政府引导,银企协作要更加具体,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具体金融机构挂钩,提高银企合作成功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通过建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或财政贴息的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协助企业渡过困难。同时,县应利用国家鼓励投资的有利时机,全面整合县内的小规模钢铁、小玻璃、小制造,通过建立联合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避免成为新一轮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的牺牲品。
4、加大乡镇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土地指标投入。近年来利国、柳泉、柳新等工业园区进驻企业较多,对税收贡献大大高于开发区内企业,但由于镇级资金有限,融资力度较弱,县级投入较小,园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已大大制约了企业发展。东南钢铁、伟天化工等一些有投资能力的企业因镇级园区规模小、土地指标少而无法进一步扩大投资,做大作强。要让重点镇级工业园区在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投入等政策
上等同于开发区,通过不同园区间的发展对比提速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规模。
5、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要倡导厉行节约,勤俭节约办大事,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把资源更多地用于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用于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困难,用于推动改革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减少会议、接
待、差旅和公车使用等日常支出。
第二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财政扶持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突破”战略,积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全市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思路,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全市中小企业上年底总数已达9.8万户,注册资本金150.8亿元,从业人员7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0.2%、31.0%和9.3%;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20.3%,占二产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71.8%和32.2%;实现工商税收12.89亿元,同比增长33%,占财政总收入的49.88%,对增加居民就业、扩张区域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市上年新增私营企业2588户,新增注册资本3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7%和33.72%。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92户,列统企业总数增加到803户。秀强玻璃、彩塑包装、玖久丝绸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投资领域大大拓宽。上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投资137.7亿元,占民间投资的95.4%。投资向二产、传统三产集中分布的同时,向物流、旅游、学校、卫生、电子商务及中介代理等领域延伸趋势更加明显。
——企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全市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达120亿元,累计开发新产品543个,为“九五”时期的3.1倍;建立省级技术中心7家,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2家,市级技术中心29家,其中3家技术中心考核成绩名列全省前20名;396家企业与285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457个项目得到了技术支持;开展创“三级名牌”和“三名商标”活动,全市中小企业累计创市级名牌产品37个、省级名牌产品24个,国家级免检产品3个,获江苏省著名商标18个,3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
——区域经济特色初步显现。市委市政府一手抓“顶天立地”大项目引进,一手抓“铺天盖地”小项目集聚,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域经济特色,如:沭阳县的木材加工业、花卉种植业;泗阳县的木材加工业、纺织业;泗洪县的水产养殖业、粮食加工业;宿豫区的彩塑包装业、玻璃加工业、采沙业、蚕桑生产;宿城区的纺织服装业、机电加工业;市湖滨新城开发区的蔬菜业、农业观光业等。宿豫区还积极打造特色乡镇(村),形成了蔡集帆布生产基地、晓店挂毯生产基地、保安足球等一大批特色加工基地。
二、我市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着力推进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财政部门积极参与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多方筹措资金,合理分摊改革成本。在产权改革过程中,切实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国有资产清理工作,维护各方正当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产权改革公开、公平和有序。目前,我市所有中小企业均已改制为民营或股份制企业。
(二)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技改创新。去年全市财政安排企业技改及科技三项费用4698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其中:星火计划贴息资金108万元,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资金776万元,经济增长点扶持资金积累22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7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资金779万元,县域财源建设资金355万元。全年共申报中小企业项目200多个,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努力扩充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规模。市财政去年争取并安排1900万元用于扩充中小企业贷款基金规模,并通过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年底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达到30户(不含互助型担保机构),其中政府完全出资4户,参与出资6户,注册资本累计20884万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1886户、4686笔,担保总额105668万元。目前,在保504户。此外,沭阳县还成立了14家乡镇级互助型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担保贷款余额已达1.34亿元。
(四)切实保障全民创业发展基金运转。2007年市区财政安排资金1100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500万元)建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对市区范围内新注册的初创微小企业新添置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给予贴息。由财政部门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的小企业记账公司,无偿为个体生产者和营销额300万元以下的微小企业提供代理记账服务,对记账公司的中标额给予全额补贴。
三、制约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是财政项目资金数额少且使用分散。尽管去年全市财政安排企业技改及科技三项费用4698万元,比前年增长46.4%,但公共财政政策惠及的中小企业仍是凤毛麟角,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0.2%。得到补助的企业额度一般在3~5万元,超过10万元的项目每年不足10个。另外,由于财政项目评审的先天性不足,不能完全保证项目资金补助的公平性,也不能保证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率。
二是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数量少且规模较小。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润滑剂。尽管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已达30家(不含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较前年几乎翻了一番,但相对于9.8万户中小企业仍然不足。30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仅20884万元,平均每家700万元,规模偏小,按1:5担保系数至多可担保贷款10.44亿元,面对众多中小企业庞大的资金需求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是财政金融政策不配套且互助性不强。一方面,财政错位问题较突出,越位和缺位并存。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财政主要弥补市场经济不足,能由市场解决的一定由市场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由财政解决。而在实际工作中,有财源建设价值的项目,由于得不到财政倾斜,缺少相应担保无法从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却承担着不应承担的信贷压力。财政支持的中小企业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是赢利性的,完全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融资解决。如一些周期性长、赢利性小,但是具有正外溢性的项目的融资却指望金融机构承担。而金融机构三性(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的本质决定了金融机构不可能、也不愿意向其放贷。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为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国家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地方政府,更要积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政策环境,加快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借鉴财政支农“两个高于”的做法,对财政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资金作出明确规定,确保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逐年增长。
二是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改当前财政资金无偿使用为无偿和有偿使用并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科技含量高、风险性大、正外部效应强的企业或项目给予无偿性财政资助;赢利性强的项目可以周转金形式给予无息或低息财政贷款。
三是灵活运用税收优惠等方式间接扶持。财政资金的有限性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先征后返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扶持。
四是改财政资金分散使用为集中使用。参照农业项目资金打包的做法,改变当前撒胡椒面式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分散使用为集中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应。
五是政府采购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是发达国家支持本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常用方法,且有专门法律保障。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
六是进一步理顺财政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机制。坚持市场优先原则,合理界定财政与金融服务范围,凡是可以通过市场融资的由市场解决。财政扶持具备发展潜力,但缺乏相应担保或者风险性大的项目。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奖励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进一步壮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扩充中小担保基金规模。放宽市场准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手段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外资投资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各类互助性担保机构。
第三篇:关于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
关于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进特色农业大县建设的
意 见
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和要求,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步伐,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县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大力实施“西菜东果”、“规模养猪”、“玉米丰产”战略,结合山区农业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销售,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原则。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按照“一业突破、多业并举”的思路,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2、坚持规模发展,整体推进原则。优化区域布局,以“一村一品”为抓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扩张基地规模,打造西菜东果中间养殖加工的产业格局。
3、坚持延伸产业链,统筹发展原则。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坚持绿色循环,科技支撑原则。以发展绿色农业为方向,大力培育绿色品牌、大寨品牌,发展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由资源支撑向科技支撑转变。
5、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项目为载体,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投入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县高产粮田达到20万亩,粮食稳产1亿公斤,发展优质核桃干果经济林2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一亩,发展蔬菜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6万亩,产量达2.5万吨,猪饲养量100万头,蔬菜、核桃、生猪、玉米四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力保农民人均农业产业收入达6000元以上。
四、政策措施
(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1、稳步推进蔬菜、干鲜果、养猪、玉米四大产业,筑牢农民增收之基。
蔬菜产业。以西寨、沾尚两乡镇为主,乐平、大寨部分村为补充,建立西菜园区。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蔬菜产业发展,推进“西菜”基地扩张。通过统一规划,配套解决水电路公共设施投入,加强园区建设。对园区内大田菜实行规模种植补贴,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和专业村,对单户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00元;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0元。因地制宜推进设施蔬菜规模建设,新建集中连片规模达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万元(按棚内实际面积);集中连片面积达3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万元,规模设施蔬菜建设同时要享受上级财政贴息政策和购置棚架设备、保温被和卷帘机的农机补助政策。
干鲜果产业。以东部五乡镇为主设立干鮮果园区。县财政每 2
年安排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产业发展。对新发展以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经济林的农户、合作社,前三年享受每亩200元的补贴;鼓励规模发展大户和合作社,凡成活率达90%以上、规模达到50亩的户每年奖励1万元;达到500亩的合作社每年奖励10万元。
养猪产业。以闫庄、赵壁、冶头、大寨、乐平等中部粮区为主设立规模养殖园区。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健康养猪工程。具体补贴标准为;新建千头以上的养猪场或新增1000头规模,给予2万元奖励;对进入规划养殖小区的千头以下养猪场,每新增100头奖励4000元;新增能繁母猪1头补助100元。同时县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奶业发展,对迁入奶牛养殖园区的奶牛散养户和收购本县散养奶牛的园区场主,每年每头成牛补助1000元,每头小牛(6月龄以下)补助500元,加快奶站建设,每站每年补助5万元,主要用于监管设施购置、监管技术补助。
玉米产业。以赵壁乡为主设立高产玉米园区。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用20万亩高产粮田,保证1亿公斤粮食稳产的目标。严格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同时要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凡单产达500公斤以上,种植规模在100-300亩的,每亩补贴50元,300-500亩的,每亩补贴70元,5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00元。
2、因地制宜培育和扶持一批新型产业,开启农民增收节点。苗木产业。以孔氏乡为主,围绕“东果”战略和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的需要,着力建设核桃苗基地,由县统一规划苗圃,实行良种苗木市场准入机制和资质审核制度,对苗木繁育进行全程 3
管理,列入县核桃苗木基地且通过检查验收合格的每亩补助4000元。
双孢菇产业。以赵壁乡白羊峪片为主设立食用菌园区,积极菌类产业发展,对进入园区内新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按设施蔬菜补贴政策给予补贴,主要用于生产用房、设备及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
文冠果产业。对新发展文冠果的农户、合作社,每亩补贴100元;鼓励规模发展大户和合作社,凡连片规模达到50亩的户每年奖励1万元;达到300亩的合作社每年奖励5万元。
钙果产业。按照一城两翼大县城战略,在李家庄、三都两乡镇区复垦区内设立钙果园区。对园区内公共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贴。
在推进基地建设的同时,把“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全县主导产业中评选20个符合“一村一品”要求、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专业村,作为全县“一村一品”样板村,每年给予10万元奖励,同时享受省市有关政策补贴项目资助,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促进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快速建设。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认知度。
1、实行农产品品牌认证补贴制度,积极培育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适应“大大寨”战略要求,县财政要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大打“大寨”品牌,强化商标注册意识,扩大名牌、品牌宣传,尽快形成一批“大寨” 牌系列农产品。
2、新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优质农产品名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名牌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获得省部级名牌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支持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和申报名优品牌或产地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企业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给予每个参展摊位30%的摊位费补贴。
4、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争取各种质量认证资格和市场准入资格,对新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1万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2万元,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每年奖励3万元,并对“三品”认证年检费用给予补助。对通过农业龙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每年补助1万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每年补助2万元,环境质量认证的,每年补助3万元,连续补助三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的原则,对一家一户难以实施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实行项目捆绑、打包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工程设施的利用效率。
1、鼓励乡村和合作经济组织,积极争取提高土地产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县财政通过以奖代助、配套补助资金等办法给予扶持。对农民新建的基础设施,除享受“一事一议”政策外要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扶持。
2、进一步完善中小型水库体制改革,落实中型水库公益性管理人员及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农村饮水水价补贴制 5
度,对井深400米或扬程200米以上的农村饮水工程,每供一方水补贴1元,保证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和人民群众安全饮水。
3、实行农用机械燃油补贴政策,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实施农机燃油补贴,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覆盖面,提升综合生产水平。
(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1、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抓好县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通过涉农部门事业单位改革,确权定责,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充实人员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加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整合农科、畜牧、水利、农经、林业等农业管理人员,建设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每个乡镇站给予5万元补助,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以及办公设施更新和扩充。
推进“百村万户”农民增收工程,建设100个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每村每年补贴经费1万元。
2、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把选才、育才和留才纳入人才战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完善竞争机制,坚持以岗定责原则,打破地域、打破行业,打破年龄限制,公开招聘、竞聘上岗。鼓励技术人员带薪技术承包,对作出突出贡献者,经济上给予重奖,职务和职称晋升中给予优惠。
完善考核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动态管理,按绩取人,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竞聘和考核中出岗人员带职进修两年,无法上岗人员取消职称聘任,转为公益性岗位。
完善培育机制,选拔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短期专业进修学习,培养后备技术人才;同时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对进行知识更新,回炉厉炼。
完善激励机制,功薪挂钩,对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建设一支老、中、青三级梯队组合的新型农业实用人才队伍。
(五)完善投融资机制,为基地扩张、产业崛起提供财源。
1、建立农业投资基金,增加农业投融资来源。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投入500万元,与商业银行及大型企业集团,联合设立“政银企”农业投资基金,通过公募、私募等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实现工业、商业资金以工补农,大户经济转型投入农业,可以通过担保、贴息方式,支持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对列入“513”工程的省市县级龙头企业给予担保贷款或利息补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2、引导和协调金融资金,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贷款周期延长的宽松政策,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发挥农村信用联社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和农联保制度,让农村资金、农业资金健康回流。
3、积极发展农业保险。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同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产业保险业务。
4、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主体作用,重点扶持一批产业优势强,带动范围广,运作机制优,服务功能全,在农产品产加销过程中发挥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7
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年要评选10-20个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县财政拿出50万元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工商、民政、农业等部门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指导工作。
(六)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销售能力。
1、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抓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县城建设1-3个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在农产品集中、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集散的乡镇,建设至少5个专业市场,同时统筹考虑不同专业市场的分工协作,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
2、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公司和经纪人联结农户和基地,从事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链,开拓大市场,对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予以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同时给予政策扶持。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农业发展需要政府倾最大力扶持,农业转型更需要全社会努力。全县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践行大寨精神为主线,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团结全县人民齐心谋赶超,合力求跨越,为建设特色农业大县,实现民富县强、人和政通、山川秀美,人民幸福自豪新昔阳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热点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热点说明】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国民经济的细胞,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小微企业在活跃经济、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小微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瓶颈问题,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近年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从考点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涉及企业、财政、金融、宏观调控等诸多高频考点。
材料一:2012年8月,深圳市政府向正在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提请审议《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在优化发展环境、解决融资问题、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六大方面,介绍了今年市政府的工作重点。针对目前深圳市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报告》介绍了市政府今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我市将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各区(新区)中小企业发展配套资金对小微企业进行倾斜支持,每年资助小微企业的数量比例不低于60%。
材料二:为推进工业经济健康运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宁波市政府于2012年7月16日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简称26条新政),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包括税收、金融、土地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按照政策,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可部分或全部返回用于转型升级。
意见指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行为,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各类垄断性及准垄断性经营服务行为,凡具备相关执业资质、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中介机构,均可开展执业。
【多维视角】
1.经济生活角度
【问题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相关措施的认识。
【分析】(1)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宁波所采取的措施的目的是推动工业经济健康运行。
(2)税收、金融等是宏观调控常用的经济手段,宁波采取的上述政策有利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可部分或全部返回用于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该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问题二】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分析材料二相关措施的意义。
【分析】(1)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有利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放宽市场准入,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政治生活角度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深圳、宁波市政府是如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
【分析】(1)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调控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到了科学决策。
(2)通过税收、金融等手段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在通过经济调节等方式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创新预测】
1.2012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年内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因为
A.发展小型和微型企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B.小型和微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C.小微企业促进了经济增长、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
D.发展小型和微型企业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最重要途径
【解析】C。本题考查企业的作用。政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在于其经济作用,C项符合题意;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A项错误;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B项错误;调整经济结构的措施很多,D项夸大了发展小微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中的作用。
2.材料一:2011年,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重重难题让小微企业“备感寒冷”。中国民生银行是首家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它们将众多的小商户按照业绩状况和经营状况及信誉度分成A类、B类、C类,进行互保、联保,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实现了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同成长。
材料二: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联系材料一、二为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和发展出谋划策。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经营的措施。主要应把握材料中“按照业绩状况和经营状况及信誉度分成A类、B类、C类”“实现了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同成长”“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等信息,并据此检索教材相关知识。
【答案】(1)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面向市场,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扶持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2)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拓展融资渠道。
(4)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联合,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第五篇:南涧县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南涧县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1-07-04作者:王振慧作者单位:政府办
南涧县计划到2015年,全县工业现价总产值达3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以上;工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达6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8亿元以上。
为实现以上目标,南涧县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按不低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的比例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完善园区扶持政策。从2011年起,以上年为基数,工业园区当年比上年新增税收的县级留成部分的50%由县财政补助给工业园区,专项用于加快园区建设发展。加大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扶持。2011—2012年,凡纳入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扶持范围取得省级扶持资金的,州级财政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配套补助,未被纳入省级扶持范围的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对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在工业园区建设、符合标准厂房建设要求,经州级相关部门验收合格,按程序批准,在州级每平方米补助1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补助。三是实行工业用地倾斜。从2011年起,县财政从土地出让收益金中划出不低于2%的比例,建立工业用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国土资源部门在确保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的同时,优先上报重点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不得擅自改变为非工业用地,违反规定的,政府依法收回。
责任编辑:赵俊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