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衢江区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总结
衢江区万亩油菜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2009年,我区被确定为全国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在省、市专家的关心和指导下,根据项目要求,我们“早动手、强组织、抓落实”,以提高油菜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为重点,以节本增效,主攻单产,创建高产为目标。通过区农业部门、乡镇村广大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增产增收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成效
今年我区以开展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为工作重点,已建成示范片1个,建设地点为衢江区杜泽镇,涉及36个行政村,8127户农户,示范面积10260亩。
(一)产量提高。经过测产验收,示范片实收产量194.1公斤/亩,较项目区上年增产10.2公斤/亩,增幅达5.55%。
(二)效益显著。项目区亩产值776.4元,较项目区上年亩增收40.8元。项目区总产值796.59万元,总增收41.8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三)节本增效。通过引进示范油菜新品种,推广应用油菜秋冬发栽培、免耕直播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化服务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较非项目区节约生产成本54元/亩,项目区共计节本55.4万元,节本增效作用明显。
(四)辐射带动。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强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全区油菜生产的发展。2010年,全区油菜种植面积达8.3万亩,比上年增0.7万亩,增幅达9.2%。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一是及时制定了《衢江区油菜万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二是成立了衢江区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领 1
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杜泽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三是明确工作责任,做到区、镇、村三级联动、协调一致,任务层层分解,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
(二)宣传发动。广泛宣传,使高产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每个高产创建示范村都刷了2条以上宣传标语;逐村落实面积,分户造册,张榜公布;树立高产创建标志牌,标明面积、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产量目标。2009年10月,在杜泽镇章家村组织召开了衢江区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现场会,示范免耕直播栽培技术,营造了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政策落实。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支农政策和发展油菜生产的优惠措施,确保油菜生产面积核实及时、准确,同时及时、足额发放油菜良种补贴资金,提高群众大力发展油菜生产的积极性。
(四)责任到人。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区农业局多次召开项目工作会议,研究万亩油菜高产创建事宜,做到责任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其中,核心示范区由区农业局粮棉站、种子管理站、植保站、土肥站、农机管理站和杜泽镇农技工作站共同负责,单位领导为责任人。自项目实施以来,区农业局粮棉站等有关科站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具体实施油菜高产创建工作,同时指导农民做好油菜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杜泽镇分管领导和农技工作站站长及科技人员也全身心扑在油菜高产创建工作上,做好示范区的观察、记录和指导。
(五)良种良法。一是选用优良品种。确定油菜主推广品种
—浙双72、浙双6号,在核心示范区示范种植油菜新品种—浙油50,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狠抓关键技术落实。普及推广双低油菜秋冬发栽培、免耕直播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机械耕作(机耕、机防和机收)等一系列轻简栽培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艺效果。
(六)强化培训。在油菜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派出精干技术力量,深入示范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共举办培训班6期,在家农民参训率达到92%,共培训农民16662人次;现场会3次,参加人数312人;印发技术资料19520份。
(七)科技服务。为确保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提高油菜生产水平和相关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三服务”、“四统一”,即“配套服务规程、完善服务手段、规范服务标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组织实施了“十百千”科技入户工程,即组织10名首席专家、100名农技人员,帮扶1000户种养大户;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要求每个农技人员联系10户示范户,发放技术明白纸,每年至少入户指导20次,为示范片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全程服务。区植保站已发布油菜病虫情报5期,病虫情报到户率达100%。
三、经验启示
(一)优选良种。选择抗性强、品质优的品种是实现油菜高产创建的基础。因此,核心示范区选用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的浙油50油菜品种
(二)技术先行。统一技术规程、规范操作方法是实现大面积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要切实推广油菜免耕直播、秋冬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
(三)机械节本。油菜亩产值700元左右,效益不高,要促进油菜生产发展,在创高产的同时,还需大力倡导和全面推广节本增效种植技术,进一步推进油菜生产的机械化。
四、主要的存在问题
一是虽然我区油菜品种优质化率较高,但主导品种不突出,种性不一,增产潜力有限。
二是由于受到播种期干旱、花期冻害和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致使今年油菜产量未达到高产创建要求。
三是机械化收割要求油菜成熟度高,农户传统的收割习惯难以改变,机械化收割推广力度不够。
四是免耕直播油菜的一些农户存在苗床密度过大、施肥水平不一和技术措施不及时等问题,大面积增产难以实现。
五、下步打算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广免耕油菜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探索油菜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油菜节本增效技术。
二是进一步强化服务工作,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主推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关键技术全面落实。
三是进一步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确保主栽品种的相对统一。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跟踪报道先进典型,展示示范效果,树立辐射带动样板。
五是进一步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减少冬闲田;着力培育油菜种植大户,实现油菜规模种植,提高效益。
六是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高产创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达到鼓励先进、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衢江区粮棉技术推广站
二○一○年六月九日
第二篇: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总结
XX市农技站
关于2011年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粮食安全的决定》(川府发[2008]32号、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1年四川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X市粮油高产创建要求和万委发[2011]4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认真抓落实,现就我市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概况
XX市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面积12800亩,涉及10个行政村4578户。采用脱毒良种(会-
2、费乌瑞它等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控健株和综防病虫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规划目标:2011年马铃薯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片净作亩产3000公斤,项目区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防治入户率达100%,到2015年实现马铃薯净作亩产5000公斤。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局长、财政局长任副组长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资金筹措等。同时,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农技站及相关单位业务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拟定实施方案、技术措施,全面部署高产创建工作。每个示范点由具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农技干部负责示范片技术指导、培训等工作,为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技术保证。XX市委、政府与项目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把高产创建活动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高产创建活动。
(二)强化宣传发动
利用了会议、电视等形式宣传,在核心攻关片设立标志牌,让高产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三)加大资金投入
2011年,我市马铃薯高产创建投入资金20万元,利用现代农业资金开展高产创建264万元,合计284万元。用于统一购种子227万元,统一购肥47万元,膜5万元,技术培训宣传等5万元。
(四)强化目标考核
XX市委、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农业局与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目标书,并把高产创建活动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市级涉农部门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形成了责任明确、奖惩分明、齐抓共管的高产创建氛围。
(五)关键技术路线 针对我市马铃薯生产状况,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XXXX”的高产攻关配套技术措施。
1、优质种:我市现代农业马铃薯项目资金,调进费乌瑞它、会-
2、秦芋30等优质高产脱毒种薯,并采用切刀消毒、药剂拌种等相关技术,确保了种薯质量。
2、高密植:为达到净作亩产3000公斤(鲜薯),亩播7000窝,带植亩播4000窝以上。
3、重有机:根据多年的马铃薯种植经验,发现重施农家肥对提高马铃薯产量非常关键,尤其对改良土壤结构、抗旱、薯块膨大方面效果明显。净作地亩施N:P:K各占15%的复合肥150kg、优质农家肥3000kg。
4、严盖膜:今年,我市马铃薯播种时间比2010年推迟近30天,为保证完成高产创建的任务目标,对三个百亩核心示范片的地块在种植后进行覆膜,于3月中旬前各示范片全部播种完毕。
5、促-调-控:2011年,我市马铃薯前期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影响,使马铃薯出苗不整齐,前期生长也受到较大影响,为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底,采取了“揭、促、调、控”等一系列的措施。
6、综合防:针对历年我市马铃薯大面积发生晚疫病的情况,从节约成本、防治病菌产生抗性和确保防效的角度出发,认真制定了预防为主、药剂交替使用、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三、高产创建活动完成情况
2011年7月28日,四川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XX市承担的2011年整乡推进高产创建项目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实施单位的工作介绍,查阅了有关资料,对位于XX乡、XX乡的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抽查复测,形成如下意见:XX市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标牌规范,宣传发动、技术指导到位,档案资料健全,专业化服务初见成效,多次召开观摩交流现场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一)示范片面积完成情况
在XX乡、XX镇、XX乡三个乡镇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完成面积12800亩.(二)示范片产量情况
1、项目县自测情况
XX市于2011年7月1日从市财政、市统计局、市农业局等单位抽调7名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在高产创建三个示范乡镇的净作田块进行自测产,共实测30个样点43.7亩,净作平均单产3006.79公斤。
2、专家组现场测产情况
2011年7月28日,省、市专家组在万亩示范片内随机抽取了15个有代表性田块进行抽查复测,每点实收面积45平方米以上,称取全部鲜重,统一扣除收获鲜薯总重的1.5%做为杂质、含水量后折算亩产。其实测情况如下:
实测结果如下:12800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15个实测净作田块平均鲜薯亩产3091.72公斤。其中最高产量为XX乡XX村XX社户主XX的1.8亩田块(品种为会-2),现场挖方45.22平方米,实收鲜薯320公斤,折合净作亩产4647.14公斤。
验收组一致认定,实施单位依托国家和省有关项目,大力示范推广马铃薯产业、脱毒良种(费乌瑞它、会-2等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控健株和综防病虫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发展以新品种推优、新技术集成、新农民培训等高效旱作农业新模式,在马铃薯出苗期严重干旱等不利天气情况下,2011年马铃薯高产创建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篇:2011年龙山县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总结
2011年龙山县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总 结
龙山县农业局
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安排布署,今年我县在茨岩塘镇、水田坝乡和大安乡创办了万亩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片,由于组织措施得力,推广的技术先进适用,及1-5月份以来的干旱天气等有利因素,利于马铃薯夺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鲜薯2555.4kg,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概况
1、示范地点。创建在茨岩塘镇兴场村、凉水、半寨等9个村;水田坝乡茶元、苗汉等5个村;大安乡大江村、木鱼坪村等4个村,涉及18个村,105个村民小组,5528户。境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好,排灌方便,辐射面大。
2、示范品种及面积。种植总面积11562.3亩。其中鄂薯5号,面积6100亩;鄂薯3号,面积3200亩;费乌瑞它,面积1200亩;大西洋,面积800亩;州芋3号,面积262.3亩。
3、种植方式。高垄单行,高垄双行,地膜覆盖,宽窄行套种。
4、技术措施。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按照“百亩攻关田、千亩丰产片、万亩示范片”的要求创建示范片,示范片实现了“六统一”、“四个一” “五改”措施。“六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种植规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培训。“四个一”管理即一个高产创建示范标牌,一套完整的高产创建示范档案,一个品种试验小区,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五改”即改露地
种植为地膜覆盖、改平作为垄作、改常规种薯为脱毒种薯、改常规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松散管理为统防统治。确保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同时采用了玉米、马铃薯、黄豆三种农作物套种措施,不仅提高耕地复种率和产出率,还有效扩大了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二、示范结果及效益
1、产量结果。2011年6月29日,由农业厅粮油处组织省内马铃薯专家在全面考察示范片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在目测的基础上,分高、中、低三种产量类型的田块,专家组本次随机抽取鄂薯5号和鄂薯3号三个样点共计7.3亩进行现场实收测产,平均亩产2555.4kg。其中最高亩产达2666.7公斤。
2、经济效益。项目亩生产成本种子320元,肥料190元,农药20元,劳动力500元。万亩片平均亩产2555.4kg。按市场价格计算(1.0元/kg)亩产值达2555.4元,亩纯收入2055.4元。对照的大面积马铃薯亩产1870.4kg,亩产值1870.4元,亩纯收入1370.4元。项目区比对照亩增鲜薯685.4kg,亩增纯收入685.4元。该项目区11562.3亩,总增鲜薯7920.17吨,总增产值792.01万元。
3、社会效益。项目农民增加纯收入792.01万元,户平增加收入1433.01元。获得了粮多、猪多、肥多的良性循环,提高了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马铃薯品种得了更新,为其它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树立了典范。
4、生态效益。由于推广了病虫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有效防止对土壤、大气的污染,生产了绿色食品。种植
马铃薯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生态效益好。
三、主要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办主任任副组长,农业、财政、科技、粮食、农机、水利、气象等部门负责人及示范片所属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领导小组,负责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审定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督导落实任务措施,组织进行检查验收工作。二是成立以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明月为技术顾问,以湖南省脱毒马铃薯快繁中心主任王云高、湖南省粮油处高级农艺师吴泽军为技术指导专家。三是成立以湘西州农业局粮油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李大恒为组长,农业推广中心主任彭顺湘为副组长,以土肥站长、植保站长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体成员及示范片所属农技站农技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服务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组织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搞好项目实施和总结。四是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要围绕高产创建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细化技术措施。高产创建地块要落实到村、到户、到地片,使高产创建地块真正成为全县马铃薯生产的示范丘、样板丘。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积极整合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专业人才资源,吸收相关行业专家积极投入到高产创建各项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指导上来,努力提高高产创建科技含量。要整合项目资源,把高产创建与良种推广补贴、科技入户、植保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项目的整体优势。在积极争取上级对高产创建
活动给予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增加对高产创建活动宣传、技术培训、专家指导、物化补贴等资金支持和扶持力度,为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条件。
(三)加强督导,全力推进。要在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下,切实加大督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高产创建活动顺利进行。政府督查室要对高产创建点进行全面督导,确保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农业局要组织制定统一规范、操作性强的高产创建验收办法,在收获前进行测产或实打验收,并总结高产创建经验、做法加以推广。高产创建活动结束后,政府将对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比,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奖励。
(四)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一是在示范片实施地点竖立一块高规格的牌子,明示创建单位、示范片目标产量、应用品种及关键技术、高产创建责任人、具体实施人员等内容,在每个村分别竖立一块小牌子,把所有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促使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二是按照明确的分工职责,农业科技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县农业局确定一名业务精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马铃薯生产专家,蹲点开展示范片建设工作,根据季节时令随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排忧解难;土肥、植保、种子等业务站的技术骨干必须随时下到示范片进行土样化验、病虫害预测预报等。抓好技术培训:按照高产示范创建活动要求,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共培训18次,发放技术资料7500份。经常到田间指导农户播种、施肥、病虫防治等关键性技术,使农民掌握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知识。
四、主要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合理布局。一是选用良种:示范片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为鄂薯5号、鄂薯3号、费乌瑞它、大西洋、州芋3号等。二是合理布局:800-1000m地区以鄂薯5号、鄂薯3号为主,1000-1200m地区费乌瑞它、州芋3号为主。
2、适期播种。播种期为元月中旬至二月上旬。900米以下地区播种期元月15日-25日。1000米地区以上2月10日前播种。
3、精选种薯。播种前选取大小适中,无病虫的块茎作种薯,以25克左右的小整薯作种为主,大种薯切块,纵切成25-30克大小,使每块都带有一个以上的芽眼。
4、起垄栽培,合理密植。1000米以下地区亩种4500-5000穴,按100cm宽划线开沟起垄,垄宽70cm,高25cm,垄沟宽30cm,深25cm,一垄种双行,行距40cm,株距27cm-30cm。高垄单行种植:按50cm宽开沟起垄。垄宽30cm,垄沟宽20cm,株距27-30cm。1000米以上地区亩种植5000-5300株,按100cm宽开沟起垄,每垄种两行株距,距株25cm-27cm。
5、配方施肥。按生产100公斤鲜薯需吸收氮0.5公斤、磷0.1公斤、钾0.8公斤进行施肥。基肥,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30-40公斤,火土灰600-800公斤作盖种肥。追肥两次,出苗后苗高10-15cm,追施苗肥(4月15日-30日),亩施碳酸氢铵40-50公斤,施后进行培土;现蕾期,亩追施尿素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并进行一次培土,促薯块膨大。
6、加强培管。⑴、中耕培土。4月15日-30日,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并追施苗肥。
⑵、病虫综防。5月初:中薯3号、大西洋、费乌瑞它三个品种
部分田块发现晚疫病。5月6日是,对这三个品种亩用代森锰锌(含量80%)800液进行普治一次以后,每隔7-10天防治一次。5月下旬普治一次28星瓢虫
(3)生化调控:在苗高35cm,现蕾前每亩用5%稀效唑20g,兑水50kg喷雾。
五、小结
我县实施的马铃薯万亩高产栽培示范片,选用鄂薯5号、鄂薯3号、费乌瑞它和大西洋等脱良种,实行测土配方实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高垄单行、地膜覆盖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所采各项技术先进,推广组织措施有力,田间种植管理规范,大面积产量高、示范效果好、效果显著。而县本次项目鄂薯5号、鄂薯3号尚处一截块茎膨大期,距离其成熟期还有15天左右的生长期,估计到成熟时其产量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开展万亩高产创建是将农业先进适用集成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加大高产创建力度,为农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实惠。
2011年6月29日
第四篇:种植高产油菜项目可行性报告
种植高产油茶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概述
1、项目名称:广西横县种植高产油茶示范基地。
2、实施单位:广西横县文宇发展有限公司。
3、指导单位:广西横县林业局。
4、建设地点:广西横县马山乡。
5、项目性质:公司+基地+农户。
6、建设规模:发展油茶产业1万亩。
7、建设期限:从2010年至2020年10年。
8、建设内容:油茶基地、苗圃、加工企业。
9、投资规模:种植油茶1万亩,投资1500万元,育苗圃200亩(用作苗木培植,实验比较)地租,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加工企业另外立项。
10、资金筹措:国家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建设实体或群众自筹。
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种植规格:项距3米,株距2米,亩植110株,5—6年后,每亩产出油茶40公斤以上。
12、带动能力: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示范、辐射、带动做大做强,发展种植高产油茶20万亩。
13、项目效益:实施种植高产油茶示范基地1万亩,每亩产出油茶40公斤,每公斤销售价格50元,种植后5—6年,年产油茶400吨,总收入 2000万元。带动全县实现种植油茶20万亩,产出油茶0.8万吨,总收入4亿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发办[2007]59号);
3、《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
4、《全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5、《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6、《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的通知》;
7、《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
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1323—2006;
9、《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10、《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
11、《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12、《油茶优良种质资源》;
13、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家规划);
14、根据《国家规划》的要求和部署,2010年自治区林业厅组织编制 了《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广西规划》); 15、2009年10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油茶产业扶持政策,包括:自治区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将油茶产业列为自治区农业优势产业,享受相关的产业扶持和奖励政策;将油茶产业纳入有关农业专项补贴范围,实行基本油茶林地保。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规划》指出:
1、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我国家13亿人口粮油供给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粮油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粮油供给能力。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国际粮油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进口植物油已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我国有4531.2万亩油茶林,目前的产业水平很低,每亩仅产油5.8公斤左右。如果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近2500余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40公斤),通过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茶油产量有望达到250多万吨,将大幅度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缓解日益紧张的食用油供给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2、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解决国家耕地资源刚性短缺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耕地刚性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而对耕地的精耕细作程序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粮油单产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作为林地资源,在14个油 茶林主产省(区、市)现有2.87亿亩林业用地中,适宜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地面积约为5381万亩,发展油茶有着雄厚的林地(土地)资源基础。
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积淀,油茶单产大幅度提高存在巨大空间。经测算,油茶林地的产出水平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增长10倍左右,油茶籽的产油水平基本相当于同等种植面积的油茶籽。发展油茶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压力。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3、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有56%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油茶又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的基础条件好。规划实施后,仅油茶正常经营管理一项,即可长期解决近200万农民的就业。农户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振兴我国山区经济,促进油茶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
4、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茶籽油等普通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从其食物结构功能看,其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含量高。长期食用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要,有助于改善 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5、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加速国土资源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油茶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火防虫,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同时,由于油茶适生区域大部分又是集体林权改革省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
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与需求预测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油茶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主要产品为茶油,副产品包括茶枯、茶壳和茶粕。副产品茶枯经深加工可提取残油、茶皂素;茶壳经提取可用于制作糠醛、木糠醇、栲胶、活性炭和培养基等。
(一)市场分析
目前,油茶在国内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 足的主要渠道。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已经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木本食用油料也占到本国食用油的80%—90%。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也是目前唯一可以与橄榄油媲美的木本食用油料。
(二)食用油市场分析
油脂是人体不可少的营养物质,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食用油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食用油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消费,对动物油脂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食用油中的茶油和橄榄油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急剧增加。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需要,我国于1985年开始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油脂,1993年我国油料市场放开后,国内油脂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急剧上升,这一时期,我国食用油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食用油消费量逐年提高,特别是优质木本油料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0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175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3.5公斤;2007年食用油消费量达2250万吨,人均消费量17.0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大。高品质茶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因此,优质茶油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是食用油料供给严重不足,油脂工业潜力巨大。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食用油进口大国。根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进口油脂油料总计折油1509万吨,较2006年增加306.6万吨,增长25.5%。2007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为1035万吨,自给率仅为46%,是我国历史上食用植物 油自给率最低的年份。可以看出,我国的食用油还远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食用油,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三是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油茶生产加工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销售海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国际市场上,茶油十分热销,国产茶油在日本等地的价格达每吨3万元以上,国内顶级茶油的售价达到每吨10万多元。据专家预测,如果茶油以精品形式打入国际市场,每吨售价可超过25万元。2008年我国茶油产量仅为26.25万吨,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如果加工成精制油进入国际市场,缺口会更大。
(三)油茶副产品市场分析
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茶枯饼中仍存在5%—6%的茶油,经浸提后的余饼可继续提取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80%以上,是市场所需及出口创汇的好产品。随着油茶加工企业对茶枯饼进行精深加工,原来被农民丢弃的茶枯饼价格一路攀升,从每吨300元猛增到每吨1800元。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环境保护。经实验证明,它可配制无公害洗涤剂、各类工业乳化剂、无公害杀虫剂、啤酒发泡剂和食品工业乳化剂等。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价值很高,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鱼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中含有丹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化工原料。高品质的油茶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发展前景很大。油茶副产品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上也占有一 定的市场份额。
据此,我国油茶产业应以发展中、高档油茶产品为主,其当前发展目标既放在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又瞄准国际高档油茶产品消费市场。
(四)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消费逐年上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多万吨,即使每年增加100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万吨,需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第年仍需进口1000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正常供给。
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我国要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年缺口250万吨左右。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枯还可以加工成具有较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泛。近几年,茶枯、茶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都促进了茶枯、茶壳需求的上升。目前,国内市场的茶枯饼 每吨的售价已上升到1800元,茶壳的售价也达到每吨249元。今年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概况
横县地处广西东南部,东南接浦北、灵山,黎钦铁路过县境,通钦州、北海;北界贵港、宾阳,湘桂铁路过县境;西与邕宁区接壤,沿郁江上可通南宁、百色,下可通桂平、梧州、广州等城市,商旋通津,乃历代兵家要地。横县是革命老区,横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横县适合种植高产油茶丰富的山区资源249亩。1980年横县组织科技人员127人进行农业区划工作,根据不同的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生产特点,全县划分为6个大区、5个小区。经实地调查分析,全县绝大部份山地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多且较肥沃,土质属沙页岩发育成的土地,红壤酸性至微酸性,适合松、杉、油茶、油桐等林木、药材生长。
2、横县具有适合种植高产油茶的自然条件。横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415.4毫米,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少见冰雪,这些特点,最适宜于喜温作物的生长。
3、横县群众有种植油茶的传统。横县油茶生产始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前,横县油茶生产处于半荒芜状态。建国后,在原政务院《关于发动农民增加油料作物生产》的指示下,对荒芜的油茶进行了垦复,在镇龙、校椅、陶圩、附城、莲塘、马山、百合、云表、那阳、南乡、飞龙、平朗、平马、良圻、六景、灵竹等16个乡镇109个行政村种植油茶。但由于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科技水平低,油茶生产处于原始耕作状态,油茶造林分散,苗木大多为实生苗,油茶林品种单
一、老化,经营管理粗放,主要靠“人种天养”,以改油茶产量低,平均每亩茶籽产量只有10公斤左右,茶油产量2.5公斤。由于乱砍滥伐,木林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油茶生产跌入低谷,不少立地 条件较好的油茶林,被改种比较效益好的果树或其他经济林、用材林,油茶面积锐减。目前,还有云表镇亚陂、龚村、山口等一点老化、稀疏的油茶林。
4、目前正面临油茶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有国家的惠农、扶农、支农、强农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生产的前期投入的好规划、计划、办法,相信油茶生产一定得到较大的发展。
5、横县地理位置优越。铁路、高速公路、二级公路、黄金水道纵横交错,17个乡镇都通水泥路,302个行政村有214个通四级路。交通便利,商品流通运输顺畅,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6、在看到有利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也有存在不利的制约因素。一是宣传不到位。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其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都远远高于对油茶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甚至处于陌生状态,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油茶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二是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如此高的前期投入,一般农民难以承受。
三是在油茶产业发展中,虽然中央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地方由于财力限制,对油茶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四是山地经营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人少山地多的农民以把山地租赁给开发商发展商品林,且承包期较长,有10年、20年、30年,甚至50年不等。开发商前期投入较大,不舍得改造转产油茶,直接影响油茶产业的发展。农民无山地经营权,只能眼巴巴地等待每年每亩10元—50元左右的地租,收入很低,增收难,党和政府发展油茶的惠农政策难以享受。这是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五章 建设方案
(一)规模目标:本项目计划到2020年建成1个优质高产油茶原料林示范基地,面积1万亩,种植后5—6年盛果期产油茶400吨,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建成1个培植优质高产种苗和实验园,200亩;引导1个龙头企业,建成1家上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形成1个产、供、销为样板的产业链;以此基地为示范,带动、推动横县油茶产业发展20万亩规模。
(二)目标实现分“三步走” 第一步:(2010年至2011年)
1、建设示范点
在横县马山乡首先搞2000亩高产油茶示范点,由区林业厅提供苗木。做到以点带面,稳妥推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为油茶产业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创建模式。示范既包括推广应用的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的种植模式和种苗培育等,也涵盖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完整经济联合体和油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
2、在平马镇或石塘林场建设1个200亩的培育优质无性系苗木和实验对比园,以提供全县油茶发展对苗木的需求。
第二步:(2012年至2015年)
在马山乡实现种植高产油茶林面积1万亩。第三步:(2016年—2020年)
①全面推广油茶良种种植,全县新造油茶林面积20万亩。②引导1个龙头企业建设1个规模型油茶加工企业。年加工茶油0.8万吨,茶油精炼加工率达到80%以上,形成资源充裕、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合理、市场竞争力强的油茶产业良好格局。
(三)建设模式
积极探索建成油茶规模化生产新模式,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结合;采用以油茶基地为载体,将企业、基地、农户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为油茶大面积种植和新品种造林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四)技术支持,依靠科研院校的油茶产业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开展良种选育,栽培丰产技术,油茶提取及深加工技术等。
第六章 销售方案
横县内主要油料作物是花生,历年花生种植面积最高是1969年87782 亩,产量960.6万公斤,产油576.36万公斤,人均5公斤左右。种植花生面积、产量逐年减少,靠经销商从外地购进花生油、豆油以及动物油补充,茶油极少。
横县是一个人口基数大县,120多万人,按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18公斤,接近世界平均20公斤的水平,全县则需2.16万吨,这是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到2020年,如实现种植油茶20万亩,年产油茶0.8万吨,仍然供不应求。由于我国人均植物油占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未来植物油消费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组建新型、高效、环保、技术全面的油茶基地及营销,由合作社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向县内外市场,以实现优质油茶产品上台阶、上规模,加速推进油茶产业发展进程。
第七章 项目效益
根据《国家规划》对油茶主产区(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现有油茶良种测产每亩在35—50公斤,有的亩产油茶已达到75公斤,茶油销售价每公斤50元。横县实施种植高产油茶1万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油茶40公斤,种植后5—6年,年产油茶400吨,总收入2000万元;带动全县新造20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40公斤,年产茶油0.8万吨,销售收入4亿元。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根据广西林业厅提供的投资表明,油茶种植后要5—6年才进入 盛果期,前期投入较大,高标准营造一亩油茶林要投1500元以上。建设种植高产油茶示范基地1万亩(含育苗实验园)需要投入1600万元,带动全县发展20万亩高产油茶需要投入3亿元。
二、资金筹措
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扶农、强农政策。《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指出,资金来源“四管齐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国家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财政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及其他建设实体或群众自筹为主的投资模式。
根据建设任务,全区优质高产油茶原料林面积发展并稳定在1200万亩,规划期内工程建设总投资为1477730.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99590.3万元,地方配套334585.1万元,银行信贷371777.7万元,建设实体和群众自筹371777.8万元。
油茶新造林: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补助350元/亩,地方配套补助350元/亩,建设主体或群众通过银行信贷400元/亩(中央政策性财政贴息按3%,贴息5年),其他资金由建设主体或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等方式解决。
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扶持,横县高产油茶产业一定会得到更大发展,老区人民将会得到更大的实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一定能早日实现。
编报单位:横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1年9月25日
第五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2010年××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
工 作 总 结
2010年,我县继续承担了农业部安排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任务。根据农业部要求,结合去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我们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并严格执行。尽管今年不良的气候,特别是七、八月份连续的大规模降雨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产,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从而使今年我县的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总结出了目前耕作制度下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及棉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通过攻关田、引种田、示范方等典型引路,带动了全县棉花生产。
(一)基本完成了产量目标
按项目要求,在我们县级初测的基础上,经市复测、省抽测,最后省农业厅确定,××县棉花高产创建产量结果是: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铃数61560个,折皮棉亩产132.29公斤;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铃数61768个,折皮棉亩产118.94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点平均亩铃数53340个,折皮棉亩产102.7公斤。
(二)提高了棉花产量,改善了棉花品质 通过项目实施,群众的科学种田意识和水平大为提高,优质高产棉花品种得到普遍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水平。
(三)实现了节本增效,提高了植棉效益
通过新技术的实施和新品种的应用,示范户和辐射户棉花产量较普通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调查,示范户较普通户亩增皮棉25.4公斤,辐射户较普通户亩增皮棉10.7公斤。
在促进项目区棉花增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单位面积投工量和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棉田产出效益。经调查,示范户和辐射户较普通户亩增效益216.6元。
(四)推广了农业实用技术
通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加快了棉花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进程,县级棉花技术专家到乡镇重点村的巡回讲座,广播电视讲座,技术指导员应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电话答询,让示范户拥有随时随地问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条件和机会,为示范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帮助。示范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户,使更多的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用到植棉新技术。
(五)带动了全县棉花生产
通过良种补贴及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今年我县棉花品质大幅提升,棉农投入减少。2010年我县棉花在生育期气候 不利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好的收成。通过高产创建活动,激发了科技种田积极性,增强了棉农对棉花增产增收的信心,对大灾之年夺取棉花较好收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带动了全县棉花生产。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为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高标准、高质量的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乡镇分管镇长,县农业局农技、土肥、植保、种子、经作等站长为成员,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技术、财务管理小组。技术小组由县经作站长任组长,负责棉花高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落实、良种引进推广、技术指导培训、项目总结等工作;财务管理小组由农业局财务科长任组长,负责落实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资金使用合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各小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确保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同时,聘请省市有关专家作为我县棉花高产创建的技术指导专家。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规划,制定具体的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二)落实项目实施地点 我县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位于××镇。示范片以××村为核心辐射周围十二个植棉村,涉及农户1545户,面积10000亩,其中,十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田和百亩高产示范方位于××镇××村。该区域位于我县棉花主产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壤ph值呈弱碱性,灌排条件良好,植棉基础和棉花种植水平高,能充分展现新技术、新品种的增产效能,发挥创建活动的带动作用。
(三)选择优良品种
十亩高产攻关田种植品种为杂交抗虫棉鲁棉研38号。百亩示范方种植品种为常规抗虫棉鲁棉研28号。万亩示范片种植品种为常规抗虫棉鲁棉研28号和晋棉38号。
(四)落实技术人员责任制
为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局牵头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层层落实技术人员责任制。从农技站、植保站、种子站、土肥站等主要业务单位遴选技术过硬、热心本职工作的技术骨干担任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实行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包村、包户、包田责任制,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建立严格的评价考核制度。使技术指导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发挥了农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锻炼了技术队伍,有力推动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
(五)强化技术指导
1、开展试验示范,储备农业新技术 为顺利开展好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我们结合当地实际,依托项目载体,引进新品种,探索新技术,力争在棉花当家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有所突破。在××镇××村安排了棉花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达10个,并安排了一个棉花优质栽培田、一个棉花新品种展示田和一个棉花新品种高产示范片。通过试验示范,形成了配套的棉花栽培技术规程,筛选了2-3个适宜于当地种植的当家品种。为今后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2、棉田深耕,精细整地
项目区实行秋耕冬灌,深耕翻20厘米以上,耕后精细整田,实现深耕细作,以利于棉花出苗。
3、配方施肥,培肥地力
今年,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实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化肥使用上,根据土壤肥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同时增施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效地防止了棉花后期早衰现象的发生。
4、足墒播种,适期晚播
棉花播种前15天左右,全部进行造墒。4月20日-4月30日播种,并采用地膜覆盖。为一播全苗奠定基础。
5、搞好技术服务,提高棉花产量
结合良种补贴项目,实行“四统一”服务。项目区实行统一棉花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 治。
(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达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百亩方有技术骨干、十亩田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切实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开展棉花苗情、灾情和病虫害调查,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为更好的完成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切实提高棉花产量,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制定了《棉花高产创建技术规程》,并通过集市和培训班形式将其同《棉花备播及保苗技术意见》一并发放到棉农手中,棉花生长期间共培训农民3000人次,棉花广播讲座20余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5万多份。
(七)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建立资金管理档案:成立财务管理小组,加强资金管理,实行专账支付,确保各项资金使用合理;二是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在核心示范区内,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种植基础、承担任务人员、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三是建立项目实 施档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记录,为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提供依据。
三、经验启示
(一)选址是基础。只有选择土壤肥力好、基础设施完善、群众植棉技术和植棉积极性高、土壤基本特性适宜棉花栽培的地块,才能充分展现新技术、新品种的增产效能,发挥创建活动的带动作用。
(二)品种是关键。只有选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的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才能确保高产创建达到预期产量目标。
(三)技术是支撑。要实现高产创建目标,必须做到良种良方配套,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激发科技种田积极性,增强棉农对棉花增产增收的信心。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实施好棉花高产创建活动
2011年继续组织实施“
十、百、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万亩高产示范区亩产100公斤以上,十亩示范田亩产15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县棉花15万亩以上,力争全县平均亩产皮棉达到80公斤以上。在完成上述产量指标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总结和完善适合我县生产条件的棉花亩产皮棉100、125、150公斤的技术操作规程。
一是进一步打造高标准棉花高产示范田。以××镇×× 村为核心,继续建立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区,推广棉花生产的关键技术。同时,及时召开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参加的现场观摩会,在高产样板田,建立农民田间培训学校,聘请省、市专家讲课,直接培训农民,切实建立起让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来,让各级政府推得开的好典型。二是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挖掘棉花增产潜力。近年来粮棉争地矛盾比较突出,依靠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总产难度较大。因此,在稳定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增加棉花总产。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通过绩效考评,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提高棉花科技普及率。四是加强农民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对种植示范户的直接培训力度。组织专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做好田间会诊、技术会商和技术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措施,促进棉花生产健康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棉农积极性
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护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证有效供给;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开展节本增效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种植效益;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
××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