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会议的纪要及2010年语文试卷的变化大全
关于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会议的纪要及2010年语文试卷的变化
(张坤2009年9月13日晚整理)
一、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1.继续保持字音题目,主要是辨析同音字和多音字。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比较多,也应该能够区分。
2.病句和成语选择哪一个,没有规律,完全是随机。也就是说在复习成语和病句的时候要做到全面复习。主要是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成语的多意性和固定用法,病句的两大类错误,6种错误类型。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
3.概括“洼地效应”这道题目得分很低,均分1点5分。主要是对“软环境”“生产聚集”“促进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说到底还是认识、概括能力不强。
4.造句继续保留。很多考生对什么是成分排比、句子排比的修辞根本不清楚。关键是内容把握和符合格式。
二、文言文阅读
1.江苏的文言文选文已经开始改变。跳出了文史的框框,二十四史的文章远没有我们2008、2009年的选文好。为什么呢?二十四史的文章太长,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是需要节选和改写,这对文章来说是不科学的。今年江苏再一次改革选文,猜题猜不到,更加公平和合理,而且题目更加科学规范。目的是,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扎实针对实词、虚词、句式等全面教学和复习,没有投机取巧的。总体成绩不错,平均分也较高。
2.诗歌鉴赏。在完成唐诗鉴赏多少回之后,选择宋词也是理所当然的。得分并不理想。关键是诗歌鉴赏必须回答情感问题。针对情感,才有描写,采用修辞。对内容的不理解,是很难完整回答题目的。必须加强对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2010年还会在这个方面探索。分值也不变。
3.名句默写。继续稳定,不变。平均分4点8分,这个成绩很好了。《诗经氓》还在,15+14篇不会变化。高中4分,初中2分,课外2分。
2008年由于考了《逍遥游》的后半部分,超出了考试要求,全省只有极少数同学的答对。2009年,考了毛泽东的《娄山关》,那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是伟人毛泽东的乐观和教导,我们应该铭记的。适逢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这是一个必须铭记的历史,以毛泽东为首的开创者我们必须铭记。
课外名句,需要大家拓宽知识,但绝不是放宽大海。绝对不是考孔子、孟子,没有规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三、现代文阅读。
明年不再选考。统统必考。
1.今年的《上善若水》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原文很长,考试时作了节选。更加符合考试的要求。
其实,内容就是写都江堰的。结构上是又实到虚,由物到人。
记叙、描写、议论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
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要能很好地回答散文《上善若水》还是比较难的。
事实上,现代文的得分不理想。除了11题,得分要高一些外,12、13、14得分都在2分左右。
2.考试说明,我们将增加实用类的文章,主要是访谈。以前的例子里没有,明年肯定增加。那么不再选考,那到底是考实用类,还是论述类,这个不知道。只能说明,必须全面复习和
训练,以不变应付万变。目的是更加科学公平。
题型不变。分值不变。
四、作文
1.命题(标题)+提示语的形式继续保持。
2.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从2004年开始,我们一直把考表达能力摆在命题首位。无所畏猜题不猜目。
3.2009年,品味时尚。首先告诉你三个概念,都是词典上的。不过,词典上还有宗教的内容,我们当然是不采纳的。因此,只要按照三个提示语,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有话可说。
4.倡导什么?关注现实,广泛阅读。作为大学的预备生,不关注现实,不去阅读,不把阅读当作人生的一种状态,这是很危险的。一个社会缺少阅读,这个社会迟早要出问题的。文体上,江苏省历来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主要是诗歌不好操作,评分太困难,再加上今天对诗歌认识有偏颇。
5.议论文比记叙文更重要。这是一种社会趋势。2009年,只有江西省一个单位要求必须写成议论文。这是很危险的。凭江西省的教育实际,无疑是拔高了要求。就好像要求江西的领导,2009年的GDP必须跟江苏一样达到3万亿元,其实江西全省的GDP可能只能等同于无锡和苏州两个城市而已啊。
高考必须面对的是所有人,而不是一部份人。当然,这个当中,可能是受了孙绍振的影响,孙绍振写了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国外高考的文章,列举了世界上法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考作文都是议论文,只有中国不是这样。
6.江西省,如果是受孙老师的文章影响,那可能有点搞笑了。
7.教育部评估2009年江苏试卷,也有人提出,品味时尚,可能农村的学生要为难一些。这个其实大可不必的。网络上、杂志上不负责任的一些“评论家”们也担心,农村的学生无话可说了。其实,江苏的农村早就不是内地山村的农村了。江苏省的农村虽然还有不发达情况存在,但是对于时尚还是有很多的认识的,只是农村的时尚与城市的时尚有点不同而已。至于内陆地区的老师评价江苏卷,说忽视农村学生,反而暴露了这些老师的无知和不认真。无知,是因为他不愿意了解农村,“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落下笑柄;不认真,是因为他江苏卷都没有去读,因为试卷上写得清楚明白,时尚可以是三个方面。语文杂志竟然发表这样的文章,除了说明杂志编审马虎,还可能是杂志负责人水平一般啊!今天可能是普遍行情啊!大家只要去阅读国内的语文杂志,反正也就那几家。
五、附加题
1.10部名著继续稳定。
2.2009年40分的附加题,难度增大了。全省平均分只有19分。(2008年平均分24分。)目的很清楚,为向2010年过渡。因为2010年文科、理科分开划录取线。
3.2010年难度将与2009年相当,或许再增加一点点,方式不再变化。
4.文言文,必须与第一卷文言文区分,标点和知识考查,完全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寻。标点,平均分有4分。还算好的。但简答题惨不忍睹。议论文材料,要根据一致的句式特点,方可读懂。2009年杜牧《答庄充书》在苏教版《写作选修教材》第161页出现过,非常经典。
5.今年考了《雷雨》矛盾冲突。很多中学老师自己稀里糊涂,授课的时候,把主要冲突当作是周朴园与鲁侍萍。更为可笑的是江苏省的一本《冲刺附件40分》直接把这个冲突就弄错。什么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009年终于出现了。文科班的老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非常重要,要认真去阅读10部名著。
6.《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考了马超、吕布追曹操的不同内容,因为
人物性格是不一样的,马超心细,吕布粗略。
7.老葛朗台的形象。三个方面必须答到。中学课本里有啊,要细心。问他是怎样的人,吝啬鬼,都答到。投机商,答到的人不多。暴发户,很多人不知道。没有读原著。当然不全面。
8.“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6分题,平均得分1点5分。
有人问《冲刺40分》里面有这个题目,可是答案不一样啊。不要以为有了《冲刺40分》就能解决问题。
这是一本书商做的书,跟命题组毫无关系,书商打着何永康的名号,其实都是中学老师操作的。跟其他任何一本《冲刺40分》没有任何区别。不要上当。切实加强附加题的复习,从名著本身开始。
9.最后一篇材料非常好。09年与08年不一样。第一问平均分1点8分,第二问平均1点5分,第三问平均4点4分。
第三问的象征意义,本来答案上有“红军胜利达到陕北,社会变成有希望”。考虑到实际情况,又删除了这个答案意项。竟然有不少学生答到了。这是文科同学善于总结和联想的结果。江苏的考生真实厉害。
第二篇: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稳中有变”,是指在试题选材,题型设置,题干表述等方面以平实为主,稍有变化;“变中创新”,是指与去年相比,试卷的主客观题分布、题型、题量、赋分等大体上保持不变,但也不乏新意。下面我就按题型做具体分析:
语用题贴近生活,平易而灵动,难度不高,侧重于应用。第一题语音题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本着字不离词的原则,所选的字又是在“常用”范围内。第二题要求在空格中填入成语,这是今年的一个新题型但只要考生从情感色彩、适用对象﹑具体情境等方面区分它们的用法,就能选出正确答案。第三题和去年一样都是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但和去年设题相比,今年要求以“平实的语言”表述深层含意,更注重测试考生的思维潜能。第四题“看图说话”是一大亮点,以语言表达视觉形象,设置了一个“非文本情境”,这对“读图”时代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有新意的导向。
文言文阅读选了苏辙的《伯父墓表》,讲苏涣颖悟好学,行中规矩;不媚权贵,不枉法趋势;为政极宽,用法必当。这些传统的优秀品质和优秀美德,对考生会起到人生导向的作用。题目设置很常规,都是考生平时所练习的。但考生要将题目做对特别是三道翻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和阅读能力。
古诗词鉴赏题选文《梦江南》是温庭筠写思妇不寐,望月怀人的名作。该诗首句点出“恨”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浅显易懂,基本上没有阅读障碍。3道题分别从情感、形象和表达技巧设问。设题不枝不蔓,指向明确,完全符合《考试说明》中的测试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去年题选用宗璞长篇小说《西征记》节选《这是你的战争》,2012年题选用师陀的抒情性小说《邮差先生》。两者设题比较,可以看到今年语文测试目标的落实集中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主人公性格、作品主题3个方面,扣住了小说的要素,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语文考查的要素,落实了测试目标。《邮差先生》是师陀先生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部小说。邮差先生热心体贴、尽职尽责,那种信任和善良,那种平淡和自乐的生活态度让人备感亲切、自然。这是对人性美的颂扬,令人深思。与去年的《这是你的战争》相比,显然好读好懂多了。所设问题也很巧妙,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
论述类文本题选用了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笑的价值》,阅读的难度和去年鲁迅的《捧与挖》差不多。但这篇出自世界三大意识流小说作家之一伍尔夫之手的随笔,也折射出作者繁纷的思绪,观点的新颖性、论证的逻辑性、语言的幽默性,以及对现实的独特思考,无疑开阔了考生的文化视野。
作文,“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命题,延续了早几年作文命题的题型。同时,以三则材料为导语的做法,大大优化了提示语的作用,考生既容易上手作文,也可以发散思维,“切题发挥”的水平高下也便于检测。而“忧与爱”的关系型命题,对套作、宿构又具有较好的防范作用。
附加题部分考查的范围题型没有变化。文言断句只要考生掌握常见的断句方法和基本原则,平时加强文史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应没有什么难度。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更加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考生只有通读原著,才能应对自如,以不变应万变。材料概括分析题,层次清晰,语言流畅,阅读没有障碍,题目难度也与去年持平。
第三篇: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平实中有变化,延续中见新意”。“平实中有变化”,是指在试题选材,题型设置,考点安排,题干表述等方面以平实为主,稍有变化;“延续中见新意”,是指与2011年江苏卷相比,试卷的主客观题分布、题型、题量、赋分、卷长等大体上保持不变,但也不乏新意。
一、语用题贴近生活,平易而灵动
15分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难度不大,考题的素材大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都比较灵动。第一题语音题中的冠名权、储蓄、处方药、忏悔、度假村、布帛、软着陆等都是同学们在平时用语中容易读错的,只要学生能在生活中注意正确使用,应该不难。第二题要求在空格中填入成语,这是今年的一个新题型。“改名换姓与移花接木、大名鼎鼎与如雷贯耳、弄巧成拙与弄假成真”,其实,只要考生从情感色彩、适用对象﹑具体情境等方面区分它们的用法,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二、阅读题选文精致,外秀而内美
“阅读理解题”的四段选文,文言文选的是苏辙的《伯父墓表》,古诗选的是温庭筠的《梦江南》,论述类文本选的是伍尔芙的《笑的价值》,而文学类文本依然延续的是小说阅读,选的是师陀的《邮差先生》。
《伯父墓表》是苏辙为二伯父苏涣(1000—1062)写的一篇墓志铭。主要是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尽管命题者对其做了大量的删减,但篇幅还是显得长了些。题目设置也很常规,文言实词、文意理解、翻译,都是考生平时所练习的。但考生要将题目做对特别是三道翻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和阅读能力。
《梦江南》是温庭筠写思妇不寐,望月怀人的名作。该诗首句直出“恨”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所设题目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的理解,中规中矩。
《邮差先生》是师陀先生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部小说。邮差先生热心体贴、尽职尽责,那种信任和善良,那种平淡和自乐的生活态度让人备感亲切、自然。这是对人性美的颂扬,令人深思。与去年的《这是你的战争》相比,显然好读好懂多了。所设问题也很巧妙,但笔者以为,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
《笑的价值》的三道题,都稍有难度。
三、作文关系型命题,生活而感性
作文,“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命题,延续了早几年作文命题题型。同时,以三则材料为导语的做法,大大优化了提示语的作用,考生既容易上手作文,也可以发散思维,“切题发挥”的水平高下也便于检测。而“忧与爱”的关系型命题,对套作、宿构又具有较好的防范作用。
这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热爱生活,也要思考生活。这主要体现在“忧”字,忧是一种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活、家庭、社会就会充满爱。有了忧患意识,忧患的最终是为了爱,这样文章就会有深度。《忧与爱》这样的题目同时也反映人性方面的寓意,选取感情的角度,比较感性一些,贴近学生,比较好写,也不容易跑题。有些时候忧就是爱的体现,忧是爱的原因,每个人都为了爱有所忧虑。因此,写作的时候可以把两方面结合。这个题目人人都能写,但要写得生动、漂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是不容易做到的,关键在于选取的事例能否打动读者。
四、附加题保持常态,细致而具体
今年语文试题的附加题部分,考查的范围仍然是文言断句、名著阅读、材料概括分析。文言断句考的是萧统《<陶渊明>序》中的一段,只要考生掌握常见的断句方法和基本原则,平时加强文史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在名著阅读简答题中,“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两句诗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等等。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不难发现,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更加细致、具体了,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考生只有通读原著,才能应对自如,以不变应万变。材料概括分析题的素材节选自钱钟书的《宋词选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阅读没有障碍,题目难度也与去年持平。
第四篇:江苏2012语文高考试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 ......D.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 苏 辙
— 1 —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 2 —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2)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道难》)(3)▲,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韩愈《师说》)(5)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6)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 ▲ ?(《论语·学而》)
— 3 —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家里有人吗? ”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干什么的? ”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
— 4 —
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于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 ”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 5 —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杨静远译,有删改)
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6 —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 2.C
3.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4.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B 6.D 7.C
8.(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积善成德(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3)万里悲秋常作客(4)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不敢言而敢怒(6)只是当时已惘然(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13.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14.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 7 —
16.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17.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七、作文(70分)18.略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 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节选自萧统《掖陶渊明集业序》)20.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2分)
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曹操年轻的时候,有人预言他能够安定天下;许劭却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没有恼怒,反而大喜。B.《雷雨》中的梅侍萍在二十七年后又一次来到了周公馆,当年的周朴园为了迎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蘩漪,赶走了她和刚出生三天的婴儿。C.《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请求临终的父亲祝福自己,父亲却要求她好好照看一切,到“那边”向他交账。这个情节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老葛朗台的守财奴形象。D.《边城》中的船总有两个儿子,其中的天保大老美丽得很,茶峒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便为他取个诨名叫“岳云”。E.《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晦气到家了,就连船帆都像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不过,他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一位向“限度”挑战的强者。23.简答题(10分)(1)“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2)鲁迅的《药》中,花白胡子等人说夏瑜“发了疯了”;夏四奶奶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
— 8 —
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24.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25.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3分)26.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6分)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 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20.《文选》(或《昭明文选》)21.文章不群,大贤笃志。(前一点也可答“辞采精拔”,后一点也可答“与道污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BD 23.(1)黛玉辞世 宝玉、宝钗成亲 潇湘馆
(2)同:都认为革命有罪。异:看客们嘲笑愤怒,夏四奶奶痛苦伤心。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4.古代诗人为应酬滥用典故;政治压迫和礼教束缚迫使诗人不能自由抒情,不得不用典 故;诗人为追求艺术感染力而过度用典。25.客,指典故;主,指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反客为主”,指的是多用典故反而影响了内容 的表达。
26.这首词的用典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就增加内容深度、使语言富有暗示力、引导读 者深入品味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这首词用典过多,减弱了艺术表现力。(就晦涩费解、卖弄学问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也可兼谈上述两方面内容。
— 9 —
第五篇:2016高考语文试卷 江苏
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word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答案】B
【解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答案】D
【解析】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答案】C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有关。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已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 鞠:审讯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答案】D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答案】(1)你这样子是已经完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吧,以希望不让你家祖先的功名堕落。(2)朋友拿经书的题目来商量,话刚一说完,他的文章就已经写好了。以后有再谈到这个话题的话,朋友都塞住耳朵不愿再听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业绩。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谈论经书的文章的题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的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答案】①书写要端正美观;②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③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④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的范围限制,在文本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比如,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书写要端正美观”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特点;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案】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的昏暗。【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史记》又载::“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答案】(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明月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迷谭飘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她为一种数的牵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答案】
13.因为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高奏凯歌;打败了,就退下,干脆利索;同时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表现出会明对和平的期盼。14.第一处,表现出会明提及过去时的自豪,同时也有眼下的无聊,第二处,表现出会明安于现状的情形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爱。
15.文中多处提到“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内容上看,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的眷恋;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
16.对眼下平静生活的满足,对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的高兴,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答案】
17.文章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接着写孙悟空成长,发觉自己空间险隘、生命有限从而反抗,奋斗,接受约束,戴上“金箍儿”,阐述“不自在”的原因;然后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对自我进行磨砺、修心,境从而最后成为“斗战圣佛”,阐述“不自在”的意义;最后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
18.“如来佛的掌心”意味着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的约束;“八十一难”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19.“西天取经”在文中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是他“成人”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答案】
张扬个性活出自我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这是它的个性; 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 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这是它的个性。
无论是水,还是花,抑或是鸟,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他们张扬自我的个性,展现自我,活得异彩纷呈。的确,大千世界因个性的存在充满了勃勃生机。正是有了个性的装点,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才有了“梧桐更兼细雨”的阴柔,才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异彩缤纷。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揭开历史的面纱,古人亦无不以其个性而名垂千古。
陶渊明,作为一代隐士,世俗的污浊,仕途的糟粕,使他毅然弃官还田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采菊东篱下,这就是他的个性。在举世皆浊的世界里,他独清;在众人皆醉的世界里,他独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他以自己张扬的个性,诠释着自我,展现着自我!他在官场失意,但他不曾在人生中失败,因为他张扬了个性,拥有了辉煌的人生,活出了自我。
司马迁,忍辱以负重,顽强不屈著《史记》,这是他的个性;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肯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他的个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的个性„„他们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终为世人留下了人生的印迹。
明月高悬映古今,面对多元的竞争的社会现实,我们亦应张扬个性,呈现自我。张扬出自己的个性,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因为今天的社会需要自我的展现,需要个性的创新,这是我们实现鸿鹄之志的必由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张扬个性,是判断我们是否是一个有创意的青年,是否为祖国合格接班人的基准。只有在个性的天空里才能活出自本真的我,假如世人都没有个性,那么世界将会是一个机械的世界,浑然一色,黯无生机。
贯古今,串未来,我们都需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用个性来书写自己的辉煌人生,用个性来描绘自己的宏图伟志。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泯灭个性的,因为个性是人生的灵魂,只有张扬个性,才能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