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我家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5 14: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谁在我家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谁在我家读书心得》。

第一篇:谁在我家读书心得

谁在我家作者——海灵格

这个暑假看了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谁在我家》。这是一本利用家庭中的爱的序列法则来发现家庭中隐藏的动力,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爱的序列法则对我们的影响就像环境对一棵树的影响那样重要。如果一棵树能协调于地球引力和太阳引力之间,它就能自然垂直地向上生长,树杈之间取得均衡。这种形势下,它是最稳固的。如果一棵树不能按这种常规方式生长,可能生长在峭壁上,为了适应风、土壤、重力和太阳之间相互影响,它只能按照系统所允许的方式生长。这样的树和那些垂直的树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它可能看起来不太稳固,可能没有生长在平原上的同类们那么高。两种树都服从同样的自然法则,可是生活环境的动力却向它们施加了不同的压力。它们都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方式找到系统的平衡。

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往往和家庭中的密切关系有关,这种关系控制着人们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所以当治疗师在做家排的时候,代表们所展现的位置,就表现了来访者家庭系统中隐藏的动力,当探索出了这种动力,并且位置做了适当的调整以后,代表们和来访者都能够感觉到比原来更加舒适,这样治疗效果就算基本达到了。

我们可以用爱的系统法则来解释一些事件,比如很多单身人士和没有孩子的伴侣,不管异性恋还是同性恋者,通过家排提供的画面,都会有深深的感触。许多单身人士和没有孩子的伴侣仍然幸福快乐、充满爱意、意味深长地生活,这一简单的事实,就是爱的法则支持他们那种关系形式的证据。他们和那些生活在传统的家庭里的人都会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当然他们要解决某些特殊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的爱茁壮成长想要获得快乐,有没有一个传统的家庭并不是关键,但是如果你想让爱繁荣昌盛,就必须在自己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分辨出爱的法则,用来它来约束和支持爱,而自己也要带着爱来遵循它。

说几个有感触的章节。婚姻关系是家庭是否幸福美满的关键。很多夫妻在恋爱时很甜蜜,但是进入婚姻后就出现了很多状况,失去了新鲜感。所以说需要经

常更新能量。他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暂离伙侣,以便补充他们的能量。就是说应该经常活动在同性朋友的身边,做和同性一起做的事,不断提高自身魅力,才能长久恩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第一个法则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第二个法则是:付出和收获之间不可调和的失衡,就算想去平衡它也是无能无力的。第三个法则:当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时,就是说当家庭内根据时间和功能而确定的阶层受到尊重时,爱才是最完美的。这几个法则颇有感触,当今很多父母为孩子不断付出,而孩子却觉得自己没有为父母做什么而难过,总觉得父母付出的太多了。是的,这是孝顺的孩子都会这样想的,但是这些孩子们没有发现这就是一种法则,一种规律,我们是改变不了的,所以我们只能接受父母的付出,接受父母的爱,将来当有能力时,再为父母多付出一些,虽然说我们的付出还是不及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但是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如果我们作为心理治疗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们讲的话,人们的回忆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我们发现他们的回忆不真实时要立刻停止它。因为记忆是可以变化的,也是值得怀疑的,这常常是当事人用来维护自己受害者身份或维持一个问题。也不要去问当事人通过家排有没有真的使疼痛减轻,或者问上次治疗之后出现了什么事情,因为这些问题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很可能是破坏性的效果。

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我相信如果可以再看一遍会更有效果。很多东西只是理解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最好是能加入实践和思考。

第二篇:《谁在我家》读后感

《谁在我家》读后感

程景华

暑假参加一个家排主题的工作坊,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技术和理论,我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培训的时候我积极的参与,感受很多。觉得家排有点匪夷所思,不经历的人永远理解不了。回来之后就开始找家排相关的书籍。海宁格是家排的创始人,在网上也看过他所有的视频。读海灵格的《谁在我家》,也正是出于一种深入的好奇与向往的心态。

感觉像平时所说的迷信一样。书写的很好,也很有文采。有引人入胜的感觉。让你慢慢的脱离传统的视野,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问题,理解问题。

人类心理是复杂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这也是人类心灵的奥秘所在!大自然也是公平公正的,有一个的无形的手调整掌控着一切。冥冥中我们人类还有更大的,和更深远的宇宙法则!这个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这个法则。海宁格最推崇的人是中国的老子,我想他所谓的法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个没有科学验证的理论,它是现象学,系统论。使得就玄乎的心理学更增添了神秘色彩。很多人经历过家排,问题得到了改观,生活得到了改善。这个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确帮助了很多人,也影响了很多人。书中,不同的章节都有相关的示例,看着书上的例子,放佛身临其境,感觉着人们之间能量在相互传递和转换。人物的感受时时触动神经,内心对于一些理论的理解也更加明朗。

一、自由

自由不是规则的另一面,自由也不是任性而为,真正的自由是遵循并尊重大自然系统法则后的随心所欲。

二、付出与接收

完全的付出完全的接受,只付出不接受或者只接受不付出同样有罪。满怀爱意的付出,满怀爱意的接受,让爱在付出和接受之间不断流动。父母给我们的爱,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这份爱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三、男人与女人

男女双方都拥有对方所需要的,也都需要对方所拥有的,她们是平等的不完整者,彼此之间的提供能力也是均等的。双方都保留自己的需要并尊重对方的提供能力,大家互补,使自己完整并使对方完整,相互付出和收取,从而加强彼此时间的关系。

在伴侣关系中要保持彼此的吸引力,双方必须不断滴补充男性和女性能量,保持各自的魅力。男人在男人的田地里,补充他的男性能量,女人则在女人们的天地里补充她的女性能量。他们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暂离伴侣,以便补充他们的能量。同性之间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交流实际上并不重要,喝茶聊天、饮酒作乐、在俱乐部里消遣、在学习充电时或是集体运动中都可以完成。男人和其他男人在一起,做男人应该做的事,女人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做女人应该做的事,这个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伴侣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关系就会保持充足的活力,能够不断地加深发展。在充满爱意的浪漫直接中,伴侣双方能估计这个因素,必将能满足对方所需的一切。一个耳目一新的理论,不管怎样,我觉得一定要尝试。

如果一个男人还在维持儿子找妈妈的状态;或是一个女人维持女儿找爸爸的状态,他们和伴侣之间的爱也许会很炽热,但他们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成熟的男女关系。

四、父母与孩子

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他们首先成为伴侣,而后才成为父母。像树根支持和滋养枝叶一样,首先出现的伴侣之间的爱支持和滋养着他们对孩子的爱。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之间的爱重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

溺爱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我想是因为家庭里爱的法则被打乱,所有的爱涌向孩子,用爱来争夺孩子,获得家庭的主导权,而夫妻之间的爱往往放在另一边。

五、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法则

第一个法则就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不管父母是什么人,也不管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事情,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生命的机会。当孩子按父母现实状况接受父母时,也就是当孩子珍惜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时,爱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个爱的法则:付出和接受之间不可调和的失衡。

第三条法则就是,当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时,也就是说在家庭内根据时间和功能而确定的阶层受到尊重时,爱才是最完善的。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默念:“是的,你们是我的父母。你们的一切也是我的一切。我承认你们是我的父母,并接受你们生下我这一事实。我接受你们给我的好处,我相信你们已经尽自己的所能,用你们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对待我。”

六、家族

家族中一些成员的作为和遭遇,不论好坏,都会牵涉到家族里的所有人。我们和整个家族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接受共同的命运。

所以我们要关心家人,关心亲戚,常走动,常联系,互帮互助,因为休戚与共。

七、咨询师的心态

治疗师的心态是系统治疗工作成败的关键。要从事系统治疗工作,搞清楚这一工作的基本定位和价值,远比学习技巧和学习步骤重要得多。运用这种方法开展工作的治疗师,要着重去挖掘资源而不是紧盯着缺陷,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围绕问题本身。只进行促成变化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干预。尤其重要是,要着眼于确实可见的一切,而不要被理论化、信条或意识形态牵着走。

不能完全孤立地看待善良和邪恶。如果你要多一个完整的人进行工作,你必须超越道德的判断。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大的系统现象以及他们对个体的影响。

在系统心理治疗中,要始终保持人性本善、人们当收到牵连时才会做坏事这样的立场,避免笼统的道德判断。那样,你才能够清醒地区看他们,努力去了解他们如何被牵连,明白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化解。因为没有让自己在道德方面高高在上,所以治疗的时候你能注意到他们对你的影响。这样,每个人之间保持着平等和尊严。在任何心理治疗中,摆脱人性是邪恶的这一观念始终是有益的。

第三篇:谁在我家读书笔记

《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书评

胡志军

最早知道家庭系统排列,还是几年前一次在饭桌上听一个师弟的津津乐道地讲述他曾经参加过得一个工作坊。当时我认为这应该是催眠的一种变体。同时也就有了想了解一下这种心理疗法的冲动。后来因为自己太懒,再加上也没有继续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也就搁置了下来。

最近因为一些原因,买了一些心理方面,特别是心理分析方面的书来看。于是想起之前的这个愿望,开始阅读这本《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

翻开它的时候,我是带着认同的心理开始阅读的。仿佛自己是正在打开一个新领域的门,内心还是充满了虔诚。当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发现作者在很多观点的阐述上语焉不详,故弄玄虚。我认为可能是翻译的问题造成语言理解困难。但是看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作者的很多观念站不住脚。完全没有理论依据,充满了故弄玄虚的意味。

然而,只要心怀批判辩证的态度去读一本书,我认为是开卷有益的。于是后面二分之一的内容也就匆匆略读过去了。由于作者海灵格是有精神分析的学术背景的,他曾经读完弗洛伊德所有的著作。同时他对格式塔疗法也和有兴趣。最后经过吸收多方思想,整合成了他关于家庭系统的学说。

《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是由海灵格等人著作,张虹桥翻译,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家庭系统排列号称是风靡欧洲及港台地区的心理疗法,该说法是否属实我还没有去求证。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亲密关系中的现象学;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其中,亲密关系中的现象学包含第一章良知的界限:愧疚和清白;第二章男人和女人:家庭的基础;第三章父母和孩子;第四章家族群体良知;第五章爱和伟大的灵魂。心理治疗注意事项包含第六章治疗师的心态;第七章系统排列的基本方法;第八章系统心理治疗中的特别主题。

第一章 良知的界限:愧疚和清白

在开篇的章节里,作者认为人的心理动力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良知”。良知与善恶没有关系。人们感到愧疚或者问心无愧只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与道德价值的要求没有关系。它分为个人良知、系统良知和第三良知。个人良知在我们所处的不同关系里,具有不同的标准。当违背某种关系标准的时候,人们感觉到愧疚,符合某种标准时,则是清白的。系统良知是一种动力现象,因为系统良知,家庭中的伤害一代一代向下传递。而第三良知,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巨大的整体”,并且“说不清、道不明”。

作者认为,在关系中,人们存在三种基本的需求:归属的需求、维护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的需求、保障社会稳定和把握未来的需求。当我们满足这些需求的时候,就会觉得问心无愧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关系,否则反之。

作者还认为,我们所处的关系,以及体验到的愧疚或者问心无愧,首先是在付出和接受方面。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内心会体验到权利和优越感。在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义务。二者不断转换,维持动态平衡,是关系中的基本动力。因此,无论是物质、精神、性欲还是别的什么,只要是涉及到付出和接受,都要维持平衡,这个关系动力才能健康发展。在家庭系统中,经常会有类似“女儿通过惩罚丈夫,为母亲所遭受的不公平向父亲报复,通过做和父亲一样的事情展示对父亲的爱,对待她的丈夫就像父亲对待母亲一样”这样的情况。尽管这些都是潜意识的,作者仍然认为这是“虚假的殉教者”。另外,哪怕是关系中的伤害,只要维持平衡,这个关系仍然是具有建设性的。例如,夫妻一方因为一些事情伤害了对方,受伤的一方只要回报一些事情来造成同样的伤痛和困难,那么就能获得平衡。

第二章 男人和女人:家庭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作者认为性的吸引力是家庭主要的基础,家庭中一切都以性为基础产生。

在夫妻的性活动中,首先有性活动愿望的一方和被要求的一方也是付出和接受的关系。而性活动提出者因为害怕对方的拒绝而处于弱势地位,被要求的一方往往扮演付出者的角色,具有优势地位。本着维持动态平衡的原则,双方在性活动中的角色应该经常变换。

另外,人在童年早期以前深受异性父母的影响(正面的或负面的)。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影响,异性的力量会阻碍其成长,从而影响伴侣之间的关系。同时,伴侣双方生活的时间长了之后,会吸取对方的能量,使性别之间的差异缩小,这同样会对亲密关系造成影响。因此,男人在家庭之外,应该和其他的男人做男人应该做的事情,女人和其他的女人一起,做女人该做的事情,以便于更新能量。伴侣之间的权力冲突大部分是因为一方用对待小孩或对待父母的方式对待另一方。

作者还提到,如果伴侣之间的关系要顺利发展,就必须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

另外,在家庭中,男女任何一方太强大,就无法发展处成熟的爱。女人要跟随丈夫,男人要发自内心关怀和带领家人。在这个观点中,作者透露出比较强烈的男权意识,恐怕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特别是女人的同意。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

作者认为父母和孩子的付出和接受不同于其他关系:父母仅付出,孩子仅接受。父母不能要求孩子有所付出和回报,孩子要无条件认同父母,感恩父母,不管是错的还是对的,都要接受对方是自己的父母这一事实。同时,孩子更不能去承担本该由父母承担的错误、罪责等。

在这一章中,还提到了乱伦的主题。主要是讲父亲或者继父对女儿发生的性侵害。作者认为,乱伦的发生往往是父母之间的性发生了问题。并且,发生了乱伦之后,孩子应该“把罪责内疚还给他真正的主任——自己的父母,让自己远离父母的责任。不需要对父母进行谴责。只要把他们之间的界限划清,孩子就能得到自由”。“父亲不能要求女儿原谅自己,如果他这么做,就是向女儿要求一些超出支付权限和责任的东西”。这样的观点,貌似是为制造乱伦的父母开脱,仔细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所谓仇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忘记就能获得自由。但是,要做到海灵格所说的“划清界限”,真的可能吗?

另外,海灵格还认为,对孩子来说,最早的性经验,即使是乱伦,通常都会建立一个特殊而强烈的连接,孩子除非意识到这个连接,否则会造成后来两性关系的困难。这个观点似乎也有其他的心理学家提到过,哪怕是强奸、乱伦,受害者往往会潜意识保护施害者。

第四章 家族群体的良知

在这一章中,作者认为家族是一个系统,“联系家族成员的连接力,会穿越时空,将已经过世或居住很远的成员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只要是家庭中的成员,他的一切都会影响其他成员。家庭需要接纳所有成员,包括已经故去的成员,才能体验到完整性。同时,家庭系统还存在层阶,先有的关系要优于后来的关系,比如夫妻之间的关系要在父子、母子关系之上。哥哥在家庭中的关系要优于弟弟在家庭中的关系,这样系统才能良好运转。

第五章 爱和伟大的灵魂

这一章主要讲上帝、世界的奥秘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说实话,整章内容我没怎么看懂,再加上这一章内容也非常少,因此不做评论和总结。

第六章 治疗师的心态

作者认为,治疗师在进行家庭系统排列治疗的时候,首先要“看”,这里的“看”是指把握整体,而不是观察细节。这种对整体的把握不同于直觉。我认为海灵格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说清楚的“看”的意义的,不观察细节,不凭直觉,那如何把握整体?这恐怕是作者故弄玄虚的一种说法而已罢了。

其次,在治疗团队中,团队成员要平心静气、集中精神,相互联系,让当事人和治疗师都感觉到巨大的团队支持。这仿佛是传销团队的洗脑原则。

第三,治疗师要抛弃一切善恶标准,对系统进行全盘思考。

第四,不要老想着帮助别人,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无为而不为。这个观点作者借助了老子无为的思想。

第五、要解决问题,不要盯着问题。

第六,明白系统引起的痛苦总是伴随着安全感和无罪感。也就是说当事人往往会阻抗问题的解决。

第七,分辨原生感觉、派生感觉、系统感觉和超然感觉。原生感觉和派生感觉到底是什么,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仅仅说原生感觉是有建设性的,派生感觉消耗了引起改变的精力。治疗过程需要鼓励原生感觉的表达而限制派生感觉的表达。系统感觉是从系统中得到的感觉,也就是说,当事人觉得是自己的感觉,实际上却是系统中其他人的。超然感觉是不带情绪的感觉和感受,是纯粹的能量,如勇敢、谦卑、睿智的满足感等。

第八,注重事实,不急于判断。

第九,触及当事人内心深处的爱,并激活它、肯定它。第十,不要随意解释和自以为是。

第十一,当事人的记忆是可以变化的,不能完全相信。它往往被当事人用来维护自己受害者身份或维持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当事人说记得他妈妈抱着他跳楼,但是他忘了妈妈最后转过身来,没有这么做。

第十二,分辨当事人假的好奇心。有的当事人对治疗效果产生好奇,海灵格认为这会影响治疗效果,破坏治疗力量。天啦,还不允许人怀疑了,这是不是跟封建迷信一样,“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一条可能也是很多人对家庭排列系统存在质疑,认为它是邪教的原因之一。当然,我并不认为它是邪教,只是不怎么靠谱罢了。

第十三,放弃控制。理想的控制就是什么都不要控制。

第十四,好的治疗师要看到当事人的能量指向哪里,然后建议他们向目标前进。

第十五,接受当事人的系统给你的责任,而不是包揽责任。第十六,运用恰当的语句。

第七章 系统排列的基本方法

该章节介绍了家庭系统排列过程的三个阶段,认为最后解决问题的画面,只要当事人记住,就能解决问题。

第八章 系统心理治疗中的特别主题

首先,作者讲到了梦。他认为梦往往会在你逃避或维持现状的时候,替你的心态做辩护,其实这个跟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观点很相似,梦是原始欲望的表达。很显然海灵格借鉴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观点,变了一个说法,成了自己系统排列中梦的观点了。

作者还提到了阻抗等其他的主题,很多都是前面内容的赘述,因此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看完这本书,还是有一些启发的,比如付出和接受的平衡,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以及有关治疗师应该有的心态的部分观点。但是,有一些观点,完全摆脱道德理念,这我是不同意的。还有一些看上去类似于宗教、迷信、玄学的东西,本着科学精神,值得商榷。

第四篇: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

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

发现自我与回归家庭

——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

近日,在友人的推荐下,阅读了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所著的《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一书,该书对个人以及家庭解释与分析颇有独到之处,看后也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索。

“家庭系统排列”

伯特·海灵格,德国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疗师,他所创新整合的“家庭系统排列”,轰动了整个欧洲。海灵格早年曾任二十年牧师,卸下牧师之职后开始潜心研究精神分析,最后在家庭治疗的训练中,自成家庭系统排列治疗方法。

家庭系统排列是由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所发展出来。海灵格发现每一家庭或组织都有一股隐藏的动力,家庭或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这股动力的影响,而这个动力是在潜意识的深处,一般人不容易察觉。在家庭或组织中所发生的许多负面事件如:家庭失和、身心疾病、自杀、伤害意外、暴力犯罪等都是抵触这股力量所导致,而使整个家庭或组织的“爱的序位“受到干扰,有的时候这些事件还会重复发生,延续到下一代。

系统排列的功能,就是要协助我们辨识家庭或组织背后的动力状况,把隐藏在潜意识的动力,藉由这个方法带到光亮的地方。同时也能找出解决的途径,调整被干扰的家庭或组织系统,让爱重新在家庭或组织中流动,不会把伤害再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也让组织能够顺畅的运作。

“俄狄浦斯情结”

书中对子女的“俄狄浦斯情结”的

描述和分析一节,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系统排列”。

“俄狄浦斯情结”来源于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内容大概为: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而死。

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法中一个术语,对男孩而言,俗称“弑父”或“恋母”情结。这种产生于幼年时期的情结,会对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多影响。海灵格认为,男孩会产生弑父情结,原

因在于其成长过程中,与母亲保持着更密切的联系。在家庭系统排列中,孩子在确认自己是子女的这一定位之外,潜意识中会把自己定位于与父母一样的角色上,出现恋母嫉父的心理。在成长过程中,男孩在潜意识里会以一种“打败父亲”的形式来确认自己的成人,即通常家庭中会表现为男孩的叛逆期。如果父亲足够强大,男孩会发现自己无法“打败”父亲,最终转而向父亲学习,逐渐成长为一个身心均健康的成人。

夫妻关系主导家庭和谐

海灵格在平时的诊疗与研究中发现,孩子有较浓弑父情结的家庭,往往很不和谐:父母之间缺少沟通,经常争吵,甚至有很多家庭父母离婚,孩子在单亲的环境中长大。海灵格解释:孩子在家庭的维系中占有极重的分量,当看到父母争吵,会同情弱的一方,产生出保护母亲的想法。或者会产生出:等我长大了,会让母亲过得更好的想法。天长日久,就会产生出俄狄浦斯情结。

相对与中国家庭,海灵格的另一种解释同样重要:家庭中有了孩子之后,父母把重心完全倾注于孩子之上,夫妻完全以一种严父慈母的角色出现,虽然夫妻之间可能并没有出现争吵,但缺乏沟通,孩子会以为父母对自己的爱大于父母之间的爱,结果是错置自己的子女定位,产生俄狄浦斯情结。

由此可见,家庭的和谐对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夫妻之间要和谐相处,平等相待。这样孩子才会不错置自己的定位,产生健康的心理。其次,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构建家庭的基础。在孩子出生、父母老去、工作重压等忙碌生活中,夫妻有时也会太过全情地投入,而忽视互相之间的沟通,为生活所累也累及生活本身,自己忽视了情感的交流,对子女也产生负面的影响。

夫妻之爱是建立和谐家庭的重要主轴,在这个主轴体系下,各归其位:上至双方父母、下至子女,各人扮好自

己的角色,对自己有益,也惠及家人。

发现自我 回归家庭

海灵格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们的许多异常行为与心理的不适,包括忧郁与烦躁,均有可能来自于我们早年的经历。早年的经历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又将影响我们的子女。海灵格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同的命运会在一个家族中不断重复出现,比如一个经常发生的现象是,祖父母家有流产,而父母家也会有流产,而且流产的时间、次数经常有惊人的巧合。

如何阻止这种奇怪的命运重复?我理解,生活犹如一个因果的轮回,我们在不自知的环境中忙碌地随波逐流,延续这因果。适当的机会,我们应跳出这轮回,站在一旁静观自我、发现自我,才能超越其中坏的循环。犹如一轮比赛,中场休息时,翻看一下比赛录像,思考一下下一场的战略战术,有益于我们取得更多的胜利。

在闲暇时阅读、思考,给自己的生

活留出足够的空间,取得一个更完善的自我,自我的完善也是夫妻的完善,夫妻的完善也是家庭的完善。掩卷之后,我得出这样的思考。

题外的话:在俄狄浦斯的悲剧中,俄狄浦斯最后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普通的解释认为,他愤怒于自己的双眼,也即恨自己有眼无珠,看不出自己的妻子竟是自己的母亲。这让我想起了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俄狄浦斯仿佛顾城的加强版,当双眼也不能寻找到光明时,刺瞎它只是一种暗喻,或者意味着,我们可以闭上双眼,关照内心,才能寻找到最终的光明。

第五篇:我家的读书故事

我家的读书故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级电气工程师,我认为现代意义的书籍不光光是纸质的书,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媒体介质;读也不光光是读世界名著,而是各种类型的知识学问;读书不是一个单一的形式,而是一个不断吸取的过程。

我家的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接触书了,在三四个月大的时候,我就买了一些儿童歌曲、童谣的光盘,作为背景音乐,轻轻的反复播放给他听。如“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只要播放音乐,孩子就瞪起了圆圆的大眼睛,静静地听着。我自己在陪听的过程中,也能够朗朗上口了,有空就念给孩子听。

孩子开始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除了继续念儿歌之外,我又给他买了儿歌的画册,还有诸如《猪八戒吃西瓜》、《三个小猪》等全套的撕不烂图书,有空的时候,指着书上的图画和汉字给他念儿歌和故事,孩子不知不觉的就认识了很多的字。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给他订阅了巧虎杂志,每月一期,每期都有一个主题内容,如“海洋世界”,“春天的故事”等,每期都配套书、光盘、玩具。书里有插图,有识字,有折纸,有迷宫,有故事,也讲一些行为规范,配套的光盘有歌曲,有动画老师讲解,孩子很喜欢,很多内容反复的看,掌握了不少知识,也认识了不少字。我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孩子识字,到了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孩子认字多了,自己都能看报纸了。粗粗算了一下,各种字全加起来大概都要上千了,后来上小学一年级,开家长会,老师说起考试成绩,发现认字多的孩子成绩普遍要好得多,我想这个是有道理的。

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会在睡前给他念儿歌,后来儿歌没多少新意了,就开始讲故事,孩子很喜欢听,每天要不一样的,不讲就不睡。开始时故事还算多,到了几百个以后,那真是逼着自己到处找故事,网上的,书店里的,后来还学会了编故事,把孩子不好的行为变成故事讲给他听,让他评评理。现在算下来,四五年时间也有上千个故事就讲过了。

上小学后,睡前讲故事的事慢慢没了,开始陪他读书,先是把以前的图画故事书重新读一遍,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是废物利用,因为我知道这些书以后在孩子眼里就不屑一顾了。孩子在幼儿园就喜欢蛇、恐龙,飞机、军舰,对于故事、名著没有兴趣。为了让孩子有个良好的文学修养,我买了许多注音的小学生读物,如《海底两万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每天睡前一起指着字读,有时读错了,孩子立刻指出来了。朗读的时候随故事情节读的绘声绘色,既提高了孩子的兴趣,也培养孩子的语感。

现在网络、电视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我认为宜“疏”不宜“堵”,应从多个角度教育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读书上,多形式、多层次的阅读方式才能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一些电视节目的知识性还是很强的,如CCTV10、动物世界等,孩子在知识竞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与此不无关系。再比如生活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我们小时候大人如果不知道,不是不了了之,就是等到星期天到图书馆去查,很多时候还没有答案。现在我给孩子买了好几套不同层次的百科全书,孩子遇到问题就会到自己的书架上的百科知识书籍里去找,没有也会上网百度一下,及时的掌握了知识。有时还不明白,我再耐心的找一些资料和他一起学习,我认为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读书,而且相当有效。

我喜欢读书,涉猎很广,不可能到处带着书,所以我手机里下了很多类型的书,如脑筋急转弯,各种纪实文学,古典名著以及资料等等,有空就看一些。我喜欢军事,订购了《舰船知识》、《世界军事》等杂志,有时孩子看我在看书,也会凑上来自己找本书看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在孩子也是个小军事迷,国内外各种军舰、飞机、坦克如数家珍。我也给孩子订阅了《我爱科学》《小学生天地》等杂志,培养他各方面的爱好和兴趣。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我家的读书活动上升不到如此高的境地,而且我家的读书活动有些另类,但它也的确丰富了我家每个人的业余生活,让我们感到充实和幸福。

衢州广电传媒集团 范晓俊

下载谁在我家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谁在我家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家的读书故事

    我家的读书故事 “爸爸,快把三国战争从你的脑袋里赶走!我可不想再听你唠叨着你的三国故事了!”我一本正经的说。正在看书的妈妈听到这话,哈哈大笑起来。爸爸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之《致青年教师》 周辉 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 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

    读书心得

    读《欧也妮 葛朗台》有感 建湖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七年级(16)班 程晨一个人,一生中可以有很多追求,知识,名望,声誉,但追求金钱的人并不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拥有它有何意义呢......

    读书心得

    围场县先任学校 读书心得 杨大林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

    读书心得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 房山高级中学 王明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

    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 薛 梅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

    读书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白璧集中心小学 田娜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

    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 米脂县东街小学 吴东霞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