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原因及教学策略研究(写写帮整理)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原因及教学策略研究
张庄小学张业林
一、课题的提出:根据调查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实际活动效果,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研究过程各个阶段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反思,采取观察、调查、分析、统计方法,对研究者、被研究者的态度、情感、行为变化、方法运用与否,产生的行为效果进行考察、筛选、总结、推广,并纳入具体的情境中去诊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经验成果。
2、观察法。采取有目的的随机观察,观察学生的平时写字表现,作好观察记录,对问题进行处理,调整计划让师生不断进步。
3、比较研究法。研究过程中,采取同类比较法,纵向与横向比较法,定性与定量比较方法,科学地比较实验前后学生写字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从而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4、调查法。课题组采取问卷、访问、等具体调查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写错别字基本情况,了解掌握产生错别字原因。
5、经验总结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各种有利条件发挥语文教师资源优势,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6、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论专著,上网搜寻等,解决研究过程中疑难问题,并用文献资料上的科学理论指导研究、实验,提升研究水平。
三、归因分析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
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 挖”字容易多加一撇,“矛”字和“予”字易错,“免”字容易多加一点,如:“武”字容易多加一撇,“挖”字容易多加一撇,“矛”字和“予”字易错,“免”字容易多加一点等等。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如“它、他、她”,“既、即”,“拔、拨”等。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学习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如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国际音标的干扰现象;语文学习不能区分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等等。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四、教学策略
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
法。
1、编顺口溜
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奇特的想象把音、形、义结合起来编成顺口溜。顺口溜识字法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激起他们学习和识字的浓厚兴趣。
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
园----一元钱,买了票,进了公园进花园。这里把花一元钱的“元”与公园和花园联系起来,“园”就不会与“圆”相混了。
琴----大王和小王, 今天来弹琴-----琴。不仅强调了上边两个“王”字的写法稍有不同, 而且还突出了“琴”的下边是“今”字。这样一来, 很少再有学生把“琴”下边的“今”写成“令”了。
巳、已、己----“堵了整个念巳sì,封了一半念已yǐ,不封不堵是自己jǐ。”
戌、戍、戊----学生总是难以区分,将它们编成顺口溜:戊wù戌xū戍shù,观察字里面记忆口诀:横戌xū,点戍shù,不点戊wù这样的顺口溜朗朗上口,学生记得又快又好。
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
……
2、讲清一些偏旁做汉字部件时的变形。
汉字由于简化,许多偏旁已经认不出它的原来的样子,所以由于不知其形旁或声旁,总是写成错别字。
如"羡慕"的"慕"、"恭敬"的 "恭", 学生常把下面写成了“小”字。其实,这是“心”作部首时的变形。因为這两个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与“小”无关。又如: "衤"旁"与"礻"旁,只有一点之差,最易让学生写错。可是"衤"是“衣”作部首时的变形,如:“衫、被、裸、初、袖、补、袍、裙、褂”等字, 都与衣服有关,。而"礻"旁是“示”作部首时的变形,“示”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一个三条腿的桌子上放着供品,如:“神、祝、社、福、祸、祈、祥”等字都与祭祀有关。如“罒”与“四”,学生常把“罗”字上边写成了“四”。其实,“罒”是“网”字作部首时的变形,与罗网有关,如:羁、罚。
如学生常把“练”字的右边写成了"东”。其实,它是“柬”作声符时的变形,如:炼。
3、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
例如 “燥、澡、噪、躁” “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洗澡要用水,应是“澡”,噪音是用嘴发出,所以是“噪”,“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
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4、发挥想象记字形。
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是它的眼睛,“乌”因为乌鸦一身黑,眼睛也是黑的,看不见,所以没有一点。有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5、及时复习。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近几年来课改的深入,对小学生识字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这个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过程中,一个日益凸显亟待解决的问题困扰着教师和学生——错别字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作业,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情况还很严重,一句话里有时竟出现了四五个错别字。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象以及原因的分析,寻求适当的解决策略,以减少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机率。
关键词:
错别字
原因
对策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基于识字这样的重要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相结合起来。然而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特别的中低年级)。错别字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错别字的概念
错别字顾名思议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的不正确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替代应写的字。新课改为了学生的信息量加强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好多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随着增多。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结构复杂
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结构复杂,结构差别大,多一笔,少一笔就成了不同的字。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当高。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这些是汉字的特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字更复杂。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课外阅读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字义理解含糊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生自身因素
1、感知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此,学生识字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不同:如未-末、己-已、处-外;(2)、字的笔画相同,但位置不同:如上-下、干-土、庄-压(3)、字的结构相同,但位置不同:如陪一部。
2、旧知识对新学知识的干扰
小学生学习生字时时常会将生字与以前学的字联系起来,由于以前学的字经常强化训练,已经根深蒂固,而小学生又不懂得分析比较,因此,他们常常会犯习惯性的错误,如学了“县”后再学“具”,不少同学在“具”的里面只写两横,学了“戴”、“栽”等“戈”字部的字后再学“腻”、“武”,往往有很多同学要画蛇添足,在斜勾上加上“丿”,学了“低”“底”等字后再学“纸”,下面往往要多写“﹑”。
3、注意力分散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有限,要让他们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写字上是很困难的,他们往往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而写出错别字。可能手上在写,脑子里却在想其他的事情,所以在作业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词语写两遍,往往第二遍就会和第一遍不太一样,或者部首变了,又或者少了笔画。
4、思想上不重视
不不求过程,只求结果。有些学生书写汉字时不注意笔顺的规则,只想着“依葫芦画瓢”写出这个汉字,却忽视了这个字笔顺的准确性。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强化记忆就形成了一定的困难,更加难以形成字与字间的联系,牢记字形。这种做法往往一不注意就写出错别字了。
三、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的重视程度
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句、段、篇的教学上,而忽视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思想上不够重视,订正不严格,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不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识字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2、教师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书写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没有针对小学生知觉泛化的特点对难认字、易错字未加以指导,不启发学生对字形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思考,就容易导致书写错误的出现。
四、社会语言环境因素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写错的字,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写错那些字。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刊杂志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很高,甚至某些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的要与之接触,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 龙卷(剪)风、寻物启示(事)、小妖(腰)精、裤(库)子、韭
(九)菜等,很多广告常用的词,如蚊香的广告:“默默无蚊”;摩托车的广告:“骑乐无穷”;美容店的广告是:“笔者型笔者塑”;钢琴的广告:“一见钟琴”;眼镜店的广告:“一明惊人”。
五、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新课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就有些许难度。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新课程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因此错别字的增加也是难免的。解决错别字现象的策略
一、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再则可借助已学过的汉字学习新字,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所学,还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如熟字加部首组成生字;给熟字换偏旁组成生字。
二、抓住儿童特点,利用游戏识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识字,在活动中无意识地达到识字的目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示范是关键,模仿是习惯。
日常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写字课上,学生基本上都能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写出来的字也较规范。但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便龙飞凤舞起来,写的字潦潦草草,难以相认。尽管老师反复要求、多次批评,也无济于事。原因大部分在老师身上,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造成的。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不得不求快,因为他们的基本功不过硬,如果一笔一画地写就难以按时完成作业,难免龙飞凤舞起来,缺胳膊少腿,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为此,我们要减少作业量,应求少而精。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一笔一画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对写字不认真或水平差的学生,绝不能用“抄十遍、二十遍”的办法惩罚,而是要求“必须写的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写的再多也不能放过。逐渐使学生真正达到“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要求,学生模仿性强,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其习惯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平时,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对于容易写错的字要在示范怎样书写的同时讲清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同时,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按照笔顺规则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字,特别是第一次书写,一定要写正确,因为这时产生的错字很难纠正。田字格中的字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本,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记住它。当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错别字也就大大地减少了。
五、注意及时复习巩固
及时复习巩固识字效果也很重要。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一种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逐渐进行的过程。为了战胜遗忘,学生识了字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加深记忆。除了当堂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要变换形式反复地复习巩固。巩固汉字不能单靠机械记忆,或反复单调的练习。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等方法,还应采用不同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复习。如安排一些“找朋友”游戏,即要求学生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了解学生对字形结构的掌握;“贴树皮”游戏: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贴拼着,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上去,还有配对子,添砖加瓦等游戏。
六、培养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改错的好习惯。
当然,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杜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很多反反复复。因此,如果要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则依然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制度上严格,措施上有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
第三篇:小学生常见错别字
姓名: 常见错别字大全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嗦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76.迁(徒/徙)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 80.寒(喧/暄)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100.(做/坐)月子
第四篇:小学生常见错别字(100字)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的类型
笔者从练习、试卷、习作等多项书面作业入手,试着对小学生出现的常见错别字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类,发现当前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增添笔画
多一点:琴、庆、纸、荒、浇、含、步、念、染、贪„„;多一横:卷、昨、考、驶、断、往、冒、吃„„;多一竖:猴„„;多一撇:武、丧、式、展、犹、迎、野„„ 2.删减笔画
少一点:盏、诉、添、补、省、蔑、梁、留、底„„;少一横:美、拜、气、真、冒„„;少一撇:或、威、究、柳、腿„„;少一竖:舞、既„„;少其它:如“旗、族”的右上角„„ 3.改变形近部件 如:“敲”的右部写作支;“暖”的右侧写成爱;“奶”的右部写成及;“懒、游”的右部写成反文;“摘、滴”的十写作八;“溪”的大写作小;“敢”的反文写成欠„„ 4.改变字形结构 如:“叶”写成“十口”;“顶”写成“页丁”;“颗”写成“页果”„„小学生的别字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形近致误
这类错误可谓是别字之最。如:拢-扰;己-已;拔-拨;代-伐;今-令;体-休;钓-钩;川-州;渴-喝;账-帐„„ 2.同音近音致误
如:做-作;克-刻;再-在;以-已;座-坐;又-有;带-戴;必-毕„„
常见错别字大全(共100个)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嗦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马麟
浅谈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王家沟小学 马麟
参加了《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与策略》的网络学习,欣赏着图例上的汉字,真是一大享受。一个个汉字犹如小精灵,充满了灵性,越看越有味道。感叹于字的神奇的同时,也感叹于目前小学生中错别字现象严重这一现状。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形近而误
在汉字中,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兄弟”一样,使人难以辨认。例如,“钓鱼”的“钓”和“鱼钩”的“钩,“体育”的“育”和“盲人”的“盲”,“未来”的“未”和“周末”的“末”,“既然” 的“既”和“即使”的“即”,“拔苗”的“拔”和 “挑拨”的“拨”;“休息”的“休”和“体育”的“体”等等。
二、音近(同)而误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个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现象。这种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学生很容易“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例如(括号里是正确的写法),立既(即)、穿(川)流不息、金壁(碧)辉煌、烦燥(躁)、娇生贯(惯)养、不径(胫)而走等等;再如,学生对“座”、“坐”,“在”、“再”,“做”、“作”等分不清。
三、不解而误
主要是指音近而意远,学生没有理解意思死记硬背以致“生拉硬扯”造成的错别字。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古诗的默写上,而这又是语文的重点考题。如默写李白《赠汪伦》中的首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学生常常会将“将”字写成“江”字;再如写杜牧的《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学生就经常将“生”误写成“深”„„
四、干扰而误
这主要指社会上的店名、报纸、电视或者网络出现的错别字“混淆是非”,对学生造成影响,从而使学生写错别字。如药品广告“胃,你好吗”、“咳不容缓”等;食品广告“挑豆”、“鸡不可失”等;标新立异的店名“饰全饰美”、“我型我塑”等;电视字幕的错别字也比比皆是,如:在电视剧《长征》中,“内忧外患”成了“内优外患”;在高校辩论会节目中,“徒有虚名”成了“图有虚名”„„特别是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犹如一颗文化“隐形炸弹”,仿佛“病毒”般时刻威胁着广大学生。
五、粗心而误
有些学生还会由于没记准确或粗心大意,在书写时添删笔画,使写出来的字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画蛇添足”。如,将“底、低、抵”字下面的点吃掉,而“纸”字的“氏”字下面却多加了一点。又如,写“式”、“拽”、“隔”等字时,常给“式”字多添一撇,“拽”字多加一点,“隔”字多加一横。再如写“夏天”的“夏”,有些学生会漏掉一横或增加一横。
以上五点原因造成的错别字,学生是很难避免的,但也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认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纠正的方法,就一定会逐渐减少并且消灭错别字的。现在,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有效的方法:
一、探源纠错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该词形成特定的意义决定的,由于时代的阻隔,我们平时只知道有些词的用法,而不知道该词形成的历史背景,书写时难免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它,结果常常写错。实际上,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忆该类词时把它们挖掘出来,既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意趣,又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大大减少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如“破釜沉舟”,平时学生最容易写成“破斧沉舟”。而“破釜沉舟”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写道:“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当年项羽为了激励士兵,不给自己留退路,于是让所有人摔掉做饭的炊具,烧掉所有渡河的船只,焚毁房屋,每个人只带三天的口粮做战。让所有士兵都勇往直前,要么胜利,要么战死,反正没有后路可走了。可见破釜沉舟中“釜”指的是做饭的炊具。后遂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了解了字词的来源和意思,就不会把“破釜沉舟”写成““破斧沉舟”了。
另如(括号内是正确的字):再接再厉(厉)、默守成规(墨)、名列前矛(茅)、不径而走(胫)、中流抵柱(砥柱,山名)、黄梁美梦(粱)等,均可通过探其字源,帮助学生巧记字形。
二、明义纠错
用偏旁表义是汉字的特点之一。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它的标义,错误就能减少。例如两点水与三点水,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用“ 两点水 ”作偏旁的字,大都和冰有关,如“冻、冷、凉、凝、冽”等字;而用“ 三点水 ”作偏旁的汉字,则大都和水有关,如“江、河、湖、海、洋”等字。又如,“衤”和“礻”易混,其实“衤”是“衣”的变形,因此“被”“衫”“补”“裸”“襟”等字都用“衤”,而“礻”与占卜、祭祀等有关,因此“神”“祝”“礼”“祈”“祷”等字都用“礻”。因此,了解造字方法,根据方法判断汉字的一般组合规律就能大大地减少错别字,也不会因为字形相似而使“孪生兄弟分不清”了。
三、推形纠错
形声字是汉字中的大家族,有人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80%还多。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出该字在句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如:易混淆的五个字“清、晴、睛、请、情”,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但形旁却完全不同。这就可以从形旁人手分辨它们。“请” 形旁为“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如请客; “蜻” 形旁为“虫”,表明与昆虫有关,如蜻蜓;“清”形旁为“三点水”,表明和水有关,如清水;“晴” 形旁为“日字旁”,与太阳、季节、时辰有关,如晴天;“情” 形旁为竖心旁,与人的心理有关,如情感。再如“檐”是木字旁,指房顶伸出的边檐,如屋檐;“瞻”是目字旁,与眼睛有关,如高瞻远瞩;“赡”是贝字旁,与钱有关,如赡养。
四、激趣纠错
传神的汉字被称为世界的第五大发明,几乎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如“安”是女子在家最安全(因为古代有抢婚制),“取”是在战场上用手(又)割下敌人的耳朵回来请功„„写字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因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写错别字,如果把枯燥的字形联想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或一幕幕形象的场景,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但兴味盎然,而且记忆牢固。
(1)有趣的故事:学生刚开始学木字旁时,常有学生忘了把“捺”改写成“点”,我就此编了个故事:小朋友,有一天清晨,红红听到书包里传来了“哎哟,哎哟”的叫声,她觉得很奇怪。于是红红竖起耳朵仔细听。原来是田字格中的汉字宝宝“林”的两个“木”在说话。只听右边的“木”宝宝说:“呀,你的腿伸得那么长,可把我害惨了,你瞧我,站都站不稳。”左边的“木”宝宝听了,小脸羞得通红,难为情地说:“真对不起,不是我不讲礼貌,是我的小主人红红忘了把我的腿缩一缩了。”“那可怎么办呢?我都被你踢得疼极了!”右边的“木”宝宝皱起了眉头。不等左边的“木”宝宝想办法,红红马上把左边的“木”宝宝的腿往上抬了抬。学生听得很认真,木字旁的正确写法也在故事中清楚地传达给了学生。
(2)形象的场景:比如我在教学“武”字后,发现班中一部分学生写错了,在右边多加了一撇。于是我故作有惊人发现:“我发现我们班好多同学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学生们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我继续说:“景阳冈上空手打死老虎的武松,知道不?”“知道。”“他厉害不?”“厉害。”“其实我们有的同学比武松厉害多了。”学生更惊奇了。于是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武松”两个字,说道:“我们有些同学可以轻而易举就把武松的腿给打断了。”边说边在“武”上加了一撇。学生恍然大悟,从此很少将武写错了。又如学生容易将“考试”的“试”字右边加上一撇,于是我便会说:“某某某同学真厉害,考试的时候带武器进考场,结果把监考老师都给吓晕了。”一边说一边故作晕倒状。聪明的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因为我曾告诉他们,“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话音刚落,便会有学生回答:“老师,我知道某某某同学在‘考试’的‘试’字右边多加一撇了。”若学生再出错,我就会再强调:“哎呀,我可不敢来监考,某某某同学考试又带武器了!”几次强调后,发现学生不再犯错了。
五、口诀纠错
口诀言简意赅,便于诵读、记忆。诵读口诀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许多学生总是把“琴”字的下边写成“令“字。为了帮助学生纠正,有的教师编了一句口诀:“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不仅强调了上边两个“王”字的写法稍有不同,而且还突出了“琴”的下边是“今”字,这样一来,很少再有学生写错了。我在执教“碧”字时,防范学生把下面的“石”写成“王”,便编了一句口诀 :“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学生一写到“碧”,脑中就冒出我口授的那句口诀,“碧”的书写正确率自然大大提高了。
对于形近字,也可以把它们的细微差别编成口诀,这样易记易用。比如:(1)“渴”与“喝”: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需要口,喝是口字旁。(2)“戌”、“戍”、“戊”、“戎”与“戒”: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划个十字就念成(róng),两竖一横念戒(jiè)那才成。
(3)“已”、“巳”与“己”:堵“巳”不堵“己”,半堵是个“已”。
(4)“哀”、“衷”与“衰”: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
(5)“辨”、“辩”、“瓣”与“辫”: 一点一撇好分辨,言不顺耳要争辩,瓜儿切开像花瓣,拿起丝绳扎小辫。
当然,识字口诀不光可以由老师编,同样可以发动学生自己编,那样效果将更好。
六、猜字谜纠错
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也是一种纠正错别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与编识字口诀有相似之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来记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比如:让学生猜一猜“一只狗,真正奇,生来拥有四张口。”学生在知道是“器”字后,就很少写错“器”字了。让学生猜一猜“一只小黑狗”,学生猜中是“默”,就不会把右边的“犬”写成“大”了。让学生猜一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大嘴,小口里面藏。”学生明白是“高”,写错“高”字的学生就微乎其微了。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七、比较纠错
在教学中,发现总有一些学生把“那”和“哪”互相混淆。比如在选词填空时,写成“你从(那)儿来?”针对这种情况,我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比较字音:“那”读nà,“哪”读nǎ。再比较字形,“哪”比“那”多了一个“口”。最后从字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在句子中,表示疑问的用“哪”,指较远的地方或事物用“那”。比如,“你往哪儿去?”“我到那边去。”这样,学生们就会区分“那”和“哪”了。
虽然,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有很多,消灭错别字的方法也有不少,但是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以上这几种原因是最普遍的,消灭错别字的方法也最有效。只要学生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善于积累,掌握规律,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同时拥有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养成勤动脑、勤思考、勤查字典等好习惯,就一定能去除这个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