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黑奴命运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14:2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美国黑奴命运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美国黑奴命运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美国黑奴命运的思考

关于美国黑奴命运的思考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和《根》有感

《汤姆叔叔的小屋》也叫《黑奴吁天录》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主角是一个名叫汤姆的壮年黑奴,他聪明、老实、虔诚、能干,但主人还是因为债台高筑,把他卖给了奴隶贩子黑利。但是好景不长,汤姆的新主人不久便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身亡。于是,他又被卖到了凶残的种植园主雷格尔手里,最后惨死在他的毒打之下。这部小说作者斯陀夫人出生于北美一个牧师家庭,目睹黑奴在奴隶主残酷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心生怜悯之情。由此,她亲自到南方了解真实情况,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解放黑奴的战斗中。斯陀夫人因对黑奴命运的关注成为支持废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林肯总统接见她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句玩笑话充分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长篇小说的巨大影响。

《根》里描写了一个根源自非洲的美国黑人家族,从家族的第一代人“昆达”在家乡遭遇奴隶犯子绑架到美洲成为奴隶,从此开始了反抗的斗争!一次次失败,一条条的鞭伤!就算是半个脚掌被剁掉失去了跑的能力!他也没有放弃!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将自己黑非洲的根化作一种力量一代代的传递下去!1967“昆塔”的第7代传人亚格利思哈里将他写成小说〈根〉一经面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与《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一个不同之处他写

到了南北战争之后的生活。虽然林肯总统早在1851年就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但是美国黑人的生活并未彻底改变,,仍然遭受着种族歧视,例如种族隔离制度就是彻彻底底的对黑人的又一歧视,所以这部书仍具有现实意义。

两部小说就是美国黑人在那个年代的生活纪实,悲惨、黑暗、血腥充斥于其中,当然也不乏一些同情黑奴的好的奴隶主,使小说又有了点儿温情的色彩。

它们同样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一个来自于非洲的种族,他们的祖先生长于赤道烈日之下的非洲,从本土带来迥异与欧洲人残暴、血腥的性格,并将其遗传给子孙;另一个,是一个文明而信奉基督的社会,所谓的绅士和上等人种血统,高声呼喊“仁义道德”,其实连他们所谓真正的基督徒也在干着摧毁他们圣经的事。我忍不住想发问:①为什么拥有白色皮肤的人为何心狠得像黑色的恶魔?他们只知道自己是个人,需要他人的尊重,但却把黑人当作了一件任人买卖欺凌的商品。②为什么不过是肤色不一样,他们的命运就要有如此的天壤之别呢?黑人与白人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距,为何黑人就要成为白人的奴隶呢?从汤姆——一个可敬的黑人身上,我丝毫没有看出白人与黑人的差距,反而看出了汤姆的吃苦耐劳,精明能干,可以说他比任何一个白人都能干。③为什么白人就可以随意凌驾于黑人之上,白人有什么理由剥夺黑人的自由?我想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相反我再一次从汤姆大叔身上看到了一些白人所没有的宽容、博爱的思想和一颗充

满爱的心。可见黑人与白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低下和高尚之分。④最后我想问:难道《独立宣言》中所倡导的人生来平等自由的精神是句空话吗?或者只是针对白人吗?

第二篇:《老黑奴》教案01

老黑奴

教学内容:

能富有感情地独立演唱《老黑奴》这首歌曲,并能正确听辨出歌曲的乐句结构。认识作者福斯特。

教学目标:

能富有感情地独立演唱《老黑奴》这首歌曲,并能正确听辨出歌曲的乐句结构。

教学重点:

辨出歌曲的乐句结构。

教学过程:

1、聆听范唱,提问学生这首歌曲要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

2、聆听第二遍前,提问你这首歌曲最想知道什么?

3、介绍作者福斯特,介绍《老黑奴》。

4、聆听老师钢琴弹奏曲,找出曲调中相同,相似和不同的乐句,从乐句的对比学习中,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5、设问:你觉得哪一个乐句最难,为什么?4、5、6句的弱起小节,以及第5句的休止符要准备唱准确。

6、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调,学生尝试歌词演唱全曲。

7、变化演唱的方式,调动演唱情绪。

8、分组演唱,歌曲接龙游戏,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课后小结:

学生说这首歌曲唱起来感觉心情很沉重。

第三篇:关于中国死刑命运的思考

关于中国死刑命运的思考

内容摘要:死刑又称为生命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基本内容的刑罚。正因为死刑的严厉性和巨大的威慑作用,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使用,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最严重的犯罪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死刑剥夺的是人之最宝贵的权利——生命权。因此人类在适用死刑的过程中,随着对死刑认识的不断深化,死刑是否正当受

到了怀疑,在200多年前终于受到了西方有识之士的反对和讨伐,从而引发了一场延续了数百年的死刑存废之争。至今死刑到底是应该存置还是应当废除仍无最终定论。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国历来是一个死刑大国,在97年修改后的刑法典中依旧保持了68个死刑罪名。死刑在司法实践方面也常常得到司法者的青睐。但是随着世界人权观念的普及和各国对于死刑制度的持续声讨,我国学者对死刑制度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观点,国内要求减少死刑甚至废除死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将从西方死刑存废之争开始来探讨我国死刑制度的命运,同时提出笔者对于死刑制度将来走势的个人见解,认为在我国现阶段,死刑不应废除。

关键词:死刑废除存置

目录

一、死刑制度概述……

31、死刑的历史演进……

32、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理论观点……

5(1)、死刑废除论……

5(2)、死刑存置论……6

二、中国刑法应保留死刑……71、中国《刑法》关于死刑的立法介绍……72、中国不应废除死刑的理由……8

(1)从物质条件看我国死刑制度……8

(2)从人文背景看我国死刑制度……9

(3)从现阶段国情看保留死刑的理由……10

参考文献……1

2关于中国死刑命运的思考

一、死刑制度概述

1、死刑的历史演进

死刑是剥夺罪犯生命的刑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实行酷刑制度,死刑被广泛应用。在所有刑罚中,死刑是最早出现的,历史上古老的刑罚。在古罗马,死刑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十分残酷。《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其中死刑就有36条。而在中国,从法律出现初起便有了死刑。“大刑用甲兵”、“中刑用斧钺”、株边、夷三族(父、母、妻族)到夷五族同与以上亲,五福以内。夏刑有三千,大群(死刑)有五百条,商承袭了夏的传统,:炮烙、醢、脯、剖心、族诛。而到了中世纪,统治者不会任意判处死刑,每次的判决,都要依据法律,但这并非绝对,就当时来说,死刑仍是一种经常适用的刑罚,种类很多,程度残酷,在英国:对于背叛国王的犯罪处以死刑,方式有绞刑、肢解、四裂(类似于中国的五马分尸,此刑对男子而言;而对女子而言则是梦刑)。亨利二世时期,有几种罪化分为特殊罪:暗杀、军队的劫掠、放火、伪造货币者均处以死刑,到英国政治革命时,应处以死刑的罪名有240种,即使在“光荣革命”之后,应以死刑的仍有140种之多,而实际上被处以死刑的人更多。在德国:以习惯法为主的日尔曼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典,当时的死刑有四种:绞、斩、梦、车裂。在《加洛林纳法典》中体现了轻罪重刑,如:对于夜间的偷窃,男子处以绞刑,女子处以溺刑,就查理五世在位来说,处以死刑的人就达十万人。而法国:在大革命前,死刑的犯罪有115种,还存在法外的执行,如1610年,有一人刺杀皇帝,身体被傲在断头台上,在俄国:17世纪,死刑包括两大类:普通死刑和特种死刑。普通死刑有:斩、绞、溺,特种死刑有焚刑、治理用熔化的金属灌入咽喉、车裂、在之后,刑罚则越来越残酷。而在历史悠久的中国,秦朝有五种死刑:车裂、腰斩、枭首、石桀、弃市。在历史记载的还有更多,如,《汉书刑法志》援引《左昭公六年》:“固有乱放,而作九刑”。韦照注:“谓正刑五及流、赎、鞭、朴也”。杜佑《通典》称九刑以墨

一、劓二、三、宫

四、大辟

五、又流

六、赎

七、鞭

八、朴九。然而自唐宋以后,死刑变得轻微化,在律里,还存在律处之刑,一般为“斩”、“绞”第三种为凌迟一此为法外之刑,用于惩治十恶不赦的人。【1】

废除死刑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趋势。截止到2000年10月,全世界彻底废除死刑的国家达78个,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达37个,仅对普通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家也有10个。与之相比,目前仅71个国家仍保留死刑【2】。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废除死刑的道路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前苏联三次废除死刑又三次恢复,菲律宾、意大利、瑞士等均出现了死刑反复存废的问题。死刑存废的反复暗示着“死刑保留论”顽强的生命力。

2、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理论观点

(1)、死刑废除论

废除死刑的观点最早可源于16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但是莫尔对死刑的质疑并未得到人们的关注,而与此同时,基于原始教义而由基督教提出的死刑废除观点亦未引起多大的反响。直到1764年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面市,才引出一场死刑是存是废这个延续了几百年的疑问。

作为西方历史上公认的最早对死刑提出系统的废除观点的学者,贝卡里亚是在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等古典自然法的基础上,论证死刑的非正义性和不必要性,从而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

贝卡里亚指出:人们可以凭借怎样的权利来

杀死自己的同类呢?这当然不是造就君权和法律的那种权利。君权和法律,它们仅仅是一份份少量私人自由的总合,它们代表的是作为个人利益结合体的普遍意志。然而。有谁愿意把自己的生死予夺大权奉予别人操使呢?每个人在对自己做出最小牺牲时,怎么会把冠于一切财富之首的生命也搭进去呢?如果说这已成为事实的话,它同人无权自杀的原则怎么协调呢?要是他可以把这种权利交给他人或者交给整个社会,他岂不本来就应该有这种权利吗?【3】他认为,国家没有判处一个公民死刑的权力,因为在最初订立社会契约的时候,人们仅仅把自己一份尽量少的自由交给了当局,这份尽量少的自由中当然的不包括处置自己生命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了。从而论证死刑的非公正性。

(2)、死刑存置论

死刑已经运用了上千年之久,在其产生和运用的前期,“杀人者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根本无须对死刑的正当性进行论证,因此并没有什么死刑正当性理论的存在。当死刑废除论产生后,才有学者对死刑的正当性进行研究。由此,伴随着死刑废除论的出现,死刑存置论也出现了。

康德是一位死刑存置论者,他主张刑罚等量报应,因此基于报应主义,康德为死刑存在的正当性作了有力的辩护。康德指出:谋杀人者必须处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法律的替代品或者代替物能够用它们的增或减来满足正义的原则。没有类似生命的东西,也不能在生命之间进行比较,不管如何痛苦,只有死。因此,在谋杀罪和谋杀的报复之间没有平等问题,只有依法对犯人执行死刑……甚至假定有一个公民社会,经过它所有成员的同意,决定解散这个社会,并假定这些人有住在一个海岛上,决定彼此分开散居到世界各地,可是,如果监狱里还有最后一个谋杀犯,也应该处死他以后,才执行他们解散的决定。应该这样做的原因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认识到自己言行有应得的报应,也认识到不应该把有血债的人留给人民。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将被认为是参与了这次谋杀,是对正义的公开违犯。【4】因此,康德是个坚定的死刑存置论者,其主张死刑的理由就是现实的正义。

二、中国刑法应保留死刑

1、中国《刑法》关于死刑的立法介绍

刑事政策首先体现在立法上,死刑亦是如此。从原先79刑法的28个死刑罪名到97刑法的68个死刑罪名,正好反映了我国死刑政策的发展趋势。“罪刑相当原则”作为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之一,强调“犯罪危害性之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依据,犯多大的罪就处多重的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5】1997年对《刑法》的后订,从刑法立法上,体现了严格限制适用的精神,其主要体现在:

1、严格划定了适用死刑对象的范围。根据我国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所谓罪行极其严重,是指有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以及实施重大刑事犯罪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的犯罪,是否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应当结合犯罪行为的性质,犯罪方法,手段的残忍,残酷及其恶劣的程度,犯罪所造成的后果,犯罪的主观恶性以及前后的一贯表现,悔罪态度等综合认定。可见,这体现了伦理正义的绝对观念——“罪有应得”,同时,也体现了国民的确信,也使国民从思想上能接受,而不至于违背法律中的大众原则。

此外,为了体现对未成年人,怀孕妇女的特殊保护,贯穿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原则,刑法第49条还规定,下列人员不能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缓期2年执行:(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中,大家同意将未满18周岁的未成人犯罪的最高刑由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改为无期徒行。(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审判的时候怀孕不仅指在法院的审理阶段怀孕它应理解为从羁押受到具体执行的整个刑事诉讼阶段,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已不孕的妇女,都不能适用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8月4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国民更加相信法律,相信法律的公正法。

2、严格了特殊的刑事诉讼程序。

3、完善了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制度,死刑缓期2年执行,简称死缓,并非一种刑罚方法,而是死刑这种最为严厉的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属于我国独立创造,其目的就是严格限制死刑的实际适用。【6】以上可看出我国《刑法》中对死刑的适用是谨慎的,合理的。好范文版权所有

2、中国不应废除死刑的理由

(1)从物质条件看我国死刑制度

我国《宪法》在序言中已经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物质基础的滞后,人们对于财产关系、经济秩序看的十分重,以至财产关系、经济秩序与生命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甚至大于生命价值。也正是如此,人们对于经济犯罪的评价更为的接近甚至超越了侵犯生命类犯罪。而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对一些财产型犯罪、贪利型犯罪像人身型犯罪一样被处以死刑便是最明显的例子。另外劳动力的过剩也是导致我国对生命价值的相对轻视。人便是生产力的基础,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供大于求,因此也不可能出现废除死刑来保护生产力的状况。因此我国目前缺乏废除死刑的物质条件。

(2)从人文背景看我国死刑制度

从国外死刑的废除历史看,死刑的废除需要一定思想基础。基于死刑的价值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死刑不人道是死刑废除最为合理的立论,但是死刑不人道的并未成为我国民众的一个基本认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我国缺乏类似西方启蒙运动那样的权利思想宣扬运动。“自由、民主、博爱”为西方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广为当时民众的认可,在这些权利思想的引导下,人道性也必定受到人们的重视,最终才引发西方的死刑存废之争。但从我国的历史看,我国从未接受过类似启蒙运动的思想传播,反而数千年的封建思想禁锢着人类的文明思想,一些原始的思维如“杀人者死”“以牙还牙”等等思想长期的在社会中得到宣扬。现实中,人的权利、尊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命并非是至高无上,人们一谈到死刑废除就以犯罪率高等因素进行反驳,生命价值的保护并没有真实的得到承认。另外数千年的非文明思想观念源远流长,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国现阶段也不具有废除死刑的人文思想基础。

(3)从现阶段国情看保留死刑的理由

保留死刑而坚持少杀、慎杀,反对多杀、错杀,这应是现阶段我国对于死刑运用的基本政策。这也是根据毛泽东死刑思想确立的。毛泽东同志的死刑思想主要包括:a、“杀人要少,但是决不废除死刑。”b、“必须坚持少杀,严禁乱杀。”c、“判处死刑一般经过群众,并使民主人士与闻。”d、提出死刑缓期执行制度。这是建国之初新中国领导人根据历史和现实作出的冷静而正确的抉择。这一思想的产生和确立同当时的历史现实有着必然的联系。建国之初,各种矛盾相当尖锐,为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必须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犯罪活动,保留死刑是一种必然,事实上在当时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又必须坚持少杀、慎杀,以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服务。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基本坚持了这一基本思想,这是因为: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我国具有重刑传统,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尤为强调死刑的惩戒和震慑作用。历史与现实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废除死刑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属于中国文化一部分的报应观念仍具有相当影响力。广大民众对严重的刑事犯罪有着强烈的报应观念,“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死刑的安抚、平息作用在一定时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现实的角度讲,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社会治安形势依然比较严重,犯罪呈现国际化、暴力化、智能化的走势,保留死刑有利于惩治这些犯罪,从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保留死刑也有利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死刑的惩罚、威慑、预防和安抚作用,对实现刑罚目的有着重要意义,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第四篇:《黑奴解放宣言》(小编推荐)

课件附属讲稿《解放黑奴宣言》

ppt4:国内背景:

1)北方废奴运动高涨:美国废奴运动是从19世纪30年代初开始的在美国北部兴起的要求彻底废除黑人奴隶的一场运动。早在殖民时代和独立战争时期,富兰克林和杰弗逊等人就提出废除奴隶制。美国独立之后,北部各州先后废除奴隶制,但是南部各州由于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畸形繁荣,造成南方各省迟迟不肯废除奴隶制。建国之初,南北方势力在政府的权力分配上形成了平衡的态势,但是随着国际市场棉花需求量猛增,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抵触,废奴运动在北方兴起。19世纪20年代之后,废奴组织在北方出现,1833年4月在费城成立了全国性的美国反对奴隶制协会,总部设在纽约。随后反奴隶制协会在北部各地纷纷建立,到40年代这类组织达到2000个,成员超过二十万人,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废奴运动。2)林肯的政治造势:美国内战爆发之初,尽管北方的军队人数多于南方,但是南方拥有训练有素的兵员,而北方的军队大多数都缺乏训练,临时招募的。南方同时还有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比如说罗伯特*李将军,而北方的将领大多是政客担任,没有作战经验,因此在战争初期北方接连失利,损失惨重,因此北方竭力对南方进行政治攻势,因此奴隶制不可避免的遭到攻击。3)内战爆发是南北矛盾激化的产物:在美国建国之后的几十年中,南北方的政治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妥协,工业资产阶级与南方奴隶主在政府中的权力分配是比较平衡的,但是到了1850年左右,南部和北部为奴隶制之间的争执开始白热化,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新加入的州里是不是允许奴隶制,这关系到自由州与奴隶州在联邦政府中的权力分配上的平衡。1850年之后,美国共和党在北方崛起,共和党希望美国西部能够避免奴隶制,实行自由劳工制度,因此坚决反对奴隶制向西部扩张。特别是共和党人林肯上台之后,南北矛盾爆发。

4)国际背景:欧洲金融势力对美国的内战有着不为人知却又十分深远的影响。国际金融势力妄图在美国内战中捞到好处,通过向北方政府提供高息国债等方式赚取利润。欧洲金融势力对于南方则起到鼓动和支持的作用,无论任何一方取得胜利,真正的赢家都是他们。可以参照德国罗斯柴尔德家族。ppt5: 主要原因:

1)北方内战时的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北部和中部各州开始了工业革命的浪潮,到19世纪50年代完成。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位居世界第四位,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束缚了大量人力,因此废奴运动势在必行。

2)废奴主义者之前的舆论造势:著名废奴主义者道格拉斯和塔潘兄弟组织的推行废奴主义纲领的自由党,1852年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舆论造势。

3)国际环境的压力:英法暗地里支持南方的反叛,为南方军队提供武器装备,为南方的军队进行训练为了增大对北方的军事压力,1861年年底英国增兵8 000人到加拿大,随时准备策应南军的进攻,从北部边界威胁林肯政府。1862年,英国、法国和西班牙联军在墨西哥港口登陆,在美国南方边境地区完成集结,必要时将进入美国南方直接与北方开战。1863年10月3日,法军将领耶列又增兵三万,并占领了墨西哥城。这时北方有必要利用废奴运动来占领内战的舆论制高点,避免他国的干涉,并尽力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4)之前林肯的政治承诺:作为坚决反对蓄奴的共和党的一员,林肯自身也是一个坚定的废奴者,而他竞选联邦总统的竞选口号也是这个。逐步废除奴隶制是他的政治承诺。

直接原因:内战爆发之初,北方联邦军队一度作战失利,损失惨重

为了瓦解南方的军事力量,达到平定叛乱的目的,《宣言》成为林肯一个必然的选择。

ppt6: 即时影响:

1)这份宣言象征着北方人战争目的的转变,在《宣言》发布之前,北方联邦军队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平定叛乱,维护联邦的统一和完整,但是《宣言》发布之后,联邦军队进行战争的目的转变为为了解放南方的奴隶,废除南方的奴隶制。这就上升到人权的高度。

2)这份《宣言》在军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南方的军事实力,南方奴隶不断发生**起义,这就不断削弱南方的抵抗势力,北方最终赢得了战争,占领了南方首府里士满。

3)《宣言》将内战上升到解放奴隶的高度,联邦军队因此也得到了解放者的称号,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废除奴隶制,为了奴隶的人权。这就使欧洲大国任何干涉的借口都没有正义性可言。此宣言使他国民意转而支持联邦终结奴隶制的承诺,这最终导致南方邦联政府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在道义上陷入孤立。长远影响:战争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之后《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为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故他们千方百计保障黑奴的自由,而非仅仅是宣言赋予的解放,这对于黑奴解放运动来说是有极为深刻的意义的。

ppt9: 林肯人生轨迹与《宣言》的颁布之间的关系:

1)1809年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一个普通家庭里,1831年年轻的林肯来到新奥尔良,在那里,他看到的很多南方奴隶悲惨的生活现状,这使他非常震惊,因此萌发了解放黑奴的想法 2)带着对奴隶制的仇恨,林肯踏上从政的道路,他鲜明的反对奴隶制,这也影响到了他的仕途。

3)当他重返政坛时,他变得比以前圆滑和保守,他并没有直接反对南方的奴隶制,在这一时期,他不再激进的反对奴隶制,而是希望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只是反对奴隶制在西部的扩张,而并不主张立刻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解放黑奴宣言》-看林肯对战争主题的转变:

内战之后虽然南北双方互有得失,但是北方的损失远远超出林肯的想象。北方人开始质疑这场战争的正义性。美国是一个宪政国家,而宪政并没有明确规定州不能脱离联邦,而当时美国的州权力很大,联邦与州处理事情是商讨而不是命令。内战进行到胶着状态,战争的正义性开始出现争议,甚至出现政府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林肯决定发布《解放黑奴宣言》来转变战争主题。对于美国人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高过人权理念,因此这是个绝好的理由。林肯“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所以,《解放黑奴宣言》也就成为了一种精神手段。

第五篇: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思考

10思政1班巫春雨2010644145

读《如彗星划过夜空》有感

说到老虎,我们有谈虎色变,是因为老虎给我们的印象是很凶恶的、很残忍的,见到它的每一个人,没有谁会是从容不迫,淡定自如的。这个是人们对于老虎的总体形象。那么在今天,如果被问及你对美国的印象时,也就是用几个次来形容美国时,很对人也许会第一时间,条件反射似的、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例如自由,民主、现代化、发达······来形容美国这一个世界大国。为什么呢?对于上面体到的两种事物,我们为什么会在主观上对于同一事物就给他们贴上相对类似的标签呢?是因为它本来的面貌就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林达,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另还有“丁林”、“Dinglin2”等笔名。林达的书,在中国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最近看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作品《如彗星划过夜空》,在此书中,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梳理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我看了这本书之后也深感自己对美国的民主化过程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深知美国的民主化道路之艰辛,宪政道路的艰辛历程。

通过以前历史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美国其实封建专制文化基本不存在,它没有专制主义的传统,而是由它的根深蒂固殖民文化所取代。因为美国曾经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由于受到大不列颠的严重不公正对待(不平等的税收制度、公民权利的不平等)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受到了觉醒,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13个殖民地联合起来要求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要求独立,并经过长期的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在今天,我们都认为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国,是经济强国,它宣扬自由、民主思想,维护个人的权益,而且经常抨击世界上不尊重人权的国家,并以维护正义为旗号为世界的自由、人权作出自己的行为。例如对于萨达姆政权的严厉打击,对于中国计划生育的严厉谴责等等,我们先撇开它背后的国家利益关系,其实它以它自身的公开的目的而言,是有其根据性的,并不是无理取闹。因为美国的独立战争经历了8年,他们深知取得自由,实现独立的不易,而且独立之后他们实行的是松散的邦联制度,各邦联有着很大的自主权,相对的比较松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管理和领导国家,特别是南北方之间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阶级的利益追求不一样,美国也于1861到1865年间经历了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问题是围绕国内奴隶制的废除问题展开的。北方以工业资产阶级以及新贵族为代表,随着工业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多地具有人身自由的工人,而与之相对的南方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代表种植园 1

主的利益,种植园主沿袭以前的传统,对很多的黑人拥有人身自由的支配权,黑人依附于种植园主,没有人身自由。这样南北双方就利益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并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并且在林肯总统在位期间,美国内战真正打起来了。南北战争的结果就是双发达成协议,对宪法进行修改,1804年的12修正案整整60年以后,美国又一次增加了宪法修正案,宪法第13条修正案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所有公民都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宪法第15条修正案规定公民的投票权不受种族肤色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此以后,“民主”在美国逐渐现代化,并形成在今天每一个美国公民的意识中都有一种自我权利维护的意识,特别是对私有财产的维护是尤为突出的。记得在美国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谚语:风能进,雨能进,政府不能进。“进”指的是进公民的住宅,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或者非常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政府及任何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不可以随便进入公民的住宅,这是对公民私有财产尊重的表现。对于这一件事,在很多人的眼里也许会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是在他们美国,却普遍觉得那样是理所当然的,是很普遍的意识。这也是反映美国“民主”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书中也说到一个政府一开始运作,它不仅蕴含着种种潜在的、与权力膨胀有关的危险,还会产生民众膨胀的危险。因此,民主的运作,有许许多多是在宪法上找不到的,同样的宪法和制度,在不同的环境下,遇到的挑战也会不同,在同一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危机。这也是美国建国者们当初担忧的原因。美国建国初期,也就是建国者们自己参与的“精英执政”时期,他们对权力、对共和政府的忧虑,保守、谨慎的风格,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开端,但这里的“精英执政”是指在美国建国初期,非常特殊的、一批具有古典共和主义精神的绅士执政的情况。在1828年,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就是约翰·亚当斯总统的大儿子,在竞选中输给了平民化的安德鲁·杰克逊将军,标志着美国建国初期“精英政治”时期的结束。在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时代,美国的政治生态起了明显的变化,在制宪会议上,把大选举团的产生方式留给了各州。各州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逐步使得大选举团不再由州议会而是由民众产生。实际上是民众在间接选举总统。总统候选人必须通过竞选来让民众了解自己。竞选亮相、拉选票,成为民选官员的必备功课。到林肯总统上台的时候,民主化已经基本完成,美国从立国初期的精英政治彻底演变成一个现代民主国家。没有一个政治制度从他产生的时候就已经是很完善的,它必须经过在实际的运作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修正、改进的过程。只有发现不足然后不断地改善才是一个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否则终将会因为不合时宜或者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被摒弃。看到这里,我就联想到了我们国家的制度,我们个人觉得我们都是缺乏竞争的,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的选择,基本

上都是由一个中央集团——党中央,首先拍板决定,然后再形式上进行选举的方式产生国家领导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毋庸置疑是可以简化很多手续,可以比较集中选票,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管理,以及地位的巩固,但是并不能真正地体现民众的直接意愿,说白了,实质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这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相冲突的。这个不能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这些原则。而且另一方面,缺乏竞争是很恐怖的,因为它很容易导致权力的腐败,以及不能真正地实现民主,公民没有真正的意愿表达的途径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对执政党以及相应的国家机关产生不满情绪,这样也会影响相关机构政策的实施,最终可能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整体发展产生比较深远的负面的影响,而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局面。而美国在这方面相对于“民主”这一概念是做得比较好的。然而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细细想一番,其实也不能把我国的这种选举国家重要领导人的选举方式贬得一无是处,其实这些选择无一例外都是结合自己的国情,在长期实践中比较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是有它的可取之处的,不可以一味地推崇外国的国家管理机制而盲目地否定自己本国的制度,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严重错误的观念,但是我们对有利于我们自身建设的制度是要抱着虚心学习、借鉴的态度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众家之所长,不断地完善自己。

书中说到的我比较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力,与当时的美国政府当局抗衡的故事中,涉及的有关新闻自由与政府的机密发生冲突是该如何抉择的问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斗争,最终是由最高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伯格简短地宣布了一条未经签署的最高法院法令,这是对新闻界有利的命令,宣布解除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有关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禁止令,也就是报纸取得了胜利。这表明了美国是是注重新闻自由的,而且他们也意识到新闻自由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家机关以及国家公职人员所起到的监督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监督力量,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对于美国的民主也是起到一种极大的推动力量,是美国民主得以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新闻自由,我觉得我们中国是做得比较欠缺的,因为据有关认识都透露,有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比较负面的问题,政府都企图把它压下去,本着让越少人知道越好的原则,但是即时鸡蛋是那么的精密无缝,但还是可以孵出小鸡,这就说明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逃得过群众的眼光的,有些事情其实你越刻意去掩饰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越得不到掩饰的效果,反而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且政府也肯有可能会因此而公信力下降,得不到民众信任的政府是很悲哀的,它是政府处事方式严重失误的结果,最终也是不利于社会的的稳定与和谐的。我所说的其实是事实,不存在抨击政府的过激观点,只是看到美国不由自

主地与本国的世纪情况作了小小的比较,说出来心里的一些想法罢了。同时我的感性的一面又深感理解政府的做法,因为毕竟就像藏独分子、**·喇嘛等等煽动反动分子等事件大规模地肆意报到,由于一部分公民的素质比较低,容易受到鼓动,导致可能会引起更多潜在反政府思想的组织或者个人联合起来,扰乱社会治安,引起更大的恐慌,人民生活不得安宁,这也将会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是群众最基本的知情权还是应该有的,就是希望政府可以相信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不需要刻意地去隐瞒事实或者刻意地去美化谁、丑化谁,而是应该相信群众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相信群众是可以做到理性对待的。这样的政府才是人民想要的政府,我觉得这样更能够得到给多的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我就对于书中的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了一些评论以及与我国相关情况作了相应的比较,上述观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并不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可能存在一些错误,希望可以得到理解。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其实我也只是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机关、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观点,作出有利于我们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策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更加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断奋斗。

下载关于美国黑奴命运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美国黑奴命运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命运》

    读《命运》有感 龙泉寺镇花园小学五年级 杨婷 《滴水藏海》这本书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命运》 -读后感。现在我来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运》。 《命运》讲的是连个孩......

    关于班超与李广不同命运的思考

    第 1 页 共 4 页 关于班超与李广不同命运的思考 XXXXXXXXXXXXXXXX 摘要:班超和李广出生在相同的朝代,同朝为官,都是名门望族、官宦世家,然而相似的生活环境,同样的历史背景却有着......

    对美国刑法体系的思考

    对美国刑罚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美国刑罚体系刑罚目的 假释减刑 缓刑和中间刑 我国 论文摘要:2003年在美国监狱和看守所中被关押的人数达两百万,此外,还有400万人在监狱外服刑。美......

    第20课 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迁

    九年级历史学案第20课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迁主备:刘丽丽审阅:班级:姓名:教师寄语: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

    《命运》读后感

    《命运》读后感1 《向命运挑战》讲了一位21岁就被医生诊断患为绝症的人,后来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霍金。读了《向命运挑战》,我不得不佩服霍金,佩服他那自立自强的精......

    命运签名

    命运签名40句1、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好......

    《命运》读后感

    《命运》读后感1 当我看到《好性格决定命运》这本书时,我第一眼就看见,封面上赫然写着一句话:“让一种好的性格伴我们成长。”让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刹念:虽然我并不知到其中......

    感谢命运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我读了《中国素质教育爱心 感恩》这本书,深有感触,明白了感恩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