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环境污染之我见
对于环境污染之我见:
现状:我们这里的环境污染严重布严重?应当说确实严重。20年前清澈见底的河流,现在已经浑浊不堪,20年前你站在河边能看到河里鱼虾戏水,现在每到夏天散发出阵阵腥臭。为什么政府天天喊环保,环境却越来越差?
我们先来看看污染源,(一)农业污染1)畜、禽粪便污染。在一些村庄畜禽粪便随处可见。2)化学肥料污染。单季稻,平均每亩地要使用50公斤化肥,随水流入河道的化肥据调查在20%左右,总量巨大。3)农药污染,单季稻至少使用农药5次,使用农药包括给庄稼治虫、治病。括蔬菜方面的农药使用更加惊人,象夏天的小白菜,基本上一个星期使用一次农药。4)焚烧污染。这里主要指每年夏秋两季焚烧秸秆(即焚烧麦秆和稻秆),每年持续时间分别约一个星期,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搅得天昏地暗。
(二)生活污染。
1、淘米,洗菜的水直接排入河,带入了大量的有机物。2)洗衣水直接排入河带入大量磷化物。
3、垃圾污染。垃圾无人管,其中包括废旧塑料、废旧电池和生活垃圾。
(三)过度的开发。20年前我们家旁边的那条河里行驶的是十几吨的船,现在行驶的是千吨级的船,船开过螺旋桨把河底的水草、泥浆都卷起来。严重破坏了河水的生态系统。使得河的自净能力下降。
(四)工业污染。这是政府唯一在管的,所以无论从总量还是严重程度反而都是最低的意见:1)治理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特别是农村)处理后再排放。2)控制农业污染。科学施肥,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减少化肥流失。3)合理开发河道运输。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保证河道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
第二篇:关于计算机技术对于环境污染的简介
关于计算机技术对于环境污染的简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越来越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上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发展,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进行环境监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环境监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了基础数据收集、评估、模拟与分析,以及规划与决策支持。目前有很多环境监测都会用到计算机技术其中最能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摇杆技术: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以遥感数字图像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综合运用地学、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地学专题信息的智能化获取。其基本目标是将人工目视解译遥感图像发展为计算机支持下的遥感图像理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环境监测
引言:
利用计算机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解译,其难度很大。一,遥感图像是从遥远的高空成像,成像过程要受传感器、大气条件、太阳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像中所提供的目标地物信息不仅不完全,且或多或少地带有噪音,人们必须从不完全的信息中尽可能精确地提取出地表场景中感兴趣的目标物,其难度很大。二,遥感影像信息量丰富,与一般的图像相比,其包容的内容远比普通的图像多,因而非常“拥挤”,不同地物间信息的相互影响与干扰使得要提取出感兴趣的目标变得非常困难。三,遥感图像的地域性、季节性和不同成像方式更增加了计算机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解译的难度。
一·计算机技术摇杆控制的具体运用
由于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客观、真实和快速的获取地球表层信息,这些现势性很强的遥感数据在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监测、自然灾害评估与军事侦察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遥感图像智能化解译,快速获取地表不同专题信息,并利用这些专题信息迅速地更新地理数据库,这是实现遥感图像自动理解的基础研究之一,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采集自动化研究的一个方向,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现象,除永冻地区外,全球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环境背景,并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利用遥感技术有助于土壤侵蚀的定量评价,它可以为土壤侵蚀评价提供所需的空间数据。遥感技术在初期是以航片判读土壤侵蚀特征, 1972年美国发射陆地资源卫星以后,卫星图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用于土壤侵蚀研究。在过去的30 a里将卫星图像应用于土壤侵蚀评估的许多方面。对于半干旱地区, SAR干涉测量法、光学数据的光谱解混技术等,都可用于评估侵蚀强度。全球发射的多颗对地观测卫星提供了大量地球表层图像,可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用于土壤侵蚀研究。传感器可分为:可见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热红外线辐射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由于水土流失是发生在地表的过程,受到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除了与降雨、径流的量与过程有关外,还与土壤、岩性、地质、地貌、植被、地形、土地利用、水系分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侵蚀退化标志如地表裸露程度、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是能够被遥感技术所记录,从而获取这些宏观信息,因此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侵蚀的调查。在我国,以航天、航空等多层次遥感资料为信息源,以大、中、小不同尺度对全国、大江大河、重点水土流失区和小流域进行遥感调查与监测,编制了大量的遥感图件。在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我国在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施国家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定期快速清查区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研究中国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系统,建立国家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
遥感图像不仅用于探测土壤侵蚀特征,还可以有效地评估土壤侵蚀区域。在一些案例中,土壤侵蚀等级即可基于目视解译技术得到的植被覆盖,也可基于其它数据源得到的植被和地形特征来划分。用多时相图像可以判断土壤侵蚀区域的面积是否增加。Karale等人分别用航片和Landsat TM图像做了两次对比,发现土壤侵蚀区域明显增加,航片比卫星图像可以更好地区分河谷的类型。
二·计算机技术监测目前的瓶颈
目前计算机系统已经在环境监测远程遥控领域已经应用很广泛了,目前远程监控系统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有蛮多。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监控范围的扩大,监控系统由过去的单机监控过渡到现在的网络监控,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网络通信技术不足的问题。网络通信技术是远程监控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然而,目前网络通信一般简单采用socket技术,甚至ftp或email等,这些技术无论在传输的数据量、编程的灵活性还是安全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特别是对于现场多个端点的数据采集,会大大增加编程的复杂度,不能满足远程监控技术对网络通信的需求;其次,网络通信中多种结构并存的问题。目前的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大多比较复杂,分布距离远,而且还存在着不同局域网,不同平台,甚至在同一局域网中的操作平台以及编程语言也可能有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集成网络中的不同平台,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而这些问题采用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
三.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展望
计算机领域经历了一场新的革命,它结合了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技术,其目标是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无缝的、高质量的、易用的、廉价的信息资源,使其能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也从初期的模拟信息传输与控制飞速发展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传输与控制。目前远程监控技术的主流是应用internet技术,在tcp/ip协议和www规范的支持下,合理组织软件结构,使工作人员通过访问网络服务器来迅速获取自己权限下的所有信息并及时做出响应将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会越来越迅速,越来越成熟,这项新技术迟早必将用于远程监控系统上,是监控系统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嵌入式监控系统可以使信息实现本地化处理,改善服务器性能,可以使每一个设备具备上网与服务功能,即每一个设备都可以独立进行服务,从而大大提高监控的质量和范围,网络通信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还渗透到了传感器领域,将网络接口芯片与智能传感器集成起来,并把通信协议固化到智能传感器的room中,导致了网络传感器的产生。网络传感器继承了智能传感器的全部功能,并且能够和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因而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场级数字化传感器。国外有不少仪器公司己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化传感器。国内在网络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原理研究阶段,还没有成型的网络化传感器出现。
计算机监控环境污染技术的发展始终与最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使用者不断对远程监控的简便性及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更好地、更及时地应用最新技术,这样才能使得远程监控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7: 910〕
〔2〕 [美]William P.Cunningham, Barbara Woodworth Saigo 编著,戴树桂主译.《环境科学:全球关注》,科学出版社,2006 〔3〕
左玉辉.《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三篇:我们为什么对于环境污染监管乏力
我们为什么对于环境污染监管乏力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成果时,也同时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比比皆是,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的一份报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20城市里包括有16个中国城市。而据世界银行资料,世界上污染最严重30城市里有20个中国城市。
根据中国自行评估,在有纪录空气质素资料的338个城市中,三分之二被认为受污染,而其中的三分之二被评为中等或严重污染。在中国,跟空气污染有关的呼吸及心脏疾病是排在前列的致死原因。全国三成地方会下酸雨。
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变革的时候,那么,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一、重工业化惯性难以“悬崖勒马”。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执行的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重点的“赶超”战略。改革开放后,虽然对第三产业有所重视,但近年来,国民经济出现“重型化”重新抬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事实上,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出现了显著的重工业化趋势,到2007年,我国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0.5%,自2002年起,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表现出了日益重化工业特征。加之我国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投入高,成本高,消耗大,自然产生了环境污染这一个副产品,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的10%。
二、政府官员的考核唯数据论。在中国官员的考核体系当中,“德、能、勤、绩、廉”是五项考核指标,而“绩”这个主要反映官员政绩的指标主要依靠是否完成上级派发的任务来考核,GDP需要增长百分之几,节能降耗需要降低百分之几,出口创汇总额需要增长百分之几等等。这些指标每年变化,缺乏制定标准和长期规划,这种唯数据论的考核方式驱动政府官员形成了“完成数据考核即全年无忧”的工作心态:上马高投资高污染的化工企业、环保统计数据造假、为完成节能降耗指标而不惜拉闸限电等现象反映出这种官员考核机制的缺陷。
三、法律追责机制尚待加强,监管体系尚未理顺。时至今日,保护我们大气环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实施细则》中,法律责任以责令改正并处罚款为主,而罚款金额一般为十万以下。作为一个趋利避害的理性经济人,在有限的行政罚款和高额的降污减排费用之间肯定会选择前者,殊不知环境污染已经造成,政府势必需要花费更多代价予以治理。另一方面,因历史遗留问题,环境污染监管体系仍未理顺,以水资源为例:负责水污染的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资源本身是水利部的工作范围;下水道由建设部负责;而地下水是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多头监管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愿意多加监管。
四、错误的环境治理理念。“先发展,后治理”是当下对于环境治理心照不宣的理念,不少人认为,环境污染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口号下,环境治理问题可以交给子孙后代来解决,比如美国在二战之后工业高速发展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也非常严重,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被称为“死湖”。日本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水俣病”,都可以看成是过度发展工业化的后遗症。但需要看到,美国、日本的人口和中国相比差距悬殊,即使破坏程度再严重,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恢复能力也比今天中国的强一些,而中国却需要在国土面积排名第四的土地上支持14亿人的生存和发展。
第四篇: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之我见
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之我见
【摘要】《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明确了我国的环境侵权责任制度,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的构成要件、免责事由进行分析并对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侵权;构成要件;免责事由
《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与实施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制度的,无论是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还是免责事由抑或是规定的第三人引起的不真正连带责任方面。针对我国现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我将进行若浅薄分析。
一、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规定明确了我国对环境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者追偿。”该规定污染侵权行为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学界通说一般认为环明确了第三人的过错不再是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加害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三:一是环境污染的行为,二是损人不得通过证明损害后果是由第三人的过错造成而免除或减轻责害的事实,三是污染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1、环境污染侵权行为不以违法性为要求环境污染责任是危险责任之一,危险责任的归责基础是“危险”,即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即使行为人符合法律规定达标排放也未必能够避免危险出现,法律为防止污染损害制定的各种规则、标准也不可能防止现实中出现的所有环境污染的危险状态。所以即使达标排放也不能确保危险不出现。不以违法性为责任构成要件不仅有利于保护受害者也有利于行为人最大限度地尽到注意和管理义务。因此环境污染行为不应以违法性为要求。
2、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是无过错责任能否适用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领域对于因果关系认定的主要理论有三种:盖然性因果关系,即受害人只需要证明污染环境的行为引起损害的可能性达到一定程度法院即可推定因果关系存在;间接反证法,即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通过举证证明其他的间接事实从削弱对方当事人证明主要事实的证明力;疫学因果关系,即依医学中流行病学的原理利用统计的方法并基于合理的盖然性来推定损害结果与排污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鉴于因果关系认定较为复杂和困难的特点,处于保护受害人的立法考虑,法律规定对环境污染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稍后将进行详细论述。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举证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该规定明确了环境污染责任加害人主要是对因果关系和免责事由进行举证。
1、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根据该规定,对于环境污染侵权的因果关系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即加害人只有证明了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才能够免于承担责任,否则承担侵权责任。
2、法定免责事由及其举证责任
在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中行为人如果提出免责事由,还要承担对免责事由的证明责任。由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因此并不适用法定的一般免责事由,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中有哪些是免责事由。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法》等都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侵权责任法》也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综合目前立法来看,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主要有第三人的过错、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
(1)第三人的过错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一款中规定:“„„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该规定在海洋环境污染侵权中,第三人的过错属于法定免责事由。但是《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者追偿。”该规定明确了第三人的过错不再是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加害人不得通过证明损害后果是由第三人的过错造成而免除或减轻责任。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侵权责任法》生效之后《海洋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自然失效。第六十八条中并不区分第三人的故意与过失以及排污者是否违反义务,而是一概地赋予受害人选择权。根据这一规定,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原则上加害人并不能通过证明第三人过错造成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而免责。此时,受害人既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和第三人最大限度人在这里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
(2)不可抗力和受害人故意的免责
对于不可抗力和受害人的的免责,《侵权责任法》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对于不可抗力和受害人的免责主要适用环境保护单项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于不可抗力,《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大气污染损失的,免于承担责任。”《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规定:“完全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赔偿责任:(1)战争行为;(2)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根据上述规定,对于自然原因导致的不可抗力均可免责,而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不可抗力只有在水污染侵权中可以免责,海洋环境污染责任中战争也属免责条款。对于受害人的故意,《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则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其他法律中未明确规定受害人的过错为免责事由的不可免除污染者的责任倒置,即加害人只有证明了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的过错导致的侵权也可免除污染者的责任。另外,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由于相关主管部门的过错导致的侵权也可免除污染者的责任。
三、完善环境污染侵权制度的建议
根据当前《侵权责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我国环境污染侵权制度存在以下不足:
1、关于损害赔偿范围,立法上对环境污染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未作规定,实践中对因环境污染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法院一般也不认定。这与国际人权保护运动、环境保护潮流不相符合,对受害人来说也不公平。
2、关于责任方式,一是缺乏对排除侵害成立要件的进一步界定,且没有“部分排除侵害”、“代替性赔偿”等过渡性质的责任方式的规定;二是损害赔偿责任的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如国外行之有效的财务担保、责任保险、损害赔偿基金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为空白。
3、关于受害人救济的途径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缺乏对仲裁的规定。仲裁作为一种迅速、便利、经济的救济途径,在国外及国际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国环境法中,无论是基本法还是各单行法皆未明确规定。二是行政调解欠缺具体化的操作规程。目前,我国大多数环境纠纷都是通过行政调解处理解决,但对诸如调解机构的组成、办案程序、执法权限、资金、处理期限等都缺乏规范,很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建议:
1、细化排除侵害的构成与方式
鉴于排除侵害对工商业活动的过大打击,对其运用应当严格慎重,一般只能适用于连续性、反复性及不可恢复性的侵害,且应当进行严格的利益衡量,以兼顾产业的发展与公众权益的保护。同时,除完全排除侵害外,还应通过立法引进确立“部分排除侵害”、“代替排除侵害的赔偿(即代替性赔偿)”等过渡性质的责任制度,以便法院或执法机关通过对有关利益的比较权衡而对各种排除侵害的方式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兼顾各方利益及社会公正理想。
2、逐步建立责任保险与损害补偿基金制度
环境污染侵权往往具有社会性,其受害地域广阔、受害人数众多、赔偿数额巨大,加害者一般都难以承受。对此,许多国家为确保受害人得到充分的赔偿,都对从事有高度风险的企业进行强制性责任保险。这样,因环境污染侵权而致赔偿责任时,就可通过保险的渠道将巨额的赔偿金分散于社会,从而实现损害赔偿的社会化。这既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又有利于对受害人的及时救济,避免了各种矛盾的冲突及因之而生的社会动荡。为此,我国也应建立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保险机制,对有高度污染危险的企业,实行强制性责任保险,并明确具体地规定承保范围、保险金额、责任条款和理赔程序等。此外,针对加害主体难以确定、或支付能力有限、或已经破产或关闭,而受害人急需救助等特殊情形,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逐步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补偿基金制度。具体做法可适当借鉴日本1973年《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的立法经验,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这方面的设想。
3、完善行政调解制度与仲裁制度
行政调解是我国环境污染侵权纠纷寻求解决的重要途径,但就其运行而言,却又因缺乏具体化的规范,以致有关主管部门不能公正、有效地依法开展工作,也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因此,应参照日本、台湾地区《公害纠纷处理法》的规定,制定具体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或调解法,并对有关受案范围、主管机关、处理程序、效力等作出明确规定。仲裁,作为一种灵活、经济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国外及国际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中都有其运用。我国《仲裁法》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一般都关涉财产权益,把环境污染侵权纠纷解释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一种并无不可。考虑到环境污染侵权的复杂性,在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赔偿数额等事项的认定方面,双方当事人往往存在很大分歧,不易达成和解;而行政机关的调解处理有时也不成功,因此,运用仲裁方式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必然以环境的损害为代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立完善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保护公民权益都具有重要作用。《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的进一步明确对实践中统一该类案件的处理有重要意义,而相关规定的补充和修正也必将促进制度的完善。
第五篇:浅谈对于差生教育教学之我见
浅谈对于差生教育教学之我见
涪陵四中:秦中芬
本期,为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进行了分层教学,因而,就有差生的出现。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差生。绝大多数就是摇头。无可救药,无可理喻,朽木不可雕也。。。等等。所有的不好的词语都用到了他们的身上。成为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因而,对于这种现状。学生也是自我放弃。对于一切都好像是无所谓。因此,对于差生的教育教学如何进行?就提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上来了。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让学生学到更多。这项工作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任。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的观点。
首先,从思想上用爱来感化学生,关心他们。
对于差生教育,我们老师切记不要粗暴的对待他们,要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心。差生的形成一般是有两种情况,一就是先天性的(智力障碍)。二就是我们农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不到位。父母长期没有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对于一些基本的礼貌和校规校纪班规班纪无视。经常迟到,早退。有时甚至旷课。这样,长期以来。这类的学生成绩就一天天的下滑。最后,这类学生就形成了我们心中的差生。因此,对于我们的老师们必须常常的主动地和他们接触,关心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并知道他们目前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的想法,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尊重他们,做他们心灵上的朋友,并愿为他们排忧解难,以心比心,多给他们给予鼓励。让他们没有自卑感。充满了自信心和拥有了自尊心。只有这样使他们有上进心,才能扬长避短,看到光明和希望,才能刻苦努力学习,迎头赶上。
其次,跨大优点,多表扬。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差生他们也一样。都有好的一面。虽然,差生的学习反面优点差。但是,在其他的反面也有优秀的一面。比如:学生的体育,劳动,文娱等很多方面都是不错的。因而,当他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之后,我们要大力的表扬他们。给予他们的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的人,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从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成就感。对于当他们有违反了一定的错误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和粗暴的责罚。同时,我们要轻言细语的教育他们,一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到了哪儿?并意识到自己造成的危害。让他们从心里来接受这个事情,而不是表面上来承认这个错误。对他们说:“其实你们很聪明,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把它埋没了,虽然你们学习差,纪律松懈,但是,只要你们努力,相信你们一定赶上成绩好的同学。”因此,我们教师都要善于去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哪怕一点点的优点,都去抓住它,使它成为指引后进生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看见自己的长处,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刻苦努力就会成为成功的骄傲。
第三,抓抓基础。适度的作业。落实到位。
对于差生的作业,控制作业量、降低难度,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差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这里所说的“控制 ”,并非是“ 减少 ” 之意,而是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这一点一般表现在词汇,短语,句子使用要多做形成技能。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只以教学质量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对许多学生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差生,一旦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老师就骂或罚站、罚打扫卫生或用一些词语比如“你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等讽刺学生。使本来落后的差生身心更加受到伤害,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老师的憎恨,也对老师所教学科更加厌倦。因此,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爱”去感化学生,鼓励学生,不要挖苦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适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我相信差生在将来不在是差生了。也不在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事了,相信那一天也不远了。我们来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