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霍尔奇镇沙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霍尔奇镇沙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杨洪利
霍尔奇镇沙果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于加快林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广泛共识。特别是近期阿荣旗实施“五荒”资源开发治理工程,为加快沙果业发展创造极为有利条件。
一、霍尔奇镇沙果产业现状。
霍镇沙果产业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政策引导有力,措施方法得当,沙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霍尔奇镇为例,2.1万亩果树,其中产果面积1.5万亩,每亩地按4000斤计算,沙果产量就达6000万斤,每斤0.5元。全镇仅果树一项年收入就达3000万元;果树的品种主要是黄太平(俗称沙果),占总面积90%以上。其它果树品种主有123、大秋、梨、杏、李等,存量相对较少。目前,沙果主要销售北到海拉尔、满州里、南到大连、沈阳西到吉林、哈尔滨等地,销售量也逐年增加。
总体上看,我镇沙果产业效益日益增加,发展的规模逐年在扩大,也被广大群众所认同,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
(一)、缺少果树专业技术人员。从林业角度上看,我镇没有专门机构研究行业发展,果树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广大群众大部分以市场为导向,自发地栽植果树。栽植技术和疫病防治没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二)、沙果产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整体品质有待提高。品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品牌则是商品知名度的外在体现,目前全旗沙果产业一个品牌没有。整个产品的销售都是大众销售模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再加上沙果产业管理粗放,没有技术标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难以取得市场利益最大化。
(三)、沙果贮藏能力差,规模小。我镇搞沙果贮藏的,只有霍尔奇镇富贵村、知木伦村、光明村等,贮藏量小规模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贮藏保鲜技术还需要有大的提高。
二、发展果品产业几点建议
(一)、大力抓好果品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果树专门研究机构,培养和招录一批果树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乡镇林业工作站作用,并通过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果树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一要利用农闲季节,集中时间、集中领导、集中人力,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采用课堂讲授、播放录像,发放技术资料形式。广泛对果农开展技术培训。在技术推广上,要选择建立我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技术、品种和模式。
(二)、实施良种工程,建立果树苗木基地。针对我镇现有的果树品种现状,加快对优良的乡土树种和抗病性强的引进选育和推广步伐。建立果树苗木基地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以整合和丰富果树资源。
(三)建立高标准果品示范基地。充分利用现有果树资源,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集中优良果树品种,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建设不同品种类型的高品质、高效益的果品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激发广大果农依靠科技发展果品产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果品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提高果品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四)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创建自己的果品品牌,结合各自实际和地区特点,尽快创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力求尽早实现有标生产、有标上市,实施名牌战略,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五)、推进和完善果品产业化经营机制,不断提高综合效益。产业化经营是果品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根本出路,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使广大果农融入产业化经营链条,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果品贮藏保鲜技术,其次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积极发展果农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组强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和论证、市场营销等项目服务,目前重点是壮大贩运力量和经纪人队伍。再次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果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以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 参与果品基地开发、产品贮藏加工和营销,从而密切企业与基地、果农的关系,使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六)、实施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将实用技术采取配套措施,形成我镇果品生产综合管理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加以实施和推广,并贯穿于产前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选用,产中栽培管理技术和产后产品分级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等,把果树生产全过程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而推进果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有效地增强果品市场竞争能力。
(七)利用我旗“五荒”资源的优势,大力推进果树栽植规模。
作者单位:内蒙古阿荣旗霍尔奇镇政府
第二篇:霍尔奇镇奶牛发展调研报告
霍尔奇镇奶牛发展调研报告
王振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由于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推动,全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养殖效益整体回升,生态农业逐步发展,初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加快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奶牛业发展,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一、霍尔奇镇奶牛业发展环境和现状。
霍尔奇镇地处阿荣旗西北部,面积1138平方公里,耕地89.6万亩,草场43万亩,年产优质牧草和秸杆9亿吨,全镇现有奶牛1400头,超过1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3个,301国道从境内穿过,全镇辖29个行政村。距旗政府所在地(龙头企业所在地29公里),交通十分方便,02年,就已经成立了养殖小区,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饲养管理水平偏低
目前、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和小区奶牛日均产奶量在25公斤以下,达不到保本生产量,各别奶牛日均产奶不足20公斤,只能亏本经营,除了青壮年牛较多外,问题存在饲养和管理上,大部分养殖户不懂精细
饲养,生产方式落后,技术管理水平低,达不到营养平衡供给,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
(二)养殖户资金运转困难
主要是前期投入过大,投资回收慢,养殖户致富心切,超过了其承受能力,靠银行贷款,增加了投资成本,相当大的利润被利息抵消。
(三)受龙头企业制约
部分村组距国道较远,且养殖户分散。如横道、立新、光明、天台岭、老石场,企业受成本制约,不能及时收购鲜奶,造成酸奶。给养殖户造成损失。
(四)保障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个别村兽医人员工资无保障,村兽医站处于半瘫痪状态,加之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疫病控制、技术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奶牛养殖户主要是小区集中饲养和分户经营,没有建立规范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合作组织,一旦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发生利益纷争,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
奶牛产业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比较稳定,属技术要求和风险较高的产业。在市场相对垄断、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能向管理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一是切实搞好培训。引导奶牛户转变观念,转变落后的饲养管理方法。要高度重视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设立培训学校,组织经验交流会,统一组织养殖户分期分批到奶业较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二是抓好精细生产。要下决心发展种草养畜,为各养殖户划出饲料地,种植优质牧草和高产青贮玉米,推广玉米秸杆青贮饲料饲养技术,提高产奶量和品质。注重饲料的科学搭配,根据奶牛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和生产季节科学配置饲料配方,使奶牛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抓好良种繁育。良种奶牛是奶牛业发展的命根子。良种奶牛品种良种化程度的高低,关系奶牛业产品质量和效益,要确保奶牛户买到优质的良种牛。对现有奶牛进行改良,淘汰无饲养、改良价值的劣质牛。
二、保持各项优惠政策的连续性。
我镇奶牛产业的迅速起步和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驱动的结果。解决当前奶牛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除了养殖户自身的努力外,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既要把群众引上路,又要送一程。如果不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养殖户不能度过难关,奶牛业发展就会陷入僵局。因此,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非常重要,扶持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当务之急是帮助养殖户协调金融部门续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争取早日收回投资,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建立
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扶持为导向,金融贷款为补充的生产投入体系。要调整、完善扶持奖励政策,由原来扶持多购牛改为扶持引进良种牛,按奶牛的产奶量给予补贴,引导奶牛户从注重饲养数量转移到注重品质和良种上来。加大种草养畜扶持力度,鼓励奶牛户种植饲料作物,推进草畜一体化。除旗里优惠政策外,乡镇在资金、土地、水电等方面要配套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奶牛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家庭饲养。家庭奶牛场是荷兰、英国等发达国家奶牛生产的基本形式,其规模不算大,大部分在50头左右,这种生产形式和规模,是奶业经过多年与产业性质、市场等因素反复磨合形成的。我旗音河乡等地区来看,家庭小规模饲养符合人力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迎合了一次性投资小,成本低,易启动的发展要求,这种规模的小区和家庭饲养是与我镇经济状况,农民生产技术等条件相适应的最佳载畜量。小区养殖可以大大节省一次性投资,家庭养殖可利用农业副产品饲养,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竟争力。因此,今后,要坚持小区集中饲养和家庭分散饲养“两条腿走路”,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小区的同时,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把下步扩大规模重点转移到家庭饲养上来。鼓励农户利用闲置房屋进行3至5头小规模饲养。当散养户积累了一定资本、具备一定养殖经验后,再引导其建设小区进行集中饲养。要在稳步扩大奶牛总量的基础上,重点培植奶牛专业村、专业乡镇,推动奶牛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多引龙头企业,着力解决卖奶难的问题。
奶牛产业对加工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很高,可以说,离开龙头企业就不能发展。现阶段,镇内投资建龙头难度很大,主要还是借头发展。在我镇周边地区设立分厂或收购点,正是扩宽和转移销售渠道的好机会,争取在我镇建立分厂或鲜奶收购点。一方面解决饲养户卖奶问题,带动周边村组奶牛养殖产业发展,一方面自身得到发展壮大。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想法变成现实。此外,在条件成熟时,要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同基地、农户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条,真正把产业做大做强。健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在现阶段,畜牧部门要在饲养小区规划建设、品种引进、改良提纯、疫病监测防治、饲草饲料种植、饲料兽药的监控、饲养管理技术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是要建立市场化的合作组织。畜牧、财政等部门要引导、帮助已形成雏形的养殖小区成立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真正的市场法人,有效解决资金筹措、饲料供应,尤其是牛奶销售问题,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单个养殖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协调好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提高养殖户市场地位,确保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二是建立防疫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机构建设,建立检疫配种、疾病诊治、技术指导等多种职能的奶牛综合服务站,适应疫病检测、防治的需要,并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对奶牛传染病的控制,确保群众养上“放心牛”。三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在已设立奶牛发展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奶牛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完善奶牛风险、奶牛饲养管理、牛奶营销等保障体系,避免奶牛养殖大起大落,确保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霍尔奇镇妇联关于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霍尔奇镇妇联关于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杨洪利
一、家庭教育工作
现在的儿童教育工作应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老师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必须强化家长的素质教育工作,从幼儿时代开始家长就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此时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家长的一言一行就影响到了孩子。通过调查发现,我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初中文化程度的父母占了80%,但是父母在家辅导孩子功课的不到10%,父母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从5月份到10月份父母农忙,跟本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同学交往的情况。在冬天闲时,家长在家看电视,还有打麻将,这样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相脱节。开展超前研究是实现家庭教育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选择社区做为家庭教育基地,逐步形成以“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这一创新工作平台来整合社区家长学校、亲子俱乐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各类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载体,涵盖家庭团体式心理训练、社区少儿发展导航、儿童心理咨询、礼仪教育等特色项目,不断拓展新的服务内容的工作模式,打造了适应社区建设新格局的共建、共管、共享的社区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现在我们旗委幼儿园试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礼仪班,孩子在学校老师注重礼仪培养,通过开家长会征求意见要求孩子回到家中一定要坚持,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效果良好。所以要结合我们社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实行。
现在实行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发展不平衡,认识程度不一,通过调查发现,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占90%,更多的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状况,与孩子的老师及时沟通。但是更多的家长平常很少关心孩子,只是到孩子要考试的时候才过问的学习,只关心考试成绩的好坏,不注重孩子的思想变化。
二、留守流动儿童情况:
现在我镇有留守儿童115人,上小学的留守儿童为92人,他们父母通常是去辽宁、山东等地打工,他们的孩子通常是由隔代父母监管,还有的寄宿在学校附近招住宿生家里,这部分孩子通常双休日都不回家。
我镇采取的措施是由学校每位教师与1-2名留守儿童结对子,定期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及生活状况。学校在每学期对留守儿童定期补助。镇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多个部门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留守儿童。近两年我镇通过社会各界资助的留守儿童75人。2008年我镇荣花矿业有限公司捐赠10000元资助30名留守儿童。通过政府各部门及个体私营户捐赠的资金50000元,资助17名留守儿童。
存在的困难是我镇虽然对留守儿童更多的给予关注,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沟通,缺少亲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春蕾计划
近五年我镇实施春蕾计划资助过的女童达105人,累计资金达35000元。资金来源主要是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我们有计划有针对性救助学习成绩好,但家庭贫困的孩子,让她们安心上学。2008年我镇妇女于凤英每年捐赠3000元资助两个上高一的女孩直至高中毕业,她说如果条件允许还会资助她们直至大学毕业,但象这样的长期捐赠者很少。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春蕾行动”所惠及的范围还不够广泛,我镇需要得到救助的贫困女童还很多,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需要救助,每年需要捐赠的项目很多,资金筹集困难。
“春蕾行动”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事业,国家或地方政府应该把“春蕾基金”做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吸收社会捐赠资金,合理分配,对切实有困难的女童要扶持到大学毕业或学有一技之长。但是现在情况看,部分女童得到一次或两次救助后再没得到相应的救助,面
临困难可想而知。
“春蕾行动”还需要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把有效的资金用在真正需要救助的女童或留守女童、流动女童身上,增加透明度。
第四篇:望关镇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望关镇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望关镇是康县核桃产业主产区之一。历届镇党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望关核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中起到了中坚作用。然而,因自然条件制约,核桃丰收时雨水较多,烘干设备欠缺,在群众增收上有一定的影响。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望关镇核桃种植历史悠久11个行政村内均有分布,全镇核桃种植面积已达22.5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9.8万亩,2015年产量达768吨。现阶段,我镇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针对我镇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全镇村社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镇核桃总面积达 万亩,主要有清香、香玲及本土老树等三个品种,全镇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村有2 个,其中沈湾、李坝、中庄、跃湾等村基本实现了千亩核桃连片种植。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沈湾村李仲义、李坝村马尚政等群众成为了全镇核桃产业发展的能人大户,家庭核桃产值在2015年达到3万元以上。这些人为全镇核桃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镇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适宜核桃生长。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3.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2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镇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日趋完善,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镇平均亩产50公斤,收入3000元左右。在受气候影响较大的2014年,每亩核桃均产量也达到了42公斤左右,核桃产业较为稳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加工设备欠缺,影响产业质量。望关镇地处甘肃南部,核桃收成季节雨水较多。目前,全镇无核桃烘干设备,群众主要采取自然晾干的方式。因受雨水影响,在晾干过程中会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对核桃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按照调研结果看,一台烘干设备对核桃的产业的影响有直观重要的作用,每吨核桃,采用自然晾干方式,霉变和腐烂的核桃保守估计在57公斤作用,有了烘干设备后,霉变和腐烂现象将不再存在,核桃产量的影响会降到最小。
四、想法及请求
第一,加强科技培训。目前,群众在科学种植方面水平依然不高,管理粗放,增量不增收现象依然存在。希望联村单位在帮扶过程中,能强化对群众的科技培训,多为群众发放一些科技书籍,提升群众科学种植水平。
第二,解决烘干设备。烘干是核桃收成后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市场来看,大型烘干设备价位大概在30万元以内。有了烘干设备后,全镇核桃产量在烘干上的损耗将提升2.8%-3.5%左右,腐烂和霉变现象会得到彻底根治。
第三,合作社组建工作。全镇现有核桃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但均未实现核桃干果产品化生产,市场交易主要还是以干果散装交易为主。希望帮扶单位能在产业品加工、包装上给予帮扶。
第五篇:大化坪镇毛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化坪镇毛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毛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毛竹发展现状
大化坪镇位于大别山腹地,霍山县西南部,山场面积27.4万亩,是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拥有竹林面积39208亩,是全县毛竹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毛竹蓄积量620多万根,年采伐量120万根,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栗园水电乡”之美誉。我镇境内峰恋起伏,沟壑纵横,海拔落差大,雨水丰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由于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毛竹的生长,且生长的毛竹具有竹厚空小的特点,因而所加工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坚持新辟和引鞭同步,垦复与抚育并举,大力加快毛竹产业发展。2011年我镇新栽毛竹1560亩,引鞭扩园3000亩,抚育竹园8500亩。
(二)毛竹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镇毛竹加工业从2001年开始发展,现有毛竹深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毛竹70万余根,主要加工重竹板材、竹胶板、竹椅、竹席、竹制安全笆等产品。我镇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白莲崖水库建设,利用库坝存量土地,兴建毛竹加工产业园,目前登辉竹业已入驻园区,并正式投产。我镇始终把做强毛竹产业园区作为重工强农的重要平台来
抓,多次现场办公,扩大园区规模,推进园区功能优化。全力支持登辉竹业做大做强,实现产值超亿元,目前登辉竹业有限公司已跻身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毛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围绕规模,扩大毛竹产业发展面积
我镇毛竹资源比较丰富,但要形成大的产业,首先还是
必须从培育和加大资源优势入手。基于这一思路,近年来,我镇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毛竹产业,毛竹资源得到全面加强。实行镇、村、组三级联动,全面宣传有关林业政策和发展毛竹产业的优惠政策,经林业部门现场验收合格后,及时足额兑现补助资金。组织春季毛竹造林大会战,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横幅,开通广播站,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截止目前,全镇新增毛竹1.8万亩,平均每年3500亩速度进行发展;其中新栽毛竹面积达1.2万亩,引鞭扩园
6000亩,为我镇毛竹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围绕质量,增强毛竹产业发展科技
我镇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努力拓展毛竹深加工,走竹制
品系列化开发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竹制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鼓励毛竹加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从外地引进毛竹加工先进设备,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引进技术人才,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在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方面的骨干作用。目前登辉竹
业有限公司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获得2项发明型专利,8项实用型专利,被授予安徽省高新科技企业称号,科技的注入使企业迈向更强的发展方向。此外,我镇还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分赴各村,现场指导毛竹生产,详细讲解毛竹栽培技术、竹园管理、抚育要点、病虫害防治等,并适时邀请县林业技术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举办毛竹生产技术培训班,累计举办各类形式的毛竹生产技术培训30余期,受训群众达500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毛竹生产。
(三)围绕效益,发展毛竹加工产业
鼓励以村组为单位,统筹林权的流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由分散经营向统一经营转变,在生产管理和技术上,实现由粗放生产向精细化生产转变,最终实现毛竹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同时大力扶持培育毛竹加工龙头企业,对重点企业从技术上、资金上、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全力打造产业龙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提高竹制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毛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毛竹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发展毛竹产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毛竹加工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合力扶工氛围不浓。二是竹农思想观念相对陈旧,小农经济和自然经
济观念普遍存在,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培育积极性不高,对基地投入依赖政府的补助,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毛竹产业的发展。
(二)科技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我镇毛竹资源总量较多,但资源的潜力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竹林总体仍处于较粗放的经营水平。整体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单位产出量低。同时,大部分资源以原木、原竹的形式外流,使宝贵的竹木资源的附加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三)毛竹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规模小。全镇毛竹加工企业仅有1家为规模以上企业,企业的产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锯木料的加工点。二是产品粗加工。当前我镇毛竹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简陋,产品粗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由于技术人员的缺乏,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是仿制别人的产品或是来样加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大多数毛竹加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