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材料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不像废气、土地。城市固体废物侵占土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固体废物有废物无法处理而堆积在城郊或公路两旁,几万公顷的土地被它们侵吞。
废金属资源的社会积蓄量达回收利用,价值在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关于防沙治沙的法律,确规定把组织领导地方防沙治沙的责任落在当地政府肩上。2007以来,规格最高的全国防沙治沙大会,全国防沙治沙大会上国家与地方签订的责任状所明确的省级政府防沙治沙责任1962年,在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艰苦奋斗,废水那样到处迁移和扩散,我国现在堆积的60亿吨,生活垃圾有5亿吨,估计每年有6亿吨,每年至少有220万元以上 沙漠化
2002年出台了《防沙治沙法》温家宝总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工业1000万吨固体3500万吨可以,这是中明
必须占有大量的其中有关条款,年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新中国成立
在治沙、治碱、治水中取得了“兴林富民”的良好效果,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成立沙漠绿色工程股份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的投资和人力资源 变沙漠为浅沙在变绿洲
仅考虑到种树种草,而未在建设基本农田、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上下功夫,导致种树种草与本已过重的人口压力之间矛盾日趋激烈。发展粮食—饲料—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增加了pm2.5细颗粒物监测指标。
拒绝购买较高污染的车辆,如没有催化转化器(converter)的汽车(转化器可以把氧化氮转化为水、二氧化碳和氮气)
最新型环保设计才能购买、污染才会低。
加速淘汰高污染车辆。
选购低排气污染的车辆,例如 少开车、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 减少乘搭飞机。
》 catalytic、碳氢化合物及、柴油车要有微粒过滤器等二冲程引擎机车需要采取缸内直喷、电动机车。自行车。经济作物的三元结构种植模式空气污染
第二篇:环境保护
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深入贯彻落实,使全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更加自觉自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伟大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和全社会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新的里程碑。
第二,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对社会整体道德质量的更高标准,对国民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对社会向善价值追求的更紧迫期待,对社会各色各样败德行为的更严厉谴责,都深刻揭示了全社会道德状况向善前进的大趋势。对人的正当利益的肯定、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个性的肯定、对人权的肯定;改革开放意识、进取竞争意识、自由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和谐包容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等的增长,无不是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的表现。
第三,社会道德建设领域大大拓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经济道德、公共道德、新闻道德、生态道德等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道德建设的触角,日益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延伸,道德调节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
第四,社会道德榜样的层次愈加丰富多样。道德模范的层次更加丰富多样,对人的道德评价的尺度也更加丰富多样。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杨善洲,这些精神道德上一脉相承的道德榜样所践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始终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普通群众和领导干部道德风貌的主流。
第五,道德理论发展进步。我国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系统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指导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事实证明,我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在总体上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向的,道德建设的成就,在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检验社会道德状况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证明。
三、我们面临的道德考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些考验,也必然会在道德领域表现出来。
1.我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时段、一些领域和一些人群。
第三篇:环境保护
1、你如何看待世界性水荒?你认为解决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答:造成世界性水荒的原因是:
(1)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生活用水剧增;
(2)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造成世界各国工农业用水量急剧增加,例如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工业用水增加20倍,农业用水增加7倍;
(3)世界各国的河川径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大都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以致造成水资源紧张状态;
(4)随着全世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也急剧增加,严重的污染了水源,造成资源短缺。
目前世界各国研究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和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制订水资源开采、保护、管理的法律;
(2)提高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
(3)防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源的污染,禁止不达标排放标准的污水进入地面水体;
(4)对水资源进行人工调节,促进和保持水资源的再生机能;
(5)改进工艺流程,节约生产用水;
(6)开辟海水淡化新水源;
(7)开展广泛宣传,在公众中形成节水观念。
2、我国有部分城市先后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但都不很成功。你认为实施城市垃圾分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1)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试试先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水平的根本途径,建立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应该纳入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以推进。
(2)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既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术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理论与方法缺乏研究以及研究的深度不够等问题。
此外,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究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重视到何种程度也值得反思。首先是观念方面的问题,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城市居民都还处于模糊状态。
其次是理论研究方面的缺乏,学术界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正是造成对垃圾分类的观念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
就目前而言,还很少见到具体的不同城市的垃圾组分分析的研究报告。而没有详实而准确的实证研究报告,政府管理者便缺乏作出决策的科学依据。学术界对居民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认可程度加以研究,还要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构建加以研究。
再次需要政府作出相应的努力,政府需要做出的努力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以及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的确立。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日本政府的具体做法很值得我国各级政府借鉴。
①国家政府必须重视相关法律的确立。
②政府应该有确定的规划和清晰准确的削减目标。
③对居民要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
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竭泽而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讲的是把湖水排干来捕鱼。鱼倒是全捕着了,但湖水排干了,就再也不会有鱼了。
材料2:我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描述祖国的广袤与富饶,从大的方面看,这样讲当然没有问题,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相反,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
从全球来看,有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可供开采时间不超过百年;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遭受用水短缺的威胁。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另一方面,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过去,我们比较多的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与此同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虽然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奢侈浪费的消费观还在发展,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材料3: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楼兰,受尽繁华。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却于公元500年左右消失在漫漫黄沙中。不少研究者将吞噬楼兰文明的祸首归结于环境的急剧恶化。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后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2)材料2所反映的现实告诉我们什么?
(3)材料3中楼兰的悲剧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警示?面对材料3中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做什么?
答:(1)材料1告诉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如果违反自然界的规律,急功近利,过度索取,看似取之不竭的资源就会用尽。
同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忽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那就等于竭泽而渔。
(2)材料2所反映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把节约资源的政策方针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此,必须坚持资源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性社会。
资源性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性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楼兰的悲剧警示我们:只有与环境和睦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文明才能不断延续。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的普及,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贯彻实行,为环境的友好、自然的和谐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篇: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谁污染谁负责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亚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1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过去,野外不论哪一个小水沟里都有鱼虾,甚至在有些农村,简直可以说“有水就有鱼”。然而,现在没有受到污染的小水沟大概已经不多了,在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沟里是根本看不到鱼、虾的。
当前,我国仍处于快速的工业化阶段,国际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绝不允许我们再步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有色金属企业来说是理性和现实的抉择。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摆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观,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对生态破坏者采取缴纳补偿费或完成生态恢复工程等措施,使之负担起与生态环境损害相应的经济责任。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要从贯彻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通过企业内部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及时报道环境整治执行情况,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和监督环境整治工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和鞭挞污染环境的行为,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参与整治环境的行动,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这次大会上所作的庄严承诺,我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我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无论哥本哈根结果如何,我国政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第五篇:环境保护
一、洱海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虽面积没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却比滇池大。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3岛、4洲、5湖、9曲。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陋习和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使洱海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各种污染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湖泊的美丽,湖面逐渐缩小、蓄水量锐减、水资源贫乏。“母亲湖系”在哭泣!云南省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将“保护母亲湖”为主题,采取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就是要组织动员全省各族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保护“母亲湖系”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省建设。
三、、针对居住在各个湖泊两岸的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的实际,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1)是我们向广大群众发出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母亲湖”的倡议,宣传保护母亲湖人人有责,并结合改变当地群众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的需要,希望大家做到“三不要”,即不要向湖泊中及入湖河道中倾倒垃圾、粪便及死畜;不要使用含磷洗涤剂;不要围占湖滨滩地建房、建渔塘。(2)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开展宣传教育,在街道的明显位置和湖泊河道两侧树立标语牌,以及向当地群众发送环保宣传传单和有环保主题的太阳帽;(3)是开展环保知识讲座,重点向九大湖泊周边的中小学生讲授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保护母亲湖的重要性;(4)是发动环保志愿者走村入户,向当地群众讲授环保知识,宣传保护母亲湖的重要性。(5)大力宣传物品的循环利用,以及资源的再次利用。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保护各个湖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渐深入人心,正成为引导广大群众改变不良生产生活习惯意识动力。我们会引导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从而客观反映我省良好的生态禀赋、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环境文化,以及对环保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