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6.13《讲座会》总结
2014.6.13《讲座会》总结
----------晨会前
一、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二、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继续发展。
三、客人来了多少,没来的多少。
四、没来的客人因为什么原因。
五、来了的客人对我们会议有什么反映有什么意见。
六、什么时间,怎么去拜访没来的客户。
七、怎么收集没来客户没来的原因。
八、什么时间,怎么去拜访已经来的客户。
九、怎么收集已来客户对我们的宝贵意见。
十、我们员工没做好的须要改进的有哪些,哪些又是可取值得我们发展的。
第二篇:团会课讲座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第十六周团会课讲座
主讲人:李 荣
先做一个小游戏:让三个学生分别站一排,第一个拉第二个的手,使劲往前,中间的学生拼命不让他拉走,看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拉动;然后让后面同学推,前后方向都向前,中间那位仍然使劲不让他们拉动,再看所用时间;最后三人大家向前,再看所用时间。全体同学为他们计时。
学生在观察后发表自己的感触:
1、个中间的同学如果早点向前,那么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了。
2、感觉我有点象这中间的同学。总是不够主动!
3、那个前面拉的同学在做无用功,人家不愿向前,你拉得多累啊,可向前还那么慢!不值!
4、为何不一开始就三个人朝同个方向使劲呢?那不是很省力吗? 思考:想想这三个人就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你从中看到什么现象?
1、我知道了,这中间那个学生就是我们。
2、那两个是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却不领情,不睬他们。
3、那两个人不就象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吗?
4、对了!就是他们了。拉的那个是爸爸、妈妈,推的那个是老师„„
5、不对!拉的是老师,看!在前面拉着我们,爸爸、妈妈在后面帮我们往前推!
“大家都觉得这三个人就是家长、学生和老师的代表吗?”“对!”几乎是异口同声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也不在乎分清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关键中间的是学生,对不对啊?”“对!”又是异口同声。“那就好!那么请问谁来告诉我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啊?”
“老师,我觉得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不管有多少人帮你,首先就是自己要主动向一个目标前进。自己不主动,拉的、推的人着急,使劲也没多大作用!”„„
这就是我今天讲座的主题: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
关于读书学习,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深夜里,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那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年轻人在崎岖漆黑的山路上,看不到前行的方向,也分辨不出南北西北,就在他绝望的时候,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回响:“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他不知道这声音是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是谁在跟他讲话,更不知他重复了多少遍,年轻人非常害怕,加快了脚步,心想,这是什么声音,怎么这么害怕。然而,那个声音仍然在坚持着,最后那声音几乎在哀求着说:“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
年轻人心里忽然觉到似乎是母亲的声音,他人心软了,心里说:捡几颗吧,也许会有用的。于是,年轻人就弯腰随便捡了几颗握在手心,奇怪的是,就在年轻人捡了石子后,前边的路似乎变得明朗了,很快年轻人在黎明前走出了山谷。趁着微微的晨光,年轻人心想,看看手里的石子到底有什么用?当他伸开握着石子的手时,他惊呆了,天哪,竟然是金灿灿的黄金。他忽然明白,原来昨天晚上的那个声音是善意的,那个声音是对我好。他开始后悔,他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多捡几颗,当他再次回头时,发现身后黑压压的大山连在一起,根本就找不到那条回去的路了。
也许你觉得这个故事是荒诞的,也许你会说,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呢?这个故事的主人可不是虚拟的,在社会上真实大量的存在着,不知有多少人已经一不小心成为了故事的主角。这石子好比就是年轻人应该掌握的知识,当一个人有了知识的时候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迷失方向;这握在手中的石子就是黄金呀!这黄金就是人生的财富,你掌握知识的多少就好比你拥有财富的多少,当一个人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的时候,那就是你拥有了一生最珍贵的财富!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还是多弯几次腰,多捡几颗石子吧,明天会有用的!
还有个故事更意味深长。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然后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按我想的做,你开始弯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地扔樱桃,你也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可是,今天我们的孩子,有多少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孩子们,当你在学校里的时候,当你打开作业本的时候,当你写作业的时候,有一个声音在你的耳边不停的回响,那是你的爸爸的声音,那是你的妈妈的声音,那是你的老师的声音,那是每一个爱你的人的声音,他们说的相同的一句话是“孩子啊,好好读书吧,将来会有用的!孩子啊,好好读书吧,将来会有用的!” 如果今天,在这样一个年龄里,你们不好好读书,将来有一天你就会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在今天的社会上,有多少人毕业了走向社会工作中遇到困难才明白什么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有多少人头发都白了,回首往事一身无成这才悟懂了人生那句真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多少成年人已经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了,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做代价,也使自己成了这个社会的试验品,后悔莫及啊!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要说:孩子啊,现在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候,让我们趁早多弯几次腰,多捡几颗石子吧!
第三篇:讲座总结
有关“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环境分析”讲座活动的总结
2013年11月14日
3103教室
此次讲座,南财朱龙杰教授就“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环境分析”的问题为同学们做出了具体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主要内容有:
一、就业环境现状扫描
1.大学生就业难——学生需求与社会职业需求不一致,高校数量不断增长,应届毕
业生数量也呈急剧上涨趋势,但就业率下降。
2.从普通高校数量及学生人数看就业形势压力。
3.大学生就业率一览,一般高校就业率最低。
4.大学生毕业签约率及薪酬情况。
二、就业难现状分析
1.社会与其他原因,人才需求因素。
2.就业期望值偏高,找工作具有盲目性
三、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评估自己能力,结合时代特点,准确定位。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1)自我评估
(2)环境分析
(3)职业目标设定
(4)职业生涯策略的实施
(5)职业生涯设计的调整
3.个人规划设计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勿要脱离实际。
(2)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利用生活经历。
(3)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
(4)实施合理的成长计划。
(5)进行适时的评估修订。
朱龙杰教教授对以上主要内容的具体阐述,使听讲同学深受启发,认真记录,认真思考。有序的讲座秩序也促成了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第四篇:讲座总结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总结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是来源于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吸引浏览用户的则是视觉效果出色、信息量丰富、使用起来便捷的网页,所以网页设计尤为重要。网页设计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兴起,作为上网的主要依托,由于人们使用网络的频繁而变得非常的重要。网页讲究的是排版布局,其功能主要就是提供一种形式给每个上网者,让他们能够了解网站提供的信息。在一个网站中,最重要的页面当属主页,从版面设计来讲,一个有特色的主页,必须包含有四个要素:文字,图片,排列方式和主色调,这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加了今天这个讲座后,对于网络上的一些建设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设计一个网页,具体就是视听元素与版式设计两个方面。这里所说的视听元素,主要包括:文本、背景、按钮、图标、图像、表格、颜色、导航工具、背景音乐、动态影像等。无论是文字、图形、动画,还是音频、视频,网页设计者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感人的形式把它们放进页面这个“大画布”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网页艺术设计的表现力。所谓网页的版式设计,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将视听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听传达方式。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但网页的排版与书籍杂志的排版又有很多差异。印刷品都有固定的规格尺寸,网页则不然,它的尺寸是由读者来控制的。这使网页设计者不能精确控制页面上每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而且,网页的组织结构不像印刷品那样为线性组合,这给网页的版式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我们设计一个网页,还要注意有鲜明的主题,形势与内容统一,注意强调网页这个整体。网页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它的发展虽然没有多长时间,它兼容了传统平面设计的特征,又具备其所没有的优势,成为今后信息交流的一个非常有影响的途径。网页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消费者心理学、视觉设计美学、人机工程、哲学等诸多方面,当然也离不开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美是任何网页所必需具备的基本因素,网页信息不仅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愉悦的视觉环境,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在网页艺术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大学生眼中的电子商务》调查总结
近几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反映强烈。北方交通大学是我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开设了《条码技术与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选修课,1996年该课被列为物资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新制订的九八级教学大纲中,《电子商务》被列为管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北方交大已经形成由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的电子作业、交互式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案例教学模拟试验等构成的全方位多媒体教学体系。作为教育部远程网络教育试点,已经在因特网上实现了“电子商务”课程的远程网络教学。“电子商务”是北方交大学生们的热门话题之一。那么,在校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电子商务这个问题的呢?1999年底,由与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对北方交大的在校学生做了有关电子商务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受访大学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 20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各个年级,涵盖了电信、经济、管理、法律、运输等多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
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
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
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除了上课外,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
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
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占2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46%;认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这一方面说明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
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仅有1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不多。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最后,在没有任何组织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动去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从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应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或参加展览了解电子商务,有目的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系统全面的学习。在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贸易主要手段的趋势下,电子商务的普及与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层楼,将会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壮大。
《企业成长的本质与途径》讲座总结
第一,企业、企业成长及企业的特点。何谓企业?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看法,管理学认为企业是一类组织;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种创造利润的机器;法学认为企业是若干组契约关系的集合;商学认为企业是一种商业模式;社会学认为企业是人的集合,是利益的集合体;组织理论认为企业是权利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和业务结构的统一体。何谓企业成长?做大企业是成长还是做强企业是成长?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才能在同行中形成竞争优势。第二,影响中国企业成长的因素。愿景及目标、理念及领袖、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品牌影响力与文化凝聚力、商业模式的有效性、核心能力与业务集中程度、生命周期战略、机会与增长点、成长的途径选择、企业整体行动力这十个因素影响着中国企业的成长。第三,企业成长的途径。企业成长中,一方面要寻找并跟紧大客户,一方面要把握五个途径:敢于和善于打破惯例,包括陈旧的技术经济标准、行业做法、思维定势等等;面对主流需求的技术创新,主流需求对应着巨大市场起始规模和持续成长的市场前景,面对主流需求的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向技术亲近度高的领域扩展,要理性多元化,向技术亲近度高的领域扩展,理性的兼并收购:理性的兼并收购旨在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战略资源;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对生产、服务系统中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服务创新中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流程、新服务关系、新市场等等,使企业能力更强、效益更高、增值更大以及更能满足顾客、服务人员以及服务企业需要的系统工程。
通过这次讲座,使我企业成长的本质、要素与途径有了一定的了解。雷家骕教授把企业的成长过程比喻为从襁褓的婴儿到成家立业,再到哺育一个新生命的过程。在雷家骕教授的报告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报是他对企业成长的认识,也就是无论是做大企业和做强企业,探究其意义,只是一个过程,其间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意义。使我明白做学术研究的过程启示是一样的道理,但是不管经历多少辛酸,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最后就一定会成功。
第五篇:讲座总结
管理与心理学的关系
——记公共管理大讲堂第七讲 2011年3月6日(周日)上午,正值公共管理学院MPA开学典礼之日,我在公共管理学院大楼(五号楼)107会议室听取了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朱仲南的演讲。此次讲座是公共管理大讲堂第七讲。朱仲南局长的演讲主题是:管理与心理学的关系。
上午9点,讲座正式开始,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兆禧作为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朱仲南局长的个人简介。朱仲南,现为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党组书记,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广东省社科联学会秘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希望》杂志副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广东省出版总公司副总经理;广东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常务副社长;广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处长;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
接着,朱仲南局长结合就管理与心理学的关系,这一主题,结合文史哲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他多年从事一线管理工作的经验,一方面结合工作的点滴,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切身感受与领悟;另一方面从身边的小事着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朱局长和蔼可亲的面容、幽默诙谐的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朱局长从人生观、知识结构和思维路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管理与心理学的关系,阐述了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他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本质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如此,朱局长还归纳总结出了30种心理偏差和行为以及30种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法。在这些心理偏差中,朱局长例举了很多实例,同学们在欢笑之余,学到了很多知识。朱局长指出管理心理学并没有一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分析、准实验研究、社会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为基础,结合管理实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有客观的科学的根据。在演讲中,朱局长幽默的语言、精辟的分析和广博的知识,多次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不仅涉及管
理学和心理学,而且包括朱局长本人的生活经历、心路历程。朱局长非常耐心,都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直到上午11点,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整场讲座中朱仲南局长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管理实践和人生经历,与我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他不仅教给我们相关的理论、方法论知识,更传递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也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指导。朱仲南局长之所以现在能如此成功,管理如此游刃有余,正是他在掌握管理学理论的同时,结合每个被管理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动态,实事求是,不同问题不同分析,这些是我在中国教育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中国教育中多次强调的东西。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感触到,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必定是一位高超的心理驾驭者。管理其实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理人心,如何让人心悦诚服地被管理,这样管理学中的心理学研究尤为重要。我觉得,学习心理学首先能够帮助管理者掌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使管理者了解一些在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人性化管理原则和技巧,而这些技巧很可能是他本来没有想到和注意到的。我们都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在学好管理学的同时,认真学习心理学,了解被管理者的心理,尽量做到管理的人性化。管理工作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才会使你的管理工作更加长久化。但我认为,心理学这门课程要学好用好,光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实践和思考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所以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思多学。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记公共管理大讲堂第八讲 2011年4月20日晚,我在逸夫人文馆二楼报告厅听取了由公共管理学院团总支、研究生会主办的,公共管理大讲堂第八讲。此次讲座由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利文城市事务学院院长Edward W.Hill主讲,他演讲的主题是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
晚上7点,我期待很久的讲座终于开始。据我了解,Edward W.Hill教授于1972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经济与城市研究学士学位,197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城市规划硕士学位、198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学位。所以,Edward W.Hill教授是一位在区域经济、公共事务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享有广泛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除了在CSU长期担任杰出讲席教授之外,他还在布鲁金斯学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麦克阿瑟基金会等学术机构担任高级研究学者等重要学术职务,并任《美国规划学会学报》、《经济发展季刊》、《城市事务杂志》等重要学术刊物担任编辑。除了学术研究和教学之外,Edward W.Hill教授还广泛参与社会和管理事务,曾于2005到2009担任CSU分管经济发展事务的副校长职务,并受聘担任全美科学技术研究院、俄亥俄州以及克利夫兰市政府的项目顾问和咨询委员会主席等职,在拓展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促进产业与学术对接合作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在讲座之前,我就对Edward W.Hill教授充满了无限的崇拜,所以这次的讲座很是期待。
在主持人简短的介绍完Edward W.Hill教授的主要经历后,Edward W.Hill教授抛开他身后的荣誉,直奔此次讲座的主题。他首先客观的介绍了国外有关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的研究现状,并对产业集群的概念予以界定。Edward W.Hill教授指出,产业集群是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是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接着他介绍了产业集聚分析方法的应用和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他看
来,产业集聚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经济变革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部门的角色、经济战略规划和产-学-研相结合等四个方面,但同时他也表示产业集聚分析只是一种工具分析方法,是一种描述型分析,事实上产业集群并不必然导致GDP的快速增长。这种观点是除Hill教授之外的教授们所不认为的,但我完全认同。最后,Edward W.Hill教授也给我们展现了他的多年研究成果。他运用钻石模型从供应链、产业链、知识和劳动力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的优势,并选取相应的指标变量,截取大量的数据做了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的结论是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是工业设计阶段愈发处于核心地位,从而达到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
讲座中,Edward W.Hill教授幽默风趣的谈吐、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折服,同时大家也都获益匪浅。在现场互动环节中,在场的同学就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惑,Edward W.Hill教授为其一一解答。
晚上9点多,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我总觉得意犹未尽,计划讲座完后要多拜读Edward W.Hill教授的著作,多加了解他的观点。
通过本次讲座,我了解到Edward W.Hill教授在研究中一直贯彻一个理念,经济发展不仅是科学的,同时也是艺术的。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我认为目前更多的是要做科学的发展,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艺术上的发展,同样在我的国家也是如此。
吾国吾民——谈文化內涵与民族性格
——记公共管理大讲堂第十讲 作为一名外国友人,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中国文化,探索中国文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对此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终于,在2011年5月20日晚,让我有机会听取中国老教授聊聊中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性格。这晚,在公共管理学院大楼(五号楼)107报告厅,台湾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任教授黄孝光先生,主讲了吾国吾民——谈文化內涵与民族性格。
讲座开始,主持人介绍了来自中国宝岛台湾的黄孝光教授。黄教授于1946年出生于中国福州,后移居台湾,是台湾教育部文学博士,私立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曾任台湾中原大学人文与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中心主任,现任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黄孝光教授常受邀在世界各地讲学,近年常往来于中国大陆从事大学授课及专题讲座,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黄教授专长于全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学文化与宗教、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方面,主授过《中国文化导论》、《文学与人生》、《圣经文化赏析》、《圣经人物研究》等课程。
晚上7点钟,讲座正式开始。首先黄教授向大家阐述了文化的内涵,他从自然、别人、自己三个角度出发,将文化划分为科技文化、伦理文化和艺术文化三种形式。其中,科技文化以欧美文化为代表,强调求真、知性和分析;伦理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代表,强调求善、德行和和谐;而艺术文化以印度文化为代表,强调求美、感性和体验。
接着,黄教授解释道,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就不同的性格特质,个人性格的形成经历了心思—言语—行为—习惯—性格—命运的过程。在演讲的核心主题—国人的民族性格解读部分,黄教授指出了三个因素:一是受生活空间的影响,国人的性格中包含着勤、勉、忍、俭、补、吃的特质;二是受生活方式的影响,国人较保守、具体、爱比喻、注重因果的特点也显而易见;三是受生活单位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父子轴家庭就决定了中华文化重关系、约束、权威、慈孝和耻感。
最后黄教授提到,中西文化差异。首先是饮食上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无论在烹调技法上,还是在进餐方式上,都大相径庭。中国人利用各种烹调技法,尽其所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而西方人的烹饪方法则简单很多,他们不太
在意菜肴的颜色和造型,而更注重怎样尽量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其次在两种文化的历史渊源中,中国人重道义,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再次,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人希望对社会生活实行事先主动协调,在兼顾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选择一条个人前进的道路。无一事例不说明:整体至上的观念在中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而西方人希望对社会实行事后被动制约,用法律和组织措施来解决问题,是以理智为基础的。在追求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世界的资源稀缺问题上,中国大多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来适应有限的资源。而西方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尽可能的开发,以适应、满足人的无限欲望等等。黄教授说,中西文化虽说有很大的差异,但时代和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华文化的本质和精华依然值得保留、传承和思考,通过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我们要使中华文化老杆发新枝,永葆青春活力。
在现场互动环节,在场的师生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黄教授一一为其解答。他广博精深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谈吐、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折服,同时我也获益匪浅。
黄教授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谈论的中国的文化內涵与民族性格,这对于我们这些留学生是一次全新的理解,也让我们队中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我们印象中,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吸引我们探索的重要源泉,通过黄教授的演讲使我了解到,正是中国五千年的不断发展演变,使得中国文化一步步传承和发展。中国的礼仪孝道,中国的儒家思想等等的文化背景的代代教育,使得中国人性格中带着谦虚,传统,保守的特性。正是环境影响性格,一代代的文化传承更是会影响中华整个名族的个性。通过这次讲座,使我对中国文化更加感兴趣,更加热爱中国,这个有着无限神秘色彩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