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
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
摘要: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是一项利用废弃袋装污泥实现生态防护的新型技术。它主要是将污水处理厂的袋装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其中,含丰富营养成分的污泥袋再经过工程铺设等过程, 实现高速公路裸渣区的植生绿化。利用污泥作为高速公路植生的基本原料, 实现高速公路边坡及裸渣区的生态绿化是一项综合创新型技术。本文主要是对该技术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具体应用做一浅析。
关键词: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生态防护
1、引言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边坡是高速公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边坡绿化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一般都高于地面,土壤水分蒸发较快,而且得不到地下水的补充,加之裸露的公路边坡土壤贫瘠,温度剧变等多个综合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极其不利。因此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的研发弥补了一系列边坡贫瘠土壤不足的问题。
2、工程概况
高速公路, 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交2座, 桥梁172 座(单幅), 分离式隧道4 座, 开挖路基土石方1143万m³, 路线外的废弃土石方398万m³, 由此产生的挖方裸露边坡面积704122㎡, 填方裸露边坡面积512980㎡。沿线地貌单元可分为山地丘陵和河谷盆地(平原)两大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约占90%),山体呈北东-南西走向,地形相对起伏大,地势较为陡峻路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的温度、降水情况与地势分布如表
1、表2所示。
表2 地势情况
3、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现如今高速公路的建设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行列当中。然而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公路沿线耕地和林地减少,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影响甚至破坏了生态环境。高速公路的路面一般都高于自然路面, 容易受到雨水冲刷进而造成路基失稳,而且路段大多都远离市区,受风沙侵害严重,边坡也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是遭遇暴雨袭击时可能导致滑坡或者崩塌的情况出现。高速公路边坡是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部分, 增加边坡植被的面积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 达到稳定路基的目的,同时还能使其美观。
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人价值观念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但要求在质量上达到要求,绿化上也有一定的要求。边坡防护也逐渐的从传统的防护演变到现在的生态防护。各式各样的植生技术也被研发出来,广泛的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和绿化中。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对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研究,并将生态保护加入到公路铁路等一系列建设当中。日本在工程建设中对于生态防护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端,公路建设发展的同时,植被护坡技术也同步发展起来。由其研发的生态防护技术有植被型混凝土,绿化网和厚层基料喷射技术等已被很多国家引进。我国高速公路从20 世纪90 年代起进入高速建设阶段,虽然其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它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极其严重的。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我国在高速公路植被恢复,边坡生态的防护仅仅出于研究当中,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应用在一系列的工程中。
4、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
在不具备天然绿化条件的地区我们就要采用植生技术进行绿化。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恰恰就弥补了天然条件不足地区的绿化问题。不仅将废弃的污泥再次利用,同时也解决了一系列绿化难的问题。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就是将城市中的污水污泥装入特殊设计的土工袋中, 利用重力原理适度脱水。然后就可以运送到绿化地区, 给植被提供营养基质。由于城市污水污泥的含水量高并具有一定的污染物,因此在生态绿化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种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其伴生物约占污水总量的0.5%-1.0%, 伴生物是由多种微生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胶团外加其吸附的各种有机、无机物质组成的。成分及其复杂:主要的是水分,含水量可达99%以上,还包含了重金属,各类盐、难降解物质和微量的微生物及寄生虫等。故一般不用于城市当中的绿化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在某些生态脆弱区, 如采矿区、尾矿堆填区以及高速公路穿过的崩塌区、泥石流堆积区等, 植被的恢复较慢,通常需要采用人工绿化。但是有些地区土壤贫瘠,植物最基本的生长基质缺乏,绿化的难度很大。若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后的污泥作为植物的的生长基质,不仅解决了绿化所缺少生长基质的问题,又使城市污水变废为宝。目前,我国对于污泥的处理绝大部分是弃置或者填埋, 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进行干化后制作混合肥。但是发达国家是将污泥轻量、无害、稳定化处理后作为再次利用的资源。袋装污泥植生技术使我国向资源化利用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城市污水污泥含有机物、氮、磷较高, 供肥能力相对较强, 是一个很好的有机肥源。除了有机物外, 污泥中还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大量研究表明, 中国城市污泥(不包括工业污泥)总养分和有机质等指标, 基本达到了普通有机农肥的标准(除钾含量)。但作为植生基材, 污泥尚存在质地过细、及微量元素不足等问题。对此, 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材料的办法来实现人工土壤组成的改良和不足微量元素的追加,例如,污泥质地过细,则可采用添加粉煤灰的方法来改变其通透能力, 提高人工土壤的活性;对于缺乏的微量营养元素, 则可以采用添加废弃矿渣的办法来进行补充。污泥经过添加钾肥、杀虫剂及粉煤灰、矿渣等辅料后,泵入脱水袋。污泥脱水袋可采用具有腐蚀降解特性的材料, 以实现脱水袋和植生袋的双效合一。
综上所述,污泥袋装脱水植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城市废弃污泥作为高速公路植生基材主料,转废为宝,经济又合理;袋装污泥脱水可以实现控制性的适度脱水,与传统的植生技术相比,除去了污泥干化成块再粉碎的过程,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污泥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在污泥中添加一些粉煤灰和矿渣等材料,可以实现对人工土壤组成的改良,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达到平衡;选择具有腐蚀降解特性的材料开发污泥脱水袋,实现脱水袋和植生袋的双效合一,从而降低成本。
5、结语
通过全文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袋装污泥脱水植生技术利用城市废弃的污水污泥作为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生长的基质材料,不但减少了城市对于污水污泥的处理负担,而且降低了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变废为宝,很好的实现了高速公路边
坡和废渣区域的绿化。这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余武,曹璞.污泥袋装技术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2]闫兴富,杜茜.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建议[J].北方园艺,2008,(02)
[3]王俏梅,王卫,滕小虎.西北地区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的绿化养护[J].山东交通科技,2007,(04)
[4]杜和军.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J].工程与建设,2008.(01)
[5]石东扬,熊忠臣,金代钧,王瑞雄.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1,(03)
第二篇:浅谈五叶地锦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蓬勃发展,高速公路在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行车环境的好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速公路绿化日益受到重视,绿化设计越来越科学,植物的品种越来越丰富。
目前,高速公路边坡和中央分隔带地被植物大多以草坪为主,这些草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应性,并且也有较好的景观效果。然而存在栽植困难、需水量大、生长周期较短、管护费用较高等问题,而且在防沙、降尘、降低噪音诸方面收效甚微。鉴此,选择适应性更广、抗逆性更强、管护更简便、覆盖度更高、景观效果更好的绿化植物已日趋重要。
五叶地锦,又称美国地锦或美国爬山虎,葡萄科落叶木质藤木,掌状复叶,表面暗绿色,背面稍具白粉,小叶5枚,聚伞花序,花期7-8月,果期9-10月,果呈蓝黑色。原产美国东部,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一定的耐寒力,对土壤与气候的适应性较强,生长旺盛,少病虫害,是一种较好的攀援植物,但爬墙能力较差,可用作地面覆盖材料。常用扦插、播种繁殖,压条也可,插后20余天即可见根,枝条着地见湿也能生根,成活率极高。
在1997年以前,五叶地锦在京石、京津塘等高速公路的边坡绿化中被广泛应用。1998年在保津高速公路一期绿化中,尝试将五叶地锦作为地被覆盖植物引入中央分隔带种植。经过几年的管护发现五叶地锦具有经济性、实用性等诸多优点:
一、种植经济
与其它绿化形式相比,在种植过程中,五叶地锦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按照正常的绿化工程造价计算方法,2m宽的中央分隔带需4000株/公里株行距0.5X0.5Xlm,其市场价格为1.2元/株,则每公里造价为4800元。而最经济的草坪,按4.5元/m2计算,每公里造价也要9000元。如果自行培育繁殖,还可降低种植成本1.3倍左右。
二、养护成本低
由于五叶地锦适应能力强,长势旺盛,成活率高达95%以上,短期内就可达到郁蔽的效果,从第二年开始就可以利用本身的生长优势来抑制杂草的生长,从而降低除草的成本。
在养护过程中,清理五叶地锦每公里只需人工1个工日,加上修剪、除草等管护工作每年每公里仅需8个工日。而草坪修剪及清除杂草,每公里每年则需20-30个工日,如果没有种植草坪,那么清除、修剪杂草每公里每年则需40个工日以上。五叶地锦在节约养护成本、养护难易程度上明显要优于草坪。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草坪需水量大,更新周期短,养护烦琐等特点也日益暴露出来,在一些城市逐渐被淘汰,北京已经通过立法的形式限制草坪的使用,以节约能源。同样对高速公路来说,带来的高额养护费用也是一个无形的包袱。
三、适应性强
五叶地锦的耐旱、贫瘠、抗病虫害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瘠薄的环境下,每年只需浇水1-2遍,即可正常生长。同时它对碱性土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PH值为8.5的环境下也能生长。保津高速一期绿化工程种植五叶地锦已有6年的时间,迄今为止还未有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
四、季相丰富
路桥求职
路桥招聘
路桥英才网
英才网
五叶地锦具有丰富的季节特性。在春季发芽至秋初,叶色依次为嫩绿、翠绿、深绿,到了深秋季节,随着气温的降低叶子逐渐变为浅红、红色、深红,这时中央分隔带就变成了一条红色的彩带,与绿色的桧柏相互映衬,分外醒目,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可有效改善行车环境。
五、更新周期长、繁殖方便
因五叶地锦为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可生长20年以上,其生命周期相对于草木植物来说要长,同时由于五叶地锦扦插成活率高,不需要较高的技术,可以自行培育繁殖、种植,养护极为简便。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的绿化设计,合理的树种选择,经济便捷的养护是高速公路绿化追求的目标。五叶地锦无疑在高速公路绿化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路桥求职
路桥招聘
路桥英才网
英才网
第三篇: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1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摘 要】本文就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要求进行了概述,总结我国高速公路绿化现状的不足之处,介绍国外高速公路绿化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从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及环境美学的角度,对高速公路绿地现状进行分析,对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进行探讨,阐述了生态理念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 生态 绿化 景观 多样性 环境保护
高速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大地绿化的范畴,对于保护和恢复公路沿线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究竟怎样的绿化才能真正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又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自然和谐的景观,则是各国公路绿化者不断追求和探寻的目标。
一、高速公路绿地设计现状
高速公路绿地景观所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绿地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是体现文化气息的重要载体。
如在丘陵地区路段,采用生物技术恢复和营造“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新的栖息地。将互通立交桥下的绿岛修整成小岛等形状,并栽植不同的植被,同时将水源引进小岛,使整个绿化更加贴近自然,更加人性化。
又如为了减少山体爆破对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坏,他们变传统的边坡工程防护为生态防护,采用客土喷播、轮胎固土等新型岩石边坡固土绿化方法,让原来被爆破的“伤痕累累”的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衣。
服务区也尽显古典生态风情,在服务区与路之间种植了特大型银杏、梧桐、紫薇、香樟等树龄不
一、高矮参差的树木,服务区的建筑则掩映其间,其中设计了景观小品,景色十分怡人。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一条“生态、环保、旅游、景观”高速公路,沿线田园山水风景宜人,为广大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畅通快捷、赏心悦目的行车环境。然而还有大部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生态性上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一是绿化方式上,整体上水平不高,设计多采用城市道路绿化方式,绿化树种单调,季相色彩变化少;绿化大同小异,景观雷同,失去了自己的景观特色。
其次,绿化存在重视觉,轻综合生态功能的倾向,有些绿地基本上以种草为主,这种“稀树草原”虽然视觉效果较好,但绿地总体生物量不足(草皮的生态效应只有乔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和时间,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长生产能力。
第三,高速公路绿地存在后期绿化养护难度大、养护投入高,致使绿化效果因养护、投入等因素影响有倒退的趋势,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效益不高。
国外高速公路的绿化理念平等对待环境、生物与人。国外高速公路的绿化以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为主,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运用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弥补公路对生物生境的破坏,屏蔽公路给四周居民造成的视觉影响,为公路上的行驶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降低养护治理费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环境:控制侵蚀;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公路污染源对四周环境的影响。②生物:控制外来物种的生长;恢复乡土植物的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合的生境;结合工程措
施,引导动物穿越公路。③人:通过路旁净空带的设置、防风植物的种植和中心分隔带防眩植物的种植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公路沿线的视觉质量;结合原有林地和地形的处理,屏蔽公路对四周居民的视觉、听觉影响。注重景观设计师在公路的设计建造过程中的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开始营造通向各个公园的林荫大道,由于这些道路需要具备公园的一些特征,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工程师和景观设计师的合作成为林荫大道建设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逐渐转移到高速公路的设计建造中去。
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高速公路绿化
高速公路绿地是高速公路空间环境组成的部分,也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属性,也有其文化属性,是复杂的人工化生态系统。因此笔者认为在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绿地系统,保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存,在整个公路绿化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地上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发挥出持续永久的综合生态功能。
1.遵从生态学原则,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
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在同面积的绿地中,灌丛的单位面积绿量或叶面积指数和生态效益比草坪高,乔、灌地被植物结合的又比灌丛的高。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既不重叠,也尽量不空白,以避免种间直接竞争,提高叶面积绿量,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具体操作中,应以乡土植物品种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并研究其中各类植物的生态位,设计和建设一个各类植物按其生态位各得其所,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绿地系统。
2.保持“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群落结构
在绿化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有关资料表明:娇贵的草坪每公顷每年需10万元左右的“呵护费”,而树的管理费则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草坪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五、六年就要更新,护理较好的草坪寿命也不超过10年左右,而乔木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不需太多的人工护理就能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因此,建立乔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体的模拟自然群落的绿化模式,既丰富了沿线景观,又便于养护管理,是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型”高速公路绿化措施的探讨
1.边坡防护
现在建设的大部分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仍以工程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使边坡看上去僵硬、单调、机械,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防护设计中在满足边坡防护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运用生态绿化防护,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要考虑整个植被逐步恢复过程,以灌草植物为主
进行生态模式配置,除了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和行车效果外,也有利行车安全。边坡防护还应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边坡人工植草绿化,为减少人工草被退化,可考虑禾本科、豆科相结合和以暖季为主,冷暖季型草种相结合,并适当配以灌木的原则,从而使其能够自生自养,达到边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目前工程防护手段常用现有喷播绿化、挂网喷播、厚层基材、中空锚杆框格绿化、六角空心砖绿化、改良型厚层基材、植生袋防护和椰纤维网喷播防护(cf技术)等。养护完成后形成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2.互通区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及景观节点,其空间由匝道立体交叉围合而成,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区域之一,对景观要求较高。出于美化考虑,目前现有绿化施工选择的草种和树种的品种比较单一,物种少,稳定性差,受干扰后恢复能力差,该生态群落非常脆弱,给植物病虫害的爆发与蔓延提供便利,一旦感染了病虫害或其他灾害,植被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因此,建议互通区绿化在选择植物品种时,种类应尽可能多一些,即使同一类也应该选用不同的品系混配,同一品系分布不宜过分集中,以有效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抗多种病虫害的能力。绿化结合地形设计必须满足行车功能的需要和视觉要求,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点。互通区取消内侧的工程防护,取消工程排水沟,进行景观地形设计,使原有的平坦的互通区地形自然起伏变化,利用自然地形排水。这样不仅有利于其内部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的转换,而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能达到更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四、结语
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方法设计的高速公路,主要特点是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高速公路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之中,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观,又使高速公路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总之,无论从景观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来看,调整绿化结构,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结构完整、视觉与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型公路绿化,是保证高速公路绿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2]邬建国等.景观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程胜高等.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4]西蒙•贝尔.景观视觉设计要素.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4,12.[5](美)莱诺.G.议尼鲍姆,宋力译.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以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例如:小学数学在所有学科中,它是最抽象化,概念化的一门学科,模糊的数字概念,枯燥的定义定律,不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数字的定义、定律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成生活中生动、鲜明的图文并茂的画面,那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在组织教学或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是的,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余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易于理解接受,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
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是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创设教学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的思考,教学效率将会极大的提高。
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方式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学中,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教案,3
由于传播后保存不便,缺乏交流,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遗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教师积累一生的教学成果,这些课件的保存应用将成为其教学生命的延续。当后继教师使用前人的课件时,可以深切感受和体会他们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经验。后继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吸收经验,更新完善的应用。
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
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从一定程度上讲,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正处于发展壮大之中,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营造更具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才能为农村现代化教育做出贡献。
随着当今信息激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巨大的挑战,现代教 4
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已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热点,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录音、录像、投影幻灯、视频平台、各种教具与学具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一系列应用于教学中的手段方法、技能技术,它们的使用可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技术的运用,确实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发展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1.学校办学思路存在一些差距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面临的基本任务。各校要“办出各校特色”则是办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趋势。为了达到“办出各校特色”的目的,学校间的办学思路便产生不同。办学条件好的中小学校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并开始在学校建立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帮助学生掌握先进的微机语音操作技术,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办出自己的特色;那些办学条件差的中小学校则将办学停留在单纯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上,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办学个性化,不能顺应......(本文共计1页)[继续阅读本文]
第五篇: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在电厂中应用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在电厂中应用研究探讨
关键词:反渗透,化学清洗,双层滤料过滤器
反渗透(RO)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水处理方式在电厂应用中已由全套进口逐步发展到国产化,其设计和运行也从原来的照抄照搬到国内独立完成。可以说在国内的电站水处理行业,对RO的应用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是我国电力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RO设计、施工和运行的规程。RO用户虽然众多,但管理上不统一,并且在设备及技术上受制于外国膜制造公司。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以国内RO应用情况为依据,完善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RO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是当务之急。
笔者调研了国内RO用户的应用状况,结合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就系统中几个环节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认识。RO水处理方式是通过给水加压使水分子通过膜元件,把溶解盐类的水化离子或大分子阻留在浓水侧。因水质浓缩,为防止CaCO3、CaSO4、BaSO4、SrSO4等难溶物质结垢要有加酸系统和阻垢剂加药系统;为保证RO入水不损坏膜元件,前面有预处理;后面可加离子交换(IEX)以进一步提高水质标准。RO单元应包括:保安过滤器、高压泵、RO膜组件、化学清洗系统、加药系统、检测仪表及连接管线、辅助安全系统等设备。其典型系统见图1。
实际应用中,电站RO脱盐系统回收率大都为75%;常见的两段系统,前后段膜元件比例约为2:1,三段系统则前后段膜元件比例约为3:2,RO单元差别不大。其他方面因原水条件、出力、出水水质等要求不同会有较大差别,因此RO的设计、施工与运行不可千篇一律,其各个环节值得探讨研究。1 预处理部分的几点建议
尽管在RO入口前有保安过滤器(又称精密过滤器或5μ过滤器)以保证膜元件不被划伤或污堵,但前面的预处理系统合理设计与平稳运行对RO至关重要。国内电厂RO应用事故中70%以上与预处理有关。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地表水源的RO脱盐系统,两层滤料过滤器(一般为无烟煤和石英砂)值得推广。华东地区五个RO用户均采用此设备,华北有RO水处理系统的电厂双层滤料过滤器的用户也不少。两层滤料过滤器截污能力大,运行周期长,运行中水头损失增长较慢,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保证了RO入口水符合要求。
2)预处理中加药的选择:预处理中加入各种混凝剂,可以除去水中悬浮物,胶体等杂质。但如果不根据水源实情,一味地添加,不仅改善不了水质,相反会因药剂本身或药剂中所含杂质,而使水中带入对RO膜元件有害的物质。国内电厂RO事故中以此为因的不乏其例。轻则减短膜元件寿命,重则使部分膜元件报废。同时药剂之间的兼容性也不容忽视。如:使用六偏或聚丙烯酸为阻垢剂时,则混凝过程中不应使用阳离子型聚电解质作助凝剂。
3)活性炭过滤器的作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有机物、余氯等有害于膜元件的杂质。对于CA膜,因其耐氯性强,抗有机污染性差,为防止微生物应在前处理中加入CL2或NaOCL,一般不再加活性炭过滤,国内许多RO用户,如:杨树浦电厂、宝钢电厂、郑热五期等均如此。
上海石洞口电厂虽为CA膜,但预处理中加有活性炭过滤。结果为保证RO入口水含有一定余氯,不得不二次加氯;对于TFC膜,怕CL2,而耐有机污染能力稍强,常加活性炭过滤以使RO入口水余氯为零。因此维护活性炭过滤器的正常运行十分关键。如某电厂RO系统由于活性炭运行欠佳,活性炭出水COD反而增大,并且实测中没有活性炭过滤已能保证RO入口水质,使得活性炭过滤不仅形同虚设,反而成为事故的潜在隐患。另外,对于活性炭滤料的选择应注重实用效果,有些RO用户由于活性炭过滤器滤料的因素而出现运行事故应引以为诫。
4)保安过滤器运行良好的重要性:保安过滤器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RO进水不损坏膜组件,按运行方式可分为反洗型和不可反洗型。不可反洗型滤元为一次性,运行费用高,但效果好。国内电厂中后期投产的郑热六期、石洞口二厂、外高桥电厂、北京三热及衡水电厂的RO系统中均采用此种保安过滤器。尤其是石洞口二厂应用国内滤元,费用低而且运行良好,值得推广。而国内早期投产的电厂,保安过滤器多为可反洗型,操作上复杂些。例如宝钢电厂由于预处理欠佳,须每天反洗一次,而且还定期超声波清洗,石洞口电厂每周反洗一次,运行较好。但是,对于复合膜,不允许含余氯。保安过滤器则成为系统中细菌滋生及污物沉积的主要隐患。因此,滤元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可以选择较高的滤速,建议采用15t/(h·m2)滤元过滤面积,以便减少更换周期。这样,每次更换滤元的数量少,同时降低投资,防止了细菌滋生等隐患。2 RO附属系统的再讨论 2.1 RO系统加酸量
RO系统加酸调节入口水PH值,其剂量不仅要保证防止CaCO3垢,还要考虑膜元件的最佳运行PH值。对于CA膜其最佳运行PH值在5.5左右,对于TFC膜则在6~7左右(不同公司的膜的最佳运行PH值范围有所差别)。对于RO用户应根据实践经验进行调整,如上海石洞口二厂(采用聚酰氨复合膜)RO入口PH值为5.7,运行情况较好。但是PH值如果调得过低,不仅浪费酸,而且对膜性能的发挥不利。
为了保证RO系统的实际运行,根据用户水质特点及设备情况,甚至可以不加酸。如衡水电厂采用少加酸、不加阻垢剂的方式,不但降解了过去的污染,而且目前运行稳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2 阻垢剂的必要性
加阻垢剂如六偏磷酸钠,旨在防止CaCO3等物质结垢。如果水质良好,完全可以不加阻垢剂。RO水处理系统的大部分用户在实际运行中都没有加,但却都有此加药系统。这不能否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占用,因此在RO设计中对于确实水质良好,可以大胆地不上阻垢剂加药系统。2.3 关于冲洗系统
国外资料报导,500×10-6以下含盐量的水质可以用原水冲洗,即低压冲洗而不再另加冲洗设备,如果水质含盐量较高则必须用RO出水冲洗,需专门配置RO冲洗系统。实际上,许多电厂全套引进国外设备,有冲洗系统且为程序控制,即RO停运后自动由淡水箱送水入RO入口冲洗一段时间。这些电厂多数并没有投运此系统。如军粮城电厂原设计有,但投产以来没有用淡水冲洗,情况良好。笔者认为在RO设计时,如果水源水质良好(含盐量低),应省去额外的冲洗系统。低压冲洗即可满足RO膜元件的要求。2.4 关于化学清洗
如果RO运行正常,每年只须化学清洗一两次。华东地区五个RO用户(除宝钢外)均选择临时接管的清洗办法。其它地区应用固定清洗系统的用户也很少。从实用性和经济性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