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特点和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5 15:3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特点和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特点和对策分析》。

第一篇: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特点和对策分析

洛阳市产业集聚区 的建设特点及对策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实现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产业集聚区具有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效率等积极作用。近年来,洛阳市重点发挥产业集聚在拉动地方发展中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洛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立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产业选择与发展和预期的偏差,将制约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产业集聚的理论出发,结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对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洛阳市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特点;对策 产业集聚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融合,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这种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河南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实现“三化的”道路上,河南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作为中原腹地的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已初具规模,其高新产业集聚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集聚区存在大量问题的现实,比如明显的规划建设不配套、不完备、服务功能不同步等现象。因此,我们先把目光转向我们的省会郑州,了解其高新技术集聚区的发展经验。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围绕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型、独具特色的科技新城区目标,高新区提出 “三个坚定不移”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在项目建设,提出“四个紧扣”,即“紧扣高端、紧扣产业、紧扣规模、紧扣园区”招商,围绕“前沿性、规模性”上项目。目前,集聚区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精密合金产业基地、国家智能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集聚区内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和80%以上的动漫创意企业,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位居中部第一。其主要做法有:

一、抓项目,打造战略主导产业

坚持把项目的引进和推进作为首要任务,实施10大开工项目和10大创新项目,着力壮大前沿和规模产业。

二、抓园区,大力促进产业集聚

实施“一区多园”战略,按照“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模式建设推进10大园区,努力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规模产业和产业集群。

三、抓创新,着力激发产业活力

出台10大政策文件,对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改制上市、设立重点试验室、实现高速增长、创国家和省级名牌的从多个方面予以支持。

四、抓上市,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出台支持政策,实行领导分包和“一对一”服务,努力实现企业的“零成本”上市。

五、抓平台,提升服务企业层次

近年来规划建设了五大公共技术平台,动漫公共技术平台及与IBM合作建设的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生物工程中试平台已基本建成,物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正在建设。公共技术平台的规划建设,使高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走在了中部前列。

郑州高新技术集聚区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河南省目前第一个通过ISO14001.国际标准认证的环境管理运行区域。ISO环境管理目标示范区工程的启动,表明郑州高新区是投资者与创业者理想的生活、工作场所。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郑州的高新区搞得无疑是成功,洛阳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以向其学习。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洛阳高新区)坐落于九朝古都洛阳城西南,成立于1992年11•月,是河南省经国务院批准的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规划控制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洛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靠周山万亩森林公园,南望洛浦10公里滨河公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区内绿化面积达到31.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3%,绿化覆盖率达到41.2%。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先后完成了一、二、三期共5.6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实现了“六通一平”和部分基础设施配套, 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等空间环境形象塑造工程。洛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交通便利,境内有西南环高速公路连接郑少洛、连霍、二广、洛界等高速公路网,形成了与铁路口岸、洛阳机场、新郑国际机场相连的快速物流通道。目前已经是洛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洛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时期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其主导产业是以硅电子材料、新材料为主,重点发展钛、钼、钨类新材料及锂电池等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适度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制药。从当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来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集聚区聚而不合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一定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围绕某一明确的产业链自由分工协作,继而形成具体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区域内的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含量,主要以量取胜,简单粗放模仿的多,集约型自主创新的少。特别是由于缺乏行业领军的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区内的分工协作难以形成,表现出区域内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二)尚未认识到集群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

集群品牌是产业集聚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具有广泛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品牌。

洛阳市虽然逐步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聚区,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对集群品牌、集群文化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深,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建立起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集群品牌。

(三)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

国内外成功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表明,一个产业集群内多存在一两个明显的主导产业,围绕着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有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在这个产业链上,按照各自企业的特点,进行分工协作。这样的产业集聚区,由于主导产业明确,分工协作紧密,因此容易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为所有企业带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当前洛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没有鲜明的主导产业,即使在政府的主导下,确立了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离真正按市场规律形成鲜明的主导产业与完善的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缺乏产业配套,产业升级能力低下

产业集群的发展,最终将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完善的创新网络,从而产生知识溢出与技术溢出效应,这样的产业集群不仅表现在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广泛传播,更体现为在主导产业上的技术领先特点,并逐步以产能向技术驱动的发展方式。而当前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却远没有形成这样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产业集聚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由于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缺乏人才与资金的支撑,更多的企业只是以简单模仿为主,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较低。因为技术的缺乏,使产业集聚区的技术升级非常被动,而且往往由于资金有限,技术改造与升级非常缓慢。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政府加强了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引导,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与目标,政府更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而对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配套服务企业发展认识不足,导致资产评估、法律咨询、人才支撑、物流配送等众多企业产权流转、业务开展等所需的支撑能力严重滞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也使得这些产业集聚区难以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国家科技部对我国高新区的总体要求,结合洛阳高新区及当地实际,洛阳高新区的发展思路应确定为: 紧紧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给洛阳高新区带来的历史机遇,以实施信息化战 略为突破口,以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关键,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扬长避短,乘势而上,通过跳跃式发 展使洛阳高新区成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具体来讲,通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洛阳高新区要实现以下 四个目标: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高新技术具有高收益、高竞争、高投入、高风险、高智力、高势能等六大特征,在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传统 产

业所无可比拟的。可以说,国家设立高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 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 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无论是洛阳高新区的发展重点,还是洛阳高新区的发展方向,都只能是高新技术产 业,而不能是其他。具体来讲,洛阳高新区应坚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包括生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 保技术等在内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其实力和影响,使之成为中 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加速成果转化,强化技术创新,发展知识经 济示范区。这里,技术创新是核心。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也是高新 区长期来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科技与经济的相互统 一与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 化和国际化,从而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洛阳高新区应进一 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 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大幅度增强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技术发展 潜力,尽早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示范区。

(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高新区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本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崛起,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对周边地区和产业 的辐射和带动上。而且,高新区也只有通过对周边地区和产业的辐射与带动,才能找到发展所需的巨大市场空间。洛阳高新区地处我国老工业基地,其改 造传统产业辐射源作用更是责无旁贷。洛阳高新区这几年的发展实践也充分 证明: 重视并实施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展示了高新区的强大活力,而且 又反过来促进了 高新区的强劲发展。

(4)洛阳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兴建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 终目的是提高本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发展当地经济。洛阳高新区也不例外。不仅如此,洛阳高新区在这方面所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这是因为,作为我 1 9 国老工业基地的洛阳,始终面临着与全国,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 越大的严峻局面,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洛阳当地政府,都把重振洛阳 经济雄风的希望寄托在洛阳高新区身上。

洛阳高新区这几年的发展应该是令人振奋的,对洛阳经济的贡献度也越来越大,但离政府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洛阳高新区应该通过不断变革与突破,使之真正成为洛阳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聚集区建设工作汇报

一、规划调整进展情况

我县原有市级产业聚集区三个分别是:长垣县起重产业聚集区、卫材产业聚集区、新城产业聚集区。其中长垣起重产业聚集区已纳入省级规划,后经衔接,省有关部门同意对我县的产业聚集区进行整合,申报长垣县产业聚集区(含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调整草案如下:

1、布局设置、以城区远期规划为依托(起重园区已纳入城区总体规划),长垣县产业聚集区由南北两部分构成,南部为起重,含起重园区、参木及木岗,北部为新城工贸,含蒲东、蒲西。

2、规划面积:在土地规划修编时,将可调一般农田充分向聚集区周边集中。但为了保证本次申报成功,应遵循省政府产业聚集区的政策,整合后的长垣产业聚集区总面积暂定为40.8平方公里(含建成区,其中起重园区21.8平方公里,蒲西8平方公里,南蒲木岗4平方公里,参木4平方公里,蒲东3平方公里),聚集区所用一般农田外的剩余指标在本次规划区周边预留。

3、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省分配我县建设用地指标为7.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要侧重用于城区建设和聚集区建设,暂提以下分配方案:起重园区1.5平方公里,蒲西0.7 1

平方公里,蒲东0.6平方公里,参木0.7平方公里,木岗0.5平方公里,电厂0.8平方公里,合计为4.8平方公里,剩余指标及新争取到的用地指标放在城区建设使用。

4、规划修编工作:已选定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我县产业聚集区规划进行修编,资料采集和经费协商已结束。计划4月27日将规划布局图报领导审定。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2009年计划修建、续建道路18条,计划完成总投资17672.35万.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设2条,正在建设16条,累计完成投资2600万元;完成总投资3600万元、面积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园区第一初级中学,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投资500万元的园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成投资450万元的参木安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投资8200万元的西客站项目和投资5000万元的汽车检测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的新城工业区域绿化项目和投资600万元的联通信息开发建设项目。

三、招商引资情况

目前招商引资情况整体效果不明显。没有显著的进展。

四、项目建设情况

起重工业园区新入驻、开工建设企业8家,2009年计划完成总投资万元,参木工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3家,2009

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新城工贸集聚区新入驻企业4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木岗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

五、下一步的推进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由所辖地的乡(镇、办事处)负责,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鉴于我县产业聚集区布点多,且多头管理,要组建强有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并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确保建设目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快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和报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科学规划集聚区。对集聚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其市场趋势等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务必于5月底前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区域环评的编制。产业聚集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本规划相衔接,做到“三规”协调。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要加大道路、电力、信息、供水、排水、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八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按照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深度,大力建设标准化厂房,降低中小企业发展成本。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首先要根据我县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项目库建设,如我县的起重机械装备、卫材、汽车配件等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力争多引进投资总量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其次要紧紧盯住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好更多产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同时对引来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成为县(区)产业聚集园区的活广告和“金”字招牌,争取通过老客商引进新客商。第三,要大力实施“总部经济”和“回归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长垣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引导和鼓励他们到产业集聚区发展二、三产业。第四,对于世界500强或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的生产性项目,紧盯不懈,具体政策特事特议特办。

(五)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水平。按照产业类别和产业的关联性分区布局,实现工业逐步向集聚区集中,集聚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一是要承诺服务首问责任制,牢记“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理念,树立起尊重客商、尊重创业者的良好风尚,实现企业与服务机构的扁平化无缝对接。二是要健全落实好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集聚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严格执行“二十五天宁静日”和“五禁止、十不准”的规定,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生产,促进集聚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六)加大督查力度。继续坚持和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情况季督查、通报制度。不定期召开各产业集聚区负责

人会议,听取汇报,总结经验和不足,研究解决问题。建立目标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全县通报。每月2日、17日各产业集聚区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新入驻企业及新上项目情况上报县发改委。

(七)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各产业集聚区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多层标准化厂房等项目的谋划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资金。每月2日、17日各产业集聚区要将争取上级资金情况上报县发改委。

第三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市坚持把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四集一转”要求,瞄准全省先进,拉高发展标杆,整合优质资源,突出创新机制、强化载体、破解瓶颈、融合互动四个着力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出“规模扩张快、入驻项目多、产业层次高、承载能力强”的良好发展势头,产业集聚综合效应日益显现。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四,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城融合的主纽带、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生改善的突破口。

一、快速增长、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着

一是产业规模由小变大。2012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较2009年增长208.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6.7%,较2009年增长3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80.6亿元,较2009年增长17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6%,较2009年增长19.4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9.7%,较2009年提高21.4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层次由低变高。先后实施瑞庆汽车61万台发动机、大江重工装备产业园等360个与优势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层次加速由“粗大笨”向“高精尖”转变。2012年,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占全市比重达到85.2%;规模以上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42亿元,占集聚区收入68%,较2009年增加660亿元。

三是产业布局由散变聚。企业集聚,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1个,比2009年增加210家,占全市比重由2009年的16.5%提高至33.8%;项目集聚,2012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96个,占全市比重达73.4%,分别较2009年增长460%、44.2%。

四是支撑能力由弱变强。截止2012年底,全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超200亿元,建成道路695公里、管网1350公里、标准化厂房550万平方米、电网390公里、变电站35座,建成区面积达110.7平方公里,较2009年新增60.84平方公里。

五是集约节约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入驻产业集聚区项目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达到4200万元/公顷、平均产出达到6240万元/公顷,较2009年分别提高28%、3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较2009下降15%以上。

六是产城融合步伐显着加快。截至2012年底,已启动村庄搬迁20个,新建安置小区1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达559.4万平方米;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6.6万人,较2009年底增长7.5万人;安置失地农民就业3.8万人次,占失地农民总数的40.4%,年直接提高农民工资性总收入近20亿元。

二、科学谋划、勇于开拓,创造性开展产业集聚区工作

(一)坚持把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强化考核作为坚强保障。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成立******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发改、工信、财政等21家市直相关部门;对全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领导职数实施高规格配备,根据主要发展指标,对经济规模最大、发展迅猛的******、******市产业集聚区,按照“两个正县、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对发展较好、速度较快的******县等产业集聚区,按照“一个正县和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在完善政策支撑方面,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先后制定了《关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焦发〔20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焦发〔2012〕5号)和《关于印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的通知》(焦政办〔2012〕9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在强化考核方面,将指标考核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产业集聚区签订发展目标责任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通报表扬;当年未完成目标的,对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批评,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做出书面检查。对连续两年完成建设目标的给予重奖,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重用;连续两年未完成建设目标的,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降一级使用。

(二)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了《******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合理选择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重点实施“21315”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培育了风神轮胎、中内配、多氟多等20个集群龙头企业,打造了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10个特色产业链,实施了厦工机械配套产业园、格林沃特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等300个主导产业培育重大项目,2012年底,全市各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500亿元,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市工业现代化工等4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和******装备制造、******市经济技术装备制造等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主要抓手。高度重视发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作用,采取定向招商、图谱招商、大员招商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一是定向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先后引进中国兵装、中国兵器、东风汽车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县产业集聚区邀请国家财政部、国资委领导和50余名央企高管,在京成功举办******对接央企活动,签约国药集团、中海油集团等6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在北京举行对接央企活动的县,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2012年全省大招商电视电话会上作为全省两个先进县之一做典型发言。二是图谱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重点抓产业链条缺失环节,突出建链、补链、延链招商工作。******经济经技术产业集聚区围绕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延伸积极与厦工机械、奇瑞汽车等行业龙头产业合作,其中引进投资25亿元的年产61万套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仅用232天,刷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史上的纪录,创造了“奇瑞速度”,实现了“提升拓展”的新突破。三是大员招商,在全市实行招商引资党政“一把手”工程,市县各级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走在招商引资工作一线,做到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拜访、招商引资重大问题亲自解决,提高招商效率。******市委书记、市长先后8次赴上海谈判,促成了总投资45亿元的上海宝钢再制造项目成功落地,为******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级再制造基地夯实了基础。

(四)坚持把促进节约集约作为本质要求。我市始终坚持“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的发展理念,合理确定集聚区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标准,不断加强各地土地整理储备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市产业集聚区“引企上山”破解瓶颈,把不适宜农业种植的山前荒坡地变成了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仅此一项就节约耕地8000余亩;******市工业产业集聚区西部园区充分利用该区北部太行山脉,投入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10条,总长20公里,平整出土地5000多亩。******县产业集聚区在全县尚有2万余亩土地指标的情况下,严格贯彻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建设占地500亩的标准厂房,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6栋,建筑面积共26万平方米,宁波凯元电器、大正新能源等32个项目先后入驻,较单独供地节约用地1600多亩。******、温县产业集聚区将投资强度提高到280万元/亩,对每一个项目均进行科学测算,严把土地征用关,确保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五)坚持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创新动力。一是加强套合工作,因地制宜地理顺与所在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县于2011年9月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产业集聚区行政村代管体制,将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区内5个行政村交由集聚区管委会代管,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县成立龙泉街道办事处并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合署办公,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龙泉党工委书记,集聚区规划范围内9个村所有涉及的人、财、物全部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管理,所有项目落地由集聚区管委会直接协调土地征迁事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套合。二是落实“直通车”制度,按照“人员派驻制、流程内部化”的模式,推动职能部门向产业集聚区派驻人员。******县在产业集聚区成立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工商、税务、质监、环保、安监、金融、电力等18个办事服务窗口,将涉企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中心统一办理,做到“进一个门、办全部事”;同时,建立项目手续“免费代办制”,凡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所有工商、税务等审批事项,由行政服务中心免费代办,承诺时限,限时办结,真正让投资者享受到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市集聚办建立“点、线、面”三位一体工作法,点即把握重点,将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规划调整、主导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跟踪督导。线即抓住主线,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主线,建立对口服务制度,加强与相关责任部门沟通衔接,真正做到上下互通、部门联动。面即全面推进,统筹全面,协调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强力实行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对外公布制、工作台帐制四项制度,我市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典型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省政府办公厅以《政府工作快报》转发。******市产业集聚区推行“一线工作法”,由市级领导负责在一线招商,职能部门负责在一线服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在一线解决问题,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引进、快速实施,东风集团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签约后,仅用一个月完成用地协调560亩、办理各项手续29项。

(六)坚持把要素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积极组建投融资机构,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驻,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融资担保产品。目前,我市9个产业集聚区拥有投融资公司18个,总注册资金26.7亿元,累计融资超50亿元,其中******市政府注资5亿元成立******市产业集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累计为产业集聚区建设融资超20亿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前,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62家,占全市总数的83.8%,比2009年增加36家。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保税、检验检测、环保、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现已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47个,综合配套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其中******市产业集聚区投资5.5亿元,建成了我省第二家公共保税中心--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中心具备保税存储,出口退税,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六大功能,并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开关运行,******市成为了全省首家拥有“通关口岸”和保税区功能平台的县(市)。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创新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市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培养优秀干部的重要基地,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3名优秀科级干部到产业集聚区担当重任,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为集聚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实施“保姆式”服务,积极解决户口、住房、待遇、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加入******产业集聚区发展。******县强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通过引进造纸专家姜丰伟,实现了“一个人才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以江河纸业为龙头16家企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群主营业务收入2012年突破50亿。

(七)坚持把协调联动作为重要推进手段。建立了由市政府有关领导负责、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按照“重在培育、示范带动”的要求,在10个领域分别选择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市发展改委认真履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综合协调;统计局加强产业集聚区统计队伍建设,全面、准确反映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为产业集聚区工作快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商务局以集聚区为平台,积极引导集聚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打造全市对外开新高地;市重点办强化项目服务,将产业集聚区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强化协调服务;国土局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集中用于集聚区建设;市工信、人社、科技、住建、质检、工商、税务、电力、通信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联动合作、打总体战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工作合力。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持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按照“四集一转”内涵要求,围绕省“四个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着力抓好“五个强化、两个完善”(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强化项目带动、强化规划引领、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和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高水平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接近万亿,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第四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聚集区建设工作汇报

一、规划调整进展情况

我县原有市级产业聚集区三个分别是:长垣县起重产业聚集区、卫材产业聚集区、新城产业聚集区。其中长垣起重产业聚集区已纳入省级规划,后经衔接,省有关部门同意对我县的产业聚集区进行整合,申报长垣县产业聚集区(含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调整草案如下:

1、布局设置、以城区远期规划为依托(起重园区已纳入城区总体规划),长垣县产业聚集区由南北两部分构成,南部为起重,含起重园区、参木及木岗,北部为新城工贸,含蒲东、蒲西。

2、规划面积:在土地规划修编时,将可调一般农田充分向聚集区周边集中。但为了保证本次申报成功,应遵循省政府产业聚集区的政策,整合后的长垣产业聚集区总面积暂定为40.8平方公里(含建成区,其中起重园区21.8平方公里,蒲西8平方公里,南蒲木岗4平方公里,参木4平方公里,蒲东3平方公里),聚集区所用一般农田外的剩余指标在本次规划区周边预留。

3、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省分配我县建设用地指标为7.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要侧重用于城区建设和聚集区建设,暂提以下分配方案:起重园区1.5平方公里,蒲西0.7平方公里,蒲东0.6平方公里,参木0.7平方公里,木岗0.5平方公里,电厂0.8平方公里,合计为4.8平方公里,剩余指标及新争取到的用地指标放在城区建设使用。

4、规划修编工作:已选定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我县产业聚集区规划进行修编,资料采集和经费协商已结束。计划4月27日将规划布局图报领导审定。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2009年计划修建、续建道路18条,计划完成总投资17672.35万.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设2条,正在建设16条,累计完成投资2600万元;完成总投资3600万元、面积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园区第一初级中学,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投资500万元的园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成投资450万元的参木安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投资8200万元的西客站项目和投资5000万元的汽车检测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的新城工业区域绿化项目和投资600万元的联通信息开发建设项目。

三、招商引资情况

目前招商引资情况整体效果不明显。没有显著的进展。

四、项目建设情况

起重工业园区新入驻、开工建设企业8家,2009年计划完成总投资 万元,参木工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3家,2009 年计划完成投资 万元;新城工贸集聚区新入驻企业4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 万元。木岗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 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 万元。

五、下一步的推进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由所辖地的乡(镇、办事处)负责,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鉴于我县产业聚集区布点多,且多头管理,要组建强有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并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确保建设目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快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和报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科学规划集聚区。对集聚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其市场趋势等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务必于5月底前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区域环评的编制。产业聚集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本规划相衔接,做到“三规”协调。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要加大道路、电力、信息、供水、排水、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八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按照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深度,大力建设标准化厂房,降低中小企业发展成本。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首先要根据我县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项目库建设,如我县的起重机械装备、卫材、汽车配件等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力争多引进投资总量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其次要紧紧盯住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好更多产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同时对引来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成为县(区)产业聚集园区的活广告和“金”字招牌,争取通过老客商引进新客商。第三,要大力实施“总部经济”和“回归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长垣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引导和鼓励他们到产业集聚区发展二、三产业。第四,对于世界500强或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的生产性项目,紧盯不懈,具体政策特事特议特办。

(五)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水平。按照产业类别和产业的关联性分区布局,实现工业逐步向集聚区集中,集聚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一是要承诺服务首问责任制,牢记“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理念,树立起尊重客商、尊重创业者的良好风尚,实现企业与服务机构的扁平化无缝对接。二是要健全落实好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集聚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严格执行“二十五天宁静日”和“五禁止、十不准”的规定,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生产,促进集聚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六)加大督查力度。继续坚持和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情况季督查、通报制度。不定期召开各产业集聚区负责 人会议,听取汇报,总结经验和不足,研究解决问题。建立目标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全县通报。每月2日、17日各产业集聚区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新入驻企业及新上项目情况上报县发改委。

(七)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各产业集聚区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多层标准化厂房等项目的谋划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资金。每月2日、17日各产业集聚区要将争取上级资金情况上报县发改委。

第五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处长,各位核查组领导: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你们来到******区,对******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2012年企业税收完成情况进行核查。下面,我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不妥之处,我们将认真整改。

一、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市东北部,是充分利用山前坡地、荒地开发建设的产业集聚区,2009年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后才全面启动建设工作。由于集聚区起步晚、基础差,发展还仍处于培育阶段,与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集聚区原规划面积6.5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对集聚区向西,向北进行适当的扩展,新增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总面积达8.75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底,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3.3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7.3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94亿元,工业完成投资25.45亿元。

二、产业集聚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集聚区经济发展速度较2011年略有减缓,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8.8%,较2009年增长342.6%;税收8832.6万元,同比增长3.2%,较2009年增长129.1%;其中:2012年“三税”全口径收入2229.9万元,同比下降8.9%,较2009年767.6万元增长190.5%。

三、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截止目前,集聚区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22.92亿元,累计已完成工业投资17.44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0个,完成投资19.65亿元;引进省外项目2个,总投资3.4亿元,完成投资2.3亿元。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整合”“配套”--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我市六大支柱产业,结合我市矿用设备生产企业较多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全国500强--河南煤化集团为引领的山久管业、柯如机械、鼎力机械等先进矿用机械生产企业集群;围绕厦工机械、奇瑞发动机等项目抓配套,建设强信科技、中晶特玻等高科技企业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群;先后引进了力合热导压力容器项目、金结化工压力容器等专业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突破”“创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我市四大新兴产业,结合我市碳酸钙产业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高科技纳米碳酸钙产品生产线,打造新型纳米碳酸钙生产基地;通过建设多碳醇助溶剂及醇醚燃料项目,推进了河南省车用民用新型燃料的应用。该企业通过新型醇基燃料的研发,申报了六项国家专利技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是国家科技部新型醇基燃料燃具示范基地。三是围绕集聚区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着力培育集聚区电子、电器产业,提升电子、电器产业的集聚发展。

同时,集聚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积极谋划投资12亿元的机械制造产业园项目,努力引进投资5.7亿元******旭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全面服务投资1.5亿元的中州机械厂搬迁项目,跟踪洽谈投资1.5亿元的丰田汽车发动机外壳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开工建设。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银企服务

三年来,集聚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零基础零配套到满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需要。始终坚持银企服务,加快融资体系建设,努力撬动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速度。

1、完善配套,增强项目承载能力

先后融资1.87亿元,建成三路、二路、六路、七路、十五路等共8.2公里的集聚区主干道,与原有道路形成了集聚区“四横四纵”的道路框架体系;先后完成12.6公里的管网(供排水)建设、10公里的供电线路建设、6公里的弱电入地线路建设,为集聚区项目提供基础设施配套保障;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厂房和公租房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新锦绣、江昊电子等企业已入驻生产。

2、银企服务,加快融资体系建设

认真研究金融政策,以全市集聚区金融专项服务活动为契机,利用集聚区短信平台,定期发布项目情况,主动邀请银行到集聚区,和企业面对面交流,加强银企业间合作。通过银企对接,已为企业融资1.7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五、下步工作和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创新,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全面加快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培育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1、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力促续建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形成经济增长点,扩大经济总量。同时,加快投资12亿元的集聚区机械制造产业园、投资1.3亿元的强信公司陶瓷、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速度,年内开工,年内投产;二是加大招商项目落地进度。服务好中州机械厂搬迁项目、投资1.5亿元的发动机外壳等在谈项目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储备。

2、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模式,壮大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依托集聚区机械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培育矿用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的产业集群;围绕多碳醇助溶剂和纳米碳酸钙的投产,吸引新材料企业集聚发展;围绕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建成,着力培育电子、电器等高科技产业,提升集聚区产业发展水平。

3、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路网、供电、供水管网等建设。计划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约5.5亿元。重点完成规划八路、中原路、南山路、贵苑路等道路,总长度10.21KM,形成集聚区南北贯通、东西连通的“六纵五横”路网体系;开工建设集聚区蓝领公寓项目,可有效解决入驻项目职工住宿问题;完成集聚区供气规划、供热规划编制,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完成管网建设;投资建设110千伏变电站,确保满足集聚区项目中、远期用电需求。通过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服务,提升集聚区项目承载能力。

4、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

通过增资扩资,壮大投融资规模,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全面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安置小区建设。加强银企对接,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

下载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特点和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特点和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二00一年四月 日) 2011年,对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加快集聚区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以赶超先进集聚区为目......

    天津建设10大产业集聚区

    天津建设10大产业集聚区 占全市工业半壁江山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2011年04月07日 随着天津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本市工业以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为支撑,围绕龙头企业,拉长......

    产业集聚区建议

    一是认识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放思想,超常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发展;是支持鼓励的发展,还是求全责备的发展;全县上下必须统一“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必须统一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区 演讲稿

    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原明珠漯河市,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 陈涛2011-04-21 摘 要: 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

    向县政府产业集聚区建设汇报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2012年5月21日)一、基本情况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是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批准面积16.33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区。北区规划面积9.65平方公里,......

    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

    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陈晓亚 张文正摘要:今年旅游工作会议,对我省旅游工作的大方向进行敲定,2012年我省将集中加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全力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产业集聚区2011年工作总结

    ***产业集聚区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度,***产业集聚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载体功能,强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和主导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