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狱公务员补贴政策理性分析及政策
对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政策出台后创新激励机制的思考
摘要: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的出台,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监狱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它是国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过程中的一项政策,在政策内容、政策程序、政策依据、政策保障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一
定缺陷。本文通过对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的理性分析,从政策、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就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出台后,如何创新激励机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激励机制
今年初,xx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在广大监狱公务员的期盼中出台了。政策出台之后、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监狱单位和广大公务员的拥护、支持,并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出政策的执行效力。与此同时,由于津贴补贴政策涉及面广、原经济水平和发放水平差距较大,加之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对政策理解不透等原因,部分监狱和公务员对津贴补贴政策意见较大,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经过深入调研,通过对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的理性分析,就政策出台后如何创新激励机制提出相应对策。
一、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出台的重要作用
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的出台具有“四个作用”:
(一)对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秩序的规范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两个直接后果:一是促使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是导致收入分配方面的巨大差距。第二个后果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影响安全稳定的隐患、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切的重点课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议题、公务员关心的热点问题。2006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2006年7月1日,新中国第四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尘埃落定,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在公务员新的工资制度确定以后,解决公务员津贴补贴方面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要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呼声越来越高,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呼之欲出。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国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重要举措的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应运而生。
(二)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没有充分体现在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资历等方面,却更多地体现在地区和部门所拥有的资产、资源和区位优势等方面。拥有不同资产、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公务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有的公务员津贴补贴远远超过基本工资。这种“工作好不如区位好、成绩好不如部门好、干得好不如运气好”,与按劳分配原则相悖的现象,导致公务员之间相互攀比跳槽、片面追薪逐利,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廉洁、高效。
以监狱系统公务员为例:同属监狱系统,沿海与内地监狱公务员之间收入差距很大;同属警察序列,监狱系统公务员与公安系统公务员之间收入差距很大;同属xx监狱公务员,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部门公务员与经济效益差的单位部门公务员之间收入差距很大;即使在同一个监狱单位,“油水部门”与“清水部门”公务员之间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
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分配秩序方面的混乱状况,致使收益差的单位部门公务员流出不流入,导致人才枯竭;收益好的单位部门公务员流入不流出,导致人才浪费。有的单位部门因公务员受利益驱使形成一股“盲流”,有的单位部门因公务员长期滞留成为一潭“死水”。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就是通过对公务员的利益调整和利益规范,促进公务员队伍既相对稳定又充满活力。
(三)对监狱发展的推动作用
纵观我国监狱五十多年发展史,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监狱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二是改造与生产、经济与执法的矛盾贯穿监狱发展过程的始终。由于国家对监狱所需经费长期以来未全额保障,确保监狱正常运转的经费很大部分需要监狱靠生产经营、创造经济效益来获得,监狱工作始终在改造质量与生产数量、执法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中徘徊彷徨。由于国家财政保障不到位,监狱忙于抓生产、无力管改造,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导致部分监狱“狱内发案率上升,改造质量下降;民警违纪率上升,执法水平下降;罪犯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率上升,监狱执法形象下降”的“三升三降”现象,与“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背道而驰。
为了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制约监狱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
开、规范运行”为目标的监狱体制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监狱体制改革的四项目标中,“全额保障”是前提,离开了“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都无法实现。规范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是实现监狱所需经费由国家全额保障的重要步骤,通过规范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就为进而实现监狱所需经费由国家全额保障、促使监狱职能纯化、促进改造质量提
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
由于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秩序方面的混乱,部分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发放津贴补贴,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务员声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解决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秩序方面的混乱状况,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理顺利益关系,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和谐相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社会矛盾归根结底是利益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要素中,利益和谐是关键。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调整公务员利益关系、促进利益和谐的重要举措。xx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的出台,使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有效解决了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秩序混乱、发放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从而为依法治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存在的缺陷
由于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是规范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过程中的一项政策,不可避免存在不成熟的地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缺陷”:
(一)政策内容缺陷
政策内容缺陷可以概括为“五同五不同”:
1、地区相同津贴补贴不同。同一职级公务员,同在xx监狱系统,各监狱单位公务员的津贴补贴额度却大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地市,各监狱单位公务员津贴补贴额度也不相同。以2007年起步时主任科员津贴补贴水平为例:同属xx监狱系统,津贴补贴起步水平最高的主任科员为29898元,最低为11311元,差额高达18587元,2.64倍。
2、艰苦程度不同津贴补贴相同。地处大中城市的监狱公务员与地处边远艰苦地区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水平大致相同,甚至前者还高于后者。边远艰苦地区监狱公务员工作条件艰苦、收入水平低,津贴补贴理应向他们倾斜,但政策没有体现这种差异。
3、劳动付出不同津贴补贴相同。不同工作岗位的公务员所承担的风险、所付出的劳动差别较大。直接管理罪犯的基层公务员比在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辛苦多;在高危、污染行业工作的公务员比在一般行业工作的公务员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辛苦多,津贴补贴额度理应向他们倾斜,但政策没有体现这种差异。
4、风险责任不同津贴补贴相同。担任科(监区)、股(分监区)级实职的公务员是监狱的中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监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科(监区)、股(分监区)级实职公务员所承担的责任、所付出的辛劳、所承受的压力比一般公务员大得多,津贴补贴理应向他们倾斜,但政策没有体现这种差异。
5、工作表现不同津贴补贴相同。按劳分配是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但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却没有把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绩效作为确定公务员津贴补贴的标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导致部分公务员对工作上推下卸、软磨硬抗、消极应付,单位部门对此忧心忡忡,广大公务员对此愤愤不平。
(二)政策程序缺陷
1、政策制定过程缺陷。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虽征求了一些单位部门的意见,但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仍然存在体察下情不够、切合实际不够、政策深度广度不够的缺陷,没有最大限度广纳民意、广集民智、广听民声;再加之全省监狱系统50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差异较大,政策难以照顾到方方面面,从而导致这项本应上下叫好、皆大欢喜的政策,出台后却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2、政策出台过程缺陷。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出台之时,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公开度不够、透明度不够。作为利害关系主体的广大监狱公务员既没有看到文件,又吃不透政策精神。谣言止于真相,传言起于神秘,在“大道消息”不畅通的情况下,“小道消息”必然满天飞。
(三)政策依据缺陷
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的标准,是按照《xx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和川纪发(2007)6号文来确定的,是以各监狱单位2005年实际发放水平作为规范后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起步水平。这一政策依据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
一是各监狱单位上报2005年实际发放水平时,绝大多数监狱单位被蒙在鼓里,不明意图,不知何用,所以上报的数据不能体现真实情况。数据的不真实虽然有各监狱单位自己的责任,但也说明公务员津贴补贴数据的收集渠道欠规范性、真实性。
二是按“2005年实际发放水平作为规范后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起步水平”,这一政策规定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其结果是以前津贴补贴发得多的公务员现在也拿得多,以前津贴补贴发得少的公务员现在也拿得少。政策没有有效解决收入分配矛盾,而是继续维持不合理现状。
三是按“2005年实际发放水平作为规范后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起步水平”,这一政策规定忽略了2005至2007年期间监狱外劳的收缩、资源的枯竭、高风险行业的退出对监狱经济造成的影响,忽略了物价上涨因素对公务员生活的冲击。
(四)政策保障缺陷
“此次津贴补贴水平调整属‘规范’水平,而不是政策性‘提高’水平,各单位原资金支付渠道仍然保留。”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的这一规定表明,xx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并非由国家财政全额保障,绝大部分仍靠各监狱单位自筹资金发放。在国家财政保障不到位的前提下,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将大打折扣。
据统计,2007年xx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大约28%由省财政拨款、72%由各监狱自筹资金发放。2007年xx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约需资金4.2亿,而省财政只解决了1.2亿;2008年xx监狱公务员津补贴发放约需资金4.8亿,省财政目前同样只解决了约1.2亿元。从2008年各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的情况来看也不尽人意,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并没有给绝大多数监狱公务员带来明显的收入增长,一些监狱公务员的收入还有下降,再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监狱公务员的整体生活水平还略有下降。由于津贴补贴政策的财政保障不到位,各监狱单位普遍反映经济压力大、经费运转难、管理难度大。
三、对政策出台后创新激励机制的思考
按照现行的津贴补贴政策,各监狱单位在管理方面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有限。在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政治思想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而一些监狱单位采取的津贴补贴预留制、缓发制等经济激励手段又不符合现行政策规定,缺乏政策支持。为此,我们首先应从进一步完善现行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入手,在政策激励机制、政治文化激励机制、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三个创新”:
(一)政策激励机制创新
现行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把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分为“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两大类”,这个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无可厚非。但这项政策规定过于笼统原则,应当予以细化。科学、完善、合理的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应由六大部分组成,即:基本津贴补贴、地区补贴、物价补贴、岗位津贴、职务津贴、综合绩效津贴。具体设计如下:
1、“基本津贴补贴”。由国务院按公务员的行政职务确定额度。在同一行政职务里,所有公务员的“基本津贴补贴”额度完全相同。此项设计可以避免“油水部门”和“清水部门”之间公务员津贴补贴迥异的现象。
2、“地区补贴”。由国务院按公务员所在地区边远艰苦程度确定各省公务员“地区补贴”的额度范围;省政府再根据各地市的边远艰苦程度确定所属公务员“地区补贴”额度。此项设计既可避免同一地区公务员津贴补贴相差大,又可避免边远艰苦地区公务员津贴补贴与非边远艰苦地区公务员津贴补贴等额,使津贴补贴向边远艰苦地区公务员倾斜。“艰苦地区津贴”国家已有政策规定,但需进一步完善。
3、“物价补贴”。由国务院按每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确定各省公务员次年“物价补贴”的额度范围;再由省政府根据各地市消费者物价指数,确定所属地市公务员次年“物价补贴”额度。公务员“物价补贴”额度应随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涨落而作相应调整。此项设计可以避免因各地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公务员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4、“岗位津贴”。由国务院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责任大小、劳动付出、艰苦程度,把公务员岗位分成几大类型,根据岗位类型确定各类岗位的“岗位津贴”额度范围;再由省级主管部门确定各监狱不同岗位类型公务员的“岗位津贴”额度。此项设计可以避免公务员因“工作岗位不同、劳动付出不同、责任大小不同”,津贴补贴额度却相同的弊端,使“岗位津贴”向艰苦、特殊、高危、污染、基层岗位公务员倾斜。“岗位津贴”国家已有政策规定,但需进一步完善。
5、“职务津贴”。由国务院按照公务员所担任的行政实职(从副股级到总理级)统一确定不同行政实职公务员的“职务津贴”额度,没有担任行政实职的公务员不享受“职务津贴”。此项设计可以避免不同领导实职公务员由于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工作难易程度不同,与一般公务员津贴补贴等额的弊端。“职务津贴”国家虽有政策规定,但其中的差异太小,不能有效提高公务员对职务的竞争吸引力、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6、“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公务员“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额度范围;再由省政府确定各单位公务员的“综合绩效考评津贴”额度。各单位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绩效考评办法,对公务员的综合绩效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确定每个公务员“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实际发放额度。此项设计可以避免公务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弊端,最大限度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激励和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政治文化激励机制创新
政治文化激励机制创新包括职务晋升激励、政治思想激励、荣誉名誉激励、文化影响激励四个方面。
1、职务晋升激励。公务员的需求层次是多方面的,既体现在对利益追求的经济层面上,更多的却体现在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面上。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以业绩、能力、工作质量论英雄,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和环境,以职务的晋升、才能的施展、事业的成功、抱负的实现来激励公务员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2、政治思想激励。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公务员队伍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勤奋上进的思想意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传递真挚情感,让公务员在关爱、关心、关怀的氛围中自觉自愿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人格魅力、领导艺术等“软权力”的施展,有效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荣誉名誉激励。任何人都有得到社会尊重和集体认同的需要,对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公务员给予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奖励,对其人生价值予以集体认同,可以有效激发公务员以荣誉感、名誉感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
4、文化影响激励。通过打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监狱文化品牌,提升监狱公务员的文化品位,通过监狱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影响力,不断提高监狱公务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经济激励机制创新
经济激励机制创新是指在完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制定“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狱公务员综合绩效考评办法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范监狱公务员“综合绩效考评津贴”来实现经济激励的目的。
完善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是经济激励机制创新的前提条件,没有政策规定和政策支持,再好的办法各监狱单位都不敢、也不能施行,否则就是违反政策。制定“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狱公务员综合绩效考评办法是经济激励机制创新的基础,没有好的综合绩效考评制度和办法,再好的政策也会在执行中大打折扣、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如前所述的监狱公务员六项津贴补贴中,前五项虽然额度不同但都不能扣发,相对稳定;只有第六项“综合绩效考评津贴”是动态、可变的。前五项津贴补贴是在公平、公正中体现激励,第六项“综合绩效考评津贴”是在激励中体现公平、公正。具体操作如下:
1、“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基本分类。应把公务员的“综合绩效考评津贴”分为两部分:对单位的综合绩效考评津贴、对个人的综合绩效考评津贴。二者各占公务员“综合绩效考评津贴”总额度的50%。如此分类,既可以充分调动公务员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又可以因势利导,把公务员的个人努力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使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有机结合,促进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
2、“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操作办法。对单位的综合绩效考评应根据公务员所在单位“队伍建设、监管执法、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确定单位“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发放额度;对公务员个人的综合绩效考评应根据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确定个人“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发放额度。两项额度之和就是一个公务员“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实际发放额度。
3、“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幅度比例。为了既能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使公务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综合绩效考评津贴”额度应占监狱公务员津贴补贴总额度的20%—30%为宜。各监狱单位依据公务员综合绩效考评的结果,对不同综合绩效公务员的“综合绩效考评津贴”,在0%—100%之间确定实际发放的额度。
4、“综合绩效考评津贴”的考评时段。各监狱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对公务员和所在单位的“综合绩效考评津贴”实行“月考核制”,也可以实行“月、季、年结合考核制”。
第二篇:通讯补贴政策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浙江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浙国税所【2003】45号
各市、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省国家税务局直属征收分局、稽查局、省地方税务局直属一分局、直属二分局、稽查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2003】45号,一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作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关于企业投资的借款费用
(一)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发生的借款费用,除关联方借款另有规定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可以直接扣除,不需要资本化计入有关投资的成本。
(二)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从关联方借入资金,其发生的借款费用,按《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六条规定执行。
二、关于企业捐赠
(一)企业将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
(二)《通知》第二条第三款“入帐价值”按《企业会计制度》确认标准执行,接受方以入帐价值扣除由接受方承担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一番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在经营中使用或将来销售(转让)处置时,可按税法规定接转存货销售成本、有价证券转让成本(以入帐价值为限)或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额。
三、关于企业提取的准备金
(一)《通知》第三条第(二)款“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整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作相反的纳税调整”,企业在年终申报作上述纳税调减时,一般应出具中国注册税务师或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证明,上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二)企业年终纳税申报前(终了后45日内)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税调整,应作为会计报告的纳税调整;企业年终纳税申报后(终了后45日后)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税调整,应作为本的纳税调整。
四、关于企业资产永久或实质性伤害
(一)企业的各项资产当有确凿证据证明已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应于资产处置后,扣除变价收入、可收回金额以及责任和保险赔偿后,在处置当年上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确认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扣除。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资产、在建工程等)。
因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引起的应纳税所得额负数,可以作为亏损,用企业下一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
(二)对企业发生的永久或实质性损害资产金额较大,或损害的金额难以确定,企业在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时,应出具中国注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审核证明。对永久或实质性损害资产金额较大的具体界定标准,由各县市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五、企业按省政府《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浙政【1997】15号)及《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意见》(浙劳社【2002】149号)规定为全体雇员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不超过本企业工资总额5%的范围内、补充医疗保险在不超过本企业工资总额4%的范围内,据实在税前扣除。上述工资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计算基数一致。
六、《通知》第七条第(二)款,区分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标准按《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即:企业在对租赁业务进行分类时,应全面考虑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是否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是否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比例等各种因素。满足一下一项或数项标准的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但是,如果租赁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项标准不适用。
(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
但是,如果租赁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项标准不适用。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七、《通知》第八条,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即: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包括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和应收票据转入“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帐款”科目后计提坏账准备,向职工个人的垫付款项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八、企业发给停止实物分房以前参加工作的未享受福利分房待遇的老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按当地县市人们政府规定的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1】39号第5条规定,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在不少于3年的期间内均匀扣除。
九、企业发生的销货退回,销货方应提供由购货方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企业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等适当证明,可冲销退货当期的销售收入。
十、企业发给职工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办公通讯费用,按照企业主要负责人在每人每月500元、其他人员在每人每月300元的额度内,据实在税前扣除。通讯费发放的形式包括现金补贴和凭票报销等,通讯费不计入企业计税工资总额。年终纳税申报前,企业应将通讯费发放形式、企业主要负责人名单、实际发放(报销)金额等情况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第三篇: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一、补贴范围和期限
(一)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并进行就业登记和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离退休不足五年的,可以延长至退休年龄。
(二)对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创业后,已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失业城镇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转伍军人)
一、补贴项目和标准
(一)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的,社会保险补贴以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伟缴费基数计算,养老保险补贴12%,失业保险补贴1%,医疗保险补贴3%。
(二)其他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后参加社会保险的,按其本人缴纳的“三项保险”费的60%予以补贴。
二、补贴办法和程序
(一)定期申报
灵活就业人员及自主创业人员自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季度终了后10天内由本人向所在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补贴。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汇总后,分别补贴对象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同级就业服务机构。首次申报社保补贴时,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收集或提供以下材料:(1)街道(汇总)申请社会补贴的报告(内容包括不同形式就业人数、参保情况、个人缴费情况、补贴金额等);(2)经街道审核的(个人)社会保险费补贴申请;(3)补贴对象《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补贴对象《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持《失业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上季度个人缴费凭据复印件(原件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验证后退回本人)。
(二)及时拨付
就业服务机构收到用人单位或个人申报社会保险补贴的材料后,应及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审核无误的,由就业服务机构填写社会保险补贴通知单财政部门在15日内将资金拨入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属个人缴费的,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入同级就业服务机构指定账户,由就业服务机构在银行为申请办理个人社会保险补贴储蓄账户,并在申请人签领后7日内将补贴资金存入申请人储蓄账户。
三、其他事项
1、在补贴期限内,再次申报社会保险补贴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只需提供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补贴人员名册和缴费凭据,不重复提交其它材料。补贴人数及补贴金额有变化的,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篇:汽车补贴政策
2009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发放范围及标准
根据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精神和《财政部 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2]742号)的有关规定,现将2009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的车辆补贴范围及补贴标准公告如下:
一、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注册登记日期在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车长大于4.8米(含4.8米)、小于7.5米的农村客运车辆,补贴标准为每辆车10000元人民币。
符合上述补贴范围的老旧汽车车主,可按有关规定,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证、运输管理部门出具的意见、《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和有效身份证明等凭据申请补贴资金。
二、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注册登记日期在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且使用年限在7—9年之间的下列车型:
一是车长7.5米以上(含7.5米)且乘座人数(包括驾驶人)23人以上(含23人)的载客汽车, 补贴标准为每辆车5000元人民币;
二是车长9米以上(含9米)且当年更新的汽车排放标准符合国三阶段要求(北京当年更新的汽车排放标准符合国四阶段要求)的城市公交车,补贴标准为每辆车15000元人民币;
三是不足9米且当年更新的汽车排放标准符合国三阶段要求(北京当年更新的汽车排放标准符合国四阶段要求)的城市公交车,补贴标准为每辆车10000元人民币;
四是总质量在12000kg(千克)以上(含12000kg)的载货汽车及准牵引总质量在12000kg(千克)以上(含12000kg)的半挂牵引车,补贴标准为每辆车5000元人民币。没有动力装置的全挂车、半挂车不属于补贴范围。
符合上述补贴范围的老旧汽车车主,可按有关规定,凭《报废汽车回收证明》、有效身份证明和更新车辆购车发票等凭据申请补贴资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44号)精神,更好的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汽车以旧换新是指按本办法要求提前报废老旧汽车、“黄标车”并换购新车。
“黄标车”定义:“黄标车”是指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
老旧汽车、“黄标车”和新车均不包括三轮汽车、低速货车。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是指中央财政从一般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资金。
第四条 商务部会同财政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和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并指导地方相关部门开展有关工作。
商务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新车销售的管理工作。
财政部负责补贴资金的筹集、分配、落实和监管。
公安部负责指导、监督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新车注册登记,办理报废机动车注销登记并出具《机动车注销证明》。
环境保护部负责“黄标车”的认定和查验,并对报废机动车拆解处理实施环境监管。
中宣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监督管理。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公安、环保等部门负责汽车以旧换新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 补贴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 补贴范围:在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期间,将符合下列条件的汽车交售给依法设立的指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并换购新车的(报废汽车的车主名称与换购新车车主名称应一致):
(一)使用不到8年的老旧微型载货车,老旧中型出租载客车;
(二)使用不到12年的老旧中、轻型载货车;
(三)使用不到12年的老旧中型载客车(不含出租车);
(四)与《汽车报废标准规定使用年限表》(详见附1)中规定的使用年限相比,提前报废的各类“黄标车”。
使用年计算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分别为车辆初次登记日期和注销日期。
第七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车主只能选择申请一种补贴:
(一)既符合第六条第四项、又符合第六条第一至第三项规定条件之一的;
(二)既符合第六条第三项或第四项,又符合2009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的车辆补贴范围及补贴标准公告(财政部 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20号)规定条件的。
第八条提前报废“黄标车”并换购新车,新车已享受1.6升及以下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的,不再享受补贴。
第九条 符合第六条规定提前报废老旧汽车、“黄标车”并换购新车的,按以下标准给予补贴:
(一)报废老旧汽车的补贴标准:
1.报废中型载货车,每辆补贴人民币6000元;
2.报废轻型载货车,每辆补贴人民币5000元;
3.报废微型载货车,每辆补贴人民币4000元;
4.报废中型载客车,每辆补贴人民币5000元。
(二)报废“黄标车”的补贴标准:
1.报废中型载货车,每辆补贴人民币6000元;
2.报废轻型载货车,每辆补贴人民币5000元;
3.报废微型载货车,每辆补贴人民币4000元;
4.报废中型载客车,每辆补贴人民币5000元;
5.报废小型载客车(不含轿车),每辆补贴人民币4000元;
6.报废微型载客车(不含轿车),每辆补贴人民币3000元;
7.报废轿车、重型载货车、大型载客车、专项作业车,每辆补贴人民币6000元。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商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黄标车”车型、年限、城市管理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调整“黄标车”补贴标准,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向财政部、商务部备案。
第三章 车辆报废更新
及补贴资金申请、审核和发放
第十条 承担汽车以旧换新车辆回收工作的企业应为依法设立、具备汽车以旧换新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条件、能够出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务主管部门印发的《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
第十一条 拟申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的车主应当将符合第六条规定的老旧汽车、“黄标车”交售给车籍所在地符合第十条规定的报废汽车
回收拆解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当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车辆报废回收有关信息,按有关规定及时对车辆解体,向车主出具《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并自收到车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和《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副联等交公安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向车主交付《机动车注销证明》。
第十二条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出具的《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应在备注栏中注明车辆初次登记日期、总质量、车长、乘坐人数等信息,并将副联报送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车主在购买新车时,应取得新车购车发票等证明、凭据。第十四条 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环保部门设立汽车以旧换新联合服务窗口,办理补贴资金申请。有条件的县也要设立汽车以旧换新联合服务窗口。联合服务窗口设置地点应尽量方便车主办理补贴资金申领手续。
商务主管部门是联合服务窗口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审核《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的有效性,以及车主提交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申请表》(详见附2)等有关材料,核对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废车辆回收有关信息,录入申请、补贴信息,综合协调、汇总数据等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审核车辆是否属于申领补贴范围及补贴标准,并对符合要求车主拨付补贴资金。
环保部门负责查验报废车辆是否属于“黄标车”。
第十五条 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老旧汽车、“黄标车”车主应在2009年8月10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到报废车辆车籍所在地市(州)、县汽车以旧换新联合服务窗口申请补贴资金,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申请表》(可在联合服务窗口领取,也可从商务部网站下载);
(二)《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原件;
(三)《机动车注销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四)新车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五)机动车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六)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七)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八)与车主同名的个人银行账户存折或单位基本账户开户证复印件。对符合条件的报废老旧汽车、“黄标车”并购买新车的,财政部门应于受理后15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发放给车主;对不符合条件的,商务主管部门应退回申请并说明理由。
车主逾期提出补贴资金申请的,有关部门不予受理。
第十六条 信息管理系统启用前,各地可采取纸质表格审核等形式,开展补贴资金的审核发放工作。
第四章 补贴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中央财政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确定的补贴标准,对地方实行补贴资金包干。地方调整“黄标车”补贴标准差额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安排。
第十八条 财政部参考各地“黄标车”保有量等因素向各省级财政主管部门预拨补贴资金。
第十九条 各省级财政、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于2010年7月31日前将补贴资金发放情况上报商务部、财政部。财政部根据补贴资金实际发放情况与各地进行清算。
第二十条补贴资金结余的使用由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另行规定。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完善报废汽车回收网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县延伸回收网点,鼓励企业开展上门服务,方便车主交车和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行政区域内承担汽车以旧换新车辆回收工作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及其回收网点名单。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引导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加大投入,按照《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22128-2008)进行标准化改造,提高拆解水平。
第二十二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与财政等部门沟通和协调。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安排工作经费,用于汽车以旧换新联合服务窗口设立、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相关单据印制以及必要的设备购置等。
第二十三条 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引导老旧汽车、“黄标车”提前报废。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应与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一并执行。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指导地方相关部门对汽车以旧换新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汽车报废和换购新车、资金发放、信息统计上报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及时发放,用好补贴政策。第二十六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负责组织做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办理资料存档和信息统计工作,并将每月办理情况按《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发放统计表》(详见附4)的要求于次月3日前报送商务部并抄送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适时将有关信息在网站上公布。
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对换购新车的产地、品牌、型号等加以限制。
第二十八条 对买卖、伪造、变造《报废汽车回收证明》,拼装车以及将回收的报废车辆上路行驶或流向社会的,有关部门依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07号)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挪用、骗取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其他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有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有关义务的,商务主管部门可依据其情节轻重,采取公告违规企业行为、从承担汽车以旧换新车辆回收工作企业名单剔除,以及收回或暂停发给《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等措施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各省级财政、商务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汽车以旧换新具体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商务部备案。
第三十二条 财政部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20号规定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的申请和发放,按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有关车主应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并填写《“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申请表》(详见附3),各地应按《 “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发放统计表》(详见附5)报送信息。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篇: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有关政策
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有关政策
一、什么是“阳光工资”?
所谓“阳光工资”就是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公开公务员的津补贴标准,将公务员津补贴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因此被俗称为“阳光工资”。
二、实行“阳光工资”的目的是什么?
实行“阳光工资”的目的:一是公开公务员津补贴标准,避免各单位暗箱操作;二是统一公务员津补贴标准,严防滥补乱贴,克服津补贴发放的随意性,消除同级机关各部门之间不合理的津补贴差距,逐步缩小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差距,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公务员津补贴水平与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和掌握的行政权力彻底脱钩。
三、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的实施范围与对象是哪些?
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的范围与对象为党政群机关以及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中,执行机关工资制度的在职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含工人);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离休干部。
事业单位不参加本次规范津补贴工作,上级部门正在制定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待国家政策出台后正式实施。
四、实施“阳光工资”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是对原来省核定公务员的津补贴进行规范,在职人员规范后新的津补贴为两个项目,即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性津贴,离退休人员规范后为离退休人员补贴。生活性补贴是对原来的职务补贴、未纳入工资津补贴、午餐补助进行归并,工作性津贴是对原来的通讯费补贴、交通费、考勤奖、加班费、值班费等进行归并。离退休人员补贴与同职级同条件在职人员的生活性补贴相同,不享受工作性津贴。今后除国家批准的津补贴外,对原省级出台的津补贴项目一律予以取消。
五、新津补贴的审批程序、依据及标准是什么?
我省规范津补贴工作实行“调控到市、监管到县”的管理体制,县级人均标准由省统一规定,具体职级标准由市确定;人均标准确定的依据是以2004年各县津补贴申报执行数为基础,再按人均年增加3600元予以核定的;具体批准我县起步阶段标准为人均年10800元(庐江人均年12800元、居巢人均年12000元、和县人均年11400元、无为人均年10200元)。具体到每个职级的标准,是按照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性津贴7︰3的比例,参考原有职务补贴级差(含工龄划分)和通讯费补贴级差,适当拉开档次来确定的。
六、公务员新津补贴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及主要原因?
此次公务员新津补贴标准存在三个方面差距,一是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差距,原来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职务补贴、午餐补贴、保留津贴三个项目的标准完全相同,而规范后在职人员津补贴分生活性补贴(即原来的三个项目归并)和工作性津贴,而离退休人员发放一项生活性补贴(即离退休人员补贴),没有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性津贴的比例为7︰3,因此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只有同条件在职人员的70%;二是不同职级之间有差距,由于档次的确定主要是参考原职务补贴级差(含工龄划分)和通讯费补贴级差,据此确定不同职级人员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的具体标准,因此上级部门在确定职级标准时,形成了不同职级之间的差距;三是工龄划分的差距,上级在确定工龄划分时,主要参照原职务补贴工龄划分的办法,设置了以工龄达21年以上和20年以下两个档次的方法。以上差距在我市其他县(区)均存在,全省也普遍存在。
七、离休人员和退休人员新津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因?
本次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中,离休人员和退休人员原享受的职务补贴、午餐补助、保留津贴三个项目分别归并为离休人员补贴和退休人员补贴,由于离休人员和退休人员原享受的这三个津补贴项目名称、执行标准完全一致(同职级),因此在规范公务员津贴后,离休人员补贴与退休人员补贴标准完全相同,增资幅度也一致,只是项目名称不同;这是本次规范公务员津贴政策所规定的。同时省、市文件中也明确规定,离休人员享受的高龄补助、护理费、交通费和一次性生活补贴按原规定执行,即继续发放。
八、我县出台的地方保留津贴是如何规定的?
县委、县政府为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收入水平,根据市文件的精神,经测算出台了地方保留津贴,其标准为164元/人.月,而且不区分在职和离退休,也不区分级别,都按照一个标准发放。执行时间从2009年元月起,发放形式为打卡发放,一般在每月20日单独打入工资卡(正常工资在每月15日前打卡)。
九、工作具体步骤是如何安排的?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县级规范津补贴工作分三步走:
第一步归并津补贴工作,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对现有各类津补贴进行归并和公开,消除部门之间收入差距,实现同级机关公务员同职级同一标准的起步水平。我们目前进行的就是第一步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第一步工作时间上启动较慢。
第二步在归并津补贴基础上,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测算确定公务员津补贴水平,完善现有的津补贴政策。对第一阶段的津补贴标准过低、级差较大等问题在这一步工作中予以充分考虑。
第三步是在第二步基础上进行规范、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项目合理、比例协调、资金统筹、管理规范的津补贴管理格局。
十、新标准的执行标准、时间和补发计算方法?
考虑到我县与和县区域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等因素,经争取,我县新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完全比照和县标准执行,本次新津补贴标准自2007年7月起执行,一次性补发2007.7-2008.12月(共计18个月)的增加部分,2009年1月起按月随工资发放,同时从2009.1月起地方保留津贴164元部分也按月打卡发放。计算一次性补发18个月的差额时,为充分照顾职工利益,只对属于工资组成的三项(职务补贴、保留津贴、午餐补贴)进行扣除,对其他项目未纳入扣除基数。对极少数增加水平非常低的人员,按照最低增加50元/人.月的标准予以执行。
中共含山县纪委、中共含山县委组织部 含山县财政局、含山县人事局、含山县审计局
二OO九年元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