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社校对员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百老师,这位资深的日报校检员,在跟随着他来到他工作的小隔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典型的校检员的工作摆设:桌子前面是最新市委、市政府领导一栏的名字、职位排序;桌子右角放着一个台式纸质日历;在他给我们讲述工作过程中随手拉开的抽屉里是《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我们很容易能看出来这些书都承载着年月的痕迹,见证着我们实习指导老师多年来工作的点点滴滴。在谈起他从事校检员工作多年心得的时候,他把它归结为四个字——“胆大心细”。我被这几个字深深的触动了,心里暗暗认定这将会是我以后工作的航舵。抱着对即将开始的一个月实习的殷殷期待,和对过去的笔试,面试和三天来各位报社前辈的传授与教导,即使没有要求,作为我对自己工作的初体验,我也会将我的所感、所得认真整理,收藏起来。它将会成为我人生前行中的一个行囊。
培训的第一天上午,对即将加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的八个入围同志的要求就是了解报社的发展历史与概况。1948年4月9日《新洛阳报》的创刊,中间经历了“三停三补”,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四报两网”。王处长作为80年代就耕耘在报社的老前辈跟我们说:“你们一进来窗明几净的,是幸福的一代人。”接着又跟我们说到他们刚参加工作时的工作生活环境,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出来——在定鼎南路22号的一排旧式平房,笨拙的铅字印刷机,夏天大家汗流浃背,冬天用热水浇开墨水瓶。是他们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了报社的生机勃勃,蒸蒸日上。2007年1月1日投入使用的新区洛阳日报报业大楼是老一辈的洛阳日报社人辛勤工作的成果。而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生长在了新时代,享受着前辈们为我们创造下的优越环境。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以虔诚、感恩的心看待这一切,只有心怀感激,我们才能充满信心,不气不馁。
“一支饱蘸激情、挥写历史风云的笔,一颗爱党爱国爱民的赤子心。”这是描写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闻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著名记者、新华社前任社长郭超人的词句。郭超人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在西藏无怨无悔工作了14年。时下我们找工作虽然不易,但年青的我们是否也缺少了些当年自己父辈,祖辈的那种不怕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呢?
27号和28号上午,司老师(洛阳晚报校检组长)的中肯讲授和杨老师对“报纸常见差错”的总结让我一下子对校检和报纸的出版流程(编辑-排版-校检-照排-成版)有了个直观、清晰的了解。借用司老师的话“校检是个良心活儿,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当司老师跟我们讲到他昨晚上两点多下班时,我们确实惊讶了。一方面惊讶于原来我平时信手拈来的“日報”“晚報”后面凝结着如此多的辛勤劳动。另一方面
也感到了即将从事的工作的不易。但一向以热爱政治、历史自诩的我又必然会毅然决然。爱好所至,就会无往不利。那些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着的人们都是值得尊重与敬佩的,而我即将也愿意成为他们中间的普通一员为读报者,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贡献一点力量。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第二篇:报社实习心得
2007年9月4日,怀着对新闻无比的憧憬崇敬心情,开始了我在某某报专刊部机动组实习为期近四个月的实习生涯。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习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刚进去的时候,机动组刚刚成立。我们组的的三个记者都还没有从原来的工作中转型过来,工作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老师打开电脑,看当天的新闻,打扫一下卫生。有时候也很郁闷,但是始终牢记着从学校出来时老师叮咛的话:一定要做个勤快的人。尽管无聊我依然坚持下来了。后来,我这段时间的表现为以后三个记者乐意带我出去打下了基础。报社是讲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一个采访有没有实习生记者照样可以完成,与其这样,又有谁愿意多一个累赘呢?那就只能看你的表现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勤劳,几乎可以说是让带你的老师认可的第一任法宝。
相对于整个报社来说,机动组是最灵活的一块,它不像别的部门记者那样专跑一个口,它几乎可以涉及报纸的各个版面。对于记者来说,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事件和稿件的能力。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求之不得的机遇,这样以来,我所接触的行业领域就宽阔了很多,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稿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视野放的更宽阔一些。
来报社之前,听实习过的同学讲报社关系很难处,弄不好就身陷囹圄。对于我这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痛了不少。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是小心翼翼的。记得刚开始时,我写稿特别慢,而且主题总是选不好,亮点也突现不出,稿子交上之后又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这着实让我痛苦了好长时间。后来有一次和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没想到老师很快帮我分析了原因,然后又给我细细讲解了对于不同稿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提炼主题。还教会我怎样读报纸。对我以后的实习特别适用。其实,记者同样也是人,只要你诚恳的对待别人,别人一定可以和你真诚的交往。
在某某报实习期间,经历和收获一样多。不仅在专业上,对我以后在社会的生存都是很适用的。在纵多的事情当中,我想通过三件事来说说我的感受和心得。也希望对以后即将踏入报社实习的朋友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第一件事情是: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刚去不久,老师忙不过来时就会交给我独立的采访任务。采访大多是事先约好,我拿着她的名片,打着老师的“旗号”去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后来有一次,电视台的一个朋友邀我和她一起去采访,我像往常一样带了老师的名片,出于礼貌问题我发信息给她说了一声。没想到她给我的回复却是:“不可以,你要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就试着去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了。我主动的和采访对象、采访同伴交流,互留联系方式、向别人索求名片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本陌生城市不再陌生,记者的工作也不再是艰涩难做。现在想来,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写稿子,而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没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做记者实在是寸步难行。我非常感谢我老师发给我的那条短信。
“十一”期间,我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替她参加报社的一个会议。去到后才知道,是报社一年一度的首席记者、统筹、主管竞聘大会。各个部门,各驻地记者都一到场。看着他们,我就在想,每天成千上万人手里拿的报纸就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心里不免为见到他们而窃喜。想要竞选的依次上去演讲,下面很多人都在聊天、翻报纸杂志。而我不同,我觉得台上每一个人的演讲都很精彩。他们都有和新闻同生共死的经历,以及对新闻执着追求和梦想。这次以外的会议让让我的心灵很震撼,对新闻的喜欢也与日俱增。期间我尤为注意的是竞聘娱乐版首席记者的一个女孩,年轻有活力,语言魅力特强。后来从以为老师口中得知她特擅长写娱乐新闻,经常飞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去采访,敬佩自然流露。老师还意味深长的告诉我:社会上有360行,会一行就可以,报社也一样,懂一行就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精良之处。想来真是终生受益。这是第三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邻近11月份,随着报社内部的调动,带我的老师去了教育工作室,我也随同前往。时间虽断,却也收获颇丰。这期间,我遇到了在报社期间让我最郁闷,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件事情。一天中午,老师突然安排我下午去采访。采访对象是某某书画学校校长,曾因某某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的“大人物”。此次又是去捐书,而且是今报独家采访。我深切的感觉到任务的艰巨性,赶紧搜集了很多资料,并详细的列出了两个关于他“下跪”和“不下跪”的采访提纲。早早的来到了采访地点,心中依然忐忑不安,终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次采访,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这种感觉持续采访过程的始末。到后来采访很不顺利,采访对象对我这个“记者”流露出不满,采访勉强进行下去。后来仔细想想,主要是我没有把自己和采访对象放在“同等交流”的地位上。以至于采访过于被动化,导致事先设想的问题都没有完整的提问。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育很深刻,其实,采访当中,不管你面对的是高管还是平民,不管是老妪还是幼童,都要把自己的肩膀和他们放的一样高,才能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采访交流如此,平常与人沟通同样如此。
实习不过四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四年的宽度。尽管也有过不悦和伤心,有过郁闷和苦恼,但最终留在脑海中的却是美好的记忆和收获。在加强我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同时,也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习心得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报社实习心得
XX年9月4日,怀着对新闻无比的憧憬崇敬心情,开始了我在某某报专刊部机动组实习为期近四个月的实习生涯。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习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刚进去的时候,机动组刚刚成立。我们组的的三个记者都还没有从原来的工作中转型过来,工作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老师打开电脑,看当天的新闻,打扫一下卫生。有时候也很郁闷,但是始终牢记着从学校出来时老师叮咛的话:一定要做个勤快的人。尽管无聊我依然坚持下来了。后来,我这段时间的表现为以后三个记者乐意带我出去打下了基础。报社是讲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一个采访有没有实习生记者照样可以完成,与其这样,又有谁愿意多一个累赘呢?那就只能看你的表现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勤劳,几乎可以说是让带你的老师认可的第一任法宝。
相对于整个报社来说,机动组是最灵活的一块,它不像别的部门记者那样专跑一个口,它几乎可以涉及报纸的各个版面。对于记者来说,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事件和稿件的能力。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求之不得的机遇,这样以来,我所接触的行业领域就宽阔了很多,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稿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视野放的更宽阔一些。
来报社之前,听实习过的同学讲报社关系很难处,弄不好就身陷囹圄。对于我这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痛了不少。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是小心翼翼的。记得刚开始时,我写稿特别慢,而且主题总是选不好,亮点也突现不出,稿子交上之后又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这着实让我痛苦了好长时间。后来有一次和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没想到老师很快帮我分析了原因,然后又给我细细讲解了对于不同稿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提炼主题。还教会我怎样读报纸。对我以后的实习特别适用。其实,记者同样也是人,只要你诚恳的对待别人,别人一定可以和你真诚的交往。
在某某报实习期间,经历和收获一样多。不仅在专业上,对我以后在社会的生存都是很适用的。在纵多的事情当中,我想通过三件事来说说我的感受和心得。也希望对以后即将踏入报社实习的朋友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第一件事情是: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刚去不久,老师忙不过来时就会交给我独立的采访任务。采访大多是事先约好,我拿着她的名片,打着老师的“旗号”去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后来有一次,电视台的一个朋友邀我和她一起去采访,我像往常一样带了老师的名片,出于礼貌问题我发信息给她说了一声。没想到她给我的回复却是:“不可以,你要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就试着去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了。我主动的和采访对象、采访同伴交流,互留联系方式、向别人索求名片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本陌生城市不再陌生,记者的工作也不再是艰涩难做。现在想来,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写稿子,而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没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做记者实在是寸步难行。我非常感谢我老师发给我的那条短信。
“十一”期间,我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替她参加报社的一个会议。去到后才知道,是报社一年一度的首席记者、统筹、主管竞聘大会。各个部门,各驻地记者都一到场。看着他们,我就在想,每天成千上万人手里拿的报纸就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心里不免为见到他们而窃喜。想要竞选的依次上去演讲,下面很多人都在聊天、翻报纸杂志。而我不同,我觉得台上每一个人的演讲都很精彩。他们都有和新闻同生共死的经历,以及对新闻执着追求和梦想。这次以外的会议让让我的心灵很震撼,对新闻的喜欢也与日俱增。期间我尤为注意的是竞聘娱乐版首席记者的一个女孩,年轻有活力,语言魅力特强。后来从以为老师口中得知她特擅长写娱乐新闻,经常飞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去采访,敬佩自然流露。老师还意味深长的告诉我:社会上有360行,会一行就可以,报社也一样,懂一行就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精良之处。想来真是终生受益。这是第三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邻近11月份,随着报社内部的调动,带我的老师去了教育工作室,我也随同前往。时间虽断,却也收获颇丰。这期间,我遇到了在报社期间让我最郁闷,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件事情。一天中午,老师突然安排我下午去采访。采访对象是某某书画学校校长,曾因某某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的“大人物”。此次又是去捐书,而且是今报独家采访。我深切的感觉到任务的艰巨性,赶紧搜集了很多资料,并详细的列出了两个关于他“下跪”和“不下跪”的采访提纲。早早的来到了采访地点,心中依然忐忑不安,终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次采访,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这种感觉持续采访过程的始末。到后来采访很不顺利,采访对象对我这个“记者”流露出不满,采访勉强进行下去。后来仔细想想,主要是我没有把自己和采访对象放在“同等交流”的地位上。以至于采访过于被动化,导致事先设想的问题都没有完整的提问。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育很深刻,其实,采访当中,不管你面对的是高管还是平民,不管是老妪还是幼童,都要把自己的肩膀和他们放的一样高,才能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采访交流如此,平常与人沟通同样如此。
实习不过四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四年的宽度。尽管也有过不悦和伤心,有过郁闷和苦恼,但最终留在脑海中的却是美好的记忆和收获。在加强我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同时,也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四篇:报社实习心得
报社实习心得范文
我在《襄樊晚报》进行了为期4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习期间,我被安排到机动部跟张伟老师和包东流老师跑突发(社会)新闻。从此,我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记者生活:每天早上7点就要挤公交车往报社赶;有时上午在宾馆采集会议新闻,但下午已经在农村采访斗殴的双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晚上10点钟还有采访任务……
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新闻线索时,我的指导老师都带我到现场,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给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我的实习指导老师高立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习期间,我发表各类稿件共计52篇,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报社,我一直记着我来自武汉体院,我告诉自己不能够给母校丢脸。为此,每天早上都是我第一个来到报社,帮老师擦好办公桌,准备好采访本、录音笔等设备;每天晚上,记者都已经回家了,我还在报社反复比较自己写的稿子与编辑修改后的稿子,寻找其中的差距;有突发事件时,我立即从租住处出发在第一时间赶至新闻现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报社的一位记者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宋,你不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实习生,但你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实习生。”我把这句话当作报社对我最大的肯定。
实习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第五篇:报社实习心得
报社实习心得
一个人,无论他(她)到哪座城市,只要内心很平静,并且有一种积极勤奋、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标尺。
昨天早上来的遂宁,在火车上特别兴奋,也特别的期待自己很勇敢地战胜一次。当然,首先我得感谢心地善良、才华出众的白老师给了我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对于一个想从事文字的我来说,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有的时候,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我的语言有的时候显得柔情、空洞,走新闻这一块,就必须懂得怎样去生存之道。要了解的知识宽广,而且要了解的全面性;文字的风格要多元化,更要博大精深。我想,这跟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是一样的道理。
来到这里,我觉得有一点,我很想学到很多东西,然而,这过程,肯定要慢慢来。
这是我实习的第二天了。这两天我就学到了以前从未学到过的东西。由此,这些跟我在学校是不同的,然而,可以这样说,学校跟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昨天跟着白老师和高姐姐去天马公司采访,我很白痴的问了一个傻问题,给某个部门的经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我得反思。首先,因为我不了解,只是一时的头脑火热起来,就问了。也许,人都是在错误中,不断地成长。
学到重要的一点,怎样去看报纸。首先,第一,要看筞划,第二,要看版式,第三看标题,第四看照片,第五,看内容。可是而知,文字有的时候没有照片这么吸引人,所以,多看不同的报纸对比,并钻究,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白老师说。
确实是这样的。这让我受用很多。
我的命运是好的,认识这样有智慧的老师和姐姐。有一句说的好,“你是什么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学习。”
今天去记录公司优秀党员的颁奖,学到很多的东西。还有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方面的,高姐姐也很细心的教给我,真的很感动。喝的8小杯的舍得酒,是长辈们敬我和高姐姐的,所以,无论怎样,我们都得喝。谢天谢地,我喝完还清醒着,并且还和白老师高姐姐去了射洪一趟。
这我写的杂。现在我想的是,明天是高姐姐的生日,得和白老师精心地筞划一下,明天给她一个惊喜。
因为我们善良,因为我们勤奋,因为我们热爱文字,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