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泥鳅养殖市场前景看好,不少朋友都纷纷加入泥鳅的养殖行列,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泥鳅养殖风险不大,收益丰厚。风险大不大其实是相对的概念,我们认为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养殖技术,才能在市场价格不错的情况下大笔大笔赚钱,养殖技术不过关,泥鳅经常生病,产量提升不了,市场价格再高也是白搭,所以我们中国水产养殖网除了会在近期陆续介绍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还会介绍一下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这一次我们主要介绍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泥鳅在饲养过程中发病很少,泥鳅发病多是因为日常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一旦发病,治疗起来也很困难,因此对泥鳅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
一是泥鳅的饲养环境要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不能作为泥鳅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二是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在鳅苗下池恰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同时使鱼体处以应激状态,促进泥鳅分泌大量黏液,在下池后,能避免病原体感染。
三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太稀,则造成水面资源的浪费;放养过密,由容易导致泥鳅生病。
四是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池水水质,增加池水溶氧,调节池水水温,减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的是,在加注新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在换水时要注意,在注入地下水或冷浸水时,要进行充分的曝气和自然升温,避免因池水温度忽高忽下二引发疾病。
五是加强饲料管理工作。泥鳅是一种杂食性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以及其他浮游生物;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是泥鳅贪食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发肠炎等疾病。
六是在饲养过程中,定期用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调节水质,杀灭池中的致病菌。在成鳅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放养后根据水质使用追肥,保持水质一定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状态。
第二篇:鸵鸟养殖,疾病预防
种鸵鸟的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人工饲养种鸵鸟应根据种用鸵鸟的营养需要供给其平衡的日粮。通常按种鸵鸟对钙和磷的需要配制饲料(雌鸵鸟产蛋期对钙、磷的需要量很高),种鸵鸟最易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和碘、铁、锌等微量元素。但不宜过多饲喂含脂肪高的饲料,这是因为鸵鸟无胆囊,对脂肪的吸收能力差之故。特别是能量的供给量不能过多,防止种鸵鸟肥胖体重增加而致使产蛋率下降,甚至停止产蛋。
(2)饲养管理方法:种鸵鸟饲养管理应以提高产蛋量以繁殖更多的优质雏鸵鸟为目的。饲养非洲鸵鸟可按一雄多雌一起混饲。种鸵鸟舍面积以每只10~12米2为宜。鸟栏面积一般以每只种鸵鸟250~300米2为宜,鸟栏的长宽比一般以7:3为宜。种鸵鸟使用的饲饮工具要用水泥制成坚固的水泥槽,防止被种鸵
鸟采食或饮水时被踩翻砸坏鸟脚或弄湿种鸵鸟的腹部而生病。
通常饲喂种鸵鸟日喂4次为宜,每日第一次饲喂于6:30~7:30,每次饲喂间隔做到基本相等,饲喂顺序是先青粗后精料或精、青粗料混饲,饲喂量1.5千克左右,并要保持经常有清洁的饮水(冬季饮25℃的温水)。为了使种鸵鸟有规律的运动,每天上、下午最少要驱赶运动各1~2小时。此外,种鸟舍栏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卫生,随时消除舍栏内的粪便。饲饮工具和鸟栏最好每周能消毒1次。
雏鸵鸟的饲养管理
育雏条件在雏鸵鸟的饲养管理中,首先要满足育雏条件,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合适的饲养密度。
合适的温度、湿度1周龄雏鸵鸟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出壳不久的雏鸵鸟背部暖而腹部受凉,则腹中的卵黄吸收不良或完全不吸收,大大降低了雏鸵鸟的成活率。为了保温、御寒,舍笼地面要铺垫草,有条件的寒冬还可用电热板或其他保温设备,可促进卵黄吸收,使胃液流动,促进消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雏鸵鸟的动静、状态,以正常状态为标准来调整温度。例如雏鸵鸟互相拥挤聚集在一起,食欲和精神不振,并发出震颤的吱吱叫声,这是温度略低的表现,应予升温,同时还要防止雏鸵鸟被踩压窒息而死。如雏鸵鸟张嘴喘气呼吸、大量饮水,并且展翅散热,食欲减退至拒食,这是温度过高的表现,采用多给饮水,少垫草或拆除保温设备等措施来降低温度。育雏舍里的合适温度:出壳雏鸵鸟2周龄内应保持在24℃以上,以后逐渐降至18℃;育雏伞或育雏笼内出壳后雏鸵鸟保温育雏第1日龄为35℃(育雏室温为25℃),1周龄内应达到33℃~36℃,第二周起每周减少3℃,1月龄以后每天降0.5℃,一般2月龄~3月龄以后脱温。1周龄~4周龄选在
天气晴朗气温高时将雏鸵鸟放到运动场上活动,晒晒太阳;炎热夏季,运动场要有树荫或阳棚,以便降低育雏舍内的温度。
除调整雏鸵鸟所需的温度以外,育雏舍、育雏伞和育雏笼的适宜湿度也很重要,特别是育雏鸵鸟期湿度的需求变化受胚胎在孵化期湿度的影响较大。如果孵化期湿度低,雏鸵鸟孵出后会发生脱水症而影响其成活率,必须及时调整湿度,如采取提高湿度、补给营养液等措施。如果孵化期湿度高,则孵出的雏鸵鸟出现水肿。育雏舍前期的相对湿度一般以50%~55%为宜,随着雏鸵鸟日龄的增长,雏鸵鸟对湿度要求就不太严格,在50%~75%的范围内均可适应。但雨季湿度大,应适当降低湿度。掌握湿度的原则是育雏前期湿度应比育雏后期低些,雨季湿度应比干旱季节湿度低些。
饲养密度要合理要保证育雏舍有一定的空间供雏鸵鸟活动,以利雏鸵鸟的生长发育。据养殖者经验介绍,育雏舍内1周龄的雏鸵鸟平均每只面积0.25平方米,以后每周扩大10%,3月龄时雏鸵鸟平均每只面积2平方米,除育雏舍以外,运动场面积以每只平均5平方米,逐渐扩大至10平方米,以此计算运动场面积的大小。随着月龄的增长,需要分群饲养,以降低饲养密度。
注意通风和光照育雏舍内在调节温度和湿度时还要注意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排出舍内鸟粪尿产生的氨气,以利雏鸵鸟健康生长。但在冬季要避风,通气入舍要预热,切忌直接吹在雏鸵鸟身上,以免雏鸵鸟着凉而引起感冒。此外,光照对雏鸵鸟的正常采食、饮水、活动的作用很大,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冬季为了使雏鸵鸟早见阳光,育雏舍可建成玻璃温室。夏季运动场应栽树或设阳棚,让雏鸵鸟在阴凉处活动和休息,防止暴晒而受暑。
饲养管理方法刚出壳的雏鸵鸟腹中的卵黄提供营养可维持2天~3天生活,不需喂饲料,2天~3天以后当卵黄营养基本吸收,雏鸵鸟才采食,如果过早或过晚开食都影响生长发育。雏鸵鸟在初饮后1小时~2小时,可饲喂湿拌的混合精料,在开食以后混合精料可不需湿拌,防止长期喂湿料引起雏鸵鸟消化不良。可以喂饲颗粒饲料,但不能任其采食而引起便秘或腹泻。
雏鸵鸟采食的青绿饲料有苜蓿、三叶草叶、白菜叶、莴苣叶、胡萝卜等。但要当时将饲料洗净、晾干、切碎后再喂饲,禁喂使用已切好的隔餐青绿饲料和茎秆不洁和含有残留农药的青绿饲料。每日饲喂4次~5次。随着鸟龄的增长,青绿饲料喂饲量也应逐渐增加,3个月以下的幼鸵鸟青粗饲料可占40%,鸵鸟精料中仍可含50%左右草粉,但要防止精料饲喂量过多使雏鸵鸟增重太快而导
致骨骼关节变型而发生腿病。由于鸵鸟采食的饲料能在肌胃中磨碎,所以出壳后2周起每只鸵鸟每天在喂饲料时补喂洗净晾干的不溶性沙砾4粒~5粒。雏鸵鸟有一种啄食任何物的习惯,因此,饲料中要防止有碎玻璃、树枝、铁钉、铁丝、塑料布等难以消化的物质混入,以免被鸵鸟吞食后发生消化不良、前胃阻塞或被刺伤性发炎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夜晚由于雏鸵鸟栖息不出来活动采食,故夜晚可以不喂饲。为了便于饲养管理,群养须按体大小分开饲养。
雏鸵鸟的抗病能力差,加之密集饲养更容易感染和传播疾病。因此要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每天应清扫粪便、杂物,保持育雏舍内无臭味,并定期或不定期消毒,洗净晾干食饮用具、垫料、保温设备,保温舍室内要用适量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运动场地可用2%~3%烧碱洒湿,消毒后用清水淋洒地面。垫草可用日光暴晒消毒。饲养区进出口设消毒池或消毒盆。
饲料发霉对鸵鸟养殖业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饲料霉变的发生及其危害
多数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豆,花生以及其副产品玉米秸秆,秧藤,饲草在收获时逢阴雨天,收获后未能及时干燥(含水分达13%以下)或存储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几天后都会发霉。已干燥的粮食、加工后的豆粕、草粉等在存储过程中,如果直接触潮湿地面或存储环境潮湿,通风不良,湿度适宜,都会发霉变质。在相同的条件下经加工破碎的饲料比整粒料更易发霉。
在养殖场,特别是育雏室,饲料库,饲料加工间,是霉菌容易繁殖的场所。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霉菌毒。据有关资料报导:
霉菌及主要霉菌毒素。霉变饲料中的霉菌有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霉菌等。它们产生有霉菌毒素很多,目前饲料检测到得毒素已超过350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霉毒素,T-2霉毒素,饲料中的各种霉菌毒素之间有协同作用,使中毒的病畜禽诊断变得更为困难。
霉菌对鸵鸟的危害
发霉菌可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饲料发霉首先会使饲料适口性下降,此外,霉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进行生长繁殖,降低了饲料原有的营养价值,有研究表明,同一分饲料在霉变后的其脂肪、代谢能、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I、赖氨酸等营养指标比霉变前降低了20%-40%。
霉菌毒素对人和畜禽都会中毒,发病,影响各种脏器功能,轻者畜禽生长发育受阻,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会并发多种疾病,造成畜禽死亡。鸵鸟养殖场这方面的实例很多。例如:
(1)育雏室潮湿,通风不好,雏鸟的垫料,(垫
沙、垫草等)粪尿、污物,清理不及时,在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霉菌很快侵入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感染雏鸟。
(2)饲料库房或饲料加工间,在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饲料很容易受潮,发霉。鸵鸟饲喂发霉饲料很容易中毒。鸵鸟对霉菌毒素敏感程度取决于品种,年龄,体质,营养状况等因素以及霉菌产生毒素的毒力大小。轻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不表现明显严重死亡现象,造成的损失是隐性的。
主要临床症状:
产生一些综合性表现,如种鸟采食量下降,产蛋量下降,不合格的种蛋比例增多,公鸟配种能力减弱。饲料报酬严重下降。
雏鸟感染霉菌后,表现发育受阻,羽毛无光泽,有明显的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呼吸次数增多,两翅下垂,羽毛蓬乱,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但不拒食,消瘦,容易死亡。
主要病理变化
解剖死鸟解剖可见,气管中粘液增多,气管粘膜充血。肺脏有粟粒大的黄白色结节,其质地较硬,富有弹性,切面可见干酪样坏死。病情严重的患鸟,有明显的小叶或大叶性肺炎。有时在胸腹气囊上可见大小不一的绿黑色不规则圆形霉菌斑块。
实验室检查
采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可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可以确诊为霉菌病。
霉菌病的防治 目前对本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得到理想效果。
不用发霉饲料,养殖场在购买饲料、饲草(草粉,草颗粒)时,一定要把好含水量这一关。一般要求不超过13%-14%。饲料、饲草水分超标,霉菌容易滋生繁衍,造成饲料、饲草发霉。
喂全价饲料,饲料中有足够的微量元素硒,胡萝卜素,叶酸,可提高鸵鸟免疫能力,促进肝脏对毒素的解毒能力,可有效的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养殖场养殖场的饲料库房应选择场内地势最高点,室内防潮,通风。防止饲料吸湿霉变。没有较好料库的养殖场,一次购买饲料不易太多,1-2个月进一次饲料,可防止饲料在本场发霉。
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适宜的潮湿的环境和温度时很快生长繁殖,所以,及时更换被污染或潮湿的垫料,(育雏室的垫沙、垫草等物,)食、水槽周边经常清理,防止霉菌滋生繁衍。北方许多养殖场采取火炕育雏,育雏环境干燥,较好的防止霉菌滋生繁衍。
据临床报导1-2个月的雏鸟发病率高。可能是忽略了创造良好的育雏环境。养殖密度大。造成霉菌滋生繁衍,感染雏鸟,所以育雏环境干燥,适宜的养殖密度是减少霉菌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预防措施,中国西北鸵鸟繁育推广中心的经验是:
(1)清除污染源,如霉变饲料,垫草等。
(2)健康鸟与患鸟隔离饲养。
(3)用2-3的火碱溶液消毒鸟舍,垫料。
(4)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干燥。
(5)降低饲养密度。
治疗方案
(1)饲料中添加抗敌素-2000,每吨饲料加3公斤。
按1:3000的比例加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5天。
(2)口服制霉菌片。
也有的饲养场采用投喂制霉菌素,用量为每100公斤饲料加4000单位制霉菌素,连用7-10天。同时用0.5%碘化钾溶液自由饮水,连用3天。用0.1%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5天。同时用0.05%克霉唑拌料连喂5天。对症治疗,用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药物作肌肉注射,均可控制病情。
鸵鸟常见病的防治
曲霉菌病病症病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口流黏液,体温升高,毛乱,离群懒动等症状。
防治不饲喂霉败的饲料和不使用发霉的垫料。
用1∶3000的硫酸铜液作为饮水,连用3天~5天。用抗生素药物肌注。
白痢病症病鸟不思食欲,排便白色糊状,常有腥臭味,其精神委顿,翅膀下垂,打瞌睡。
防治发现病鸟立即隔离,即时消毒栏舍,即时治疗。
口服强力霉素:每千克体重约0.05克,兑水比例1克药品加水1升,灌服,每天一次,连用3天~5天。
口服土霉素片:每次3片~10片,每日3次,连服3天。
肌注605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亳升,每天一次。
肌注硫酸庆大霉素,每次用量20万单位~40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3天~5天。
脚腿病症状病鸟喜卧懒动,行走不正常,严重时可有脚腿变形、弯曲、跛脚等现象。
防治雏鸟栏舍要用粗布垫地防跌伤。
稍大时也只限于水泥地面活动,水泥地面要粗糙、防滑。
雏鸟要有足够的钙质食品,经常加入骨粉以及硒等微量元素。
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按1克多维兑水1.5升的比例,用7天停7天,连续3个月。
外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类药物注射治疗。
鸵鸟新城疫治疗方法 鸵鸟新城疫流行现状
新城疫是当前危害和威胁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由于新城疫在鸵鸟中感染率很高,各种年龄的鸵鸟均易感,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新城疫列为法定预防的传染病。
鸵鸟新城疫于1989年首次发生在以色列。上世纪90年代突然出现走禽的国际贸易的异常繁荣,导致在世界范围走禽疾病也突然增加,在1998~2000年间,在贸易的巅峰时期,新城疫传遍了南非等国家的鸵鸟群。
1992年之后,我国成为鸵鸟进口大国,陆续从非洲大量进口鸵鸟,新城疫也同时在鸵鸟群中出现严重流行。1997年刁有祥、王春敖等首次报道我国发生鸵鸟新城疫流行,并
从发病及死亡的鸵鸟脑及肺脏分离到新城疫病毒。从2~3月龄至3~4年龄的鸵鸟均发生感染,小鸵鸟发病率高达50%,成鸵鸟的发病率从3%~6%不等,然而病死率均在95%以上。同年,黄宝春、彭照优等;逢奎春、肖成蕊等;刘忠城、李宁等均先后对鸵鸟新城疫的诊断进行了报道。从此以后,每年均有数起鸵鸟发生新城疫的报道(1999年余锐萍和刘金华等、程雷和陈昌海、胡小斌和杨德胜;2000年鲁杏华、赵喜伦和郑印焕等、谈亚英和秀伟等;2001年杨增岐和张淑霞等、曾元根和郑志邦等;2002年王琼和刘伯庶等及王佩良和韩光英等)。
近年来鸵鸟不断发生和流行新城疫的同时,鸡、鸽等其他家禽的新城疫也不断地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发病禽类的组织中分离出大量新城疫病毒的流行毒株。因此,鸵鸟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肯定与其他禽类所流行的新城疫,以及与频繁的国际贸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 鸵鸟新城疫的诊断
2.1 临诊症状:鸵鸟新城疫的早期临诊症状主要是精神沉郁,离群独处,不愿走动,患病鸵鸟体温先高后低,高时可达40℃以上,病的后期可降至36℃,有的发病鸟群,在整个病程中多数鸟体温不高;食欲降低或完全废绝;肌肉抽搐,颈部无力,垂颈歪头。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鸟站立不稳,头部不能抬起,最后卧地不起,直至死亡;有的病例表现颈部扭转、弯曲,并出现神经症状;有些,病鸟眼睛分泌物增多、流泪、瞬膜开闭频繁;3~4岁病鸟先出现眼睑水肿,后逐步扩展到头部和颈部;有些病鸟呼吸困难并出现啰音,咳嗽;患鸟排出黑色稀粪。最急性病例,病程短,从出现发病症状到死亡仅有一天,有的可达7天,有些报道其病程可达7~16天。其死亡率高低不等,有的病群可达30%。2.2 病理变化:鸵鸟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常因病鸟的年龄、病程的长短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小鸵鸟一般都表现为急性经过,气管环黏膜出血,黏膜表面有淡黄色黏稠胶冻状液体,肺无明显病变;口腔、会厌和食道有黏液,腺胃乳头有出血点,肌胃角质层易脱,角质层下出血点或出血斑,小肠(特别十二指肠)黏膜严重渗出性出血,结肠和直肠的黏膜有出血点,有些病例还有溃疡灶;心包积液,呈清亮、透明状,心冠脂肪、心内膜及心肌有出血点;肝脏稍肿大,有些病例有紫色坏死灶;大脑和小脑表面血管充血,有散在出血点,脑水肿。人工发病死亡鸵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是心肌细胞间隙增宽;支气管内积有黏液和脱落的上皮,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血管和胆管组织周围淋巴细胞和异嗜性细胞浸润,血管壁肿胀;肾小管变
性,间质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腺胃黏膜上皮脱落,细胞变性坏死;小肠固有层细胞变性坏死,肌纤维疏松、变性,淋巴细胞、嗜异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肌纤维变性断裂。
2.3 鸵鸟源新城疫病毒特性及实验室诊断:
2.3.1 鸵鸟新城疫的病原是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的禽副黏病毒I型病毒(Pmv-1)。目前在我国鸵鸟中流行的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型是Ⅱ、Ⅲ、Ⅵ和Ⅶ4个型。新城疫病毒属RNA病毒,呈球形,大小约100~250nm,有囊膜,囊膜上的纤突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并因具有神经氨酸苷酶而逐渐解脱。
2.3.2 本病毒能在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复制,引起鸡胚,死亡和使细胞产生病变。能凝集鸡红细胞,也能被抗新城疫血清中和。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容易被干燥、日光及消毒剂所杀灭。
2.3.3 病毒分离可取病死鸵鸟的脑、肺、脾和肝等,加灭菌的生理盐水研磨制成1∶5的悬液,每毫升悬液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各2000IU,冻融3次,3000r/min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作无菌检验,阴性者接种9~10日龄的SPF鸡胚尿囊腔,每胚0.1ml,置37℃孵箱培养,24小时后每天照蛋3次,取24小时后死亡的鸡胚,有明显病变者取其胚液,检测其HA滴度,若能凝集鸡红细胞,则进行HI试验,如果血凝试验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则表明分离到的毒株是新城疫病毒。
2.3.4 以非免疫或血清中无新城疫抗体的雏鸡或雏鸵鸟作动物回归试验,若能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从复制的死亡病例中分离新城疫病毒,则可确诊。3 鸵鸟新城疫的防治策略
3.1 据国内的报道,用禽用的新城疫疫苗(包括油乳剂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免疫鸵鸟是有预防效果的,但由于鸵鸟的体型大、寿命长,加上开放的饲养方式等特点,因此对鸵鸟进行免疫预防,必须解决如下问题:目前所使用的疫苗是鸡的新城疫疫苗,一般不包括新城疫基因Ⅳ型;缺乏充分试验依据的、科学的免疫程序;目前尚没有鸵鸟专用的新城疫疫苗,所用的疫苗还是一般禽的新城疫疫苗。
3.2 根据目前的报道,鸵鸟新城疫免疫推荐以下几个程序: 3.2.1 尹燕博等(2001)提出的程序:
15日龄:新城疫Ⅳ系疫苗滴眼、滴鼻,剂量为鸡剂量的3倍; 1月龄:新城疫Ⅳ系疫苗滴眼、滴鼻,剂量为鸡剂量的6倍; 2月龄:ND油乳剂灭活疫苗皮下注射,2ml/只; 6月龄:ND油乳剂灭活疫苗皮下注射,4ml/只; 6月龄以上和成年鸵鸟,每年春秋两季,在用Ⅳ系疫苗滴眼滴鼻(剂量为鸡用量的12~15倍)的同时,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5ml/只。3.2.2 曾元根、邓
活邦等(2001)建议在生产实践中采用以下免疫程序: 10日龄用LaSota活疫苗滴鼻; 30日龄用LaSota活疫苗饮水;
2月龄用油乳剂灭活疫苗皮下注射10羽份/只。3.2.3 徐东萍(1999)推荐以下免疫程序: 7日龄用鸡用剂量的3羽份Ⅳ系疫苗滴眼滴鼻;
15日龄用ND/IB/EDS-76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只2ml。3.2.4 罗卫强等(2005)实施以下程序:
1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C-30(鸡的5倍量)进行滴眼滴鼻;
21日龄: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每只肌内注射1ml。同时在另一侧皮下注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弱毒疫苗,每只5羽份(按鸡免疫剂量的5倍量); 2月龄:每只皮下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2ml; 4月龄:每只肌内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4ml;
6月龄以上及成年鸵鸟:每6个月注射一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每只皮下注射6ml; 产蛋前30天的后备母鸵鸟:首免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4ml,10天后再注射10ml。雏鸵鸟的母源抗体可达较高水平。出壳后1天龄NDHI(Log2)的平均值可达4.8,9天龄达7.2,15天龄达7.8,20天龄为7.16,25天龄为6.50,30天龄为2。3.3 鸵鸟场发生新城疫时的应急措施: 3.3.1 首先应该把病鸟隔离,把场地封锁,并对用具、场地、栏舍粪便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3.3.2 进行紧急接种。接种的原则应从远离发病场地的健康群开始,逐步接近发病场地,然后接种与病鸟同群的疑似健康鸟。
作紧急免疫接种时,尹燕博荣(1998)建议用新城疫Ⅳ系疫苗,免疫程序及剂量推荐如下。20日龄以内:鸡用剂量3倍滴眼滴鼻;
20日龄至1月龄:用5倍量滴眼滴鼻,同时用相同剂量肌内注射; 1~2月龄:用6倍量滴眼滴鼻,同时用同剂量肌内注射; 2~6月龄:用9倍量滴眼滴鼻,同时按同剂量注射; 6~12月龄:用12倍量滴眼滴鼻,同时按同剂量肌注; 1岁以上鸵鸟:用15倍量滴眼滴鼻,同时按同剂量肌注。
以上所列举的推荐免疫程序,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效果,但仍不是经严谨的试验研究构建的免疫程序。对鸵鸟新城疫免疫的研究还比较少,应该根据我国新城疫流行的具体情况,进行严谨的、科学的试验研究,研制出鸵鸟专用的疫苗,制定出更为可靠的免疫程序,才能更有效地防制鸵鸟的新城疫。
第三篇:泥鳅养殖病害预防六要素
泥鳅养殖病害预防六要素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因此,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泥鳅养殖的病害预防工作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饲养环境: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二、苗种质量: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三、苗种消毒: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四、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五、饲料管理: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六、水质管理: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第四篇:泥鳅养殖常见问题三
泥鳅养殖常见问题三:如何避免购到劣质泥鳅苗?
俗话说:“苗好七成收”。引进苗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益甚至成败,购买泥鳅小苗可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苗种的好坏:
1、看种鳅。品种是泥鳅养殖获得快长和高产的保证。正规的泥鳅孵化场应该养殖有大量的种鳅。有的孵化场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临时从市场上购买泥鳅来进行催产,这样孵化的泥鳅苗不仅品种混杂,催产前种鳅也没有进行正常的培育,孵化出的泥鳅苗中,弱苗、残苗的比例会很高,用于养殖的成活率肯定会大打折扣,看似便宜的劣质苗最终让养殖者付出的却是昂贵的代价。
2、看孵化设施。目前最为先进的泥鳅孵化设施是环道。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采用水泥池等孵化设施孵化的泥鳅小苗只适合原地放养,不大适合运输。其主要原因是:(1)水泥池等设施孵化泥鳅小苗,不能有效的将卵膜进行分离出去,很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小苗孵出后必须在4天内转出,否则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由于孵出的时间较短,小苗的抗运输能力较差。(2)水泥池等设施孵化泥鳅小苗,由于水质无法调控,绝大多数育苗场不可能在孵化池中进行开口投喂,也就是只能提供“水花苗”而不能提供真正的“开口苗”。未经开口投喂的泥鳅苗其耐运输的能力肯定不如真正的开口苗。(3)采用水泥池等设施孵化的泥鳅苗,捞取小苗一般采用拉网的方式,捞取操作对小苗的损伤较大,受伤的小苗经运输后成活率将直接受到影响。
3、看培育现场。技术过硬的单位,不仅大量繁殖泥鳅苗对外提供,往往自己也会培育部分泥鳅苗来开展养殖。在养殖季节,如果一个苗种场只对外供应泥鳅水花自己却没有成功培育的现场,养殖者看不到自行培育的成功实例,则这家苗种场很可能没有过硬的鳅苗培育技术,购买这家苗种场的泥鳅苗,是不大可能获得培育技术支持的。对于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的繁育场,其繁殖的泥鳅苗的质量也是不大可靠的。
第五篇: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40岁以上男女床头必留的三样东西
晚上床头柜上放三种东西,必要时可救你的命。这三样东西是:一杯水、一枚针、三颗阿司匹林(300mg)。
能马上要人命的病主要有两种:一是心肌梗塞,二是脑中风。以上通通可以对付这两种要人命的病。
请注意心肌梗塞会有一些征兆发生,如左上肢的疼痛,下颚的剧烈疼痛、恶心和大量的发冷汗,但这些也不是最常见的症状。有时可能也不会有胸痛的感觉。心脏病发作主要在睡眠的时候,60%的人没有再醒过来。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种状况发生的话,立刻口含三颗阿司匹林让它化开,然后喝一点水吞下。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救护车并告诉他们你已经服下两颗阿司匹林,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静候救护车援助,千万别躺下!
患了中风,脑部的微血管会破裂,患者突然间头会很痛,身体会失去平衡,倒在地上。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慌。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卧室或客厅还是办公室,以及在大街上,千万不可搬动他。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如果已经坐不稳,要防止再次摔倒。如果对方口齿不清,或者嘴斜眼歪,流口水等症状,你就立刻马上进行两个步骤:一是打电话呼救,120来的越快越好!二是赶紧找针,情况紧急时用打火机烧一下拿来的针,或口水消毒,实在没有找到针,只好用牙齿,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把患者的十指尖(手指肚中心上方一点)刺破,或者咬破,让血滴几滴,不出血也要挤出几滴来!十指必须都这样做!再有就是耳朵,一定要用点力气拉扯患者的耳朵从上耳边滑到下耳垂,弄几下后就用针在耳垂部位扎两针也让它出几滴血,大约几分钟后,可能120车没来时患者就会自然醒过来,只需几分钟以后,嘴就会恢复原状,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会转危为安,否则,如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簸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
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不会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危险,得了中风,现代医学上也是说越早救治,效果越好!这个放血救命法,虽说是民间流传,真正施救很少用到。细细琢磨一番其实很深奥!首先,十指连心,身体各部分的穴位齐全,放血,减轻血的压力!刺激穴位,缓解血管的痉挛,激发人生灵气的集中,一气呵成,就算昏厥也会清醒过来。
反观一般脑中风患者,都是送医院治疗时,经过一路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症啊。记住这个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时间内就能起死回生。